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180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01:20:01 | 只看该作者

re:这次旅游是陪老人,就不详细写了,无论意大...

这次旅游是陪老人,就不详细写了,无论意大利还是法国,都充满着在西方长大的孩子们,需要反复深入体会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也算探探路,过几年带孩子去,不会被孩子笑话。

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大小博物馆中,整班整班的大小孩子们,从一年级趴在地上画画的孩子,到拿着厚厚的作业夹子做功课的大学生,整个城市就是他们的课堂,特别是罗马,每一步都能遇到历史,如果有足够的好奇心的话。

两个国家讲英语的人都不多,让我苦闷的很,打算回来苦学一阵子文明语言,不知道下次能不能在街头找个有故事的人,好好聊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01:22:42 | 只看该作者

re:两个孩子在家按规定计划读书,表现看样子都...

两个孩子在家按规定计划读书,表现看样子都不错,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下周努力拉大都从一环游起,趁着五一人潮之前,先去看看故宫,相信我的中国历史底子还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5:08:15 | 只看该作者

re:《人际关系心理学》 是本哲雄姥姥...

《人际关系心理学》 是本哲雄

姥姥说这本书很好,我想大概是符合东方人际心理吧,和西方人写的不太一样。

所以拿过来,接着抄点书:

“人际关系并非只是沟通应对的技巧,而是在自己与群体的互动之间,建立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

日本是一个相对很纯粹的国家,发展出来的人际关系,有很极端的特点:
从日本人对待“ 同伴” ( 与自己有关联的人) 和“ 陌生人” 的实际情况来看, 日本人的态度实在是太过于极端。日本人对待不相识的人特别冷淡和漠不关心。
在”同伴”和“陌生人”之间,还有一个群体,是有不太亲密关系的人,相互之间则是一种两面的、虚伪的联系了。
但是, 他们在对待外国人, 特别是欧美人的时候, 却有不少的人表现出像对待自家人一样的热情, 甚至还会给予他们更为细心的照料。

(为什么发展出这样一种心态,作者没有去深入追究,既然事实如此了,他转过身来,开始讲态度的改变问题,特别是怎样通过人际关系培训,来解决问题。)

培训的方式是,将10名互不相识的人集合在一起,通过一周的集体生活,相互认识,同时了解自己,分析怎样才能形成团体,怎样才能实现自我观念的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4#
发表于 2010-4-25 15:25:41 | 只看该作者

re:喔,“哲雄”是什么东东?,也不知道这推荐...

喔,“哲雄”是什么东东?,也不知道这推荐的是本什么书,看那日本例子,像是本愤青文科生写的,太东方了,太中土了。于丹的新作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5:31:16 | 只看该作者

re:本来就是日本人啊,而且也不是文科才愤青的...

本来就是日本人啊,而且也不是文科才愤青的,嘻嘻。

是本哲雄 一九四八年生,日本千業縣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專攻性格心理學、人際關係心理學。個人經歷頗豐,曾任日本東京都立大學副教授, ...  (Google上就抓来这些,后面不让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6#
发表于 2010-4-25 15:37:56 | 只看该作者

re:日本愤青?和谐愤青?嗯,看来还是于丹。这...

日本愤青?和谐愤青?嗯,看来还是于丹。这哪像是讲心理学,讲态度就是讲政治嘛。
回头让池博用正经的西学从专业上毙了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5:40:47 | 只看该作者

re:很通俗的一本书,等我马上抄完了,接着抄下...

很通俗的一本书,等我马上抄完了,接着抄下面那本,那是重点反击QBB的。

现代专业心理学所进行的那样, 总是通过计量计数进行比较乃至推测。这样的心理学所关心的总是作为团体的人、大部分的人, 其成果, 对于负有团体处理责任的站在管理或者支配的立场上的人们来说, 毫无疑问是有效的。
如果有什么现象偏离了这样的心理学所发现的共同情形,那么这些现象就会被认为是“ 例外” 或者是“ 异常”, 而这些“ 例外” 或“ 异常” 的部分, 会被交到临床研究者的手中。

(想起A博在报告一开头,就把自己,作为临床心理学家的身份,和研究AS的官方心理学家,特别是制定DSM-V的人群一定要区别开来,原来道理在这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8#
发表于 2010-4-25 15:51:04 | 只看该作者

re:我就是一看1083,觉得是针对我的,就跳...

我就是一看1083,觉得是针对我的,就跳出来了。
楼上引得这些话无逻辑,就如同说“普通人不需要ABA”一样,早就被批倒批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6:01:57 | 只看该作者

re:QBB当过红小兵,我也是,所以还算势均力...

QBB当过红小兵,我也是,所以还算势均力敌。

说说《西方的智慧》里面讲的一些故事,古希腊的,不是苏格拉底,也大体是他学生辈的。具体的话不去查了,大体的意思是,哲学是好奇心,是无功利性地追求真理的过程,后来有一个变歪了的分支,用哲学的成果,比如逻辑和语言的研究,发展出的诡辩论,其目的就是想辩倒对方,达到一种功利性的成功。

所以从辩论的目的,引申到辩论的态度,才是根本的。其中辩论的方式不用去管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6:14:10 | 只看该作者

re:看来这位日本哲雄,主要是做事的人,他的体...

看来这位日本哲雄,主要是做事的人,他的体验更多是在人际关系辅导班得来的。
做辅导班的辅导员,他一开始也没有经验,就是本着心理学家的科学性,先认真观察,和教师,医生的角色不一样,多看少说。

“因此, 在由完全素不相识的成员所构成的小组里, 特别是最初的阶段, 培训辅导员只能在“ 看” 上面集中全部的精力。一直低着头的成员们也能够感觉到培训辅导员眼神的凌厉”
”培训开始后至少前两天甚至前三天这一段时间里, 在小组中, 成员们或者因为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总是无法清楚地表达出来让人明白而烦躁不安; 或者在其他成员说话时, 因为看不见对方话语之中的含义或感情, 因而产生极大的误解, 并由此对对方产生厌恶之情。”
“在这一段时间里, 无论培训辅导员怎样严厉地指出: “ 你现在没有在看!” 或者提出要求: “ 看着大家的眼睛!” 或者其他成员提出期望: “ 希望能看着我的眼睛!” 或者就算应要求或期望将眼睛向对方看去⋯ ⋯ 这一切几乎都是毫无效果。视线确实向一个一个成员、向我的眼睛望过来了, 但怎么也无法让人产生被注视着的现感。也就是说, 就算视线的方向是正确的, 但这视线根本没有到达对方、到达我的眼睛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6:22:53 | 只看该作者

re:也许日本人都有那么一些AS特征,不过他培...

也许日本人都有那么一些AS特征,不过他培训的应当都是NT,通过一周的培训,不难让大家真正地用眼神把感性释放出来,脑子里面再也不用去想,到底怎样才叫看别人,而是能感悟到,感性是怎样通过眼神来理解的。

这中间,他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自己从自我意识和思考中转移出来,在一个安全鼓励的环境下,个人的注意力可以慢慢从只专注自身,到可以关注他人,开启被封闭的“感性”,让感觉运作起来。

通过这一周强烈的共同体验,全体成员有可能在内在人格方面起到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6:37:04 | 只看该作者

re:“在培训过程中, 小组是否已经成为了一个...

“在培训过程中, 小组是否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集体, 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且,“ 真正” 这个词是绝对无法用某一种价值标准来判断的。应该说, 它有着更真实、更实际的含义。就是包括培训辅导员( 有时也是研究者) 在内的全体成员, 没有一个人例外, 都从心里实实在在地感到( 不是认为) “ 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 这样的状态。在这种时候, 成员们的感受会通过“ 小组的圈子变小了!”“ 现在, 所有人都真的在这里了!”“ 散开的点已经连成了线!”“ 我想永远待在这里!”这些话语表现出来。”

“这样一种真正的集体, 和传统学院派心理学中所讨论的集体的概念或定义却完全不同。”
“一般社会心理学者们关于集体的认识, 到目前为止, 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论点:
1 . 有数人以面对面接触的方式存在。
2 . 这些人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彼此之间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相识。
3 . 这些人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乃至共同的认识。”

“一个聚集的人群就算是上述的三个条件都具备了, 但如果要能够被称为集体, 则还必须要具备第四个要素: 这种状态必须在一定的期间内持续存在。到此为止, 心理学者们在构成集体的条件方面, 对于第四个要素几乎从未言及。”

(这个结论我能理解,就像我们50几个陌生人在巴黎滞留,有共同的目标和认识,就形成了一个集体,等目标达到了,集体也就解散了。如果目标总也达不到,大家一直要拴在一起,那么就有了时间上的物理必然性,但是也不太容易一直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6:51:31 | 只看该作者

re:我的感想:除了这种小组培训模式可...

我的感想:

除了这种小组培训模式可以借鉴,跑点马。
大多数的NT,自然的自我,没有社会性的自我明显。
这种社会性的自我,大部分是从小开始建立在共同体验经历之上的。共同体验,比读书什么的,更容易对人格形成造成影响。
所以很多NT妈妈不理解在家上学这件事,没有了学校的集体经历,人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呢?

这是我为什么感觉,对AS来说,自然的自我,比社会性的自我,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果社会环境,不利于自然的自我的发展,那么我们宁愿选择离开。
况且AS在学校的共同体验,基本上是负面的,除非我们有小组活动,给孩子大量的正面体验。

最后,日本人有句话,是对QBB说的:
“学院派心理学的这种体质, 正好是偏重技术性操作的客观主义性格存在的温床, 也因此使得心理学很容易成为站在支配地位上的人的工具。”

下面一本书,打算抄《社会认知-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美国人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9:23:21 | 只看该作者

re:在心理学界,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争论,延...

在心理学界,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争论,延续了大半个世纪。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我感觉目前的状态是,如果需要研究一个团体,制定政策,那么客观的研究是必要的和科学的。
如果重点在特殊个体,客观的分析,不如主观的分析方法更能被人接受。

这里,客观的分析,指的是重点在于第三方的分析,也就是通过专业的心理人员记录数据,主要是行为和语言方面,然后分析给出解决方案的办法。
主观的分析,指的是重点在于了解当事方,对于客观环境的主观感受,然后通过分析当事方的个人感受,从认识理解方面解决问题。

认识心理学,在历史发展上有很多曲折,原因是早期的心理研究,采用的是内省法,不够科学,连带着认识也被认为太过主观。之后人们尝试过依赖训练有素的人的内省,但是也因为无法经受他人的检验,而被逐渐科学化的心理学界放弃了。

所以,人们从对人的内心和认识的研究,开始转化到对外在行为的研究,得到了不少有益的成果。
对行为主义的批判,和认识心理学的重新抬头,是在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对复杂的人类语言的解释中。

《社会认知》这本书(by Susan Fiske and Shelley Taylor),比较理论化,我也看不太懂,大概试着把一些观点理一理,因为我始终认为,真正的社会性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特别是对于一个成熟的自然人来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2:19:09 | 只看该作者

re:试着分析一下行为主义的逻辑:根据...

试着分析一下行为主义的逻辑:

根据儿童的特殊行为,可以判断他符合ASD的某项诊断标准,如果符合了某一数量的诊断标准,那么就可以带帽子。

把特殊行为列表,应用行为疗法逐一突破,如果某一天,孩子没有了这些特殊行为,那么就不够诊断标准,就可以摘帽了。

这个逻辑在我看来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别是一些文献可以提出研究成果,有百分之多少的孩子摘帽了等等。

教育孩子的目的,如果只是摘帽,是不是太简单了呢,而且这个摘帽是完全建立在行为观察的判断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2:36:16 | 只看该作者

re:说道特殊行为,还得说说我在戴高乐机场三天...

说道特殊行为,还得说说我在戴高乐机场三天的观察。

从我的个人观察来看,国航工作人员的行为表现,和其他航空公司人员的行为相比,是非常特殊的。
第一:我去机场滞留的时候,机场已经关了三天,每天飞机是否能起飞,要听各级部门的安排,但是机场里面,每个航空公司的柜台都还有人按时上班,解答问题,除了国航一直空无一人。
第二:国航不用上班,也不接电话,内部乱成一锅粥,这是我们从机场跑到市中心的营业部看到的景象。
第三: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找不到人来负责,没有明确答案,把所有责任推到国内。

国航的特殊行为,在机场这个大环境下,是非常ASD的,所有附近的航空公司都观察到了,后来机场专门派不少人来帮忙。
这种特殊行为,是因为一个企业的幼稚,一个新接触世界的国家的职业人员的不成熟,不够专业,不够有经验等等,都可以理解。

那么怎么改变。 好像是F志最近说的,我们不要问为什么,要问怎么办。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那就是立即制定应急规章制度,把乱成一锅的行为,变成有条理的行为,非常ABA的解决办法,非常有效。(当然国航不会承认这点,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改变。)

所以我本质上不反对AB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2:39:44 | 只看该作者

re:但是,在教育人的方面,为什么除了ABA,...

但是,在教育人的方面,为什么除了ABA,还有人本主义,还有认识心理,明天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8#
发表于 2010-4-26 11:19:10 | 只看该作者

re:欢迎燕博士从欧洲回来,这几天我们大家很想...

欢迎燕博士从欧洲回来,这几天我们大家很想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9#
发表于 2010-4-26 11:50:21 | 只看该作者

re:燕博这欧洲之旅,没手机没电视没网络,但就...

燕博这欧洲之旅,没手机没电视没网络,但就是有文化啊。这哪是去旅游了,这是去专门到有文化的欧洲去思考的。哪敢势均力敌,我垂手敬候听训欢迎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7:13:46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去找QBB传播文化,发现声音发颤,原...

今天去找QBB传播文化,发现声音发颤,原来是中午就做好思想准备了。
想着哀兵必胜,我连忙撤退,明天再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6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