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天天妈妈, 可别叫我前辈, 在浩瀚的...
天天妈妈, 可别叫我前辈, 在浩瀚的知识面前,我是如此无知, 在以琳这个大家庭中, 同一个个伟大的爸爸妈妈相比, 常常让我内疚无比, 无地自容, 对于儿子的教育, 我实在没有做到最好, 只是勉强是一个及格妈妈而已, 连儿子的成长日记都无法坚持. 我不能向大多数妈妈一样, 放弃自己的事业, 我有两个"儿子", 一个是我的公司, 一个是我的"儿子", 谁都舍弃不了, 我总想两全其美, 但总是有得有失. 为此, 我其实心中是自责的,内疚的, 我不敢直面我自己, 我是如此自私, 我这样做是对的吗?如果我同大多数妈妈一样, 在知道孩子的问题后就全力以赴, 放下一切又会如何? 我不敢想, 也不敢面对.
蒙氏, 是教育的乌托邦, 确实很难, 一位蒙氏幼儿园的老师曾同我说过, 蒙氏是针对正常儿童的, 针对孤独症孩童, 他们不专业. 我赞同, 又不完全赞同. 我一个朋友, 女儿6岁, 她不懂蒙氏, 也不懂很多的理论, 但她是用爱和自由及尊重来养育女儿的, 她那女儿的那份自信, 那份聪明, 那份好学, 那份活泼, 那份自律,让我羡慕不已, 而小女孩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内向, 不太有自信的妈妈, 小女孩出身后就没有见过爸爸. 我的朋友生下女儿后经历了许多痛苦的事情, 但我的朋友的教育是成功的, 她是真正尊重孩子的一个妈妈, 她说, 她只有6岁, 她同女儿一同成长, 她说, 在同女儿相处的日子让她学到很多, 她也学会了自信, 一个妈妈, 没有把自己当做权威, 而是把自己放在女儿一样的高度, 这就是蒙氏对施教者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这个案例上,我看到了蒙氏理论的成功.
蒙氏对施教者的第二个要求, 创造一个环境, 这个环境是可以对孩子的感觉器官进行刺激, 0-3岁,孩子向海绵一样大量的无意识的吸收外界的信息, 3岁开始, 孩子通过感觉器官整理这些信息, 这时就应该有这样的环境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工作获得经验, 就向道教所说"无为而治", 看似无为, 其实是有为的最高境界, 是不落痕迹的有为, 这对于施教者的要求该有多高呀, 要先要"有为", 要有足够的"有为",才能悟出"无为", 此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 只是做的时候没有自我, 没有权威. 所以我认为施教者要心理非常健康才行, 至少要成长.
一直想谈谈自由这个话题, 我公司在做培训时, 有两个员工讲到了自由是他们最追求的, 这句话让我思考了很久, 自由对于我为何没有那么重要, 后来, 我想明白了, 真正的自由的人是同环境完全融合的人, 也就是公司的纪律对他来讲不是约束, 就是他自我行为规范的一部分. 所以我就在想, 自由是无拘无束吗? 不是, 自由是自我实现后的具体表现. 所以谈到蒙氏所说的自由, 自由是放养吗? 不是, 自由是孩子自我选择, 而其结果就是表现出对纪律的追求. 所以蒙氏讲的自由, 并非放任不管, 是提供一个环境给孩子自由选择的自由, 选择了便充分地尊重.所以你给他的自由越多, 他越遵守纪律和规则.许多孩子的行为问题, 多动问题, 是父母老师压抑的结果, 剥夺了我们孩子太多的自由.
ABA总是在讲奖励, 我要谈谈激励, 其实, 父母老师对孩子的言语的激励鼓励表扬对于孩子的好的行为和表现是正向强化, 但我认为, 任何言语的言不由衷或真心实意的赞美和激励都不如孩子从内心中涌动的成就感价值感对他的好的行为的激励来得有用, 而内心所获得的成就感来自于当他在自己研究或工作时, 那个成功的结果(就如同我们做化学实验, 成功后的那种成就感, 就向我们工作上的一个Project, 成功后的那种成就感), 孩子也一样, 那种成功给他的激励和价值感才是走向自信的根本, 马斯洛说过,每一个成功的人回头看他的人生, 他都曾经经历过不止一次的巅峰体验, 这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带来的满足感, 所以让孩子自我选择获得成功体验很重要, 蒙氏的教具也有这个作用, 它让孩子工作(操作)后自我获得一个概念, 就如同我们做化学试验的成功一样.
所以我觉得蒙氏是一种哲学, 是一种思想, 而不是一种方法, 若简单的死板的照抄, 一定会错过蒙氏的精髓, 她是我们日常教育的指导思想, 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蒙氏能用在ZB儿童身上吗, 我觉得能, 因为她是一种思想, 无论我们采用ABA,RDI,结构化,还是Floortime,我们得想到蒙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