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自然教法方法四:不找大人,到处乱跑的训练...
自然教法方法四:不找大人,到处乱跑的训练
李宝宝直到五岁,才基本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我所有的方法有点残忍,可能很多家长不舍得用。其实这个问题ABA是可以训练,只是当时我没有接触很多的ABA(我没去过星星雨)。
那时候李宝宝害怕飞艇,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总有飞艇在深圳上空盘旋,飞艇那低空巨大的声音让李宝宝很害怕,只要听到飞艇的声音李宝宝就会钻到大人的怀里,用手蒙住眼睛.而且只要别人说一声,飞艇来了,就赶快找大人.
这就给了我一个机会,训练他的机会.
于是我带他出去,到容易看到飞艇的地方去.一般是公园,视察开阔,人少,不容易走失.
李宝宝是理所当然地跑得很远,好在有两个人一起照看.
这时,飞艇来了,巨大的声音把他吓着,于是他开始找父母,发现父母距离很远,就拼命地跑过来,钻到爸爸的怀里.
如是几次,李宝宝开始体会到,如果离父母太远,是会有危险的.
有时,在没有飞艇的情况下,我就故意躲到树后,大叫一声,飞艇来了. 这时,他就会赶快找爸爸.
有一次,家里要装修,需要钻孔,于是我故意在准备钻孔时走到门边,结果是声音一响,李宝宝就赶快找我.重复几次之后,只要我有意走出房间,李宝宝就会来拉住我,把我保持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
还是一个训练是在深圳园博园的通幽遂道.这个遂道不长,但人很多,没有机动车经过,于是我和妻子每个在一头,叫李宝宝自行走过遂道去找妈妈或爸爸,李宝宝做到了.
注意:如果孩子程度不到,是需要更好的防护的,比如穿上鲜艳的衣服,最好能有三个人,万一孩子不出来,可以有一个人进去找,另外两个人千万不要离开洞口.
自然教法方法五:两眼看天,走路不观察周边情况的训练
李宝宝在接受训练后很大时间都不会手脚并用,例如穿裤子,从来不会看一下裤腿在哪里,当然,现在李宝宝已经快六岁了,很能干了,会穿衣穿裤,上个月还学会了扣扣子。
李宝宝走路时也是东张西望,不看脚下。给他东西,他会伸手来拿,但往往眼睛看的是另外一个地方。
我于是开始教他一个很简单的活动:把五颜六色的小球放到桶里。这个活动感统也会教,只是我单独拿出来做一个专项训练而已。
开始时我要求他把小球放到桶里,为了增加他的兴趣,在他完成后,我会和他一起将所有的小球抛向天空,他喜欢这样的活动。
我拿着一个小球递给李宝宝,说:给你。(那时李宝宝还只能白明两个字的句子)李宝宝接过球,放到桶里。当然,他基本上是不看小球在哪的。在进行十来个球后,我再说给你时,故意把球拿得比较远,他按常规伸手的接,发现没有球,这次他就不得不用眼睛来找球了。在经过十来个球后,我在他快要拿到球时,故意把球移动,让他的手,眼跟着球移动。经过几次训练,李宝宝的手眼并用进步了许多。
但眼脚并用还是有问题。在做感统课时,也有需要眼脚并用的,例如走平衡木。但杂在很多项目里做,效果不明显,且变化太少,于是我把李宝宝带到了深圳园博园(真的感谢有这样一个免费用场所)。
园博园里有人工湖,人工湖上做有供人行走的石头,当然,石头之间是有距离的。我先选一个比较有把握的地方让他过,开始时要挑没人的时候,然后再在过来的时候,我从另一个方向过去,让他学会避让。由于人工湖下面都是水,李宝宝有本能的紧张,我看到他在过石头的时候,再也不敢两眼望天了。
后来李宝宝可以自如的过石头,即使有很多人同时过他也可以正确处理。只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危险性,家长需要十分小心地选好场地。
另外一个活动没有这么惊险,那就是走木桩。园博园东门进去不远就有一排木桩,高度比李宝宝还高些,我把李宝宝放到上面,让他从上面走过,我们在两边保护。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李宝宝在小心冀冀地走过去,完成后有一定的成就感。
但在做这么高的高度时一定要保护好,有一次只是我带李宝宝去,没有妈妈在另一侧保护,他又成功地通过了很多次,结果这次他有点大意,一脚踏空,从上面掉了下来,好在没受伤。不过这次意外,却让他更明白了,走路一定要小心,否则会出事.现在他在过马路时,已经会观察两边的车子了.
自然教法方法六: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这个活动是我设计,但是是和李宝宝的老师一起完成的。
当时李宝宝是准备上RDI课,是两个老师对一个孩子的课。这时已经放学,这一节课属于补课的性质。于是我和老师交流,一起来上一节“抢小狗”的课。
在这节课里,包含着一个简单的规则,那就是谁抢到了小狗,就可以用小狗来换一粒花生。
刚开始时李宝宝一点意识都没有。我把规则说明后(尽管他当时听不明白),把小狗扔出去,两个老师去抢小狗,李宝宝却不理小狗,冲过去扑到了豆袋上。几个回合下来,李宝宝没有作出我所设计的反应。
于是我们改变策略,把豆袋清走,让李宝宝在一旁看,两个老师示范,老师抢到小狗后,可以换花生米,而李宝宝没有。
轮到李宝宝上场了,但他的意识仍然不强,不过好了一点,在另外一个老师的辅助下,他拿到了小狗,吃到了一粒花生米。
接下来继续,这次可以不用辅助,但老师必须在小狗旁边做也要抢的动作,加上大呼小叫,李宝宝才会去抢小狗。
不过15分钟后,李宝宝开始明白规则了,主动和老师抢,而且还拉住老师,不让老师拿到。
于是我改变了扔小狗的方向,把小狗往墙上扔,李宝宝很快也适应了这种玩法.
在最后的五分钟里(一节课30分钟),老师已经抢不过李宝宝了,每次都是李宝宝先抢到小狗,不需任何提示,甚至也不需要老师有意相让.
这可能是李宝宝明白的第一个游戏规则.
感谢这两位有爱心的老师,不但负责地训练李宝宝,还可以虚心接受家长的建议,配合家长完成自行设计的课程.
自然教法方法七:双向交流的训练
李宝宝训练了五个月,进步很大,听指令好了很多,但仍然有太多的自言自语,喜欢一个人模仿老师上课。喜欢问我们:“这是什么”
但李宝宝和我们,可以说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因为我们和李宝宝所有的交流都是单向的。例如我们可以问李宝宝:“这是什么?”然后他回答,李宝宝也会问我们“这是什么?”然后我们问答,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简单的一问一答,只能称做单向交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因为交流必须是双向的,才会有意义。而这种单向交流如果重复过多,还可能变成别外一种刻板行为。
什么是双向交流呢?例如正常孩子会说,如果你给我吃糖,我就让你玩一下我的玩具。这才是双向的。
李宝宝和我的第一次双向交流,是因为麻将。有一段时间,李宝宝很喜欢玩麻将,当然,这只是他的一个刻板行为,他是把麻将当成积木来玩,排成一队,来回推动当火车。
有一天,李宝宝一个人在玩麻将,准备吃饭了,于是我对李宝宝下了一个指令:“吃完饭,才可以玩麻将”,这个指令一出,我就后悔了,“吃完饭”太过模糊,我马上把指令改成:“把碗里的饭吃完,才可以玩麻将”(这时李宝宝虽然不能说这么长的句子,但已具备了听懂的能力)。
刚开始时李宝宝不以为然,但被我强行拉过来两次后,只好坐下来吃饭了。为了配合这次训练,我在他碗里放的饭比平时少很多,让他便于完成.
吃饭的过程中他还想去玩麻将,但都被我制止了。
于是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吃饭。
吃完饭,这时,李宝宝做了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举动:把碗给我看,同时对我说:“吃完了”,我马上强化,说:“去玩麻将吧”
这是之前李宝宝从未有过的举动。因为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李宝宝记住了我给他的承诺,然后用“吃完了”来要求我兑现承诺。从此之后,我知道,我可以用承诺来做李宝宝的强化物了。
自然教法方法八:经历故事
在自闭症孩子的干预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叫社会视觉故事,但我找不到相关的资料与教材。于是我进行变通,改用经历故事来干预李宝宝。
我觉得,这种方法比较省时省心,随时可用。
其实,这种方法却是偶然所得。
那是李宝宝刚开始训练不久,我们一家去福永买家具,路上堵车,到了福永的时候,李宝宝已经睡着了,于是我在车上陪李宝宝,妈妈下去看家具。
妈妈还没回来,李宝宝就醒了,就要找妈妈。这也是李宝宝的一个优点,他不是六亲不认型的自闭宝宝,至少,他还是很在乎妈妈的,妈妈不在的时候,他也会找爸爸。不过,他也就仅此而已罢了。
这次李宝宝找不到妈妈,就想哭,没办法之下,我就给李宝宝讲故事,前面说过,李宝宝不喜欢听我讲那些童话故事,那是妈妈的专利,所以我只好换个角度来讲,这次我讲的是经历故事,我对李宝宝说:“爸爸给你讲一个买家具的故事”
我从我们一家三口出门讲起,讲我们怎么上车,经过了哪里,在什么地方,李宝宝睡着了,现在妈妈去卖家具,我们在这里等妈妈。
我发现李宝宝在听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居然安静下来,不再找妈妈。我把故事讲完后,妈妈还没回来,于是我问李宝宝,要不要再讲一次,李宝宝回答说:“要”。
那天,我把这个故事讲了三次,妈妈终于回来了。
从此之后,我们带李宝宝出门,都会带着一个数码相机,把他的活动拍下来,回来后输入电脑,选出关键的相片,在POWPOINT中做成幻灯片,配上文字,给李宝宝讲过去经历的故事,没带相机也不要紧,把他刚经历的事情跟他说一次就好了。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对李宝宝的记忆内容提取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几个月后,他也可以回忆刚刚经过的事情了,尽管不全。不过那个时候,李宝宝对时态还没有任何概念,只会说去了哪里,玩了什么,而且还经常颠三倒四的,把前几天的内容也说了出来。
但至少,他可以从他的记忆中提取有用的东西了。
自然教法方法九:纸飞机,一种很简单的配合活动,RDI里也有
这个活动不是训练李宝宝的,而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和另外一个自闭症宝宝临时玩的一个游戏。
那是一个中午,在训练机构的时候,大家都在休息,我发现一个宝宝跑来跑去,不停地磨牙,我认为,这个宝宝当时应该是用磨牙来封闭自已,他当时的状态应该是全自闭状态。
我觉得不应该让他长时间地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下,但我手上又没有任何教具,只好随手拿起一张纸,折了一架纸飞机。
我问了那个宝宝的爸爸他的名字,开始试着对那个宝宝进行干预。
我用一种变化很大的音调叫那个宝宝的名字,取得了短暂的目光对视,然后我把纸飞机飞了出去,同时配上声音。
我发现那个宝宝注意到了飞出去的飞机,于是我指着飞机发出指令:“给叔叔”
宝宝向飞机跑了过去,但跑到一半时,他跑开了,没有为我捡回纸飞机。
我赶紧追上他,拉着他的手,辅助他把纸飞机捡了回来。
我再次把飞机飞出去,然后发出“给叔叔”的指令,这次好了一些,但在接近飞机的时候,他还是跑开了,我只好再次重复。
大约三次之后,那个宝宝可以在我的声音的提示下,把纸飞机捡回来给我,我没有强化物,只能用夸奖来强化。
其实这个宝宝还是很聪明的,再次重复数次后,他达到了我的要求,在我把飞机飞出去后,他会主动把纸飞机捡回来,交到我手上,然后期待着我再次把飞机飞出去。
自然教法十: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这个方法主要是来源于一节精细课。那天精细课的内容是串珠,下课后其它宝宝都已串好珠子,但李宝宝却一颗也没有串。于是我向老师借了一套教具,把李宝宝留下来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离开。
李宝宝很不情愿地开始了工作。
在李宝宝进行到一半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我离开教室,李宝宝还会不会自行完成工作?
于是我离开了教室,在外面偷偷观察.不出所料,李宝宝马上停止工作,用手乱搅串珠.这是一种自我刺激行为,不允许发生,我马上进去制止了他,要求他串珠子。
如此重复了两次之后,我离开了教室,李宝宝自行完成了串珠。
这时,我进去检查他的作业,发现有些珠子串偏了,我又把串偏的部分拿下来,要求他按规范串好。我是故意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他明白,作业是有人检查的,作业是有一定的质量要求的,同时也想巩固刚才李宝宝自行完成作业的能力。
这次李宝宝按要求自行完成了作业。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这是他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仅仅靠这样零星训练强度是远远不够的,效果也是不大的,于是我和李宝宝的个训老师沟通,要求他在上课时配合进行这样的训练(当时李宝宝一天有两节一对一的个训课)。
李宝宝又遇到了一个好老师,那个老师很乐意配合。我与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一起拟定了李宝宝进行这项训练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主要参照是结构化教学当中的个人工作系统。
老师从一项工作开始训练。当个训课还只有大约10分钟时,老师就会给李宝宝布置一项拼图作业,告诉他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刚开始是叫他看手表,但李宝宝当时的能力达不到看表的水平,后来改成用倒计时钟。布置完业后,老师就离开教室,喝水去了,等时间到的时候,再进来检查李宝宝的作业完成情况。刚开始的几天,老师需要在教室外偷偷观察,及时纠正李宝宝的行为,大约一周后,李宝宝可以独自完成单项作业,训练要升级了。
这时我们的想法是买一个文件架,把李宝宝要做的作业放到上面,先放两项,再扩展到三项,让李宝宝做完后把作业放到完成篮里。不过最终没有这样做。因为经过两节课的试验后,发现李宝宝不需要文件架,一样可以完成。
训练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的,刚开始时老师会在两项作业中布置一项最简单的:把硬币放到小猪里,后来增加难度,具体就不细说了,总之李宝宝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通过了这项训练。感谢这位老师。
这就为我进行下一项训练打下了基础:训练李宝宝对大环境的觉察能力,也就是对公共场合规则的遵守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李宝宝可以在听大人的讲座时保持安静的时间达到一个上午,已接近正常孩子的水平。
大环境觉察能力的训练详见下个单元。
自然教法十一:大环境觉察能力的训练。
李宝宝在训练近一年的时间后,主动模仿能力开始出来,例如会学我把水放到头发上。也就是说,李宝宝这时已经可以象正常宝宝一样,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学习了,尽管这种能力还很弱,但至少,他已经开始跨出这一步。李宝宝的主动模仿能力出来较晚,比很多自闭宝宝都晚,好在已经出来,总算让我们松了一口气。
但李宝宝对大环境的觉察能力实在是不敢恭维。他会在老师开会时跑到会场中间,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大声说话,随便就跑到别人的房间里去,不分场合,只要是一进到室内就要脱鞋,也没注意到其实大家都没有人脱鞋。在坐地铁时,李宝宝为了看地铁的窗外,会毫无顾忌地把别人挤到一边,然后趴在窗边看窗外。
是到时候训练他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的时候了,因为通过训练,他已具备了两种能力:主动模仿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而要学会遵守社会规则,他要先学会观察身边的大环境,并根此调整自已的行为。
我一直想找一份社会视觉故事的资料,以及相应的社会视觉故事图画,可惜一直没找到,要想自已编,又没那个绘画水平。没有教材,只好自已训练,用的还是一贯的方法,自然教法,把李宝宝带到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让他通过切身的体会来感受这个社会的规则。需要提示的是,如果宝宝不具备主动模仿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这样的训练可能效果不大。
我的做法之一是带李宝宝去看电影,去之前,先跟李宝宝说明,看电影不能说话。李宝宝这次有点似懂非懂。
但第一次看电影就让我们很尴尬,那是一部外国片,讲的是英文,片名叫《黄金罗盘》,李宝宝一看到新奇的画面,就大声地问:“这是什么呀?”,整个放映厅都可以听得到,还会跑到银幕的前面玩。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压低声音来和他说话,告诉他不能大声说话。
结果第一次看电影就引起了投诉,服务员姐姐过来很礼貌地要求我们照看好小孩。
李宝宝浑然不知,而我们几乎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这次看电影的训练不成功。回来后我们总结了一下,片种不对,去得太匆忙,到影院时才发现没当天没有中文片。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有一个镜头李宝宝很害怕,那是一个很多金黄色的小点从银幕深处向外喷射的画面,李宝宝一看到这个镜头就不敢看,让我们怀疑李宝宝是不是有视觉过于敏感的问题,如果是真的,李宝宝就全部具备了自闭症宝宝的三个生理毛病:听觉异常、视觉异常、触觉异常。
可怜的李宝宝。后来我们仔细回想李宝宝的状况,得出了他确实存在视觉异常的结论。李宝宝没事做时会拿着一个菜篮,在眼前快速移动,看来是追求一种视觉上的刺激。而且李宝宝有一段时间,也喜欢斜着眼睛看东西。这些问题如何纠正,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内容与本单元无关。
不过我认为,带李宝宝去看电影是必要的,因为电影银幕很大,音响很好,这种大画面可以让李宝宝被动接受不少的信息,这与在家里看DVD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因此我办了一张会员卡,打算坚持下去。
第二次是看《见龙卸甲》,看电影前我特意问李宝宝,看电影不能怎么样,李宝宝可以正确回答:“不能说话”。
但是到了电影院里李宝宝又是两回事了,看到大火,就在那里大声叫:“火烧房子了”,结果又被投诉了。不过这次我们已有准备,发现他想说话时就用“嘘”来提示或用力把他抱住。
后来我们又看了《黄石的孩子》,李宝宝几次想大声说话都被我们制止住了,这次居然没有人投诉。
不过回来后,发现李宝宝有模仿电影里的画面玩骑马的现象。
最后一次是看《功夫熊猫》,这是比较成功的一次,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次李宝宝居然明白了看电影的规则,不再大声说话,和我说话时也刻意压低声音。在看电影时李宝宝还是会跑到银幕前去,但这次不再有人投诉了。
李宝宝回来后,对功夫熊猫念念不忘,RDI老师还据此发明了“功夫熊猫船”的游戏来训练李宝宝。
这种训练前后持续了两个月,但我认为,仅仅是看电影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利用其它的机会进行训练。
其中一个机会就是机构的老师开会。李宝宝所在的训练机构每周老师都会开一个会,在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带李宝宝参加,刚开始的时候李宝宝总是会跑到会场中间,当时我的做法是先给他划定一个区域,在老师开会时不允许他超出这个范围。这时不能操之过急,第一步是要求他不能说话,但可以在不影响秩序的情况下玩耍。因为这个时候要求他又不出声,又坐住不动是不可能的。
在开车的时候,我会刻意引导他看红绿灯,告诉他因为是红灯亮了,车子就要停下来。要等到绿灯亮了,车子才可以走。
当然还有其它,有关社会规则的东西这时候是我们和李宝宝自然环境下的交流重点。
经过了前后近四个月的训练,我们突然发现,李宝宝学会了遵守规则,虽然存在缺陷。
我们发现这点是因为一次免费的讲座,那个讲座要讲一天,我们带着李宝宝去了,想顺便检验一下李宝宝的训练成果。
同时去听课的自闭宝宝有好几个,李宝宝和我们,还几十个家长坐在一个大教室里听课,不到半小时,同时来听课的其他宝宝已陆续退场,要转移到一个活动室里由老师照看,李宝宝安静地留在了现场。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李宝宝做到了在讲师讲课时保持安静,下课时看到大家都在放松的时候,才和我们说话或活动。在听课的过程中李宝宝想说话,但我们通过手势就可以让李宝宝明白,现在不能说话。
自然教法十二:刻板行为的处理
我认为,问题行为和刻板行为是两个概念,处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问题行为处理的原则是纠正,而刻板行处理的原则是引导。李宝宝的问题行为不明显,但刻板行为却很多,我相信,绝大部分的自闭儿都有类似情况,刻板行为是比较多的,而且层出不穷,不断变化。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刻板行为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变成问题行为或引发问题行为,因此,家长有必要辨别孩子的行为到底是属于刻板行为还是问题行为,然后区别对待。
只是要真正区分,还是有点难度的。
我认为,刻板行为其实是自闭儿的一种“爱好”,而问题行为则是自闭儿的一种“发泄”或“逃避”。
而自我刺激有一部分可以归入“刻板”,一部分可以归入“问题”。
这样说可能还是难以理解,还是举例说明吧。
例如一个人很喜欢下棋,下起棋来儿子也不带,饭也不做,家也不回,老婆意见很大,但他下棋这种行为只能算是“刻板行为”,属于“爱好”,而这个人下棋下输了,回到家打老婆孩子出气,这种行为就是“问题行为”,属于“发泄”,但如果这个人下棋下输了,想不开,出家做和尚,终生不下棋,也是“问题行为”,属于“逃避”。
当然,这只是借以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不会有人下棋下输了会出家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区分和举例说明又是我的自作主张,是没有出处的,多少有点以偏概全,也是未经专家审定的,希望得到各位高手的指点。
只是,自闭儿的刻板行为,绝大多数达不到“下棋”这么复杂的境界,如果达到了,很可能会成一个自闭天才。
李宝宝的刻板行为有:
玩轮子、听单调的音乐、来回推动玩棍子或积木等,上楼的时候一定要去开灯、进屋一定要脱鞋、喜欢反复看相同内容的光盘,自言自语等等,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而李宝宝的问题行为有:
不理发(逃避)、打自已(发泄),用力关门(发泄),用头敲地(发泄)
李宝宝早期的时候喜欢玩轮子,如果中止他玩轮子,他会打自已。这就是刻板行为处理不当而引发的问题行为。
刻板行为的处理,我个人总结有以下方法:
1. 利用刻板行为教授新的内容:刻板行为不是一下可以消除的,因此,在他的刻板行为存在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以利用。例如,如我前文所说,我利用李宝宝玩轮子的刻板行为来教他语言:“把手拿开”,可以教到八字以上的句子。再如,李宝宝上楼时一定要去开灯,如果被我开了,他就会大哭或打自已的手(引发问题行为了),于是我利用这个活动教他人称代词的运用:“爸爸,请你不要开我的灯”,只要他对我说了这句话,我就不会去开他的灯。
2. 刻板行为复杂化:来回推动棍子,我将这一活动杂复化为开火车,将其变成角色游戏,后来李宝宝玩这个活动时会请爸爸妈妈当乘客,到了这个程度,严格来讲已就已经不是刻板行为了。
3. 用更安全或更有意义的行为进行替代:例如李宝宝喜欢听单调的音乐,我就请老师教他合着音乐打拍子,然后教他弹琴,现在他可以跟着普教的钢琴老师学琴,对那些单调的音兴趣大减。老师还夸他比那些学了一年的孩子还好教。(当时他只学了两个月,正常孩子是先学单手,再学两手合奏,李宝宝一开始就上两只手)
4. 建立规则,将刻板行为纳入其中。例如李宝宝进屋就脱鞋,于是我先要求他脱鞋后要放鞋架,他做到了,我再要求他脱鞋前要找鞋架,没有鞋架的地方不能脱鞋。然后在不同的环境下问他能不能脱鞋。(这一点还没有完全成功)
李宝宝的其它的刻板行为的处理就不再多说了,基本上可以归到这四个方法当中,要给李宝宝留点面子,不要把他的事全部抖出来了。
自然教法十三:问题行为的处理
李宝宝的问题行为不多,而且很温和,不是带有攻击性的哪种,因此,处理起来会容易些。
不过我认为,一般问题行为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会太严重,但是随着宝宝年龄增长,欲望增强,但又无法表达,难以为别人所理解,越来越多的东西需要发泄时,问题行为会越来越严重。因此,问题行为需要及时处理。我见过一个十多岁的自闭宝宝,一看到人就用恶狠狠的眼光看人,每隔五秒,就会冲着那个人尖叫一声。这个宝宝我只见过一次,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想不出怎样解决他的这种问题,也无法想象他的家人,是如何带着这样的一个宝宝走过这一生的。
祝福这位宝宝。祝福他的家人。
问题行为的处理,我一般是采用以下的方法:
1.移除引发问题行为的原因。例如李宝宝有段时间喜欢斜着眼睛看东西,我认为他一定是从这个动作用得到了某些乐趣,于是我就象个训老师上课时当他注意力不集中时手挡住他的眼光一样,用手挡住李宝宝斜视的目光,这样一来,不但他的那些乐趣没有了,还招来了一只讨厌的手,现在他就不会常常斜视了。再如,李宝宝不愿意理发,是因为讨厌甚至害怕理发剪的声音,于是我买了一个和理发店一样的理发剪回来让他玩,先让他慢慢适应这种声音,后来带他去理发,只用剪刀,再后来去到理发店,只洗头,不理发,最后一次来真的了,李宝宝很紧张,我告诉他,不怕,这个理发剪和我们家里的一样,结果,李宝宝第一次在理发店理了头发(之前都是在家里由妈妈用剪刀剪的,剪过之后惨不忍睹),整个过程很顺利,还可以配合理发师的要求做低头的动作。
2.消除不良示范。
有些宝宝的问题行为其实是大人教的,例如李宝宝,我在还不知道他是个星儿的时候,发现他不听话,就用关门来教训他,当他不好好玩玩具,而是乱动一通的时候,我有时会把他的玩具扔到地上。结果,我发现,李宝宝在不高兴的时候就狠狠地关门,有人打扰他的时候会把玩具扔到地上。
原来这些都是爸爸教的,只是当时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后来,我再也不敢在李宝宝面前这样做了。结果过了半年,他的这两个问题行为也越来越少了。
李宝宝有段时间做错事会打自已,也是我们的不良示范,他先是打自已的手,后来打自已的屁股,其实都是因为我们。还好,我们打他的时候都不会太用力,所以他打自已的时候也不会太用力。
3.采用正确的惩罚方式。
大概没有多少家长可以避免惩罚宝宝的吧,反正我就做不到。
只是,在惩罚宝宝的时候,方式一定要正确。什么是正确的方式呢?方式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我认为,所谓正确的惩罚方式,就是宝宝无法模仿的方式,或者是就是模仿了,也无关紧要的方式。
因为,宝宝会用你惩罚他的方式来惩罚他自已,特别是当他认为你要惩罚他的时候。所以如果你打他,他也会打自已,你把他的玩具扔到地上,他也会照做,如果你一气之下把电视机给砸了,大约他也会照办。
什么是无法模仿的方式呢?那就要足够复杂。邹小兵教授就介绍过一个足够复杂的方式:
准备一张惩罚椅,这张椅子可以将宝宝固定在上面不能离开。
准备一个倒计时钟。
如果你需要惩罚宝宝时,就把他固定在这张惩罚椅上,然后在他只能看,不能动的地方放上一个倒计时钟,如果宝宝三岁,就三分钟,五岁就五分钟,告诉他,因为你做错什么了,要惩罚你,到这个钟响的时候才能解开。注意,不能因为他犯的错误很严重,就延长时间,要严格遵守一岁一分种的规则。
这个方法够绝吧?宝宝绝对无法模仿。我就用过两次。
只是这种方法局限性有点大,我们不可能随身带着惩罚椅吧?
所以我常用的方法是让宝宝模仿了也无关紧要的方式。
最常用的是罚蹲十下,这个方式是从老师那里学来,上感统课时,李宝宝做错了,就要罚蹲十下,而且要他自已数。在他理解能力上来的时候,我用的方法是吓唬他:“把屁股拿过来”,这时他就会说:“不拿”,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语言大声地教训他,因为有段时间他不会大声的说话,例如喊妈妈,尽管妈妈距离很远,但他喊的声音却很小,不会根据情况调整自已的声音。因此我在他做错事时大声地教训他,他如果学会了我教训他的语言,那是进步了,学会象我一样大声说话,也是进步了。但要注意,声音不要大到把孩子吓坏了。
4.教他正确的发泄方式。例如当他不高兴,但又不会表达,可以教他说:“我不高兴”,“你讨厌”,实在没有语言,跺脚也许是一个选择,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也不会弄出很大的声音把别人给吓着了。李宝宝最近就是这样,用跺脚来表示不满,但我想不起他是从哪里学来的。这是好现象,这是主动观察学习能力的体现.
自然教法十三:问题行为的处理
李宝宝的问题行为不多,而且很温和,不是带有攻击性的哪种,因此,处理起来会容易些。
不过我认为,一般问题行为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会太严重,但是随着宝宝年龄增长,欲望增强,但又无法表达,难以为别人所理解,越来越多的东西需要发泄时,问题行为会越来越严重。因此,问题行为需要及时处理。我见过一个十多岁的自闭宝宝,一看到人就用恶狠狠的眼光看人,每隔五秒,就会冲着那个人尖叫一声。这个宝宝我只见过一次,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想不出怎样解决他的这种问题,也无法想象他的家人,是如何带着这样的一个宝宝走过这一生的。
祝福这位宝宝。祝福他的家人。
问题行为的处理,我一般是采用以下的方法:
1.移除引发问题行为的原因。例如李宝宝有段时间喜欢斜着眼睛看东西,我认为他一定是从这个动作用得到了某些乐趣,于是我就象个训老师上课时当他注意力不集中时手挡住他的眼光一样,用手挡住李宝宝斜视的目光,这样一来,不但他的那些乐趣没有了,还招来了一只讨厌的手,现在他就不会常常斜视了。再如,李宝宝不愿意理发,是因为讨厌甚至害怕理发剪的声音,于是我买了一个和理发店一样的理发剪回来让他玩,先让他慢慢适应这种声音,后来带他去理发,只用剪刀,再后来去到理发店,只洗头,不理发,最后一次来真的了,李宝宝很紧张,我告诉他,不怕,这个理发剪和我们家里的一样,结果,李宝宝第一次在理发店理了头发(之前都是在家里由妈妈用剪刀剪的,剪过之后惨不忍睹),整个过程很顺利,还可以配合理发师的要求做低头的动作。
2.消除不良示范。
有些宝宝的问题行为其实是大人教的,例如李宝宝,我在还不知道他是个星儿的时候,发现他不听话,就用关门来教训他,当他不好好玩玩具,而是乱动一通的时候,我有时会把他的玩具扔到地上。结果,我发现,李宝宝在不高兴的时候就狠狠地关门,有人打扰他的时候会把玩具扔到地上。
原来这些都是爸爸教的,只是当时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后来,我再也不敢在李宝宝面前这样做了。结果过了半年,他的这两个问题行为也越来越少了。
李宝宝有段时间做错事会打自已,也是我们的不良示范,他先是打自已的手,后来打自已的屁股,其实都是因为我们。还好,我们打他的时候都不会太用力,所以他打自已的时候也不会太用力。
3.采用正确的惩罚方式。
大概没有多少家长可以避免惩罚宝宝的吧,反正我就做不到。
只是,在惩罚宝宝的时候,方式一定要正确。什么是正确的方式呢?方式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我认为,所谓正确的惩罚方式,就是宝宝无法模仿的方式,或者是就是模仿了,也无关紧要的方式。
因为,宝宝会用你惩罚他的方式来惩罚他自已,特别是当他认为你要惩罚他的时候。所以如果你打他,他也会打自已,你把他的玩具扔到地上,他也会照做,如果你一气之下把电视机给砸了,大约他也会照办。
什么是无法模仿的方式呢?那就要足够复杂。邹小兵教授就介绍过一个足够复杂的方式:
准备一张惩罚椅,这张椅子可以将宝宝固定在上面不能离开。
准备一个倒计时钟。
如果你需要惩罚宝宝时,就把他固定在这张惩罚椅上,然后在他只能看,不能动的地方放上一个倒计时钟,如果宝宝三岁,就三分钟,五岁就五分钟,告诉他,因为你做错什么了,要惩罚你,到这个钟响的时候才能解开。注意,不能因为他犯的错误很严重,就延长时间,要严格遵守一岁一分种的规则。
这个方法够绝吧?宝宝绝对无法模仿。我就用过两次。
只是这种方法局限性有点大,我们不可能随身带着惩罚椅吧?
所以我常用的方法是让宝宝模仿了也无关紧要的方式。
最常用的是罚蹲十下,这个方式是从老师那里学来,上感统课时,李宝宝做错了,就要罚蹲十下,而且要他自已数。在他理解能力上来的时候,我用的方法是吓唬他:“把屁股拿过来”,这时他就会说:“不拿”,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语言大声地教训他,因为有段时间他不会大声的说话,例如喊妈妈,尽管妈妈距离很远,但他喊的声音却很小,不会根据情况调整自已的声音。因此我在他做错事时大声地教训他,他如果学会了我教训他的语言,那是进步了,学会象我一样大声说话,也是进步了。但要注意,声音不要大到把孩子吓坏了。
4.教他正确的发泄方式。例如当他不高兴,但又不会表达,可以教他说:“我不高兴”,“你讨厌”,实在没有语言,跺脚也许是一个选择,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也不会弄出很大的声音把别人给吓着了。李宝宝最近就是这样,用跺脚来表示不满,但我想不起他是从哪里学来的。这是好现象,这是主动观察学习能力的体现。
自然教法十三:问题行为的处理
李宝宝的问题行为不多,而且很温和,不是带有攻击性的哪种,因此,处理起来会容易些。
不过我认为,一般问题行为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会太严重,但是随着宝宝年龄增长,欲望增强,但又无法表达,难以为别人所理解,越来越多的东西需要发泄时,问题行为会越来越严重。因此,问题行为需要及时处理。我见过一个十多岁的自闭宝宝,一看到人就用恶狠狠的眼光看人,每隔五秒,就会冲着那个人尖叫一声。这个宝宝我只见过一次,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想不出怎样解决他的这种问题,也无法想象他的家人,是如何带着这样的一个宝宝走过这一生的。
祝福这位宝宝。祝福他的家人。
问题行为的处理,我一般是采用以下的方法:
1.移除引发问题行为的原因。例如李宝宝有段时间喜欢斜着眼睛看东西,我认为他一定是从这个动作用得到了某些乐趣,于是我就象个训老师上课时当他注意力不集中时手挡住他的眼光一样,用手挡住李宝宝斜视的目光,这样一来,不但他的那些乐趣没有了,还招来了一只讨厌的手,现在他就不会常常斜视了。再如,李宝宝不愿意理发,是因为讨厌甚至害怕理发剪的声音,于是我买了一个和理发店一样的理发剪回来让他玩,先让他慢慢适应这种声音,后来带他去理发,只用剪刀,再后来去到理发店,只洗头,不理发,最后一次来真的了,李宝宝很紧张,我告诉他,不怕,这个理发剪和我们家里的一样,结果,李宝宝第一次在理发店理了头发(之前都是在家里由妈妈用剪刀剪的,剪过之后惨不忍睹),整个过程很顺利,还可以配合理发师的要求做低头的动作。
2.消除不良示范。
有些宝宝的问题行为其实是大人教的,例如李宝宝,我在还不知道他是个星儿的时候,发现他不听话,就用关门来教训他,当他不好好玩玩具,而是乱动一通的时候,我有时会把他的玩具扔到地上。结果,我发现,李宝宝在不高兴的时候就狠狠地关门,有人打扰他的时候会把玩具扔到地上。
原来这些都是爸爸教的,只是当时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后来,我再也不敢在李宝宝面前这样做了。结果过了半年,他的这两个问题行为也越来越少了。
李宝宝有段时间做错事会打自已,也是我们的不良示范,他先是打自已的手,后来打自已的屁股,其实都是因为我们。还好,我们打他的时候都不会太用力,所以他打自已的时候也不会太用力。
3.采用正确的惩罚方式。
大概没有多少家长可以避免惩罚宝宝的吧,反正我就做不到。
只是,在惩罚宝宝的时候,方式一定要正确。什么是正确的方式呢?方式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我认为,所谓正确的惩罚方式,就是宝宝无法模仿的方式,或者是就是模仿了,也无关紧要的方式。
因为,宝宝会用你惩罚他的方式来惩罚他自已,特别是当他认为你要惩罚他的时候。所以如果你打他,他也会打自已,你把他的玩具扔到地上,他也会照做,如果你一气之下把电视机给砸了,大约他也会照办。
什么是无法模仿的方式呢?那就要足够复杂。邹小兵教授就介绍过一个足够复杂的方式:
准备一张惩罚椅,这张椅子可以将宝宝固定在上面不能离开。
准备一个倒计时钟。
如果你需要惩罚宝宝时,就把他固定在这张惩罚椅上,然后在他只能看,不能动的地方放上一个倒计时钟,如果宝宝三岁,就三分钟,五岁就五分钟,告诉他,因为你做错什么了,要惩罚你,到这个钟响的时候才能解开。注意,不能因为他犯的错误很严重,就延长时间,要严格遵守一岁一分种的规则。
这个方法够绝吧?宝宝绝对无法模仿。我就用过两次。
只是这种方法局限性有点大,我们不可能随身带着惩罚椅吧?
所以我常用的方法是让宝宝模仿了也无关紧要的方式。
最常用的是罚蹲十下,这个方式是从老师那里学来,上感统课时,李宝宝做错了,就要罚蹲十下,而且要他自已数。在他理解能力上来的时候,我用的方法是吓唬他:“把屁股拿过来”,这时他就会说:“不拿”,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语言大声地教训他,因为有段时间他不会大声的说话,例如喊妈妈,尽管妈妈距离很远,但他喊的声音却很小,不会根据情况调整自已的声音。因此我在他做错事时大声地教训他,他如果学会了我教训他的语言,那是进步了,学会象我一样大声说话,也是进步了。但要注意,声音不要大到把孩子吓坏了。
4.教他正确的发泄方式。例如当他不高兴,但又不会表达,可以教他说:“我不高兴”,“你讨厌”,实在没有语言,跺脚也许是一个选择,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也不会弄出很大的声音把别人给吓着了。李宝宝最近就是这样,用跺脚来表示不满,但我想不起他是从哪里学来的。这是好现象,这是主动观察学习能力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