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1681#
发表于 2009-2-6 17:21:12 | 只看该作者

re:圣严法师的<<学佛三书>>买了半年了,现...

圣严法师的<<学佛三书>>买了半年了,现在才开始读,也当是对圣人的一种缅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02:34:23 | 只看该作者

re:"闲书一摘"世事不测,家事拖累,...

"闲书一摘"

世事不测,家事拖累,何以解忧,唯有闲书也.

去年读了两大本厚厚的<<吴法宪口述>>,是香港去的,估计国内还没有,过去我的印象中,吴法宪只是那个脑满肠肥的"空军司令",是"林某反党集团"中的一个,真到了看他的回忆录,最让人惊骇的还是他对战争年代的描写,从长征路上能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了,过去我们对"长征"的印象基本上来自文人们的煽情描述,事实上当然是残酷无比.

吴法宪也是出身一个很穷的人家,没有上过学,但是人却是很聪明,自己学了很多的文化,别人好象说的不多,但是他后来能写出这两大本书来,古往今来事事非非清清楚楚,没点文才是拿不下来的,要知道这时候的吴法宪刑满释放,是不可能由上面派个秘书或枪手下来捉刀的,全凭老汉自己动手,或许还能赚点稿费养家.

那本书配了一张照片,有一些是晚年的吴法宪在练书法,但是不知道写的如何,没想到在另一本闲书了得到了回答,新出了一本叫<<为林某和四人帮反党集团特别法庭辩护记实>>,估计上头也允许这些陈年八古的事解密了,但是从那个时代来说,为那些人"辩护"现在看起来真象是笑话一般,这些"辩护人"在书上把他们的"辩护对象"一一丑化一番,但是讲到了他们看吴法宪写字时,却难得地写道"辩护人暗暗地在心里说:这字写得真不错."

这两天借了本<<从战争中走来>>,回家一看原来是张爱萍的儿子写他老爸的,本来我对那些高干子弟们写自己权贵爸爸的书不怎么看好,因为这里面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的关系太深了,但是这本写张爱萍的书不大一样,他儿子也当过总参的高官了,给老爸来歌功颂德也没必要了,儿子到想是记录一下老爸的"心路历程",所以讲了老爸的荣耀也讲了老爸的失落, 张爱萍大起大落一生,却最后以"核武器先驱"者以九十三高龄去世,可谓功成名就,这里面的故事不说也众人皆知.

但是这书里面却有点小故事是和吴法宪有关的,到很引起我兴趣,一个是说当年张爱萍在苏北开创根据地的时候,受过当时掌握军队的吴法宪的照顾,另一个是说,当年吴法宪的夫人,张爱萍的夫人和曹荻秋的夫人汪云一起去了上海避难,但是一到了上海,负责接应的交通员拿了夫人们给的交通银行的支票去银行换钱,却一去不复返,也不知道是跑了还是被抓了,三位夫人只好去了张爱萍夫人的老家宁波,再回到上海去找老家的远亲投靠,奔波之中,汪云却要临盆了,结果孩子生下来了,汪云却死于产后大出血.多年后,张胜在偶尔一个场合遇见了汪云的儿子,告诉他妈说,那孩子叫"曹纪云",张夫人马上问:是不是纪念的那个纪?我一定得见见他.

对于张家和吴家的关系,本来是有不寻常的生死之交,但是张胜说很遗憾在文革以后两家断了来往,这其中的原因不说也罢,但是从张爱萍的儿子嘴里说出来,而且本身也曾是高官的张胜嘴里说出来,总还是很有情义的.

在书中有一段是儿子和老子关于<<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的那段名言,儿子说现在的年轻人会有不同的意见了,每个人真的需要为碌碌无为而悔恨吗?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难得真的需要现在青年去解放别人吗?老将军听了,眼睛里里充满了疑惑,问难道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这样想的吗?儿子只好安慰年近九十的老爸,你看人家一炸我们的南斯拉夫大使馆,大学生们不也上街去了吗?和你们当时一样的.

张爱萍在当海军司令时填词一首:"巨鲲沉,大鹏起,寰穹低.胸中日月,扶摇与天齐."这样的大将军,去和他说"碌碌无为也没有什么好悔恨的",估计很难说得通,我对张爱萍最后几年里想些什么没多少兴趣,我对吴法宪的生命最后几年里想什么却很好奇,当然可能他后来是什么也不想了,即使想了也不会说些什么,在他的回忆录里,当他被放出来后,组织上给他安家在济南,按老红军的待遇给他了房子,但是一直到了他和夫人团聚和孩子们团聚后,吴法宪才如释重负,欣喜之情在笔下毕露.

我在想,如果当时让这两个老将军一起来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话,他们的真实反应应该会很不同的吧,估计吴法宪也是万事想开,在生命终点还能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相守,这份满足不一定会比张爱萍回忆第一颗原子弹在他手里升爆时的满足差些.

对我来讲也一样,碌碌无为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不好,让那些有作为的去成功去荣耀去传奇,我不会羡慕也不会自责,过去的农村里有个名称叫"自留地",就是给了每家一小块地,让各家自己种点粮食家用,所以农民们对自己拥有的这一小块土地也特别上心,下乡时常常看见农民扛着锄头在自家的自留地里转悠,看看这里需不需要除除草,那里需不需要施点肥.

我现在的志向大概也和那老农差不多了,能把自己眼皮底下的这块地弄好,就非常心满意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3#
发表于 2009-2-10 08:23:30 | 只看该作者

re:张老将军曾和另一位将军联名写信反对拖拉机...

张老将军曾和另一位将军联名写信反对拖拉机 进城,值得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4#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7:35:53 | 只看该作者

re:那年我在北京,常听见了张爱萍出来讲话的小...

那年我在北京,常听见了张爱萍出来讲话的小道消息,但是真是传,不得而知,今天看他儿子的书,却用很巧妙的"春秋笔法"点了出来.

这是说的在1980年,张爱萍当上了副总理,"后来才知道,是王震主动提出让贤.王震原是国务院主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他比父亲大两岁,他提出退休,建议父亲来接替."可惜九年后,他们在一个重大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虽然彼此也能明白对方的良苦用心,但毕竟有了一层阴影,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这么大的事,只是件"憾事"?这笔歪得够可以的,但是也毕竟这书没那么大的后台的话,连这句"春秋"也不敢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5#
发表于 2009-2-10 23:13:13 | 只看该作者

re:呵呵,刚好两本书都看过,跟帖顶一个。...

呵呵,刚好两本书都看过,跟帖顶一个。
吴司令的书,用名字+回忆录去迅雷一下,有一个pdf版本的,就是稍微大了些,40M,最后一章最值得推荐。
张爱萍儿子写父亲的书,是最近几年回忆录/传记中难得的好书。
至于春秋笔法,估计当代人写当代事,又站在体制内,写成这样基本上也就到头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6#
发表于 2009-2-11 14:17:38 | 只看该作者

re:最近集中搜集了关于粟裕的帖子,其中讲到粟...

最近集中搜集了关于粟裕的帖子,其中讲到粟裕在1958年受到错误批判,主要就是那位被认为非常耿直的大将军和两位很厚道的大帅造成的,但当时会议主持人是某大人,结果一直不能平反,杨成武、张震去找某大人,某大人说你们有没有搞错,当时是我当领导小组组长的,此事不要再提。另外,粟裕写回忆录,某大人也不高兴,说他就不写回忆录,结果粟裕的回忆录只能不谈淮海战役,可粟裕回忆录少了淮海战役,那是怎样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粟裕是淮海战役第一功臣,是谁也无法抹杀的!历史不是总能改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7#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16:10:42 | 只看该作者

re:"藕夹肉饼"这个藕夹肉的吃法还是...

"藕夹肉饼"

这个藕夹肉的吃法还是去年在商老师家里开始的,那时她爱人朱老师知道闻森喜欢吃他做的北方菜,那天就做了这个,拿鲜藕切片,夹肉馅,裹面粉,油炸,又香又脆,闻森和妹妹上完了钢琴课,朱老师也算好了时间刚炸好后,兄妹俩连吃带拿不亦乐乎.

妈妈看了心动,也知道闻森嘴刁,特意去了一趟老师家,让朱老师亲手示范,我老婆盯着看老师的一招一式不敢眨眼,满以为得到了真传,回家一做,果然也是和师傅做的丝毫不差,急忙叫了闻森来吃,这小子皱起眉头,拿鼻子闻了又闻,就是不吃,他妈妈急了:"我这做的可是和朱老师做的一模一样的!",她儿子说,"这是你做的,那是他做的,当然就不会一样的."我老婆眼珠上翻,差点气晕.

这样闻森就继续在老师家蹭着吃,对他老妈做的不屑一顾,这藕夹肉饼也一直是他的最爱.但是事情到了去年秋天开始,情况突然地起了变化,闻森好象是突然间没了胃口,这故事在前面的贴子里也提过,原因也不是很清楚,但是结果很明显,那就是那天朱老师端出了刚炸好的藕饼,闻森竟然不吃!"友帮人士,莫名惊诧".

我们还是觉得闻森的胃口变坏和他平时吃的多动症药有关,也因为我们在周末就不给他吃药了,他的胃口也就在周末两天会好很多,所以他妈妈也会在这两天里尽可能地让闻森尝尝和他喜欢的那么极少数食物之外的东西,那天老婆又想起"藕夹肉饼"来了,做了一盘,喊过来闻森,儿子竟然赏脸吃上了!老婆积了半年的郁闷一扫而关,庄严宣布以后这段日子里,我买菜时莲藕得是必备品了,因为闻森会一直盯着同一样食物吃,一直吃到所有人都厌烦为止.

昨天下午,等闻森回家后,看看家里除了一锅陈年的牛肉之外,没啥吃的了,但是上周末吃完还剩下两截藕段,我就和闻森说,要不我给你做点藕夹肉饼吧,但是你要知道我不会做菜,我做的可能会和你妈妈做的和朱老师做的不太一样,你得至少尝尝.等闻森答应了以后,我再得寸进尺:我还得在肉馅加点碎磨菇进去,让他吃磨菇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切碎了混在肉里,既看不出又闻不到,闻森就接受了,有了这点铺垫,下次再让他吃磨菇时,就可以援引先例,说你那时候不是吃了吗?这样也不见得行得通,但是毕竟是有了个话题,现在拿闻森的"刻板饮食"还是没什么办法,基本上是一个"蚕食战略",能让他尝一点点新的食物都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等我雄心勃勃地调好了肉馅切好了藕,却对拿什么来裹犯傻了,家里有芡粉面粉和碎面包屑,该是那个?手忙脚乱后总算炸出了几个,等凉了后,急忙叫过闻森来检验,儿子一尝,宣布说你做的和妈妈做的一样!当即扒拉过去了好几个饼,大口吃起来了.在胜利面前我还算是有自知之明的,我还是觉得儿子出乎意料的好评,绝大部分是因为肚子饿了的原因.

本来昨天下午闻森既没钢琴课又没回家作业,按理说他得做点我布置的"换位思考"的练习题,本来在我忙着的时候,是想让他去做题的,但是转念一想,就放他半天吧,不是说"关系比教育更重要吗"?我能大胆下厨,闻森能赏脸享用,爷儿俩不用为了"心智论"而大眼对小眼,共同度过半天愉快时光,这比什么都强.

这真是:

洗手做羹汤,先谴小儿尝,不闻爷娘训儿声,放他半天又何妨? 难得,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8#
发表于 2009-2-11 23:53:28 | 只看该作者

re:就放了半天羊? 我这里都放了半个多月了,...

就放了半天羊? 我这里都放了半个多月了,开始心慌。。。。

刚看完《百年林某》,那段历史真是乱,不过慢慢的都浮出水面了,看多了,有助于不以黑白论成败。 慢慢地对孩子,也没有太多目的性了,算是看闲书的收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9#
发表于 2009-2-12 01:10:31 | 只看该作者

re:冯大版主, 您的“ 洗手做羹汤,...

冯大版主,
   您的“ 洗手做羹汤,先谴小儿尝,不闻爷娘训儿声,放他半天又何妨? 难得,难得.”亲自出马掌勺,人生的乐趣啊,就在这一羹汤里了。多来几次,冯夫人肯定每天喜笑颜开!
  
小P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0#
发表于 2009-2-12 08:44:55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藕夹肉”也是我的最爱,第一次吃是婚...

这个“藕夹肉”也是我的最爱,第一次吃是婚后在婆婆家过的第一个年,我就纳闷这个小玩意咋这么好吃呀,到第二年回去过年,婆婆就鼓励我上阵自己做,呵呵,十年过去了,还是喜欢吃,和班长描述稍不同的是,外面裹的面粉糊里是加了鸡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1#
发表于 2009-2-12 10:11:55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藕夹肉”是地道的湖北菜,我们叫“藕...

这个“藕夹肉”是地道的湖北菜,我们叫“藕夹”,是年节待客必上的大菜。

走了好多地方,找不到比我们这里更好的藕了。

楼上嫁的是湖北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2#
发表于 2009-2-12 10:22:15 | 只看该作者

re:顺子娘,俺是山东的媳妇,要是早知道湖北的...

顺子娘,俺是山东的媳妇,要是早知道湖北的藕夹做的好,俺就嫁个湖北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3#
发表于 2009-2-12 11:26:23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东西我们那边叫炸藕合,可我一点不喜欢...

这个东西我们那边叫炸藕合,可我一点不喜欢吃。因为:北方的藕不脆,大厚片一点不好吃;面大多肉不鲜;一放就更难吃了。看来还是手艺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4#
发表于 2009-2-12 11:40:58 | 只看该作者

re:看完冯版的藕夹肉饼,出去就买料,备齐马上...

看完冯版的藕夹肉饼,出去就买料,备齐马上开始,半小时后咬到一口香脆可口的藕夹肉饼。刚吃完上来报个信,没吃过的试做一下,我儿子吃了四块,原来他可是不吃藕的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9:28:05 | 只看该作者

re:"水中月和树上果"前天美国的...

"水中月和树上果"


前天美国的各主要电视台晚间新闻里,几乎都播出了美国特别法庭宣布疫苗不会导致自闭症的判决结果,这消息能上了"黄金时间",自然是现在社会上对自闭症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了,但是这也确实是很多的自闭症家长们所牵挂的一大悬念.

这次判决的案子,主要是针对三个自闭症家庭,但是这三家后面其实代表了已经就疫苗和自闭症联系提出诉讼的五千多个家庭,特别法庭把这五千案子分为三类,一类是相信带含汞防腐剂的MMR三合一疫苗导致了自闭症,一类是相信MMR三合一疫苗中的含汞防腐剂导致了自闭症,一类是相信MMR三合一疫苗本身导致了自闭症.这次判决的三个家庭其实是这许许多多"悬案"的代表,但是有了这次判决,其它的诉讼可能有的胜数就很小了,因为美国的司法制度有一个原则是新的判决可以用旧的判决来依据,也就是说以后的法官可以援引这次判决书来拒绝同样的诉讼.

其实就在去年有了一个自闭症家庭胜诉的案子,但是这不是说法庭承认了疫苗是那孩子自闭症的原因,而是最后发觉是那疫苗正好在那孩子身上引发了一种和自闭症相似的病,而且发生这样病变的机会是非常非常小的,所以虽然那一家赢了官司,但是还是没有能在疫苗导致自闭症上有所突破.本来有了那次胜利,很多对此抱信心的人跃跃欲试,但是前天的判决书当头浇下一盆冰水.

从八九十年代的疫苗之争开始,先是始作佣者wakefield的几乎声誉倒地,本来这方面的声讨声近几年似乎越来越弱了,但是去年由艺人麦女郎和其男朋友金凯瑞又把疫苗之争推上了舆论之中心,我看在这以琳也不时地有人提到了麦女郎(Jenny McCarthy)的书,说起来也是的,这"麦女郎"也是个聪明人,对她儿子也是算动了脑筋的了,她的脑筋就是不管是什么根据,自己觉得有道理就拿来用到儿子身上,她有了这样那样的"非主流"办法,但是她也一点不拉地用了"主流"的办法,可喜的是她儿子争气,后来的进步据说是很快的,让老妈轻易地就宣告了"康复",同时也把自己推到了所谓"绿色疫苗"运动的主将,本来她儿子的"康复"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最后她也就是把这一点发扬光大,因为大概也只有这一点能足以使她和金凯瑞成为舆论中的焦点.

把这样的争论和各人的品格挂勾,连我自己也觉得没意思,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却可能是现实,一方面是家长们的情绪和切身感受,另一方面是巨大的利益关系.从八十年代开始,美国政府为了赔偿那些因疫苗引起的诉讼,从每一剂作为商品出售的疫苗里征收75美分,因为疫苗的巨大的销量,这笔金额越滚越大,同时从1988年开始,这个疫苗基金已经为各种纠纷赔偿了十一亿八千万美元.作为一个怀疑疫苗导致自闭的家长来说,去争取一下这笔资源也是天经地义的.

问题可能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是有没有可能,值不值得,因为卷到了官司里,无论是有人帮你打还是自己去打,都是一场打不完的仗,比如说,前天这个特别法庭的判决书就有七百多页厚厚的一本,这个特别法庭是所谓的"专业法庭",所以这七百页里讲的不会是故事,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技术报告,为了弄清这七百页讲些什么,估计还得多读另外好几本七百页书.

这三家中的一个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至今没语言,这么大了还穿尿布呢,父母俩看上去也老了,但还是继续相信着一个极其可疑的真理,坚持着一场极其渺茫的官司,真是让人不想多说了.

但是我想,如果我只是花果山上的一只猴子,我知道我只是个凡夫俗猴,那我就不去捞那个水中月了吧,我赶紧去摘树上的果子.

就让齐天大圣去捞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6#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re:"悲从心来"情人节的那天上午,我...

"悲从心来"

情人节的那天上午,我下班回家,打开电视里面好象是在说一个事件,屏幕上打出一张年轻人的照片,一看那神态就觉得很象是个严重的自闭症,继续听下去,果然是,而且更震惊的是,这是一个谋杀案的主角,这年轻人打死了他妈妈,节目看了一半,也不知道事情的过程,这时候的节目已经在讲家庭朋友们在谈论这母子俩如何相依为命,如何相爱,但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谁也没办法解释,节目再转到了司法上,原来这儿子已经被收监了,主持人再问专家,怎么会对这自闭症收监呢?大家都知道他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吗,专家无奈地说,即使现在的美国法律,也只有对精神病人在失去行为能力而犯下谋杀罪有豁免,但是对自闭症在相同情况下如何,美国法律也没有这个前例和条文,所以只能是把这儿子依据司法起诉,现在的罪名是"蓄谋谋杀"和"袭击美国警察",这后一个罪名是预料之中的,这失去了母亲,这个严重自闭症的年轻人估计是谁也控制不了的.

过了一天,才在网上查到了这个故事,母亲原来是一位大学教授,儿子是从三岁就已经诊断为自闭症了,是严重的一直就没有很大改变的那种,而家里的父亲也和许多别人家的一样,从家庭里消失了,从警察报告里,知道了母亲是在头部和胸部受到了木棒的强烈击打,具体的死因还在等警察报告.

母亲是大学学报的一个专栏作家,她也写过自己和儿子一起生活在自闭症世界里的故事,她当然写过有这么个儿子带来了多大的压力,但是也写到这个自闭症的儿子也同样地给她带来了快乐,她曾写到:"他常常地能给我指出一条路来,即使在最坏的时候,他总能发现某样好玩的东西出来,那怕那只是持续不到三十秒钟的快乐,所以我开始了寻找我自己的快乐."

现在的朋友们说起了,只能万般无奈地说,"幸好她一去不复返了,否则她要是醒过来,发觉自己的儿子因为自己而进了监狱,那才更糟糕啊."

前两天看了一个帖子说,孩子康复的程度好,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水平高,我想这话放在一部分人那里或许有理,但是如果把它延伸为"孩子康复程度不高,那就是家长不会教",那谬之大矣.孩子能康复到多大的程度,基本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决定的,外力包括家长的努力当然是功不可没,但是远非决定因素,有些孩子就是没办法这样那样地"破茧而出",无论他们的家长如何努力和用心,有些孩子在同样的条件下就可能突飞猛进.当年在以琳网上有人看了V嫂在CCTV上的电视,决定不把她们的"博"放在以琳上了,因为她们觉得相对于别人的努力,自己的"收获"太容易,太丰厚了.

如果从全局来看,我想我们最好说,我们大家只能是尽力地把自己能做到的事做到,能做好的事做好.没有一样是万能的,"排毒"不是,训练也不是.

但是把争论放一边,让我们先为这位伟大而悲情的母亲祈祷吧,也为她儿子祈祷吧,因为他母亲肯定也在天堂里恳求着我们.

(KENT STATE PROFESSOR GERTRUDE "TRUDY" STEUERNAGEL AND HER AUTISTIC SON SKY WALKER IN AN UNDATED PHOTO. STEUERNAGEL WAS FATALLY BLUDGEONED, AND HER SON IS BEING HELD IN HER DEAT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7#
发表于 2009-2-17 12:52:36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悲剧真是令人无语。美国的特教资源和社...

这个悲剧真是令人无语。美国的特教资源和社会支持这样丰富,也免不了发生这样的悲剧。真是难以负荷的沉重。
母亲安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8#
发表于 2009-2-17 13:05:35 | 只看该作者

re:心情沉重的读完最后一段。孩子们和家长们,...

心情沉重的读完最后一段。孩子们和家长们,我们要坚持下去!

PS:F版也提到了V嫂在CCTV的节目,我顺便说一句。虽然是几年前看的电视节目了(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孩子),但是当听到V哥说出宝宝的名字时,我马上就想起来了。当时看节目的时候我流下了眼泪,到了今天我同样怀着无限的敬意祝福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9#
发表于 2009-2-17 13:11:27 | 只看该作者

re:无法说出的沉重和悲伤!

无法说出的沉重和悲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0#
发表于 2009-2-17 23:01:17 | 只看该作者

re:去看了CBS的报道,我相信那位母亲一定在...

去看了CBS的报道,我相信那位母亲一定在天堂,看着这个社会会不会善待她的儿子,司法,福利,教育,医疗会不会因此而进步。

很遗憾,社会需要这样的悲剧来推动,但是如果这样的悲剧也不能推动的话,那才是无法说出的悲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11 11: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