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
============================================================ 上课笔记及心得整理 ============================================================
今天去了机构听课、观摩,台湾杨宗仁教授的PCI家长成长团体的影像分享及点评。一句话,这200大元算是相当超值的。呵呵。。。
全天共四个孩子,三个男宝宝、一个女宝宝,女宝宝刚三岁,男宝宝们介乎3.8-4.11之间。几个孩子的情况各异,由于涉及别人孩子的私隐,这里就不赘言了。给我的第一个感觉,这四位妈妈都是相当用心的,而多数更是技巧性十足。当然了,能舍得掏出6000大元参加这个成长团体,本身已经代表着他们为孩子的付出态度了。没说的,先鼓个掌吧!杨教授那里的收获绝对是大大的,而仅从这四个家庭身上,也学到了不少方法,他们都是聪明的家长啊,希望自己能梳理出对于格宝、甚至其他孩子们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1) 多运动。运动出智慧,其实换言之也就是运动能刺激孩子全方位的发展。爬山,杨教授甚至强调有条件的话,可以做到一周三次;游泳、海边戏水。没条件的话,可以用多走路、爬楼梯及其他体育运动代替。
2) 为孩子寻找合适的玩伴或幼儿园。
玩伴,以愿意及能较好配合的大孩子为最佳;如做不到,其次是选择年纪较小、能力较低的孩子与自己孩子互动为佳。前者的好处显而易见,就不多解释了;而与后者的互动,能较好地帮助自己孩子从游戏中建立信心,形成竞争意识,找到游戏的乐趣,从而提高社会性。
幼儿园,则以十人以下的小团体为最佳,如此,老师则有条件对自己孩子做适当的协助。园内其他孩子的作用也极大,需要小心去物色。但,此点难度较高。
3) 安装秋千。这是个非常好的感统器材。杨教授说,他在台湾时曾经说过,觉得可能的话,每一个家庭都应该为孩子安装一个秋千。对于孩子前庭觉的改善实在是好处大大的。
4) 不要忽略配合自己孩子玩的其他孩子的情绪。要分配起码40%左右注意力过去,以保持其情绪高涨,这将更能帮助自己孩子提高自身社会性。
5) 家长们的部分方法借鉴. (其实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只列几项有代表性的以供参考。)
I. 根据大人表情的变化拿取正确的卡片或东西。
II. 让小孩模仿表情卡片上表情从而对喜怒哀乐逐渐形成概念。
III.你拍一、我拍一是个非常好的与孩子互动游戏。有带节奏的口诀,有眼神交流,有配合性的手部动作。
IV. 举高高可加强孩子与亲人间的依恋感。
。。。。。。
杨教授极为强调社会性,此为ZB症的核心问题(我跟格妈说过,如果可以,决不再提那两个字。我刻骨痛恨它们!)。今天的点评,决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此。
1) 孩子能力不够时,不应过早进幼儿园,而应先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小团体,安排人给孩子提供少量的协助,以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其他人,从其他孩子身上去学习,从而提高社会性。
2) 刚开始,并不一定需要安排孩子与其他孩子玩游戏去产生互动,相对来说,这个较难。而可以从小团体如3-4人的一起吃点心入手介入,可迅速帮助孩子们培养感情。
3) 从生活中入手去训练,自然而实用,并可增加社会经验,而生活中加诸的旁白更能帮助孩子加强理解力。比如出外给钱买东西,然后可在家以假想游戏方式巩固所学。
4) 不要强迫孩子。可用孩子的兴趣项或强项入手,以其发展而带动非兴趣或弱项的发展。比如喜欢音乐的,可在游戏中穿插音乐以帮助游戏进程。
5) 多做泛化训练,尽量多人参与,以避免孩子只对主要教养人的指令而作为。
6) 假想游戏要有变化。比如,不但可以要孩子给洋娃娃梳洗、穿衣服、喂饭等等,还可以准备两个洋娃娃,孩子一个,妈妈一个,让孩子跟随模仿妈妈对洋娃娃的举动;甚至还可以让孩子扮演洋娃娃而让妈妈操作。如此,可让假想游戏更贴近生活,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并能有效提高游戏中孩子的兴趣。
7)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孩子进行机会教育,尤以吃饭、洗澡、睡觉三大项为佳。吃饭,可在过程中给孩子的需求制造困难,逼孩子表达,达到互动的目的;洗澡,绝佳的提升与家人亲昵感的机会,伴有触觉刺激,参与游戏进去,并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睡觉,较黑暗的环境里,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按摩,并帮助孩子组织语言、回忆一天内的生活片段,如孩子语言能力达不到,可由妈妈口语回忆复述。
8) 不要直接行动或语言阻止孩子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而应多用表情或辅助性的语言去引导,充分利用好机会教育,帮助孩子理解。比如,孩子捡掉在地上的饭菜来吃,要阻止时,可夸张地皱眉、鼓嘴,伴以摇头,并口里发出“恩恩”的音,让孩子从大人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辅助性语言内得到暗示,进而理解此为不应该做的事情。
9) 非口语沟通非常重要,可提升孩子的社会性。如果眼神示意让孩子理解难度过高的话,可采用远距离的手指示意,并引导孩子反复确认,与大人多回合眼神交流。比如,把东西藏起来让孩子找,可用表情或眼神给予提示,引导孩子找到。对于无口语的孩子,非语言沟通锻炼进行得多了,能把孩子的语言给逼出来。
10) 程度好的孩子,可由其做主导,模仿表情卡片内的表情,让大人猜是何含义?如此可帮助孩子掌握好喜怒哀乐等表情,学会察言观色。
11) 吹泡泡、推秋千等或其他任何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包括一切生活中的需求,决不能连续不停做,或一味满足,要善于抓住机会,人为制造孩子与大人进行交流。可适当停止,等待孩子的目光交流,而期待中断继续;或是故意有悖于孩子的需求,等待孩子发出非语言或语言方面的抗议、交流,如此可很好的锻炼孩子的社会性。
12) 与无语言孩子的沟通,用字要极尽简单、简短。一、两个字代表一样东西,一个词代表一个行动,如此可帮助孩子理解。
(杨教授举例说了两段台语,一段极短,另一段则较长,意思都一样,代表着他把手上的电子表给摔到地上,前后共摔了十几次。我说杨教授啊,这手表我看成色还蛮新的,您老要是想换新型号了,也别这么暴殄天物啊!多心疼啊!)
13) 对于点头、摇头的训练,应该一次只训练一种,否则容易混淆。点头与孩子自身需求有关,较易完成;摇头则较为抽象,需要反复耐心地训练。
14) 尽量让孩子在开心的时候去主动学习,如此则效率高、效果好;哭哭啼啼情况下学的,一小时时间也许只能达到五分钟的功效,事倍功半不可取。
15) 身体协调性方面的提高需要体能的支持。有家长带孩子一周爬三次山,并经常下海玩水及游泳,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如果难度太大,也可选择走路(每天近一小时),爬楼梯(三层楼,每天五次)。所谓运动出智慧,好处是全方位的。
16) 每天带领孩子一起收拾玩过的玩具,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并极为生活化。
17) 碰到长时间的要抱、要背等不合理要求,别粗暴拒绝,可用较夸张的形式,如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身体语言及辅助性的语言,让孩子明白,父母已经累了,你应该体谅一下,自己走走,让父母休息一下。从道理上要让孩子先明白。
18) 结构化的教学方式或活动安排。让孩子明白今天分别要做什么、什么和什么,先后次序如何,一旦时间到了,就必须终止,进入下一环节。
。。。。。。
杨教授的课生动有趣、妙语如珠,理论伴随以形象的例子,通俗易懂。内容涵括得较多,但重点围绕着ZB症的核心问题——社会性而做文章。社会性包括社会分享、社会参照与情感交流,而分享又包括注意力、意图、情绪、经验分享等方面。以上是个人一天上课的心得,把重点整理了出来,供自己及同好借鉴、讨论、学习之用。欢迎拍砖。(昨天一起上课的,除了机构老师们,只认识辰辰妈妈,如有任何遗漏或错误,请帮我完善之。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