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thankstoyi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转帖!!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10-1-4 09:59:45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今晚就去搞一张《海角7号》来看,然后决...

我今晚就去搞一张《海角7号》来看,然后决定是站在TF边,还是燕原边。

上次我看了老T推荐的《World's Greaest Dad》,会一并发表言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发表于 2010-1-4 10:09:04 | 只看该作者

re:“海角七号”我问过左右好多人,女的都...

“海角七号”我问过左右好多人,
女的都觉得一般,男的都说感动~ 为什么呢??

我没哭,我麻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10-1-4 10:11:16 | 只看该作者

re:是啊,为什么呢?我也觉得一般~~...

是啊,为什么呢?

我也觉得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发表于 2010-1-4 10:13:44 | 只看该作者

re:我站燕原这边,没有感动,倒是多了些对海峡...

我站燕原这边,没有感动,倒是多了些对海峡那边现状的理解,特别是那种日本情结。

干嘛不去看《阿凡达》?说是划时代的片子,只有好莱坞才配的。再善搞视觉冲击,老谋子看了也会俯首称臣的。
我是一定要去看,最好能去看那70毫米IMAX震撼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10-1-4 10:54:13 | 只看该作者

re:《阿凡达》我看的首场,绝对视觉冲击。...

《阿凡达》我看的首场,绝对视觉冲击。

虽然没有 Matrix 好,但是比 Titanic 不差,都是钱砸出来的。

老谋子用钱砸了奥运会,想玩点小制作,他还不够钱来砸 3D 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12:12:39 | 只看该作者

re:海角七号里面虽然有日本的因素,但谈不上日...

海角七号里面虽然有日本的因素,但谈不上日本情结吧。海角七号里面有两条线索,“过去”和“现在”两条,其实更感动我的是“现在”的这一条,里面一个个人物各自的经历和故事。

补课一样,最近看了“天堂电影院”,很喜欢。老V如果没看过,也一并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10-1-4 14:22:44 | 只看该作者

re:我补很老很老的课----投奔怒海。...

我补很老很老的课----投奔怒海。

最近在跟一个前南越军官的帖子,很多疑云慢慢拨开,看到了历史天空上某个真实的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10-1-4 16:45:16 | 只看该作者

re:海角七号的日本情结明显得很啊,很伤感很怀...

海角七号的日本情结明显得很啊,很伤感很怀旧的那种,那几封情书穿着整个剧情,这也算是能让我看完全片的一种新鲜感。它对我们大陆人很陌生,但可能对台湾人很实在,很具特征性。我没说这反动,我不愤青,相反还哈日。好看的台湾电影少,林青霞青春片除外。我想过,为什么香港片子从来没看到过英国情结呢?倒是很多的中国的侠义情结在里面。这两个地方真的不一样啊。
小时候我听外婆跟我叨过,也是很伤感很怀旧地,“还是张大帅好啊!”。她说的是张作霖,是在比较了国共日本人满洲国还有老毛子的在东北的统治之后说的,那北边来的老毛子最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23:00:29 | 只看该作者

re:说说我对《海角七号》的观感吧。我...

说说我对《海角七号》的观感吧。

我觉得:影片中情书这条“过去时”的线索,和组乐队这条“现在时”线索之间是相互游离的,两者在任何逻辑上都没有什么联系。两位女子都叫“友子”这样的巧合也并无什么意义。“过去时”的友子的故事,差不多也发生在《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身上,或者发生在《人证》中的日本姑娘身上,这样的故事虽然凄美,但发生在台湾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特异性。中孝介演唱会的事由,也就是一个叙事的依托而已。

这个影片中阿嘉和友子建立起感情似乎并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当然诸位别说男女一见钟情都有可能,他们两位好上了有什么可以奇怪。影片末尾处阿嘉送完信后在海滩上对友子说“留下吧,或者我跟你走”,在我看来几乎是有点莫名其妙的。

说了这一些,我的意思是不论导演的意图如何,影片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乐队成员每个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是和日本元素无关的。同时,我同意有关评论说“认为该片‘媚日’的说法是反应过度的”。

影片通过组乐队这个线索,呈现了几个鲜活的人物:在台北作乐队主唱,虽奋斗多年但籍籍无名的阿嘉;老邮差茂伯自认为是弹月琴的“国宝”,一把年纪了但仍然很有童心、很要找机会获得肯定;鼓手水蛙“光明正大”地迷恋老板娘,他的理由是不必介意趴在母青蛙身上有几只公青蛙;在外地事业爱情双失败而回到老家的劳马;执着推销米酒、工作不分昼夜的马拉桑。。。

这些人物都可爱而可敬,不管他们有多失意,有多失败,但最后在海滩的舞台上都宣泄出了巨大的能量,每个人都展现了鲜活的生命力。----这就是为什么说,在阿嘉面对夕阳高声倒数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的感动原因。这个倒数,似乎就是他们重新肯定自我的开始。

简直可以说,影片如果剥去“过去时”这条线,在我看来还是一部好片子,只不过不能叫做《海角七号》了。或许说,导演试图传达的东西,我只取了浅浅的一瓢饮,其他的都不以为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发表于 2010-1-4 23:21:45 | 只看该作者

re:看明白了,是个男性自我认识片,怪不得女的...

看明白了,是个男性自我认识片,怪不得女的不感动呢。

里面两个友子刻画的都不深刻,和导演的年轻有关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00:00:47 | 只看该作者

re:导演或许是年轻,或许是想法太多,电影里塞...

导演或许是年轻,或许是想法太多,电影里塞进去太多的元素,但彼此之间并不有机地关联。

结果是,影片大卖大热,感动的人或许是莫名地感动,呵呵。

像我这样的人属于是“感动点”比较低的,单单我在229楼所提到的东西,就让我感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发表于 2010-1-5 10:42:53 | 只看该作者

re:最近在网络上看了36集电视剧《战地浪漫曲...

最近在网络上看了36集电视剧《战地浪漫曲》。林永健演得真不错,塑造了一个特别有立体感的军人形象,演技是一大突破。现在时不时可以看到长相普通但演技出众的男演员,应该是中国影视界的一大进步。陶慧敏演得非常细腻,44岁了,依旧那么光洁、纯真,内慧外秀。陶慧敏台词不多,说话不温不火,但很有信服力,尤其是眼神非常到位,“说”出了许多许多的台词。另外一个女主角(演英子)貌似很抢镜头,但跟陶慧敏一比较,绝对黯然失色,没有什么看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15:46:06 | 只看该作者

re:哦,以前有个苏联电影叫《战地浪漫曲》,中...

哦,以前有个苏联电影叫《战地浪漫曲》,中学的时候在老家电影院看的,很温情、很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发表于 2010-1-5 18:01:28 | 只看该作者

re:北京60年来首道雪天“停课令”20分钟出...

北京60年来首道雪天“停课令”20分钟出台

  昨天,被罕见的大雪和低温“洗礼”过的城市道路泥泞湿滑,但节后首个早高峰却是少有的畅通;与此同时,停课的小羽拉着妈妈下楼扫雪,和全市120多万中小学生一起在家享受一天特殊的假期。
......
......
“停课以人为本,这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结果。”“这种人性化的关怀,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温暖,感谢市政府的英明决策。”家长和校长们交口称赞。

--转贴自《北京日报》2010年1月5日第6版。
http://newepaper.bjd.com.cn/bjrb/html/2010-01/05/content_22123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发表于 2010-1-5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U]thankstoyilin[/U]发表的内容:

哦,以前有个苏联电影叫《战地浪漫曲》,中学的时候在老家电影院看的,很温情、很感人。


我也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发表于 2010-1-6 00:00:38 | 只看该作者

re:让我感动过的电影:City of Ang...

让我感动过的电影:City of Angels

说实话,还是真人比较容易让人感动,我对编的东西,实在是感动点比较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08:31:04 | 只看该作者

re:有一个精彩的评论:在评价当下的中国导演时...

有一个精彩的评论:在评价当下的中国导演时,我们会时常遇到这样的局面,当观众说他的电影看不懂时,他认为自己很有想法;当观众说他的电影没有思想、缺乏关怀时,他说是想娱乐一下群众;当观众说他的电影根本一点都不好笑也不好玩的时候,他转而说票房成功了。

这个评论适用张艺谋陈凯歌等牛导。崔卫平甚至认为这两个人已经站在了公众和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纯粹和老百姓过不去。


转而说“克莱默夫妇”。87年的时候我上大一,当时流行的一套听力教材叫“Step by Step”,到现在看起来还是很好的教材。其中有“Kramer vs Kramer”的录音片段,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当时选在教材里的是法庭辩论那一场。

后来我知道,这部片子当年全面打败了科波拉的宏篇巨制《现代启示录》,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在内的5项奥斯卡奖(《现代启示录》指拿了两个技术奖)。主要原因据说美国人民对越战厌倦得不行了,这样温情的家庭伦理片就自然受到青睐。当然这只是一说而已,或许也真是这样。同时也知道好莱坞有两个男女超级明星叫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后来知道了这个片子有很多有趣的花絮,比如克莱默先生和儿子的“冰激凌冲突”场景,完全是拍摄现场的即兴发挥,导演认为非常好就保留了;比如斯特里普在法庭上的辩词是她自己重写的,认为剧本的原词不够好,等等。

即便如此,我还是最近才仔细看完这部片子。我的“感动点”比较低,于是这个片子让我感动得不行了。呵呵。

(霍夫曼抱着摔破脸颊的儿子穿过几条马路向医院狂奔,我也很感动。因为乐乐3岁以前的某一天,额头上磕开了一条大口子,我差不多也就这样抱着他直奔附近的整形医院,感觉人群和车辆纷纷在我身边极快地往后撤)


转一份豆瓣上的评论,“庸常的才是精致的”,比较同意。中国的导演已经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都是不甘平庸的一帮抢钱强盗而已。


《庸常的才是精致的》

0
热爱电影?什么是标准?烤鸭吃多了也会腻,可饿的时候还会垂涎欲滴。
  
热爱昆汀·塔伦蒂诺,就鄙视斯皮尔博格?标榜戈达尔,就蔑视昆汀?谁敢鸟好莱坞大片就跟谁急?不够cult都懒得多说一句?法国新浪潮、意大利黑帮?省省吧,都后后现代了……
  
看什么电影?竟成了问题!感性的?你胆敢愚弄我的感情;知性的?你当我还会受你的故弄玄虚!有那么一瞬,不会看电影了。
  
所以看《克莱默夫妇》时,没有理由。甚至达斯汀·霍夫曼、梅丽尔·斯特里普都不是理由,更别说奥斯卡一贯无聊的标榜。它的家庭性题材、父爱情感、古典手法,省省吧,pass需要理由么?然而我看了,还看了两遍,从无知无觉,到有滋有味。
  
1
关于父爱的电影数不胜数,但《克莱默夫妇》里的父爱,在庸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源自人物本性的真实和细腻,十分与众不同。
  
这个父亲,并非沉默寡言,只把爱深藏在冷酷的表情下;也非爱意勃发,非要和孩子做平等的朋友,这些其实只是电影中的一厢情愿。作为父亲的克莱默,只是忙碌于工作和儿子之间,顾此失彼,哪个都没照顾好。在儿子面前,他没有故作深沉的耐心,也没有被琐碎拖累的厌烦。但是,他每一天里对待儿子的温和,为了儿子在一天内忍受屈辱找到工作,却是我见过的最温暖的舐犊情深。

关于父爱,我想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诠释了,庸常生活中的温和,情到深处的忍辱,胜过一切言行。
  
2
  
《克莱默夫妇》在思想方面的成就,据说是契合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单亲家庭激增的社会话题,这也是它荣膺五项奥斯卡大奖最显著的理由。
  
但在今天看来,在社会问题之外,它对于家庭问题的探讨才是使其荣耀影史的真正原因。Ms.克莱默的离开,所蕴涵的一个准中产家庭中的情感矛盾和价值纷争,对于今日的中国人或许更有现实意义。
  
因为在我看来,从个人经济体的角度来看,今日的中国似乎也走入了美国曾经的困惑。
  
3
  
发着喏喏的口音的达斯汀·霍夫曼就是那个有点懦懦的Mr.克莱默,如果这可以称之为演技的话,那么最好的演技就是无演技。虽然明知达斯汀·霍夫曼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无可挑剔,但在观影时我还是战战兢兢,生怕他的表现,在过与不及之间让人遗憾。
  
达斯汀·霍夫曼没有给我这个遗憾。他对角色的把握,他在电影与生活中找到的平衡感,超越了表演,超越了所谓的灵魂附体。在意兴盎然与意犹未尽之外,捕捉到了关乎演技的“度”的完美。
  
这比之他本人在《雨人》中、丹尼尔·戴·刘易斯在《我的左脚》中所诠释的极端形象,或杰克·尼科尔森在《飞跃疯人院》、凯文·史派西在《美国美人》中的另类表现,更值得激赏。
  
4
  
罗伯特·本顿作为导演不算太知名,他的其他片子如《人性的污点》等也都影响力有限,但《克莱默夫妇》却堪称电影古典主义的完美之作。
  
值得称道的是电影技艺的娴熟。温和煦暖的色调,将纽约的秋天由萧瑟转为温情。剪接也依照古典主义的式范,衔接细腻柔和,绝少故作凌厉的蒙太奇。配乐以短小灵动的吉他为主,有70年代电影独有的俏皮和温暖。这样标准的、完美的、无可挑剔的电影真是久违了。
  
5
  
然而《克莱默夫妇》最彰显的成就还是表演。孩子的演技一旦被调动起来都很惊人,但本片中小比利的一哭一笑无不情动于中,超乎其神,让人骇然。
  
至于梅丽尔·斯特里普,每每都让我无话可说。她对于角色的诠释甚至因其完美而成为一种缺憾,常想,什么时候她可以跳脱出完美,在完全另类的电影中肆意一把。但对于一部完美的古典主义影片,配上这样一个演员,真是已无法认清是谁成就了谁。
  
0
  
虽然烤鸭吃多了也会顶,但饿了还会想。有时候,我们也想吃点pizza什么的。好电影也是这样,汉堡饺子,只要想吃,谁管它是不是容易吃腻,或者营养不良。
  
当标榜思想性的艺术电影看的有点顶了,又或暴力+cult的片子看多了也容易烦,好莱坞的大片搞的心情躁动、眼睛生疼,不妨回望一下似乎已被我们弃之如敝屣的、温良老实的好电影。
  
也许开始时我们会讪笑它们的思想幼稚、技巧老旧,但也没准在笑过以后,我们会看出别样的味道,体验到久违的温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发表于 2010-1-6 11:14:57 | 只看该作者

re:看过了《Cape No. 7》, 没有对...

看过了《Cape No. 7》, 没有对我产生‘唏哩哗啦’或者‘激动的不行的’效果,但也没有让我不叫好,所以如果FT给出的分数是10,而燕原和老秋给出的是1,那我就给出7好了。

这是一部有很强日式风格加上台湾(应该是台南)风情的电影,画面和色彩很温情,也挺流畅的,让人蛮亲切,我的感觉就像我家附近的那两家台湾人开的牛肉面馆,虽然不是什么大餐,但看得出他们是用心在每一个细节上,很注重他们自我的感受。

对于作为主线贯穿全剧的那段古老的爱情,说实话,有点牵强,不仅没有老T讲的Madam Butterfly那样的壮烈,也没有‘人证’那样悲惨,更多的是古典式的纤柔还有点自恋。

主角中,我不是那么认可男的,既不厚实也不鲜亮。女的那位,虽然不具备大腕的范,还是有可圈点的地方,1:14:55到1:16:15的那段戏不错,最主要的是保持了比较正统的东洋女的风味,但是烈度高了一点,多少破坏了我对东洋女温柔的印象。

讲起东洋女,我有一段特别美好的记忆。如干年以前,我和我家贝贝在奈良的鹿苑旁边订住过一夜的和式旅店,是那种最传统式的。一进去就有身着和服的侍女把我们带到榻榻米的房间,准备好日式的沐浴,完后穿上Kimoro和木屐,一道又一道的和食和Sakai端到房间里来,侍女自始至终一直带着微笑,殷切地不离左右为我们服务着。用过晚餐,品味完o-cha,侍女建议我们到鹿苑散步。打着木骨油纸伞,穿着Kimoro,脚踏木屐,,在奈良古城的石路上和爱人在黑夜里踩着碎步并行,是难得的经历。我那时侧眼看过,觉得她是最美丽温柔的‘东洋女’。

Ok,回到主题。老秋说这部片子很怀旧,有日本情节,我比较同意。一个细节:片子中数次出现舒伯特的那首《野玫瑰》,第一次就是那位老伯在乡间骑着摩托用日文唱的,后来他又用月琴弹奏,到最后又和那个日本人一起在台上高歌。我的理解是老伯在日占时期受过的教育,那时这首《野玫瑰》很popular的,而且是日文的,这样导演就把过去和现在穿了起来。其实正是这点,影片表现出极强的台湾情节:中国文化的本土风情、日本统治时期留下的印记和现代的失落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1:22:27 | 只看该作者

re:我对影片的看法基本上在229和231里说...

我对影片的看法基本上在229和231里说了,综合起来我对这部片子的打分是7.8左右(参照imdb得分的取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发表于 2010-1-6 11:56:08 | 只看该作者

re:老T,Kramer vs Kramer当...

老T,Kramer vs Kramer当然是一部great film,更不用说男女主角是霍夫曼和斯特里普都是演技派的绝顶人物。

讲讲《World’s Greatest Dad》。这是部带有黑色幽默的片子, robin williams演的一个弱势的小人物,实际生活中有俗人欲望又有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知识分子的清高,是相当典型的一个有点窝囊的非主流人士。无意中他通过儿子的死被人们认同,在刚刚获得光环并享受其喜悦的时候,他用很不震惊的方式就把自己和人们的期待统统摔在了水泥地上。故事和视觉不是它的卖点,故事营造出来的荒诞和乏味对于现代人们建立在沙滩上的判断力作出了讽刺。我怀疑这部片子不会是卖座的,特效的视觉冲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 这些才是现在卖座的玩意儿。不信,问秋爸爸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01: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