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从秋爸爸那里挪来的,大天使归结的非常有价...
从秋爸爸那里挪来的,大天使归结的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首先,我想,我懂得你在说的是怎么样一种情况。我相信没有谁比你们全家更了解贝贝,别人能想到的安慰方式你们一定也想到了,也试过了,不管用对吧。生理上的原因不排除,但如果让医生检查,他会说即使身体上的不舒服也不至于导致这种行为。这个时候,该做的也做了,如果再强调生理问题,象你说过的,就是无的放矢,没有意义。那时嘟嘟的训练师和医生有把握的判断,这属于自闭症儿童里常见的暴怒行为。我说服自己相信他们,因为别无选择。
因为是一个新的训练组,我们上周的WORKSHOP特意重申了弱化问题行为,把洛瓦斯的书逐字逐句的读,跟小学生似的,赶巧嘟嘟哭闹一小时,现场讲解操练,全组观摩,收益匪浅。看了你的帖子,追悔没能把当时的情形录像下来。
秋爸爸知道,对付行为问题要尽可能用最小的、最自然的“介入”,象TIME-OUT或惩罚手段,能不用就不用的,最常用的就是“解除”(不知中文里的术语是怎样的--“消除”-QBB注)这种行为或是强化另一种替代行为。对付暴怒行为就是“解除”,就是不给与任何强化,不给与任何注意。哪怕是对孩子说一个“不”字,或是一个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的变化,都是一种强化行为,孩子们能敏感的觉察到。但是不强化不注意不等于不管和离开她。相反,要在距离她很近的位置,一旦她安静下来两秒钟,立刻安抚,满足她的需求。这个时候,语言往往不起作用,就是要用行动让她明白,她的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发疯发狂什么也得不到,安静就能得到。切忌在她发疯的时候安抚她。为什么是两秒钟呢,因为太长或者太短都可能使她整不明白她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
那天嘟嘟想让我和她一起躺着,可我真的和她一起躺着她却也不安静下来,我一离开她又不干。嘟嘟在床上闹,我们一屋子人坐在那里,我则坐在她脚的位置,每个人转过头不看她,没有任何表情。开始时只要她能躺下来不再蹬腿(即便还有哭声),两秒钟之后我就躺下陪她,如果她再蹬起腿来我就再回原位置坐下,不去看她。等她渐渐的只哭不踢腿时,我就在她安静的没有哭声的两秒钟之后过去陪她,只要她哭声再起我就再回原位。这么简单的一个过程做起来却不容易,我不是安抚她早了,就是回原位晚了,或是姿势表情不对。还要摸清楚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对有的孩子,也许一块糖或是三八式的逗笑是他需要的,嘟嘟发脾气的时候却是不喜欢这些的,如果用错了方法,就起了相反的作用。结果,我们感觉她真的能懂。
罗罗嗦嗦这么多很可能根本帮不上你,因为真的不容易,很多细节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相应调整,说也说不清,只是希望对你有启发吧。贝贝现在的状态恐怕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问题的,一步一步来吧,能做的其实也有限。
去年夏天嘟嘟睡不好觉闹情绪,白天总想躺着。两个ABA主管一研究,做法是让嘟嘟白天看不见碰不到床,任凭她怎么闹,那架势一般人见了都会很心疼。但结果是床成了强化物,睡眠质量很快提高了,对情绪问题的解决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俺的经验,问题越严重的时候,手段也越需要强硬,对付怒吼的老虎和对付小白兔肯定是不一样的。当然,对老虎不能硬来,发火动手肯定是错的,还大大误导了民众对ABA的看法,还是得温柔的坚持。至于说到睡姿这种问题,我相信你有你的道理,每个孩子不一样,作为父亲,你最有资格判断和做决定。对了,如果按我们训练师的意见,尽早训练孩子自己入睡也十分有助于从长远上解决问题,我却还没能够贯彻执行。
年底回国虽然没有见到秋爸爸,但是体验到了国内的大环境,不论是训练条件还是民间舆论。深感你的不易。祝福!
----
其实在瑞士,如果普通孩子遇到情绪问题对他们也是会用到ABA里这些方法,可是在国内一说起“忽视”就容易引起误解,以为忽视是一种惩罚,事实呢,忽视只是意味着孩子“得不到强化”。如果秋爸爸认为哪些意见有必要让更多的人分享,可以公开贴出来。能对你有用,我感到很开心。
操作的时候细节上不必很苛求。即使做得再完美,也不一定马上就见到期望的效果,但如果能把握大的方向,大人不发怒,但坚持无论孩子怎样闹也不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记得孩子一旦安静下来就安抚他满足他,平日里尽可能的这样做,时间长了,一定能有收获。不求立竿见影或一劳永逸,只希望孩子发作的频率逐渐少一些,每次发作的时间逐渐缩短一些,力度越来越弱一些,这就是成功。
还有做记录也真的很有帮助,不光在孩子爆发情绪问题的时候做,没有情绪问题的时候也做。我们每一天都做,这是要求,被逼的,但是真的好,对大人自己也是一种自我控制和监督,你想,每次你都得把自己的表现也写下来,能不注意吗。每两周开会时,训练师都统计出一些数字,例如哭闹时间占全部时间的平均百分比、最长时间多少、最短多少、对比两周前的情况是好了还是差了、最常见的原因,等等。几种行为分开统计。嘟嘟出现过的问题是哭闹、咬人、抓人,但已经相当长时间完全没有出现过咬人和抓人现象了。除了平日详细的记录,这种每隔两周一次的统计特别有益,能及时的发现一些蛛丝马迹,避免大的情绪问题。例如有一次我们发现嘟嘟在过去的两周哭闹有些频繁,找到原因是因为当时碰巧几乎所有的训练项目都在做“全辅助”、“淡出辅助”,于是及时把课程做了调整,减小难度。。。但恐怕在国内很难做到这样严格,我们是要求每天每一个给孩子训练的人(在一起的人)都做这个记录,如果孩子没有任何情绪问题,也要注明是没有问题,以防漏记。希望这些对你有借鉴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