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hnhstt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漂亮儿子2008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24:16 | 只看该作者

re:雨时的评估报告,很好的资料。 火...

雨时的评估报告,很好的资料。

火马智力乐园郭釢玉医生语言功能专项评估检测咨询记录
   2009年8月10日
  (根据郭釢玉医生讲评录音及评估报告整理)
   雨时。评估时6岁7个月,与同龄的孩子做比较。初步诊断结果:
   1、语言表达发展不良。
   2、沟通互动不良。


语言\言语\沟通发展分析
   (一)语言能力分析: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幼童需要两者并进发展才能在6岁前习得基本语言概念,并以语言作为学习其他知识的主要工具。
   雨时的语言能力整体分数(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PLS)(注,评估报告上有常态分布图。)雨时的分数刚好在中间值超过一点。代表她的整体语言能力在正常范围里,赢了55个。目前该功能发展处在良好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与该年龄同侪的发展相当)。
  1、语言理解:语言理解包括词汇理解、句型理解以及事件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不佳可能使幼童无法听懂他人的话语,间接导致沟通效度不良。因而出现答非所问以及语意曲解的情形,并伴随有情绪以及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入学后的阅读学习表现。
   雨时的语言理解分数。往后一点,但还是属于正常范围。赢了38个。目前该功能发展处在良好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与该年龄同侪的发展相当。
   再细化。
   A、看语言理解中的词汇理解能力。雨时的词汇理解很棒。赢了93个。问题又出来了,明明懂得那么多词汇,为什么语言理解的整体分数拉下去了呢?我们再往下看。
   B、语言理解中的句型理解能力。幼童对句型理解能力发展顺序为:0-1岁可以理解单词(例如:嘴巴),1-2岁可以理解简单句(例如:爸爸在骑车),2-3岁可理解复杂句(站着的妈妈有头发),3-4岁可理解复合句(例如:爸爸吃饭的时候妹妹在看电视),4-5岁可理解连接词复合句(例如:因为妹妹没有球,所以她抱走了一只猫)。
   雨时目前的句型理解能力还算可以,相当于6岁6个月。没有词汇理解那么好。
   C、事件理解能力。幼童对事件的理解发展,3-5岁可以在没有具体提示下理解简单事件(例如:弟弟和妈妈要去游乐园玩,他们想坐火车去,爸爸就开车送他们去火车站)。5岁以后可以在没有具体提示下理解复杂事件(例如:我家门前有一条大马路,以前这条大马路很干净,但是自从大家乱丢垃圾之后,就变成一条肮脏的道路了。隔壁邻居张妈妈是一个热心的好人,她看见这个样子以后,立刻请了许多清洁工人把所有的垃圾都运走,并且贴上告示要大家爱护环境整洁,以后才能持续保持干净)。
   雨时理解这两个故事得的分数5/5=100%。(当时郭医生就上面两个故事讲完后提问,每个故事5个提问,全部对了,就是100%)。雨时对事件的理解能力的发展符合该年龄幼童的表现。
  
  2、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包括表达词汇量、句法架构以及叙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佳可能使幼童无法将自己的意见完整陈述出来,间接导致沟通效度不良,因而出现不爱说话以及有苦难言的情形,并伴随有情绪以及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入学后的书写学习表现。
   雨时的语言表达整体分数。赢了79个。目前该功能发展处在良好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与该年龄同侪的发展相当。
   A、词汇表达能力。雨时的词汇量良好,显示个案口语表达内容的词汇变化量与丰富性可达沟通需求。
   B、句型表达能力。雨时相当于6岁6个月的发展标准。
   C、叙事能力。
  故事文法:完整的故事文法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例如:有一天,有一个爸爸带着一个小弟弟自己划船到湖中间钓鱼)、引发事件或问题(例如:爸爸钓到一条大鱼,可是大鱼力气很大,爸爸用力拉,弟弟也帮忙用网子捞鱼,可是根本没办法,不小心船翻了,爸爸和弟弟钓到河里了)、内在反应(例如:湖水很深,爸爸和弟弟都不会游泳,就快要沉下去了,真危险)、计划(例如:岸上在玩球和跳绳的是哪位小朋友看到了,赶快想办法救人)、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岸上的小朋友把跳绳丢到湖中间,让爸爸和弟弟抓住绳子,再把他们往岸上拉)、尝试后的结果(例如:岸上的小朋友把爸爸和弟弟救上岸了。真是千钧一发,没有人受伤)、响应(例如:大家都很高兴,爸爸和弟弟向三位见义勇为的小朋友道谢),结束(例如:所以以后划船去湖里钓鱼要更加小心,一定要穿救生衣,才不会有类似事件的发生)。
   雨时在看图描述这个故事时,可以描述(故事背景6/7),引发事件或问题6/8,内在反应0/4),计划2/7,尝试解决问题2/3,尝试后的后果1/2,响应0/3,合计陈述17/37个故事重点内容。其中较缺乏内在反应、计划、响应、结束。些微容易导致叙事内容的不完整。
   故事结构:目前雨时描述的故事结构属于非焦点性连贯方式。尚无法达到焦点性连贯。故事结构发展约达5岁的发展标准,略微落后该年龄幼童的表现。

  (二)沟通能力分析:沟通互动不良可能使幼童说话不着边际或用语不恰当,导致人际关系不佳,间接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因而出现固执己见以及不会变通的情形,并伴随有情绪以及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在团体活动中的参与度与适应性。
   根据行为观察,雨时沟通方式以口语为主,在沟通功能上可以表示情绪,表达需求、表示拒绝、传达讯息,但缺乏社交互动的适切性,对于熟悉的沟通者沟通意图较为主动。但是不同的沟通对象有不同的改变,沟通效度尚可。但只有熟悉沟通者可以全部理解,一般互动对象约可以理解80%。

  (三)言语能力分析。
   1、噪音、音声表现。根据音声知觉评估,雨时音质正常,一般日常生活对话音量正常。但是可能由于描述的内容不熟悉或自信心不足而偶有音量略微过小的情形。音调适当,相较于同龄幼童属正常的音声表现。
   2、言语流畅度表现。正常。
   3、音声/语音共鸣能力。雨时在说话发生时不会使用鼻腔共鸣。
   4、构音/音韵发展。雨时的语音清晰度良好。
   5、口腔功能。正常。

   语言/言语/沟通能力初步诊断
  1、语言表达发展不良。(差距在叙事能力的表达)
  2、沟通互动不良。(差距在亲疏关系的沟通)。

居家活动建议:
1、语言表达训练。
   一、增加词汇变化量。在学龄前表达使用的词汇多寡可以预知学龄后的知识学习表现。在孩子还没发展出大量词汇时(3岁前),教导孩子可以利用手势动作结合单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意见。将可以有效增加词汇量。
  词汇量的广度与生活经验的丰富性息息相关。藉由各种环境中有系统的多变刺激,可以让孩子习得各种概念以及各个领域的词汇,并且在自然对话情境中引导孩子练习说出来,不管正确与否都应给予正向回馈,或是示范正确的词汇运用方式。
  在还是出现词汇不足所导致无法顺利说出自己的意见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给予协助,例如:今天是不是有跟小朋友玩?是玩车子还是盖房子游戏?让孩子还是可以藉由问题中词汇的提示练习在回答问题中词汇模仿的运用。
  二、增加句长。在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后,可以在日常生活对话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丰富的陈述内容,最后辅助将讯息整理成复杂完整句型后,示范一次正确的说法,最后再引导孩子说出。例如:你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东西?今天有吃饭还是面?是干面还是汤面?是里面放有很多牛肉的牛肉面吗?会不会太辣?好吃吗?-------所以,你今天中午在学校吃了一碗有一点点辣的牛肉面喔!所以你去跟爸爸说你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如果孩子仍然感到困难。可以以接句型的方式先让孩子练习句型结构。例如:今天(在-)学校吃了(一碗—)(一---点点辣(的---)牛肉面。并且在尝试练习后给予立即的赞赏,避免过度的给予修正。
   可以经常利用开放式的问句让孩子练习连接词复合句的运用,例如:为什么妹妹一直在哭?——(-因为--)刚刚妹妹想要开门出去玩,(但是)奶奶说不能去,(所以)他就很生气的一直在哭。家长也可以给予其中可能运用到的连接词提示,引导孩子可以使用较长的句型来回答开放性的问题。   
  三、提升叙事与说故事能力。叙事能力的提升与阅读习惯建立有关。除了增加亲子共读的良好经验以外,可以让孩子练习在倾听并理解故事后,在故事重点提示下看图描述故事内容,若是在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或是细节陈述不完整的情形时,家长可以辅助适度给予拉回,并且让孩子可以补充说明。给予多次的正向练习后,将可以建立完整的故事文法架构。
  针对年龄较大的幼童,可以直接以具体重点的方式教导孩子故事文法的重点,让孩子了解在陈述事件以及故事中,应该清楚说明“人事时地物”以及发生事件的原因以及经过,在事件转折的细节上也需要详加说明,否则可能让听者无法完全理解,需要额外以提问回答的方式辅助听者厘清。
  家长可以利用观看卡通影片或是电影动画的内容,在观看时利用放映机的暂停功能,将影片内容依剧情演变分为多个小段落,在观看每一段落后给予暂停,请孩子练习自行重述出前一段落的影片内容,家长可以藉此解说并且厘清孩子曲解的概念,在完整陈述后才给予继续观看。可以作为正向增强的奖励。
  每天都建议利用固定的亲子相处时间与孩子讨论当天发生的事件以及特别事项,家长可以作为主导的角色。先告知孩子自己当天的作息以及心情。让孩子有模仿的参考架构。尔后在提供情景让孩子魔方陈述的方式:例如:我今天上班的时候身体很不舒服,还一直流鼻涕喔。你呢?----我今天去学校上课没有这样,但是我跑出去玩的时候不小心跌倒了。

2、沟通能力训练。
  一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照顾者需要先观察孩子的个别能力,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进行教导。例如:手势动作、图片或是文字。而非一味的要求孩子只用说话的方式来沟通。可以在孩子发展出口语能力前先让孩子学习其他替代的方式,并且是孩子自己也喜欢的方式,并且作为有效的沟通模式,在沟通模式建立后便会逐渐增加沟通动机,提升孩子想要主动模仿的能力,对沟通产生兴趣,才能引导孩子想要模仿语言,进而转变为口语方式的沟通。
  在选择沟通方式时,可以先观察孩子对什么有兴趣,如果孩子喜欢大动作的肢体游戏,可以在肢体互动游戏中引导还自建立手势动作沟通的方式;如果孩子喜欢看书或是相片,可以再初期阅读活动中引导孩子使用图片交换的方式沟通;如果孩子喜欢观察简单符号,例如商标或是数字,也可以就此建立简单文字沟通的方式。然而无论选择何种沟通方式,都需要在情境中配合语言刺激的输入,并且在教导中也一边给予机会引导孩子模仿口语,让孩子可以将口语与其他沟通方式合并运用,才能达到更有效的沟通,并且间接建立口语的沟通方式。
  二是增加沟通功能。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功能包括:控制、表态、传达讯息、表示想象力。在生活中制造可以表达不同沟通功能的情景,(如戏剧表演游戏)并且为孩子示范适当的方式。让孩子可以类化到其他的沟通对象。
   控制代表运用沟通的方式取得对环境以及沟通对象的主导权。例如:命令、威胁、拒绝、争论----等都可以作为控制的形式。控制行为能力与孩子是否可以在该行为后得到正向的增强有关。若要教导孩子正确的控制方式,照顾者必须清楚自己的底线,并让孩子清楚哪一种方式是错误的控制行为,而哪一种方式才是有效的控制行为,才可以避免孩子发展出错误的沟通控制权。
   表态则是表达情感以及对于他人情感的接受给予回报,例如:尖叫、告密、不赞成、责骂----等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由于中国人过去思想以及文化情感都习惯不擅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孩子很少有示范者可以模仿以及学习的对象。所以照顾者首先要每天都想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情绪。例如:我今天买到了一件便宜的衣服,真是幸运。刚刚我不小心把雨伞忘在车上了,真烦!尔后在孩子出现情感的当下引导或是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感:例如:弟弟抢不到玩具很生气,弟弟好想玩那个玩具哦!
   传达讯息是沟通中最基本的行为。例如:陈述事实、询问、回答、命名、展示、解释、承认事实----等都可以作为传达讯息的形式。要让孩子提升传达讯息的广度。照顾者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沟通对象,先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喜欢的事物,避免使用上对下的命令方式,而改采对等式的沟通伙伴关系,并且静心的等孩子把话说完,形成两者间的沟通默契。
   表示礼貌是为了保持社会关系并增进交流。例如:问候、使用合于文化背景的俏皮话,表现礼仪----等都可以作为表示礼貌的形式。在生活中照顾者应该多带孩子到其他社交圈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对象,示范并让孩子了解对于不同亲疏的关系应该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当孩子的表现不恰当时以修正取代责骂。并且告知对方给予孩子较大的包容和协助,让孩子可以在修正错误的经验学习到与人应对的方式以及社交性礼仪。
   表现想象力是属于各项认知表现的一环。例如:表演、思考、解决问题、说故事等。都可以作为表现想象力的形式。可以藉由绘画、劳作、歌唱演奏以及故事改编的活动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并且建构自己的异想世界,给予孩子创作的空间,在开放性的活动中若表现出小小的变化,照顾者应该敏锐的观察出来,并且给予立即的正向鼓励。
  三是提升沟通意图。沟通意图的培养需建立在各项需求的无法满足。照顾着需要提供孩子无法完全自我满足的沟通情景,并且适时以假装不懂或是不急于立即回应的方式引发满足他所有的需要,并且不要再孩子以拉手方式要求时给予相应,让孩子主动以眼神注视沟通者时,才表现出了解的意思。
  四是提升沟通效度。沟通效度的提升将以上沟通方式、沟通功能、以及沟通意图三者关系建立连接。此外,孩童的互动除了语言的教导与沟通外,更要强调其他非语言性的互动沟通。在于孩童互动时/前,须要求孩童有眼神接触与面对面行为后,方开始进行口语互动。
   可观察孩童的行为,找出其他非口语沟通的可行管道,诸如特定姿势、动作、手势、位置、甚至声音等等。诸如有些孩童害怕时会以搓手表示。行为种类与意义视不同孩童个别而定。但藉由对于行为的观察与了解,可以帮助照顾着与孩童间的沟通与互动,并进而引导与改变其沟通行为与模式。
  促进孩童主动表达频率,藉由先前教导之词汇、发音以及辅助手势,经常与普遍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互动之中。尽量避免过度保护或预先猜测的协助动作,务必要求孩童清楚表达之后(口语、手语等并进)方才给予并满足其要求。   
若孩童在手语清楚表示之后但唯有主动之口语表示时,可回应孩童了解其意思,并再次示范标准的沟通模式(含口语和手语)并鼓励孩童务必要模仿发音(能主动发音为主要,能否正确发音为次要)。
  
  3、社交互动发展
   一、改善生理与智力发展与成熟程度。身体机能与动作行为受到限制或发展迟缓等等,都会影响个人的自我概念发展与同伴们的接受程度。而认知能力更直接影响儿童的观察、分析以及模仿他人行为的进程发展。此外,语言功能的提升与发展亦可增加儿童游戏的复杂程度,加深孩童与他人沟通的品质。
二、强化自我概念。儿童对自己的感觉与信念会影响着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与成果。建立个人的重要性与成就感能促使孩童更主动自信地与人交往,而藉由培养孩童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使他们能更有效地解决社交互动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三、增加与同侪的相处经验。孩童会藉由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同侪的接触经验,透过观察、模仿以及冲突等过程、快速且有效地学习到各种社交的技巧。而藉由与兄弟姊妹们的生活共处,亦可促使孩童学习如何相互照顾、妥协、忍让、以及分享等能力;此外,藉由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与互动,更是孩童学习轮流、遵守规范与认识社交礼仪的大好机会。
   四、合理的期待与要求。父母为孩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者,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期待以及对孩童的照顾与限制,都会影响孩童的社会经验取得与社交行为发展。父母必须依据孩童的发展进程,逐渐给予机会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使他们学习照顾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并遵守社会常规。
  五、照顾者的良好示范。学校与家庭都是教导孩童成熟行为的理想场所,照顾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孩童的管教者以及发展行为认同的对象,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感情、态度、行为以及问题解决技巧等等,皆是孩童模仿学习与潜移默化的重要对象与素材。


郭釢玉医生讲评录音整理:
  日常生活中要多用戏剧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她。当然不是娃娃式的角色扮演,而是真的进入那个角色里面,真正的投入。可以用DV拍下来,促进她自我修正的类化。
  不是让她仿说,而是让她感觉自己在当下应该怎么说。增加她社交互动的成功。用提示,不要太多指导语:“如雨时你怎么说。”不要这样子,要像一个小天使一样,在她耳边说话。使她能自己知道当下该用什么语言取得社交沟通上的成功。
  常找几个包容心强,人格特质比较友善的伙伴来发展亲密关系。送一点糖果,鼓励她们帮助雨时,成为雨时的好朋友。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象一个大姐姐一样,让小伙伴觉得跟雨时妈妈在一起有好处,有吃的,有好玩的。要尽量在她的班级当中找一个,最好是两个小伙伴,做这些亲密关系的培养。
  亲友不太合适。因为太了解她。

郭医生回答我的提问:
  一、雨时总是以我们说她的话来反驳。比方说我说她乱画,她立刻说:你乱画!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教她表达?
  郭医生:这是她反驳的方法。她理解的“你乱画”是为骂人,而不是把这话与事件联系起来。你就这么说:“我没有乱画啊,你看。是你才在本子上乱画了!”她自己会知道,你确实是没有乱画的。你要把话语与事件联系起来。让她明白。

  二、雨时越急越不会表达,有时啪的把东西扔了,人跑走了。这时可不可以象小天使一样在她旁边教她怎样正确表达?
  郭医生:情绪来的时候教语言很难教。负面情绪来的时候,要待她冷静下来。冷静下来后再为她修正。

  三、雨时常常以问的方式来期待我们说出她想要说的话,实际上她自己能表达出来。比方说她摔了一跤,不直接告诉我:妈妈我摔了一跤。而是说,妈妈我刚才怎么啦?然后等待着我说,你摔了一跤。这是为什么?
  郭医生:是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总是以问话的方式开启话题。开启话题的方式很多。不要总是问问题。要改变。(后来我仔细听了一下我们的录音,确实,不论是我还是雨时爸爸,还是家人,大多都是以问问题的方式和雨时开启话题的。所以她学会了这样)。

  四、怎样和雨时聊天。
  郭医生当场示范。
  郭;哎呀我们不是昨天有去海底世界吗?嗨,听说你有去海底世界啊?
  雨:是啊。
  郭:雨时请坐,我想跟你聊。你的衣服很漂亮呢!
  雨:还是我在新化买的呢!
  郭:啊,新买的。(郭医生没听懂)我喜欢上面的蝴蝶结。在衣服上面呢。
  雨:是可以拆开的。
  郭:可以拆开的吗?我不知道。我看看。不行啦,你乱说,是缝死的了。
  郭:听说,你有去海底世界啊?
  雨:有。
  郭:真的,我好想去啊。
  雨:是啊。
  郭:一定很好玩啊。
  雨:当你去到海底世界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大的海底隧道,你就会说:哇,好漂亮的海底隧道啊!
  郭:海底隧道啊,我没有去看过哎。我看看。可是我工作要到六点以后。六点以后!可是六点以后很晚了,关门了怎么办?
  雨:下午。
  郭:可是下午我没空吗。
  雨:可是你可以去跟人家请个假。
  郭:对了,我可以去跟人家请个假,这样我就可以去了。你真棒,给了我一个好主意。谢谢你,我的好帮手!
     唉,我好烦恼啊。雨时,我好烦恼啊。
    我烦恼的是,即使我可以去海底世界,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啊。谁可以教教我啊。墙壁?
  雨:(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安慰郭医生)。别。
  郭:啊?桌子?她吗?妈妈你可以教教我。
  我接话:我也不知道。
  郭:雨时怎么办啊。
  雨:你可以搭一辆车啊。
  郭:我不知道哪种车。地铁吗?哎呀,雨时你想睡了吧。
  雨:不是。
  郭:来吗,原来是坐地铁啊。坐到---坐到---坐到----坐到睡着。
  雨:不是。
  郭:坐到----坐到----雨时,你不喜欢我了,你一定不爱我。我那么喜欢跟你聊天。坐到哪呢?你知道吗?你知道坐到哪呢?
  雨:目的地。
  郭:我知道了,坐到海洋世界的目的地。坐地铁,到海洋世界的目的地。我知道了,下午我去请个假,出门搭地铁,然后坐到海洋世界的目的地。就可以看到你说的海洋世界的隧道了。
  雨:是啊!
  (非常高兴与郭医生击掌庆贺)

  郭医生又当场示范了一些另一个主题聊天活动。
  郭医生评价:跟雨时可以很轻松的聊的,因为她脑袋里有东西。尽量引导她说,即使她总是是啊,好啊也可以。量要大,要多。这样日积月累跟人家的沟通才会改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觉得听郭医生的语言讲座及后面的语言评估讲评,收获是非常大的。给我释疑解惑,并且大大纠正了我曾经的错误方式。改变起来我还非常不适应。但正是因为听了讲座,我才开始懂得如何选择故事书。完整的故事文法应该是怎样子的。在讲故事的时候我要如何更多的引导雨时互动并看图讲述。而以前,我还困惑过雨时能识字了为什么不自己看字,只是看图。但现在,我觉得看图未尝就是坏事,至少这样可以增加她的理解。论剑回来,我们每天讲一本《鼹鼠的故事》,都是以接话或者停顿的方式讲完的。讲完后,雨时基本上能自己阅读并且能在偶尔提示下复述出故事的主题。我收获最大的还有如何与雨时聊天。郭医生现场示范让我启发很大。感谢郭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26:16 | 只看该作者

re:挖两个小游戏<捉小鱼> 角色...

挖两个小游戏

<捉小鱼>
角色:网--两个人站立,面对面拉双手,手拉起来,小鱼可以从下面游走。
      小鱼--其他的人,人数不定。小鱼们排成队,依序从网下走。
玩法:网和小鱼们都一起唱“许多小鱼游过来,游过来,游过来;许多小鱼游过来,快快捉住!”用《伦敦铁桥垮下来》的曲子唱。唱到“捉住他”的时候,网落下来,网住的小鱼轮着当网。

《切西瓜》
“切,切,切西瓜,不切一个就切俩儿!”
角色:刀--一个小朋友
     西瓜--其余的小朋友都是西瓜。很多小朋友,坐在板凳上,手拉手成一圈,一圈西瓜。
“刀”围着圈圈走,每走到两个小朋友拉手处,“刀”的手掌就切下去;唱到“俩儿”的时候,刀落下切到哪个小朋友,那个小朋友就起来追“刀”;刀如果被追上就继续当刀,没被追上并且抢先坐到板凳上,那个没板凳坐的小朋友就来当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27:03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一个游戏:刷刷停;撕撕停;荡荡停 ...

第一个游戏:刷刷停;撕撕停;荡荡停
方法:刷刷停:用牙刷刷小朋友的小手,边刷边说:刷刷--停(这时停住),重复。
      撕撕停:用手撕纸,同样边撕边说:撕撕--停(这时停住),重复。最后把撕下的小纸片向小朋友头上洒下来。
      荡荡停:两人一人抓胳膊,一人抓脚,把小朋友抬起来左右荡,同样边荡边说:荡荡--停(这时停住)重复。
注意事项:家长和小朋友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情绪及语言要有热情,要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调动起气氛,让小朋友真正的乐在其中,在你停的时候迎合你并要求你继续。
第二个游戏:未完的拼图(让小朋友学习理解:完成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方法:第一步:拿走几块拼图,把余下的让小朋友来拼,等他拼完后,告诉他:好,完成了,(这个时候,他会发现少了,会找,你要再次强调完成了,不用找了)反复做,直到他听到你说拼完了,虽然不完美,但是停止再拼下去,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拿出几块放到另一边,他能看到的地方,同样等他把其余的拼完后,及时的说:好,拼完了,(这个时候他会把另外一边那几块要求拿过来继续要拼上去,你要再次强调,现在已经拼完了)反复做,直到他听到你说拼完了,虽然不完美,但是停止再拼下去。
注意事项:事先交待这几块是不用拼上去的。(此游戏可训练小朋友的自控力,理解力及改善一定的刻板行为。

第三个游戏:角色扮演,角色互换
方法:拿7-8个杯子及另一个杯子中放有同样数量弹珠,然后告诉他,妈妈放一个空的杯子在桌子上时你把一颗弹珠拿出来放进空杯中,而且我们都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来放杯子及弹珠,所以妈妈放完杯子后离开那个指定的位置闪开,让小朋友站过去放弹珠,然后提示小朋友放完后离开,闪到一边,妈妈继续把另一个杯子套在第一个杯子上;如此轮流反复,直到手中的杯子及弹珠放完,第一步完成,重复几次小朋友要是做得很好,那么妈妈和小朋友互换,由小朋友放杯子,妈妈放弹珠。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警觉性,让他知道避让。
第四个游戏:鲨鱼来了!
方法:找几个垫子或是“懒骨头 ”放在不同的地方当做是岛屿,岛屿间是大海,大家先在大海间走动,也可做出游泳的样子,要做出很清闲的样子,忽然,妈妈大声尖叫:啊!喊:鲨鱼来了!快躲呀!跳上岛屿,并且要露出很害怕的表情。然后做出左右看看的样子,轻松的兴奋的说:鲨鱼游走了,安全了,接着走下岛屿,继续重复。
第一步要做出害怕的表情并尖叫:啊!喊:鲨鱼来了!(反复,如果小朋友能做到跟着快速跳上岛屿的话,就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做出害怕的表情并只尖叫:啊!要求小朋友在只听到尖叫就知道快速跳上岛屿,那么就可以进行第三步了
第三步做出害怕的表情,小朋友从你害怕的表情上就判断出鲨鱼来了,主动快速跳上岛屿。
注意事项:做这个游戏时一定要表情夸张一些,形象一些!此游戏能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及观察力。

第五个游戏:躲闪
方法:老师的道具是用“懒骨头”,我们家里做的话,我想大一点的枕头也合适。拿枕头丢(咂)他,并提示他躲,通过游戏让他学会躲。
第一步:直接咂在他身上,并提示他躲,让他明白,不躲闪的话就会被咂到。
第二步:给他个范围,能随意躲,但不能跑出这个范围。这一步让他能做到,你才拿着枕头做出要咂的样子,他就开始跑闪着躲避。
第三步:也给他一个枕头,但是他不能用来咂你,而是用来挡着你咂过去的枕头。这步让他学会遮挡。
这个游戏可以让小朋友学会用躲避及遮挡来保护自己。
    第六个游戏:还击(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小朋友的观察力及自我保护意识!
方法:同上老师的道具仍是“懒骨头”,我想在家里和小朋友可以用餐椅来代替,两人都躲在餐椅后面,找机会(毛绒玩具或是报纸团做为攻击武器)咂对方。做这个游戏是要让孩子知道在要保护自己不被咂着的情况下抓好时机攻击对方。
通过这个游戏自己的一点想法:我想在能做到上面这一步的话,可以把攻击武器换成玩具手枪,虚拟战场。做出假装被枪击中后倒地或是夸张的痛苦的叫声。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想像力。

第七个游戏:察颜观色(哈!没听清老师所说的名称,自己起的)
方法:面对面和小朋友坐在桌子旁边,桌子上放几块积木,要求孩子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小手背后不能乱动。整个过程不能说话,游戏开始前先讲规则给小朋友听。
第一步:先告诉小朋友妈妈指那块,你就拿那块,看妈妈的手势要求来做。先做简单一些,妈妈用手指其中一块积木,如果小朋友没动不明白,可以提示他拿起来,妈妈伸开手,意思是让他把积木放到妈妈手里,如果孩子不明白,第一次做时可以用语言辅助。往后就只用手势来做,先要求他放入妈妈手中,可再要求指桌子的另一个位置,要求他把积木放到所指的位置,还可以要求他把积木一块块搭高,做这些都用手势来要求,不用任何语言。能做到这步再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让小朋友看妈妈的眼睛,告诉小朋友妈妈的眼睛看那块积木你就把那块拿起来。然后开始,做这个时刚开始眼睛看时头也随着转向那个方向,给他明显一些的提示,方法同上,但是这次是把手势改为眼神。(这个游戏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及观察力)
第三步:小朋友来直接拿积木,但是在拿起来之前看妈妈点头与摇头来判断是否拿的对,如果妈妈点头就拿起来,如果摇头就换另一块试,然后妈妈加上眼神及手势来要求小朋友把所拿的积木按妈妈的要求放或是搭。
第四步:同第三部相同,但是角色互换,由妈妈来拿积木,让小朋友用点头和摇头的方式来表达妈妈拿的对否。
注意事项:刚开始做时,妈妈可以用手势,眼神及语言来辅助他做,直到只用眼神来做。
第八个游戏:我要弹珠
方法:第一步:妈妈拿着空杯子,小朋友拿着装着半杯弹珠的杯子,然后妈妈说:我要弹珠,要求小朋友快速的把弹珠倒到妈妈的空杯子中,刚开始妈妈可以抓住小朋友的手来辅助,然后问小朋友:你要弹珠吗?“要”,妈妈快速把弹珠倒入小朋友的空杯中。(做这个游戏时要快,防小朋友被弹珠吸引而没心思做游戏)重复做,直到小朋友可以自己和妈妈说:我要弹珠,并把杯子拿到你前面要求你倒进去,而在妈妈说完我要弹珠时会不加思索的倒回到妈妈的杯子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第二步:再加一个装有雪花片或其它东西的杯子,两杯不同,放到小朋友面前,然后妈妈说:我要弹珠,小朋友拿起装有弹珠的杯子把弹珠倒入妈妈的空杯中,同上一步做法相同,只是轮流要雪花片或者是弹珠,如果这步能做到小朋友会根据妈妈的要求拿不同的杯子快速的倒入空杯中,而且也可以要求妈妈把不同的东西倒入自己的空杯中,那么再可以加成三个装有不同物品的杯子同样的方法来做。(这个游戏主要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控制力及主动性)
第三步:用点头和摇头的方式来要求孩子判断妈妈想要的是那个杯子里装的物品,要求小朋友把那个杯子中的物品倒到空杯子中,同样让小朋友用点头和摇头来表达妈妈所拿的那个杯子中的物品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大至方法同上面那个点头摇头的做法一样)

第九个游戏:鬼鬼祟祟的同伴
    理念:观察同伴;发展社交意识和警觉性;步调统一,路线统一
    方法:二人版:先和小朋友一起按统一步骤统一路线把“懒骨头”从这个位置抬起来放在另一个稍远一点位置(如同运货),在抬第三个时,你忽然自己拿起来就走,看他会不会拉你回来?
第二步:两人抬的走一半的时候妈妈松手,仍给他一个人,走开,看小朋友会来会回来拉你继续。(他没反应时,让别人提示一下他应该去拉妈妈回来)
          三人版:第一步方法同上,第二步:第三个人偷偷拿走一个,妈妈要告诉他是被偷走了,离开再去搬时,小偷会鬼鬼祟祟准备又想偷的样子,看他会不会注意小偷的动向,会不会在搬过程中看住自己已经搬来的“懒骨头”,防止被偷走。     
注意事项:在孩子做不到或是想不到的时候让第三者来提示一下。这个游戏主要是训练孩子的“一心二用”及警觉性对周围环境的关注。
第十个游戏:敲鼓
第一步:告诉孩子妈妈从1数到3后就开始和妈妈一起敲,妈妈喊“停”时这不敲了。
第二步:看妈妈的嘴型,妈妈用嘴型来数123,不出声,手伸高就停。
第三步;妈妈点头,点三个就开始敲,手伸高就停。
第四步:妈妈 数出声来,但是123数的时候音调拉得长一些。
第五步:看妈妈嘴型,不出声用嘴型来拖长音数,手一伸就停。
第六步:妈妈可以随意从1数到几,然后再敲,喊“停”就停不能再敲了。
注意事项:以上都能做到后可以由小朋友来主导,妈妈来随小朋友的口令来做。

第十一个游戏:跑,停
方法:第一步:妈妈说:“跑”小朋友开始跑,“停”小朋友就停着不动。
      第二步:让小朋友看妈妈的手势,妈妈伸手,小朋友就开始跑,看到妈妈停着不动,就马上停下不动。
      第三步:换角色,让小朋友来发指令,妈妈来执行,方法同上,先做第一步,再做第二步。
注:个人感觉这个游戏很生活化,没有道具,随时可以做,可以跑的地方跑跑,不方便跑的地方可以用走来代替,这个游戏主要训练小朋友的听觉及视觉观察对指令的执行。
第十二个游戏:交换位置
二人组:当两人同时点头时就可以换位置。
三人组:要求三人同时点头时换位置,只要有一人摇头就不可以换。
方法:第一步:告诉小朋友规则,如果你想换位置时点头,不想换就摇头,只有妈妈和你同时点头时我们就站起来换位置。
      第二步:再加入一个人,三人同时点头才可经换位置,告诉小朋友,想换就点头,不想换就摇头,也要同是观察另外两个人是否和自己的想法一样,都是同时点头时,快速交换位置。
      第三步:躲起来,老师是用“懒骨头”,我想我们在家时可以利用家里沙发侧面,桌子侧面,椅子后面,等等,步骤及方法同上面两步一样,这一步是要求小朋友能做到既要躲起来,还要偷偷去观察别人是点头还是摇头。
注意事项:做这个游戏时,要干净利率,要注意到照顾到小朋友的心理,要让换位置的速度快一点,要是一直停留在点头摇头上,小朋友注意力就会跑掉,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28:31 | 只看该作者

re:会说的孩子比较快乐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

会说的孩子比较快乐
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
郭乃钰 8月9日讲座提纲及笔记

一、      纲要
语言表达即怎样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的内容,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包括:口语、书写、身体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

二、      叙述事件能力的重要性
1.叙事的内容包括
----描述当下的事件(需求)
----描述过去经验或所见的事件
----描述想象的意念,说故事、脚本描述。即自己的想法、观点,可以是口语,也可以是绘画、音乐、肢体(舞蹈)、数字、雕塑
2.叙事的能力与语言发展的关系
叙事是一种运用语言的复杂认知活动
----由记忆系统中启动与述说主题相关的知识 我想说什么,由需求而产生
----选择适当的词汇或表达概念 需要有足够的词汇量
----将词汇按照语法规则结合在一起形成句子
----考虑述说内容的组织架构 思维的组织能力。以达到自己的沟通目的
观察孩子的表情,可判断他正在想的东西大致是什么方向。

3.国内外相关研究
----叙事能力是正常儿童与学障儿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
----幼童需要运用叙事能力与同侪互动,发展社会关系
----叙事能力不佳的幼童容易出现较多的情绪与社会互动的问题
----学龄前幼童的叙事能力可反应出学龄时的阅读与书写能力


三、      幼童的叙事能力发展
1.各年龄层叙事能力表现
2岁——堆积方式
   >有一只狗,他在走路,有一只猫,在走路,小弟弟在睡觉,妈妈在抱他,公交车来了,要上车
2~3岁——关连顺序方式 有一点点主题
   >妹妹跟爸爸住在一起,也跟奶奶住在一起,爷爷跟奶奶住在一起,还有三个小孩跟奶奶住在一起。
3~4岁——初期核心叙述方式 有时间顺序,有铺陈,有一点点因果
   >我爸爸去上班,妈妈在家里睡觉,哥哥在玩玩具,我在跟小狗玩,他咬我,我一直哭,哥哥就说怎么了?就叫他出去。

做法:
A 关联词游戏,例如,妈妈:看到了苹果就想到红色;宝宝:说到了红色就想到红旗;妈妈:说到了红旗就想到了xxx,••••
B 对词,不要背词义,弄清概念更重要。
C 造句是最好学习语意概念的方法,每个词造3个句子以上。
D顺序图卡,四张:起承转合。#当孩子排序不合标准答案时,可问孩子的想法,根据他的思路手绘补上几张。
E 生活故事书
F 接句子
G 当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只能靠背书时,家长的语言要更加丰富,要有系统地、大量地教给他。语言游戏可能要到2年级后才能玩,前期是大量浇灌。


4~4.5岁——非焦点的连贯叙述方式 时间顺序更强,事件变长。可用简图来视觉提示。
   >有一个人在走路,他那个女生,他走到她后面说“嗨,你要不要跳舞?”他们就去跳舞。然后回家了。然后还有两个别人来了,就说“要不要去吃饭?”,他们就去吃饭了。
5岁——焦点性的连贯叙述方式
   >从前有一个小孩叫小波,他有一个小狗好朋友。他们喜欢一起去游泳。小波不会游泳,他都用游泳圈;但是小狗会游泳,他会用狗刨势。他们一直玩,玩到很晚才回家吃饭。吃完饭他们还在一起看电视还有睡觉。他们都喜欢一直在一起。
5~7岁——完整的叙述方式 可在讲完故事后一起讨论   >有一天,动物要比赛放风筝。第一个是鳄鱼,他放一个很大的风筝。但是他的风筝没有飞上天,因为太重了。第二个是狐狸,他放一个很小的风筝,他的风筝也没有飞上去,因为太轻了。第三个是地鼠,他放一个蜈蚣的风筝,可是他的风筝掉在树上,因为太长了。最后有一个兔子,他用风筝的线来晒衣服,他的风筝飞得很高,上面还有漂亮的衣服。最后是兔子得第一名,因为他的风筝最厉害。
7~8岁——叙事摘要 故事大纲
11~12岁——复杂叙事方式
13岁~——叙事内容分析技巧
   
要选合适的书。从无字书开始。
我们要教什么呢?故事?因果?动植物?语言语序?
叙述自己的故事比较难,因为自己经历的事没有章法,很难组织,易成流水帐。故事书的结构会比较完整。
如何选书呢?光看图也能讲出故事,图要很完整。印刷的文字是固定的,要么太浅要么太深,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改编。

   2.故事文法结构分析《我变成一只喷火龙》
   A 故事背景
     从前,有一只蚊子叫波泰,还有一只恐龙叫阿古力。
   B 引发事件或问题
     波泰他最爱吸生气的人的血,因为他们的血最好喝。有一天波泰看到阿古力,阿古力很爱生气。蚊子就在他的鼻子上咬一口,恐龙的鼻子上就肿一个大包。
   C  内在反应
      被咬到的恐龙非常生气,于是对着蚊子大骂,嘴巴里喷出了熊熊的火焰,把蚊子和恐龙都吓了一大跳。中午,恐龙的肚子饿了,他想要吃汉堡,可是他一张嘴巴,火就从他的嘴巴里喷出来,把汉堡都烧焦了。他只好饿肚子。晚上,他想刷牙,他拿起牙刷,张开嘴巴,牙刷也被烧焦了。
D 计划
   他什么事都做不好。他好烦恼。他想要灭火。
E 尝试解决问题
   他看到水,他想要用水来灭火,可是没有办法。他跳到水里,水马上变成火锅,热腾腾的。他想用泥土来灭火,也是没有办法。他把自己的嘴巴放到土里,可是土里面的蚂蚁都被他烧死了。后来他用冰箱和灭火器来灭火,还是没有办法。
F 尝试后的结果
  恐龙好失望,他急得都哭了起来。他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说也奇怪,奇迹出现了!恐龙嘴巴和鼻子的火都被灭掉了。
G 回应
  恐龙的朋友和家人都为他感到高兴。
  恐龙从此不再爱生气,大家都爱找他玩。
H 结束
  从此以后,阿古力就变成一只大家都喜欢的恐龙了。

四、      提升叙事能力的策略 孩子要愿意听、听得懂
1.提升倾听能力
O 针对有兴趣的主题内容着手,例如:音乐、童谣、卡通、律动口语
训练自己配合孩子的节奏,清晰,抑扬顿挫。
O 共同注意力
应该注意的是要学的东西,教者注意的,学者也要注意;用非口语方式将孩子的注意力拉回。
O 给予眼神注视的目标,修正说者的距离和方位
要看对象的文化差异、亲密差异。
O 提供肢体触觉提示
在重要字词时,礼貌性触摸或手势等等
O提供辅助的视觉符号线索
O 善用停顿形成的时间压迫
O 渐进式延长倾听时间
O立即给予增强(口语、非口语)
必须是适当的,适合年龄、爱好等等。
O训练视觉影像的抽象建构
A.简单的故事音乐带(要有音效,不一定要音乐,甚至可以不要音乐),善用Pause。
B.逐步加长句子
O合并于语言理解能力训练

2.利用生活化的事件脚本
3.教导故事文法(如《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
A 故事背景
B 引发事件或问题
C  内在反应
D 计划尝试解决问题
F 尝试后的结果
G 回应

4.陪同孩子重整组织每天的生活作息
5.教导顺序因果的关系
6.藉由操作的顺序一边描述:一边做一边说,不要用问句。
7.以接句型的方式做引导
8.利用重复情节以及重复的句型
9.逐渐抽离视觉提示
10.书籍的选择
   


五、提升对话能力的策略
1.开启话题
O 停顿、等待
O 利用引言
“从前••••••”“你看••••••”“有一天•••••”••••••
O 示范
O 教导吸引他人注意的技巧
合适的方式

2.维持话题
O 利用一定要回答的问句
O 知道有适当答案才给增强
O 然后~~接下来~~
3.拉回主题
把他移开的话题与正在进行的话题进行关联,然后拉回来。肯定了他的话题,同时又扯回来。
4.我已经知道了,你去跟~~说,他还不知道
##有时,孩子只是在享受和妈妈讲话的过程,并不注意沟通。
5.利用行为制约规范相同问题提问次数
6.让孩子从错误后修正,而后再增强回馈的情境下学习。
我们应允许有错误的情况发生。
7.避免提问者教导孩子回答问题
提问者——孩子+辅助者

六、训练活动
1.倾听
O 闭眼睛
O 悄悄话
O 生活化的卡通内容(如《小小救生队》)
当我们需要用Pause动画片时,可作数量表,约定Pause的次数
O 听声音找图片(如《耳聪目明》)适合刚刚开始训练倾听的孩子
O 有声故事
O 结构重复的简单故事(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THANKS MOM》)
O 复杂故事先听,再给予图片对照

2.叙事能力
O 选择不用阅读文字,看图就可以理解故事内容的故事绘本
O 在尚未习得文字前,可以以线条符号呈现固定句型与故事文法
O 共同观看生活化卡通,利用暂停解说状态
O 用相机将孩子喜欢的卡通做成故事书
O 外出侧拍
O 一起听故事音乐CD
O 规则性游戏,并拍摄过程照片
让孩子解说后,让他把规则教给另外一个人
3.对话
O 固定对谈时间
O 请孩子教导如何玩游戏
O 给他意想不到的答案
O 给予视觉线索立即增强
O 利用代号做提示修正不适切反应
O 拍摄交谈过程,并一同观看讨论

七、怎么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
1.不要受孩子情绪影响
2.了解导致情绪的原因
3.示范自身情绪的描述方式
情绪是要说出来的
4.藉由他人经验解说
5.从故事中的情境形容角色的情绪与原因
6.允许负向情绪出现
7.教导情绪减缓的方法
8.事后讨论情绪出现的原因

使用开放性问句“怎么办”“为什么”需要更高的认知能力,要先学会回答此类问题。

沟通不是为了考试,尽量少用问问句来考孩子。


八、提问部分
1.睡前故事不能用作语言教学。教学目的的活动必须在状态好的时候进行。
2.背儿歌,只会记住音律,不能用于学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28:58 | 只看该作者

re: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第一章...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第一章      给母亲的绘画入门讲座
讲座1  你是否要“听”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与成人的画不一样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画,成人在孩子绘画时指指点点,甚至直接插手,会妨碍孩子。
。孩子用画来说话
  在画中,孩子讲述了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看孩子的画,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诉说的内容。
。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画,有不同的听法
  在孩子2-3岁时,对他画的画,要问他“这是什么意思”,要听他讲述自己的画所表达的意思。4岁以后,则要对孩子的画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听”。如像“这是在做什么?”但要注意,不要唠唠叨叨地询问,原则上当孩子专心于绘画时,不要唠叨地询问,应当在他画完后给你看时,或画腻了时,去问问他。
讲座2  你是否在形状方面指导过孩子?
。画也会成“驻牙”吗?
如果孩子一要求画,你就画出形状给他看,让孩子摹仿自己的画,孩子会非常高兴,,但是如果只是因为孩子高兴,就无限制地给他吃甜点,结果反而会成牙。对画画,就以严格的爱心来对待。顺从孩子的央求,为他画出形状,如同让孩子吃过多的甜点而生蛀牙一样。
。不应教形状
绘画不只是学怎样描画形状,而是要把自己的思想通过形状表现出来,表现思想的形状不是教就能会的,只能由绘画者自己来创造。为孩子创造造型活动的场所,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孩子的绘画,不应是教,而是通过培养才能取得成功。
  教授孩子系统地学习绘画技能,要到9岁以后才具有意义,在此之前,如果教他画画,反而会使之误入歧途。这是因为这样是强行要求孩子的能力超前发展,其典型的表现就是让孩子画形状、为孩子画形状,甚至巨细无漏地指点他使用颜料,让他全部涂上等等。
。教形状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绘画需要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能力:手的功能;眼的功能;语言的功能;情感和意欲的功能;社会性。通过绘画,这五个重要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一旦教孩子形状,就将逐渐抑制这些能力的发展。
  画画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如地运用手,同时也培养了“劳动”、“工作”的手。一旦教形状,孩子就不能通过自如地动手来得到对多彩世界的发现,以及表现这一发现的乐趣,例如:手如何动?画什么样的线来表现?如果没有了乐趣,手的功能就会减少。再者,教孩子画形状,就等于把其他的,而且是成人的感觉,原封不动地强加给孩子,孩子就不能照自己的感觉来发挥作用,可能使孩子的感觉变得迟钝。
  受到打击最深的是语言。语言被称作第二信号系统,像杯子、碗这些具体物品,即使不在眼前,也可以借助语言来进行想像。因此,只要听到“妈妈在看书”这句话,就可以在脑海中想像出这个情景,并把它描绘成一幅画。然而,如果教画形状,就会使孩子不再通过语言的机能,只照父母所教的画,其绘画方式就会发展成为否定把眼前没有的东西,能当成有一样来想像的语言功能,也就是否定了想像的能力。这种借助语言来想像的重要能力,不通过训是无法养成的。反过来讲,画画也是训练提高这种语言能力。
教画形状,是过早地给孩子戴上有色眼镜,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不能概括自己的思考。能画出有声有色的自我感受,自己亲眼看到的是真情实景的画,就是掌握了人的生命力。临摹中并没有孩子的真情实感。
孩子试图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画出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但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他也能体验到表现的满足,体验了艺术所带来的欢喜,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因为与小朋友在一起,所以能画画
  与朋友在一起,不仅能激起孩子画画的欲望,同时满足了孩子想与伙伴玩的社会性欲求。
讲座3  你是否讨厌孩子弄得脏兮兮?
。画画也就是“弄得脏兮兮”
  真正的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从破坏、弄脏形状为基础的。
。与沙和水相伴成长
讲座4  你是否从孩子的画来推断他的性格?
。过分在乎孩子画出的形状和颜色的使用方式
  不应去一一计较这种事情。当孩子画点或圆时,应当高兴地多听一听孩子的画。
。不管什么颜色,一种就足够了
  颜色的使用方式,不应要求得太细。
  5岁前,他开始对有颜色的水着迷,5岁半至6岁以后,则喜欢把颜色分开涂抹在自己的身上,在此以前,对孩子来说,颜色并没有什么意义。因而用什么颜色他们都无所谓,尽管只是一种颜色,也能兴致勃勃地画。而且越是健康成长的孩子,画阵就越是不在乎颜色。不过,如果孩子很在乎颜色,家长应放弃在颜色上的过分要求。
讲座5  你是否与孩子一道做愉快的体验?
。想画的是什么样的画?
  当孩子自己说“我要画画”时,画的东西大都是孩子印象深刻、快乐、有趣以及心中受到感动的事等。可以费尽心思地来激起他画画的兴趣。如果是4-6岁的孩子,则往往用语言来唤起他的想像,诱发他画画的欲望。
。创造快乐的回忆
  只有经历了快乐的体验后,才能有要画画的欲望,也才能画出充满真情实感的画来。所以应先保证孩子有这样的生活。让孩子过一种自然的、与朋友在一起生气勃勃的生活,并多多体验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把古老的传说讲给他听、读给他听,在这个时代,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第二章      孩子就是画这种画长大的
1岁
。与其说是画的画,不如说是手运动的痕迹。
。画画活动的延长。
*绘画时的要领
。让他充分地乱画。
。不要教他画形状。
1岁前后,从手的恶作剧开始
1岁半前,通过手的往返运动乱画
1岁半后,由画大的圆向小的圆转变
应给他一张大一点的纸,使他能自由挥洒。其次要让他痛快地到外面玩,使他全身得到活动,尤其要让他充分地玩沙玩水。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会画的更好。
2岁
。眼睛随着手移动。
。可以用语言来解释。
*绘画时的要领
。还不能让他画脸等形状。
。妈妈画形状给孩子看也不好。
2岁半前,圆开始封口
2岁半以后,定义的发展
3岁
。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
。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
*绘画时的要领
。还不能教形状,不要让孩子画人的脸、汽车和洋娃娃。
。听听孩子用许多的圆和线画的内容。
3岁半以前,有意识地动手画画
。始终如一的意义
在2岁时,通过手眼协作就能画出封口的圆和纵、横线条,画完后还能用语言把它们当作各种东西来解释,但开始定义了的东西,会由于心情或别人的话就会改变。而3岁后,同样是赋予画的东西以意义,质量却有了改变。会坚定地按最初的想法来看待。由于一开始确定了要画什么,是按照想法来画的,所以他画的东西所代表的意义,到最后都不会变。但是,这时还画不好形状,只是把圆比作什么,就一个一个地画圆。
3岁半以后,用许多的圆来“讲话”
。进步很快的3岁儿童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尽情玩摹仿游戏。凭借着想像,把自己“当成……什么”这种方式来玩耍。
3岁儿童的手也变得越来越灵活,能不借助别人的帮助,依靠自己的力量处理身边的事情。因此,他们充满了自信,那种想要“当……”的意志和欲望更强烈。
再则,他们已逐步懂得了自己和别人,大与小这种成对比的事物关系。
。向有目的的画发展
  3岁孩子的这种惊人的进步,也能在画上反映出来,因为他们已经能自如地画大圆、小圆、横线条、竖线条,所以,他们事先就有了“要画什么”的目的,然后,才着手画。例如:他画一个大圆说是爸爸,这边再画个小圆,说是妈妈,然后,现画一个最大的圆,就当作“家”。并且,还要讲述这个“家”里发生的事情。
  以前,每一个圆只表示一个词的意义,而现在是把一个个圆联系起来,表达一件事情。整个画面上画的许多圆,充满孩子的想像。他能够赋予那种毫无意义的乱画的圆和线条以意义,手也能按照这种意义去画。最终,他就能用这些圆和线来讲述自己的意思。这就说明孩子已能画出猴子等不能摹仿的“作为表现的画”。母亲应随时把孩子讲述的内容记载下来,写上日期,留作纪念。
。开始画人的头部
  从3岁半以后,画的圆就能表现出由点和横线构成的“人的头像”,即孩子给圆、线条,赋予意义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画人的头和脚的前奏。
  这种能力也显示出语言功能的发达。语言功能的发达使人具备了丰富的想像力(产生印象),即使眼前没有的事物也能从脑海中想像出来,就如同在眼前一样,希望用画来表达语言含义的3岁儿童所画的画,已能想像着把自己身边的人物象征性地表现出来。
  以极其象征的线条把现实事物画出来,是3-4岁的孩子的画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也有人把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画称为“象征主义的时期”。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批评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和脚。也不要越俎代庖地教他怎样画人像。
。孩子特有的拟人化表现
  那种认为物质、植物、动物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的看法,就是泛灵论。孩子常常画长着鼻子、眼睛、笑咪咪的太阳的画,好像太阳就是朋友或是别的什么一样。这种把不是人当作人来表现的画法,叫做“拟人化再现”,这是3岁以后的幼儿绘画的一大特征。
孩子画廊的一些经验教训:
一般来说,3岁2个月的孩子画画,是不会注意“头发是什么颜色,衣服怎么样”这些问题的。孩子画的妈妈虽然画出的形状是细长的,但看得出脸呈三角形,能感觉到他的心还受到了某种束缚,没有解放出来。同时,他用了五种颜色分别在画,也是不值得赞赏的。
  刚过3岁的伟伟画出的像宇宙人一样的画,被称作“头足人”,是孩子开始画人像的最初形式,一般情况下,要在3岁半以后才能看到孩子画这样的画。给孩子看着色线条画册,应到7岁左右。
  3岁4个月小耀用圆和十字线表达意义,是一幅3岁时期的杰作。
3岁儿童的绘画注意要点
。用这些工具
  一种颜色就可以了。蜡笔的颜色不要太多,买六七种颜色或十二色一套的,最多给他三种,还可以用彩色笔、签字笔、铅笔、圆珠笔等,采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
。如果已经教了形状
  由母亲给他画出了3岁孩子画的那种圆,这时,可以使他对大圆和小圆的线条加以区别。并且,一边与孩子谈经历过的事,一边把圆和线条比作各种各样的东西画给他看。

4岁
。终于会画形状了。
。这是凭想像画画的开始。
。画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
。就同商品说明一样,画出的只是杂乱摆着的各种东西。
*绘画时的要领
。看孩子的画时,不要只看形状,还要认真地听孩子讲。
4岁前后能凭想像来画画
。由头部人向头足人发展
  早一点的是3岁半左右,一般的则是在4岁左右,才开始画从头上长出手脚的“头足人”。这种像宇宙人一样的画,大人一看也明白这是在某种程度上画出的“人”,于是旁边的大人就会说“脚不是从头上钻出来的”,并忍不住想要教孩子如何画人。其实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插话指导孩子的这些成年人,是在不知不觉中这样做的,所以,危害就更大。是对孩子用自己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知识做出的表现给予否定。
  儿童3岁左右时,只是用脸和头部来表示人,所画的人只是在圆的上面加了点和横线的“头部人”,因此对孩子来说,印象最深的是“脸”。接下来很快会画出脚,有些孩子还能画出手,这样孩子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就用画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他们对人的认识,是从头部人向头足人和头、身、两脚人逐步发展的。这个时期,如果教孩子:画是这么画的,就会剥夺孩子的认识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凭自己的想像画画
  孩子们喜欢画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实,即自己内心的真实。
。印象深刻的东西就画得大
4岁半以后画的画,就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只是把东西摆出来的罗列表现
。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在一张画面上
画人像时,能把眼镜和衣服也画出来,是在5岁以后。
一边观察一边画还为时过早。8岁前,儿童画画的特征并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写生要等到9岁左右。
。用这些工具
  虽然可以用一种颜色,但若孩子想用几种颜色,可以控制在六种颜色以内。除细签字笔外,还可以用彩色笔、蜡笔、圆珠笔、铅笔等。蜡笔要选用蜡质多、较硬的。
。如果已教了形状
  由于这个年龄画形状不成问题,因此不要让他总是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当他的生活体验增多,朋友增多,能尽情地玩以后,他们兵团也能自然地发展。还要注意多听孩子叙述他的画。
5岁
。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如实画出。
。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础线“。
。能把听到的事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
*绘画的要领
。不要说他的形状画得丑。
。要多听听他用画所表现的关系。
5岁前后,能把事物排列有序地画出
。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状
  5岁后,对每一个事物所具有的性质,他们越来越清楚。人有头、颈、户、腹、足、膝,他们不仅知道了这些事实,而且还知道了人与这些形状的关系,因此,他们不像4岁儿童那样,画出手、足从头上长出来的画。不仅如此,他们还知道人是穿着衣服的,所以他们还能画穿着衣服的人。
。按照兴趣来画画
  只把感兴趣的东西依自己知道的,而不是看到的样子画出来,这是4-8岁儿童的一个特征,称为知性的现实主义。这种倾向,一直要持续到9岁。
5岁半以后,用基底线来表示关系
。基底线的出现
  5岁半到6岁左右,孩子就开始对事物间与事物间的关系感兴趣了。在画画中,也会极力想把这种关系表现出来。例如表示地面,水平线的线,就是基底线。而画一条横线,把地面与海分开,就表现了世界。基底线把事物与事物间的关系转换成了二维世界,成为秩序的基础。
  于是,由4-5岁时那种商品目录式的罗列,开始转为“表现的系列化“,称为二次元性的并列表现。因此,无论是家里还是海中,都清晰可见,这就是透视画法。
  因此,看这一时期儿童的画时,应多听听他们讲画中所表现的事物关系,这是最好的办法。2-5岁半以前,只需问“这是什么”就行了,但这一时期,就应当问谁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什么?”为了让孩子能画出有许多内容的画,就要努力设法使孩子的生活丰富一些。
  这个时期的幼儿,拼命地在幻想的世界中“摹仿”。这种摹仿游戏正是孩子培养幻想能力的玩耍形式。人的一生中,没有一个时期比这个时期的幻想能力更发达的了。
让他用一种黑色尽情地画
  孩子要画时,母亲却问“家是什么颜色”,这不好,孩子就是喜欢用黑色一个劲地画下去,母亲的插话,使表现的热情被中断。孩子答“家是白色的”,但因白色不能表现出来,所以他陷入了不能用白色来画的矛盾之中,结果没办法只好用蓝色来代替。这样的矛盾,应是6-7岁孩子经常碰到的。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即使在白色的绘画纸上,有时也要用白色来画雪,因为他们想要画出自己所知道的真实,所以并不考虑表现效果。这种表现效果上的矛盾,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所以不应提前教他们。不要剥夺了孩子自主性的学习和发现的权利。这种时候,最好让孩子用一种黑色尽情地画。
5岁儿童的绘画注意要点
。用这些工具
  这是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期,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或蜡笔。但若孩子喜欢用一种颜色,也可以只画一种色。这个时期也宜选用蜡质多、较硬的蜡笔,而不宜用粉蜡笔。
。如果已经教了形状
  这个时期是画形状的时期,所以画形状本身并无问题。但若总是画同一种类型的画,那么,就要多听孩子的讲解,扩大孩子的生活体验。
6岁
。掌握了基底线的使用方法使事物秩序化。
。能够做把世界抽象化的游戏。
*绘画时的要领
。绝不要对孩子的作品做好或坏的评价。
。要多注意与孩子对话,对他的画问问:“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不要总开着电视让他看。
。让他从快乐的生活为主题来画。
。给他讲绘画书,讲民间故事和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他听。有时,让他画一画讲故事的画。
7-8岁
。基底线变为水平线、地平线。
。能从前、侧、后三个角度画人像。
      要领
      由于孩子希望能画出一看就能理解的画,所以应当理解孩子的心情,仔细地看孩子的画。
9岁
。能尽力去画所看到的真实的画。
要领
。如果孩子入迷后,那么就不能扼杀他写生的能力。家长插手、插嘴都是无用的,与孩子一起去画怎么样?
。可以利用家庭旅行的机会,与孩子一起写生,一道做贺年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29:22 | 只看该作者

re:参照礼儿的训练计划(很有参考价值)一...

参照礼儿的训练计划(很有参考价值)
一.参于能力
听到指令“看我”有目光对视
对治理“手放好”有正确反应
叫名字有5秒的目光对视
在玩耍的过程中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听到叫自己的名字有目光对视,并回答
在一段距离外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二.模仿能力
粗大动作模仿30个以上(要求反应快且正确)
精细动作模仿15个以上(要求反应快且正确)
发音器官动作模仿(重点):
1.舌头:舌头向外尽量伸出。舌头向上舔上唇。舌头向下舔下唇。舌头向左右.顶上颚.顶上牙龈.顶下齿.弹舌头.
2.嘴唇:抿嘴.撅嘴.嘴唇做成O形.抿嘴使嘴唇一开一合并发出“叭叭叭”的声音.
3.牙齿:上下牙齿相碰(节奏由慢到快).上齿咬下唇.下齿咬上唇
4.其他:吹(吹纸屑.吹纸条.纸张.吹哨子.吹泡泡.吹气球)
5.口腔按摩
要求每天保证30分钟发音器官训练
模仿同时带有声音的动作
模仿搭积木
模仿玩胶泥的动作
模仿使用物件
模仿两手同时摸触身体两个不同部位
三.语言理解能力
复习一步指令(20个以上):要求反应快而正确
识别身体部位:眼 鼻 口 头发 眉毛 舌头 牙齿 手 脚 肚子等
识别物品合卡片(80个)复习以前的,学习新的
识别熟悉的人(亲人 老师 指令:指指妈妈。。教具:卡片和真人)
听懂动词指令
识别形状:圆形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等
识别颜色
识别动作卡片:刷牙 扫地 洗脸 吃饭等
假装使用物件(勺子 杯子 笔 剪刀等)
四.配对与分类
配对有联系的物品:牙膏和牙刷  笔和纸  碗和勺子。。。
配对大小
配对长短
配对高矮
配对粗细
五.语言表达
模仿单音
模仿叠音
模仿词语
命名物体
命名卡片
认读字母
用句子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说出卡片上人物:叔叔  阿姨  奶奶
认读数字
说出身体部位的名称
六.小肌肉及手眼协调
折纸
撕纸
吹泡泡
界内涂色
剪线条
剪几何图形
剪实物图形
自行剪几何图形
连点成实物图形
格图
连点成数字
仿画人物
扣扣子
用筷子夹物件
拉拉链
仿画动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31:14 | 只看该作者

re:摘自虎娘地儿里的语言训练...

摘自虎娘地儿里的

语言训练

今天感觉开窍了,不是老虎,是我,突然想通了很多问题,就象打通任督二脉。以前对语言训练完全没有概念,最近一个星期的时间,看资料,吃也想,睡也想,见人就问,以我AS钻研到底的精神,终于在今天突然想明白了,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用最流行的以琳术语来说,象打了鸡血一样。

我自己总结的语言训练架构和方法,具体的小技巧还需要完善,版权所有,需要翻版的请跟作者联系稿费,呵呵。

一、从语言的功能上分析,训练如下:

1、听:训练方法是,大量旁白,充分的语言刺激。旁白应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层次内容不同,逐渐深入。最开始,应该是名词、动词的旁白。接下来应该是形容词的旁白,主要有外观,如颜色、形状,感官,如光滑的、毛融融的,功能,如喝水的,刷牙的,分类,如是动物,属性/特性,如木头做的。最后是心理活动类的旁白和带有想象力和同理心的旁白,如好漂亮啊,有点可怕哦。

2、说:训练方法是,创造情景让孩子多说,不得不说,具体方法很多,故意制造障碍,装傻,假想游戏。还可以想更多。

3、读:训练方法是,做生活故事书,讲故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即使刻板一点也没关系。做了个240本书的庞大读书计划,一个月20本,还要去给孩子们买个专用的开放式书架,让他们自己能够的着书。

4、写:这个目前还不需要。

二、从语言的结构来分析,训练如下:

无论是语言理解还是语言表达,都有三个层次的能力,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句型理解和句法架构,事件理解和叙事能力。也就是说词汇、句型、事件组织,是三个核心要点。

1、词汇:看鹰架式吧,单词、复词,按照难易程度逐渐深入教。每天教几个,可以打印出来张贴在家里,给小姐姐们视觉提示,让她们这几天就大量运用这个词,让老虎尽快熟悉和掌握。

2、句型:看鹰架式吧,单句四种,复句十种,一种种教。教句型的方法,就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如一个星期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人,只要一有机会,就用这个句型旁白,孩子很快就能掌握。一个句型掌握以后,再攻下一个句型。另外,KWENMA提的好建议,用视觉提示,一边教孩子认字,一边让孩子熟悉句型和灵活组合。

3、事件:我觉得理解相对容易,生活故事书和讲故事是一个好办法,而且也是我唯一想到的办法。自己描述事件,还是鹰架式我觉得有用。

三、从孩子容易出现障碍的环节来分析,训练如下:

1、语音、语调及构音环节:需要介入言语治疗和口腔肌肉训练。这个环节的内容很多书都有,包括美国著名的SARA也写了几部书,但是会涉及到很多生理结构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要搞通这块比较有难度。我打算请专业的言语治疗师跟进,由言语治疗师提出有针对性的方向和方法,我们自己在家做训练。

2、语义:我的理解就是对词素的把握,训练方法同上。

3、语法:我的理解就是句型的运用,训练方法同上。

4、语用:我的理解是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理解语言环境和他人的语言意图),懂得恰当的说话(懂得轮换,能理解和结合非语言沟通线索)。我觉得只有多练习,结合PCI的训练。对老虎这样幼龄的孩子来说,先掌握工具性交流和简单的社会性交流(打招呼,回答基本社交问答等),以后再考虑深层次的分享性交流、想法/经验/体验的交流聊天。

四、问句的教法

五、KEY WORD:

1、重复性高,无论什么内容,都需要高度重复。

2、相同与不同的把握,开始用相同的词汇或句型,以期快速理解和掌握,然后同一内容需要插入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期增加语言的变化和灵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33:27 | 只看该作者

re:从方老师那儿偷来的。 依脚的触觉也很迟钝...

从方老师那儿偷来的。 依脚的触觉也很迟钝。手脚并用了。
1、用大米、绿豆、玉米粒分别装桶里,让她每天数次不停用手深埋在里面玩。为了增加趣味,可以把她喜欢的东西放进去,让她摸出来。
2、面粉调成稀一点的糊状,敲两个鸡蛋在上面,教格宝和匀,再放小葱花,在和匀,然后煎鸡蛋饼给她吃。整个过程作几张图片,就是排序了。
3、和面。面粉、糯米粉都行,和成硬一点的面团,让她当橡皮泥玩。搓、揉、拍等,也可以面团里面藏宝,让她想办法掰开找。
4、用面粉做成稀一点的浆糊。在菜板上放一些薄一点的小纽扣、小积木等,然后刷上浆糊,贴上稍微薄一点的纸,让孩子去找宝。她必须用手指挖开那湿湿粘粘的纸才可以拿到。
5、买各种砂纸,让格宝的手掌在砂纸上触摸。
6、各种刷子,让孩子触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33:56 | 只看该作者

re:转自方老师一、概念的建立巩固和泛...

转自方老师

一、概念的建立巩固和泛化:
1、认东西的时候,要强调这种东西属于什么类的。如动物、水果、交通工具等。发指令的时候不仅是这属于什么类,也可以是帮我拿交通工具类的。
2、为了加深影像,在孩子看不到东西的情况下,提问:说两种交通工具类的吧?
3、颜色、形状、大小。比如拿一块绿的、一块红的方块积木,问孩子什么地方不一样,孩子要说出颜色不一样。形状大小等类推。
   泛化到生活中,冷不丁让他看看他自己的脚和爸爸的脚,归纳都是脚,但是大小不一样。一些连词就是这样不经意间学会了。
二、丰富语言
1、大家拿桌上的积木,妈妈说我拿了一块红色的,孩子可以拿一块根据实际情况说我拿了一块绿色的,或者我也拿了一块红色的。
2、妈妈拿两块积木:我有一块红色和黄色的积木,孩子拿了后参照这个句型说出。
3、讲故事的时候尽量多用一些描述心里活动的句子。比如鼠小弟的,可以说小熊很想坐鼠小弟的秋千,但是他太重了,他很难过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42:22 | 只看该作者

re:(转自方老师)从小培养孩子的归纳、推理和...

(转自方老师)从小培养孩子的归纳、推理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利用卡片和简单的教具(属性块和方块积木,小熊)就非常好。
看几组对话:
1、妈妈有一块红色的积木。
   宝宝有一块绿色的积木。
   什么不一样?
   颜色不一样。(扩展到形状、大小、厚薄等属性上)
2、妈妈有一块红色的正方形积木。(句子拉长了)
   宝宝有一块红色的圆形积木。
   什么不一样?
   形状不一样。
3、妈妈有一块红色的三角形。
   宝宝有一块黄色的圆形(两个属性不一样了,需要多观察并归纳了)
   什么不一样?
   颜色、形状不一样。
   颜色和形状都不一样。(及时纠正孩子的自发性语言,让孩子会更加正确地使用)


上面的游戏也可以变成改错的,如:
妈妈拿了绿色的正方形。(其实是红色的)
如果孩子没有注意,特别强调绿色的正方形哦。
并可以用手去指绿色的。
让孩子说出:错了,红色的。
并慢慢要求孩子把句子说完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43:30 | 只看该作者

re: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词义的理解 ...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词义的理解   

  
来源:  日期:2006-1-13  作者: 阅读:14350 次

   
(一)形容词的使用
  根据武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2岁儿童已能使用少量形容词,4.5岁以后使用量增长较快,6.5岁使用的形容词可达206个。
  幼儿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表现如下:
  
  1.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到时间情景的描述:
   
  从年龄看:
  
  2岁出现物体特征的描述。
  2.5岁出现饿、饱、痛等关于机体感知的词。3岁出现形容动作的词。
  3.5岁出现对个体外形的描述。
  4.5岁出现个性品质、表情、情感及其时间情景的描述。
   
  从各类形容词使用的百分率(人词数)看:对物体的描述的使用率最高占32.8%;对动作的描述占28.5%;对人体外形的描述占25.7%;其他(主要是机体觉)占29.7%;个性品质的占13.2%;使用率最低的为事件情境的描述占5.98%。
   
  2.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
  如胖、瘦3.5岁就能使用,老、年青要到4.5岁至5.5岁才先后使用。
   
  3、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言词汇
  以上海地区调查的几组同义词为例,按各词最早使用的年龄排列,表现如下顺序:
  
  好看(2岁)、漂亮(3岁)、美丽(3.5)、清爽(3岁)、干净(4.5)、清洁(5.5)、开心(3岁)、高兴(4.5)、快乐(5.5)、愉快(6.5岁使用人数只达44%)。
   
  上述好看、清爽、开心等都是上海地区的方言;漂亮、干净、高兴等词在普通话口语中常使用;美丽、清洁、快乐、愉快等词接近书面语言词汇。
     
  4.从形容词的简单形势到复杂形式
     
  如儿童先会讲红(2岁)到会讲红红的(4.5岁)再到讲红彤彤(6.5岁)。又如2.5岁会说干净、4.5岁时能说干干净净。
  该调查还发现,使用形容词有较大的个别差异。儿童使用的形容词不一定掌握其完整的词义,在使用中往往出现扩大或缩小现象。
     
(二)对时间词的理解
  朱曼殊等在对时间词语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下特点:
       
  1、对事件发生次序的理解顺序为:3岁能理解先、后、同时的顺向句(如轿车先开,卡车后开)。3~4岁能理解先、后、同时的逆向句(如卡车后开,轿车先开),以前、以后的顺向句。4~6岁能主部理解以前、以后、同时的顺向、逆向的一般形式和饱含形式(如大娃娃上车以前,小娃娃上车)。
  
  2.时间词的理解顺序为:3~5岁掌握:今天、昨天、明天。4~6岁掌握:上午、下午、晚上。5~6岁掌握:上午x时、晚上x时、今年、明年。
  
  3.动作时态词的掌握顺序3~4岁理解:“正在”;3~5岁理解:“已经”;4~6岁理解:“就要”。
      
  4.持续时间长短的判断:这类调查要求被试对特定情况下两个对象动作的持续时间长短作出判断。研究表明,5岁儿童开始能完成如“A、B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从同地开出,A车先停,B车后停”这样的作业。
      
(三)4~7岁儿童掌握量词的特点
  应厚昌等的研究表明儿童对量词的掌握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对个体量词、临时量词和集合量词三类材料的测查结果表明,各年龄组对三类量词的掌握是不平衡的,表现出一定的发展顺序:由个体量词(个、只等)-临时量词(x碗饭、x盆花等)-集合量词(x串葡萄、x对枕头等)6岁组的临时量词的正确率已赶上个体量词而跃居首位。
      
  该研究发现,儿童量词的掌握特点与人质发展有一定关系,量词的使用必须遵从“数词+量词+名词”的公式,4岁儿童已能运用这一公式,但只能使用量词中高频词个、只,并表现出对个、只的高度概括,在任何名词前都加上个或只作为量词。5岁儿童已开始注意到量词和名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但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和所掌握词汇的贫乏,往往出现两种不适当的发配,一种情况是用“数词+动词+名词”的组合方法,6岁儿童已能初步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不少儿童能根据事物的类别标准来选择量词。7岁组的多数儿童已经了解与名词搭配的量词需要借用表示容器的名词,说明已掌握临时量词的使用规则。
         
  应厚昌等还指出,环境、教育、方言均对量词的应用有影响、
         
  史惠中等人的研究认为,影响学前儿童使用量词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词汇内容与儿童生活的密切程度、二是词汇所代表的概念的抽象程度。例如用来与儿童最接近的事物搭配的量词,使用的人数量多,出现的频次最高,而且多在4岁以前出现,如“杯”-水,“个”-娃娃、水果等许多事物,“碗”-饭、奶,“块”-饼干、蛋糕,“只”-许多事物。4岁儿童的量词中已出现与儿童生活的联系不是太紧密的词,如“辆”、“张”、“本”、“次”、“粒”、“遍”等。使用的最少的量词则是本身带有抽象的数概念的“双”、“对”等词。
         
(四)对指示代词的理解
         
  朱曼殊等的有关调查用分别包含“这”“这边”“那”“那边”四个指示代词的句子发出指令,让儿童按指令完成操作任务,发现儿童理解这些词是以自我作为参照点的。在以主试作为参照点和以自我作为参照点不发生矛盾、不需任何转换时,成绩最好,当必须把主试的“这”、“这边”理解成自己的“那”、“那边”时,需作参照点的逆向转换,其操作成绩最差。
  
  儿童对4个指示代词的理解水平呈阶段性的上升,3~4岁为最低阶段,5~6岁为第二阶段,7岁为第三阶段。
           
(五)对人称代词的理解
            
  朱曼殊等人的实验对象为3.5岁、4.5岁、5.5岁的幼儿,实验结果表明,三个词项的难易程度为“我-你-他”,年龄越小,对“他”的理解越差,幼儿很难理解别人说的“他”就是指“自己”,他们通常把别人说的“你”当作指自己,5.5岁组的儿童对“他”的理解仍未达到另两个词项的相同理解水平。

(六)对疑问词的理解
            
  朱曼殊等人此项研究的调查对象为3岁、4岁、5岁、6岁、7岁儿童,调查过程是:用含有“什么”、“谁”、“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怎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向幼儿提问,要求幼儿回答图上的内容和生活中的问题,结果表明,3岁儿童基本上已理解并回答“谁”、“什么”、“什么地方”,可见他们已具有人、物和空间的概念。4岁儿童基本理解并回答“什么时候”、“怎样”,说明他们已具有“时间”和“事物状态、方式”的概念,5岁儿童已基本理解并回答“为什么”,说明已具有因果的概念。
            
(七)对空间词汇的理解和使用
              
  根据张仁俊的研究,儿童获得各空间词的年龄大致是:
            
  里-从3岁开始,3.5岁基本掌握
  上-始于2岁,4岁基本掌握
  下、后-从3岁开始,4岁基本掌握
  外-3岁开始,4.5岁基本掌握
  中间-掌握的年龄是4~5岁之间
  左、右-起始年龄为4岁,但到6岁尚未基本掌握
              
  事实充分说明,儿童学词和用词的能动性,如果没有被吸收的词语,没有用词的环境,孩子的能动性无从发挥,因此周围成人应该为儿童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宽松的言语交际情境,使儿童不断产生需要和水平之间的矛盾,让这一矛盾去推动儿童更加自主地去吸收和尝试应用新词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3:51:45 | 只看该作者

re:这周状态有所回升,但是嘴里叨叨的封闭状态...

这周状态有所回升,但是嘴里叨叨的封闭状态也多了点,不知道是进步还是退步。一个亮点就是大便终于肯坐盆了,两个小家伙都适应了坐着大便了,呵呵。满意。睡眠问题也有所好转,如果一个阶段都没有什么睡眠问题的话,就要解决夜尿的问题了,小的夜里已经不用尿布了,大的也不用的话。。。俺屯的那些尿布啊,只能送人了,哈哈。俺确实像老鼠一样,喜欢屯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4:43:26 | 只看该作者

re:闻到花香比穿珠子重要 —...

闻到花香比穿珠子重要
       ——关于提升孤独症父母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思考
陈  洪
    在我以前写的文章的网页留言里,常常看见这样的话:我不想生第二个孩子,我对孤独症的孩子充满了希望,我们父母将终生为其奋斗。我真的感动父母们的坚强信念及伟大的牺牲精神,但感动之余,我竟自推测留言的家长,可能孩子年龄都尚小。大年龄孩子家长发表意见的声音太少听到了,然而恰恰是他们对孩子的认识看法,可能更全面、更成熟与理智。

     我结识不少有才学、有生活情趣的大年龄的家长,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很有创造性,理解问题也很实事求是。在这里,我更愿意代表他们表达一些问题的看法,意在引起大家关注,甚至争鸣。

    我的孩子今年十三岁了,从诊断为孤独症到现在,已近九个年头了,孩子小时,无论家长怎样痛苦,心里还松着一口气。毕竟孩子还小嘛,还有希望的空间。然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个子也变得如成年人般,这时做父母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当孩子的行为问题日益突出时,父母的痛苦也到了苦不堪言的地步了。

    这也迫便我思考更深层的问题:今后孩子的生活肯定是很严峻的,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孩子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呢?其关键又在什么地方呢。

    这样想,是因为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孤独症患者,没有一例真正地走进社会。即使高智商的孤独症,无论在情感方面、行为方式与沟通方面都与正常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孩子年龄越大,生存就会遇到越多的困境。

    当我写完这些文字后,肯定有的家长大发雷霆,肯定会责问:孤独症状就没有好的吗?如你所说,我们还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训练孩子干什么呢,孤独症孩子还有存在意义吗?

    首先,据我知道,以国内目前医学标准诊断的孤独症患者,确没有真正融入社会的报道。如果提父母没有必要救孩子,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的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源于我们的爱与责任,源于道义,更源于法律。天下的父母,谁不在付出呢!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训练孩子,是必须的,这是提高孩子以后生活质量关键的一个环节。至于孩子存在的意义,我认为在于:有生命缺陷的孩子,更能使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及懂得我们生命的尊严。

    其实,我写这些文字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大家悲观与绝望。我仅是希望,我们面对孤独症这一疾病时要有一个正确地、清醒地认识。以使我们能更科学、更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也能更合理地安排我们自身的生活。我现在刚刚意识到,其实当我的孩子被诊断孤独症那一时刻起。孩子的一生与我的一生都已然有了重大的改变。我也才意识到,我们与孤独症的抗争将是伴随我们一生一世。

    如果当时有位家长能告诉我,今后会可能发生什么,又该有多好,我肯定受益非浅。仅是后来我有机会,接触许多老家长时,才使我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及对我们的生活,有了更深地认识。我接触的许多家长真是优秀非凡的人,他们的人品、才学都让我钦佩。

     这里我愿介绍一位对我帮助最大,同时也是一位最创造性的家长。他就是我们协会的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全国知名画家李木先生。李木的儿子李昂,今年二十多岁了,大家都熟识了。李木走了近二十年的艰难路程,然而他却没有被苦难击倒。他却从更广泛的角度来思考孤独症,认识孤独症。他甚至从艺术角度,哲学角度,人道主义角度来看待我们的孩子,这都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

    李木曾讲过这样的话:我们只能认识世界,而不能创造世界。看似悲观,实则寓意深刻。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我们能与天斗,能与地斗,也能与人斗,我们定能胜天;我们极少讲要尊重我们这个世界。只是最近,我们才提出“合谐社会”理论,这合谐理论难道不是对过去我们的做法的修正吗!和谐理论不就是要我们人要尊重自然,尊重人,协调我们之间关系的理论吗!我们更应该学会尊重与协调的思维模式。这正如我们身为父母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些模式,但你绝不可能创造一个你想像中的生命模式,这是违备自然法则的。李木话中的深刻思想就在这里。

     李木也在一次家长联谊会上,讲过:孤独症孩子的问题,最终都是家长自身的问题。真是精彩!但事后有不少家长表示不理解或反对,这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李木话中的意思。如果说孤独症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如果说我们的孩子无法改变他的生命模式,那么,要改变认识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只能是我们父母自己了。正如世界不能改变,能改变的是自己这个道理一样。当我们能真正认清这点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尊重孩子,学会理解孩子生命模式存在的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确孤独症孩子所存在的问题都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做家长的认为错都在孩子,孩子的一切都是不正常的,难道这种思维是正确的吗!我们的孩子没有问题,因为他即使有问题,他也无法改变,所以他没有问题了。这就是要求我解决我们父母自身存在的问题了。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提高孤独症孩子生活与生命质量唯一方法,其实就是提高我们父母自身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只有家长得到拯救,才能拯救孩子。

    可以这样认为:只有精神世界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的父母,只有乐观,坚忍不拔的父母,只有懂得生命意义的父母,才能把快乐与幸福传递到孩子心里。也只有这样的父母,才能使孩子活得有意义,有尊严。从这层意义上讲,孩子的生命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父母的生命质量的高低。

    所以,我认为有的孤独症父母,放弃事业,来挽救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们与孤独症的斗争是一生一世,如果你自己生命质量的下降最终必然导致孩子生命质量的下降。毕成功于一役,那是一种肤浅。

    也有的父母,口口声声地提:我要拯救我的孩子。然而,如果我们父母没有人生价值的追求,没有人生的核心价值体系,没有生命意义的认同,我们又谈何拯救我们的孩子。我们连自己都拯救不了,我们又能拯救谁呢!我们真的该静下来,独自想思精神世界的觅处。
“闻到花香,比穿珠子重要”,这是一位老师在七、八年前对我说过的话。我现在正悟出其中的深意了。

    其实,放下珠子,又岂止是孩子,我们父母不更应该放下手中的珠子吗,去仰望天空,去闻花香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5:13:14 | 只看该作者

re:再给依妈提一点训练的建议,见面的时候都说...

再给依妈提一点训练的建议,见面的时候都说了,不过想来没记下来的东西,一转头就又忘了一半了吧。

首先,训练的目标要明确。提到目标,依妈的反应是:不自闭。我们要的目标是可操作性的目标,也就是目标要细化。按照目前依依的程度,接受训练的基本技能,依依都已经有了,所以现在要做的是按孩子的认知发展,一步一步地把这些能力都教给依依。虽然自闭症孩子的认知发展比正常孩子慢,但过程是一样的。所以建议依依妈妈读一些幼儿发育的书,根据里面的项目,一样一样地来教。把每一个项目写下来,然后来设计具体的训练方案,在这一步如果遇到问题,就可以集思广益了,大家一定都会有好的建议和经验提供来参考。

其次,依妈一直觉得依依的表现有起伏,一阵子会了,一阵子又不会了。其实这种表现在自闭症孩子身上是常见的。所以建议依依妈妈要做好训练记录,当新的训练项目达到“连续两天80%”的正确率的时候,就放到温习的一类去,并且介入新的训练项目或者提高训练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让训练不断地往前走,而不是在原地停留。

第三,依妈对桌面训练的掌控还是不错的。几个注意事项:1)指令要清楚,最好是把关键词放在指令的最后;2)给指令的时候注意语音轻重;3)指令和指令之前要月隔断,这样可以把“对的反应”和“错的反应”分隔开;4)强化物要跟上。虽然依依目前在禁食过程里,可用的强化物不是很多,但也要好好利用有限的可选项。新的训练项目,一定要每一个行为都强化;复习的项目,可以做一长串才强化,至于做的内容的长短,要根据依依的表现来决定,一定要在她烦了之前给强化。依依是一个很顺从的孩子,没有强化,她也会跟从指令做训练。但要知道,动力是影响训练效果的,所以不要不给强化。

目前来讲,依妈先把第一条的问题解决了。你觉得无从着手,是因为你手上没有训练项目可以做。这就象是一道门,把门找到了,接下去就是找路,然后顺着路走下去就好了。在走的路上,遇到坎,大家都会拉把手,一定可以不断向前进的。

预祝可爱漂亮的依依越来越进步,也希望依妈可以放下心理上的负担,有一个好心情带着小蜗牛依依散步看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5:15:30 | 只看该作者

re:再加一条关于语言依依具备语言发展...

再加一条关于语言

依依具备语言发展的基础,她能指认不少东西,会回答一般疑问句“是,不是”,“好,不好”,“喜欢,不喜欢”;当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会用语言向妈妈或阿姨提要求;会主动叫“妈妈”来引起妈妈的注意力。这一些都是很好的语言发展的基础,依妈一定要好好利用。

建议:
1)依依的发音还有问题,但她是有能力把词发清楚的,所以尽可能地记住提示依依慢慢地说,大声地说,清楚地说;
2)在可以用语言的地方,尽可能地让依依说话。比如玩球的时候,依依的注意力非常的好,这个时候可以叫她去叫接球人的名字,这样既训练了“语言的运用”,又能进一步提高她的注意力。
3)针对语言的训练要做。例如:看图讲一句话;回答常用问题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5:33:58 | 只看该作者

re:又是好久没记录了,最近儿子的睡眠很好,估...

又是好久没记录了,最近儿子的睡眠很好,估计都是白天玩累了吧。各方面进步也没有特别明显,老师说认物的进度快了,大概是渡过瓶颈了,在家里也在训练他生活自理方面,正在进行的是自己吃饭,自己睡觉,和小便的时候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心狠一点应该都能学会的,呵呵,老人心疼的不得了呢。没办法啊,孩子总要经过这些的。仿说还是叠音,似乎有改善的迹象,还不明显,有待观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说短句哦,典型的孩子,每一步都走得这么辛苦。计划明年这个时候排到以琳了,排除万难也要去试一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4:24:50 | 只看该作者

re:又回来了,从南方又飞回北方过冬了,这次是...

又回来了,从南方又飞回北方过冬了,这次是真的有点不适应,天气寒冷必然会导致出行不便,不知道会不会对孩子的康复有影响。在机构报了名了要等通知,这阵子只能先靠自己了,孩子的进步很慢,情绪也还平稳,我的心也没一年前那么焦急了,可以耐心等待,刚刚翻了翻前面,壮壮开口仿说到现在己已经四个月了,一直处在单字的阶段,这两天有些连读的迹象了,相信说词组指日可待,一味告诫自己不能急,每天多陪着孩子玩,壮壮最大的问题还是社会性和理解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4:28:37 | 只看该作者

re:又回来了,从南方又飞回北方过冬了,这次是...

又回来了,从南方又飞回北方过冬了,这次是真的有点不适应,天气寒冷必然会导致出行不便,不知道会不会对孩子的康复有影响。在机构报了名了要等通知,这阵子只能先靠自己了,孩子的进步很慢,情绪也还平稳,我的心也没一年前那么焦急了,可以耐心等待,刚刚翻了翻前面,壮壮开口仿说到现在己已经四个月了,一直处在单字的阶段,这两天有些连读的迹象了,相信说词组指日可待,一味告诫自己不能急,每天多陪着孩子玩,壮壮最大的问题还是社会性和理解力,再焦虑也没有用的,期待儿子能给我新的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12:03 | 只看该作者

re:机构的学位真困难,终于排到了,但一周才两...

机构的学位真困难,终于排到了,但一周才两次,还得等啊,今天是第三次上课了,我很满意,虽说个训课还是跟老师对着干,不配合,但总体还算可以,希望可以尽快跟老师配合起来。集体课表现第一次这么好,不下位子还可以间歇的配合着做动作,也许是老师使用音乐的乛乛一乛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23:20 | 只看该作者

re:机构的学位真困难,终于排到了,但一周才两...

机构的学位真困难,终于排到了,但一周才两次,还得等啊,今天是第三次上课了,我很满意,虽说个训课还是跟老师对着干,不配合,但总体还算可以,希望可以尽快跟老师配合起来。集体课表现第一次这么好,不下位子还可以间歇的配合着做动作,也许是老师使用音乐的缘故,有待观察 。孩子大了,不能再以他小为借口的放纵忍让了,小子个性极强,很多老师都说过,前两天我让他读卡片,小子搞对抗不读,结果整整两个小时,他把卡片都读完我才让他从座椅上离开,这两天尽管还是搞对抗,但配合度明显好了不少,爸爸不在身边,这红脸白脸都得我来唱,呵呵,吃饭香睡觉好,学习上要努力努力了,感觉孩子进步了,当妈的就幸福的像花儿一样,低调低调…呵呵。还有就是发觉心情好时才想来写,希望以后常常来写,常常好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