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五味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私塾,或是一条求学路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3-19 22:40:56 | 只看该作者

re:回“秋爸爸”:我们来这儿讨论“私塾”...

回“秋爸爸”:
我们来这儿讨论“私塾”为的是什么?

只为孩子们找个好去处,而不是为了互相砸“砖头”玩儿。

我这儿有个连接,有兴趣去看看
http://tieba.baidu.com/f?kz=306135560

坚决支持楼主!值得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3-19 23:36:42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上的ID好像是“金山词霸”,呵呵。开个...

楼上的ID好像是“金山词霸”,呵呵。开个玩笑,你也得适应秋爸爸和大家开开玩笑。

你觉得读经很好,那就去读好了。但有人觉得读经不好,也得允许他(她)说出不好的道理来。

你给的链接内容,我较早前就看到过。大部分不认同。----你也得允许我这么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3-20 00:09:34 | 只看该作者

re:台湾有位有名的家长叫茹妈妈,她比较鼓励Z...

台湾有位有名的家长叫茹妈妈,她比较鼓励ZB孩子读经背经,理由是“反正他们总要背些什么,背广告词不如背四书五经,至少听上去感觉比较有学问啊。”
杨宗仁教授提到这事时说,如果实在不知道要怎样做,茹妈妈的背经也算是个办法,但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对孩子们更好的办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3-20 00:40:30 | 只看该作者

re:中华民族曾经就是"集体自闭",读经读的....

中华民族曾经就是"集体自闭",读经读的.更确切地说,死读经读死的,一点不开玩笑,拿起一本经书来,如果你有头脑,能看到很多的人生哲理,这不错,同样一本经书,从小背,当教条贯彻终身,这不光叫"自闭",而且叫"自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3-20 06:15:30 | 只看该作者

re:背经不如学会正确使用你好,谢谢和请这三个...

背经不如学会正确使用你好,谢谢和请这三个日常用语有用.如果想训练口腔肌肉,背经是个好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3-20 11:10:15 | 只看该作者

re:其实,楼主第一楼中提到的“读经班”的情况...

其实,楼主第一楼中提到的“读经班”的情况,比如小班化、比如老师比较包容、小朋友比较友善,这些环境因素对自闭儿的确很有好处。这一点,和“读经”的内容本身没关系。依我看来,这里头的问题,恰恰是“单纯读经”这一点。

要说在不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读一点古籍,不追求完全理解,这个是可以接受的。这是一个选择读本的技术层面问题。如果是这么主张的话,那么应该是读些唐诗宋词、优秀的古代散文。《三字经》也过得去。但是《论语》、《道德经》这种,不合适。因为离幼儿理解能力差距太远。

ksoft网友提供的贴吧里面的说法,之所以我说不认同,基于以下思考:

(1)那个所谓的“左右脑”说法,我先不质疑是否正确。退一万步讲,假设我认为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也应该选择音韵、节律更好的唐诗宋词,或者干脆是那些工整的骈文,比如《腾王阁序》。而不是《论语》、《道德经》。
   让孩子读类似以下的东西:“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落霞与孤鹜起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我觉得肯定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道可道 非常道”这些好千百倍吧?因为前面这些古诗词和散文,对于普通孩子而言,有个一知半解是容易做到的。

(2)至于把读经的作用无限拔高,拔高到培养幼儿的道德这个层面,有些过了。且不论幼儿能够从读经中理解到多少,而且,我们或许比较清楚地看到,这个社会的道德沦丧,岂能是让幼儿读经可以改变的?大环境没有改观,这些读经的孩子接触到社会,只会更加愕然而不知所措,简称“错愕”,呵呵。

至于退一万步到“我的自闭孩子什么也干不了,与其让他重复无意义的话,不如让他读经”,要是这样,那无话可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3-22 15:29:07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们的孩子最终要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经书...

我们的孩子最终要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经书多少读一点也未尝不可,如果作为一种训练方法,或者认为“我的自闭孩子什么也干不了,与其让他重复无意义的话,不如让他读经”。那离我们的期望就差得太远了。读经书是次要的,别耽搁了孩子。如果读经能改善自闭症的话,那还不如学学甲骨文,那样会更有学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3-22 16:40:58 | 只看该作者

re:我是70年代生人,上学的时候,感觉学习特...

我是70年代生人,上学的时候,感觉学习特别好的那些人,都慢慢不知道去了哪里,特别是听老师话的人,最后结果都不好,高分低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重点产物。客观的说,这一代人,很多人都是被错误教育给残害了,只不过中国人多,有的是人才,对国家无所谓。 再听听现在的孩子,什么奥数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培训班,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肯定知道这是错的,但是又无从改变,只能去适应。说起害人,现在的医院,动则X光片,CT什么的,和骗人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大家都这么被骗, 也就不是骗了。
中国的文化也是如此,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东西, 必然有它的价值, 但也有它的问题, 关键是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知道了, 因为历史的这些书都是文言文写的, 好也吧,坏也吧, 我们已经都看不懂了。 再想想唐诗宋词,还有对联, 那种对文字的运用和所表达出来的意境, 现在的文字能表达出来吗? 这么多年来的文学, 哪一个能象唐诗那样的流传。 还能发出那样璀璨的光芒吗?
可以肯定,老祖宗的很多宝贝(当然也有垃圾),我们都丢了,因为没有人懂,没有人研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3-22 21:11:27 | 只看该作者

re:我有时候也给儿子讲点古诗词,不知道算不算...

我有时候也给儿子讲点古诗词,不知道算不算读经。经常讲的佳句是: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因为很符合儿子的感统特质,他特喜欢。今天有空儿,特意去搜索后两句,不想找出很多不妥出来。

———————————————————————————————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
话说有那么一天,郑板桥和老师外出赏景,漫步桥头,忽见一女子尸体漂于桥下水中。老师吟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波转,七魄翻浪涛。”郑板桥反问:“老师,你怎知道她是十六岁?又怎晓得是风吹到桥下?那‘三魂’随波,‘七魄’翻浪你又如何看到?”老师问:“那你看怎写为好?”郑板桥吟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波转,粉面翻波涛。”老师赞道:“改得好啊!”

报刊上常说这是个“有趣”的故事,并以此赞美郑板桥的少年才气。今天,随着新课改浪潮的到来,又有教育工作者宣扬从这个故事得到了启示:1、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思考;2、学生要善思质疑,不唯师,勇于创新。

不知这位教育工作者,有没有想一想这个故事中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育口口声声强调人文关怀,如果郑板桥改诗这是一件真事,那么从“人文关怀”这个角度来看,郑板桥是根本不值得学习的。

你看他面对一具女尸,竟能与他的老师轻松地吟诗自娱,酸文假醋地鉴赏“青丝”与“粉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3-22 21:29:46 | 只看该作者

re:干脆,在这个帖子里跑个马。是顺着楼上牛兄...

干脆,在这个帖子里跑个马。是顺着楼上牛兄的思路下去的。

最近看了些小学的课文和教辅,不看不知道,看了很感慨。这些编教材的蠢才,正在往孩子天真的脑子里塞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啊?!有一篇短文是关于“骄傲的小彩虹”的。大意是:雨后天晴,小彩虹挂在天上。小彩虹自认为很漂亮,于是骄傲地说“我真漂亮啊”。太阳公公出来对小彩虹说,没有阳光,就没有你的漂亮。于是小彩虹就羞愧地消失了。

这一则短文看得我脊梁骨发冷。

这到底要传达给孩子什么东西?!我清楚地知道,这帮编教材的是要让孩子懂得“不能骄傲”的道理。但在这个拙劣的小故事里,有太多的问题存在。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1)否定小彩虹的自我认同。宣称自己是漂亮的,何错之有?
(2)到底要小彩虹如何表达对太阳公公的感恩戴德,才能使高高在上的太阳公公“恩准”小彩虹自己夸自己一下?
(3)如果一定要顺着太阳公公所谓的“没有我哪有你”的逻辑,那么,没有小彩虹的水珠,阳光怎么会呈现出美丽?从这个意义上讲,太阳和彩虹,至少是彼此依存的关系。
(4)这样的“没有我哪有你”的逻辑,是那么自然地在孩子的心里播种了下去。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会有类似的逻辑“非常自然地”接踵而至。比如,没有组织的培养和关心,就没有我的成功;没有领导的帮助,我不可能成功....。诸如此类我们耳熟能详的逻辑。

联想起“多伦多”推荐的“与众不同也没关系”,想想西方的教育者真的很细心。那本书中提到“有个隐形朋友也没关系”(直译),我理解可能是有些孩子会有点白日梦,自己有一个虚拟的朋友。心理学家觉得让孩子阶段性地有这样的臆想,也是允许的。所以安慰孩子说“这样也没关系”。

“与众不同也没关系”最大的好处在于强调了孩子的自我认同。

可我们的教育,就是挖空心思地对孩子的自我认同过不去,一棒子打死。小彩虹你要说自己漂亮?哼,太阳公公都没答应呢!这个故事很无耻的地方在于,告诉孩子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这个故事的结尾就透着这一点,太阳公公无情地让小彩虹消失了,蒸发了。

这在我看来实在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寓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9-3-22 22:21:52 | 只看该作者

re:"二八女"的故事,古事今译的还有一个解释...

"二八女"的故事,古事今译的还有一个解释是:怪不得老郑是个同性恋!(或是双性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9-3-22 22:24:16 | 只看该作者

re: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为,中国...

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为,中国几千年来有多少IQ200以上的人物都没有办法办做到,正常人的世界里做为一种理想追求,怎样折腾我不想多说,但不要再来折腾我们这些可怜的宝宝,和家长,他们只求可以照顾自,或者可以较好地被别人照顾而已.
我们的宝宝只求听懂常人的话,只求常人听懂他们的话.
学问?那是另一个世界的游戏.就好象有个皇帝问"没有米,为什么不吃肉"一样
当然,我们的世界里也有少数可以参与正常人的这种游戏,属于世事无绝对的范畴,就不多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9-3-22 23:40:1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二八女"的故事,古事今译的还有一个解释是:怪不得老郑是个同性恋!(或是双性恋!)



我怎么觉着是个AS,都什么时候了,还专心较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6:57:20 | 只看该作者

re:T斑举的例子很有代表性。“蒙以养正”,而...

T斑举的例子很有代表性。“蒙以养正”,而我们的教育者给孩子的是些什么呢!再加上制作不精的儿童节目,不怪T斑怒斥“正在往孩子天真的脑子里塞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知书明礼,所以也在籍着自己的知识、阅历,籍着善良的本性言传身教,可是我们自己只是普通人,许多事情我们可能自己也做不到甚至想不到,如何去引导孩子呢?其实先人有很现成的读物供我们学习和参照,比如《弟子规》,教孩子做人、做事,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具体的行为要求,细致入微又面面俱到,为家长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与其往孩子的脑子里塞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如教孩子读读这样的经典,把正确的东西先入为主的植入孩子的心灵。
也许我们的孩子理解接受的慢,但是也并不是混沌一片,偶尔一两句也可以有所受益,女儿现在就懂得“父母呼,应勿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9-3-23 19:06:06 | 只看该作者

re:哈哈,“父母呼 应勿缓”还真是对俺们的孩...

哈哈,“父母呼 应勿缓”还真是对俺们的孩子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9-3-23 20:51:08 | 只看该作者

re:私塾这条路或许可取,不过读经嘛,我个人认...

私塾这条路或许可取,不过读经嘛,我个人认为不如让孩子听一些古典音乐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9-3-23 22:52:15 | 只看该作者

re:与其教孩子T版说的那样的寓言故事,到还真...

与其教孩子T版说的那样的寓言故事,到还真是不如“弟子规”“三字经”什么的更有价值,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9-3-24 00:08:4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宝贝...

下面引用由[U]宝贝爸[/U]发表的内容:

与其教孩子T版说的那样的寓言故事,到还真是不如“弟子规”“三字经”什么的更有价值, 呵呵!


这么说呢,就不是我提到这个寓言故事的本意了。我写那个帖子是属于跑马的性质,不能得出与其这样就不如去读经的结论。

现在的一些儿童读物不理想,不意味着就找不到好的读物。很多翻译过来的、或者是写得的确还不错的读物,还是很多的。

关于寓言的那个帖子只是我对课本和教辅的看法而已,不意味着市面上就找不到好的读物,非得钻到故纸堆里去读经不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9-3-24 23:14:47 | 只看该作者

re:课本这德性,学校教育这德性,咱孩子还有先...

课本这德性,学校教育这德性,咱孩子还有先天不足,咱们怎么办呢?
问题咱们发现了,可是破易立难啊.
感觉这个方面可以做得很深,可我自己没个头绪,只有焦虑的能耐.

期待T版和所有有识之士的深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9-3-26 12:42:3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宝贝...

下面引用由[U]宝贝爸[/U]发表的内容:

我是70年代生人,上学的时候,感觉学习特别好的那些人,都慢慢不知道去了哪里,特别是听老师话的人,最后结果都不好,高分低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重点产物。客观的说,这一代人,很多人都是被错误教育给残害了,只不过中国人多,有的是人才,对国家无所谓。 再听听现在的孩子,什么奥数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培训班,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肯定知道这是错的,但是又无从改变,只能去适应。说起害人,现在的医院,动则X光片,CT什么的,和骗人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大家都这么被骗, 也就不是骗了。
中国的文化也是如此,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东西, 必然有它的价值, 但也有它的问题, 关键是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知道了, 因为历史的这些书都是文言文写的, 好也吧,坏也吧, 我们已经都看不懂了。 再想想唐诗宋词,还有对联, 那种对文字的运用和所表达出来的意境, 现在的文字能表达出来吗? 这么多年来的文学, 哪一个能象唐诗那样的流传。 还能发出那样璀璨的光芒吗?
可以肯定,老祖宗的很多宝贝(当然也有垃圾),我们都丢了,因为没有人懂,没有人研究了...


你是学习好的人还是学习差的人,听不听老师话,现在混得如何? 不要以个案代替统计学分析.比较一下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校友就知道了.

不要以个别医生的行为就认为X光和CT是骗人的,如果没有现代的诊断技术,人均寿命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如果你只喜欢传统的望,闻,问,切,你可以直接拒绝这些检查,不过以我的经验,医生一定会在你的病历上注明你的声明,可能还会要求你签字,因为医生不想承担误诊的责任.

至于哪些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能够象唐诗那样流芳百世,你肯定是不会知道了.就象你一边用INTERNET,一边感慨当今的人们为什么不能用文言文写作一样.

[EM05][EM05][EM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0-22 04: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