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百谭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17:00:29 | 只看该作者

re:该帮孩子吗?凯轩世界新闻...

该帮孩子吗?

凯轩

世界新闻网北美华文新闻

May 13, 2013


看过一篇文章是作者帮小四的儿子做科学展,从定题目,做实验到写报告,全程包揽,儿子拿了A, 全家都很高兴。我有些不同的意见。女儿在小学阶段时,我常在教室里帮忙,最欣赏的就是各种活用的报告及展览,因这是我小学时从没经历过的。我的工作只限于带女儿买材料,她再上网找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女儿的成品不完美,分数也不是最高,但让她最骄傲的是这她亲手完成的杰作。

有一年参观学校的科学展,正欣赏着一名亚裔得奖者的创意时,后面一对老美先生问太太,「你觉得有多少出自于他(她)父母之手?」不难一窥老美对老中的刻板印象。

而我也发现老师们最忧心的是许多华裔家长过度介入学生的报告。老师解释,学校的报告都经由精心设计,适合每个年纪层,刻意让学生从失败中学习,因为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学校有系统的由易而难,让学生累积经验,培养创造力,衍生持续力和执行力,进而发掘自己兴趣和潜能,这是金不换的宝贵经验。但华裔家长却打乱了学校的规画,使老师很困扰。

不难想像,家长捉刀的成品远胜于孩子能力所及,报告也明显的不是出于十几岁孩子之手。许多华裔家长注重成绩,但矫枉过正,不计手段一昧追求高分的同时,不但孩子错失学习的乐趣,更养成依赖的心态;最重要的是不劳而获的成绩所传递的错误讯息对孩子影响深远。

好友凯伦儿子念的小学,也有类似困扰。纽约街头的推车小贩早成为纽约文化的一景,但被大财团以维持市容为名,频频打压。凯伦儿子的学校为了声援推车小贩,要学生做个简单的手推车模型,并发表对这议题的看法。事隔多年,凯伦还记忆犹新,儿子交报告那天,只见教室门口一阵骚动,大家瞠目结舌地看着一对华裔父子推来一辆真实尺寸的自制手推车!

之后几乎每次家长会议,愤怒的老美家长都会提出这敏感的话题。老师不讳言,由于家长全权代劳的情况泛滥成灾,学校不得不将报告的头条指示列为不要父母参与,如有明显父母参与迹象,一概不计分。老师总结:「如果各位家长这么有兴趣参与,我们可以另辟个家长作品展览会」。

孩子的成长路是跌倒和爬起串出的历程。如何在适当时机帮或不帮助孩子,父母应拿捏的分寸,是门大学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22:11:03 | 只看该作者

re:抛砖引玉谈怎么和孩子谈心来源...

抛砖引玉谈怎么和孩子谈心


来源: 羽衣飞飞 于 2013-07-29
  

最开始我是个失败者。

儿子不喜欢我遇到问题跟他谈,我一谈心,他就知道他出麻烦了,所以每次我一摆出谈话的架势,儿子立刻溜,溜不掉,直接跟你讲:“不跟你谈,每次跟你都谈越谈越糟。”

那年他十二岁。

而我坚定地认为学会沟通是父母和孩子必学的功课之一。于是抱着几本书,学习。

感谢爸爸,感谢妈妈,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CCTV,让我从小懂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并且余生将一直努力学习,曲折向上,我在这种教育方针的指导之下,刻苦学习,认真实践,终于在一片惨淡之中见到了点儿沟通的曙光。

现在谈谈体会。

谈话忌讳之一:长篇大论。孩子的注意力最长二十分钟,人生大道理能省则省,自己教自己,自己跟自己谈行,到了孩子身上,见缝插针说一句半句有效果就得烧香了,剩下的,别指望太高。

谈话忌讳之二:听不得孩子说逆耳的话。 我上过专门练沟通的课,对方就算说“我觉得你是个大王八”,听的一方也要确定地问一句:“你说我是个大王八对吗?”当时简直要笑死了。后来慢慢明白,专注倾听对方的观点,把自己情绪抽出来给对方空间让他可以畅所欲言是一种能力,当对方知道你在认真倾听,不打断,不辩解,这本身也是爱的一种表现。

谈话忌讳之三:觉得自己二五八万(这是我的语言哈),也就是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说话,觉得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权威的代表,对对方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一旦给了对方居高临下的感觉,沟通将彻底失败。

我承认,这所有的三个错误,我每一个,在不同的阶段,都非常不意外地犯过了,犯得非常彻底。

但人是有学习能力的不是吗?

首先改变沟通地点,开车时间,吃饭的时候,只轻描淡写讲一件事,事先想好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坚决不能说,不能影响孩子吃饭情绪,不能给孩子压力,并且还要把话说明白了。

要求很高是不是?我们天天让孩子十个手指头熟练按琴键,还得学习好,还得体育好,还得这个好,那个练,那个学,对孩子期望之高,要求之严简直苍天可鉴,凭什么对人要求严格,到了自己就不能严格啊?!跟孩子一起吃苦头才叫够交情嘛。

然后就是随时掌握节奏,孩子一旦表示不想谈了,马上转移话题,因为那时不管父母有多么大的谈话和教育的热情,已经有凉水冲下来了,赶紧风紧扯呼,换玩儿法。

最后就是一定学习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中国俗语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父母在孩子讲述他自己想法的时候如果能保持淡定,泰山于顶也不动声色,会给孩子很小的压力,孩子会敢说,敢讲,病症都露出来了,你默默记在心里,回去研究药方,总会出成果的。

最后要达到的境界是:你跟孩子谈完了,引导好了,孩子也没觉得你跟他谈什么了。他只觉得心里畅快,很信任父母,以后有什么麻烦,会第一时间跟父母讲。

我谈话失败的例子就不写了,写了自己都不好意思。

分享一个谈话成功的例子吧。

儿子弹钢琴,一直都很抗拒,不喜欢,还不让我drop,因为钢琴是他考音乐学院的必修课。我已经腹诽他很久了,说是爱音乐,假装爱音乐吧?不就难点儿吗?切,叶公好龙,光说不练。

腹诽归腹诽,好人还是要当滴呀。

某次在CC pizza吃饭,我问儿子:“你明明那么喜欢音乐,吉他木琴鼓什么的都那么喜欢,不用妈妈提醒自己就练,怎么就不喜欢钢琴呢?”

儿子说:“Because that makes me so Asian.”

我说:“It does not make you Asian, it makes you musician. 别的孩子这个年龄都不上课了,你才开始练,这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儿子当时在那里愣了很久,眼睛发亮,我们两个都没再说话,然后讲别的。

当然从中可以扯出一个特别深的话题,孩子对自己文化的种种反思,抗拒,对自己在人群中什么样的角色定位都有挣扎,此话掠过不提。

再一次我开车带他出去玩儿,车上我问他:“为什么你的那些朋友们不管弹好弹坏的大多数都不喜欢钢琴啊?”

儿子说:“因为你不弹钢琴照旧可以活得好好的,其他很多事不做不行。”

我说:“这样啊。”

后来我又问了一次:‘儿子,是不是钢琴特别难,手指很难掌握啊?“

儿子说:“嗯。妈妈不过你放心,多给我一点时间,我现在不太擅长,也不很喜欢,慢慢我技术好一点了,就会好的。最开始学吉他我也不太爱练,因为弹得不好嘛。钢琴时间可能长一点,不过会好的。“

老妈目的终于达到。第一,解决了我对他叶公好龙的腹诽;第二,让他承认钢琴确实很难,但同时认识到自己需要知难而上。不是我给他讲这个道理,是让他自己慢慢思考得出结论并且诉诸实践。

这个学习过程,我受挫了两年,也学习了两年。然后呢,我把这种沟通技巧用到了我们家领导身上,反响没有儿子好。因为老公是成年人,我没花那么多心思,当然也就是猫一天狗一天的啦。

抛砖完毕,玉们,请现身吧,大家好好学习,取长补短,牛爸牛妈们,请千万不要吝啬口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发表于 2013-8-1 09:38: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子百谭

说到亲子沟通,第一推荐《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发表于 2013-8-1 09:51:25 | 只看该作者

教子百谭

说到和家里领导的沟通,那可真是有一大条长长的狗尾巴可以续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06:01:48 | 只看该作者

re:瞎聊培养安全感强的小孩来源: 羽...

瞎聊培养安全感强的小孩

来源: 羽衣飞飞 于 2013-08-08 08:21:04

近期文章回家给领导批阅了,领导认为不够有趣味,不够轻松好玩儿。

这一下可难为了小的我,本来下一篇要写吵架的,吵架那能好玩儿吗?但是领导的意思既然已经传达下来了,当喽罗的总得想办法满足吧?

所以这次是插播,先把上篇依附情绪里的框框砸吧砸吧再说。

小孩儿在小时候没有安全感是常态。

小小孩儿最怕的是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六个月的孩子,手伸出来,摆一摆,他都觉得全世界都跟着他晃。他饿了,全世界都在闹饥荒。他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世界的焦点,他自己跟这个世界是连为一体的。饿了哭,有人喂;尿了哭,有人管;病了哭,有人照顾。他对外界最开始的诉求就是靠哭来完成的。

不知道你记不记得自己或周围发生过这种事情?一个小孩儿张嘴要哭,爸爸或妈妈立刻手指头指过去:“不许哭!你给我憋回去!再哭,再哭,我揍你!”

我不知道你记不记得,我记得。因为那个小孩儿曾经是我自己。我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母亲用这种强制的方式给按回去的。

不可以哭,不可以闹,不可以把鞋弄湿,不可以给家长惹麻烦。

我后来读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我知道,这样的父母叫:emotional dismissing parents and emotional disapproval parents.

孩子一哭,有的父母感受到的是无助,有的父母感受到的是慌乱,有的父母感受到的是愤怒,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一旦父母自己感受到了这种情绪,如果他不擅长处理自己的内在情绪,那么他的反应就会各有不同。

感受无助的父母可能自己也跟着哭了,就好像回到自己小时候一样,不知道怎么面对这样的小孩儿。我们自己的孩子,把我们心里面的小孩儿也引了出来,最后变成两个小孩儿一大一小一起哭。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这样的父母真无能,真没用,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什么?请耐心往下看。

感受慌乱的父母就会想办法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你把水杯弄破了是不是?妈再给你一个新的好不好?什么?不好?你就要原来那一个?那个已经破了啊!啊?你还是要那一个?!

然后你就愤怒了。

我都跟你说了那个已经破了啊?!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矫情啊!再哭我不理你了啊!

威胁,再哭我不理你了,戳中了小孩子最深的恐惧 - 被抛弃,于是孩子哭得声嘶力竭。

这叫一个水杯引发的惨案。

然后老公回家了,你跟他诉苦,他对你说:“就这么点儿事?一个杯子你就这样啦?你会不会管孩子啊?!”

孩子哭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是无助愤怒,在老公那里,你感受到的是不被理解,被责备,伤心委屈。越想越伤心,觉得这日子过得真灰心啊,生孩子干嘛?! 结婚干嘛?!

然后演变成一个水杯引发的离婚念头。

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当时我们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你死我活,过了之后发现都是小小的诱因,一个杯子,一双袜子,甚至是一句话一个眼神?

那么绕回到我刚刚说的重点,重点是我们不要dismiss甚至disapprove这些情绪和感受,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行为引起的自己的内在情绪跟感受,要允许孩子表达负面的情绪和感受,然后学习疏导跟标明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最后引导孩子走出负面的情绪,这样的父母才是emotional coaching parents.

水杯碎的那一瞬间,如果你了解了自己的愤怒,不要忽略那种愤怒,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生气?是看着孩子哭恐慌?是心疼那个杯子?是生气孩子为了这点事歇斯底里?如果是第三种,当孩子歇斯底里以后,你因为愤怒,用更激烈的方式遏制他的歇斯底里,你在孩子眼里是一种什么形象?

另外一个因为水杯在歇斯底里的大小孩儿。

如果那个时候,你很快地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具体方法我以后再细写),就可以在恢复理性的情况下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宝宝,杯子碎了你很伤心,是不是?”

伤心是一个情绪字眼儿。孩子本来当时的脑子象开了锅,正沸腾着呢,忽然抓到一个词,伤心,对,他就是伤心。

如果这个时候,我问你,假设你是这个孩子,你玩得正高兴的东西坏了,你除了用“伤心”来表达情绪,还有什么词汇?这个情绪分析我做过,我是文学女中年,对文字非常敏感,就算如此,我都发现世界上有时候任何一个词都不足以表达我的感受。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他不知道如何表达,他只有那种模糊强烈的感受。

有的孩子情绪上来之后没法疏导,要用撞墙踢人等等激烈方式来表达,父母忙于矫正孩子的行为,忽略了孩子正在承受的情绪带来的痛苦。

当人情绪上来的时候,道理和逻辑是不管用的,你跟孩子讲多少道理都不能够浇灭孩子正在沸腾的情绪。 当然,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按掉,因为你是爸妈,你有权威,你可以使用父母的特权甚至直接拳头加上去。孩子他打不过你,他怕你抛弃他,相信你最后一定会把他搞定。

很多时候,父母搞定了事情,却无形之中破坏了跟孩子之间的那种亲密感。很多很多小孩儿,都是成年之后才开始理解父母的,其实,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孩子成年才理解呢?为什么要错过那么多年呢?

我错过了很多很多年跟父母的亲密时光,等到我修复好了,可以跟他们心平气和了,他们都走了,不给我机会了。

而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当一个能够引导孩子情绪的父母,不让我的孩子跟我疏远。

有时我尝试问儿子:“你是很伤心吗?”

儿子说:”不是,我是很frustrated!”

如果我接着问:“你为什么frustrated呀?“

他给的答案会是:“I don’t know! Don’t ask me!”

我只能慢慢想,一点点猜,说对了他会点头,过了一段时间,孩子慢慢就平复下来了。

我第一次给儿子做情绪分析那一年,儿子已经十一岁了。

在那之前,我基本上属于laissez – faire 类型,对孩子的情绪能够感同身受,但缺乏引导。后来孩子大了,开始有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当妈的没办法,只好由羊妈转型,学习coaching孩子的情绪,在引导孩子之前,自己拼命学习,自己先变安全了,才会给孩子更好的机会,学习成为一个理智成熟的人。

情绪需要被标明跟疏导。

但愿我们每个父母,都给孩子提供一个最安全的情感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发表于 2013-8-9 11:48:3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瞎聊培养安全感强的小孩

来源: 羽衣飞飞 于 2013-08-08 08:21:04

近期文章回家给领导批阅了,领导认为不够有趣味,不够轻松好玩儿。

这一下可难为了小的我,本来下一...

情绪需要被标明跟疏导。
------这个要做到,并不容易,我还没有及格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9:45:58 | 只看该作者

re:有影响力的父母--学习笔记(6)...


有影响力的父母--学习笔记(6)

soundofsilence


(2013-10-07 22:00:04)
这周讲的是如何从权威性父母转型为影响力型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权威作用开始不再有效,孩子需要父母用影响力,而不是权威来引导。一方面,这个的前提是父母曾经有权威,在青少年时期也不是完全放弃权威。一方面,对青少年而言,权威型的父母不再有效。权威和影响力是此长彼消的。

课文首先提到两点很有趣的真理:一是父母没有完全准备好才上岗的,养育儿女的过程使父母成熟。二是没有什么真有价值的东西是容易很快得到的。我深表同意,这个也是我不吃快餐的原因。然后讲到父母转型的必要。有的父母可能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影响力,靠影响力更不靠谱。问题是:权威是想对失控的局面有所控制,如果很有效,那么就不会失控了。所以,这已经证明是不可行了,试试其它的方法至少不会更坏。

对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是从顺从父母到顺服父母的过程。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听从父母的教导,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层次。随着年龄增长,不理解也要执行难度就增加了。青少年的孩子如果还愿意听父母的,不是因为他们不听不行,而是他们对父母的信任,让他们愿意去听。孩子的自由度也越来越大,父母要保证的是孩子的自由是有责任相伴的,如果孩子滥用自由,那么这个自由就会被剥夺。这时候,父母的权威还是在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善用自由,能做聪明的选择?关键是从小教导不止于行动,更在于教导为什么。让孩子从小理解选择的后果,不论是道德的原因还是实用的理由,让孩子理解决定后面的为什么。为什么吃饭要等大家都坐好?因为最后落座的常常是最辛苦的做饭的人,要表示对她劳动的尊重。为什么在公共场所不能乱跑?因为有老人孩子,碰到他们可不得了。很多的礼貌是有原因的,不是定出来考大家的记忆力的。如果我们理解为什么,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记着遵守,也会举一反三地在不同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定。对孩子,父母就可以基本上无为而治了。

用影响力来领导孩子成功的关键是父母的言行一致。父母用大家共同的价值观来教导孩子,自己也用同一套价值观来生活,孩子就和父母在一个平台上,不然,孩子只会蔑视父母,而不会听他们要灌输的东西。所以,如果觉得孩子总是有某些问题,应该先反省自己所做的什么让孩子有这样的行为。

总结一下,如果做一个权威型父母是阶段小测得话,那么做一个有影响力的父母是我们的期中考试。自身的问题会成为孩子的问题。如果考不及格,以后做孩子的朋友的机会也不大,最后的成绩单自然也不会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9:58:15 | 只看该作者

re:修复与青少年的关系--学习笔记(4)...


修复与青少年的关系--学习笔记(4)
(2013-09-23 19:56:55)

讲了这么多,突然想起来应该先说一下什么是叛逆,什么不是。当我们觉得孩子叛逆的时候,孩子的感觉是什么呢?是不是我们也很叛逆?人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如果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样就是叛逆,特别是讨论变得很情绪化,开始不能称为是友好交谈的时候。这真是叛逆吗?孩子走向独立的过程,一定要学会的功课是自己根据自己知道的,作出合理的决定。这个技术是一生的学习,从错误中的学习。青少年走向独立,这个是必不可少的。做父母的和孩子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了解的很不同,父母的经验常常只有很有限的用处,那么,孩子呢?他们毕竟不成熟,作出一些让父母觉得很愚蠢的决定也是难免的。认识到父母的不足,了解孩子可能失败的地方,就让父母和孩子有一个合适的平台交流。期待孩子一定按父母说的做是这个年龄段很大的一个错误。那么,孩子就应该什么都说了算吗?他们不够那么聪明呢。父母在这时期很容易和孩子产生隔阂,那么有了问题又怎么办呢?父母和孩子寻求的是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主日学主要讲问题家庭的关系修复,但我觉得对没有问题的家庭是很好的借鉴。修复应该如何开始呢?首先,确认需要修复关系,父母要谦卑,如果父母的目的是如何改造孩子,让孩子听自己的,那么,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父母要先好好省察自己,承认教育中的错误,寻求孩子的原谅,不是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告诉孩子,父母无意中犯了很多错误,有的现在可能也不知道,但愿意重新开始。请孩子原谅,也希望孩子给一个机会。我不知道多少读者读到这儿会拍我:什么?你不知道我的孩子,他/她这个样子难道还是我的错?要我道歉,请求原谅?!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要说,孩子是你的孩子,本来你该把他管好地,到现在让孩子也这么不痛快,不能说没有你的错。

认错之后,要邀请你的孩子一起来检讨,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不愿意听你说话,不愿意理你,看到你就烦。。。要准备好,你听到的大概会和你的自我感觉差十万八千里。而且,看你从前怎么对孩子批评的,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可能会最让你气愤,因为,那本来是你对他们的方式。不要把他们说的当耳旁风,感谢他们,因为他们让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原则上,这时候不允许孩子攻击父母,让孩子本着帮助父母的态度,不是指责的态度,但事实上,我觉得很难控制。孩子到底会让父母多难堪是由父母一直让孩子多难堪决定的。孩子指出缺点后,和孩子就你们都同意的事情达成协议,让孩子监督你的改进。

下面的日子里,在孩子的明亮的眼睛下生活的你,还要努力做一个会鼓励的人。了解孩子的长处。常常鼓励他,支持他。如果你找不到孩子的长处,去找个放大镜,问他的朋友,问老师。实在一时找不到,就先在他的铅笔盒里放个小纸条,说你多爱他。

然后要花时间真正试着了解你的孩子。他喜欢什么,痛恨什么?不要批评,先了解。如果他喜欢的东西你不喜欢,他为什么会喜欢?用倾听,理解和支持进入他的世界。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不像你想的幼稚可笑,更不笨。他做事可能都很有理由。

下一个是要注意说话的口气。当一个3岁的孩子拿一块脏乎乎的石头,献宝一样给你的时候,你会接受还是斥责?同样,当一个青少年把头发搞成他的偶像的发型,向你炫耀的时候,你怎么反应?注意,这些事情实在不关人品,无关原则,何不让他高兴一下?即使你夸他,他也可能照照镜子自己就要改了。即使不改,让他们的审美观成长一下也不是坏事。

在和孩子一起努力的时候,也要建设一个彼此依靠,彼此关心的家庭,首先搞好夫妻关系,让家庭有稳固的基石,然后安排家里可以一起的时间,吃饭,聊天,散步。。。。什么都好,只要大家一起,愉快地相处。这不是挑毛病的时候,不是好容易抓住你的时候,是大家轻松的时候,是家人都回向往的时间。

要让这一切会奏效,父母一定要表里如一,你的价值观,你的信仰,在家里都是不能装假的。表里不一是瞒不过孩子的。让孩子尊重的父母,是没有双重标准的父母。要让他们信任,父母必须赢得他们的信任,没有捷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发表于 2013-10-9 22:11:46 | 只看该作者

re:一个基督徒父亲写给儿子的信(邓航)...

一个基督徒父亲写给儿子的信(邓航)

儿子:

再过几天,你就四岁了,今天带你到外面吃饭,你说你已经不是小朋友,不用坐BB凳,我和妈妈就都笑了。

看着你慢慢长大,会自己收拾玩具、安排想玩的游戏、会跟妈妈谈条件,我就想跟你多说些话。就像曾经那个早上,你第一次走到床头把我摇醒,我也怕你突然就长得比我还高,而我们却又相对无言了,所以想趁你还小,用写信来告诉你,关于你和爸爸在浩瀚时空中短暂相遇的这个世界,在我看来是什么样子。

你来到这个世界,看见的第一个亲人就是妈妈,她是我们父子最亲近的人,我们三个就构成了一个小家庭。家就像鸟儿的巢,小兽的窝,是你在可以独立生活前,安心居住,学习独立生活本领的地方。我和妈妈说好了,她负责照顾你的生活和基础教育,而我负责教你那些学校不教的谋生本领和生活乐趣。

但说实话,你出生后我有一段时间心里特慌张,因为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教你,爸爸自工作以后,几乎就没有什么新的业余爱好,而年轻时候喜欢的斯诺克和健身那些,又基本不再操练了。看着你一天天长大,我也从没有任何爱好的生活中苏醒,开始努力学网球、高尔夫,复习斯诺克,甚至买了一部专业相机,为的就是能自己先学习然后教给你,让你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在跟别的同学比爸爸的时候,也有一点自豪感。

但是亲爱的儿子,我听聪明人总结过,说人的一生要用三分之一来学习求知,三分之一为事业奋斗,三分之一来追求幸福。这三部分时间并不是严格区分,比如在你的整个青少年时期,可能有绝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和求知。当然这是爸爸的理解,你可能觉得苛刻了些,但正如你很早就会背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时在学习上多花精力,不仅对应付考试,而且对人一生中任何阶段都有重要影响。

比如爸爸在学习写字母时很不认真,现在却再难补习了,所以字母写得很难看。还有个例子,就是爸爸很小就想走出老家,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所以学习地理很认真。后来工作了,有了机会到处看,或者跟各地朋友聊天,爸爸对各地的气候人物、特产景点,都能说出个大概,也给我很多乐趣。

中小学的多数课程大部分都很重要,值得认真学习。比如数学,它其实就像一个侦探故事,你不是很喜欢玩猜谜语吗?数学就和猜谜语很像,老师会给你一些已知条件,就像谜语的谜面,然后你经过自己的推理和计算,就得到其中看似隐蔽的答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爸爸到现在都乐此不疲,在飞机上还经常做数独的游戏。又比如物理、化学、生物,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离不开这些基础知识。

到了上大学的时候,你就需要选专业。其实本科阶段的专业并不重要,我很认同美国的大学教育,在本科的前两个年级不分专业,到了大学高年级,才根据清晰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其实只有很少数的人,一辈子都干本科所学专业,真正有用的知识,都是在不同阶段通过继续学习得来的。你这辈子会遇到很多老师,有些以教师为业,他们在课堂上教认字做题,有些人不是老师,只是在某方面有建树,如果你有任何机会跟他们交谈,都应该十分珍惜,认真去听,这些人一句话就可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爸爸认识的一些事业上成功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随时学习,终身受益。

讲到专业选择,我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建议。不管你选择什么专业,或者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认真去学、去做,就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果能跟老爸一样,选择金融、经济类的工作,那我们父子当然会有很多共同语言。男人如果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那他的生活将会非常灰暗。但必须提醒你的是,探究智慧的人,获得灵魂的喜乐,追逐财富的人,获得物质的满足。一般来说,人寻求什么,什么就是自己的主人,人不能有两个主人。工作并不是我们的主人。

很多人只知道工作分专业,但实际上不管你从事任何工作,即使在封闭的实验室里,都在专业之外有一种叫做人文的情感体验。就像爸爸在外面很强,可一回家看到你和妈妈,心就柔软了。爸爸希望你在卢浮宫看到胜利女神石像、在伦敦国家美术馆看到梵高的向日葵的时候,都能与不在人世的作者有顷刻精神上的交流,甚至能体会到他们落凿、下笔的瞬间,所怀的心思意念。人文的东西,总是能跨越地域、时间、风俗、身体的界限,触动人的内心,我想原因就在于都同为受造之物,而那位造我们的,又都在我们心里播下了心灵相通的种子。

有些人工作一些年,在经历所谓生活艰辛、人间冷暖、甚至亲友背叛之后,会变得冰冷现实,认为人文的东西显得酸腐懦弱,甚至以内心僵硬为荣,以什么都不在乎为洒脱。但从我个人经历来看,正是前贤留下的那些高贵温暖的人文思想,让爸爸在人生几次低谷暗夜来临之时,或面对世俗社会的颠倒沦丧之境,手里似有一盏不熄的灯笼,终不至迷失绝望。所以,爸爸既担心你太过敏感而易受伤害,但又希望你一生能保持心灵的柔软,不要被“钝感力”之类的谬论所迷惑。你要知道,敏锐地感知生命中的一切,是上帝赐予少数人的特殊禀赋,有了它,你可以体会世间诸多美好的情感,让生命过得更为丰盛完整。

工作以后,每个人都会初尝经济独立的快乐,开始张罗新的生活,你也可以自己安排旅游,或者升级自己爱好的装备。但你不要忘了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只是每个人社会生活的开始,你可别忘了,毕业典礼的英文“Commencement”,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开始”嘛!成年以后,学习逐渐成为了一个隐蔽的过程,但却直接影响你的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

爸爸说的工作后的学习,不光是专业上的深造。人在社会上谋生活,除了一门专业或手艺,为了走得正行得稳,不被困难吓倒,或者被奸诈之人迷惑,就需要持续广泛的阅读。

我不知道仅凭你自己的薪水,能否负担得起一间像样的房子,这在老爸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通过阅读和学习,尽早以坚实的信仰为基石,以各类学科的纵深延展为砖瓦房梁,搭建好自己精神世界的两房一厅,这样才能在金钱与欲望面前,保持足够的清醒,不至自我膨胀,犯下大错。

你要读读历史,了解在未有你之先,这世界上发生过什么事;读读哲学,去听古往今来的圣贤讲他们所阅历、思考的人间天上;读读地理,去看那些自己难以脚步丈量的万千美境;读读诗歌,欣赏人们用文字编织的斑斓图画;《圣经》当然要读,让神的话语,带领你找到那发旺的青草地和可安歇的水边。

说到神,老爸是想跟你谈谈信仰,这是人生中最神奇隐秘,却又重要无比的事,可惜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尝过信仰的滋味。爸爸在三十二岁那年,无人指引却幸运地在各类书籍的金字塔顶尖发现了《圣经》。说是塔尖,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对人类进程有影响力的哲学、法律、社会学、逻辑、文学,乃至音乐、绘画、建筑都离不开上帝的启示和灵魂的碰撞。但爸爸当时仍然很固执,仍不肯马上相信那个从来没见过面的上帝,只是在接下来的六年里,几乎在每个星期天上午,从东向西穿越广州,去沙面基督教堂听人讲那个挂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才逐渐领略到信仰的奇妙,并从中学到了很多行事为人的道理。

基督信仰,是一门通过教导人如何面对死亡,来劝勉人应该怎样生活的学问。人的一生,过程各有精彩,死亡却都一样,这听起来实在令人沮丧,是吗?知道死亡,常会让人有很大的改变,也会让一些人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中。从爸爸的经验来看,对抗死亡恐惧的方法,就是努力寻找比浑噩地活着更有意义的事,而信仰,就是你在这个寻找过程中,脚前的灯和路上的光。只有找到了你愿意为之倾其所有,付出生命的东西,你才能战胜对死亡的恐惧,拥有一种不受死亡胁迫的生活。惟有找到它,在那冰冷孤独的时刻来临之际,人才会更多因为对生之眷恋而流泪,而不是因为对死之恐惧而颤栗。

儿子啊,我们身处其间的,并不是一个无瑕疵的世界,有时候甚至连爸爸也会无所适从,所以很多事我也不知道该怎样跟你解释,比如说尽管每个人都应该诚实,但似乎每个人又都离不开形形色色的谎言,尤其是在这个连新闻和历史都充斥着谎言的国家;我想要告诉你,相信真理和公义,却又要提醒你,很多时候选择跟真理和公义站在一起,往往会受到伤害;我常告诉你,做人要正直、善良,但我也要亲口承认,且希望你也和我一样承认并省视自己内心的幽暗,收敛人性中恶的一面,努力向善。

爸爸会给你好的教育环境,只要稍加努力,维持你以后的普通生活应不是问题,在此之外的所谓财富、名誉、地位,在老爸看来都是混淆人心的世俗之物,有便有了,没有也不必强求。内心的宁静、完整、充实,人格的诚实、正直、善良,才如同生命一样重要。如果你做什么事情要付出以上这些作为代价,不管它能给你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回报,或者精神上的虚荣愉悦,都不要去做。

说到追求幸福。在人生的三个部分里,这部分最多人看重,但真正敢说自己幸福的人却少之又少。原因就在于只有很少人知道,包括金钱、地位、权力、美誉在内,其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单独割裂成为幸福,所以当人们得到以上这些之后,常感觉到失落,而不是幸福,甚至连满足感都转瞬即失,正所谓“温床易得,美梦难求”啊。这个道理不深奥,却很隐蔽。

两千多年前,有个叫伊壁鸠鲁的古希腊人说“感谢蒙福的自然,她让必须的事物容易获得,而让不容易获得的事物,变得不必须”。我不知道你在多大年纪,才能理解他的话,所以还是举个例子吧:很多东西,比如阳光、空气、干净的水,人人都离不开,但这些其实并不用花费太多,而思考、关爱、怜悯,与那水和空气一样重要,却也同样不花钱,就能让人感觉到塌实、沉稳和喜乐,难道不是吗?你可能想不起你四岁那年中秋节,妈妈和我用家里废弃的纸盒子做的灯笼,在幼儿园被很多老师和家长称赞并合影,看着你欢呼雀跃,爸爸妈妈心里的幸福,又岂能用钱买到?又比如这一刻,爸爸在这里写下这封不知你几时才会读懂的信,心中所怀的爱和希望,以及由此而来的幸福,又难道不是上天白白的恩赐吗?

真正的幸福,只会源于内心深处那种不管顺境逆境,都长流不息的爱,只能源于自己尽到了被造为人的本分,做了顺应天道人心的好事。当你尽心尽意完成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伸手援助困难之中的朋友、打电话问候妈妈的生日、给路边乞丐买了一个面包,或者当你在困难和容易之间选择了前者,因为你所信仰的那位神在世间时也是这样走过的,又或者当你愿意走到神面前,满心忏悔地请他宽恕你犯下的过错,你都会感觉到幸福。这就是爸爸迄今所知道的,幸福的秘密。

不知道你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老爸总说大道理,哈哈,我只是急于把关键内容先告诉你。接下来我就说说一些在你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吧。首先是友谊。从你上幼儿园开始,就开始认识朋友,一起上学,吃饭,做游戏,可能若干年后,你们彼此都想不起来。之后你会经过各阶段的同学、老乡、校友、同事,甚至莫名其妙地就认识一些新朋友,他们中有一些人,会伴随甚至影响你的一生。

大约初中以后,就会听见有人嚷嚷“多个朋友多条路”之类的混帐话,他们在谈论的不是朋友,而是自己发达的阶梯。实际情况是,朋友之间当然要相互帮忙,但正因为这样,多一个朋友,也就多一份责任。爸爸心中朋友的名额不多,考察时间又很长,不是因为我自认为了不起,只是想如果朋友太多了,我有能力帮得上几个呢?

爸爸要提醒你,如果不是不得已,你可以选择远离一些明显很不对路的人。但不要仇恨,仇恨是一根两头利的针,一头就扎向自己的心尖。原谅爸爸并没有你想像的大度,老爸也只是一个普通平庸的人,对一些意气不投的人,虽然不会恼怒愤恨,却也知道如何保持距离。

接下来是爱情。我猜你大约从十二三岁开始,会突然觉得女同学不再像以前那么麻烦,相反看起来还有些可爱,她们的身体和装束,开始让你产生些以前没有过的愉悦。这很正常,因为上帝在造我们的时候,也在我们的身体里,隐秘地藏进了男女相互欣赏爱慕的种子,日子到了,种子就开始发芽。你会开始对某个女同学,有更强烈的好感,每次想到她的时候,觉得原本普通的清晨和黄昏,也变得美好起来。

如果你有了这种感觉,请尽快告诉爸爸,老爸决不会责怪你,相反会恭喜你,已经开始了从小BOY到MAN转变。但你不要忘了老爸前面说过的,每个人在他一生中的特定时间里,都有他应该主要去做好的事情,在中学阶段,你的主要精力应该去学知识。心里想着一件事但不去做,心里想着一个人却只默默欣赏,就叫克制,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的课程,而且这项成绩的得分,会决定一辈子的最高成就。你知道吗,作为一个MAN,除了要勇敢地去做很多事情,同时也还要能约束克制自己,不去放纵自己的欲望。我相信你做得到!

导演和作家都喜欢夸大其辞地描述一些无缘无故的男欢女爱,却很少提及恩惠,但实际上恩惠,可能才是男女相爱的秘密所在。当你还是个一无所有的毛头小伙,有个你喜欢的女人,愿意跟你一起捱苦日子,糙了手、皱了脸,大了肚、驼了背,这就是她对你的恩惠,当她为你和家庭,耗尽上天赐予女人最美好的东西,作为一个普通人,她也会冷,会饿,会生病、会孤单,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她捧在手心,好好呵护呢?爸爸是想说,无论你经历几次甜蜜或痛苦的恋爱,你生命中,如果能有幸遇到这么好的女人,而你又选择了她作为妻子,就要终身以爱和忠诚,好好待她。

在我敲这些字的时候,妈妈刚把你哄睡着,又在给你洗衣服。我不敢说你的父母,就是世间爱情和家庭的典范,但老爸知道自己这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个很早就因为我的卤莽贪心而承受痛苦、长期忍受我的孤僻自负、替我打理生活、抚养小孩、孝敬父母的女人,我愿意一辈子和她相依为伴,一起做饭,闲聊,读书,信神,买房子,还按揭,生养儿女,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我真的希望有朝一日,你也能体会到,与人世间种种浮华虚荣、豪门富贵相比,这样普通的婚姻和家庭,如此守望相助的一生,纵然艰辛,却脚踏实地,常有喜乐,满心盼望。

亲爱的儿子,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只能过一次,所以我觉得我们相处的每一刻,以及你未来将要经历的每一天,都那么不同寻常,老爸很难用一封信,写尽所有想对你说的话。虽然爸爸也相信,每个人都有上帝特别赐予的天赋与智慧,去度过一生,但仍然忍不住要为你祷告,爸爸的祷告只有一样,就是:

愿你能和普通人一样,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能体验到这奇妙之旅的各种滋味,在人生每次挫折、试炼的关口,都能有出人意外的平安。奉耶稣基督的名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发表于 2013-10-9 22:25:59 | 只看该作者

re:很好的一篇文章。信仰的奇妙。“真正的...

很好的一篇文章。信仰的奇妙。
“真正的幸福,只会源于内心深处那种不管顺境逆境,都长流不息的爱,只能源于自己尽到了被造为人的本分,做了顺应天道人心的好事。”喜欢这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发表于 2013-10-9 22:43:23 | 只看该作者

re:亲爱的成妈,心有戚戚,刚才俺还在和好友分...

亲爱的成妈,心有戚戚,刚才俺还在和好友分享这句话,最近常常自怜,感谢主,借着这句话让俺重新审视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05:55:00 | 只看该作者

re:如何和青少年交流--学习笔记 (7)...

如何和青少年交流--学习笔记 (7)

soundofsilence

(2013-10-15 13:53:44)

记得孩子小时候妈妈走到哪跟到哪,小嘴不停地说的时代吗?现在孩子比妈妈高了,词汇量也够考 SAT 了,可让他说话怎么这么难呢?典型的对话好像是这样的:
父母:今天学校怎么样?
孩子:好。
父母:考试怎么样?
孩子:A.
父母: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孩子:没。

可是一转身,孩子关上门开始skype, 又滔滔不绝了。到底是怎么了?

这节课就专门学习如何和青少年交流,如何让他们肯和父母交流。那么,先要了解为什么青少年不肯说了,也懒得听了。要注意的一点是:亲子关系不好的,常常交流有问题。但单努力解决交流的问题,不一定能改善亲子关系,基础还是共同的价值观。

青少年为什么不说:
1。父母不和孩子说话。父母的关注只在信息交流的层次,就象上面的对话。孩子的一字箴言通常也可以让父母知道怎样了,所以,他们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2。父母不听。父母常常忙着顾不上和孩子说话,孩子说也懒得听,因为内容不重要。记得孩子5岁的时候追着妈妈说恐龙,Mario, Pokemon 吗?那些你在意吗?你有认真听吗?要么,孩子7岁的时候给你讲为什么Mets 是最棒的,因为某球员可以得多少分?你是否点点头,继续切胡萝卜,不置一词?这些,就让孩子,特别是情商比较高的孩子,学会了一个事实,他说的,你不感兴趣,你们没有共同语言。
3。孩子没说完,父母就结论出来了,教训,主意都来了。圣经箴言书说:未曾听完先回答的,是他的愚昧和羞辱。这是不是一个相当容易犯的错呢?毕竟,看着孩子从几磅长大的,难道还不知道孩子的那点小名堂?也许小时候是这样,但真是这样的话,也真不用他们说了,不是吗?
4。孩子说的父母从来不同意,有什么好说的?我们真的知道孩子每天面对的吗?特别是在地球的另一半,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我们了解孩子的压力吗?了解他们的无奈吗?我们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可这真的对他最好吗?看他们什么都不缺,比起我们来,似乎应该幸福多少,所以我们就常常说他们不感恩,不知足,不抗压。。。。我注意到的一件事是越富有的越不觉得自己钱多。至少对小富的人是这样。我们用我们的标准去量孩子,实在是不公平。
5。跟父母无话可说。这种经常是很独立的孩子。自己什么都自己做了,父母忙父母的,没有交集,也就没有交流的必要。

青少年为什么不听:
1。父母言行不一,自己说的都不做,我听他们的有什么好处?按我说的做,而不是按我做的做,在青少年那里是行不通的。
2。父母已经唠叨一百遍了,我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唠叨是让孩子的耳朵不起作用的有效方法,顺便把新的内容一起滤掉。觉不觉得现在的孩子特别爱戴耳机?
3。父母只会讽刺挖苦,不听还好。孩子怎么不能象某某家的?因为父母实在不像人家的父母。
4。父母很无知,他们的意见没有任何价值。似乎孩子都有一个阶段会这么想,但亲子关系好的,转一圈似乎又会回来,发现父母原来很聪明。
5。父母原本也没期望孩子会听。所以,威逼利诱,各种技俩都只是说说而已。

那么要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父母首先要自己理解到底期待的是什么。如果是教导,那么要言行一致,不单解释怎么做,也要解释为什么。如果要孩子帮忙,就请孩子帮忙,要准备好接受孩子拒绝的可能,如果是具体的指示,要说清楚,让孩子了解到底是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如果父母要的是孩子整理房间,就不要问孩子,你要不要整理房间呀?如果这么问,孩子说,NO!, 那么,抱歉,不要怪孩子不干。让孩子很快发现父母说话不算的有两种方式:不停地重复,甚至威胁,或贿赂孩子。常用这些方法,就是告诉孩子,其实你拿他没什么好办法。所以,以后威胁会被当成耳旁风,贿赂的价码要不停地涨。另外,要求孩子做事情,也要看时机,如果孩子正在做另外的事情,要给他时间把手上的做完再开始你要他做的。如果孩子觉得要求不合理,要允许孩子申辩,但不是狡辩。

如何让孩子申辩?且听下周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20:54:10 | 只看该作者

re:如何让孩子申诉--学习笔记 (8)...


如何让孩子申诉--学习笔记 (8)

(2013-10-21 15:38:25)

上次学交流的时候提到,要允许孩子申诉。很多父母都觉得很难,因为孩子似乎把从辩论队学的口才都拿来对付父母了。加上有的有语言问题,中文吵,孩子不懂,不理,父母输,英文父母不够好的,也是自然的输。那么怎样保持父母的权威和最后的话语权呢?当然,不给机会申诉,孩子有委屈没法说,自然也不会心甘情愿听父母的。两难之中,线画在哪里呢?

关键是父母彼此建立互信,在此基础上,父母给孩子申诉的渠道,要求孩子以友好的态度,提供新的理由,来改变父母的决定。允许申诉不是一定会听孩子的,父母有自己的判断。所以,孩子的新理由一定要合理,是父母所事先不知道的。举个例子:孩子应该倒垃圾了,但今天不想去。于是说,可是,妈妈,垃圾好臭啊。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垃圾从来如此,今天也不例外。但如果孩子说:妈妈,我今天打球扭了脚,不能提重东西走路。那么,这个理由可以考虑。所以,胡搅蛮缠不是合理的申诉,也不必理他,清楚让他知道界限。真有好的理由,那么就重新考虑,做出合理的决定。申诉成为习惯,会减少很多的冲突,孩子的确有很多时候会赢,但不会损害父母的可信度。

父母和孩子对申诉的过程要有以下共识:1。申诉是对权威的约束,让权威不能滥用职权,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申诉。2。申诉的理由只能是新的信息,理由,不能是主观的感觉,方便,任性。3。申诉的对象和原来做决定要是同一个人。如果妈妈说了不可以,不能够去找爸爸问。4。只有孩子的态度友好谦卑的时候,父母才加以考虑。5。申诉不是权利,如果滥用,父母可以拒绝孩子的申诉。6。父母必须公平和变通,面子不能大于正确的决定。

如果孩子正确运用,他们会提升自己的可信度,不论在家里还是社会上,都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公平的对待。所以在家有练习的机会是很好的。但狡辩就不然,他们也许一时会有好处,长久是会损失,所以从家里做起,让他们知道,狡辩不是好主意,也没有用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08:02:29 | 只看该作者

re:肯定的力量-关于青春期教育来...

肯定的力量-关于青春期教育


来源: Leaf77 于 2013-11-04 13:11:36

     自从有孩子以来都机关算尽的寻找各种育儿方法,几乎片试过各种据说是有效的育儿经。对孩子鼓励过,惩罚过,威逼过, 激将过.....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了,我发现这些教育成果的弊端。
似乎比优势更容易在她身上显现(至少在我家是这种情况)。不仅慨叹,这世界上最难当的就是为人父母了,对于那些轻轻松松仅靠本性育儿便卓有成效的父母有着发自肺腑钦佩。

      百般无奈之际,一个偶然发现肯定孩子是一种很有力量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

这个时期是青少年开始审视自我,寻找自身价值的时期,他们对于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关系有着非常多的疑惑和迷茫。他们有时妄自菲薄,目中无人;有时热衷攀比,却又敏感而自卑......青春期是一个五味杂陈的青涩年华,

青春期的叛逆其实是一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挣扎, 自然中,蚕茧化蝶的时刻, 挣扎其实是一种成长的常态。孩子在盲目中跌跌撞撞的寻找自己的价值;在层层困惑中鲁莽的尝试着各种突破。这个情况下,家长可以对孩子的一些平时看似不经意的好的行为和事件给予适当但是真诚的肯定,这对于迷茫中的青少年将是一剂强大的定心剂。

肯定的作用就像在茫茫荒漠中确立了一个稳定的坐标, 孩子能够借用这个坐标去有效的确认自我价值, 帮助他们鉴别前进的方向。

      当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没有责任心的时候。其实细心的找总还是可以在孩子生活的点滴中找到一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优点的。如果父母此时真切的在孩子面前肯定这个优点, 并将此优点引伸开来,对其他更大的方面有所期待,并且相信孩子能做到。 孩子会很惊讶的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过人之处的,原来自己还不错,而且是有潜力成为更好的。孩子开始建立起最初的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将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一个重要推进的作用。

父母肯定什么,孩子就能成为什么。塑造孩子和捏泥人,本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要找对了材料和工具再加上合适的时机,孩子的发展其实是可以不用费太大周折而达到顺心随意的。





      切实的肯定和泛泛的鼓励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当孩子从小听多了“你很棒,太聪明了......”鼓励的话。这种空泛的鼓励并不能帮助他们削减对于自己自身的迷茫,

反而会对这种鼓励产生质疑。特别是随着孩子的年龄渐长,这种疑心将会更甚,导致基本上冲耳不闻。父母这时应该停止再做这种无用功。

      有效的肯定是父母对孩子生活中的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或行为,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孩子以洽当的肯定,真实可信。


肯定孩子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固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基于这种信任, 孩子会愿意于父母沟通,在沟通中父母可以将肯定的力量延伸到孩子生活中更广泛的方面。肯定孩子的同时是一种良性的亲子关系的开始。

很多父母在孩子幼时的教育中过于苛求,导致孩子长大后的亲子关系不良, 问题的症结往往在于孩子内心认为反正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 索性就破罐子破摔,  无所畏惧,这种关系令父母一筹莫展, 无计可施,其实修复亲子关系,任何时候都为时不晚。

特别是当孩子长大之后。他们的理解力增强了, 更渴望和成人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父母的角色就像一个琴师。



调琴是需要技巧和耐心的,只有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发现和真诚的沟通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
发表于 2013-11-10 11:35:17 | 只看该作者

re:转:一个差生家长的发言本帖最后由...

转:一个差生家长的发言

本帖最后由 我爱吃毛豆 于 2013-1-30 14:28 编辑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几位家长朋友一定是分别代表不同的层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较落后,但正在进步的孩子家长讲几句话,所以我的讲话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是检讨。我和孩子的妈妈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也付出很多,但这不是个愉快的过程。
我是个教育工作者,有满脑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论,所以开始我力图对孩子的学习不干预,抱定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坚持不在外边报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结果,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经常大脑像断了线一样,长时间的愣神,作业常常耗到十到十一点。于是,终于放弃原先的理念,开始陪学、辅导,从那以后,家里就充斥了呵斥、不满和哭泣。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做老师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没有一个紧凑、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失败的情绪容易转化为暴躁,黔驴技穷时我也打孩子,有时下手很重。每当打过孩子,尤其是下手比较狠的时候,心情坏到极点,看到孩子蜷缩在角落,十分无助,默默哭泣的时候,每到看到这个平时那么漂亮可爱的孩子,而他无论在体力和智力都远远不能跟我对抗,仅仅因为学习,就要承受心理和肉体的摧残,而这个他是自己的宝贝,自己的唯一,此时怜惜、悔恨、心疼,难以明说。直到现在,每当回想当年,看自己当年写的文章,还是感觉很对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后悔是真的。我对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坚持,永不放弃的坚韧。

最后,我还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几个我的观点:

    1、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无论什么样的现在和将来,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不是优秀的父母就一定有优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样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孩子,要不这个人类社会也太不公平,这个社会的结构也太稳定。不是所有的好习惯都是父母给的,要不为什么同一对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所有的坏毛病都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我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老天爷给了你什么你就只能有什么,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有遗传就会有变异,一切可能的现在都在上帝能够忍受的正常的范围内,我们只有接受,但,既然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最爱她(他),给他你能够给他的最好的教育。


    2、也许可能是一种幸福,别相互折磨成痛苦。也许有这样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聪明、漂亮,有好习惯、善于自我控制,学习从不让你操心,老师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你的确很幸福。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况,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读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县里的中学,我的父亲骄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妈妈感觉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当我每周背上煎饼要离开家的时候,她都那样的不舍,抚着我的背说,孩子你学习好,有出息,将来可是要在天边工作,妈见你的时候就少了。妈妈的这句话不幸一言成谶,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在她的身边。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么优秀,你要教育,你反复教育,你要耳鬓厮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说的话多,我以为所有的天伦就在于在一起,这不是幸福么?孩子成人之后,彼此亲近的机会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比对别人多一点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也许就是幸福,千万别像我先前那样,让呵斥和哭泣成为主流声音,把可能的幸福,变成彼此的折磨。世界上只有最亲近的人,能给最亲近的人伤害,而且长久。                                                          


    3、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说的是各个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时候不是态度,是能力。没有谁因为孩子身高比不上别人,天天打孩子;没有谁因为孩子跑不过刘翔,天天骂孩子。因为外表的差异看得见。我们承认:升学率也没与这些,学校不因为这个而歧视,但偏偏因为学习你咽不下这口气,你不肯放过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看不见的差异也是存在的,要不我们怎么没成了爱因斯坦呢?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是应该的,别为孩子的未来太担心,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为什么会丢三落四?为什么这样磨蹭?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说了千万遍,打了好几场,他还是他,怎么就是不听呢?家长朋友们,很可能不是因为态度,就像学不会、长不高、跑不快一样他做不到,我们只有帮助他进行时间管理,和他一起进行学习生活规划,用表格、用小结帮他,而没有办法怪他。


4、问题不要定性,解决事情;道理不要多讲,孩子需要具体帮助;不用空谈方法,一切技巧都在于做一个个具体的事情,做具体的题目的过程和积累中。这一点,之前我似乎已经说透。其实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经知道太多,并不是他不认可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经没有震撼和说服,只能转化为反感。其实他们需要具体的帮助,就像我前边做的那样。我特别想说一句,孩子们报的辅导班,有没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觉得如果他在学校听不进去,他能在外边听进去么?而且,一周一次,间隔太长,内容自成体系,跟学校老师的内容不一致,得不到巩固,不如把每天的作业处理好,这跟老师的教学同步,而且互为巩固,一个大学生就可能做到。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方法适应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样,况且,我也离成功远着呢?



    5、教育立竿见影是神话,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我做好了进展缓慢的准备,做好了刚见好转就有反复的准备,做好了一直不见效的准备。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当父亲越久,当老师越久,越觉得教育我几乎没有入门,这根本就不是谦虚,真是这样。要不你说说哪一种教育是成功的,要不为什么经常有那种教育方式忽然大热,我们还没有学会,它就销声匿迹了呢?尽管我准备好了坚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见效,也许我努力的时候见不到效,也许某一时刻我没有准备的时候孩子忽然成长,既是他成长了,我也不能贪天之功,感觉是自己的成功,影响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谁能说得清?但,我要坚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样发育有早晚,说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对老人,我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遗憾。对孩子,如果我轻言放弃,那么万一将来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会内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我没有帮助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7:18:51 | 只看该作者

re:讲一讲心理按钮 来源: 羽衣...

讲一讲心理按钮


来源: 羽衣飞飞 于 2013-11-21 12:11:55


-       注:文中两个真实案例都摘自《亲密之旅》课程


这是一所比较特殊的学校,都是有问题的孩子来这里上学的。
有个孩子,叫他Charlie吧,Charlie不是王子,是个胖子。

胖子身上肉自然是多的,走路肉肉也有点颤,象条鱼一样。同学因为这个嘲笑他,欺负他,他被欺负了总要大喊“Stop”,慢慢同学开始用”Stop”这个词来逗趣他,每次他都大叫,同学都会大笑。孩子是残忍的,看到他有反应更加热情高涨,最厉害的一次把一个Stop Sign放到他的床上,他看到以后夺路而逃。

这样的孩子要怎么办呢?
还好有心理辅导老师的干预。

辅导老师告诉他说,每次别人跟他说“Stop”的时候,千万不要反应过度,先忍住,赶紧跑到老师这里来,老师会帮助他。

然后他就照做了,一次一次,慢慢地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对这个词没有反应了,同学觉得没有意思了,也就不再欺负他了。

这个是心理按钮非常典型的例子。

因为他胖,因为他每次都对这个词反应过度,”Stop”挑起了他的敏感神经,给了别人伤害他的机会。

心理按钮就是一个人心理上不安全的地方,敏感点。一按就要跳脚,就好比一个地雷区,一个不小心踩上去就要爆炸。

每个人都有心理上的不安全区。比如青少年时期的我略为小胖,所以对“胖”,“猪”等等词非常敏感,谁把这词用我身上我跟谁翻脸。

这个是比较简单好区分的。

有的心理按纽,在成年之后,就不好找到成因了。

比如有个女孩子结婚之后,对丈夫极为不信任,老公行踪稍微讲不清楚她就会闹起来没完没了,到最后只好去看心理医生。慢慢从原生家庭追溯回去,老公才知道这个女孩儿小的时候她爸爸出轨,她为了保护妈妈跟爸爸打得很凶,她爸爸因此对她非常粗暴非常不好。

后来他的岳丈一家人来探访,他亲眼看到那个男人对自己的太太和女儿都那么不好,心里越发地疼惜自己的太太,从各方面细致关照她,尽量给足她安全感。而这个女孩儿也因为了解了自己的心理按钮在哪里,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不去随便怀疑老公,两个人的关系慢慢变好了。

找到心理按钮不容易,想办法排除更不容易。

但总是越早明白越好。

儿子曾经告诉我,他的一个朋友不能忍受别人叫他大名儿或小名儿,只可以叫昵称,后面带“y”或者“ie”的那一种,如果不那么称呼他,他就要生气。

还有的小孩儿,被儿子形容为“胸前一排纽扣”,很多话都会引起他的怒火,经常会因为一句话跟朋友翻脸。

我借机会告诉他,朋友的心理按钮如果你知道,那么就小心绕过去,不要按那里,知道别人的软弱不去践踏那是一种慈悲。但如果是你自己的心理不安全区,那是你自己需要去负责的,你为你自己的情绪负责,你自己要负责去排雷。你心理安全的区域越大,你就越容易与人交往,你的朋友就会越多。

我听到过这句问话:“你童年的经历,到底是你记得的对你影响大,还是你不记得的对你影响大?”

我当时的答案是:“记得的东西影响大。”

然后医生说:“不是,是不记得的东西影响大。”那些事情,已经内在化到了脑子里,成了潜意识,成了身体和生命的一部分,这是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不大容易找到很多心理按钮的成因。

有些成因可能永远无法找到,但找不到不等于没有解决办法。

了解自己的心理不安全区是第一步,有了了解,就是变好的开始。

如果你的小孩对“Chinese”这个词反应过度,那么帮助他正视自己的种族,“老中”确实碰巧是我们的族群,但这不影响我们的自我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完全可以不卑不亢,你且按你的纽扣,主动权在我自己手里,我不给你机会伤害我。

愿我们所有的父母都尽量给孩子一颗健康强大的心,让孩子有自我疗伤的能力,不怕他面对挫折,而是教他胜过挫折的勇气,智慧和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发表于 2013-11-22 19:27:4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binfeng2000发表的内容:

讲一讲心理按钮


来源: 羽衣飞飞 于 2013-11-21 12:11:55


-       注:文中两个真实案例都摘自《亲密之旅》课程


这是一所比较特殊的学校,都是...


很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20:43:08 | 只看该作者

re:这篇文章很应该推荐给石头看看.

这篇文章很应该推荐给石头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9#
发表于 2013-11-28 12:27:41 | 只看该作者

re:这篇实在是很实用的。这样的心理按钮很...

这篇实在是很实用的。
这样的心理按钮很多,一触动便会引发自动思维,然后有情绪、行为。那些早期的记忆,内化的东西是不易改变的,但又是可以改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2:34:46 | 只看该作者

re:允许孩子失败--学习笔记之终结篇...

允许孩子失败--学习笔记之终结篇



来源: soundofsilence 于 2013-11-26

最后一节课新的内容不多,但有一点很让我有感触。父母育儿,会不会有很多的恐惧呢? 怕孩子失败,也怕自己的十几年的辛苦白费,甚至不如白费。孩子有状况,到底 是该责怪孩子,还是责怪自己?自己想想,我们养育孩子的经历难道和他们 成长的经历不同吗?好像最多是角度不同罢了。

继续讲孩子故意叛逆要怎样让他们承担后果。最合适的一个 是承担自然后果。比如坚持天冷不 加衣服,就让他冻一天试试,效果好过跟他天天吵,比如丢了新买的酷玩具就没了,不给补,比如不按时 回家就没晚饭吃 。 这些机会其实很多很多,但又多少父母不能让孩子承担后果呢?所以就有很多的鸡毛蒜皮吵不完的架。这个其实同时是父母最常承受的后果。该严厉的时候没有严厉,所以孩子不停地试探父母的底线,该放手的时候没有放手,于是孩子不能自立。不过,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是让他们立刻看到后果,而父母自己,反倒是很久很久才看到后果。


如果没有清楚的直接自然后果,逻辑后果也很有效。如果开车闯了红灯,得了发单,那么钥匙收走一段时间也是应该的。如果老不能按时做完作业 睡觉,那么游戏自然是没有时间玩 的。如果做事冒犯了兄弟姐妹,那么替他们做点家务 是不错的。


再有就是失去一些权利。常不按时回家就不能放学后 去串门,常常零花钱不够到月底,那么就没有了,要什么就实报实销。如果开车不保持清洁就不能开了。权利和违规约相关越好。
最后是赔偿。闯了祸 就得付代价。

回到开始的害怕心理。一个青年,很不错的孩子 ,刚从牛校毕业在纽约工作的,这么说他对父母的教育的成功之处:我最感谢父母的是他们 允许我失败。他们没有把失败当成可怕的事,在我失败的时候不责怪,而是鼓励我。 这句话小孩子的妈很多可以从容地说,有几个高中生的父母看到孩子的成绩单上有 长得不像A 的能淡定地说:没有关系,你可以。有多少父母看着孩子的课外活动没有得奖的机会还很耗时,会从容地支持孩子? 但这些,却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的机会。他的母亲却说,她最怕的,是自己 教育失败。我看到 的是一个真心想做好的母亲,小心地为 孩子着想,让他们有自己成功的机会,不停省察自己的 方法,看对孩子的效果到底是什么 。 这个世上花时间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很多,但这些时间怎样度过决定了他们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学了这12 堂的课,似乎学了很多,又似乎都是常识。最多的,是说着容易做来难的。我向神求智慧,让我知道:什么时候要听,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该严,什么时候要恩慈,什么时候要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即使不是我希望他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4 19: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