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清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CI游戏与文化介入的简介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5-30 05:03:38 | 只看该作者

re:[璞儿妈妈] 快乐的儿童节序...

[璞儿妈妈]


快乐的儿童节序曲

    感谢以琳亲爱的老师们,为“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做了精心准备。除了明天的联欢会,今天上午还给每个小朋友发了“六一”礼物,让孩子们提前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和特别。
    小璞得到的礼物是米老鼠钓鱼玩具和小雪人毛绒玩具。小雪人长得非常漂亮,大眼睛、戴着绿色的草帽和围巾。小璞从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抱着上下楼直到回家。出于对小雪人的喜欢,小璞还把自己封为了小雪人的妈妈。并有了以妈妈身份自居的若干趣事,记录一二,爱如流水,文如流水,是为流水账也。
    1、在放学的路上,本来小璞一直抱着小雪人走的。自己忽然说“妈妈抱不动了。我拉着你走吧”。然后便用一只手拉着小雪人的手,让小雪人竖起来和他一起往前走起来。
    2、自己在楼梯上,说:“小雪人口渴了。让我给他喝点水。”
    3、中午,奶奶提醒说小雪人困了,想要妈妈陪着睡觉。小璞便道:“我陪你上床去睡觉。”还煞有介事、认认真真地给小雪人盖上两张纸做被子,和小雪人并排躺到枕头上,陪着小雪人睡觉。
    4、自己批评小雪人说:“小雪人不听话,表现不好,要打屁屁。” 并打了小雪人的屁屁若干下,璞妈假装小雪人被打哭了,小璞又赶紧给小雪人揉揉屁屁。
    5、奶奶说小雪人要拉巴巴了,赶紧给小雪人擦屁屁、洗屁屁、洗手等,做的很认真。
    6、自己模仿放学路上爸爸去买西瓜的情景,对小雪人说:“小雪人,我带你去买西瓜。”然后自己还跨过被子,说:“我们过了小桥。”璞妈赶紧假装是卖西瓜的,小璞买完瓜后还假装装袋,并给小雪人切西瓜吃。
    7、自己说“小雪人肚子上被蚊子咬了一个包,我要给他抹抹药膏。”便开始拿着药膏抹起来。之后又说在小雪人的脚底板上发现了一个包,并又抹了一回。
    8、自己假装给小雪人讲故事,并说:“小雪人想要坐在妈妈的腿上听故事”,然后把小雪人抱到了自己的腿上,还注意让小雪人的脸朝前,好看着故事书。
    9、自己把枕头假装成自行车,说:“我把小雪人抱上车。”然后自己开始假装骑车,之后又道:“妈妈骑不动了,我推着自行车吧。”
    10、自己假装带小雪人去拍球,而且球还没气了,踩了半天打气筒后说:“气打好了。”顺手抓起旁边的玩具小熊说:“假装这是篮球。小雪人开始拍球了。”便让小熊脸朝下,抓着小雪人朝着小熊拍起来。
    11、终于要睡午觉了,一把搂过小熊和小雪人说:“我要抱着两个好朋友一起睡。”

    璞爸感叹,可怜我儿三岁多,现在终于开始玩儿过家家了(注:其实原来也玩过类似过家家的游戏,但是都没现在这么生动、到位、丰富)。不过,虽然来得晚了一点儿,只要有就好。小璞,爸爸妈妈有耐心陪着你长大,不管成长的过程是慢还是快,有你就好。



[方静]




小璞出现想过家家,而且已经有些会过家家,这实在是值得庆贺的。在我的记忆中石头好像越过了这一步,真的遗憾。可惜那个时候懂得太少了。

奇怪的是小璞怎么想当妈妈,而不是爸爸呢?可以告诉他你应该是小宝宝的爸爸,因为你是男的。

在这样的游戏中,璞爸璞妈尽量想法创造可以让小璞在过家家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对话,还有就是创造需要想法解读能力的情境,去引导小璞关心别人的心情,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建议。

以目前小璞的能力,璞爸璞妈的三八任务更重了,不仅要夸张等,还要出一些低级的错误让小璞来纠正。

如果你们不早点带走小璞,万一被我诱拐了,希望不要报案也不要后悔。



[璞儿爸爸]


针对方姐的建议,再谈几点感想:

(1)关于“爸爸”还是“妈妈”
方老师的意见很对,无条件接受,立刻改正。小朋友的性别意识和角色意识还是要从小培养。晚上游戏的时候,小璞嘴里自己已经变成“雪人儿”的爸爸了:)

(2)四步修炼
元典:“在这样的游戏中,璞爸璞妈尽量想法创造可以让小璞在过家家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对话,还有就是创造需要想法解读能力的情境,去引导小璞关心别人的心情,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建议。”

学习体会:
上面这段,看了三遍,越看越觉得深,越看越觉得需要深入思考、认真学习、想尽办法来落实。(虽然是开篇照例MP一下,但确属发自至诚,请千万当真。)

下面说具体的体会。
第一步:过家家中进行大量的对话
这步璞爸璞妈基本做到了,事实具在,咽炎为证。虽说小璞的语言能力颇有我年轻时的风采(璞妈说:“呸!”),但是与璞妈的不懈教导是分不开的。不光是在游戏中,在平常也是按照“见啥说啥”的原则,尽最大可能与小璞进行语言沟通。
但是反省一下,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有时不注意,问句不由自主多一些,导致小璞在表达中也是不是会冒出一句以问句代替表达的错误方式出来。他会说:“这个小熊可不可爱啊?”实际上他想说的是:“这个小熊好可爱啊!”但是我们问多了,他就误以为要用问的方式,或者需要先问再答。记得以前听杨宗仁教授讲课的时候,他也特别强调这一点,还用很夸张的语气示范说:“这朵花好香哦~”再有,就是今天从孙老师加课上学到的,要尽可能围绕一个主题多展开几个回合,避免“ 见啥说啥”受环境影响而跳跃性太大。从侧面说,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沟通的回合越多,孩子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件上的时间也会长一些,进行深入的沟通也才有可能。

第二步:创造“需要想法解读能力”的情境
擅自加了标点,好让自己能看懂。据说把二十四史点读三过就绝对能成为大家,俺先从标点方姐语录开始吧。
这块真是不容易。想起小璞的一个例子:每当他吃东西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大声咂吧嘴,或者拼命汩汩有声地咽唾沫(瞧着形象!)。这样连表情带动静,小璞很容易就会发现,知道爸爸馋了,就会把好吃的递到我嘴边。这或许也勉强能靠上方姐提出的创造想法解读能力情境的要求。不过食欲毕竟还是低级,如何与喜怒哀乐、惭愧羡慕尴尬等复杂情绪结合起来,现在还没有什么头绪,目前也就是装哭、装痛、装着抢东西,手段低俗,范围狭隘,需要各位兄弟姐妹支招指点,需要方姐再开导、示范。

第三步:关心别人的心情
这块极难。得分几层说:
首先,对“别人”的兴趣。ZB小朋友一般都是对别人较少关注,要让孩子关注,估计先得创造关注的兴趣,这块就有无穷多的工作要做,也有无穷多的技巧可以挖掘。
其次,了解别人的心情,必须自己有相应/相似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体验别人心情之前,先得尽可能多地自己体验,这样才能察己知人,由此及彼。
第三,心情不可观察,可观察的是表情、语言(包括词汇、语调、语气等)和肢体语言。孩子通过对外在种种的观察,在家长的引导下,建立起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与心情、想法的关系,才有理解他人心情的可能。
从孩子的角度,“首先”是兴趣,“其次”和“第三”是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从大人的角度,俺看到的就是大量大量的挑战和难题,需要在生活中克服,需要想办法解决。

第四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建议
顾问号称“以解决问题为生”,俺当年也做过顾问,略略知道提建议的难处,浅说一二,对照小璞的情形,与大家分享。
要想针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至少以下几条是必须具备的:
      得要有提建议的兴趣(要么为钱,要么为扬名立万,要么纯粹自己说的很爽,就算是内在激励吧,总之,得有一个足够强的理由)--孩子们,还是兴趣第一啊,还是要让孩子能感受到给人家提建议对自己的“好处”来。估计这是最重要的了,目前小璞还做不到,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恒恒以爱财的精神当警察抓违章挣罚款,是小璞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      得要了解足够的背景信息;---一开始够玩下去就行,不必太高,也不可能太高。这块对孩子们算是较高要求了,逐步提升吧,空间无限。
      得要有一整套的分析、归纳、升华的方法论,能够很好地定义问题、分解问题、寻求关键点,找到突破口。定义问题是最关键的,问题找准了,一切努力才有意义。问题定义清楚了,剩下的就是需要分解问题。不管什么样的小猪进来,出去都的是火腿肠才行。囫囵小猪是没法解决的,只有变成火腿肠才是可解决的问题。 ---这块对于孩子们或许是很大挑战。至少目前我发现小璞的思维相对于他的年龄还是非常简单的,做做找规律还行,更复杂的,需要今后长期不懈的努力—真希望我能掌握人类思考的奥妙啊。。。
      得要有足够的相似的解决方案的案例;这样就算套,也不至于套的太偏。更高明的,从案例里面就能边搬变改造出一套方案来。---我们的孩子限于阅历和学习能力,估计案例也得先灌输一大把。就是甄老师提出的:“教出来的”。虽然陆放翁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但那是相对“绝知此事”而言,有一定的知识/案例的积累对于今后逐步深入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3)低级错误
这几天在家发现小璞对明显的错误会很开心,还会讲:“这是不可能的!”“真滑稽啊!”“好搞笑啊!”。这个方面今天从王甜甜老师的课上学到不少,准备给小璞多试试。

以上几点是按学习方姐指点的体会,和准备努力的方向,大多是闭门造车的揣测之词,胡思乱想狂言无忌,也未经璞妈把关,方姐看了,别砸我一头包就行--或者在砸包之余顺便往正道儿上拉我一把也行,别眼看着我走上了邪路—我不要紧,儿子要紧,您总还得心疼一下小璞不是?

特别是对于创造环境,还在一筹莫展中,期待各位兄弟姐妹多多指点。




[方静]

第一步:过家家中进行大量的对话
见啥说啥是需要的,尤其出去玩的时候,但是每天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是围绕主题来说话的,这是为小璞将来的谈话能力打基础的。其实我们需要经常回到我们孩子的特征上去,比如我们孩子有个特征就是无法维持一场谈话,那么你平时就要有意无意来帮助孩子维持一场谈话。
孩子现在迷上毛毛绒玩具了,这就很好。妈妈可以说:我怎么好像听到那小雪人在哭?爸爸可以提示小璞去问小雪人:你怎么哭啦?妈妈可以接上:是不是不舒服了?爸爸可以提醒小璞去摸摸小雪人头然受说:哎呀,发烧了。妈妈说:我来摸摸。快,雪人爸爸,给孩子拿温度计。这个游戏就可以进行下去了。每次加一点内容,就可以变成一个剧本了。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尽量多用语气词,来丰富孩子的词汇还有表情。

第二步:创造“需要想法解读能力”的情境
这部分还是需要演戏的,但确实需要打基础。我想先要用大量的卡片来让孩子练习使用能表示情感,如伤心、吃惊、高兴、害怕的事情,然后再转换到实际场景中。比如我记得有张卡片是小狗碰倒了小朋友搭好的积木,这时是要用一张我很生气的卡片去配这张卡片的。那么在实际中,妈妈在搭积木,爸爸故意教小璞发坏,去碰倒妈妈的积木,或者妈妈正写字,爸爸故意撞妈妈,结果妈妈的笔掉地上了,这时妈妈要很夸张自己的表情,让小璞去想他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并想想下一步怎么办。(如此训练下去,哄老婆的能力是能大大提高的。)好像把第三步:关心别人的心情、第四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建议也解决了吧。
(3)低级错误
这还难吗?估计因为璞爸是顾问级的,所以不会像我这等人,总是犯错不用教。今天不就在石头跟前犯错了吗,让石头把我好一顿教育呢。
给璞爸璞妈机会练习犯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9-6-7 17:43:3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选自teresa_piao" <<为为---大手牵小手>>


发表: 2008-12-18 23:28:21          第162楼

来自杨教授的收获 (续)

1。增加生活经验。杨教授说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9-8-15 14:11:58 | 只看该作者

re:http://shop58670825....

http://shop58670825.taobao.com/

查看以上链接大量关于生物疗法,自闭症、自闭症融合教育、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书籍RDI、PCI书籍(台湾、国内自闭症书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9-9-9 14:08:39 | 只看该作者

re:[慧涵妈] ...

  [慧涵妈]  




  发表: 2009-08-18 12:05:02 第384楼

听完杨教授的课,我总结了一下,发现自己以前在教孩子的时候有些误区,现在写下来,希望可以与大家共勉。
1.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社会性的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学到几个字,会做什么功课这些东西。社会性包括很多,社会趋向性、社会参照性和想象能力是教授说的最多的,也是我们的孩子最缺的。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多看手势、眼神这些非口语的东西。非口语的东西在社会交往中占到70%以上,常常看到口语很好的孩子,看不懂别人指的东西是什么,看不懂别人眼神是什么意思,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2.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不要事事抢着辅助。对这一点很多家长心里明白但是实际做的时候总是耐心不够,急于对孩子辅助。还有在孩子进步比较慢的时候我们也要有耐心,不要认为他们学习东西慢了就马上觉得沮丧了,从而从心里上对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心里暗示从某些方面来说作用很巨大的。
3.良好的亲子关系很重要。每天让孩子开心的大笑就很有用,教授说每天至少要让孩子大笑十次以上(当然是逗笑的,自己莫名其妙的发笑不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9-9-10 19:25: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9-9-18 13:17:01 | 只看该作者

re:我发现这个贴子太好了.我努力学习,让儿子...

我发现这个贴子太好了.我努力学习,让儿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9-9-21 09:06:4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清潭...

下面引用由[U]清潭[/U]发表的内容:

游戏与文化介入
(Play and Culture Intervention,PCI)
杨宗仁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摘要
(略)
概论
每一个婴幼儿不论是出生于何种文化,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9-10-3 14:35:36 | 只看该作者

re:对儿子进行所谓的干预一个半月了,孩子每天...

对儿子进行所谓的干预一个半月了,孩子每天都在进步,五天前开始了仿说,能执行一些指令了,但心中一直忐忑自己毫无方法的训练会耽误了孩子。我一个半月来我只是每天和孩子疯玩,参与到他的游戏中,不让他有沉迷的机会,见到什么说什么类似这样的,去以琳评估过了,以琳老师也给了很好的建议和训练计划,但只是在生活中注意的比较多,真正的桌面上的个训还没展开。看了这个贴,感觉我的大方向还是没有错的,只不过是与孩子的互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可能失去了好多介入的好机会。对此很感兴趣,持续关注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9-10-14 01:29:34 | 只看该作者

re:以前看过这个帖子,想不就是和地板和RDI...

以前看过这个帖子,想不就是和地板和RDI一样吗。快一年过去,带了很多问题和疑惑,又才看了有关杨教授的理论方法,简直是崇拜上了。我觉得他对自闭的阐述和方法比地板时光和RDI都好。那个视频,珍贵,谢谢F版!

我认同构建理论,和亲历理论,在发展学的基础上。而且他强调社会性趋向很棘手,不好教,别的都教会了(游戏,模仿),这个还不行,你让他关注啊,看啊,人家不看不关注,有什么办法。他认为,一个孩子是否能摘帽,就是在旁边不说话的观察他,看看他是否对周遭的人和环境产生自发的关注和兴趣。
记得以前QQQ贴里讨论小小孩子还不会和别人做游戏的时候,却能跟着别人一起跑,乐,能力不够不会玩,却很关注大孩子的玩,这就是社会性趋向。我觉得,集体活动走神,可以说是选择性注意力的问题,其实还是共同注意力和社会性趋向的问题。

虽然难,但是也要努力。我从教授的录像和小鱼的帖子里总结了三点:
1.要用情绪带动对周遭人的关注。高兴了,情绪共鸣了,才愿意关注。要38,要活泼,符合其实际发展水平的乐子做起,太低阶太高阶孩子可能都没有共鸣。
2。要训练跟着大人的眼神,包括对视,会心一笑之类的,包括训练跟从追随别人的眼神看的地方。
3. 要多讲描述性分享性的语言。这是我们主动和孩子分享我们的所见和情感,以前从来没真正了解描述性语言是什么,是什么目的;还要模仿孩子,这是我们去分享孩子的所为,这样至少单方向的“分享”和“互动”就已经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9-10-14 20:36:34 | 只看该作者

re:共同调控 一旦孩...

     共同调控
     一旦孩子学会社会参照,并且了解互动的功能与方式,我们便开始阶段式地指导他们从事共同调控。共同调控指的是互动的其中一方自发性的反应,为了维系双方互动的共同意义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亨利的能力已经发展到,不但会注意到我已经落后他一段距离了,他也会在意我和他的距离落差,而足以做出一些举动来补救。在大部份自闭症患童的互动实例中,总是大人们在拚了老命地采取各种行动,来维系与患童的互动。大人常得追着孩子满屋子跑,当病童不自觉地侵犯到大人的个人空间时,大人也会自己移开,并且改变自己的姿势,来维持与病童面对面的互动。然而,在“人际发展介入”中,病童学会要自己负责维持互动的完整;病童成为“共同调控者”(Co-regulators),他们学会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能增加互动的协调。他们也学会自我调控--学会改变自我的行为,以配合搭档的反应。共同调控制指的是互动的其中一方自发性的反应,为了维系双方互动的共同意义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共同调控制需要搭档间不断地互相参照:我需要加快速度或放慢脚步?我的搭档对我的谈话感兴趣吗?   共同调控需要搭档间不断地互相参照:我需要加快速度或放慢脚步?我的搭档对我的谈话感兴趣吗?他的参照行为能显示出一种特殊的举动,称为修复或维持的举动。自闭症患童,例如亨利,不只学会在互动中加入新的讯息,也懂得在互动变得混乱时,限制新奇讯息引入的程度。这种一来一往的互动引发出对互动搭档的好奇心--他下一步会怎么做?一旦共同调控行为成熟之后,便提供双方进一步探测对方内心的基础:他在想什么?他现在的感受如何呢?
      共同调控最重要的关键是,学会观察互动的协调度是否还存在?或者已经陷入协调度丧失的危机?这种协调度的观察是非常微妙的。不幸地,自闭症患童不具备这种感受的能力。当我们开始带患童学习共同调控时,我们将这种“不协调”的时刻放大。例如,我们教家长故意调皮地使用眼神背离的方法,或者把话说到一半突然停止,把原本要做的动作做到一半,或者故意荒谬地扮演错误的角色;这种把“错误”放大的举动,让孩子明显知觉到这种状况是有问题的,而主动采取调控行动来修补。父母在陪他玩游戏的期间,一旦孩子有任何时刻没有专注在父母身上,父母就会立刻跑开。在其它时候,父母藉由表情的变化,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当双方的互动协调丧失的时候,父母会给予较长的时间,让孩子自己领悟到,该是采取修复协调举动的时候了。如果孩子没有试着恢复互动,他们也会要求孩子重复原本该有的反应,不然就重新再来一次。例如,孩子如果自顾自地跑向游戏室而不理父母,父母会二话不说地把孩子抓回候诊室,要孩子重走一次,直到孩子领悟到,如果要去游戏室的话,得让爸妈知道,并邀请他们一起走。
       正常孩子从出生一开始,就逐渐累积经验分享互动所需的层层社会参照与共同调控,经过数千个小时以致于数年的累积,才具备经验分享互动的能力。透过一连串的渐进步骤,心智发展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向前推进。婴幼儿在学习社会参照与共同调控的过程中,父母会自然地放慢动作,一步一步来。例如,一个妈妈如果要让小婴儿看到好玩的东西,会帮把他的身体转过来。妈妈在确定小婴儿看到这个东西之后,会再让小婴儿面向自己,或者到小婴儿面前晃来晃去,让两人都能共同分享看到有趣事物的愉快反应。发现新事物的刺激,会驱使小婴儿主动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类似的反应,而身为互动搭档的父母,也可以逐渐减少在互动中,对小婴儿的辅助。孩子熟悉这项技能之后,他的心智发展已到达一定的阶段,也开始渴望体验下个阶段的发现。这个过程持续地进行,透过练习下个阶段的社交技能,再产生新的发现,再练习、再发现……一步步迈入新的阶段。但是,在自闭症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开始,经验分享互动的基础就没有建立起来,他们无法一下就跳到中间阶段,去了解与人互动能带给他们的本质回馈。尽管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其它方面已具备的高度能力,但是在心智发展这方面,是一个步骤都不容被省略的。
      在“人际发展介入”法中,我们藉由过去的治疗经验学到这个教训,在教导孩子学习任何新的社交技巧之前,一定会先确定孩子已经彻底了解,他即将要学的这个技巧的功能与价値。就像正常的心智发展,我们采取的每一步都建立于前一个阶段的成功。只有在孩子学到在互动中从事共同调控的方法,与使用这些方法的充分理由之后,我们才会放手让孩子去从事即兴的活动。唯有在孩子熟悉且喜爱相互注意力与分享观点这两项技巧之后,我们才会把经验分享互动设定为治疗目标,让孩子真正学会分享想法与内在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09-10-15 10:16:45 | 只看该作者

re:对于智力受损相对严重,自我刺激较多,但喜...

对于智力受损相对严重,自我刺激较多,但喜欢音乐的孩子,有没有好的切入点呢?

看到方老师对格宝的那段非常受启发,跟随孩子兴趣向广向深发展。

我们试过模仿依的自我刺激行为,如敲,闻,打,刮的手部动作,过了半个多小时没有反应。是说没有意识到被模仿,几乎没停下来看我们一眼。 偶尔看了一眼,我们马上献媚,夸张动作,但眼光跑了。 我们试着模仿依的自言自语,效果更差。

如果不是这样的模仿介入,她几乎是讨厌我们在旁边的。 只有一点除外,那些大幅度的感官刺激的活动,如秋千,摇,蹦,之类。这些是很喜欢,但这些太费体力。我们吃不消。

她喜欢音乐,所以我们可以中断吸引对神,让她去找,去跟着节奏做一步模仿,跳舞,,这些相对容易些,但只停留在此。再扩展,比如我们把一些认知的东西唱到歌里去,她会很喜欢,但她的注意力只在歌的感觉中,不在那些词儿里。 她很难兼顾两方面。 就好象很难,我可以唱着说,宝宝你好,希望她能唱着应答妈妈你好。但这样就困难了。如果是说出来就可以。 我们把歌词儿改一下,节奏与快慢的变化着,和她一起唱,我们把各种怪声音加进去让她来模仿,她很开心,但副产品出来了。结束后,自己一个人的相关延迟模仿非常多。自己一个人就在和几里骨鲁。

很多老师说她的视觉要加强,要减少语言刺激,包括音乐方面的刺激。因为她的乱说话太多。 这就成了矛盾。

请问,还有没有好的办法,能利用好她喜欢音乐这个机会。我真觉得这是不容易发现的优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0-3-15 12:39:37 | 只看该作者

re:先收藏,仔细看看,好好学习

先收藏,仔细看看,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0-4-20 16:56:57 | 只看该作者

re:真的不错,我也收藏

真的不错,我也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0-7-17 22:36:16 | 只看该作者

re:真的很好,收藏了。谢谢整理者,这么用心。

真的很好,收藏了。谢谢整理者,这么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5-6-26 23:57:22 | 只看该作者
binfeng2000 发表于 2009-5-4 08:24
刚找到的杨宗仁教授的讲座,发出来和大家分享!
以遊戲提升自閉症兒童的想像力和社交互動能力(第一部分) -  ...

那个游戏的视频需要密码啊?说加密了?密码是多少呀?在优酷上的那个视频的密码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IzNTA1MDg=.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4 19: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