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把帖子的名字改了. 因为刚刚看完一本很好...
把帖子的名字改了. 因为刚刚看完一本很好的书,名字叫大手牵小手. 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作者妈妈一样平和心态,牵好为为的小手.
为为的吃饭睡眠都很好,包括拉臭臭. 每天都是晚饭以后一会. 很少例外.
我发现为为有些原来会发的音,最近又发不出来了. 当然有新的音能发出来. 我觉得之所以为为最近进步大, 是因为从我回来带他开始,他有了很强的安全感, 每天过得很踏实很开心,所以几乎看不到行为问题了. 也很乐于配合. 这也是<<大手牵小手>>里面强调的最最基础的东西. 真的是很好的一本书.
<<大手牵小手>>
这是一本第一人称自述的作品. 是一位台湾妈妈写的. 把自己和自闭儿小宜的故事和其中领悟的道理娓娓道来. 让人觉得亲切又发人深醒.
小宜妈妈清楚的告诉我们: 要先接受孩子的自闭特性,也不要期待什么特效药,而是专注在开发自己,尊重孩子,再积极鼓励孩子的表现,特别是孩子的正向行为.
其实小宜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自闭症孩子,没有高智商,也没有任何天赋,但是仍然有无穷的潜能可开发. 现在的小宜除了对新环境还有一定的适应期外, 几乎可以完全摆脱自闭的现象.
书中的几个论点让我很受启发,让不知不觉中用到和为为相处的日常生活当中.
1. 不以自闭症的行为特质看待孩子的负面行为,而是分析背后的问题. 可能是因为他的生理特质或心理不安而呈献出来的.更重要的是, 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低落主要来自于他们缺乏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着眼于这些真正的问题,我们的互动更有意义和效果.
注: 我听过很多身边的妈妈抱怨孩子的种种行为,最终只是用自闭症的孩子就这样来解释. 而不去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要不就是一味地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然后逼得孩子有新行为出现. 这位妈妈就安下心来观察小宜,不断发觉在他许多怪异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孩子一起解决,教他一些简单的应对办法,孩子越来越贴心,妈妈讲话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我记得十一以琳培训的时候,一位老师讲过的一个孩子喜欢敲打金属发出的声音,后来就辅助他敲地有节奏感,慢慢过渡到打击乐. 我想也是这个方法吧.
关于抽象概念不理解,我在另外一个妈妈的博客上也看到过类似的描述. 其实我们孩子之所以不回答你的问题,很可能是他根本就不理解句子里面抽象词的意思. 所以想方设法用肢体表示也好,用实物演示也好,让孩子了解常用的抽象词比较重要. 比如先后,要与不要,等等..
2. 善用生活教材以及营造快乐安心的气氛
主要是利用孩子喜欢以及迷恋的东西教孩子. 事半功倍. 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教孩子最好的时机. 另外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安全感,对父母有依恋.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关于小宜奶奶的描述, 老人习惯管孩子,说孩子这不应该,那不应该. 小宜就真的听不见奶奶的话, 而妈妈的话,就马上响应.
3.不一样的父母,不一样的小孩
先从调整自己的心态作起,让自己成为教育孩子的第一个资源. 首先要接受孩子,不要用训练的方式对待孩子. 因为孩子是一个个独力的个体,不一定会按照我们的安排去走. 作者比较强调的是用引导,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 我们已经了解孩子的缺陷特质,家长就要先行自我调适,接受孩子和一般小孩的气质很不一样,给他更多空间,时间去发展,也给自己更多时间去观察他. 作者送给所有家长和教育者一个"慢"字,越急着要求,急着教养,急着调整,亲子关系可能说挫折. 不妨花时间观察,了解孩子的个别特性和需求,再考虑是否要介入处理和处理方式,常常练习就会渐入佳境.
下面一段关于沟通的讲述让我豁然开朗.
所谓的沟通,是你说出你的想法和需求,我说出我的想法和需求,找出彼此的底线,双方再从中间去妥协. 爱不是一直要求,爱对方就是要了解,包容他的无能或无法配合,再想办法做修正或调整.
4.同理孩子的心情
我们的态度会影响孩子. 我们的紧张情绪会带给孩子,我们发自内心的赞赏孩子可以看到. 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可能就没那么难理解他了.
5.说文解字的妙用
一个字一个词的教,而不是整句地教. 让孩子真正理解这个字这个词的意思. 而不是仅仅背下来.
6.追踪孩子的目光,借机会扩展孩子的知识和理解
7.运用模仿或者搬演游戏
可能我们没办法做一百分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做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