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今天读到的一则报道,我在想如果是我在十八...
今天读到的一则报道,我在想如果是我在十八岁的时候,绝对会不屑一顾的,但是现在看却是为主人公佩服,石头等考试完,不妨看看,看看人家对成功的看法和做法。一个法律博士卖起了肉馍,但是他的读书经历和锻炼出来的脑子并没有白费,从他对市场的看法,对形象的设计,都是一个绝对不同于别人的包子店小老板。
不当律师卖刈包 黄颐铭推销台湾味
记者黄靖雯/纽约专访
June 24, 2010 06:00 AM | 383 观看次数 | 6 | |
28岁的黄颐铭仔细的制作他的招牌「猪肉刈包」。 (记者简一夫/摄影)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每天都很开心!」黄颐铭凭借著对食物的热情,让他的台式刈包在纽约闯出名号,还赢得纽约杂志评选的最佳包子类食品,黄颐铭骄傲地说:「要让大家知道刈包来自台湾!」
双亲来自台湾、华府出生的黄颐铭,由于黄妈妈烧得一手好菜,「我从小就很爱吃」黄颐铭哈哈笑著说。他回忆童年,小朋友的庆生派对总是炸鸡、薯条和披萨,他却要求生日派对上要准备小笼包,非常另类。父亲过去住在台北永康街、母亲住在西门町,因此只要回台湾,鼎泰丰的小笼包和夜市美食是黄颐铭绝对不会错过的行程。
法学博士,转换跑道
黄颐铭大学就读Rolling College,主修英语及电影,随后进入Cardozo School of Law攻读法学博士 (J.D.),2008年毕业后顶著光环进入律师业,让外人纷纷赞叹。但生性热情的他,第一个月就在冰冷的法条环境中感到格格不入,更不喜欢以「打赢官司」为目标的职场文化,因此他毅然转换人生跑道。
「喜欢食物、喜欢与人互动,所以开餐馆的想法就跳出来了」,黄颐铭从妈妈身上学手艺,向开餐馆的爸爸学管理。他认为小笼包的竞争太激烈,经过观察,发现美国人对面包、面食和三明治的接受度比较高,加上纽约有人做刈包,市场反应热烈,但是纽约人却不知道刈包来自台湾,因此想要把台湾的正宗料理刈包,从纽约发扬出去。
樱桃可乐+冰糖来卤肉
「我们用樱桃可乐和冰糖来卤肉」,黄颐铭大方分享厨房商业机密,根据妈妈的食谱,加上乾辣口味,独创个人风格的刈包,开店才五个月,透过网络营销、传单发放,刈包佳评如潮,还获得纽约杂志评为「包子类最佳食品」,口碑、人气一样强强滚。
尽管中午才开店,黄颐铭和员工早上7时就开始准备食材,尤其是好吃关键的卤肉,更是马虎不得,从生肉料理、烹煮、调味到制成,要耗时4小时,过程辛苦。黄颐铭悄悄分享秘诀:「卤肉和肉燥煮完后,第二天才是最入味、最好吃的」!
放弃律师开餐馆,黄爸爸曾经气得三个月不跟他说话,为了让儿子「回头(当律师)是岸」,双亲不愿出资,黄颐铭东凑西凑,加上阿姨帮助,才创立BaoHaus。而在黄爸爸吃过儿子做的刈包后,就改变了想法。如今黄颐铭将开第二间台湾小吃餐馆「宵夜」,黄爸爸更是决定亲自站台两周,秀出「炒米粉」绝活来力挺。
「要去做一件真正开心的事情」,黄颐铭鼓励与自己有相似背景的美国出生华裔(ABC),勇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事,就会全力以赴,他哈哈大笑说:「现在的我,每天都很开心!」
雄心壮志:让刈包成东方麦当劳
记者黄靖雯
June 24, 2010 12:00 AM | 58 观看次数 | 1 | |
●「我的目标是让刈包成为东方麦当劳」,黄颐铭大器的定下终极目标,他认为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应该要有营养,因此他如同店里墙上贴著的标语「我们不是速食」(We are not fast food.)
坐落于曼哈坦下东城的BaoHaus店面只有数坪大,尽管过了用餐时段,客人依旧川流不息,平日每天大概销售300个,周末时间可以卖出500个,说明黄颐铭刈包的好味道,经得起挑嘴纽约客的考验。
BaoHaus的刈包目前有三种口味,除了传统猪肉刈包,黄颐铭增加牛肉口味,有别于猪肉刈包的块状五花肉,牛肉刈包偏向片状牛排,一样搭配清脆爽口的酸菜、花生粉和香菜,大口咬下,香浓可口。
另外,为顾及素食者的需求,黄颐铭由日式炸豆腐创意发想,新增豆腐刈包,酸甜口感和肉类刈包全然不同,同样获得好评。
黄颐铭分享刈包成功的要诀,就是「坚持原味」,他认为很多东方料理为了打入西方市场,常在口味和食材上做调整,反而让料理失真,所以他坚持原味,让西方人懂得学会如何品味真正的东方料理,才是尊重不同饮食文化的第一门课。因此,在BaoHaus吃东西,是没有其它佐酱的,这样才能品尝原汁原味的道地台湾料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