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niuniu20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不点长大了

[复制链接]
241#
发表于 2008-4-10 10:43:06 | 只看该作者

re:对天使妈妈这两段话很有感触,我们能做到的...

对天使妈妈这两段话很有感触,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给他可能发展互动的环境和机会,至于内容,这个是教不来的。靠孩子之间互相的吸收,模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发表于 2008-4-10 10:44:2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ni...

下面引用由niuniuma发表的内容:

女儿是天使的珍贵意见:

“在帮助孩子建立社交圈子的开始先别急于发展他们的互动,在头几次邀请别的孩子来玩时,每次不必用很长的时间,半小时就够了,先让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挂上钩。可以用一些美味食品或...


  对天使妈妈这两段话很有感触,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给他可能发展互动的环境和机会,至于内容,这个是教不来的。靠孩子之间互相的吸收,模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发表于 2008-4-11 03:22:27 | 只看该作者

re:看看我的问题:"说起“how old...

看看我的问题:
"说起“how old are you?" 一次邻居的孩子问女儿,女儿好像没听见似的,我就辅助,我来问(不知这样作对不对?),结果女儿伸出五个手指,在加另一个手指,结果人家孩子才4岁,不会算,还要我体她说, 6岁了。一方面她学会了别的孩子都喜欢用手指头来表示年龄,一方面,大家看看, 我这样辅助作中介者对不对?孩子就是和别人的engagement是游离的,不能挂钩。”

看看kwenma以前的文字:
“(儿子)说话多,而且现在婆婆,爷爷或者其它的人问他话,能有几个回合的
对话了。但是哥哥姐姐在玩的时候跟他说话,他还不太注意,所以我叫两个孩子再
问他(要先得到他的注意力时)。”

原来答案已经有了: 孩子不回答同伴的问题,却只回答大人问题时,应该让同伴“先得到他的注意力时,再问他。” 而不是大人代替提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发表于 2008-4-11 06:15:1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ni...

下面引用由niuniuma发表的内容:

决定多做游戏。看女儿上集体音乐课上那么多游戏,女儿总是不太和别人合拍,总是有些游离在外,总是搞不清游戏的真正快乐在何处。。。。

所以,收集了一些children's games, 看了以琳网的游...

Niuniumama:
你还是很会玩的呀!夸一个!![em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发表于 2008-4-11 12:24:17 | 只看该作者

re:继续讲讲DIR对我的生活的影响。也就是学...

继续讲讲DIR对我的生活的影响。也就是学了DIR,十分了解了闺女的发育情况,症结在哪,展望如何,怎样互动,有什么心理并发状况。这也归功于对整个自闭领域的了解。我不是一个很耐心的人。如果我不真正懂孩子的话,我是很容易发脾气的。现在我不太需要靠什么责任感,或爱心,来克服自己的脾气,火气。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爱心之后,知识和智慧是最有力量的东西。

-----------------

相比之下,儿子的问题却日益尖锐起来。我越来越不了解他,他的问题和姐姐完全不一样,我还没找到一套理论或方法来对付他,使我现在更容易对他发脾气,因为我对他束手无策,因为我不懂他。他也快4岁了,我也不能还抱着他是个小小孩的老观念了。可是“新”概念理论却没跟上。
闺女从不怕生。让她和谁玩她都喜欢。只是能力有限。兴趣和别人不一样。跟不上别人的心智和心理。跟不上别人的体能速度。体会不到别人感兴趣的东西到底有趣在哪里。但是因为她随和,属可教育的孩子。因为她给我机会让我教她。

而儿子却不给我机会。他看见别的孩子就躲,我没有办法带他和别人疏通。
在有外人的场合,和他做什么游戏他都不做。像训练他打球,没门,除非在家里关门练。
在别人面前提他的名字,或年龄,他都激烈反对。还说,我不叫某某某,我不是3岁。不喜欢在spotlight下。
想带他去上音乐课,踢球课。。。根本没门。他是绝对不会上场的。我说,妈妈可以陪你踢。(三岁孩子允许)。他也绝对不会上场的。
为了训练他说英语,(其实他的英文还不算太差,毕竟他的语言能力本身还有思维能力是非常强的),我和他讲英语,他会生气说:“这太难听了,你不要这样说!”
因为性格上的自闭(不是能力上的),也开始越来越迷电风扇,甚至开始摇手,自我刺激。
在学校只和姐姐和亲近的老师讲话。没有朋友。
因为在学校比较压抑,回到家很爱发脾气一阵子,才恢复正常。。

越写越难过。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有一定的心理上,性格上的因素的。怎样帮助他??他是那么的聪明,在家里和我engage的那样好,玩什么都是眼睛亮亮的,很喜欢,却迈不出心理上离开家人,信任他人的这一步。

怎么都这样难?

可能我要把儿子的问题放在女儿之上了。合适的书还没找到。

看过几个网页文章。建议是:吃药anti-anxiety,或exposure,越怕人多,就越去人多的地方。还有就是家长做出榜样。如果我整天也不社交,没有朋友来往,(虽然我朋友很多,但是行动上的来往少,我就喜欢动嘴皮子,不喜欢安排这个那个活动),他就会觉得他没有朋友理所当然。

所以开始到处找人玩,请人来家,建立概念和routine.为了孩子们,脸皮要厚,我期待随着社交增多,受益最快的可能不是女儿,而是儿子。解决一个是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发表于 2008-4-11 16:40:16 | 只看该作者

re:厉害!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都出来了啊...

厉害!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都出来了啊!

你儿子或许就是个安静内向的孩子,那就别逼他去社交了.你可以带他去群体,但是不逼他介入,可能比较好.

其实他们这个年龄也可以是读读Berenstain-Bears之类的书了,里面一本叫"in crowd",正可以参考:

http://www.amazon.com/Berenstain-Bears-Crowd-First-Books/dp/039483013X/ref=pd_sim_b_img_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发表于 2008-4-11 22:36:19 | 只看该作者

re:没读过张爱玲的书,却记住了这句话。是句大...

没读过张爱玲的书,却记住了这句话。是句大实话。

小熊系列书,好像冯版以前就推荐过,已经图书馆开借条。

肯定是不能逼他社交的,会更反抗,但看到快4岁的“小伙子”这样,我会急啊,所以我应该把儿子的心理吃透,才能游刃有余。

更让我担心的是,他也并不享受独来独往,每日回家要那样发泄一会儿才罢休,说明在学校不能敞开心扉的生活他并不开心。和我一样,有时会清高,觉得不需要朋友,可是时间长了,觉得自己象生活在沙漠一样,枯燥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发表于 2008-4-12 10:02:38 | 只看该作者

re:和很多爸爸妈妈一样,孩子的自闭却督促我们...

和很多爸爸妈妈一样,孩子的自闭却督促我们成了孩子王。
连续几天晚饭后都在泡在巷子里。今天实在太累了,但我想,不在短,就怕断。于是叫他们出去了。
今天学跳绳。女儿还一点也不会。结果弟弟要抢绳子,姐姐不给,打到家里来。我赶紧找了一个捆箱子的绳,让女儿玩。儿子还是气的不行,扬言说要把绳子扔掉,说他不高兴。

后来,好歹哄出来了。结果隔壁的姐姐(10岁)高兴得出来表演跳绳子,和我们说了很多的话,我真像个孩子王似的,和每个孩子都套近乎。别的家长哪有我这样“深入群众”的?

结果邻家姐姐问我儿子几岁了,我答3岁了,用英语,儿子也都听懂了,气愤地用绳子打我,很痛!!气死我了。他是这样不喜欢别人谈论他!! 表现太差了。我怎么才能制服这个小子??

女儿很羡慕邻家姐姐跳得那么好。只往她身上凑。后来姐姐问她上pre-k还是K,女儿背冲着姐姐,看天,不理,就问我,我说,你再直接问她。小姐姐很熟练,大喊:“NN!"女儿回头了,小姐姐又问了一次,女儿回答了:”K".耶,直接交流成功了。

后来,邻家姐姐又问女儿,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女儿直接回答了。回答反应速度接近正常。我一点也没参与。

昨天也是,邻居的男孩问我,说,我们玩足球吧。我对他说,你问问NN吧。他(4岁)没有今天邻家姐姐那么老练,轻声问了女儿,女儿蹲在地上不理。邻家男孩求助的看着我。我说,你再问一次。他又问了。女儿想了想,点点头,说“OK".总之,这招算是学会了:坚持让女儿和同伴之间直接对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发表于 2008-4-13 03:03:13 | 只看该作者

ABA读书随记

先说我遇到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找训练师来做,而不是自己做,ABA训练师很多,遍地开花,而DIR, RDI大多要长距离咨询。如果父母亲没时间,等于做不了。还有和学校交涉,帮学校指导什么的,长距离是不行的。所以,最后答案就是做ABA了。这也反映了ABA的历史较长,师资雄厚。

所以一定要了解ABA。现在的ABA和以前不一样了。三四十年前,连电击体罚都用的时候,ABA还不成熟,有时残酷。不过那是老皇历了, 且是研究阶段的探索。

我昨天才看了一本书,2007年出的(Right from the start,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by Sandra Harris, Mary Jane Weiss),说实在很开眼。两个作者都是博士加ABA训练师。她们说ABA框架中,包括DTT(回合式,结构化的,学习技能的)和自然法(naturalistic methods). 书中提到,DTT非常有效,学习技能等。还训练孩子学会对指令做出反应,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技能。但是对主动性(initiate)培养不太有利。而自然法naturalistic method就可以很好的补充这个问题。自然法中包括:incidental teaching, 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 ,natural environment training.

这个incidental teaching和地板时光很象了,都是要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疑问,都是根据孩子自己选的兴趣来学一个东西,两者都将主动性initiative作为培养目标。如果说ABA incidental teaching和地板时光有什么不同,我看是地板时光有那个非常棒的幼儿发育6阶段作为大纲,指导整体思想。但是具体到操作上,往往太随机了,总是会遗漏什么重要的能力忘了教吧,或者面对具体问题脑筋不够。而ABA的特长就是,即使是incidental teaching 也是在一个系统的机能训练计划大纲下,各个技能,包括认知的,情感的,还有社交的,各个击破,教起来有依有据,不会遗漏,而且处理教学具体问题时,ABA的技巧是真有用!比如我个人,是先接触的地板时光,非常感谢那6阶段的描述,让我很了解了一下幼儿发育学。但是看到了此书中ABA计划表中教什么,怎么教,才觉得找到了具体的指导了。

地板时光的不足是(也是incidental teaching的不足),因为跟着孩子兴趣走,那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就学不了。地板时光也许可以试图扩展,扩展,再扩展,但是因为孩子兴趣不足时,扩展他也不学,或本来就能力有限,再加无兴趣,吸收的少,所以,还是要用DTT分解式方法,有鼓励的学,才有效。

这本书中还提到,孩子刚起步时,用DTT多些,然后,自然法可以随后跟上。

所以我觉得按照此书所言,如今的ABA训练计划,是非常好的。

如果要找一个ABA方法的不足,我认为应是在情感教育上扩展潜力较差。因为,情感的东西是最好在生活中应景应情的讲,才能体会细腻丰富,而且感情是最需要扩展的,和地板时光的常采用的扩展招数相符。而地板时光又很重视运用affect贯穿教学,对情感的培养十分有利。说起情感教育,地板时光讲过借鉴了psychodynamic的方法。我的理解就是试图把情感用语言来描述出来,并用语言或玩耍的方式将情感的矛盾之处表演,并最终疏通解决。真是好的情感教育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发表于 2008-4-13 06:12:41 | 只看该作者

re:niuniuma:讲得太好啦!很多想法就...

niuniuma:讲得太好啦!很多想法就是我想在《教育训练》那个栏目想说的。关于地板时光,其实Greenspan有一句关于follow the child's lead的话更重要,就是说要challenging the child at the same time。跟随孩子的兴趣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抓住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进手,引导他和教育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发表于 2008-4-13 09:38:07 | 只看该作者

re:我也顶妞妞妈!其实ABA做到最后大部分都...

我也顶妞妞妈!其实ABA做到最后大部分都是Incidental teaching, 跟Floortime什么的越来越像。我觉得这也更考验做的人的水平,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而是要根据孩子当时的情况随机应变也能不断扩展孩子的兴趣,语言,感情交流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发表于 2008-4-14 05:51:18 | 只看该作者

playdate

经过预习,心里有了数,安排了第一个playdate.

时间是1个小时。加上头和尾和接送的妈妈聊天,有一个半小时。

事先确实孩子没有过敏禁食,争得过妈妈的同意。开始带他们三个孩子(我的两个,请来的一个)做小蛋糕。都是商店现成的料,加奶,蛋,让他们帮着搅拌,mix and stir。然后分装到磨子里。还比较专著。

放到烘箱里,她们两个要玩画画。客人想画什么,女儿都不同意。想带他们跳皮筋,女儿又不愿意。结果小客人说要看电影,说了几次。我知道看电影不是个好主意,但是想要客人开心,就同意了。结果,基本切断了交流机会。但是也避免了互动可能发生的冲突。

不过,还是说了一些和电影有关的话,吃了比较健康的零食,后来,小蛋糕考好了,又吃蛋糕。到时间了,就让接走了。

女儿有50%时间没有和别人挂钩,有时自言自语。有一次,因为争执个什么东西,竟然说不喜欢小客人。小客人听傻了,赶紧向我求证。结果,我又问,你喜欢DD 吗?女儿说喜欢。才蒙混过关。儿子从头到尾,一言不发,但是对蛋糕很期待。所以比较乖。

总的来讲,我觉得还是成功的。在孩子心中建立一个相互往来的概念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发表于 2008-4-14 06:24:09 | 只看该作者

游戏没用

下午又去小区游乐园玩了一回。爸爸妈妈们都去打球了。我自愿留下来带孩子们玩。

两个和女儿同岁的小孩,加上我的两个。这就让我傻眼了。那两个孩子玩得好默契啊。不要什么游戏,很随机的东西,就玩啊,笑个不停。比如把秋千扭成麻花,松开,一个学另一个,一个帮一个,开始不帮,后来又愿意帮,又说跟谁学的,后来又假装打假,就不知道来来回回了多少的“交流会合”。此时,只是觉得心里的无力,什么RDI,游戏,统统都无力!!

我一直在看她们玩乐,看着我的孩子都各玩各的,一点也没有加进来的意思。我一直在劝她们这两个玩追人(tag), 或丢手绢(duck duck goose), 或老鹰捉小鸡,人家都不会,也不感兴趣。后来好容易说动她们玩老鹰捉小鸡,结果,把这两个排好队,我那两个不过来。把我那两个排好队,这两个又性急,以为开始了,到处跑,怕我追上她们。最终是玩不成。

后来,还是说玩捉迷藏,大家都懂,就开始了。那个we-go又来了,两个孩子总是有些排斥我的女儿,让她做找人的。我儿子根本就不加入。女儿玩捉迷藏真是力不从心,一回小狗跑来了,她先去追狗,然后,那两个经过商量,也欢呼的去追狗。或者,女儿明明闭眼数数前,就看到那两个藏在柱子后面,怎么就不去那找呢?

我觉得我带孩子玩,还是miss掉了什么东西。那些游戏什么的一点也不管用。倒是她们自己的主意,追狗啊,一起看地上的yucky的东西啊,一起藏躲啊,女儿倒是真的和她们有了一些共同开心的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发表于 2008-4-15 10:23:24 | 只看该作者

re:我也别整天发愁了。其实女儿还挺逗的。...

我也别整天发愁了。其实女儿还挺逗的。

除了画画,我逐渐发现人家还挺热爱科学的。整天问我:

为什么动物有尾巴?
蝴蝶能活多长时间?
人能活到几岁?
虫子到我们屋里来会饿死的嘛?
为什么虫子怕我抓它?
为什么动物没有我们人聪明?(我答,我们的头大)为什么头大就聪明?(...我开讲brain)
为什么动物死得早?他们几岁可以生动物宝宝?(我答,因为它们长得快; 5岁就可以生)。女儿听了不高兴,说我的莱西(她的imaginery animal的名字)要慢慢长,就不会死得早。
人没有骨头会不会走路?为什么人的骨头吓人,而动物的骨头不吓人?(因为万圣节用“白骨精”作恐怖标志)。
....

每天就看见她在“深思”,然后一张嘴巴,就问这些挺深奥的问题。我今晚也忍不住笑了。看来我这个科学家当得没有passion,这位才有潜力呢。[em13]

我那儿子也不示弱,今天晚上一放学,二话不说,就坐在小椅子上,开始一页一页的描字。喊他找创可贴(平时都是他掌握控制),人家说,我没时间。那渴望和认真的样子,真让我“悲喜交加”。[em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
发表于 2008-4-15 11:20:1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ni...

下面引用由niuniuma发表的内容:
此时,只是觉得心里的无力,什么RDI,游戏,统统都无力!!...

niuniuma,试试先只找一个小朋友做playdate。记得看过好多书上说,有的孩子只愿意与一个人玩,多了就不干了,可以视情况再慢慢发展更多的小朋友。

关于理论嘛,有的的确讲得很漂亮,读起来好激动人心哦,可怎么做还得靠自己。就我个人而言,是只喜欢能告诉你1,2,3怎么做的。

你女儿真的很聪明,将来可以向科学方面发展。以前向你推荐过一本书,终于找到书的名字了,其实主要是推荐其中的一个训练的实例。
Mickey Keenan,Ken P. Kerr & Karola Dillenburger. 1999.
Parents' Education as Autism Therapists: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in Context (Paperback),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http://www.amazon.co.uk/Parents-Education-Autism-Therapists-Behaviour/dp/18530277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发表于 2008-4-16 00:45:28 | 只看该作者

re:考拉妈妈,多谢你的意见和鼓励。你竟然将我...

考拉妈妈,多谢你的意见和鼓励。你竟然将我读书笔记给搬到教育栏了,我没有理论和实战经验,也就能在自留地里写写读书心得。不过能帮你顶个事我也高兴。不过,我真体会到你说,“可怎么做还得靠自己。就我个人而言,是只喜欢能告诉你1,2,3怎么做的”。可不是。昨儿又看了一本ABA的书,那书里十分详细的讲了怎么一步一步训练社交,真是把技能分解的不能再小了,很叹服。虽然根据DIR, RDI的“指责”,都是表面功夫(问候,提问,回答,请求。。),不能训练“心”,但是技能也很重要!没有技能也不能和别人互动, 比如,上回女儿回答了别人生日年级的问题,下一个目标就是当别人问这些问题时,回答后,可以反问同样的问题于别人,还有prompt, fading, delayed prompt等我该学的技巧。这些我看了ABA,众多有智慧的人多年经验的积累,是多么给我启发,立刻就能用上啊!这些都是重要的智慧的结晶,不用就傻了。多谢你们常年鼓吹ABA,让我终于也开始看这些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发表于 2008-4-16 10:32:2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ni...

下面引用由niuniuma发表的内容:
昨儿又看了一本ABA的书,那书里十分详细的讲了怎么一步一步训练社交,真是把技能分解的不能再小了,很叹服。虽然根据DIR, RDI的“指责”,都是表面功夫(问候,提问,回答,请求。。),不能训练“心”,但是技能也很重要!...

niuniuma:同意你说的,我觉得这些人在指责的时候,首先就忽视了训练对象,说的是要以孩子的情感或兴趣为主,可实际上却把孩子当成了机器人。我们这么机械地训练,难道孩子不会学么?!难道孩子在桌子上学会了一个动作,就只能在桌子上做?!

我们一步一步训练儿子招手,先辅助,后独立;先桌面后其他环境;先家人后外人,慢慢地孩子就学会了用招手来表示问候和再见。还有,我们训练他做turn-taking的游戏,这个技能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就是以ABA的方法一步一步教的,现在他逐步能泛化到其他的环境中去了。象我们还用ABA教他玩假想游戏,如tea party,儿子就学会了还推广,在我们后来做的吃早餐的假想游戏中,他自己就会假装到牛奶,喝牛奶等。

我想在教育训练栏目中说生活中的ABA(可以没有时间),就是想说,在生活中,把复杂的东西分解开,一步一步教;及时抓住合适的机会教;及时予以鼓励,这就是ABA。其实floor time的方法也是如此,不过是用了incidental teaching的方法,要想见效快,努力争取在单位时间里多重复几次,这不就是活学活用DTT了吗?我想,我这些说法或许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所以开讲的动力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发表于 2008-4-16 15:34:44 | 只看该作者

re:"我想,我这些说法或许很多人不愿意接受,...

"我想,我这些说法或许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所以开讲的动力不大。"

---我想不是的,如果你讲那些,我和方老师会坐第一排听.其实难的也就是活学活用,见招折招,如果你看过去几年的帖子,还有很多人在说,"我把珠子串了多少遍了,把RDI游戏做了多少遍了",但是现在在这个论坛里的老家长们不会这么做了,因为过去大家不太懂,对自闭症也不太了解,在桌面上做,要比在生活中做容易,但是在生活中却不知道怎么去把握怎么去系统化,容易三天打雨几天晒网的,所以光是在生活中做,也不行,因为没有指导思想,没有科学方法,最好的当然是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生活实际的训练和教育,这才是最难的地方,也是需要广大懂E文的才女们,及个别能在跑马之余笔耕的才子们大显身手的地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发表于 2008-4-17 04:41:07 | 只看该作者

re:看看ABA是如何把复杂的任务分解,一步一...

看看ABA是如何把复杂的任务分解,一步一步教的:
1.Identify component steps ( Task Analysis )
2.Teach one step at a time
3.Provide repeated practice
4.Use prompting and prompt fading as necessary
5.Reinforce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s of desired response

各位想一想,大家在学驾驶的时候,学打篮球的时候,学钢琴的时候,学滑雪的时候、、、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教练,不论他懂不懂什么是ABA,什么是行为学,哪一个不是遵循的这个步骤?谁不是这样学会那些本领的?自闭症孩子只不过在更广的范围里需要分解更多的步骤。仅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发表于 2008-4-18 01:14:4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也是需要广大懂E文的才女们...

也是需要广大懂E文的才女们,及个别能在跑马之余笔耕的才子们大显身手的地方了.

冯班说的对。才子才女们都跑马去了。一夜更新100贴。教育板才更新15贴。考拉妈妈我会跟你看教育贴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1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