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说起社交,对于我们这些只养一个孩子而且是...
说起社交,对于我们这些只养一个孩子而且是谱系内的孩子的父母来说,要弄明白还真不容易。
孩子之间的交往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如轮流玩玩具,分享好东西,交换玩具,征求对方的同意等等,尤其是6岁以下(6岁以上的孩子之间的交往情况我还不太了解),他们之间的交往其实很简单,别人想要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别人不想要的自己也就不想要了,想要的时候直接占有,别人玩好玩的游戏自己就会跟着玩而且觉得很好玩,哪怕只是在地上打滚之类的活动。这就是NT孩子,从一开始世界里就有别人,甚至于根据别人的喜好调整自己的喜好,而我们的谱系内的孩子心里只有自己的喜好,比如我们的孩子特别恋物,拿着一件玩具爱不释手,别的小孩看见了,以为是好东西,就会直接过来拿,我们的孩子没想到别人会来拿,躲都不会,被拿走了也没有任何应对之策,因为他们的世界里很少有别人,从来没有琢磨过别人,压根儿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只要和别的小孩在一起,肯定是挫折不断,几乎没有乐趣可言,也就越来越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
所以还是一句老话,和小朋友玩之前先和家人玩起来,让她觉得和家人玩要比自己单独玩更好玩。和家人玩的时候一些小技巧慢慢地就学会了,比如开玩笑,比如自己发出的信息对方没接收到怎么办,还有模仿,发起游戏并坚持,分享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高兴的情绪如做一些搞怪的动作逗别人笑,讲笑话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积累,这个积累的过程我认为很重要。
但是和家人玩,家人总是迁就孩子的,有一个能力很难锻炼出来,就是面对别的小朋友的强势怎么办,比如一件玩具,别的小朋友伸手就拿走了,这里就要让孩子学会两个技巧:躲和要回来,说起来简单,就这个“躲”的技巧小语还没掌握好,“要回来”还凑合,其他的很多的技巧如发起游戏、坚持自己的想法、主导游戏等等就更难了。
和家人玩的好好的,就是不能和小朋友玩,怎么办,先要找大孩子或更小的,这也是一句老话。因为大的会让,更小的力量比较小,动作也比较慢,我们的孩子可以有练手的机会,比如一个小小朋友拿走玩具了,我们的孩子伸手去拿,不给,用力抢,成功了,这种感觉很重要,如果我们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玩了20分钟,自己好玩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想了很多的办法拿不回来,这种挫败感和无力感会吞噬玩的乐趣,而且别的孩子只要得手一次,下次还会故伎重演,这就没法往下走了,如何消除或尽量减少挫败感,保持和增加成功的机会,是需要大人注意的。小语和菲菲向荣玩,就明显地感觉她有信心,遇到冲突的时候她会自己想办法,而小语和哥哥玩的时候,哥哥拿了他的东西,她拿不回来,也没有更好的招数,所以哥哥在她心里的位置很轻,很长时间不来她都没感觉,但是一会儿不见菲菲,她就会念叨。
当然要避免我们的孩子受欺负,大人参与其中组织一些游戏,是比较好的方法之一,这对大人的要求就比较高了,我基本上做不到。还有就是玩的时候尽量只找一个同伴,这样交流的机会就多,尽量让小朋友玩一些重复的项目,比如在肯德基玩滑滑梯,他们可以玩很长时间,相互有许多分享,玩累了再来一杯豆浆和一包薯条之类,也会有很多的交流机会,比如两个小朋友一起逛超市就是好主意,两个小朋友推着购物车往前跑,他们就会乐此不疲,在超市的居家区或玩具区,他们会有很多的主意来分享,比如带着两个小朋友一起去逛公园也是不错的主意,小朋友喜欢玩重复的游戏或活动,只要上一次比较开心,下一次还想玩,在同样的地方玩同样的游戏,这对我们的孩子比较能适应,别的孩子也喜欢,多次之后,两个人会一唱一和的要求去玩,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另外还有一个要强调的就是“量”,每天在一起,会有很多的乐趣要分享,有很多的冲突要解决,慢慢地孩子就会了解某个好朋友的个性,说什么话她会生气,说什么话她会笑,前天晚上小语还问我:“哥哥为什么总要我听他的,他却不听我的?”虽然她懵懵懂懂的,但她也发觉哥哥和菲菲完全不同,哥哥不好对付。
至于小语能遇到菲菲和星星,这完全是缘分,我一直很感恩这两个小朋友,但是我感觉小语的积累也帮了忙,去年去三亚和小雪玩的不错,今年她俩又见了两次面,玩的很好,没有变得陌生,小语一直惦记着小雪。(小雪是小语她爸单位同事的女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