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481#
发表于 2007-2-6 11:20:05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想,不跟姐姐讲是否会更好些呢?也许给...

我在想,不跟姐姐讲是否会更好些呢?也许给闻森多一些自然的成长空间并不是坏事.你也可以多一些在旁筑桥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
发表于 2007-2-6 15:36:06 | 只看该作者

re:小姐姐应该会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帮手,因为看...

小姐姐应该会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帮手,因为看着闻森长大,一定很有感情,只要知道了为什么,该怎么做,她一定会特别耐心地帮助闻森.一般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这个年纪的小女生都会不允许家中的弟妹动她们的东西,她们的隐私权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如果没有得到理解,而且还被责骂,她们一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

找个比较安静的时间,可以和小姐姐谈谈.一方面可以取得谅解,另一方面让她了解下一次该怎么做.她一定会很想出一些力,愿意配合你们帮助闻森做地更好.许多女孩都很有爱心,她们有时是最好的治疗师.你可以把你的一些建议告诉她,同时也听听她的想法,如果她的一些想法能得到你的肯定,一定会很开心,很用心地执行你们一起定的计划.

对一些孩子来说,光讲道理并不会真正地理解.是否可用漫画?比方说,画一张闻森拿着姐姐的东西的图,然后再画一个姐姐,旁边画一个泡泡表明姐姐的想法:我不喜欢闻森动我的东西.或者还可以把这种经历和他自己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先画一个别人动了闻森心爱的东西的图,然后画一张闻森生气的图;接下来就可以画小姐姐因为被动了东西而生气的图.很多时候给他们说别人的感受,他们不是体会的很清楚,要是和自己的感觉连在一起,应该会更深入一些.画画不必太好,只要把大意画地清晰就好了,许多社交故事都可以画下来,对一些孩子来说也许比讲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3#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23:04:43 | 只看该作者

re:我还是倾向于给姐姐讲讲的,这也是她妈妈的...

我还是倾向于给姐姐讲讲的,这也是她妈妈的用意,这里我还要感谢lily_d当时给我们介绍的Jenny一家,我们看到那两兄弟(哥哥是自闭症,弟弟没有),但是在妈妈的培养下,弟弟小小的年纪却能那么懂事,让我们羡慕不已.我老婆和她表嫂一说,她立即就要让自己的女儿学习怎样照顾孩子.这对于一个独生子女,又是在那种贵族私校里的女孩子,能接触点生活中不怎么如意的事,应该是件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4#
发表于 2007-2-8 16:13:07 | 只看该作者

re:该感谢的是我.当时贸然向BINFENG求...

该感谢的是我.当时贸然向BINFENG求助,希望能帮助JENNY了解一下纽约的学校情况,BINFENG马上很热心地回应.实在很感谢.其实BINFENG是很忙的,虽然我了解不多,但我知道纽约是个节奏很快的城市,大家都是急冲冲的.BINFENG一定为以琳放弃了很多休息的时间.我想许许多多的家长都是心存感激的.谢谢!

JENNY一家人也都是热心肠.哥哥虽然有自闭症,却不影响他关心别人.弟弟从小就很懂事,他不仅帮助哥哥,还经常帮助其他特殊的孩子.他的学习,体育和音乐都非常出色,特别是花样溜冰,接受的是专业训练,奖杯奖牌一大堆.不过他不管再怎么忙,每周妈妈都会带他去参加义工,和妈妈一起帮助特殊的孩子学溜冰.很可敬的一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5#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19:08:22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

"综合理解中的事件顺序"

今天闻森带回家的作业,开始讲的是"综合理解中的事件顺序",其实也简单.作业之一是看图:小凯蒂生病了,躺在床上.
图下是几段事件的描述,但是打乱了次序,要求你重新编排:

凯蒂妈妈带她去看医生.
凯蒂感觉好多了.
医生给凯蒂检查耳朵.
凯蒂感到又热又累.
凯蒂妈妈去了药房.
凯蒂吃了药.
医生在纸上给凯蒂妈妈写了点什么.

老师要求学生在每个句子前重新按事件可能发生的顺序编号.这就要求学生要以别人的处境来推测事件的过程.所以当我一开始让闻森读题目的要求,并开始做作业时,他对图画及每个句子的理解绝对没问题,但是当让他重新列序时,他却不动脑子地想根据纸面上的顺序照画下来.
我一边看得眼睛发绿,闻森有点紧张地看我即将发火,还好我还想起了我们自己给他灌输的控制发火的办法.我强迫自己从椅子上起来,离开作业这个环境,做些别的事情,再回来后心里平静些.
我想这或许就是他的心理困难之一了,或许并不是用"不动脑子"就能一棍子打过去的.
摆在闻森眼前的有两个事件发展的顺序,一个是面前写在作业上的现成的顺序,一个是实际里的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件顺序.第一个是现成的,他拿来就能用上了.另一个却是虚拟的,需要把自己想象成别人以后,才能推理出别人是怎么做这些事的.
这也是我在"攻心为上"里列举的一项,我把它叫作"设身处地为别人思考的能力",其实取的这个名并不让我满意,我倒是觉得英文中的表达还好一些,put in other's shoes,但是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中文表达.闻森对这个作业一开始的做法,就是没有本能地感觉到这两种顺序的差异.他没有一开始就从心里进入到生病的小凯蒂的心里去,对他来讲,无论在何种意义上去进入他人的心灵空间,都不会象他妹妹一样自然而然地轻而易举地本能地无师自通地学会的,他就是需要在这里帮他一把,这也正是他的弱点.而这对我们来讲,太容易太基本了,不用学就会了,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容易发火.但是对闻森来讲,太不公平了.换句话说,是他不能,而不是不愿.
其实,对闻森的理解能力讲,只要一点他也就通了,我问他如果小凯蒂生病后她和妈妈会怎么办,他很快地就答对了.他其实就是需要在一开始点拨一下,把他心理上的"位置"挪一挪,我们说从心智论上讲,自闭症的根本症结在于不能洞察别人的思想感情,这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是在我们那个长征来到之前,先让他学学怎么从别人的位置上去"身临其境".而这一点,我们就能通过这样的练习来训练他们.
这是个很好的题目,我也得自己编些让他多练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6#
发表于 2007-2-9 23:04:02 | 只看该作者

re:好久没有写什么东西了,但这个帖子一直再看...

好久没有写什么东西了,但这个帖子一直再看。楼主关于要给闻森的姐姐讲明闻森的情况,我非常赞成。
大家都知道石头的表姐璐璐,这是一个从小就非常善良、懂事、体贴人的女孩。石头小时候我们很少回家,即使回去我也是死死看住石头,免得他攻击别人。在璐璐中学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最好的高中时, 她父母奖励她来青岛过暑假。璐璐是知道弟弟的与众不同的,但我没有仔细给她讲弟弟到底不同在哪里,更没有告诉她弟弟有问题的时候她该怎么办。我在场,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但当她和弟弟单独相处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尤其弟弟发起脾气来的时候,她根本控制不了,甚至反而使事情激化了,最严重的一次弟弟拿水枪往姐姐身上喷水,姐姐告诉他不能喷,好说好话不听,姐姐的态度就变了,弟弟就受不了,差点把姐姐的耳朵给活生生咬下来。这下姐姐受不了了,要马上回家,给父母打了电话控诉,我哥哥也批评我没有好好管教孩子,我解释石头是有问题的孩子,哥哥给了我一句:根本没有问题,都是你帮他找理由给惯坏的。我当时很难过,觉得那么亲我爱我宠我的哥哥怎么可以如此不理解我, 但同时让我更清醒,你无法要求别人完全理解你的孩子的,尤其是他冒犯了别人的时候。我好好和璐璐长谈了一次,告诉她姑姑为弟弟做了哪些事情,姑姑内心是多么地痛苦,是多么地无助,更是多么需要亲人的鼓励和帮助。璐璐完全谅解了弟弟,我也告诉璐璐该怎么来带弟弟,尤其当弟弟的情绪比较激烈的时候,你如何帮助他化解掉。很快璐璐就成了我的好帮手,弟弟对她更是言听计从,姐姐成了弟弟最好的强化物,到今天都是弟弟的强化物。璐璐回家后,给家里的人讲解了自闭症,当我春节回家去的时候,家里人不仅配合我给石头禁食,而且也配合我训练石头,使我得到极大的安慰。
另外一件事情时发生在我干儿子身上的。干儿子小的时候几乎没有攻击行为的,反倒是经常被别人欺负,包括妹妹。随着长大,他明白了很多事情,但又无法正确去处理。有一阵子和妹妹闹得很僵,从来不记妹妹仇的他,每天都要说好几遍妹妹对她不好的事情,并开始想打妹妹,妹妹也更不喜欢哥哥了,甚至表现出有这样一个哥哥是丢脸的事情,搞得大人很痛苦。我过去住了几天,和干儿子耐心谈话,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他听到了妹妹和其他人说他坏话,故意不和他玩的事情,加上妹妹不小心弄痛了他,所以他要用他的办法来整治妹妹。我找妹妹谈话,清楚告诉妹妹哥哥的问题,让妹妹明白哥哥虽然不是很正常,但上帝依然爱哥哥,哥哥和她一样是尊贵的,可爱的,作为妹妹应该好好照顾哥哥,作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妹妹从小上主日学,很明白圣经的道理,我鼓励她不光要照顾自己的哥哥,还应该帮助主日学老师照顾其他的自闭症的孩子。我偷偷告诉她,我要教她一些绝招,这样在主日学或者其他活动的时候,她可以给大家讲讲怎么和象哥哥这个的小伙伴相处。后来兄妹的关系缓和了很多。本来想这段时间再过去陪陪他们的,干儿子成天来电话说想干妈了,最感动的是他去体验生活的时候,每天都会给我短信,离开一个地方前都会给我电话说一声,让我知道没有白疼他,可惜因为身体的原因这次要爽约了。
我所亲身体验的都让我明白,瞒着没有什么益处,讲开了只有好处。当然讲的方法要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7#
发表于 2007-2-9 23:23:21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方老师,我明白了.

谢谢方老师,我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07:02:24 | 只看该作者

re:上面的这个关于"姐弟晴缘"的帖子,让方老...

上面的这个关于"姐弟晴缘"的帖子,让方老师这个过来人一说,事情就明白多了.
我在那些要不要生第二个的讨论中常常沉默,不是想回避,而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大家的处境不同.
我想你要生第二个,至少有两大难关要过,一是你家老二在两岁左右时,你看他/她到底有没有"正常"的苗头啊,这很象是一场大赌,翻手之间,你可能乐上云霄或再下一层地狱.
我女儿快两岁了还没说话,她当时又在上海外婆家,让我们急的生不如死,还好马上她就开口说了,而且进步神速,但是就象当年伍子胥一夜愁白头的故事一样,我头上的黑发就快落尽了.
这第二关就更难更长了.这就是怎样摆平这两个小家伙了.我们家里的情况就是,我回头看我们犯了一个错,就是把妹妹当时放在外婆家快两年再回来的,这可能造成了她小小心理上的不平衡,嫉妒心很强,心里也很敏感.而闻森呢,我是这样算他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他是七岁,在三岁半是得到诊断,所以减一下,他的心理年龄是四岁,而妹妹四岁半,但是要比同龄人要早熟些,算她五岁的心理年龄.这两个人的心理世界和生理世界是完全颠倒的.作为那个"后进门"的小姑娘,生理上是她要跟哥哥学样的,但是事实上在玩耍中却是妹妹唱主角的,以后我来写些他们两个人玩游戏的文章,看看很有意思的.
自从妹妹来了快两年了,在现在以前只要两人在一起,就是争斗,现在好多了,两人能合作玩不少的游戏,也开始有了很多的共同爱好,但是在很多事情上,妹妹让你会哭笑不得.比如说,她会有意无意地摹仿一些哥哥的行为语言问题,她知道当闻森做这些事,我们要么会阻止要么会宽容,她就会学得做一模一样的事或讲一样的话,然后看看你们大人的反应,看看她是不是得到和闻森一样的"国民待遇".更可怕的是,她会悄悄地听闻森提的问题,然后冷不汀地问你同样的问题,看起来好象是在摹仿,但是谁知道她的小心眼里想的是什么,我想要是你敷衍她了,或是回答得和跟闻森的不一样的话,她心理上会有什么想法?
类似问题有很多,有时侯我心理明白,可是没办法两者兼顾.我们家就象是两个大齿轮带两个小齿轮,日夜转个不息,那一个停下来了,就整台机器乱了.但是这样每天在家里做警察维持秩序,心里很恼火,也很茫然,最近半年来好多了,两个孩子能一起和平共处很长时间了,还有合作和互动的游戏活动,但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的,还是上次从加拿大来的JENNY一家,我们两个捣蛋鬼也是人来疯,有客人来就失去控制了,JENNY的小儿子会主动地帮着照顾两个孩子,到后来他们要走的时候,闻森就抱着麦克不让他走了.
我们问JENNY她是怎样教出这么个又懂事又出色的儿子来的,她说她就是从小让小儿子知道哥哥的缺陷,让麦克帮助他哥哥,帮助其他的自闭症的孩子,让他从小学习照顾别人.我想这就是我们以后要做的事了,我不能让家里这个妹妹老是觉得自己没受重视,老是计较自己的得失,现在要和她讲这些,可能还太小吧,但是这一定会是我们的目标之一.对于麦克,我老婆在那以后,就"色从胆边生"了,想以后能不能招麦克做我们家女婿,我悄悄地问了LILY,她说,那你们要排队了,有此想法的可远远不止你们一家啊.

在这之前,我知道了璐璐和她几个在以琳做义工的好朋友们的事,我想这正是我所能梦想憧憬的我孩子的最好的前景.让那些先天有优势的孩子,能知道那些先天缺乏优势的孩子的艰难,从而能怜悯,能感恩,能惜福,能助人,我想我女儿长大后会很聪明,很出息,但是我更希望她还能仁慈,能礼让,能爱人助人,能悲天悯人,能去做义工,能敬老爱幼,能有爱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9#
发表于 2007-2-10 11:16:04 | 只看该作者

re:孩子怎么成长关键是看我们做父母的怎么来引...

孩子怎么成长关键是看我们做父母的怎么来引导,并且榜样的力量无穷,所以闻莺不会有问题的。
璐璐真的是好样的,从来都认为有这个弟弟是荣耀,而不是耻辱。谈男朋友的时候以后要一直照顾弟弟的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工作后工资不高,但拿到的第一笔奖金给了弟弟,让弟弟随便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无论出差到哪,都要和弟弟联系的。因为璐璐,我们认识了YIBIN、雁冲天,他们都成了以琳的义工。
我们一起来努力,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帮助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19:33:35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

"阅读理解中的段落大意"

我们在读这本<<夏萝蒂的网>>已经有些日子了,闻森在课上学,我们自己在家里也读.那时等我们真的开始了阅读时,我才发觉这本书不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里面有大量的农村生活的描写,不要说英文了,连中文的我自己也不认识.这本书本身就是一部文学作品,要想闻森能理解透彻,是不大可能的.
其实这本书也有简写本,绘画本,电影故事改写本,等等,那些版本到是很适合于两年级的小孩子阅读的,但是既然闻森的老师选择了这个经典版的,我们也就配合了,何况我们也做足了其他的准备,带闻森去看了同名电影,还让闻森把这本书列入了他的"圣诞礼物"中,他知道现在的这本书是圣诞老人送给他的,所以格外珍惜.
我们把他的兴趣拨得高高的,不怕这本书有多难了.
现在基本上是这样的:首先老师有一门课是读这本书的,我想应该是泛读吧,然后,有回家作业,基本上就是让孩子把当天上的那一部分重新读一遍,然后让孩子回答一些问题.
以前是我先让闻森读完全部材料,最后一起做题,这样做有个问题,就是如果这天的内容不是故事性很强的话,等他磕磕碰碰地念完后,他早把前面的细节忘了,等他答题时,还要回去找.
这两天我改了方案,让他在有问题的那个段落前,先读一下问题,再根据问题读课文,这样他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这样做的好处是目的性很明确,也能让他改善小和尚念经似的读书不上心的作法,用一首老课<<The Sound of Silence>>里的话说,就是:looking without seeing, listen without hearing.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大概能让他带着问题去读,去寻找答案,而不是不动脑子光动嘴皮地读.
另外一个办法,是老师建议的,边读边划,这样让他的思维跟上他的嘴巴,或者说他的脑子根本就没动起来,让他边读边划就强迫他动脑子.
划的当然最好是重点词,关键词等等,但是现在闻森还没能达到这个水平,我和他说的是,划出他不认识的词,结果他是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划了出来,我也没干涉,这只是让他养成个习惯,做的对不对以后再进一步地跟上.我也不管了那么多生僻的生词了,只要他有兴趣就好,如果能坚持念完,并且一直兴致勃勃,还能养成些习惯,这"圣诞礼物"就太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1#
发表于 2007-2-11 09:58:43 | 只看该作者

re:我读中文版的《夏洛的网》,都觉得文字不容...

我读中文版的《夏洛的网》,都觉得文字不容易呢。

越越在读《窗边的小豆豆》,他十分喜欢,已经读了三分之一了,我做听众。他特别喜欢小豆豆身上发生的事,如钱包跌落厕所之类,还为此写了一篇读书笔记,而我让他读的小故事大道理中九篇习惯的小故事,他却怕写,只在这篇中带而过——“我想起我读过的九篇......小豆豆有个坏习惯......“

兴趣很重要啊。还有就是复述故事或段落可以帮助记忆,我们会在复述后提问。越越为了买电脑书的积分,天天来讲故事,好像还有点效呀。可笑的是越越的爸爸,每次都要把故事引到错误的结局中去,让越越绕半天才回来。气氛倒是轻松了,不知兴趣是否培养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2#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07:09:55 | 只看该作者

re:<<让一场好戏永远地唱下去>>星...

<<让一场好戏永远地唱下去>>

星期天,我们终于去了久盼的百老汇歌舞剧<<美女和野兽>>,这对我们全家都是第一次.
身临其境,我们大概才能体会到了美国人对百老汇的热爱.因为这台戏即将在四月份在纽约结束而移师到丹佛,所以很多人是来看他们最后的一次告别演出的.我在散场时听到周围的观众在评论某个演员的表演,就知道很多人来看了不只一次了.特别是很多的小女孩,刺骨严寒却特意穿上了和戏中女主角一样的裙服,那小脸上的表情就象是藏民去拉萨朝圣一样.
因为事先这两个孩子已经看了无数遍的动画片了,他们对剧情很熟了,动画片也是全套地采用了歌舞片的音乐,所以很多的章节他们也会跟着唱了,所以我们对他们是否能看完这场戏有信心的.但是在这之前,还是反复地对闻森和妹妹强调了这不是电影了,是真人在舞台上的表演.这主要也是让闻森有个心理准备.
自从大幕落下,妹妹的眼珠子就一眨不眨地盯着看,嘴里不停地哼着戏里的旋律,我现在已经彻底明白了这女孩子就是天生地和男孩子不同,我家的这个女儿对一切女人家的东西,都是无师自通一看就会的,从发夹,头绳,高跟鞋,耳环,戒指,口红直到公主王子,穿上新衣服一整天都能乐哈哈的,看了灰姑娘的故事,就把自己的玩具高跟鞋叫成"Ciderella Shoes",走路上掉了一只还不让人捡,说是王子会来捡的.所以她迷上这出戏,是一点不奇怪的.
闻森的表现才是我关注的焦点,但是他也很好,除了戏的开始,当巫婆施法将王子变成野兽时,舞台上雷电交错,闻森给吓得一哆嗦,但是拍拍他的肩很快地他也平静下来了.之后,在长达两个半小时(中间有十五分钟的休息)里,他除了坐不住,时不时地扭动身子外,基本上能看完.只是在将近一半时,他还没看到他最喜欢的那场各餐具的那场歌舞,"Be my guest",他开始着急了,我跟他说了好几遍让他等一等,他才安静下来.
我当然不能保证闻森能有多大的投入,对故事的理解是没问题的,他们在家把电影看烂了,我说的是感情的投入,象他妹妹那样象磁石一样地被全身心地吸引住,我对闻森没这个期望,这些对感情的理解和热衷,他不可能象他妹妹那样天生就会,那么既然是后天补就,就慢慢来吧.但闻森能安静专注地看完全场,我已经非常满意了.
中间休息时,看到他们在卖有男女主角的玩具,我想他们以后可以依据剧情来作些假想的情景游戏,立即给兄妹俩个买了一个,妹妹要美女,哥哥要野兽.回到家里,妹妹马上要野兽和美女跳舞亲嘴,而闻森只会拿着野兽学着野兽的腔调:"你是谁?为什么到这里来?我要把你关起来".
这男女两性的脑子本来就是不同构造的.
带着对一场精神盛宴的回味无穷,我们又去了唐人街去寻找口腹之乐.最后在一家上海人开的"得月楼"里,吃到了很正宗的上海小吃.

借用那套著名的VISA信用卡的广告:

<<美女和野兽>>的DVD: 8 元人民币
<<美女和野兽>>的歌舞剧:160美元
两个<<美女和野兽>>玩偶: 40美元
来回地铁票: 6美元
"得月楼"一顿晚餐: 26美元,加5元小费

带孩子们欣赏第一场百老汇歌舞: 真情无价

There is something money cannot buy, for everything else, there is a VISA c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19:53:29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

"被自己绑架了的思维能力"


学习是一个通过多种途径对信息进行分析、组织、存储和记忆的过程。在短短的瞬间,一个人能够同时关注到一个新体验的各个方面,并且和其他无数条相关体验关联起来。这个新的信息,可以对所有相关知识进行重构和提炼。相反,在自闭症患者身上,可以观察到他们的处理方式,存在着“感知关联具体化”的特点(Peeters,1997)。自闭儿倾向于专注在情景的某一个方面,这导致了他们在感知和行为之间,更易于产生很局限的、单线条的关联关系。这种结果,术语是“不合逻辑的逻辑”

--选自 “从孩子的视角看自闭症”



昨天闻森的作业中有四道逻辑推理题,主题是"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是否能解答出问题来,信息量够还是不够?",比如说, “第一棵树上有五只鸟,第二棵树上有七只鸟,那第三棵树上有几只鸟?”,
这答案就是 “(信息量)不够”.
这四道题是分上下左右排列的,第一题在左上方,答案是 “(信息量)够了”,第二题在右上方,答案是 “(信息量)不够”.而第三题是在左下方,答案也是“(信息量)够了”,还有这位于右下方的第四题没做呢,闻森就下了结论: “左边的题答案都是 ‘够’了,右边的答案都是 ‘不够’”.
我赶紧出来消毒, “左边的题答案都是 ‘够’了,这你说的对,但是右边的题你还没出呢,要做出来才能知道是够还是不够”.
结果,最后一题做出来,答案和闻森猜的是一样的,也是 “不够”.但是,我并不卖他的帐,我和闻森说这只是巧合,这里你没必要去猜,只能是把第四道题做了,你才知道答案是什么.

在这个事例中,闻森有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权衡利弊之下也让我两难.
先说坏的方面.在这里,还没做完全部功课时,他自己依据前面三题的经验,创立了一个规则: “只要是左边的题,答案就会是 ‘够了’,而只要是右边的题, 答案就全是 ‘不够’”.如果按照这个规则,那么他就不用动脑子去做,直接写上第四题的答案就行了,而事实上他正是打算这样做的,本来这四道联系题是让你一道一道地去分析判断而得出结论的,结果要是按照闻森的做法,他就会按照他的规则,直接就得出了第四题的答案了.这也是我打的这个比方,好象是他的思维活动在半道上被什么歹徒 “绑架劫持”了,使得他的思维能力没有向老师或是 “正常的逻辑”所指引的方向上走,而是拐到了一个偏僻的死胡同里去了.在这里,他的这个自创的“不合逻辑的逻辑”就是这个蒙面歹徒.
这样的例子远远不止是这个作业,可以说无论是在他有语言前还是后,他的这种老是想找出点什么规律性的东西来,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从一开始的直线摆玩具,谁进家门先脱鞋的顺序,到后来教他站着小便时,他马上就说出一套规则来: “男生站着小便,女生坐着小便,(这时他问:要是女生也站着小便呢?我答:那她会把裤子弄赃的.),人是坐着大便的,而动物是站着大便的.”这还是说的不错的,但是换了一个场景象昨天做作业的情况下,他的规则就失灵了.
他的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是基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有的人会说他 “聪明”, 还有的人还可能把他们的孩子称为 “小天才”, “小爱因斯坦”, 但至少我没那么乐观.这样的思维习惯对孩子来讲,应该是弊远大于利,因为第一孩子是主要学习的过程,是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习的过程,这样的思维习惯会阻碍他的这个学习,这也很可能是造成他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讲课的原因之一.
第二呢,从规则本身来讲,那些没有事实为依据的,单凭自己的想象猜测来推断的所谓 “规则”不仅是没有价值的,更可能是造成孩子思维缺陷甚至人际关系的罪魁祸首之一.因为如果他养成了这个习惯,生活中总有些特例碰巧能让他的理论碰对了,他可能对自己的聪明越来越得意,也越来越自以为是,这样别人不知道他的这种逻辑是怎样来的,人家没法理解,而他也笨嘴苯舌地没法和人家解释,只能是自己一味地固执己见,全然不顾人家的感受.这样的态度人际关系能好得了吗?象我们这些成年人,我想会有很多人在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人的,尽管在我们成长的社会里,真正贴有 “自闭症”标签的几乎没见到过,但是那些类似于自闭症思维方式的人,我们是不会陌生的.
这一切的根源就可能来自于这个“不合逻辑的逻辑”.

但是另一方面,闻森那种老是在琢磨老是在找规律的思维方式,可能让他学文科出身的老妈抓狂,
但是对我这个理科出身的老爸来讲,我不能不说这也是一个很可贵的潜力.我是一个瘪脚的四流的理科生,我上了好几年的物理系的唯一收获是明白了我绝对地不会成为一个物理学家,最多只能教书混饭吃,但是我至少也知道了一个杰出的理科或工科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喜欢琢磨.
有人说爱因斯坦也是个自闭症,我想讲这话的人,大概没有去读过他的书,我是看过那四大卷的<<爱因斯坦文集>>的,你要是看过他写的关于政治,音乐和其他人文主题的文章,你是不会把他看成是什么自闭症的,你只会惊叹他怎么能把任何他感兴趣的主题都能琢磨出一个道理来.

所以我在看到闻森这种思维习惯时,我知道这是他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我知道我没法去阻止他这样做,我也知道这样任其发展下去的后果是什么,但我也想小心翼翼地不要把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给泼出去了.我想如果闻森是一个中学生,他在那里左琢磨右归纳地找规则的话,我会心安得多了.但是现在这样对他来讲太早了.

我想在没有更好的对策前,我的态度也只能是就事论事,象他的 “男女厠所论”,我也表扬他,但是象在昨天做作业时的自创规则,我就要阻止他.如何能权衡利弊,这就是我讲的两难之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4#
发表于 2007-2-15 22:21:18 | 只看该作者

re:“我想如果闻森是一个中学生,他在那里左琢...

“我想如果闻森是一个中学生,他在那里左琢磨右归纳地找规则的话,我会心安得多了.但是现在这样对他来讲太早了.”
就是哟!他们的对某些事情的专注,有些说话方式和有些问的问题简直就不像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5#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18:11:35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

"姐弟情缘"(2)

今年的春节,正好是美国的长周末,所以我们也能把春节当一回事.这次是在他表姐家过的,还请了康淇一家,不过康淇来了不久睡着了,等醒来后,小美女乐呵呵的,比那个味同嚼蜡的春晚好玩得太多了.
因为提前和他表姐打过招呼了,等我们一到她家楼下,两孩子就争先恐后地爬上五楼楼梯,小姐姐在门口笑脸相迎,但一关门,立即宣布两大禁令:第一是姐姐的床不能上,二是姐姐的衣柜抽屉不能动.两小捣蛋脑袋点的象鸡嘬米一样.听完后,又进行提问,都答的不差.小姐姐也很高兴地尽了地主之责,带他们玩电脑游戏,看<<人体的奥秘>>,领他们唱<<美女和野兽>>,读<<美女和野兽>>的书,三个孩子在一起读书的照片很好玩,等网易的像册网站不忙的时候,我再贴上去.
闻森的表现出色,几乎能严格遵守坚持到底,这要归功于他姐姐的这套规矩,事先我也只是把这里贴的关于"姐弟情缘"和方老师的回帖给她妈妈转了过去,具体的我没插手,但是她们做的很好,定的规矩很具体,而且简洁,多了他们也记不住.因为上次的经历,加上我们事先给孩子们的预热,他们这次对违规的后果有了明确的体会.闻森在这样明确的指令性计划下,他就过的很踏实放心,他怕的是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中,自己晕头晕脑地找不着北,胡里胡涂地闯了祸,自己却不明白为什么人家要对自己不满,对自己要惩罚,这样迷惑沮丧的结果往往导致的是一场鸡飞狗跳的情绪崩溃.
这样的平和气氛几乎看上去是要和我们走完狗年了,我也早就很难得地坐下来舒舒服服地翻起报纸来了,忽然听到姐姐一声惨叫,大家都探头问是不是闻森惹事了?这回却是焦点之外的妹妹,她不声不响地把姐姐用积木搭的天坛模型给拆了.这可是姐姐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才搭起来的,看的我们都实在不好意思了,想帮着重建祖国的文化遗产,但是粗手笨脚的有几个关键部位就是合不拢.她姐姐心爱之物无端被毁,实在气恼的很,发了些小脾气,但是等她妈妈和她关门沟通之后,出来后却完全放下了委屈,反而来向我道歉.
他小姐姐长大后肯定是个淑女.


(忘了另一件事,我女儿匆匆跑来报告,说姐姐养的小白鼠不见了,立刻我能听到几个女主人的心跳停止,她姨妈的根根头发象钢筋一样弹起来.大家慌忙去看,只见小老鼠其实躲在滑梯里.总算没出那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6#
 楼主| 发表于 2007-2-22 04:34:14 | 只看该作者

re:(我写的这个段子太好了,自己也得留一份,...

(我写的这个段子太好了,自己也得留一份,总算看了几年的烂春晚,今天让我出一口鸟气)

2007年春晚就是自闭症的六大铁证

1)最明显的是,那些小品相声演员一点都让人笑不出来.演员在那里使劲地憋着,深情着,酝酿着,聪明着,幽默着,抖着包袱,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脸无奈.情节实在虚假,结果早已预料,笑话说过百遍,人物十年不变.这样的娱乐早已没有了娱乐的价值,这已经沦落为一种群体的自我刺激自我满足的刻板行为,我们的专业术语叫:stimming,也就是和自闭症儿童的转圈,甩手等是同一类型的,都是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感官刺激,而别人看着的人却莫名其妙.

2)语言现在虽然流利,但是有明显的训练后遗症,刻板而且死板,只要稍微和教过的内容有点出入,立即不知所措,全乱了套,这就是今年所谓的"零点主持人大乱黑色三分钟"的根本原因.张某人念错了对联,其他人惶惶不知所措,念错词的,抢念词的,忘念词的,念乱词的,甚至还有空场的,这春晚的广告费一秒钟得几十万吧,眼见着白花花的银子水一样流走,央视当家的心里肯定骂死了这几个花团锦簇的名嘴美女.

3)完全背离了使用强化物的基本原则,强化物的使用早已不再是"鼓励正面行为,抑制负面行为",使用成了滥用,甚至是为了巴结强化物本身了.比如说,彭大美女每年出场,一身盛装,高歌一曲,过去她唱的歌春晚完了,还能听见,现在她唱过的歌,春晚一完,再也听不到她唱过的那只歌了,春晚也就是化点钱来打发一下这位不敢得罪的"第一夫人"罢了.而且每年用在她身上以单位面积计算的绸缎是最多的.
我们也知道对于彭大美女,春晚眼里的强化物是她家里的大官人,凭良心说,当彭大美女还是彭小美女,大官人还是中小官人时,她唱的歌也不错,用点强化物我们赞成,但是现在的正面行为已经是负面的了,春晚的眼里全然不顾了,心里巴结的只是强化物了,要是大官人场面上几天不露面了,恐怕春晚立马删了第一夫人的位置.比我在这里删帖的速度还快.

4)退化严重,不可逆转.其实想想春晚两三岁时,很可爱的,聪明灵活,眼神特好,还记得王景愚那段"吃鸡",想绝了法子要把那根鸡筋给挑出来,那眼神专注极了,那能让人想到以后会是什么自闭症啊.那些语言灵活的,马季姜昆陈佩斯朱时茂,不要说念错词了,就是你一下子记不起来自家老爸姓什么了,他们也能马上帮你找个新爸回来.
这怎么和很多我们的孩子一样啊,可也没听说过谁给春晚打疫苗啊.纳闷ing.

5)典型的爱斯伯格症思维方式.套句专业描述:"爱斯伯格症就是那些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的,但是却是以自己的处世规则行事,而完全不和现实世界的人际规则接轨的人".对于这个春晚,我们可以这样描绘:"春晚就是一台生活在广大观众中的靠广告捞大钱的,却是一味地依照央视自己的逻辑思维行为规则自行其是,全然不顾广大观众感受的烂戏".

6)据说春晚一完,由央视自己的媒体调查公司就宣布有半数以上的观众认为今年的比去年的好,这样的结论是年年如此,这样十年下来,春晚不就好得不得了了.而其他独立的网络公众评分,有近一半的给了最低分.这怎么差那么多?
这让人很怀疑央视是否也感统失调,好象是他的脸上满是污垢,他不去先洗了脸,却先抹上了胭脂,----触觉混乱.自己拉了臭屎,自己闻闻说,"尽管不香,但也不臭",可是路人皆憋气掩鼻而过,那位的嗅觉有问题啊?

我觉得这六点基本上能说明问题了,也不要什么"疑似"了,"倾向"了,"迟缓"了,这就是自闭症了.看着广大观众那么困惑了十几年了,这春晚怎么年年挨骂,却年年老样子,人民群众都不了解,他们也许会想:"这央视脑子里是不是进水了?"
而我们这些家长就能看得更明白些:"这央视脑子里是不是进水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7#
发表于 2007-2-22 13:21: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发表于 2007-2-24 16:30:57 | 只看该作者

re:冯大侠的段子太精彩了----乐乐妈

冯大侠的段子太精彩了----乐乐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9#
 楼主| 发表于 2007-2-24 19:14:28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马放南山片刻"

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里,作者把儿童的焦虑感的原因之一解释为:因为担心被父母遗弃的恐惧.这在闻森身上表现得很明显,他几乎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父母或老师半步.在他刚开始学前班的"早期干预"时,他紧盯着一个女老师,连老师上厕所时也一定要跟着.即使现在,当我和他两个人在家时,只要我一进厕所,无论闻森原来在干什么,他都能很快意识到爸爸不见了,总要把我找到为止.有时候,看他在自管自专心地玩着,我悄悄溜出去倒垃圾,垃圾箱就在楼道的尽头,就这么十几秒钟,回来一看,儿子哭成了泪人.
最险的一次,我停在路边的车得再扔钢奔儿给计时表了.车停在离家一街远,我和闻森说我二分钟就回来了,他答应得好好的,但是我塞进了钢奔赶紧往回跑,一看吓了我一大跳,只见闻森跟着也到了大街上,连鞋也没穿,穿着袜子走路,正四处张望呢.我跑过去把他搂住,也没说他,幸好没出事.
有人曾描述这些孩子是非洲大平原上的食草动物,总是紧张地侧耳倾听,一有风吹草动马上警觉起来,他们的神经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即使在家里也不能放松.这远不是用我们平时所说的胆小如鼠就能说明问题的,那种焦虑担心好象成了他们普遍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焦虑的背后,常常可以看到我们用来描述自闭症患者心理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他们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折磨.与父母分离是一种不确定性,等待着未知的结果也是一种不确定性,就象是我和闻森说了两分钟就回来,但是他仍然忍受不了等待的折磨,跑出来找我来了.
昨天上午,我和闻森在家,因为十点前我也把停在路边的车挪到大街对面已扫完的路边,所以事先和闻森说了.
"闻森,九点四十五分,我要去停车,你是和我一起去还是在家等着?"
"你为什么要去停车?",闻森问.
"因为在计时器边停车,超时了警察会开罚单".
"就象上次我们去荷喜乐园?"
今年元旦前的几天,我们去了宾州的荷喜乐园,一大早,我们就超过了几分钟的时间,车就停在我家的窗口下,还是被不知道那里冒出来的警察给开了罚单,想占二毛五分的便宜,贴进去三十五大洋的罚单,所以每次闻森看见车上的罚单,总要提这件事.
"那你和我一起去,还是在家等着?"
"我在家等"
我有点不大相信,"真的?"
闻森点头.我想这也好,何尝不是个训练的机会.但是这次我要去的时间较长,至少十五分钟,所以我要确定.
等我要走之前,再一次问他,看他还是想待在家里,就指着钟给他说明,我在十点五分前肯定回来了.这次特地点明多长时间,而且他能亲眼看见时钟刻度,万一中间他改变主意,或许他会看时间,等到我十点五分回来.
再一个是让他选一个最喜欢的电影,我给他放起了光盘.这些都是万一他中间看见我走了产生了焦虑,一是他有了等待的界限,而是用其他的活动来分他的心.
除了这之外,我飞快地看了一下窗户是否关紧了,出门时再把门反锁上,还留在门口听了一下里面的动静,这才下楼.
我一路连奔带跑,停完车又赶紧回来,一进门,赶紧问闻森在家好不好,闻森正从箱子里捣腾玩具呢,迷惑地望着我,看起来他好好的,眼睛干干的没有哭过的样子.
我吊了十五分钟的心终于放下来,坐在椅子上喘着气,心里想:古人说,放马南山,刀枪入库,就是这个样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0#
发表于 2007-2-25 14:09:07 | 只看该作者

re:每次都看你的帖子,学了不少知识,感谢了!...

每次都看你的帖子,学了不少知识,感谢了!
闻森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年龄,表现都很接近,我在差不多他三岁的时候就把他放在家里(不方便带他的时候),告诉他几分钟回来,放他喜欢的音乐,锁好门窗,和他讲明白,只要他答应了,每次表现都很好。现在还和他商量自己一个人去楼下玩,玩那些项目后可以自己回家,是不是的在窗口看一看,慢慢锻炼他。还好,表现都不错。
我自己的体会是:实现和他们进行充分的沟通,取得他们的同意,就会顺利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8 22: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