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13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子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08:45:47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论坛没看过贝贝熊系列的的小朋友恐怕不...

这个论坛没看过贝贝熊系列的的小朋友恐怕不多。这套书的作者是stein berestein, 于2005年去世;然后他的妻子Jan berestein接着写, Jan于上个星期五去世,享年88岁。接下来,他们的儿子会继续写这套书。

追思缅怀一下,别的话就不多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2-2-29 09:58:19 | 只看该作者

re:google+是谷歌的微薄,奥巴马在那玩...

google+是谷歌的微薄,奥巴马在那玩儿,大陆需要过墙才能,即使这样,只要奥巴马一露面,跟帖的尽是中国人,跟的都是中文:沙发、板凳、地板、兰州烧饼....。而google+有个问题,限制楼高最多500层,这让美国人根本插不进话。BBC报道说,中国网民占领奥巴马微薄,还都自带家具和干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2-2-29 18:39:25 | 只看该作者

re:代笔案例:【经济学人】史学赤子托...

代笔案例:

【经济学人】史学赤子托尼-朱迪特
一位思想家在大限来临前的追忆

Feb 25th 2012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回想20世纪》

退行性疾病先让托尼-朱迪特失去了书写的能力,之后又剥夺了他说话的能力。但在他逝世(2010年8月)前的几个月里,朱迪特和他的朋友——耶鲁大学的历史教授——蒂莫西-斯奈德促膝长谈,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便构成了一部“朱迪特的历史”——此为双关语:该书既是一位著名学者的传记,也是他所见证的20世纪史。

朱迪特在历史考据方面是内行,但在视角方面却是业余水平。朱迪特的观点大有出路,他在《纽约书评》及其设在纽约大学的研究所中发表了许多长篇大论。他的畅销著作包括《战后》,是一部现代欧洲的叙事史。

但朱迪特不喜欢把自己视作主流的一部分。他憎恶现代的史学风潮,对保守过时的史观也同样厌恶。他起初钟情的是法国。但与许多西欧政治和历史方面的专家不一样的是,朱迪特了解并且关注旧时铁幕之后的国家。这些国家可谓祸不单行:它们不仅在共产主义的束缚中蹒跚前行,还被西方世界所遗忘或是误解。他是为数不多的费心研究二十世纪80年代的捷克的外国学者之一。

《回想20世纪》展露了朱迪特充满矛盾的犹太背景。他的家族历史被犹太大屠杀的阴影所笼罩,家中几乎从不谈论此事;多年之后朱迪特才对大屠杀的政治和历史背景产生兴趣。朱迪特的部分亲戚是亲德分子,认为纳粹时期只是一次严重的过失,并且还经常到联邦德国度假。但他父亲却无法忍受关于德国人的只言片语。走访住在荷兰和丹麦的亲戚的时候,他经常会一路不停地驾车穿越德国。朱迪特的父母认为他有古怪的犹太复国主义热情。1967年,朱迪特志愿投身“六日战争”保卫以色列,当时的他变成了一位直言不讳的批评家(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公允)。

朱迪特的一生以高超的书法造诣、博学的洞察力和同时代的论战著称,崇拜者们将从这部令人哀伤的绝唱中找到充足的看点。在诸多火爆的论战中(多亏斯奈德先生煽风点火),朱迪特不认为纳粹主义是令人生厌的荒谬思想,还认为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家们很有趣。卡尔-马克斯的分析理应得到认真的研究,但他对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假想就免了。列宁和斯大林半斤八两。民主对于欧洲的犹太人来说是一场灾难。火车是文明的缩影。把用在CIA上的钱花到打赢文化冷战上是完全正确的。

朱迪特是尖刻挖苦的大师(尽管在面对批评时他显得脸皮很薄)。在这本书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详细地(或许有点过于琐碎地)描述了他第二任妻子的坏脾气。他称牛津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愚蠢不堪”并且他们大学的历史教职人员“荒唐透顶”。朱迪特一向直言不讳,但分寸得当。斯奈德先生在他的前言中写道,这本书写的既是一位思想家的一生,也是一段不停思考的人生。朱迪特两方面都是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1:47:15 | 只看该作者

re:--------------------...

---------------------------
19世纪末,南太平洋塔希提岛,金色的落日下,孤独而苦闷的高更站在悬崖上,面对浩淼大海和无边苍穹,伸开双手,发出关于人对生命意义那三个惊世骇俗、回响百年的终极追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这是渺小生命面对浩瀚时空的困惑与迷惘,是内心世界与客观外在强烈冲撞发出的悲鸣和叹息,是个体无法融入群体带来的无助与沮丧。

人类,一直生活在这个生命有无意义的巨大问号中,苦苦寻找着答案。

在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暮年之际,着魔般一遍遍自问:“我的生命意义何在?”

在德国,叔本华悲叹:“只有欲望是永恒的,人生没有意义。”

在中国,屈原彷徨山泽,一连发出173个问题叩问上天。

陈子昂感于浩茫宇宙下生命之短促,世事之不测,壮志之难酬,留下千年的孤独郁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中,触摸到人类难以摆脱的绝望与忧伤;依然可以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感受到人类不屈于命运的挣扎与反抗。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生命意义何在?谁能给予解答?

中国的一位普通士兵,对此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他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他以平凡的人生实践,将短暂变为永恒,将渺小变为伟大,将有限化为无限,矗立起人生价值选择的最高坐标,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永久地召唤着人们的心灵。

他的名字叫......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2-3-1 07:31:02 | 只看该作者

re:这位普通的战士如今遇上了微博。。。。

这位普通的战士如今遇上了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2-3-1 08:58:40 | 只看该作者

re:他献出的血比喝掉的水还多。

他献出的血比喝掉的水还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2-3-1 09:00:55 | 只看该作者

re:谁的高更,谁的塔希提http://m...

谁的高更,谁的塔希提
http://malingcat.blogbus.com/logs/195093304.html

惟有看到那些天才的、但是原作者已经湮没无闻的作品,才会痛切地意识到:仅有天才是不够的,远远不够。在天才与名望之间山重水复、埋伏着各种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尤其是当今世界,经纪人、评论人、收藏家和画廊共同操纵着小众趣味,然后经由拍卖行和大众传媒,使小众趣味变成大众向往,而只有极少数作品得以进入大学的课堂、博物馆的展厅和艺术史的章节,幸运地成其为“经典”。在这个“载入史册”的体制化进程中,天才固然重要、但是远非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附加于作者和作品之上的故事——俗称“卖点”的、可以一下点中大众心理“死穴”的、那种“好故事”。
  
  在保罗·高更的故事里,常常要被讲述的是1903年8月10日,高更逝世后三个月。在那一天,若不是法国医疗队到塔希提救灾,若不是医疗队中有未来的东方学大学者谢阁兰,若不是谢阁兰走进高更的小屋被他的作品所震撼,高更还会是今日的高更吗?——的确,这就是好故事的一部分,一个险些被遗忘的天才。而其实,高更在去塔希提之前,已经参加过五届印象派画展,卖出过几十幅画作,与梵高、毕沙罗、塞尚、贝尔纳、马拉美等过从甚密,即便算不上功成名就,也绝非籍籍无名。简言之,谢阁兰没有那么重要,可是这个故事能够打动大众,因此不胫而走。
  
  在保罗·高更的诸多故事里,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这部完成于1919年的作品以高更为原型,塑造了一个传奇的艺术家思特里克兰德,他抛家弃子,放弃优渥的证券经纪人职位,“被魔鬼附了体”一般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不惜伤害妻儿与朋友。为了这个理想,他甘愿承受饥寒交迫之苦。为了这个理想,他最终摆脱了世俗尘网,在远离文明世界的塔希提找到了创作的沃土和心灵的家园。他画下与他同居的土著女子,他画下宛若天堂的风景,他画下自己对人生的终极思索。在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他在自己住房的四壁画下了一幅杰作,然后命令土著情人在他死后将此付之一炬。《月亮与六便士》是如此成功,不仅使塔希提成为艺术爱好者的圣地,更使高更那超拔脱俗、孑然独立的形象深入人心。毛姆在小说里犀利地指出:“制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对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果他们生活中有什么令人感到诧异或者迷惑不解的事件,人们就会如饥似渴地抓住不放,编造出种种神话,而且深信不疑,近乎狂热。这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对平凡暗淡的生活的一种抗议。”
  
  耐人寻味的是,当高更的妻子梅特读了《月亮和六便士》,她说她没有找到斯特里克兰德与她丈夫的一丝相像之处!因此不难理解,高更之子保拉·高更所写的《我的父亲高更》没有什么传奇色彩,寡淡得如同一杯白开水。这部发表于1937年的传记有相当可靠的资料来源,除了童年记忆、母亲等亲人的诉说,还有母亲保留的来往书信、以及两种公开出版的高更私人信件集。儿子笔下的高更,是艺术家也是普通人,他的确有数个情人和两个私生子,的确两度奔赴塔希提和南太平洋诸岛屿,但他没有麻风病,没有疯癫,没有斩断与世俗世界的联系,他始终在与妻子梅特通信,为女儿的夭亡而痛苦,为金钱的匮乏所折磨,为朋友的反覆无常而苦恼。因此在保拉笔下,高更那些灿烂的塔希提绘画,绝非是一个自由的灵魂在狂喜与安宁中的随意吟唱,而是一个痛苦的灵魂辗转于高天与泥沼之中,竭尽全力通过创作超脱、也通过创作遗忘的“天鹅之歌”。
  
  作家纳博科夫提出,“要小心那最诚实的中介人。要记住,别人给你讲的故事实际上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讲故事的人整理成型的部分、听故事的人再整理成型的部分、故事中已死去的人对前两种人所隐瞒的部分。”在高更的故事或神话中,高更本人的讲述无疑最应该被重视。可叹的是,他的讲述却一再被他人“整理成型”。事情要追溯到1893年,他第一次塔希提之旅归来,开始写作塔希提散记《诺阿,诺阿》,在土著语言中,“诺阿诺阿”是“香啊香啊”之意,在这里,高更“隐瞒”了一些东西,他笔下的塔希提是理想化和浪漫化的世外乐园。由于对自己的文笔不够自信,他请诗人朋友夏尔·莫里斯修改润色。1895年,高更第二次去塔希提,给《诺阿,诺阿》配上了一系列水彩画、木板雕刻和照片。但是1897年,莫里斯将第一稿的选段交给杂志发表,插入了不少自己写的诗歌,也加署了自己的名字,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高更写信抗议但是无果,好在莫里斯保留了高更的第一稿手稿,直到1908年卖给一位版画商。在高更逝世之后,谢阁兰买到了《诺阿,诺阿》的第二稿手稿,这本小册子辗转归于卢浮宫。1954年,版画商的女儿偶尔在阁楼发现了第一稿手稿,出版了少量影印本。直至1987年,两部手稿终于成为合璧,这一年,距高更逝世已经八十四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的《诺阿,诺阿》是国内首次根据高更两个手稿翻译编辑的,附有文稿手迹,全彩印刷,“以期为读者原汁原味地呈现伟大的艺术家高更绘画与创作的真相”。“真相”也是个好卖点,不是吗?我猜,在今后潮水般涌向塔希提的中国游客中,将时时闪现这本暖黄色的小书封面吧。想起在书中的“补录”部分,开门见山,高更写了这样短短的一句:“艺术作品后。真实,肮脏的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2-3-1 09:02:04 | 只看该作者

re:他后来除了拍照片(很多还是摆拍),基本上...

他后来除了拍照片(很多还是摆拍),基本上不干其他事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0:10:43 | 只看该作者

re:哈哈,67楼的燕园又错了,他不是高更,他...

哈哈,67楼的燕园又错了,他不是高更,他, 他是高玉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2-3-1 11:58:29 | 只看该作者

re:凭什么就中国人可以艺术,法国人不能艺术捏...

凭什么就中国人可以艺术,法国人不能艺术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2-3-1 15:24:13 | 只看该作者

re:就是啊

就是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2-3-1 15:24:45 | 只看该作者

re:不过谁是老宝?

不过谁是老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2-3-1 18:45:48 | 只看该作者

re:别绕弯子了,说,你们把雷锋怎么了?

别绕弯子了,说,你们把雷锋怎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20:22:24 | 只看该作者

re:切,谁能把雷锋怎么样?不信你回头看,...

切,谁能把雷锋怎么样?不信你回头看,   雷锋没有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09:14:13 | 只看该作者

re:#一句话证明你没上过学# 我要读书!!

#一句话证明你没上过学# 我要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2-3-2 10:06:57 | 只看该作者

re:上学读书?彻夜读?名著《五金百货大全》读...

上学读书?彻夜读?名著《五金百货大全》读到哪章了?《管子篇》《锥子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2-3-2 10:42:43 | 只看该作者

re:重新提炼一下真实的雷锋精神,也挺有意思的...

重新提炼一下真实的雷锋精神,也挺有意思的。

好强,爱漂亮,有点狡狤;时尚潮流的追求者;从小目标明确追求最好的职业,而且都梦想成真(当然中间过程功利了一些,不过都是最高效的);上进心一直特强,精力充沛,追求当标兵和模范。

之后遇到了被包装,雷锋日记是那个时代的明星博客,雷锋摆拍是那个时代的形象包装。
唯一的问题,还真是75楼所说,那个时代没人读书,所以包装得不够有水平,美国人来参观的时候,就说不圆满,无法输出价值观给全世界人们。
(中间居然还有人YY了西点军校)

其实就真实的雷锋本人来说,挺好一孩子,如果放80后,就是从摆摊开始的土大款,如果放90后,就是从小立志进军国际IT业的新创业者。
高玉宝是不是也是这种类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0:44:1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秋爸爸发表的内容:

上学读书?彻夜读?名著《五金百货大全》读到哪章了?《管子篇》《锥子篇》?


五金百货大全之大,商贾之大,士之大,莫不见之,而圣贤之大则莫之见也。农工欲主于自主,而不得不主于商贾。商贾欲主于自主,而不得不主于士。商贾与士之大,莫不见也。使圣贤之大若商贾与士之莫不见也,奚容自主其主,而不舍其所凭以凭之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0:48:49 | 只看该作者

re:78楼的翻译:这就是雷锋精神的精髓, 从...

78楼的翻译:这就是雷锋精神的精髓, 从一颗螺丝钉这样的小五金做起,至圣贤之大不舍其所凭以凭之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2-3-2 10:50:13 | 只看该作者

re:《五金百货大全》就是 Home Depo...

《五金百货大全》就是 Home Depot丛书,美国农民的精神食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8 14: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