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盈盈...
下面引用由盈盈一水间发表的内容:
ABA,RDI,CBT都不等于范式,我从头到尾都是反对范式的,刚跟支持范式的吵了好几十页。
计划也不等于范式,正因为有长远的目标才需要有阶段性的目标,所谓不积硅步,难成千里。
ABA,RDI,CBT不是急诊,也不是救火,是适合特殊人群的学习方式。
不吵架,接着进行扩展,理清思维是我生活乐趣之一,看不下去的同学可以忽略。
1)这点我想我和你观点相近,过于执着只有严格运用范式才能把ABA和CBT用好的说法,在日常教育应用中不可行,除非有特殊情况,或者孩子刚进入特教模式,问题多多,理解力和思维能力基本是空白的时候。
ABA和CBT都有范式,因为有科学基础,范式是一种模式化应用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
RDI 因为科学基础薄弱,没有范式,虽然在应用中也经常能看到效果,但无法量化,感觉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当然针对 RDI 的研究可能因为外界因素比较多,不容易建立模型,平时要依靠老师的经验和直觉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什么作用,某些情况下针对什么没用。其实在教育的大部分领域都是如此模糊,难以量化孩子的成长,严格的科学训练流程很少,因为人毕竟是太复杂了,人的成长过程也个体化得无法过于标准化,影响一个人的因素非常多,况且人也不应当被训练成一个模式,哪怕是很严格的科学思维的训练,结果都因人而异,无法完美。所以大纲是科学化体系化的,教学是艺术化个性化的。
也正因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过于科学化的 ABA和CBT,如果不是在处理严重问题的时候,掌握一个大原则就够了,用不到严格的范式,比如抓住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有时候一句话就足矣改变对方的行为,不需要做ABA全套,从观察到记录,从分析因素到强化,然后评估结果。而有的时候,利用对方趋利避害的本能,不如上情感,或者讲道理,更能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更容易被说服去改变行为。当然这得是高功能大孩子的情况。
所以尽管对于所有教育者(包括对NT孩子),ABA和CBT的原则都是法宝,但范式不一定要经常使用。
2)计划的确不等于范式,计划是朝着目标努力过程中的项目安排和时间安排。
我认为我每隔三个月分析大都的表现,反思自己的安排,就是在做阶段性计划调整。
这点上除了以琳的教学计划,我感觉其他大孩子家长都没我做得如此认真,嘻嘻。
如果我的计划中,社交训练项目占比重不够大,ABA和CBT范式运用的次数不够多,我认为不能说明我的计划就不是一个良好的计划了,虽然可能看上去不够主流,但我想得肯定更具体更全面。(本来我就是特别注重细节的人)
3)ABA和CBT的范式,我前面说了,在高功能大孩子这里,不到特殊情况下,一般不会用全套,救火的时候才会上。
常规功课,思维训练,和信息学习过程中,如果是大都自己有兴趣的,那么我管的最少,知道他每天时间花在什么内容上,我认为大体合理就够了。
如果是大都不太有主动性的,比如写数学作业,做一定的家务,要严格定规矩,必须做的事情就必须做,没有什么其他可说的。
如果是大都反感,我还必须得让他学的,比如如果我非得感觉他一定要上游泳班,不去就不行,我第一想到的肯定是用ABA或CBT,或者一起用,直到达到我的目的为止,而且我相信如果用好了,肯定能达到我的目的。
但我真的需要这样做么,价值是什么,做了之后副作用是什么,长远来说对孩子有什么利弊,我必须得再三考虑,不能盲目听我的主观愿望。
所以ABA和CBT本质上并不是适合特殊群体的学习方式,AS孩子的学习方式和NT孩子没什么原则上的区别,有的是视觉学习者,有的是听觉学习者,有的对数字感兴趣,有的对图像感兴趣,有的逻辑理解力好,有的差一点等等。只不过NT孩子比较灵活,容易讲道理,在青春期之前表现得很听大人的话,看上去很好教育,很好管理,AS孩子有时候不刻意上ABA和CBT,一些劝教和安排就执行不下去。
所以我一听要对AS孩子上严格的ABA或者CBT,自然会联想到那不是AS孩子喜欢做的项目,没办法用常规方法说服了才需要动脑子用上利器。
一般这种情况我会特别慎重,能不上就不上,最好能再仔细分析孩子为什么排斥,如果有心理因素导致反感,有过往经验导致逃避,或者没准备好去做,或者纯粹就是不感兴趣,想把时间用在其他地方,那么用利器就是一种逼迫,是否值得去用,需要把所有因素拿来考虑,也要看家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什么。
我想我这方面是比较宽容的,有时候可能宽容得都另类了,看着孩子明显的AS表现都不着急,都不想着去改变他,不考虑他十年后不被社会和他人接受怎么办,让周围NT们不高兴怎么办,结不了婚怎么办。
这些的确不是我考虑的重点,我更多会考虑,他的心理不健康怎么办,无法自我认同怎么办,没有人生目标怎么办,生活得不快乐怎么办,自己的能力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怎么办,后悔来到这个世界怎么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