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2221#
发表于 2010-8-13 02:49:47 | 只看该作者

re:在家儿子经常给我做EAR TRAININ...

在家儿子经常给我做EAR TRAINING,弹一首曲子考问我是大调还是小调,我一般毫不犹豫八九不离十就给出正确答案,因为声音入耳后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受,而儿子是靠听里面的结构,根据哪几个音符组合发音构成大调或者小调去套定义并迅速给出答案,我们不懂音乐的人通常听音乐是听里面的所表达情感,而他是听技术结构,他听大小调未必有我准,但他一旦听准,他能听出来是C大调还是F大调,我们没有经过专业EAR TRAINING的就当然听不出细节来,没有谁说F大调带来狂喜,C大调带来愉悦,反正都是高兴FEELING GOO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09:20:52 | 只看该作者

re:说起听情感,我就想起小时候,总有各种诗歌...

说起听情感,我就想起小时候,总有各种诗歌朗诵,我每次听到都感觉周围有针扎过来,吓的赶紧就跑。

后来发现如果不想被针扎,就必须听技术,哪个词要重读,哪里要停顿,结果自然是技术听着非常悦耳,感情还是没听出来,不过终于不跑了,可以陶醉地专心听技术了。

我打算管这个叫替代动力行为矫正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09:40:2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ni...

下面引用由niuniuma发表的内容:


我所认识的是:
第一,社会性的基本基础是生理层面的愉悦。比如紧张不安的时候,人很累,肌肉不放松,心跳快,快乐peptide不合成(天知道是什么)。
第二,社会性的基本基础来自于和父母亲人的关...



大都最近快乐的快疯了,我正琢磨怎么让他紧张紧张,不能老在温室里舒服着。

回想我从小到大,对NT社会的情感反应:
3岁上幼儿园,非常紧张;
4岁退园回家,到7岁上小学,非常快乐,自己读书,院子里小朋友疯玩,后来有固定的女生和我玩(感觉那时候孩子还是单纯,很好相处);
上小学,从快乐开始迷茫;
上中学,愤青逆反;
上大学,逃避 + 谈恋爱;
结婚出国,开始模仿和学习融入;
为了孩子,开始学习研究。

虽然我现在试图客观地看待NT社会,不过始终无法同理和欣赏,依然带着一些批判的态度,也许对孩子不利,说不准。

对于大都,情感能力和社会性都比我差,目前基本是这样发展的:
3岁上幼儿园,紧张,但是接着还是上下去了;
6岁上小学,问题不断,混。。。
8岁知道是AS,想办法让他在学校混;
情绪反应过度,10岁回家读书;
经过一年调整,基本回复非常快乐心态;

计划:接着在家快乐,逃过青春期愤怒期,
      上社区大学,参与社会活动,学习融入。
      也许会随之带来烦恼,愤怒和紧张心情,但是在青春期之后,大脑控制能力增强,总会好对付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09:48:53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自己快乐,和弟弟玩快乐,和妈妈在一起...

关于自己快乐,和弟弟玩快乐,和妈妈在一起快乐,我是这么想的。

自己快乐,是AS的天赋,不是坏事,需要鼓励而不是抹杀;
和弟弟玩快乐,是低级社会天性,大都是具备的;
和妈妈在一起,我试图把我们之间的关系,定位在不是单纯的快乐,而是带领他发展的关系。具体到底是什么,我还没特别体会出来,需要横穿美国的时候好好认识一下。

和其他人群的情感关系,我希望他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感受到温暖,不要受到太多挫折,也许青少年教会或者温和的读书团体,而不是童子军或者体育项目是我们的选择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10:44:16 | 只看该作者

re:据说从公元前5000年到现在,死去的人有...

据说从公元前5000年到现在,死去的人有60亿,活着的人也有60亿。
我茫然四顾,原来这么拥挤,原来为什么社会性会成为了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么原来那60亿人,他们更多的想的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6#
发表于 2010-8-13 11:28:56 | 只看该作者

re:异想一下:原来的那60亿人,是轮...

异想一下:

原来的那60亿人,是轮回了至少100回以上的总和吧?那以前的一次轮回就没这么多人?也就没这么挤吧?

那现在的60亿人,有很多就不是从原来的“人”轮回出来的咯?
正在讨论的一群人,上辈子会不会是鱼虫鸟兽呢,是在一个生态圈里的鱼虫鸟兽?他们是不是想着怎么“活”呢,物竞天择呢!
至少,现在的野生动物是越来越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12:37:51 | 只看该作者

re:如此看来,现在的人来世,变野生动物的可能...

如此看来,现在的人来世,变野生动物的可能性很大,变人的可能性比较小。

原来的人,除了极少数知识官僚分子们,更多想的是和自然斗争然后活着吧。
现在冒出60亿需要和人斗争才能活下去的人,怪不得NT也觉得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8#
发表于 2010-8-13 15:59:16 | 只看该作者

re:NT想多了,上辈子下辈子转啊轮啊,当然累...

NT想多了,上辈子下辈子转啊轮啊,当然累。
AS不必想这么多,就只想,美啊丑啊,全tm是浮云!我这才禅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9#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19:40:24 | 只看该作者

re:AS竟然如此不低俗,我怎么不知道,啊。。...

AS竟然如此不低俗,我怎么不知道,啊。。。

棒杀还是捧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0#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19:43:08 | 只看该作者

re:ZT一个低俗的压压惊:http://9....

ZT一个低俗的压压惊:http://9.douban.com/site/entry/142932573/

不贴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21:38:53 | 只看该作者

re:看《行为矫正》很困,中间找个文科的提点精...

看《行为矫正》很困,中间找个文科的提点精神《怎样欣赏音乐》。
一般这种有文化的东西,我都体会不深,所以需要书的指导,据说是本老书,也算经典了,by Aaron Copland。

1. 美感阶段,啥也不想,纯感受。
   据说在钢琴上弹一个音,马上房间里的气氛就变了,
   我震惊,马上去弹了一个音,没体会出啥,看来是心情不对,或者是没开窍,没关系,慢慢来。

   不良习惯:希望音乐把自己的思维带入幻想世界,把音乐当一个媒介,而不是体会音乐本身的美感。
   
   看来想多的人,容易走入误区。

2. 表达阶段

   任何懂音乐的人,都不免要用语言来表现音乐的含义,当然每个人的表达是不一样的,导致很多音乐家坚定地否认自己作品有任何具体的含义,就是纯音乐而已。对于音乐是否好理解,也有很多争议,而每个人每次聆听都有不同感受的作品,据说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
   
3. 纯音乐阶段

   就是技术阶段了吧,理解了音乐理论之后,再去听,能听出旋律 节奏 和声 音色等,体会作曲家的思路。
   然后结合对美感,和表达的体会,而且排除思考,变成直觉来听。

我大体理解这个过程,比如说票友,最初被美感吸引,然后迷上表达,后来技术也熟练了,最后才达到有文化的高级票友阶段,一部戏熟的不能再熟,就到了不思考,只直觉的阶段。只不过纯音乐比唱戏更抽象一些。

回去之后打算和大都一起听音乐了,他喜欢古典,我们就从美感开始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0:02:19 | 只看该作者

re:回到社会性流程,脸色音调看完了,就是打招...

回到社会性流程,脸色音调看完了,就是打招呼。
可是现在脸色和音调没教会,能开始教打招呼么?
着急的人说,当然可以了,打招呼就是一技术活,上ABA。

把美感和表达跳过,直接上技术,就和不懂音乐,生练弹琴一样,我感觉也不是特别没道理,
毕竟我们看到很多孩子从小就必须练熟技术,然后长大才去体会技术前面的东西,包括读经背诗什么的,原理也是这样。

和西方人谈这个,他们特别不理解,感觉东方人脑子是不是有问题,西方的小孩子从小是不会直接上来就练技术的,
华德福根本就反对这个,美感都没体会全,就教书本上的东西,本末倒置,怎么培养健全的人?

不过现在到了特殊情况,华德福也不敢说AS孩子一开始就必须去体会社会性美感,才能学社会性技术。
我再想想的,反正不着急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3#
发表于 2010-8-14 12:59:25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们家孩子就是直接三级跳从封建社会进入共...

我们家孩子就是直接三级跳从封建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避过了所谓审美、美感进入技术层面,就差频谱分析了。有一个芬兰的昆虫学家据说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直接说出其频率是多少赫兹,AS们进入技术的自由王国也是一种幸福和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5:23:46 | 只看该作者

re:自己满足和快乐的确是一个人生活意义的基础...

自己满足和快乐的确是一个人生活意义的基础,这个不能给剥夺了。

不过60亿人,就带来一个问题,能不能不需要社会交往,就过得幸福了(包括物质基础和精神需要)。
如果说,社会交往肯定是避不开的,能不能不被社会交往的能力缺失影响到个人幸福感受。
然后就是高一层的,有没有能力从社会交往中,体会到类同NT的快乐和幸福感。

不需要社会交往,有部分可能性,我曾经想过去南极站打工,每天就见几个人,看看企鹅,自己管理一个检测站,或者像《亚当》里面,找一个自己在山上看星星的工作。如果不看星星,当护林员也行,或者去种树,呵呵。

不过现在我在社会混着,发现也不是特别糟,虽然没有NT那么强烈对社会集体的需求,不过我慢慢也理解了他们的快乐,所以就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果社会交往能不出错,这样以后孩子工作机会就多一点,不用去没人的地方待着了。会不会更好呢?
其实也不见得更好,只是多一个努力方向。

这个要求提出来,ABA就自然浮上水面,因为是技术啊,NT认为,不出错的社会性交往不就是礼节和规矩组成的么,ABA不是正好么。
我不反对将功能偏低的孩子,被训练得有礼貌听话,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人紧密相处,这肯定是美好的生活。

不过,功能高一点的孩子,在社会中有自己想法的孩子,难免就会面临冲突,而这种内心和外在的冲突,是单纯技术无法化解的,
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社会性的本质,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

没有人知道AS为啥普遍欠缺高级情感能力,问题出在哪里。
AS的确有情感,简单而强烈,通常为了不发作的太奇怪而被压抑,很少能察觉到细微的部分,没有灰色和过度。
AS如果一直处在紧张压抑刻板的环境中,肯定不利于激发高级情感,
什么情况下,高级情感能被激发出来呢,我也不知道,也许听着音乐,看着大好河山,就有了点感觉也说不准呢。

如果实在不行,回来做技术也不算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12:13:35 | 只看该作者

re:情感在NT社会性中的重要性,我越来越感觉...

情感在NT社会性中的重要性,我越来越感觉力量大的吓人,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用情感来做强化物,这样打造的,就是自然ABA了。

计划一,小都吃饭慢
设想:
吃的很慢的时候,我们一致做痛苦状,伤心地看着他,为他难过;
吃的快一点,我们一起欢欣鼓舞。。。

鉴于大都的基本情感也存在,而且强烈,用强烈的高兴和不高兴来做ABA也是没问题的,
所以理论上应当可行。

计划二,大都不愿意出门吃饭
设想:
我们一起做伤心状,不出门吃饭,快乐何在?
大都终于烦了,同意出门吃饭,我们欢欣鼓舞,像过节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6#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15:24:28 | 只看该作者

re:不低俗的非公共娱乐活动,就只能看书了:...

不低俗的非公共娱乐活动,就只能看书了:

我的主要观点是,教育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自由,但是有一个纪律占主导地位的中间阶段,这时自由从属于纪律。......我称第一个自由阶段为“浪漫阶段”,称中间的纪律阶段为“精确阶段”,称最后的自由阶段为“综合运用阶段”。  
我坦率地承认,如果浪漫阶段安排得较好,那么第二个阶段的纪律问题就不那么明显,那时儿童们就知道如何去完成他们的工作,他们就想把工作做好,对他们所做的各种事情就可以放心。

by Alfred North Whitehead

怀特海的浪漫阶段,要延续到13-14岁,精确阶段是14-18岁,大学是高级自由运用阶段。
怀特海认为;浪漫阶段是儿童开始体验世界,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将形成关于世界的基本“图式”这是关系到儿童是以继承为主或以创新为主。所以,在浪漫阶段对儿童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此阶段“人们所讨论的题目具有新奇的活力;它自身包含未经探索的因果逻辑关系,也以丰富的内容为探索者提供了若隐若现的机会”。在此阶段中,儿童能体验到一种兴奋,因为他们“从接触单纯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就属于这样一种兴奋”。

怀特海指出:“一个儿童在青少年浪漫期所形成的特点,将决定理想和想像如何塑造和丰富他未来的生活”而这个“重要的浪漫阶段的内容像洪水一样涌向儿童,将他推向精神世界的生活。”所以,怀特海强调:“浪漫必须加以培养,因为浪漫毕竟是我们要得到的那种和谐的智慧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怀特海这种学说,得到现代儿童脑神经学说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7#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15:42:33 | 只看该作者

re:接着抄书:《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

接着抄书:《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

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而令人讨厌的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自我发展才是有价值的智力发展。

人类的悲剧在于,那些富有想像力的人缺少经验,而那些有经验的人则想像力贫乏。愚人没有知识却凭想像办事;书呆子缺乏想像力但凭知识行事。而大学的任务就是将想像力和经验融为一体。

科学教育主要是一种训练观察自然现象的艺术,以及训练知识和训练对涉及一系列自然现象的法则进行演绎推理。

技术教育与文科教育对立是错误的。不涉及文科的技术教育不可能完美,不涉及技术的文科教育也不能令人满意,换句话说,凡教育必传授技术和充满智慧的想像。

我在数所大学任教,对学生们麻木不仁的思维深感惊讶,这种麻木不仁的思维来自于漫无目的地积累死板的精确知识而对它们又不加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8#
发表于 2010-8-15 21:07:09 | 只看该作者

re:我算是服了燕原,你从哪儿挖出这么多书,既...

我算是服了燕原,你从哪儿挖出这么多书,既武装了自己,又惠及他人(比如像我这样不会挖书的)?这些理论我听着特别顺耳,多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9#
发表于 2010-8-16 00:32:16 | 只看该作者

re:感谢燕原的抄书引用。我们家孩子特别容易焦...

感谢燕原的抄书引用。我们家孩子特别容易焦虑,比如明天考试,晚上就睡不着觉(其实平时睡眠也不好),西医肯定看不出来,估计中医能看出来,为啥?很简单,小小年纪头上都有好几根白头发,呵呵。本地的家庭医生对白头发没有一个医学上的解释。现代融合教育的代价是焦虑和忧郁不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0#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08:37:56 | 只看该作者

re:嘻嘻,最近被ky带着让英国人洗脑了一下下...

嘻嘻,最近被ky带着让英国人洗脑了一下下,发现和中国人一样没文化的,还有美国人,特别是医生的没文化,在美国人群中也是著名的。

现在比较有文化的,号称是经济学家,以《魔鬼经济学》为首,有一些诡异的应用经济学作品,开始从生活中反思我们的常识逻辑。
昨天晚上翻了翻《性越多越安全》,很逗,但是很有逻辑。
比起经济学家的复杂逻辑思路,医生的逻辑就太简单了,而且简单的仿佛是正确的,但是其实是错误的,大部分老师的逻辑也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虽然不严谨,但是逻辑部分秉承了哲学体系,胜过大部分西医的没脑子还是有余的。
人自身的复杂性,其实并不输给社会体系的复杂性,医生和老师在面对个人的时候,通常追求的就是一种简化,简化到一个因素,然后执行。如果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逻辑来看,这种简化行为带来的后果,哪怕对一个因素是正确的,往往对整体而言,是错误的。

《性越多越安全》里面第一章,当年在杂志上讨论的时候,就有医生上来质疑没道德,接着被作者批没逻辑,很好玩的辩论。

生活中,一个因素为主的简单事件,很多,所以医生和老师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以专家的面目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在面对复杂事件的时候,他们的常识逻辑导致的,就有可能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结果了。

其实经济学家也被批,那么有文化,为啥预测不到经济危机,白拿诺贝尔奖了。
这个和地震学家预测不到地震一样,仿佛是有数学模型解释的,只是可怜的地震学家们,被批的更惨,因为没有花儿街的贪婪做挡箭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12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