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语言发展的几个进程
儿童语言的正常发育,要有先天感觉性及运动性发音器官的完备,但后天的教养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也就是第二信号系统,它与第一信号系统是紧密地相互作用着的。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形成也是按照条件反射性联系的形成规律进行的。学龄儿童期的头三年是第二信号系统发育较快的一个阶段。语言的发育使小儿高级神经活动进入了一个质变的阶段。在语言的影响下改变了小儿认识进程特性。第一年不会说话的小儿,对外界物体只认识它外在的性质,如颜色,大小,形状等。而会说话的小儿就能认识物体的本质,从而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对周围事物就变得更易于理解。
小儿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发音器官。但是,在第一年它还不能很好地被利用。
当新生儿感到不舒服时,(饥饿,寒冷,病痛等),就以哭喊来表示表示自己的感觉。
2-3个月的小儿,当大人逗他时就能发出回答性的喉音,并且在安静的环境中自己也发出咿唔声。
5-6个月时即可发出单调的音节,如“爸”,“妈”,但这是无意识的随口喃喃。
7-8个月时,开始会重复某一个音节,如“爸爸”,“妈妈”,“哪哪”,“达达”,并且能随着大人发出音。从这时起,小儿开始懂得语意,例如说“爸爸”他就会转向爸爸所在的方向,这就是“爸爸”之个词和具体人物在小儿大脑中形成了一时性联系的结果。
9-10个月的小儿能懂几个较复杂的词意,如“给我小手!”“再见!”等。他开始想自己说出某一个有意义的词来,如见到妈妈时说“妈妈”,但当你再间他“这是谁”时,他就不说了,或是说出另外一个不相关的词来。
11-12个月小儿,开始叫出某些物品的名字,但常说出其中的一个字或用其他代词,如茶杯——杯,汽车——滴滴,等。当大人说“不能”时,他知道停止自己的动作。可以取来大人所指的东西,指出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会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一岁半能认识身体的各部分,可以正确地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如“饭”,“拿来”,“我的”等。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会表示大小便。
二岁时见到不同的人会分开称呼,如奶奶,爷爷,叔叔,阿姨等,能说出自己的年龄,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子,知道多少,大小,认识1-2个主要颜色。
三岁能说明一件简单的事情,会讲解简单的图画,唱短的歌谣,数三个数并知其意义。
4-5岁就能用完整的句子说出自己的愿望,并对周围事物加以评论。
5-6岁小儿可以读简单的书和写出简单的字。
七岁以上的小儿,就能较好地掌握了语言,有组织语言能力对周围复杂事物初步说明,这个年龄起就可以入学了。
你知道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啊!
口语表达最关键的是发育,尤其是辅音发音的数量。口语表达的训练的关键时期是2-3个月左右,宝宝发音的主动性很强,总是依依呀呀发音。如果家长忽视了对宝宝发音的关注,宝宝可能就会很少发音,甚至不发音,影响宝宝发音的积极性。同时4-7个月既是咀嚼的关键期,也是宝宝学辅音的关键期。通过咀嚼的训练可以增强口腔肌肉的训练性。通过辅音发音的训练可以促进宝宝口腔和舌头的运动。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再进行发音教学,收效就会很小。只要宝宝能听懂,并且能做肢体配合,就没有关系。我们要有耐心等待宝宝到1岁8个月左右,口语表达就可以跟上了。
5、6个月的孩子,注意观察宝宝的眼睛,只要他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强调关键词就行。不要孩子看着东,你却说着西。
8个多月的宝宝我们主要是教她学说各种不同的发音,比如说各种动物的叫声,和象声词,使宝宝感兴趣,通常宝宝都会没有反应,或者模仿不及时,这都没有关系,我们只希望只有播种,没有收获,随着时间慢慢的积累孩子自然就会了。肢体的语言孩子一定是要掌握的,比如说,点头是肯定,摇头是否定,伸手是拿,摇手是不要,挥手再见等等的。
12个月的孩子在语言发展方面开始了口语与肢体语言交界的关键期。孩子有意思的开始学习发音,并且开始通过学习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发现,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回应宝宝的发音,并且给予满足,并不是孩子指引马上给予满足,那么就更加有助于宝宝的发音了。
通常宝宝在1岁2个月叫妈妈爸爸,两种以上不同的有意识的口语表达,都说明语言发展是正常的。
但是,在宝宝会说话以后。我们通常都会忽略再对宝宝进行更加深层的语言指导了。其实,语言对于宝宝来讲,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用于交往和思维的工具,所以在宝宝会说话以后一定不要忽视了,通过语言来巧妙的对宝宝进行交往与思维的训练。
1岁半的孩子,可以给宝宝做一些因果关系、转折、假设句子的交流。给宝宝思维上进行了训练。
语言爆炸期是1岁8个月。
在4岁之前要完成发音的清晰,如果您的宝宝在4岁的时候发音还是不清晰,那么是需要矫正的。
4岁的宝宝在回忆一天的活动的时候,要他用口语表达是有难度的。建议可以在家里进行活动回忆的训练,跟父母出去玩后,共同回忆一天的经历,特别是有激烈情绪活动的记忆,如生气、开心的事情。回忆的过程中,帮助宝宝把握描述的逻辑性。如:首先。。。。然后。。。。之后。。。。最后。。。。。按照这样的事件发展顺序提示宝宝描述。让宝宝学会按序表达活动。并且把宝宝情绪激烈的事情做细节描述。这样宝宝就可以锻炼出描述事情的能力了。
关于地方话和普通话方面:家长不用担心。孩子7岁前,生活环境中有标准的语言环境存在,孩子未来学习语言就很容易。
特别注意:两岁以内的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宝宝能不能说话,宝宝能说多少,但是一般两岁以上的孩子,一般都已经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量,这个时候我们才开始关注到,怎么样对宝宝的语言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就是一个模仿。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来了,可能不同的家长接听的方式不同。
A妈妈可能拿起电话问:谁呀,不在,挂了。
B妈妈,可能会问,您好,请问您找谁,他现在不在家,有什么需要我转告的吗?或者他回来后我转告,好的不用谢,再见。
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接听电话的方式里看出,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交流。
B妈妈可以看出与人交往的积极性和友好性,交往言辞的礼貌性。语言的完成性。
A妈妈就相差的比较远了。
在宝宝出生以后,宝宝的先天条件已经无法改变了,后天的环境影响着宝宝的发展,最关键的是后天的生活环境,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家长,都能够做好宝宝成长的楷模,为宝宝创造一个优质的发展环境。
总结:讲话早晚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都有关系。一般,女孩子比男孩子口语发展快,但是不绝对。如果后天2-3个月,父母忽视宝宝口语的关键时期,容易导致宝宝不爱发音和说话的进程。如果到1.2岁还不会有意识地叫爸妈,需要家长重视。如果一岁8个月左右,完全不能理解家长日常生活中简单护理言语,家长要重视。口语表达的早晚,宝宝2岁内说话都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