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在一个家长那里摘来的:感觉对我有用,希望...
在一个家长那里摘来的:感觉对我有用,希望在以后的游戏中能慢慢领悟到。
关于如何实践RDI事实上有很多资料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个人认为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你自己对RDI的理解以及你对自己孩子的了解。我这里只想强调几点理论的东西:1.一定要以孩子的情绪为中心;2.以提高孩子的交往欲望和交往动机为目的;3.深入仔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RDI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对孩子进行训练。我所理解和看到的ABA训练非常过于结构化,所有的课程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情绪兴趣和参与度;训练过程中非常强调指令和结果,即一个指令一定要有结果,指令的结果也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模式。比如说挥手再见,必须将手举过头顶左右摇摆等。RDI强调的则不是这些,RDI强调的是互动回合,以及这些回合的延续性。关于互动回合的问题我准们发帖请教过这里的一些前辈,按照他们的指点,现在我孩子的互动回合已经差不多可以延续数分钟。
首先是干扰和戏谑式干预。当孩子从事某些无意义的行为时可以从他本身的行为入手干预。比如我孩子喜欢呆在球池里抓球往外扔,不论你怎么说或者威胁他他都不理会。经过观察我发现他总是喜欢把绿色的球抓出来扔到一个角落里,看那些球在那个角落里积成一堆。我就从这里开始入手。他每次扔球时,我就从中捣乱,在空中把球接住,或者击飞。这样的干扰对他明显有效,他会转过头来看我,并且不耐烦地把我推开。于是我就和他一起扔球,他不抗拒。再然后我就拿一个小筐子放到那个角落,示范把球丢到筐子里。他丢球时无意中进了筐,我就拼命拍手鼓掌。几次以后他就可以有意识地把球往筐里扔,现在差不多可以百发百中了。(这个应该就是老师说的利用他的刻板行为,再引申吧)
另外RDI的训练不需要刻意去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具,随时随地,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我对RDI的理解就是一条傻瓜原则:不论你做什么,只要让孩子愿意理你,愿意持续地理你,那你做的就是对的。为此我每天回到家不惜扮鸡扮狗满地打滚,只要博得孩子一笑就OK了。如果说RDI要非要营造一个环境的话,那么我的选择就是人际交往环境。这一点必须从大人自身做起。为了这一点我差不多和老婆做到了相敬如宾。见面就问好,回来就打招呼握手,离开就飞吻挥手告别。在小区内见到人就打招呼,不管对方是什么忍什么身份。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做给孩子看。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只是后来看不到他的帖子了,应该孩子很好了,或是摘帽了吧。有这么优秀的爸爸是孩子的福气,可是我太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