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3061#
发表于 2010-12-5 19:54:1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zc...

下面引用由zchi_su发表的内容:

“It was foolish but not being sleek and fat I had only my pride to live for”(谁来帮忙给翻翻这句?)。


先完成一下阿泼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平生“引以为荣”的除邋遢和肥胖之外还有弱智。

为了翻译这句我是做了功课的,挖出了更多Annie 和 Rosemary 的故事。Annie 后来写了本书,叫“Annie's coming out”, 让我翻译当然是“安妮的走出之路”,实际是指她在罗斯玛丽的FC的帮助下表达思想的故事。这本书被拍成电影,拿了澳大利亚的不少奖。

隔壁阿泼的故事讲得真是很好,专业,有趣,又充满了关爱。但是,离维基泄露的标准还差不少。比如为什么当年当局对她把安妮领走会那样大动干戈?是因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00:23:59 | 只看该作者

re:就是说,虽然Annie因为脑瘫导致没有口...

就是说,虽然Annie因为脑瘫导致没有口语能力,但是她其实有自主思维能力,FC给了她表达的途径。

而这个自主思维能力怎么测试出来,是决定法庭是否让她胜诉的关键,
所以法庭设计了一系列测验,我的问题是,这个测试过程在当时或者后来,有没有人质疑和证实,这些测验的确能证明她的自主思维能力呢。

还是正如QBB经常质疑的,思维能力是很不靠谱的一个东西,如果没有行为能力,思维能力是完全不可确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01:20:25 | 只看该作者

re:终于找时间看完了老罗的两个小时,的确全是...

终于找时间看完了老罗的两个小时,的确全是血泪啊。

如果那本ASD历史书要翻译成中文,首先必须征求田老师的意见,那些血泪是否能够在中国公开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4#
发表于 2010-12-6 04:08:58 | 只看该作者

re:其实,Anne 当时还通过了另一个测试,...

其实,Anne 当时还通过了另一个测试,词图配对。就是请一位心理学家给她读一个词,让她从4个一组的图片中选出代表该词的正确答案。智力测量中的一项。她是在无任何身体辅助的情况下通过的测试。当然,这也不能代表她有自主思维能力,或即便有又能到什么程度。关于行为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很多FC使用者在他们的著述中都有所描述,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曾被诊断为重度智力障碍,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有行为能力低下的表现。像前面提到过的 Jaime Burke,直到15岁才学会系鞋带。关键是很多时候人们会将行为能力的高低和智力水平的高低划等号,像QBB 这样的。

由于主流对 FC 有效性的怀疑,后来很多时候 FC 倡导者在提到 FC 的使用者们怎么说的时候不得不强调,这位使用者最终实现了独立打字的目标。而某些地方成立的FC机构甚至把独立打字定为必须实现的目标之一(欧洲的一个国家,好像是意大利),感觉像很多家长希望彻底消除孩子的某些自闭行为一样,例如晃手,垫脚走路。而这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像 Anne,如果没有辅助,她可能永远无法完成一个指向动作。

回头描述下关于FC的正宗的科学试验,QBB的最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5#
发表于 2010-12-6 04:35:59 | 只看该作者

re:我说阿恢兄,你手上没有我手上的这两本书吧...

我说阿恢兄,你手上没有我手上的这两本书吧,什么都给你挖出来了我还讲个___(请自己填)。
要是说 Anne 的出走估计得单开一讲了,可以讲到美国的 Deinstitutionalisation (我翻不好,还是你来)。Anne 自己说,医院里不让孩子有自己的玩具,不让养宠物,不提倡护士拥抱孩子,好孩子的标志就是老老实实安安静静的(和我们的传统倒是蛮像的)。Anne 第一次庭审中之所以被认为有可能患有损伤智能的 bilateral hemiplegia,就是因为当时18岁的她个头只相当于5岁的正常儿童。在她离开医院的4个月后,个头就窜至7-8岁正常儿童的高度, 30岁时达到了同龄人的高度。

至于泄露部分要等绕到我的个人经历时才有的看,稍安毋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05:08:40 | 只看该作者

re:我也好奇去发掘了一下,感觉她父母最奇怪,...

我也好奇去发掘了一下,感觉她父母最奇怪,一直是反对她逃出那个地方的,虽然那么多孩子都营养不足死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7#
发表于 2010-12-6 07:07:27 | 只看该作者

re:在 institution 盛行的年代,...

在 institution 盛行的年代,当一个残疾儿童诞生后,首先,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会规劝家长把孩子送到收容残障儿童的医院或相关机构。家长如果愿意把孩子留在家里也可以,但政府不提供任何服务。那时候的家长必须要说服自己,把孩子送走是对孩子和家庭来说最好的选择。中上层社会的家长普遍认为,这样做对他们的残障/智障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尊重,甚至是有治疗意义的。

大家熟知的赛珍珠(Pearl S. Buck)就有一个智障的女儿。她的女儿 Carol 1920年在中国出生,孩子四岁回到美国时被诊断为某种疾病,导致患有严重智力障碍。孩子10岁时被送到一家特殊的寄宿学校。关于女儿的书,"The Child Who Never Grew" 1950 年出版。这个秘密她保留了25年。赛珍珠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一名公众人物,她的“出柜”对公众具有非凡的影响。她认为接纳最重要,与其费尽心机寻找治愈方法,不如接纳孩子的状况;而尽量让孩子过得愉快,享受生活所给予的一切是接纳的开始。在那个年代,她鼓励家长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把孩子留在家里,但大了以后要送出去和“同类”在一起,这样不会在主流社会中受到排斥。

这些是美国50年代的情况,而 Anne 的案子是70年代末了,不知道澳洲的状况是否和美国相差很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8#
发表于 2010-12-6 08:04:34 | 只看该作者

re:和楼上找到共同点了,就是写东西都慢,更加...

和楼上找到共同点了,就是写东西都慢,更加支持了。别急,慢慢写,很有看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9#
发表于 2010-12-6 09:04:36 | 只看该作者

re:哈哈!池博出马一个顶俩!不是说好了,用马...

哈哈!池博出马一个顶俩!不是说好了,用马甲嘛,那样一个顶仨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发表于 2010-12-6 10:22:56 | 只看该作者

re:呵呵,不是说要给你灌辣椒水上老虎凳了吗,...

呵呵,不是说要给你灌辣椒水上老虎凳了吗,穿马甲甩不开膀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1#
发表于 2010-12-6 10:32:43 | 只看该作者

re:不是给我吧!我是把门收票的。大家都爱...

不是给我吧!我是把门收票的。
大家都爱看掐架,看我和女生掐,看腻了。可女生跟女生掐,那才叫观赏性强,而且可是女博和女博掐呀。除了以琳这个帖子,就是维基爆料,都缺呢。
要不,我去改个强大的标题,用不着,其实这消息早就传开了,“沙奶奶和阿庆嫂打起来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2#
发表于 2010-12-6 10:50:37 | 只看该作者

re:你没看我和燕原俩AS基本上各说各的,互无...

你没看我和燕原俩AS基本上各说各的,互无交集, 都等你呢,一个把你当黄世仁,一个把你当南霸天,反正没你好日子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3#
发表于 2010-12-6 10:53:32 | 只看该作者

re:3050,3051的东西我早在5年前就见...

3050,3051的东西我早在5年前就见过了,日本人搞这个拿手。这东西简陋些可以就叫PECS,早就有用电子设备来替代卡片了。也可以看成FC在ABA大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看我帮你找到了交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4#
发表于 2010-12-6 21:32:12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上真能跑题,bs一下。PECS我知道,...

楼上真能跑题,bs一下。PECS我知道,以前和别人炒锅架的,我的观点是“那玩儿意没用”,现在回过头看,这句话从语法上就不对。

我来帮两位博士找交集,霍金,英国物理学家,(而且和方老师也有交集,科普学家),他的FC高级得不得了:

------------
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位名叫的瓦特·沃尔托兹电脑工程师帮霍金走出了困境。他送给了霍金一段自己编写的名为“平等器”的电脑程序,这个程序可以让霍金从屏幕上选择词汇,只要他按动手中的开关,单词转入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来。后来,剑桥调节通讯公司的大卫·梅森又改进了这套设备,并安装在了霍金的轮椅上,使霍金“说话”的速度大大加快,每分钟可“说”出15个词,如果需要还可以把文字直接打印出来。

我们可以发现,霍金的这种选词方式与鼠标的区别不是很大,后来随着霍金病情的加重,连手指也不能动作了,无法再用手控制计算机,只好依靠其他方式与人沟通。于是科学家们在霍金的眼镜上,大约距右颊一英寸的地方,安装了一块可以侦测肌肉活动的红外线发射器及侦测器,当霍金想打招呼,说“Hello”时,眼球控制红外线感应器,选定在荧幕上轮流出现的英文字母,当屏幕出现他想要的“H”时,霍金再动眼球,这样计算机就会不断显示以“H”为字头的英单词,当 “Hello”出现时,他只要再动一下便可以选定“Hello”,然后接着选择下一个单词,在整句话完毕后,计算机便会将霍金用眼球控制计算机造出的句子传至合成器发出发声。

霍金这种用眼球控制计算机的技术也被用在了其他更多方面,例如日本佳能公司生产的高端相机就可以利用眼球来控制相机的对焦点。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1:58:58 | 只看该作者

re:我眼看着QBB越来越AS,心情特别复杂,...

我眼看着QBB越来越AS,心情特别复杂,交集?不交集?

池博慢慢写,我且半天缓不过劲儿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6#
发表于 2010-12-6 23:27:43 | 只看该作者

re:[B]维基解密悄悄 阿燕:对Q...

维基解密悄悄     阿燕:对Q 最坏要有动武准备
文章来源:小纪元晚报 于2010-12-05 21:33:10

维基解密公布的悄悄显示,因当街吵架而名声鹊起的阿泼,今年3月曾询问时任“在家上学”的版主阿燕该如何应对阿秋的日趋固执。 阿泼对阿秋固执己见所带来的挑战感到担忧,并问阿燕“你会如何跟你地里的顽固派强硬周旋?”阿燕认为应采取“让阿秋有效听取大众意见的策略”,但 “如果事事都不听劝,各方也应准备好施展武力” 。

阿燕向她透露,北京的情报人员正密切注意阿秋的动态,还形容他在理论问题上“有欠理性及极之情绪化”

阿秋与圈内理论界的关系近年转趋紧张,今年2月心慈面软的阿T在一份悄悄中声言,阿秋“新近好斗”的方式,正令他 “在世界上失去朋友”。爱凑热闹的阿恢抱怨声最大,认为阿秋在某次讨论中的态度“粗鲁傲慢”,“令人震惊”。就连一向以不怕以野蛮示人而著称的阿冯亦对阿秋颇有微词,觉得阿秋太“强势”,甚至主张阿T阿恢阿冯阿燕阿泼联合起来,以应付“阿秋愈趋好斗的作风”。总管阿方还报告说,“许多坛子里的人亦曾向我们抱怨,在过去1年中与阿秋打交道变得困难了”。

但矛盾的主要根源还是阿秋与阿燕。多条悄悄中都提到阿秋在坛子里新人中的影响力在上升,例如,阿W便强调了阿秋给新人们的好处,直言若阿秋阿燕合作(而非竞争),新人不会得益。不过亦有悄悄显示一些新人对阿秋的言论 产生“一定的怀疑和憎恨”。一名新注册的ID阿蓝称,“若阿秋如此恶劣地对待辩论伙伴,将永远无法扮演圈内领袖的角色”。去年初,阿燕更称随着阿秋的态度日趋强硬,与新人关系脱节,“这有利于我方扩大共同利益”。

阿V广播公司比利时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36:48 | 只看该作者

re:急需3076楼翻译,发现虽然有了维基解密...

急需3076楼翻译,发现虽然有了维基解密小道新闻,咋还是看不懂啊。

我先瞎翻译一把:
阿秋肯定是朝鲜金胖子了,阿泼明显美国佬,阿燕就是可怜的韩国人,阿T比较像温柔日本,阿冯当然是俄罗斯,老大就算中国吧。六方很齐全,连朝方卧底都有了。

那接下来我们导弹到底还打不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发表于 2010-12-7 00:07:26 | 只看该作者

re:原版在这里, http://news.w...

原版在这里,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12/news-gb2312-1225778.html
不过,国内人民看不到,不知道我是抄的,改编不加注明也算侵权的哦,好在大家已经习惯了英雄不问出处,哈哈。想看原著的翻墙试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0:11:50 | 只看该作者

re:看来翻译错了,好阴险的维基解密啊。...

看来翻译错了,好阴险的维基解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80#
发表于 2010-12-7 00:44:11 | 只看该作者

re:V透社,名不虚传。

V透社,名不虚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3 10: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