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转:一(2)组的培训,这一个组的孩子...
转:
一(2)组的培训,这一个组的孩子是以琳最好的孩子,用方老师的话是黄金孩子,是最容易回归主流的孩子。今天这组培训的课题是如何利用示范的方式引导孩子主动的跟别人沟通。还有人称代词的练习。
首先跟家长一起看一下自闭症孩子有哪些不正常的沟通模式,以及如何纠正孩子的不正常的沟通模式提高孩子主动沟通的能力。
孩子常见的几种沟通模式:
(1)回应型的---------非常被动的孩子,很少主动的引发沟通。这类孩子往往很乖。但在学校里往往是别人捉弄的对象。你叫他他才应,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去做,很少反驳,只会遵从和应答。不会主动的引发沟通,更不能从沟通中享受到乐趣。
如:“宝宝”“哎”“你饿吗?”“饿了”“想吃东西吗?”“想吃东西”。
(2)仿说型的--------也就是鹦鹉学舌型的孩子,分为了及时性的鹦鹉学舌(你说一句,他马上跟着重复一遍或者重复一部分)和延时性的鹦鹉学舌(把曾经听过的话语在学一遍)。
(3)视觉型的--------视觉优于听觉理解,有视觉的提示或现场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当没有视觉提示的时候,跟他沟通起来很困难。
(4)点水型的--------说话总是离题,不能维持一个话题。这样的孩子不会听,也不会在意沟通对象的反应。他们的思维是跳跃的,一个话题没谈完,马上跳跃到另一个话题,你还没跟上这个话题,他的话题又变了。
(5)要求型的--------只愿意提要求,很少评论。较多的说“我要、、、、、、,我想做、、、、、我不想做、、、、、、”很少说“很好吃啊”“很漂亮啊”等。普通的孩子里“哇塞”“好美呀”“真、、、、、、”“可、、、、、、”这类的感叹句很多。
(6)动作型的--------会说话,但不说,或只说电报句,多用动作表示。当他拉着我们的说够高处的东西时在他心目中我们不是沟通对象,只是他的一件工具而已。
(7)现场型的---------只说眼前的事情,很少说发生过的事情。普通的孩子走出幼儿园的时候,叽里呱啦的跟妈妈说今天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而我们的孩子要像挤牙膏一样一句一句的往外挤。
(8)自说自话型的---------自己跟自己对话,不理会别人的反应和感受。如一个小孩子看到薯片便说:“宝宝表现好不好呀?”自己答:“好”自己问:“可不可以吃薯片呀?”自己答:“可以”。随后拿起薯片就吃,不顾周围人的反应。
针对孩子的沟通模式:
(1)针对回应型的孩子--------诱导他们主动讲话(等待)。等待就是不要急于满足他,我们理解他的意图,知道他要什么,但我们不要总去问:“你要什么?”而是蹲在孩子面前,用一种期待和鼓励的眼神看着他,嘴巴微张,似乎要问“你要什么?”,但不要问,等待着孩子自己主动地说出“我要、、、、、”。如果你不停的问,只能增强孩子的回应性,让孩子更加被动。
(2)针对仿说型的孩子--------我们要纠正他们说话的习惯(指标)。指标就是利用视觉提示指着目标让孩子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再回答问题。视觉的提示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减弱,逐步的纠正他的讲话习惯。
(3)针对视觉型的孩子---------配合他们视觉特点(提示)。利用一些图片或是文字或是图片来帮助孩子把信息理顺,让他把事情能够条理的表达出来。但是对于能说话的孩子,听觉的信息是沟通信息的主要来源,所以视觉的提示也要逐渐的消退。
(4)针对点水型的孩子-------延续他们的话题(找寻)。跟这样的孩子谈话,思路一定不要被他们牵着走,孩子跑题时,要及时的把话题拉回来。也可以做一些相关的练习,练习他们在一个话题上延续的时间。如在一个范围内找寻我们所要求的物品,如在房间里找出所有红色的物品等等。
(5)针对要求型的孩子--------鼓励他们议论(示范)。示范沟通的过程及因果关系。让孩子通过观察把沟通的结果和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有动机主动的去沟通。
在他提要求的时候,示范一下如何议论。如他想吃薯片,我们可以示范 “薯片真好吃,我要吃薯片”,把议论的部分加进去。在有些时候,和孩子同时注意到一个东西,不要总用提问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我们可以用示范议论的语句,和孩子一起发起议论。如“那只小狗好凶啊”。
示范和辅助指示之间的区别是:示范是会让孩子主动的去参照别人的沟通方式主动的沟通,强化后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强,而指导只会让孩子被动的跟随。如果孩子说错了我们也可以示范正确的,别总是批评孩子,如果总是指出孩子错误的会让孩子很沮丧从而失去沟通的信心。
(6)针对动作型的孩子--------提升他们的表达方式(加插)。加插语言表达。他拉我们的手时,我们抽出手,问“干什么”?他表达出来以后,我们要自己走过去帮他忙,而不是让他拉着手走过去,这样可以让孩子理解是他的语言支配我们的行为,而不是动作。
(7)针对现场型的孩子---------引导他们报告(演练)。演练表达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开始的时候可以有一些视觉的提示,如文字或者图画的提示。
(8)针对自说自话型的---------推动他们观察(猜想)。猜想推测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多做想法解读练习,让孩子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事情。
接下去是老师和家长的操作:简单的几个情景,如何引导孩子去主动的表达。
情景1:我拿一个大大的黑袋子,趴在袋子上惊讶的呼叫:“哇!”希望孩子们能够问:“什么?”“里面有什么?”
情景2:给孩子吃难吃的辣椒蒜等。希望孩子能主动的拒绝:“太辣了,我不喜欢吃。”
情景3:拿出好吃的饼干。希望孩子能够表达:“饼干可好吃了!我喜欢吃。”
情景4:故意跟孩子握手,很用力的握手。希望孩子能够表达:“好疼,轻点握。”
情景5:玩魔术,丝帕消失,希望孩子表达:“好奇怪,丝帕哪里去了?”
情景6:比赛跑步,从后面拽住孩子的衣服,让他跑不动,希望孩子表达:“放开我,不公平,”或者“别拉我,一边去。”
情景7:让孩子画画,却不给笔或者纸,让孩子说:“我没有纸或者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