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计划从来就不完美,等着一份完美的计划就等...
计划从来就不完美,等着一份完美的计划就等于没有执行。所以在第一计划阶段,我也是边充电边执行着一些干预手段。当心中有渴求就对自己有苛求,所以我珍惜每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一次确诊后我就不再纠结,当问题客观存在,而又不需药物治疗,是否再次确诊有何必要?我从来不要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是问题就是问题,需要干预就是需要干预,担心怎样,未来怎样,可能怎样,不需要去设想,沉浸在想象里真的很可怜,孩子问题没减少,要可怜何用?
第一次参加培训是方老师到温州的讲座,那一次我听得不是很懂,但至少我听到了方向,及时有效的干预是可以成就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上帝给了好姑娘一张俊俏的脸,一双明亮干净的大眼,我很感恩,路人见了都怜爱有加,何况我,一个需要辅助、教育和见证好姑娘成长的父亲。
我有多大能耐?我做了很多细小的事情。出生第一天起,我通过观察知道了好姑娘的睡眠时间比一般孩子少了2小时,我记下了,没有担心。出生第二天,好姑娘能用手握奶瓶一端吸,我很吃惊,也没有担心。之后的每一天,我都观察好姑娘的情况,我参与照料好姑娘的每一个环节,我很开心。如果说确诊后我能迅速找到一个又一个方法去干预好姑娘,并不是我的学习能力有多强,而是我对好姑娘有多了解,我知道好姑娘的需要,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什么反应,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的。
我听讲座一般不提问题,我觉得听了讲座还有问题的根源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够了解,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所以就有问题。如果你都不了解你的孩子,讲座的老师怎么回答你的问题。30岁以后,我们年龄在增长,起码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关键。成熟就是适时而为,适可而止。
方老师讲座后,我开始恶补干预知识,这些以琳网上都有。我也马不停蹄地参加杨宗仁、陈达德等等专家的培训,后来张春华老师也来温州讲座,我没有落下,最后参加以琳家长培训。需要说明的是,我听课时总是会对自己多一些要求,这是我多年的习惯,就算开会我也能听得津津有味。我的思考是,专家讲得很好,他们是从什么角度考虑问题的?从思维的角度听课,你就会发现听课很有意思,脉络清晰,张弛有度,印象深刻。
以琳排队排上的时候,好姑娘刚好上幼儿园一个月了。其实上之前,孩子的问题还没表现,我就已经跟班主任跟园长沟通过了,排到就离园训练。对于孩子问题我从来不回避,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孩子需要什么?需要帮助!人家凭什么帮助你?如果你对孩子问题遮遮掩掩,人家都觉得你跟孩子都有问题,该怎么帮助你?有一句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总是认不清自己,但基本都很清楚别人,我是做人事考察工作的,无论在哪个群体或单位,谁怎么样,调查一下,大家意见基本都是一致的。所以,想隐瞒孩子的情况来获得最能帮助你孩子的人的帮助,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别人觉得家长都不努力,他们又何苦呢?
我跟园长谈了一次就成了朋友,并不是我的社交能力有多强,而是我很诚恳,并且已经有办法,只是在我很多办法的环节里需要帮助,园长很乐意。家校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很多家长总想把问题扔给学校,这样的交流是抵触的,当然会受到排斥。所以当我们向学校寻求帮助的时候,不是把问题给学校让学校想办法来解决你的问题,因为对于普通学校来说,它没有干预我们孩子的系统,如果需要帮助,我觉得家长是一个系统的主导,学校是一个环节,让学校参与家长主导的系统里面配合做做选择题,学校怎么做不到?
第一计划是幼儿园融合,这里对我来说其实是两个计划,一个是好姑娘参加训练的计划,一个获取最大帮助的计划。刚参加训练时好姑娘情绪很大,泪点很低,经常哭闹不停,表达混乱。优点就是识字多,词汇量大。当时我的计划是控制情绪,提高泪点,减少课堂干扰行为,提高幼儿园要求的生活自理能力。每一个大计划都有很多小计划,又有每天实施的计划,我非常佩服以琳的排课,一个老师一天这么多课都能游刃有余,可以说这是管理的魅力,我从中也学习管理方法,让好姑娘一天的活动丰富起来,我和她都能游刃有余。所以,在以琳,我和孩子都过得很快乐。
当然,感恩的是方老师的团队非常关心每一个孩子,非常关心好姑娘,关爱无处不在,这是我内心的向往,父母爱之外,还有这么多无私的爱,除了感恩,感动,行动,别无其他。
第一计划执行了四个月,基本完成任务。我带着好姑娘离开了以琳。离开时有很多不舍,因为干预需要更长时间,但是领导给假4个月,已经非常难得,人总要互相理解,才能继续愉快沟通,我也没有选择让好姑娘脱离我干预,因为那时的我,已经非常着迷和好姑娘一起成长。
4个月的进步非常明显,这是来自幼儿园老师的评价。
这是第一计划。
之后的问题接踵而来,开始第二计划(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