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涵涵开始听评书了
本帖最后由 wxqq95 于 2020-3-21 16:29 编辑
经过一个圈内知名家长的介绍,买了易建丽的《重建依恋》这本书。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跟其他自闭症假说不一样的一种观点:自闭症确实不排除遗传因素,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遗传和环境的双重作用下,自闭症孩子是婴儿时期应激创伤综合征留下的创伤。这种假说提出:对于自闭症孩子的问题,不能简单从训练孩子入手,而是要从整个家庭结构出发,包括对父母焦虑、抑郁、自责、夫妻感情等方面的关注和修复,以及对孩子情感的关注和修复,进而从整体上来建立孩子跟家庭成员之间的依恋关系。单纯的ABA训练只是将关注点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对家庭整体环境的关注。在现实中,父母的焦虑、抑郁情感,父母身份与训练者身份重合导致的亲子关系的损害,会使得敏感和退缩的自闭症孩子更加无所适从,焦虑和退缩,加重孩子的症状。
这种观点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有一定的道理。现实中的确有一部分因为父母过度训练,效果更糟的例子。任何事情都应该置于环境中考量,脱离周围的人际环境、情感环境、社会环境来训练孩子,确实容易使训练事倍功半!
最近开始让涵涵听评书。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经常有一些说书的来村里,一把扇子,一把尺子,一双快板,站在桌前,连说带唱。有时《杨家将》,有时《岳飞传》。时至今日,很多内容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但是当时说书人说的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景象却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些也成为自己小时候最初的文化启蒙。之前让涵涵听过孙敬修爷爷讲的《西游记》,她很喜欢。现在让她听单田芳的《三国演义》。但是刚开始听的时候,发现单田芳的声音很独特,有些人喜欢听,有些人未必喜欢。涵涵就是听了一下不太感兴趣,我赶紧搜素了一下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发现她还挺喜欢的。每天吃饭的时候20多分钟,播放一下,如果这样坚持的话,《三国演义》三个月应该能听完了。评书跟看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让人能通过人的讲述来感受语言的魅力。
记得之前看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高尔基幼时并没有上过几年书,他最初的文化启蒙来自于他的外婆,他的外婆经常晚上给他讲故事,各种跟《圣经》有关的故事。而且带着他念各种赞美诗。虽然高尔基没上几年学就到处打工谋生,但是外婆通过讲故事给他进行的文化启蒙却激发了他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后面到处打童工的生涯中,他跟其他打工者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强烈的求知欲,他通过自行阅读各种书籍来缓解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打工生涯的无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