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看了楼主的这一段帖子,对您的心意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就是说,避免孩子在一时一事上的执拗不是目的,而是希望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改善孩子的执拗或者刻板行为,绝非朝夕之功。家长不妨耐下性子,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孩子进行针对性训练。
第一,事分轻重缓急,训练应该由轻及重,缓缓而行。孩子对某些事物的痴迷,某些刻板行为,以及某些执拗的脾性,程度不同,轻重主次也不相同。不妨从迷恋程度、刻板程度、执拗行为比较轻的事物入手,进行有计划的干预。比如,孩子喜欢推小汽车,过于迷恋,是一个刻板偏执的行为,如果其痴迷程度不是很深,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个作为一个突破口进行训练。可以分这么几个步骤进行:
(1)培养其对小汽车的广泛爱好。孩子爱玩小汽车,并不令人担忧,正常孩子也爱小汽车。但是,如果孩子非常刻板的喜欢某一辆(或者某一种)小汽车,机械的来回推,眼睛盯着轮子转,沉浸在这些简单机械的乐趣中,就非常令人担忧。不妨给他买很多各式各样小汽车,从最简单的来回推的小车,到回力车,到电动车,到遥控车;从最普通的小汽车,到卡车、消防车、救护车、面包车、公共汽车、火车,乃至飞机坦克。家长跟孩子一起玩车,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诱导其深入泛化。比如:玩到一定的时候,就说“我们已经推了这么久了,应该玩回力车了”,孩子这时候往往会拒绝,甚至会坚决拒绝,其实他不愿意玩回力车,并不代表着他不会喜欢,而很可能是因为他不会玩回力车(能力局限导致的爱好狭窄)。家长要不厌其烦,在他抵触的过程中,逐步教会他玩回力车,然后是电动车、遥控车(提高能力是拓展兴趣的基础和关键)。孩子逐步从玩回力车、电动车、遥控车中体会到乐趣,就会有效转移其来回往复推小汽车的兴趣,实现在小汽车游戏框架范围内的一个小小泛化。在训练过程中,家长可以视情况采用引导为主、强制为辅的方式。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态度比较强硬,即使孩子哭闹,也不退让。
(2)培养时间概念。孩子爱玩小汽车,并不令人担忧。但是如果一连几个小时,来回推小汽车,天天如此,甚至废寝忘食,那就非常令人担忧。家长在陪孩子一起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实现其兴趣的泛化。还有计划的培养其时间观念。比如,一次玩车可以是一个小时(视个人具体情况而定), 到时间以后,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方式结束本次玩车游戏。主要方法是转换游戏内容,比如跟孩子提议“妈妈玩累了,要不我们出去到公园、游乐场、商场、院子里玩一玩”,很多时候孩子会因为痴迷而拒绝,这时候家长可以视具体情况,采取比较强硬的方式。
(3)交换条件。既然孩子非常喜欢推小汽车,那么把这个作为交换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教育、引导他学习其他玩具和拓展兴趣的好机会,好方法。“如果你今天好好表现,就奖励你玩一个小时小汽车”,“如果你能把……做好,就可以玩小汽车”,“如果你同意玩了小汽车之后能够把玩具收拾好,我就同意你玩小汽车”,“要玩小汽车可以,但是之后还要做……”。总的办法,还是引导为主,强制为辅。
(4)升级与升华——能力提高与兴趣泛化。既然孩子喜欢推小汽车,喜欢看轮子转,那么滑板车、骑自行车、轮滑这些“轮上运动”就可能成为其潜在的兴趣增长点。ZBZ孩子往往一开始拒绝学习,而且由于肌肉协调性与力量等原因,学习的难度相当大,进度也会比较慢,但是一定要坚持下来,原则还是耐性教育为主、强制为辅。
第二,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不公开打骂,保护孩子自尊心——寻找等效途径。任何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孩子,尤其是ZBZ的孩子。从成人社会来说,往往有一个现象:能力越弱,自尊心越敏感。因为孩子不能完成训练任务,没有听指令,而不顾场合的批评呵斥,甚至拳脚相加,只能是让此前的训练效果付之东流。而且严重损伤孩子本来就非常脆弱的自尊与自信,对其成长非常不利。其实,如果把打骂教育向量看成一个向量,那么在空间旋转180度以后,都可以转化为等效的积极正面鼓励教育。也就是说,要达到某个教育目的,如果存在一个“从重从严从快”的方法,那么必定有一条与之相对应“从轻从宽从缓”的途径。对于ZBZ孩子这个特殊群体,95%要遵循轻、宽、缓的原则;如果怒火中烧,准备打骂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冷静想想,是不是有一个达到目的的等效方法。
俺想,从楼主所说的这个具体事例而言,对一个3岁孩子来讲,无论其是正常孩子还是特殊孩子,去小姨家玩,是一件相当于过节那么重要的事情(至少比国庆节来的重要),这件事情本来都已经安排好了,临时出现变卦,于是大吵大闹40分钟,总的来说,俺认为:孩子造反有理!对于这件事情,就是论事,应该有两个处置方式:
(1) 充分准备、适当引导、合理疏导,化万钧于无形。就是说,几乎不让他觉察到“愿望没有被满足”,同时满足他一个足够分量的新愿望;
(2) 冷处理。既然孩子已经被激惹,情绪已经开始失控,大吵大闹,那么这时候,说什么都来不及了,只能如“寂寞沙洲”所说的那样,在家长的监控之下,冷处理。等他闹够了,哭累了,也就慢慢好了。其它事情到那时候再说。
如果,楼主想锻炼孩子耐性,限制其刻板行为与迷恋行为,适当进行一点挫折教育,那么不妨从一些小一点的事情入手,比方说玩具、比如说生活小事等,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古话说“善者因之、其次顺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因为是特殊孩子,事事“因之”相当于放任自流,事事“与之争”则是两败俱伤。还是“因势利导”为上策,视孩子的具体情况结合“顺之”和“整齐之”的原则。
有时候,俺想:特殊教育和正常教育其实是统一的。无论是教育特殊儿童还是正常儿童,爱是灵魂,鼓励是基本原则。论坛上经常说:特殊教育某些的方法,即使对正常孩子也是有利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正常教育的原则和理念,对特殊的孩子也同样适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