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XX妈的一个帖子,是他孩子四岁三个月的一...
XX妈的一个帖子,是他孩子四岁三个月的一件事“她和小哥哥在客厅玩,我们在餐厅聊天,不知怎么,XX就哭起来,我跑去一看,小哥哥拿着剪刀帮她剪,结果剪坏了,XX一边哭一边说还一边跺脚:“我本来要把它一起剪下来的,结果剪断了。”情绪表现的比较充分。XX平时内心的情绪表达还是差很远的,由于口头表达不通畅,所以情绪出不来,只能用一些大家不能接受的表达方法,比如扔东西、说反话、哭闹。”我家源现在就是这种情况,他有情绪不会表达,而是扔东西、说反话、哭闹,情绪方面很差,而且好像就是在我身边情绪格外差,又特别黏我,很矛盾。我不知道怎么帮助他,请XX妈指教,谢谢!
XX妈回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个例子,XX本来想剪一个图案,由于中间部分很细,需要小心处理,她剪的时候哥哥帮她拿过去剪,结果把那部分剪断了,我们正常的情绪是这样的,“我本来是想一起剪下来的,现在你剪断了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图案,这还有什么用,你讨厌,我的好事被你搅坏了。”这种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尤其是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当然等她把话说出来,等她把情绪发泄完,哥哥给她道歉,大人再解释哥哥的初衷是好的,只是由于都是小孩子,力道没控制好,弄坏了,我们再找一个别的,看有没有比较满意的,正常的孩子正常情况下,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问题基本能够解决。
XX一般在发生这种事的时候,她会说“剪坏了,我要不坏的,我要黏上去的。”然后我们就会说已经剪断了就黏不上去了,只能重新找一个新的,XX就非得要这件事重来,回到没剪坏的时候。这事就僵住了,回去肯定是回不去了,而实际上她的心情是,“她好不容易找到这样一个小图形,剪下来就是一个她喜欢的类型的小玩具,现在剪断了,把她的好想法好心情给毁了,”所以我说XX这次情绪表达比较充分,她把她真正想要干什么这件事基本说出来了,她的不满也表达出来了,当情绪表达比较充分的时候,她的不满也就会慢慢消退,其实和大人是一样的道理,情绪积累在那里,发泄了就完了,如果没发泄出来永远是个麻烦。
现在的问题是遇到事情的时候,孩子说出来的话不一定是她真正的想法,如果XX说“剪坏了,我要不坏的,我要黏上去的。”我们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会觉得她无理取闹,如果她不能正确表达,我们要帮她把想法说出来,“我本来是想一起剪下来的,现在你剪断了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图案了,我本来是想好好地玩这个玩具的。”这才是她真正的想法,如果她不会说,我们要帮她说,伴随这个想法的情绪就是“你看你干的好事,你把我的好心情给毁了!!!”说的时候一定是很饱满的腔调,要跺脚,要大声,要让你感觉到你的确是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你对不起我。这就是情绪,如果我们能帮她把想法和情绪表达出来,孩子就会平静下来,正常的孩子是自己就能完全表达,所以事情很容易就能过去。
如果我们没找到窍门或穴位,到处乱摸乱按一通,真的是一点也不管用,就像你说的,“安抚”,比如说不要生气了,我再给你找一个,除非你能找一个比这个更好的,你认为更好的不行,是她心里真正认为更好的才管用,其实大部分时候你是不可能找到她认可的替代品的。再或者“忽略”,她就只有把她错误的表达方式再放大,以期达到她的效果,这时候大人往往忍无可忍。又或者“讲道理”,你看剪断了是不可能恢复的,而且哥哥又不是故意的,他本来是想帮你的,你还大吵大闹,孩子的好东西被破坏了,说这些已经没有任何用了,她的耳朵早已经关闭了,大人讲了半天的道理发现不管用,加上还有好多人在场,慢慢地又忍无可忍了。
问题的关键是你得知道她真正的想法,(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想法很清楚啊,就是不该剪断结果剪断了,其实还要深入下去,要站在她的角度去仔细体会,她还是有很多细微的想法细微的情感在里面的,)然后帮她说出来,并帮她把不满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这样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这件事容易过去,二是长期下来她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绪。
以前看XX妈妈还用这种方式教孩子学会与别人据理力争、狡辩,而不是乖乖的或生闷气,这个方法就是帮助孩子表达出他的情绪和想法,前提是孩子有情绪了,我们要先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可就是这个原因不好找,有时候不是因为当下的事,而是之前的一件事没满意,在当下的发泄,真需要大人细心的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