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琢石成玉

[复制链接]
2061#
发表于 2008-9-30 12:17:37 | 只看该作者

re:石头: 这会你可能还在社会学...

石头:
    这会你可能还在社会学的考场上,不管成绩如何,付出努力了就行了,不要太在意成绩。
    妈妈刚才一直在思考你今天饭桌上的表现,就是你听到爸爸说就算迟到也要吃饱这句话时的反应。
    首先妈妈要告诉你妈妈没有任何指责你的意思,妈妈只是谈自己的看法。
    我知道你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孩子,这是好事,真的,妈妈自己也很敏感,妈妈不喜欢木头疙瘩。但凡事都是有个度的。
    “你很敏感。”“你很迟钝。”我想我们两个一定喜欢头一句作为对自己的评价。敏感是一个很富职业意味的形容词,所有身处其位的人都应该有职业敏感性。记者有捕捉新闻的敏感,律师有分析案情的敏感,政治家有把握大局走势的敏感。因为敏感,人才不会活的招致傻笨被人算计了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惨景。也因为敏感,人活的有点小聪明小智慧,也拥有了自保自卫的安全。所以也就有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一说。但敏感的另一面就是无法把控它的范围与尺度,让其有扩大化趋势。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作用,使思考所波及的面很广,很多很无谓的事情经过敏感的头脑一过滤,便滋生了诸多思考,便引发了一些事端。这种本来属于职业特质的好品性上升到了一个人的个人特质,便引发了一些难以避免的小悲剧。比如诗人是敏感的,便有了诗人的不如意境界,有了诗人的满腔疾苦无处可泄最后选择了自杀的不归路。这是敏感的最高境界,轻则小忧小扰,闹点小情绪,引发点小波折与小矛盾,这也没什么,生活中总会有点这样的波澜,只要不天天上演就行。今天在我们家上演的就是你的敏感引发了小波折与小矛盾。其实有点小矛盾和小波折真的不算什么,在冲突中求和谐,没有冲突就没有处理冲突的能力,但我看到或者说让我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你那么容易受伤害,并且因为伤害的感觉而引出的过度的反应。
    石头,我今天一直在想同样一句话为什么会带给你的是受伤害的感觉这个问题。妈妈很想对你说对不起,因为妈妈曾经是一个这样的人。对别人的话,我总是翻来覆去地想这后面隐藏的意思是什么,虽然我不会轻易对别人发火,但那个不快会一直埋在我心中来折磨我。而对家人就不一样了,我会马上反击,尤其对你爸爸,搞得他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一个敏感准确地说过于敏感的人往往会更易受到身心伤害,不仅对自己,也会波及家人和朋友,甚至你周围的人。
    我们再深入讨论一下敏感。其实敏感通常始终是以个人的心理体验为焦点的,并且始终围绕着日常生活中私人利益的争夺、人际关系的处理、身体健康的变化、事业发展的得失等完全世俗的事情展开,而在这些心理体验的领域中,一旦敏感过度,往往是有损于这些世俗欲望的实现的。书画名家郑板桥有一句深得人心的话: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转入糊涂则最难,因此,难得糊涂。但妈妈知道你是一个不肯糊涂的人,所以妈妈引入一个新名词:钝感。
    “钝感”是相对敏感而言,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而今天的妈妈都认为仅仅不让自己受伤还是不够的。你记得爸爸老提醒妈妈不要做弹簧,而要做海绵,这样别人击你的时候不仅是自己很快恢复原样而且击的人也没有痛感,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但真的是值得我们去努力实现的境界。
    圣经教导我们快快地听,慢慢地说,并且不要动怒。这里面有个价值观或者说世界观的问题。以前的妈妈,总是不把人往好里看,总觉得别人都是和自己过不去的人,所以防范森严。今天妈妈不是这样去看别人,我看世界上的一切为好,虽然世界上存在很多恶的事情,但我情愿往好处想。对外界的反应和处理的时候多了份平和和包容,我发现这样做的时候于人于己都很好,尤其是于己。你亲眼看到过去的妈妈和爸爸的关系,今天的妈妈和爸爸的关系,你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过,你喜欢今天的爸爸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你平时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但在事发的当时,冲动往往代替了理智,你承认这一点吗?你太像妈妈了,而我们确实应该像爸爸学习。以前妈妈鄙视爸爸的慢,而今天妈妈真的是仰视爸爸的慢,佩服爸爸为人处世的方式。
    今天早餐的时候,如果妈妈要反应的话就可能会是:你说的,就算迟到也要吃饱,那么迟到了你可不能抱怨。这个方式是把球踢回去。
                                      也可能会是:你不怕迟到,那你慢嚼细咽吧,我吃完就要走。 这个方式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或者是一笑了之,不做任何的回应。
    动刀动枪的能力是需要的,那是用在捍卫真理的时候,而平时我们更需要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
    宝贝,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敏捷如妈妈,儒雅如爸爸。
    爱你的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2#
发表于 2008-10-1 11:51:47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英语老师布置我们做诗歌分析,我要分析...

今天英语老师布置我们做诗歌分析,我要分析的诗歌是发生在一战时期的,主要是歌颂那些阵亡的士兵们,要求如下:
Discuss the purpose of the poems, the imagery used, the figures of speech.
Consider what ideas these poems convey about that irony of war
Use quotes to support your ideas

诗歌如下:
ANTHEM1 FOR DOOMED YOUTH     
A
What passing-bells2 for these who die as cattle?   
Only the monstrous anger of the guns.   
Only the stuttering rifles' rapid rattle   
Can patter out3 their hasty orisons.4   
No mockeries5 now for them; no prayers nor bells;   
Nor any voice of mourning save the choirs, –   
The shrill, demented6 choirs of wailing shells;   
And bugles7 calling for them from sad shires.8   
What candles9 may be held to speed them all?   
Not in the hands of boys but in their eyes   
Shall shine the holy glimmers of goodbyes.   
The pallor10 of girls' brows shall be their pall;   
Their flowers the tenderness of patient minds,   
And each slow dusk11 a drawing-down of blinds.12   
A
September - October, 19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tes for students   
1 Anthem  -  perhaps best known in the expression "The National Anthem;" also, an important religious song (often expressing joy); here, perhaps, a solemn song of celebration   
2 passing-bells - a bell tolled after someone's death to announce the death to the world   
3 patter out - rapidly speak   
4 orisons  -   prayers, here funeral prayers   
5 mockeries  -  ceremonies which are insults. Here Owen seems to be suggesting that the Christian religion, with its loving God, can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deaths of so many thousands of men   
6 demented -   raving mad   
7 bugles  -  a bugle is played at military funerals (sounding the last post)   
8 shires  -   English counties and countryside from which so many of the soldiers came   
9 candles  -   church candles, or the candles lit in the room where a body lies in a coffin   
10 pallor -   paleness   
11 dusk has a symbolic significance here   
12 drawing-down of blinds - normally a preparation for night, but also, here, the tradition of drawing the blinds in a room where a dead person lies, as a sign to the world and as a mark of respect. The coming of night is like the drawing down of blinds.   

这首诗挺难搞的,不知有没有对外国文学感兴趣的叔叔阿姨来帮我分析一下,特别是冯斌叔叔,老枪叔叔以及vincent伯伯。请你们尽快给出点意见,因为我明天就要上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3#
发表于 2008-10-1 12:05:20 | 只看该作者

re:分析的本事没有,考古一下。仅供参考,对诗...

分析的本事没有,考古一下。仅供参考,对诗的理解可能有帮助。

http://asms.k12.ar.us/classes/humanities/britlit/97-98/wwipoets/owen.htm

In the first lines, we have the images of these young soldiers being sent off to slaughter like cattle. Here, war is not glorious, wonderful, or heroic. It is simply one large funeral where the usual death rituals are replaced with war's own. The church bells that ring when someone dies, has transformed into gunfi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nes is the middle verse, "No mockeries now for them; no prayers, nor bells." Here, Owen seems to be saying that the traditional rites for death are mockeries. The beautiful peal of bells and choirs is not, indeed what death it about. They only mock a miserable ending. Wilfred believes that the choirs of shells and rifles seems more appropriate to eulogize these lost ones in their inevitable death.

The second stanza is even more haunting as he shows how there will be no real candles to mourn the dead, but only the candles of their blazed life seen in the glimmer of their eyes. He claims, this is their true good-byes, as the last light of consciousness extinguishes. Everywhere it seems, there is no time to mourn for the dead. When one does show the patience to consider a dead boy of the battlefield, he is seen as flowers for that dead person. In this poem, the ceremony of innocence has drowned. The last line, conveys not only the attitude of the soldiers, but also of some of the people back home, echoing a bit of Owen's frustrations about the civilian's refusal to acknowledge the horrible nightmare of this war. "And each slow dusk a drawing-down of blinds," represents the soldiers need to move on and forget the death of comrades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people die every day. These doomed youth are killed, but they cannot be dwelled upon. However, this line is symbolic of how the people who profit from the war are taking the situation. They draw their blinds on the dead so they can feel better about sending more troops to the war.

It seems as though this poem should've been written during the sixties at a time when anti-war sentiments were at their strongest. Richly ahead of its time, "Anthem for Doomed Youth" is one of the most haunting and prophetic jewels on Owen's crown. In the beginning of his book of war poems he wrote, "Yet these elegies are to this generation in no sense consolatory. They may be to the next. All a poet can do today is warn. That is why the true Poets must be truthful."

Wilfred, himself, was killed almost a year after he wrote "Anthem" and buried between two privates in the corner of a village cemetery at Ors. His grave was marked with a simple cross with a gravesto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4#
发表于 2008-10-1 14:45:51 | 只看该作者

re:我也看得模模糊糊,主题自然应该是"哀悼死...

我也看得模模糊糊,主题自然应该是"哀悼死难的士兵",而不是"歌颂那些阵亡的士兵们",因为用了"屠宰场","怒吼的枪声"等等描写,这意思显然是贬义的,其取名为"国歌"就更显出讽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5#
发表于 2008-10-1 16:55:05 | 只看该作者

re:两位叔叔,能不能帮我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最后...

两位叔叔,能不能帮我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话?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6#
发表于 2008-10-1 17:32:38 | 只看该作者

re:最后说的是西方民俗,在有死人的房间里,要...

最后说的是西方民俗,在有死人的房间里,要把窗廉(blinds)挂下来,在城市里一家家都慢慢地挂下来窗廉,满世界都是死亡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7#
发表于 2008-10-1 20:55:13 | 只看该作者

re:叔叔阿姨们,我已经顺利完成了诗的分析作业...

叔叔阿姨们,我已经顺利完成了诗的分析作业,一下是我写得分析:

Poem Response
Written By David Stone

The poem Anthem for Doomed Youth, which is written by Wilfred Owen during World War I, is a sarcastic war poem. The word “anthem” in the title sounds like it is a positive-attitude poem. But when I go through the poem, it is obviously negative. Why the poet wants to use the term “anthem” in the title? It is the irony used to criticize the stupid war that lots of young men’s lives are lost. This poem is a typical Italian sonnet. Two stanzas have two different images

The first stanza is an image in the battle. The tone here is bitter and sarcastic. The beginning sentence “what passing bells for those who die as cattle?” uses simile to reveal how insignificant the death of soldiers is. This means death is normal in the battle. Then the poet uses personification to compare the noise of guns as the monstrous anger in the second line. In this way, it creates how scary the sound of the gun is effectively. “No mockeries now for them; no prayers nor bells”, reveals how different the funeral is from the normal one. The sound of mockery, pray and church bell are traditional sounds to mourn the dead person in the funeral, but here these sounds are replaced by the voice of guns, rifles and shells. The poet uses the voice of weapons as the mourning sound to tell readers that the battle is a large funeral. It is an irony technique. Then readers will clearly understand how brutal the war is.

The second stanza is an image at home. In this stanza, the poet turns bitterness and sarcasm into sorrow. Handling candles is usually needed in the funeral, but here is not. The glimmer of good-bye in the eyes is the light used to mourn the dead soldiers. Then he talks about the sadness of losing a comrade or a family member in the battle. There’re some metaphors using here. Two examples are followed. One is “the pallor of girls” brows shall be their pall” compares girls’ pale faces as soldier’s pall. In this way, it reveals atmosphere of sadness after losing partner more efficiently. The other one is in the last line, “each slow dusk a drawing-down of blinds”. The coming night is like the drawing-down binds. It means soldiers need to move on and forget their dead comrades in the battle. However, this sentence also symbolizes that how high officials who plan the war will take the bad situation. They draw down blinds on the dead soldiers so that they can send more troops to the war easily. How crude they are!

The topic of the poem is about the intense sorrow after the death of soldier. Owen first uses the bitter and sarcastic tone to criticize the war and then turns into the sorrowful tone to mourn the death of soldiers. He also strongly appeals peace by writing this poem. Peace is the expectation of all global people. This poem is really worth reading.

这就是我写的分析,请叔叔阿姨们评论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8#
发表于 2008-10-2 04:48:19 | 只看该作者

re:"However, this sente...

"However, this sentence also symbolizes that how high officials who plan the war will take the bad situation. They draw down blinds on the dead soldiers so that they can send more troops to the war easily. How crude they are!"

石头,这个意思应该是你自己加上去的吧,原诗中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如果老师要问你怎么得到的这个结论,你不一定能自圆其说,这还是你自己的推测和想象,是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9#
发表于 2008-10-2 20:57:19 | 只看该作者

re:冯斌叔叔: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冯斌叔叔: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吧每一个黄昏比作慢慢拉下的白布单,我的理解是那些战争发动者想用白布单遮住那些死去的战士,这样好让别人看不到死人的可怕,明天他们就可以送更多的士兵上前线作战了。大概就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0#
发表于 2008-10-3 10:14:09 | 只看该作者

re:早上,我做好了早饭,还不见大石头的踪影,...

早上,我做好了早饭,还不见大石头的踪影,推门一看,老兄睡得很香。转身问石头:今天不要爸爸送吗?
“今天是庞叔叔送我。”石头告诉我,我赶紧轻轻关上门,索性让老大睡个够吧。
“妈妈你不知道庞叔叔今天送我么?”
“不知道啊。”
“你怎么可以不知道呢?”
“没人告诉我我怎么会知道呢?”
“我们都是知道的,你也应该知道。”这就是石头的思维方式,用这样的方式去交往,发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尤其以后的婚姻关系中,我很紧张。
“你知道的事情,只要不是普遍发生的,你不说别人是不知道的。”我耐心地向石头解释着。
“我知道的就是每天早上爸爸开车送你到关闸。所以爸爸不起床妈妈觉得奇怪。”
“昨天晚上叔叔打电话说今天他送我,爸爸告诉我了。”
“你是不是觉得爸爸既然告诉你了,也一定告诉妈妈的?”
“是。”
“你这样想是有道理的,但当妈妈问你:你爸爸怎么还不起来?的时候你应该想到爸爸可能没有告诉妈妈,而不应该用质问的口气来问妈妈为什么不知道你知道的事情。”
“我没这样多想,我就是以为我都知道了,你一定是知道的。”石头嬉皮笑脸。现在的时候在知道自己错的时候,总是既不生气也不马上认错,而是用嬉皮笑脸的方法来混过去。
“下次就要注意了。前两天不是还讨论了快快地听,慢慢地说了吗。”
“知道了。妈妈,你也过来吃点饼饼吧。”
“妈妈还想多说几句可以吗?就这件事情妈妈想到的。”
“可以。”
“妈妈没有任何要批评你的意思。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很容易发生误会,而误会就是像刚才我们之间这样的情景产生的。如果我们能多想一想再作反应,误会就会少很多。
“是的,谢谢妈妈总是借着一些小事让我明白大道理。以后我真的要注意,还有说话的语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1#
发表于 2008-10-5 18:13:34 | 只看该作者

re:窗外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澳门已经挂上了八...

窗外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澳门已经挂上了八级风球,电脑前的我忍不住感谢主。本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在深圳回珠海的高速上,而因为石头坚持要提前回来,我们在昨天晚饭后从深圳赶回,避开了这场暴风雨。抑或是石头的特异功能又重出江湖了?
周五晚上是晚上7点半才从家里出发去深圳的,开了将近3个小时的车,可爱的干儿子劲已经在楼下等我们,先托住我的脸看看是瘦了还是胖了,然后就帮我拿行李,让我空着手走。看着比我高一头的干儿子我很温暖,很知足,很感恩。
孩子们都要抢榻榻米睡,最后决定我和干儿子睡榻榻米,老戴调侃劲说:不要随便和女的一起睡觉。我回敬:劲,干妈这样的女的,你放心睡。
明显觉出干儿子的兴奋,毕竟好几个月没有见干妈了。半夜里,我去上厕所,找不到电灯开关,好在外面有路灯的亮光,我就进了厕所。从马桶上站起来的时候灯亮了,吓了我一跳,他们家的新房子怎么灯都装得这么神秘。开门出去,干儿子站在门口:“干妈,你没开灯,我给你开了。”那一刻,我的眼里出了一层雾,多可爱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纯真可爱。早上我知道干儿子早醒了,但我还想睡一会,我问他几点了,他不理我,算了,我继续睡。也不知道过多久,看见宝贝干儿轻手轻脚推开门出去,再次问他几点了,也没有回答我。猛然想起昨天戴爸嘱咐过:劲,你一早醒来不许说话,让你干妈多睡一会。要我的劲醒过来嘴巴不出声音是多么难做的一件事情啊,但他为了他的干妈竟然可以做到我问他都不出声。真的觉得自己好幸福,有疼我的老公,爱我的石头,现在又有干儿子这样宠我,我真的是最幸福的老女人。
赶到紫飞语,竟然看到了黄爸爸,他从惠州专门赶过来的,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不出的惊喜和感动,连连说:我们一家一定要到惠州去探望你们一家还有微笑一家。还看到了YAOYUAN妈妈,文文妈妈、飞扬等等。满场找虎爹虎娘,没有人应答,心里想着可能是不想让我对上号吧。到结束了才知道他们是来迟了,主动认亲来了呢。好可爱的老虎,聪明漂亮外加一点羞羞答答,恰如其分的表现,害得我直嘀咕:是ZB吗?虎娘生怕好不容易中的奖丢掉,一个劲说:是的,是的。
开心的是还见到了熹儿和他的爸爸妈妈,妈妈很猛,把车挂上了防护栏,又凭自己的魅力让四周的几个小伙子为她推车,我等就袖手旁观了。熹儿很严肃地告诉我:我不是你的熹儿。二小中的老大好歹把熹儿手中的巧克力豆骗到了手,被抛弃的熹儿只好乖乖就餐。飞飞,大侠飞飞主动表演了讲故事的节目,而且即兴改编,并且端着酒杯来给石头哥哥敬酒,(当然是饮料)我去凑热闹,小人儿一本正经地说:我妈妈没有让我给你敬,但我还是祝方阿姨健康漂亮。我如同喝了蜜。我要说,飞飞身上一点ZB的影子都没有。
去深圳不见何子一家就等于是没有去深圳。我顾不上看何子,因为越越的变化实在太大,我只想多和越越聊聊。我已经不再觉得越越有丝毫的紧张,那么从容自如的越越,不再躲避别人目光的越越,愿意和人交流表示自己想法的越越,尤其他饭前所做的祷告让我如同在天堂,主啊,这是多么蒙福的孩子。
难忘的深圳之旅,感谢主听我们祷告,让我们一家人可以有机会去见证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2#
发表于 2008-10-5 19:00:04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累,而我的...

今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累,而我的护照已经寄回青岛去办理日本的签证,也不能去澳门了,所以大石头决定今天在家来来个家庭崇拜。
石头负责领诗,我负责读经,大石头负责讲道。
石头很认真,找了他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唱的主题诗歌,他选了《炼我愈精》。过去每当唱到边赞美边流泪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泪下,但今天我没有哭,赞美已经真的可以由我的心发出。如同在教会一样,我们一家起立唱歌敬拜主,大石头大大赞扬小石头找歌的本领,还赞扬他周到仔细,既让我么听着音乐又让我们看着歌词。
我负责读经,(马太6:25--34)同样被大石头表扬说我读得声情并茂,还说他们两个要向我学习朗读的本领。
祷告后大石头开讲:《为什么要信耶稣?》我们只有三个人,大石头以提问讨论的方式来进行。
小石头:每个人都需要信仰,信耶稣让我有依靠,人生有方向。
方:没怎么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是觉得我以前太忧伤,而信主后就有了喜乐。
小石头:不过信仰有真有假,神有真有假。
大石头:那你怎么知道你信的是真的。
小石头:《圣经》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既然这样我就认为是真的了。
方:我生长在佛教的家庭里,但我没有喜乐,直到我找到耶稣,我有很大的改变,我有了喜乐,所以我想我信的是真的神,是最好的。
大石头:妈妈说信主了有喜乐,小石头说每个人都需要信仰,信主了有依靠有方向。为什么信耶稣?不是信别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作为一个基督徒经常需要回答别人的问题。
        我们来看妈妈读过的经文:你们看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这一段经文中两次提到上帝是我们的天父。他是我们的天父,这是我们相信他的最好的理由。是他创造养活了我们,是他想慈爱的父亲一样爱着我们,并且他是全能的。
    “石头,你为什么要爱爸爸?”
小石头:因为我是你生的,我和你有血缘的关系,没有爸爸就没有我。
大石头:是的,你在爸爸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你是我生的。还有你是不是很依靠爸爸,尤其在你小的时候非常依靠和信任爸爸?
小石头:是的,小时候我觉得爸爸是我最信赖的,爸爸可以给我我想吃的,我想玩的。
大石头:是,我这个爸爸能供给你肉体的需要,也能给你精神上的爱。那么心灵呢?心灵上的需要谁能给我们呢?天父。而其实我们又是天父所造的。
小石头:我知道我们是天父所造的,这都记载在《创世纪》里了。
大石头:我们来看创世纪二:7: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这明明白白的记载告诉我们是神造了我们。
        石头,要是有人问你,凭什么要我相信是上帝造了我们呢?
小石头:我会告诉他,《圣经》上说得明明白白。
大石头:那要是人家说我为什么要相信《圣经》所说的呢?
小石头: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大石头:我们再来读约翰福音一:18: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神是灵,没有人见过他,没有人见过我又怎么能相信呢?道成肉身,耶稣成了人的样子,降生在人间。耶稣是神的形象,不可见的神的形象。看到耶稣就是看见上帝,相信耶稣就是相信上帝。耶稣是爱,他说要爱,爱人如己,还要爱你的仇敌。要降雨给义人也要降雨给歹人。他不光这样说,而且这样做。当无罪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耶稣说:父啊,饶恕他们,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他不光有爱,而且有大能。他在世的时候,让瞎子得看见,哑巴得说话,瘫痪的得行走,并且叫死人复活。
    耶稣不光叫死人复活了,他自己在被钉的三天后也复活了。在以色列,耶稣的坟墓还在,但坟墓是空的,当时的历史记载曾经有很多兵丁守卫着坟墓,怕耶稣的门徒来偷走耶稣的遗体。但三天后,坟墓门口的大石头滚开了,耶稣复活了,那些裹尸布都还在坟墓里。兵丁证实了这些事情,没有人对这段历史的记载有怀疑。耶稣活了,并对门徒说他还要再来。
    这一切让我们知道关于耶稣的记载是真的,而耶稣要我们相信圣经上的话语是上帝的话语,所以我们相信他。
    我们相信耶稣,就是相信上帝,因为上帝是我们的天父,是生我们养我们爱我们并且有大能的。我通过耶稣来认识上帝,通过耶稣来认识只有上帝才有的大爱,依靠上帝的人是蒙福的人。

    石头提出了一些他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关于爱他担心的问题。比如爸爸妈妈会不会因为上帝要我们爱人如己,就去爱别人到一个地步,以至他的学费也交不起了。我们告诉他,我们用神给我们的爱去爱别人,神给我们多少我们就爱多少,而且神给每个人界限,要每个人尽自己的本分。从神那里我们可以得智慧,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中饭的时候我们又一起看了一个非常好的见证带子《小麦子》。
    做父母的责任是什么,对大石头和我来说那就是:教导我们的石头信耶稣爱耶稣侍奉耶稣。
    愿主祝福我们的心愿,并成就我们的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3#
发表于 2008-10-6 18:53:53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有一件事情让我很苦恼,妈妈告诉我中央...

今天有一件事情让我很苦恼,妈妈告诉我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想到学校拍有关于我的录像,我起初非常不愿意,因为我不想再让更多的人知道我曾经得过自闭症,尤其是在学校这样的场所。过后进过一些思想斗争我决定还是让他们拍,他们拍这个录像的目的就是要让政府知道自闭症孩子经过训练是可以被正常学校接纳的,这个在明年自闭症患儿的相关立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弟弟妹妹们的明天我愿意做我根本不愿意做的事。周末去深圳有个叔叔跟我说他希望我永远与自闭这两个字无关,其实我也希望这样,但这样弟弟妹妹们得到的帮助会少很多,为了神的缘故我永远会尽力帮助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弟弟妹妹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4#
发表于 2008-10-6 19:07:49 | 只看该作者

re:石头,你为弟弟妹妹做的实在是太多太多的了...

石头,你为弟弟妹妹做的实在是太多太多的了,为了他们的将来,你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你真是大家的骄傲!
感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5#
发表于 2008-10-6 21:14:09 | 只看该作者

re:理解石头拥抱石头。 在和石头谈的...

理解石头拥抱石头。

在和石头谈的时候,明显感到石头的抗拒,没有听我讲完就拒绝了,然后小心翼翼问我他拒绝了我是什么感受,我说我尊重你做的决定。
过一会他又回来问我为什么要拍这个片子?
再过一会他告诉我他需要好好想一想。
是的,石头长大了,他自己有思考的权利和空间,更有权决定和他有关的事情。他的拒绝对我来说也许是如释重负。
“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对吗?”石头再次回到我身边很严肃地问我。
“是的。”
“是不是要让政府看到,通过训练,尤其有一个接纳他的环境,他们是可以挽救的?”他是好好考虑过了。
“当别的家长看到我的例子的时候,就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孩子了,是吗?”好孩子,他要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
“妈妈,我实在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曾经得过自闭症,很不想。”
“我也不想。”我紧紧地拥抱他。
“妈妈,我长大了,我多么希望没有人记得我过去的事情。”
我更有力地拥抱他。
“你有没有和编导探讨过让他们怎么拍?”
“还没有。我要先征求你的意见,我只希望不会因为这个片子干扰你平静的生活。”经过这么多天的挣扎,我已经很平静了。
“我再想想。”石头走出书房。
“妈妈,我的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对吗?”
我毫不犹豫地点头。
“我应该勇敢见证他,对吗?这是神所喜悦的事情。”石头的目光坚毅地看着我。
我再次朝他点头。
“为了神和弟弟妹妹们的缘故,我还是拍吧。你从北京回来的时候说明天有那个重要的会议,现在又要拍片子,我相信不是偶然的。我不能不听神的呼唤。”
我勇敢的儿子,神会纪念你所做的一切。
会不会再度有人说方静舍出孩子图什么,如果有所图,就图那存在天国的荣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6#
发表于 2008-10-6 21:32:22 | 只看该作者

re:不要拍,不能拍,不许拍! 麦克前一阵...

不要拍,不能拍,不许拍!
麦克前一阵子手臂骨折,接上后又移位,医生建议手术,我们跑了无数家医院,决心下了又改,最终选择了保守治疗,为了就是怕手术会再造成不可预期的伤害,而小石头如果上了央视,伤害只会更甚于我们这种医生眼中的小手术,方老师请慎再慎!
你们为我们已经做得太多,不能、不需、也不必再做更多了,况且拍节目影响是有限的,真正的影响在以琳,在以琳网,并已经且将起着长久的作用。
不要拍,不能拍,不许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7#
发表于 2008-10-6 22:38:3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石头...

下面引用由[U]石头[/U]发表的内容:

......但这样弟弟妹妹们得到的帮助会少很多,为了神的缘故我永远会尽力帮助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弟弟妹妹们...

亲爱的石头:拥抱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8#
发表于 2008-10-6 23:05:49 | 只看该作者

re:石头,我的好兄弟.其实对我们来说...

石头,我的好兄弟.

其实对我们来说,拍不拍这个片子,你在我们心中早已经是成功的榜样了,其实还不止于此,你其实已经早已超出了很多你的同龄人很多很多,或许我对现在的中学生不太熟悉了,但是我至少很明白地知道,如果把我的十七岁十八岁和你相比,那根本是没办法比的,你足以让你父母骄傲,也足以为自己骄傲.

我想不管你最后是不是决定接受这个片子,我希望的是不管在银幕上,还是银幕下,我以后都能看到一个微笑的自信的胆然的石头,你用你自己的态度来说明,是的,我是有一个曲折的过去,我曾是一个自闭症孩子,但是正因为如此,我做出了比别的孩子百倍千倍的努力,我的父母从一对平凡的教师成了人间楷模.今天我站在这里,一点也不比同龄人差,而且事实上在很多地方超过了他们,如果我在这么小的年纪里就能克服如此大难,以后对我来说还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的呢? The Sky is your Limit,这句话对你来说一点不是客套,不是恭维,而是事实.

我想如果你决定了上这个片子,我希望你就当央视是一把巨大的剪刀,克察一声,把你自己过去的犹疑彷徨一刀剪掉,让你从此轻轻松松,自信坚强地再上一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9#
发表于 2008-10-6 23:19:44 | 只看该作者

re:为石头感动!为你们一家感恩!...

为石头感动!

为你们一家感恩!

愿你们成为神合用的器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0#
发表于 2008-10-6 23:37:44 | 只看该作者

re:石头: 你有多么了不起,也...

石头:
     你有多么了不起,也许你自己都不知道。   
     在前天的讲座上,见你那样从容地面对自己的过去,我知道你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并不是说,你能当别人的面来讲自己的过去,而是看到你的内心已拥有了一种真正的自信。
      
     我也记得讲座上那位叔叔的话:希望你走得更远的,其实那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

     你的每一步都你超越过去而来的,过去对你来说,只是你曾经出发的一个个起点,而你的现在已站在同龄人的前端。
     一个人能超越过去,便能走向更远的未来。我相信你能!因为你已经超越了无数次。

    深深祝福你,你会有很远的未来的,我们和你一样充满信心和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6 13: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