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鱼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宝贝一起游戏、认知成长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2 12:11:37 | 只看该作者

re:我的BLOG地址:http://blog...

我的BLOG地址:http://blog.shippingchina.com/blog.php?uid-2431.html
我以前找的一些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01:03:40 | 只看该作者

re:[B]麦克第一次剪头发[/B]昨晚麦...

麦克第一次剪头发
昨晚麦克和奶奶一起睡,早上奶奶乘麦克还在睡,便用电推给他剪头发,可推了一半,他醒了再也不肯让奶奶剪。
于是我们醒来,便看见一个顶着一簇没剃完头发的孩子在吃早饭,奶奶说:“怎么办?等一下可怎么出去啊?”爸爸竟对我有十分的把握:“没关系,交给他妈妈,她对他有办法。”
以前为了消除他对剪头发的恐惧,经过理发店时,我会带他驻足观看别人剪头,告诉他:“这是理发店,这里是剪头发的。”;爸爸去剪头发,我更会带他去观摩,对他说:“爸爸在剪头发。”,然后跟他玩“剪头发”(用手指假装帮他剪),还拿电动按摩棒在他头上按摩。但我还是没有完全把握今天是否能顺利地剪掉他的头发,等他吃完饭,我用手在他头上剪:“麦克,剪头发好不好?”“不好!”我脸一板,拉长声音“嗯!剪头发!”顺势抱起他,让他坐在我膝盖上,奶奶把电推给我,我转交到他手上,并夸他:“麦克很棒,要剪头发了。”他自己打开电推开关,等他把玩一小会儿,我轻握他的手,把电推放在他头上,一边夸他一边推,不一会儿便大功告成。耶,又胜利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00:54:19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一次配合看医生这几天麦克有时会捂着...

第一次配合看医生
这几天麦克有时会捂着上腹说:“疼”,今天早上在幼儿园吃完早点后吐了,晚上带他上医院检查,我告诉他:“你肚子疼,我们去医院给医生检查一下(我模仿医生戴上听诊器给他检查肚子),然后打针(模拟在他屁股上打针),肚子就不疼了,好了。”他懂了,到了医院,破天荒地自己走进诊室,自己把病历卡给医生,冰冷的听诊器在他肚子上检查时可能会痒,他还嘿嘿直笑。我拿大便去化验,爸爸先带他出去玩,经过注射室时,他竟还指着里面的人说:“爸爸,打针。”这个以前那个一到医院门口就拼命挣扎尖叫的小人儿好象忽然长大了、变勇敢了。
大便常规、虫检均正常,医生可能因为麦克不太会说话就质疑麦克对疼痛的表述是否准确,我再三说明麦克对疼痛的表述肯定没问题,医生才说也有可能是胃病,不然开个消炎药回去吃吧。我差点没晕倒,这就是我们这最好的医院——厦门XX医院的医生!我说:“还是做个检查吧。”“那你明天再来做个碳酸10”医生表现出让我疑惑的热心“你现在先去交钱,免得明天来还要排队。”我喏喏,出来后直接上车,明天再来排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6-10-17 23:42:43 | 只看该作者

re:泉泉比麦克小半岁,能力却差得太多,要多...

泉泉比麦克小半岁,能力却差得太多,要多向麦克妈学习。祝麦克有更大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6-10-18 08:33:42 | 只看该作者

re:魚兒,文文比麥克小兩個月,我們的孩子差不...

魚兒,文文比麥克小兩個月,我們的孩子差不多大,麥克進步很大,咱們一起加油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1:27:46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泉泉妈、文文妈的鼓励和祝福。麦克近期...

谢谢泉泉妈、文文妈的鼓励和祝福。麦克近期确实有些进步,但我则需要检讨自己有些懈怠了,比起大家特别是文文妈妈我还做得很少,香港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先生:“他們理解力能否改善,要視乎他們是否有該些資料的記憶和他們是否被提供運用該些知識的機會。”而我提供给麦克的这种机会还远远不够,所以麦克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没能快速提高,还要学习文文妈妈的語言提升辦法,把跟读一篇小故事列入每日计划内。 继续加油加油,和我们的宝贝一起加油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01:02:32 | 只看该作者

re:麦克的进步:能自己洗脸(虽然毛巾拧不...

麦克的进步:
能自己洗脸(虽然毛巾拧不干湿漉漉的)、自己刷牙、自己洗碗;
会主动帮妈妈晾衣服、洗地板;
在妈妈的请求下,肯帮妈妈把客厅的草席、被子枕头收到房间里;
在遭遇其他小朋友抢夺时会说:“不要抢”甚至有时还会让步;
经常会主动向别人问好,如:“爷爷好”等,有需要时会求助:“妈妈,帮帮我!”,会表示感谢:“谢谢!”(搞笑的是,说完还指着对方的嘴巴说:“不用谢”,真晕!);
找不到爸爸,会双手一摊问我:“爸爸呢?”;
说完一句自己不知道是否正确的话,会看看大人的反应,若大人没有赞许的表示,马上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羞羞。”;
吃自己煮的玉米糊(半辅助),一边吃一边啧啧称赞:“真好吃”;
会从妈妈的包里拿钱给收银员或的士司机:“给你钱”或:“阿姨,我要买这个”,但对该付多少钱找多少钱还不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4 02:06:27 | 只看该作者

re:虽然给麦克买的书不计其数,但适合现在给他...

虽然给麦克买的书不计其数,但适合现在给他看的故事情节简单易懂、配图清晰明了的低幼图书还是不多,昨天终于又让我淘到一套小小孩系列的《婴儿故事》。
今晚,我们俩人偎在沙发上,开始了长长的故事之旅,除了被我偷藏起来的一本(因里面有一篇《睡觉》:老鼠睡觉很害怕,它怕“喵呜”叼走它。小兔睡觉很害怕,它怕"尖牙齿"来咬它...),应麦克同志的要求,我们一口气把余下的四本共计12则故事读完,也不知小人儿能消化多少。也许他跟我一样,也有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特点,这可不太妙呀。[em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2:29:27 | 只看该作者

re:近期计划1、请他拿东西过来、放东西在...

近期计划
1、请他拿东西过来、放东西在指定位置。
2、请他整理东西、收拾分类,如全家人洗好的衣服,叠好分类:爸爸的、妈妈的、自己的。
3、练习传话给其他人。
4、请他传递转交东西给某人。
5、学习次序、分享、等待、示弱、帮助。
6、每天跟读一篇小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8 21:01:22 | 只看该作者

re:放学后在幼儿园操场玩,我与麦克同学馨蒂的...

放学后在幼儿园操场玩,我与麦克同学馨蒂的妈妈坐在一旁边看边聊,馨蒂哭着跑过来:“妈妈,麦克踢到我眼睛了。”
那小子也跟过来,但不敢近前,一脸惶惑地看着。
查看馨蒂无大碍后,我叫他:“麦克,过来!”
啪啪两下屁股,小子知道自己错了,不敢哭。
“你踢到馨蒂了,馨蒂会痛的,知不知道?跟馨蒂说对不起。”“对不起,摸摸。”他轻轻地抚摸馨蒂的眼睛。
“是不是故意的呀?”“不是。”
“以后不敢了,知道吗?”小子点头说“知道。”
一会儿,两人已全无介蒂,又在一起玩得乐火朝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1:44:05 | 只看该作者

re:麦克的进步:会把以前学过的二三字...

麦克的进步:

会把以前学过的二三字的短句拼成一句稍长的句子,如:“我要玩电脑。(我要...)”“妈妈,帮我推车好不好?”“不要睡觉,我还要玩一会儿(我还要吃)。”“不要打屁股”等等.

会回答“这是哪里啊?”“火车站”“XX公园”或“幼儿园”;“我们要去哪里?”“爷爷奶奶的家”“外公外婆家”“回家”或“XXX(我家小区名)”

这几天学会泡功夫茶,泡好后端着杯子到处奔忙:“爷爷请喝茶”“奶奶请喝茶”“爸爸请喝茶”。有好吃的也乐于分享:“哥哥,请你吃XX”“奶奶请吃”。

周五放学后在幼儿园操场骑自行车,想跟杰迪换,可杰迪不肯,瞄准杰迪下台阶屁股刚离开椅座,快速过去:“跟你换一下,好不好?”自己点头:“好。”屁股早就坐了上去。免不了又被我一顿教训。

周六在楼下碰到邻居小姐姐要去打预防针,小子一路跟着去,到了卫生院门口,不敢进去了(已经拖了一年多没来打,他还记得。),我说:“那我们走吧,妈妈带你去玩。”“不要,这边等”然后拍拍胸口:“怕怕。”等了一会儿,看到许多孩子进出,小子想进去看个究竟“妈妈,上去。”我故意抱他到注射室外透过玻璃窗看小朋友打针,小子一边看一边害怕地挤眼,然后赶紧往外溜:“妈妈,我要去玩。”哈哈[em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6-11-6 11:51:26 | 只看该作者

re:你们孩子在机构训练还是在家训练,效果怎么...

你们孩子在机构训练还是在家训练,效果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1:57:29 | 只看该作者

re:小羊已被我扔进狼群里了,下午放学才领回来...

小羊已被我扔进狼群里了,下午放学才领回来喂点青草。进步大多记录在此贴中,所有的进步基本上都是我教的,但我还是要让他与小狼共舞,因为那也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功课,虽然显著的郊果现在还看不明显,但长大一些,最少面对同样也在长大的狼时他可以不畏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2:30:25 | 只看该作者

re:早上麦克趴在地上“玩”汽车,我逗他:“爸...

早上麦克趴在地上“玩”汽车,我逗他:“爸爸呢,爸爸不见了。”他头也不抬:“在这里。”爸爸把自己埋进沙发扶手后更深一些,我继续:“啊呀,爸爸真的不见了。”他抬头看一眼,真的没看到,赶紧一轱碌爬起来:“哈哈,在这里。”“妈妈说爸爸不见了,是不是假的呀?”“假的。”“妈妈是不是在骗人?”“是。”“爸爸在这里才是真的?”“真的。”“妈妈骗人错了没有啊?”小子定论:“错了。”

10月份老师评语:
Micheal宝贝自从上中班后确实进步很大,表现最突出的是在学习方面,宝贝能主动地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而且也学得很认真哦,GOOD!有时侯,宝贝还会帮助小朋友整理鞋子,小手可真能干,VERY GOOD!

11月10日:
昨天放学,老师说:“明天幼儿园要组织小朋友到梅海岭去玩,记得要穿园服、戴园帽。”麦克因为语言理解的关系,没有做出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反应,我便对他说:“明天你们要出去玩耶,明-天-,幼儿园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出-去-玩,高不高兴?”“高兴。”我也没太认真他是否真“高兴”,因为“明天”这个概念刚加进不久,而且我也已经习惯没有做预期。
今天一大早,有如天簌般的声音在我耳边呼唤:“妈妈起床,出去玩!”

11月12日
为了参加万圣节幼儿园活动,买了一套超人的衣服并买一盒VCD让他知道什么是超人,这几天小子便开始热衷于表演超人,双手在胸前齐胸一划然后右手举起说:“ao人(‘超’的‘c’音不会发)”,接着表演跆拳道,先鞠躬,接着开打,一招一势比划得有模有样,可爱极了。


今天下午带麦克到东屏山,上山他一路追着一位小姐姐,勇往直前两公里,累了就骑上自行车:“妈妈(或爸爸)帮我推,追呀追呀,快,跑步。”下山时则骑着车想要享受快速下冲的感觉:“妈妈,放开我。”我的妈呀,下面可是万丈深渊啊。可怜我只能虚握车把,跟着他一路狂奔下山。
到了山下,刚好爸爸的同学来电话,要带他儿子来一起玩,我们说体力已经透支了,于是我们又一起到厦大散步,如意算盘呢是想可以轻松一些。谁知,逛了一圈到了学校体育场,俺家麦克看到那么多人在运动也来劲了,跟着人群跑了五圈,他爸陪了三圈,最后一圈俺不忍心,抱起他跑,一边指着旁边的人告诉他:“哇,这些人在干什么呀?哦,他们在跳绳(踢足球、做俯卧撑等等)”再停下来看一下以减缓速度。
回到外公外婆家,吃完晚饭,外公问:“麦克,要不洗头啊?”麦克只顾玩小汽车好象没听见。我说:“算了,我明天再给他洗,今天太累了,要早点回家。麦克,我们回家了好吗?”麦克抬头说:“不要,洗头,我要洗头。”原来他有接收到外公的话。
回到家里,想洗洗睡了,可这精力旺盛的家伙还要吃点心、看超人VCD,爸爸叹服:“你才是精力充沛的超人啊!!!”


13日
今天,麦克邀我一起玩剪刀石头布,我发现他终于明白游戏规则了,后来楼下哥哥来跟他玩陀螺,他也明白游戏规则了,如果自己的陀螺转的时间长他会指着自己说:“我赢了,耶。”然后指着哥哥说:“你输了。”反之亦然。宝贝好棒呀!


16日
老师:如果有小朋友不乖,麦克会跑到我跟前并指着那个小朋友,叽叽咕咕地告状。
妈妈:哈哈,真是很鸡婆!象个警察似的。
老师:他现在很崇拜警察。
妈妈:对啊,我问过他‘长大以后当警察抓坏蛋好不好?’他说‘好!’


27日
实在是躲不过,上周幼儿园下最后通牒,说防疫站28日要来检查孩子接种疫苗的情况,要求家长务必在这之前带孩子去打预防针.
到了卫生院,麦克怎么也不肯下车,说:"不要打针",可当爸爸把车开回家,他听妈妈说:"走,去上幼儿园"时他又不乐意了,自己要求去打针.
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麦克勇敢地进了卫生院,乖乖地排队等候,表现得象个男子汉似的让医生打针,只在针头扎进去的时侯用力地挣扎了一下下,哭了一小会儿,(幸亏妈妈没象爸爸说的"没事,他自己进去打就可以了.",而是紧紧地抱着他,那挣扎的力度若是没人抱住,恐怕足以让针头折断.)但总体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
回到奶奶家,还指着胳膊告诉爷爷奶奶,自己很勇敢去打针了,真的很臭屁耶!

29日
前些日子,麦克把东西给别人时说:“给我,给我。”我赶紧教他说:“给你。”终于改过来了。
今天,他指着[征途]里的山贼对爸爸大叫:"打我,打我",晕啊!不过不要紧,再教,过些日子他就会改说:"打他,打他"了吧 .

12月1日
“麦克,天快黑了,我们回家了好吗?”
“不好,我还要再玩一会儿。”
“那说好只能再玩一会儿喔?!”
“好!拉钩——拉钩上轿,一百年不许变.”

12月6日
麦克自从学会说“对不起”后,自己用的次数不多,倒是每次你要是不小心碰到他,他就指着你的嘴巴要求你跟他说“对不起”,真是一个小混混。
[em12]

12月13日
麦克今天晚上睡了两小时后,自己从床上爬起来,闭着眼睛站在地上,等我给他把尿,尿完后仍闭着眼爬上床继续睡.早上6点又自己醒来尿尿,然后继续再睡.宝贝真的长大了.[em14]

12月18日
学校操场有个小朋友在骑自行车,麦克也想玩,可人家不肯让给他,臭小子便去拉住那个小朋友奶奶的手,指指天空又指指大门,说:“婆婆,天黑了,回家。”晕倒,天黑了你自己干嘛不回家呀?!

12月21日
放学时我照例带面包水果去接麦克,可由于他昨早把小指头蹭破了点皮,今天说什么也不肯去洗手,他不停地跳着、哭着、喊着:“不要洗手,受伤了,流血了”,叫得声嘶力竭,(自我保护意识可真强啊!)我乘他不备把创可贴拿下来,告诉他:"你看,已经好了,可以洗手,不要紧,没关系了..."... 在我的坚持下,终于哼哼唧唧地去洗手,洗好后破涕为笑,并把手展示给我看:"好了".
老师说:"我第一次看到麦克发脾气,原来脾气还真不小啊,哈哈."我倒挺诧异:"第一次?在幼儿园从没发过脾气?哈,看来还有点眼色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6-11-22 18:38:40 | 只看该作者

re:鱼儿好:麦克如今是越来越让人刮目相看...

鱼儿好:
麦克如今是越来越让人刮目相看了,真是可喜可贺啊。你也要注意休息,别老是深夜还在网上泡哦。
对了,淇子后来说了,她那么做只是“把那些硬币作为礼物送给好朋友的”。孩子的想法很单纯,她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及发展友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0:36:12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星晴,我晚上给麦克把完尿才睡所以比较...

谢谢星晴,我晚上给麦克把完尿才睡所以比较晚。
淇淇原来是渴望发展友谊呢,你要多帮她创造机会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0:35:20 | 只看该作者

re:http://lz.book.sohu....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php?id=6117
于丹《论语》心得之 朋友之道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
    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

    但是朋友有好坏之分。良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样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怎样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

    《论语》里面给出了答案。

    孔夫子非常看重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

    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

    他说,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

    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他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果决。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

    第二,友谅。《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

    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

    第三,友多闻。这种朋友见闻广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知识面宽。

    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时代,不像我们今天有电脑,有网络,有这么发达的资讯,有各种形式的媒体。那个时候的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结交一个广见博闻的好朋友,让他所读的书,让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

    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不妨到朋友那里,也许他广博的见闻可以帮助你作出选择。

    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拥有了一本厚厚的百科辞典,我们总能从他的经验里面,得到对自己有益的借鉴。

    《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

    孔老夫子又说有三种坏朋友,即“损者三友”,那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孔夫子说,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这三者“损矣”。这损者三友,是三种什么人呢?

    首先是友便辟,这种朋友指的是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你的什么话,他都会说“太精彩了”;你做的任何事情,他都会说“太棒了”。他从来不会对你说个“不”字,反而会顺着你的思路、接着你的话茬,称赞你,夸奖你。

    这种人特别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细心体会你的心情,以免违逆了你的心意。

    “友便辟”和“友直”正好相反,这种人毫无正直诚实之心,没有是非原则。他们的原则就是让你高兴,以便从中得利。

    大家还记得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大奸臣和吗?他对乾隆皇帝百般逢迎,奴颜谄媚,几乎无所不用其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便辟”之人。

    孔夫子说,和这种人交朋友,太有害啦!

    为什么?和这种人交朋友,你会感到特别舒服,愉快,就像电视剧里乾隆皇帝一样,明知道和贪赃枉法,却还是离不开他。

    但是,好话听多了,马屁拍得舒心了,头脑就该发昏了,自我就会恶性膨胀,盲目自大,目中无人,失去了基本的自省能力,那离招致灾难也就不远了。

    这种朋友,就是心灵的慢性毒药。

    第二种叫友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

    他们当着你的面,永远是和颜悦色,满面春风,恭维你,奉承你,就是孔子说的“巧言令色”。但是,在背后呢,会传播谣言,恶意诽谤。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控诉:我的这个朋友长得那么和善,言语那么温和,行为那么体贴,我把他当作最亲密的朋友,真心地帮助他,还和他掏心窝子,诉说自己内心的秘密。可是,他却背着我,利用我对他的信任,谋取自己的私利;还散布我的谣言,传扬我的隐私,败坏我的人格。当我当面质问他的时候,他又会矢口否认,装出一副老好人受委屈的样子。

    这种人虚假伪善,与“谅”所指的诚信坦荡正好相反。

    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

    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一副善良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所以,你要是一不小心被这种人利用的话,你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这是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光,考验我们知人论世的能力。

    第三种叫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就是老百姓说的“光会耍嘴皮子”的人。

    这种人生就一副伶牙俐齿,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没有他不懂得的道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气势逼人,不由得人不相信。可实际上呢,除了一张好嘴,别的什么也没有。

这种人又和上面讲的“多闻”有鲜明的区别,就是没有真才实学。便佞之人就是巧舌如簧却腹内空空的人。
    孔夫子从来就非常反感花言巧语的人。君子应该少说话,多做事。他最看重的,不是一个人说了什么,而是一个人做了什么。

    当然,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有了一定的变化,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果口才太过于笨拙,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会给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带来一些障碍。

    但是,如果只会言语,没有真功夫,那种危害比前者要可怕得多。

    《论语》中的损者三友,就是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还有那些夸夸其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可千万不能交,否则我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是,好人坏人都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

    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做“仁”,后者叫做“知(智)”。

    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他的老师。

    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爱人。”真正爱他人就是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知(智)”?

    老师同样回答了两个字:“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有智慧。

    可见,我们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有了这两条,就有了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

    从某种意义上讲,交到一个好朋友其实就是开创了一段美好生活。我们的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但是,也有些无心之人,老跟朋友在一起,自己却不能对照自省。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里面有一篇晏子的传记。晏子就是齐国的名相晏婴,“晏子使楚”的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

    大家知道,晏婴是五短身材,其貌不扬,看起来样子有点猥琐。可是他有一个车夫,却长得特别帅,个子高高的,相貌堂堂。

    这个车夫很有意思,觉得自己给齐国的宰相驾车很风光。而且,他觉得自己的位置很好啊:每天坐在车前面,驾着高头大马,而晏子却只能在车棚里面坐着。他觉得车夫这个职业真是太好了!

    有一天,车夫回到家里,发现自己的夫人哭哭啼啼地收拾了东西要回娘家。他吃惊地问道,你要干什么?他夫人说,我实在忍受不了了,我要离开你。我觉得跟你在一起挺耻辱的。

    车夫大惊,你不觉得我风光吗?他夫人说,你以为什么叫做风光?像人家晏婴那样身负治世之才,却如此谦恭,坐在车里毫不张扬;而你不过就是一个车夫而已,却觉得自己风光无限,趾高气扬全在脸上!你整天跟晏婴这样的人在一起,却不能从他身上学到一点东西来反省自己,这使我对你很绝望。跟你生活是我人生最大的耻辱了。

    后来这个事情传扬出来,晏婴对这个车夫说:就冲你有这样的夫人,我就应该给你一个更好的职位。反而提拔了这个车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这就是说,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处世态度,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做个有心人。

    孔夫子提倡我们结交益友,就是对我们有用的人。但这个有用并不是说通过他可以改善你的现实生活条件,相反,孔子从来不主张你去结交富豪和有权势的人,而是要你去结交那些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有一个山水田园诗派,这个流派的作品以表现隐逸情怀、抒发山水田园之乐为主。

    那么,真正的田园在哪里?它并不在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而在现实生活之中。所谓“小隐隐于野,而大隐隐于市”,只有那些修炼不够的小隐士才会躲到这个山那个山,很做作地修座别墅;真正的大隐是不离红尘的,他可能就生活在闹市之中,每天做着跟大家毫无二致的事情,但他的心中却自有一方从容宁静的田园。

    我们都知道陶渊明,他是田园诗创作的鼻祖,中国的隐逸之宗。陶渊明的生活条件虽极其简陋,但他活得却很欢乐。《南史·隐逸传》记载说,陶渊明自己不解音律,却蓄素琴一张,这张琴连弦都没有,就是那么一段木头。他每有会意,就抚弄这段木头,说是弹琴,而且弹得很投入,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全都寄寓其中,有时弹着弹着就痛哭失声。而每每此时,那些真正听得懂的朋友也会为之动容。陶渊明用这么一张无弦琴弹奏他心灵的音乐,和朋友们把酒言欢,然后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我已经喝高了你们走吧。朋友们也不计较,就都走了,日后还是欢会如旧。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日子才是真正快乐的日子,因为大家的心灵有一种默契。

    我曾经看过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散文,他说一个朋友和他要一幅字,自己挂在书房里。朋友对他说,你要写非常简单的,让我每天看了以后就有用的一句话。他想了半天,就写了四个字,叫“常想一二”。那个朋友不懂,说这是什么意思啊?林清玄解释说,大家都说这个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我们就算认可这种说法吧,但是起码还有一二如意事啊?我帮不了你太多,我只可以告诉你就常想那“一二”吧,想一想那些快乐的事情,去放大快乐的光芒,抑制心底的不快,这也就是我作为一个朋友能够为你做的最好的事情了。

    有这样一个来自西方的寓言,说有一个国王过着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的日子,天下所有至极的宝物美色都给了他,他仍然不快乐。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快乐起来,于是派人找来了御医。

    御医看了半天,给他开了一个方子,说你必须让人在全国找到一个最最快乐的人,然后穿上他的衬衫,你就快乐了。

    国王就派大臣们分头去找,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快乐得不可救药的人。但是大臣们向国王汇报说,我们没有办法拿回那件能够给您带来快乐的衬衫。

    国王说,怎么会这样?必须给我拿回那件衬衫!

    大臣们说,那个特别快乐的人是个穷光蛋,他从来就是光着膀子的,连一件衬衫都没有。

    其实这个寓言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它告诉我们,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的联系。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也就来自于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同良朋益友间的切磋交流。

    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还需要知道怎样与朋友相处好。好朋友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打成一片?我们经常说,谁跟谁好得穿一条裤子,这是朋友相处的恰当距离吗?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与朋友相处,同样应当注意分寸。比如你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都要有尺度。
    孔子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论语·季氏》)。

    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发表意见了,这叫毛毛躁躁。这不好。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话题,一定要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再徐徐道来,这个时候才是合适的。

    现在很多人在网络上都有自己的博客,其实是急于要把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展示给人看。但过去没有博客,大家靠说话来交流了解。大家也许会发现,朋友聚会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喜欢滔滔不绝说自己关心的事情,比如我最近去打猎了,我最近升职了。或者有一些女性朋友聚会时,有的人上来就会说我男朋友怎么样,我的孩子怎么样,等等。这些当然都是她特别想说的话题,但这些话题是不是大家一定关心呢?也就是说,她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无形中剥夺了其他人话题的权利。所以在“言未及之”的时候喜欢跳出来说话是不好的。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极端,“言及之而不言”,孔子说这个毛病叫做“隐”。

    也就是说,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本来应该自然而然地往下说,可你却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朋友会让大家觉得彼此心里还存有隔膜。话题既然已经到这里了,你干嘛不说呢?是自我保护?还是故作矜持?还是要吊大家的胃口?总而言之,该说的时候不说,也不好。

    第三种情况,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也就是我们今天老百姓所说的没眼色。

    这个“瞽”字说得很严厉,就是一个人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就叫睁眼瞎。你要注意了解对方,你要看看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尊敬和顾忌。

    其实何止是朋友,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难道就没有顾忌吗?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这就需要你有眼色。当然这跟投其所好不同,这是你给朋友营造的一个宽和与友好的气氛,让他跟你沟通下去。

    在世界采访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

    费雯丽在美国好莱坞拍的影片《乱世佳人》获得了十一项奥斯卡提名之后,使她一举成名。当这个电影风光无限,首次去欧洲巡演的时候,费雯丽乘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成千上万的记者在下面围着。

    有一个没有眼色的记者冲在了最前面,他非常热情地问刚刚走出旋梯的费雯丽说,请问你在这个电影里扮演什么角色?这一句话使费雯丽转身就进了机舱,再也不肯出来。

    在对采访对象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说的这句话,不就像瞎子一样吗?

    还有,在给朋友提建议或忠告的时候,虽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要把握分寸。

    孔子对子贡说,向人进谏时,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也”(《论语·颜渊》)。就是不一定要做苦口良药,不一定要当头棒喝,你完全可以娓娓道来。这就叫“善道之”。如果这样还说不通,就适可而止,不要等到人家不耐烦了自取其辱。

    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这样的要求,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好好地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

    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同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自己的好朋友呢?

    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少年、壮年、老年。每个阶段上都会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坎儿。这三个坎如果你都越过去了,你这一生就无大碍了。而要成功越过这三道坎,同样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人在少年的时候,很容易冲动,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要在情感上出现问题。我们经常看到,高中生、大学生因为感情问题出事。这个时候,一些好朋友作为旁观者,他们看得更客观、更清晰,所以好多自己解不开的疙瘩也许会从朋友那里找到答案。

    过了这个坎儿,就到了中年。孔子说,人在这个阶段,“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人到中年,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这个时候想的最多的是什么呢?是谋求更好更大的空间,这就极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争斗,争斗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所以孔子提醒说,人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告诫自己,不要跟别人争斗。你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假如一个更好的职位最终没有选择你,你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结交那种有平常心的朋友。他会帮你看开暂时的得失,超脱利益的纠缠,得到心灵的抚慰,获得精神的栖息地。

    那么到晚年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按照孔子的说法,叫“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老了,心态就容易走向平和,像罗素所说,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到了大海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平缓和辽阔。在这个时候,人要正确对待你得到的东西。这里面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生活。

    你从社会上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收获你的功勋,此时你已经收获了很多,就像是一个新家,逐渐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一样。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我们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是什么呢?往往是抱怨。抱怨儿女顾不上自己,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拉扯大了,现在你们都去忙了,连回家来看看都没有时间;抱怨社会分配不合理,说我们当年干革命的时候,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现在一去外企就挣三四千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

    如果老在说这些东西,那么原来的所得就变成生命的一种隐痛,一种负累。这时就需要朋友的开导,学着舍弃一些东西,这样也就远离了烦恼。

    其实纵观下来,《论语》里面真正专门谈论交友之道的文字并不多,但是它教给了我们一种智慧。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摘下备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0:44:21 | 只看该作者

re:于丹《论语》心得之 处世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之 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

    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

    简单地说,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我们常常会说,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

    其实,很多时候对一个事情的判定,并不能简单地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件事的性质。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

    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物质的繁荣,生活节奏的加快,更要求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要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

    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

    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

    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

    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作“好”呢?

    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数”(shuH)是“屡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有一个哲学寓言,名叫《豪猪的哲学》。

    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尤其是都市里,原来的大杂院都拆了,建成了单元楼,已经没有这院里头一家包饺子、十家挨着都送到的事了,已经没有大院一起过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的情形了。往往是同在一个单元里边住了三四年,邻居都认不全。

    因为周围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越来越多了。

    这种障碍多了以后会怎么样呢?就会加重我们所信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

    你会觉得:我的好朋友应当对我好一点,我也会自觉地对他好一点。你会觉得:你们家有什么私事,比如两口子打架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我可以给你们调停啊!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大家真的应该听听子游的这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距离过近,必然要伤及他人。

    那么,应该怎样与朋友相处呢?

    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孔夫子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所以,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

《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

    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我曾经看到有一本写如何为人父母的书,作者是一个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她在书的开头说了一段非常好的话。她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无论父子母女之间,还是多年夫妻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到了《论语》中说的“数”这个阶段,彼此已经不独立了,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这非常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

    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那么对待工作是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呢?

    无论是份内的工作还是份外的工作,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做得越多越好呢?

    对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吗?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也就是说,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可能有许多大学生去外企实习过。你一进去,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会给你一个jobdescription,就是关于你的工作岗位的描述,告诉你,这个岗位是干嘛的。从一个文秘打字员,一直到高级主管,都有自己的岗位描述。

    我们很多单位现在所缺失的正是这种岗位描述。我们对岗位往往有定性却没有定量。我们老是说:年轻人要好好干,一个人干仨人的活才好呢。认为这样是替领导分忧。实际上这并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谁的活儿谁操心,这样的话,大家合起来才是一盘棋。

    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你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那么,在其位,怎么谋其政呢?

    首先是做事的原则。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什么叫做“义之于比”?就是用“义”作为比照,作为法则。

    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事,不刻意强求,不无故反对,没有薄没有厚,没有远没有近,没有亲没有疏,一切按道义行事。道义,就是行事的原则和标准。 

    其次是做事的方式。

    在“言”与“行”之间,孔夫子更看重“行”。他很不喜欢那些夸夸其谈的人。

    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爱说漂亮话,做出取悦于人的样子,在这种人里找不着真正的仁者。

    孔夫子鼓励的是什么呢?是少说多做。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孔夫子提出“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用老百姓的话说叫“祸从口出”,没那么严重的话,起码也是“言多语失”。

    孔夫子的学生子张,要学习干禄。什么是干禄呢?就是做官。

    子张想到社会上担任点职务,请教老师应该怎么做。孔子告诉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

    “多闻阙疑”,就是要先带着耳朵去,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就先放一放。我们常说一个人身体力行,那叫直接经验;而听听别人的经验教训,包括他经历的坎坷,走过的弯路,那是间接经验。你多听点间接经验,也有好处。

    “慎言其余”,就是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地方,说话时也要小心。“则寡尤”,就会少了很多怨尤。

    “多见阙殆”,就是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先放一放。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你阅历丰富了之后,做事仍然要谨慎。这种谨慎在《论语》中被概括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要像站在深渊旁边一样谨慎行事,要像走在薄冰上一样小心翼翼。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寡悔”,让你自己少一点后悔。

    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人一旦知道做错的时候,一切皆成定局,无法挽回。一个人如果在说话里面少了指责、抱怨,在行为中少了很多让自己后悔的经验,这个人出去做官做事,就能成功了。

这段话多实用!
    “言寡尤,行寡悔”这六个字,对我们今天不是照样有用吗?

    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一天到晚在家里发脾气,摔摔打打,特别任性。有一天,他爸爸就把这孩子拉到了他家后院的篱笆旁边,说:“儿子,你以后每跟家人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过一段时间,你看看你发了多少脾气,好不好?”这孩子想,那怕什么?我就看看吧。后来,他每嚷嚷一通,就自己往篱笆上敲一颗钉子,一天下来,自己一看:哎呀,一堆钉子!他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他爸爸说:“你看你要克制了吧?你要能做到一整天不发一次脾气,那你就可以把原来敲上的钉子拔下来一根。”这个孩子一想,发一次脾气就钉一根钉子,一天不发脾气才能拔一根,多难啊!可是为了让钉子减少,他也只能不断地克制自己。

    一开始,男孩儿觉得真难啊,但是等到他把篱笆上所有的钉子都拔光的时候,他忽然发觉自己已经学会了克制。他非常欣喜地找到爸爸说:“爸爸快去看看,篱笆上的钉子都拔光了,我现在不发脾气了。”

    爸爸跟孩子来到了篱笆旁边,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你看,篱笆上的钉子都已经拔光了,但是那些洞永远留在了这里。其实,你每向你的亲人朋友发一次脾气,就是往他们的心上打了一个洞。钉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个洞永远不能消除啊。”

    这个寓言,可以用来解读《论语》中的“言寡尤,行寡悔”这句话。

    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要想一想后果,就像钉子敲下去,哪怕以后再拔掉,篱笆已经不会复原了。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日后的悔恨。

    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

    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懂礼节。

    那么,在孔子看来,什么叫礼节呢?

    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一种自我修养。

    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不管这个人多么年轻,他也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这表示对这些人的一种尊敬。

    对有官位的人,应该表示尊敬;对身上戴孝的人,他们是遭遇不幸者,也应该表示尊敬。对盲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弱势群体”,更应该表示尊敬。你不要打扰他们太久,不要惊扰了他们的伤痛,你应该悄悄地从他们面前经过。

    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孔夫子在其他场合也是这么做的。

    《论语·乡党》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乡亲们一起行乡饮酒礼,仪式结束后,孔子总是要等扶手杖的老人出门后,自己才走,绝不与老人抢行。乡亲们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孔子一定穿着朝服,恭敬地站在东面的台阶上

    这都是一些最小最小的礼节。大家可能会觉得,一个圣人做这点事,还用记载在典籍上吗?这不是谁都懂的道理吗?这是夸圣人吗?

    其实,所谓圣贤的言谈举止就是这么朴素,朴素得甚至让今天的我们都有些怀疑。这种故事就像发生在你的邻里,发生在你的家里。

    但这是多么温暖啊。它让我们觉得圣贤未远。他依然在把自己感悟到的道理,体会到的经验,留给我们,一起分享。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他的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说:“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

    子路一听,做到这四个字就能当君子了?不会这么简单吧?于是又追问,说:“如斯而已乎?”这样就行了吗?

    孔子又补充了一点说:“修己以安人。”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

    子路显然还不满足,又追问:“如斯而已乎?”

    孔子又补充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炼自己,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还发愁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做好呢。做到这一点,难道还不够个君子吗?

    《论语》中到处是这些朴素的、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而很少长篇大论的大道理。我们不会觉得《论语》所说的道理遥不可及,而是会感到很温暖、很亲切。

    孔子告诉我们的,首先不是如何安天下,而是如何做最好的自己。“修身”,是对家国、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孔子和他的弟子力争做“最好的自己”,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对家国、对社会的责任。

    别人曾经问子路:你的老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后来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呢:“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我发愤用功的时候,我可以忘了吃饭;当我快乐欢喜的时候,我会忘了忧愁。在这样一个行所当行,乐所当乐的过程中,不知道我的生命已经垂垂老矣。这是孔子的写照,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理想人格的一个写照。

    儒家哲学说到底,是培养一种践道者,也就是培养一批能够担当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这个阶层中的精英的品格,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他可以忘却一己的得失,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大的群体利益中。

    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其前提又是朴素的,是始自于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我想,这不仅仅是《论语》里面的一种道德理想,它同样适用于21世纪。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享受的那种欢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源泉。这大概就是《论语》可以给我们今人最大的借鉴和经验所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01:23:45 | 只看该作者

re:下午,带麦克和邻居哥哥一起到金榜山上玩,...

下午,带麦克和邻居哥哥一起到金榜山上玩,临下山时遇见杰迪和妈妈在钓鱼,麦克见了也要玩,于是跟摊主取了两根小钓杆,三个小朋友围坐在玻璃箱旁钓鱼.哥哥很认真可一无所获;杰迪和妈妈也觉得很难最后决定放弃,告别回家;麦克注意力分散,一会儿看旁边别的小朋友,一会儿晃悠鱼钓逗弄小鱼,爸爸陪了一会儿受不了便把任务交给我,我根据摊主的指导"鱼儿一咬钓马上提起来",聚精会神地盯着鱼饵,鱼儿一咬钓马上握着麦克的手把鱼钓起来,不一会儿就钓了三条,钓起的鱼儿扑腾着,水花儿飞溅到麦克脸上,让他兴奋极了,注意力也随之集中起来,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竟然找到了感觉,在我结帐的时侯自己钓起了一条鱼,我的天啊,我还小看了他呢,摊主要收鱼杆他执意不肯时,我还说:"先让他拿着吧,反正他也钓不了",可当我正掏钱还没递出,那边麦克一声欢呼:"好了"一条鱼儿随之高高地钓起了,简直太利害了!以后妈妈一定再也不会小看你,妈妈相信,只要有教,你一定不会比别人差到那里去的.加油!妈妈的棒小伙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5 01:26:34 | 只看该作者

re:这几天麦克有些咳嗽,带去给医生看,肺部有...

这几天麦克有些咳嗽,带去给医生看,肺部有些水泡音,竟是感染了,吃了两天药,肚子却拉得利害,昨天起只好打针及继续做雾化.
医生一共开了4针,昨天两针打得有点费劲(但爸爸妈妈回到家里还是极度渲染表扬了你的勇敢),今天上下午各一针麦克却出奇的配合,虽然一直说:"吓吓,怕怕.",但还是让我牵着小手进了注射室,并且自己坐到高高的椅子上,自己扒下裤子,然后叫我:"妈妈来,抱抱我.".我抱着他,勇敢的小家伙把头埋进我怀里,等护士阿姨把那可恶的针扎进小屁股上,放声大哭,但却没有再用力挣扎.连护士阿姨都说:"这种消炎的针确实很疼,你真的很棒喔."
宝贝长大了,不仅会勇敢地去打针,而且昨天半夜还会醒来叫:"尿尿,尿尿"。
妈妈觉得,重返意大利的路好象就在前方...[em14][em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8 19: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