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kwenma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苦尽甘来---世界上最好的DAN!医生:儿子生物疗法记录

[复制链接]
1001#
发表于 2009-3-24 21:33:24 | 只看该作者

re:第1001楼了,呵呵。记得两年前你给...

第1001楼了,呵呵。
记得两年前你给我发短信时还是忧心匆匆的,现在在你的字里行间看到的都是幸福洋溢,祝福你和孩子。
看了你的update,感触很多,加加今年九月就要上小学了,我和你相反,我要开始给孩子减少正强化(鼓励表扬等)了,怕他到了小学会不适应,中国国情,没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06:06:0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加加...

下面引用由加加爸爸发表的内容:

第1001楼了,呵呵。
记得两年前你给我发短信时还是忧心匆匆的,现在在你的字里行间看到的都是幸福洋溢,祝福你和孩子。
看了你的update,感触很多,加加今年九月就要上小学了,我和你相反,我要开始...

加加爸爸,

你好! 久违了! 真是没有想到你还密切关注我们小子,谢谢啦!!

看见加加就要上小学了,真是高兴。可以想象,加加这两年肯定是连蹦带跳地进步着。祝福加加和你们全家!虽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都有这个信心---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我们大家一起加油吧!希望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06:20:3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J...

下面引用由JJmum发表的内容:

kwenma2, 你是这个论坛最有经验的生物疗法的家长, 我非常喜欢你的贴子, 看到你儿子的进步也觉得非常鼓舞. 目前我儿子刚开始生物治疗, 我想向你请教两个问题:
1)儿子验血报告出来, 所有的金属含量都没有超标准, 那还需要进行排毒吗? 或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测试, 比如尿检或头发检测才能确定呢?
2)DAN医生建议要禁食,之前已经禁过, 效果不是太显著. 我想帮儿子验血做过敏源测试, 确定倒底儿子对什么食物过敏, 然后再决定禁哪些食物, 我的思路对吗? 还是说所有ZB的孩子都要禁奶禁麦呢?

期待得到你的指点..

(1)我们这里一般是检查尿液来决定的。见我地里的第一页就有。
(2) 关于禁食,说两点:
     (A)如果要禁食,就一定要彻底:比如你禁麦类,但是你还给他吃含麦的酱油(一般酱油都含麦),那禁了等于没有禁;又比如你给他的零食里面的成分有麦或者奶成分(制作过程中),都不行。所以买东西给他吃,一定要认成分表,仔细研究;
    (B)ZB的孩子不是每一个都需要禁食,但是大多数需要。禁食事实上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小孩情况不同,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这里大家谈的是一个基本的方法--GFCF(无麸质无奶)。那么做过敏源测试有没有用呢?有用。因为可以帮你确定大致的过敏范围;但是也不是很精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注意是IGG测试--延迟性过敏,而不是IGE即时过敏)。真正精确的还是要家长试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4#
发表于 2009-3-25 09:42:0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U]kwenma2[/U]发表的内容:

(1)我们这里一般是检查尿液来决定的。见我地里的第一页就有。
(2) 关于禁食,说两点:
     (A)如果要禁食,就一定要彻底:比如你禁麦类,但是你还给他吃含麦的酱油(一般酱油都含麦),那禁了...


Kwenma2, 非常感谢你的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0:39:59 | 只看该作者

re:很喜欢“火绒草”在niuniuma地里的...

很喜欢“火绒草”在niuniuma地里的这段,贴在这里:

我去参观自闭症学校的时候,虽然在场的都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或培训师,校方人员还是用了一个小时给大家讲解了一个主题,什么是自闭症。大屏幕上巴巴巴巴打出四个大字,感觉障碍。然后我们看了个短片,经过了电影的技术处理,我们听到的汽车声音震耳欲聋,街上人头攒动的,视觉疲劳,脚踩在人行道上,是久久的等待、、、不能是全部的,但就是这样让我们部分的理解和体验了一把自闭症患者的痛苦。接下来,屏幕上再打出这三大障碍。换句话说,各种感觉的异常,除了视听觉,还有味觉、嗅觉、触觉上的超敏感或不敏感,给他们在和普通人的交流交往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产生了一系列的行为问题。

心理学上有人做过以下的实验,来证明五种感知觉的重要性。
让被实验者待在完全隔音的房间里,让他什么也听不到;给他戴上面罩,让他什么也看不到;为了让他的触觉变得迟钝,给他穿上特制的衣服;同时什么也不让他做,只是让他一直待在那里。过不了多久,被实验者就会陷入强烈的焦虑和幻觉之中。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如果剥夺了一个人的感觉,那么他的心理也不能维持正常的状态。
这五种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被称为外部感觉。与之相对,内部感觉是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如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感觉与心理密切相连,心理与大脑活动密切相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0:41:42 | 只看该作者

re:我的回贴:我特赞同那个感统障碍,...

我的回贴:

我特赞同那个感统障碍,所以要“以人为本”地帮助孩子。当然也要“以事为本”,行为问题也要纠正,不然如何融入这个社会?所以这个两方面“度”的问题的掌握要恰到好处。事实上ABA等行为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PUSH孩子的承受度,让他们的“阈值”能够变化为不那么敏感,落入正常的范畴。当然我还是认为有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和体育运动会更对感统障碍有针对性,效果更好。这是ASD小孩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层外衣。我几乎不相信哪个ASD小孩没有感统方面的问题,只是没有明显的感统问题而已(比如不断摆手,寻求VISUAL刺激,触觉过份敏感等等),但是肯定有感统方面的问题。所以家长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当初没有觉得小子有感统问题,结果一评估,才发觉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试想一想,如果小孩真的没有感统的问题,那么他们的感觉随时处于正常的范畴,那么很多显示出的ZB表面现象就不会存在了。本人愚见和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1:05:47 | 只看该作者

re:[b]饶你们“猫猫屎”[/b]今...

饶你们“猫猫屎”

今天晚上跟小子一起“仰卧起坐”。平时他要做很多,记录达100个(当然是质量放水的那种)。可是今天他先做了18个就做不动了,该我们两个做了。平时我和他爸肯定能做20个,所以他知道我们会赢,他会输。于是他躺在床上,对我们说:“今天我饶你们“猫猫屎”(意思是今天我不跟你们争,就让你们赢吧), 因为平时都是我赢得多,你们输得多!”他一说完,把我和他爸爸笑翻天。明明自己今天做不动了,还找理由好像是他可怜我们老输,今天故意让我们赢的![em04][em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8#
发表于 2009-3-25 11:06:5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U]kwenma2[/U]发表的内容:

饶你们“猫猫屎”

今天晚上跟小子一起“仰卧起坐”。平时他要做很多,记录达100个(当然是质量放水的那种)。可是今天他先做了18个就做不动了,该我们两个做了。平时我和他爸肯定能做20个,所以他知道...


开始耍心机了! 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03:01:23 | 只看该作者

re:[b]把感统的讨论贴整理在这里[/b]:...

把感统的讨论贴整理在这里

“火绒草”:

我去参观自闭症学校的时候,虽然在场的都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或培训师,校方人员还是用了一个小时给大家讲解了一个主题,什么是自闭症。大屏幕上巴巴巴巴打出四个大字,感觉障碍。然后我们看了个短片,经过了电影的技术处理,我们听到的汽车声音震耳欲聋,街上人头攒动的,视觉疲劳,脚踩在人行道上,是久久的等待、、、不能是全部的,但就是这样让我们部分的理解和体验了一把自闭症患者的痛苦。接下来,屏幕上再打出这三大障碍。换句话说,各种感觉的异常,除了视听觉,还有味觉、嗅觉、触觉上的超敏感或不敏感,给他们在和普通人的交流交往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产生了一系列的行为问题。

心理学上有人做过以下的实验,来证明五种感知觉的重要性。
让被实验者待在完全隔音的房间里,让他什么也听不到;给他戴上面罩,让他什么也看不到;为了让他的触觉变得迟钝,给他穿上特制的衣服;同时什么也不让他做,只是让他一直待在那里。过不了多久,被实验者就会陷入强烈的焦虑和幻觉之中。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如果剥夺了一个人的感觉,那么他的心理也不能维持正常的状态。
这五种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被称为外部感觉。与之相对,内部感觉是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如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感觉与心理密切相连,心理与大脑活动密切相连。

Kwenma2:
我特赞同那个感统障碍,所以要“以人为本”地帮助孩子。当然也要“以事为本”,行为问题也要纠正,不然如何融入这个社会?所以这个两方面“度”的问题的掌握要恰到好处。事实上ABA等行为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PUSH孩子的承受度,让他们的“阈值”能够变化为不那么敏感,落入正常的范畴。当然我还是认为有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和体育运动会更对感统障碍有针对性,效果更好。这是ASD小孩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层外衣。我几乎不相信哪个ASD小孩没有感统方面的问题,只是没有明显的感统问题而已(比如不断摆手,寻求VISUAL刺激,触觉过份敏感等等),但是肯定有感统方面的问题。所以家长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当初没有觉得小子有感统问题,结果一评估,才发觉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试想一想,如果小孩真的没有感统的问题,那么他们的感觉随时处于正常的范畴,那么很多显示出的ZB表面现象就不会存在了。本人愚见和体会。

BINFENG2000:
我对"三大核心"的理论,也不是衷心拥护,可能在临床上有它的科学意义,但是实际情况下,好象我们大家都逃不了这个"感觉异常"的问题,当然这还有个"鸡和蛋"的疑问,到底是这些直接的感觉系统出了问题呢?还是本身感觉系统没问题,但是大脑处理感觉系统的那部分出了问题?谁决定了谁,好象没人说得清.

所以,对我来说,我更喜欢Teresa Bolick所说的,(也就是我在"教育"版里引用的"注意力和执行能力"一书中,她列出的人类知觉认识的楼层图,这地下层就是感觉了,而"三个核心"其实在楼上面好几层了.但是好象我没那个福气,我得从地下层一步步地往上爬,即使现在可以爬上很高楼层了,但是有时候还需要重温一下地下层.

比如说,闻森的感觉问题中,有听觉的问题,还有点视觉地问题,但是最主要的是触觉,而这一点,现在回头看,是影响到了他的生活,行为,情绪,社交,学习等等几乎所有的方面,确实象妞妈讲的,让我们心存恻隐之心,于心不忍,但是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所谓的"感统训练",久久得不到论证,自然式的训练, 两天打鱼三天晒网,KWENMA2的观点也很对,所谓的ABA等方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他们对感觉的忍耐度和适应性.

燕原:
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我觉得也不能说不对,没有纷乱的感觉干扰,大脑可以充分地休息一下。 如果让我每天和人打交道,我就觉得用脑过度,情绪也跟着受影响,所以我完全理解孩子不时想自己关起门来看书。

我说过我小的时候,感觉系统偶尔会进入一个自己控制不了的状态,我觉得一些ZB孩子可能随时都处在那种状态中,很痛苦。我在那种状态下,听觉,视觉,触觉,完全变得不一样,光线变的特别亮,人说话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空间距离感很模糊,不想让任何东西碰到,和人说话的时候,自己的声音都不像是自己说的,感觉大脑是一种分离状态。我的好处是大脑还有一部分比较清醒,知道这个状态一会儿会过去,所以可以保持机器人的样子不发疯,但是不能做任何复杂的事情。

我不知道训练对这种状态有没有用,我自己是十岁以后就慢慢好多了,现在非常稀少的情况下才会有那种感觉。 觉得像是一种系统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脑的工作,不单单是某一个感觉的问题。

KWENMA2:
嗯,燕原姐姐的描述给我的感触很深。所以我们在处理孩子问题时,除了要包容他,还要帮助他。如何帮助?我昨天忘提了在日常训练中,ABA等行为训练可以 PUSH他们的忍耐力,其实地板时光是最考虑这一点的。因为在他们的地板时光的训练中,SENSORY PLAY(感统的玩耍)是一个基础点。如果孩子的状态不好,就要降低训练的LEVEL(格林斯攀的六个发育LEVEL)转而进入SENSORY PLAY (SENSORY DIET)来辅助他们感统方面的需要。如果看看地板时光学校的幼龄儿童的安排,SENSORY PLAY就首当其冲,然后才是正式训练高级的LEVEL,因为SENSORY 处于比较好的AROUSAL LEVEL后,小孩的状态就容易提高到高级的LEVEL了。同时如果小孩有一些感统问题也可以开始通过培养他们的忍耐力,正确的处理方式,EMOTIONAL REGULATION等方法来REGULATE他们。另外地板时光中的REPLAY也就是专门设计好的针对某一种行为(受一些感统方面的影响or not)所做的“脱敏”的处理过程。

女儿是天使:
KWENMA讲得好!拍手。“我们当初没有觉得小子有感统问题,结果一评估,才发觉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请问KWENMA,你们都做什么评估了?

KWENMA2:
一般就是针对触觉,视觉,听觉,大运动,精细,动作执行能力,ORAL MOTOR, 协调性,前庭等等。。。他们有用专门的测试手册。

语晨313:
同意KWEN妈的观点.对有些孩子来说, 感统问题有可能是ASD或者疑似症状的根源.比如晨宝,在家里比较简单和结构化的环境,跟小人精似的,出门整个人都呆掉. 除了感统问题我想不出其他的原因.

NIUNIUMA:
各位的讨论满精彩的,我也受益了。感想很多,不知从哪说起。简单些,就是孩子不容易,而且是终生的,像燕原那样十多岁就自然好了,实属幸运。感统训练有帮助,行为训练也有帮助。

我倒是坚信了自闭症受损的都是实打实的物件啊,训练只是modify。不能根治。只是这医学疗法现在没有,将来不可知。

我要继续努力,要时时刻刻的和她玩,和她讲事情,目的是为了让她真正的享受,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我们还要时时刻刻的作身体的锻炼,体育感统游戏都要做。总之这个孩子一刻不能离人,否则就陷入自闭的深渊。还要把她的感觉sensory放在第一位,她累的时候,走神的时候,都要以sensory diet来解决低级的问题,不能要求上层的东西。(比如她除了上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需要sensory diet的时
候。这就使她玩别的东西如上音乐课的时候一点也不享受,而是负担)。还要见缝插针,进行情绪和心理的教育。我就是应该变成为她而存在,我可以偷点闲,但是不能偷太多的闲。我还要继续关注生物疗法。这么一个孩子,了解了她,怎么做去爱她也就清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21:58:35 | 只看该作者

re:感统的讨论贴(2)[b]Melo...

感统的讨论贴(2)

Melon:
还有这个感统的事情我一直都在自己观察,和OT交流,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答案。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我的确观察到甜瓜在外面环境纷杂的时候表现不如家里好,对于他来说,就是去寻求感知刺激(电梯,交通等),而这就会导致对‘正事’的注意力下降。可是,如果他是和别的喜欢的小朋友一起去,那么他的注意力又会好一些,人会‘活’很多。所以就是说,外界的刺激对他的表现有影响,但他(在合适的干预下)有克服的能力。

再说眼神对视的问题。甜瓜在想要和你交流的时候,眼神的对视几乎总是完美的,就是说,他知道怎么用眼神对视来吸引你的注意力。可是,在你需要他的注意力的时候,他往往就不看人了,即使他的语言回答完全正确恰当。这个怎么解释呢?说他看别人时害怕,我觉得不全是,因为他在需要‘求人’时不害怕。ABA很多时候的确是在挑战这个感觉阈值,但是从一个learned behavior到natural behavior, 这个过程也是需要经过DT再泛化,也不是快/简单的过程。

星星_月亮
"甜瓜在想要和你交流的时候,眼神的对视几乎总是完美的,就是说,他知道怎么用眼神对视来吸引你的注意力。可是,在你需要他的注意力的时候,他往往就不看人了,即使他的语言回答完全正确恰当。"

睿睿也有同样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让他做的更好些。

Niuniuma
没想到,这里成了宝藏。我开始只是想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和儿子bonding得这么好,和女儿就难。有一阵子我觉得我们没问题了,可是后来发现还是很薄弱。我不怕吃苦也不是非要女儿和正常孩子比,其实我儿子问题也很多。我只是觉得这个和孩子之间亲密无间的感觉非常非常重要,没有它,我几乎不能只靠责任感来爱孩子,做不到。它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每个片刻的快乐与否,决定了我们这一辈子能否作真正的亲子,朋友。

我迷迷糊糊的挖掘出这个感觉的问题,结果抛砖引玉,引来很多宝藏。你们的话有很多令我有顿悟的感觉。佩服得我!

燕原
很精彩的讨论,把大天使的也加上就完整了。

一样的,我和老大bonding好,和老二就弱一些,主要是非语言和思维方式。

大人去就孩子毕竟好做,让孩子去就社会就难了。

Kwenma2:
关于 "还有这个感统的事情我一直都在自己观察,和OT交流,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答案。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我的确观察到甜瓜在外面环境纷杂的时候表现不如家里好,对于他来说,就是去寻求感知刺激(电梯,交通等),而这就会导致对‘正事’的注意力下降。可是,如果他是和别的喜欢的小朋友一起去,那么他的注意力又会好一些,人会‘活’很多。所以就是说,外界的刺激对他的表现有影响,但他(在合适的干预下)有克服的能力。"

我觉得这个跟SENSORY MODULATION和SELF REGULATION之间的某种联系有关。我们小子也有这种现象。比如在感统室内,他本来还是“呆”的,但是他可能因为感统师的一句非常幽默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单词或者一个动作等惹得他大笑而高兴从而顿时180度大转弯,他的心扉顿时打开,什么SOCIAL,FLEXIBILITY,眼神,语言等等到了几乎完全正常的状态。上次他的新OT第一次观摩他的PT给他上课,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下课后OT问PT小子是什么问题?当得知是ZB,OT连连说不相信,因为他当时一个小时的课简直看不出什么SOCIAL,眼神,语言,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这个PT就发现小子有这个特点,所以上课就尽量采用高 AFFECT的手段来调节他的情绪,弄得小子开心,什么都愿意做(即使平时不喜欢的),交流也非常开心。所以当小孩处于一种能够让自己特别开心的状态时,这种状态又同时SELF REGULATE他,让他的AROUSAL LEVEL达到合理的状态,从而在这时对SENSORY 方面INPUT的反应的LEVEL得到调节,而随之合理。而不像平时对那些刺激产生比常人更强烈,更长久,更快速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就是不正常的反应,超过了正常值的范畴。也就是说这种有内在MOTIVATION类似的东西能够SELF REGULATE他们。那么在他们的感统反应不是非常偏离正常AROUSAL LEVEL的状态下,如果行为干预和其他教育/心理的训练能够让小孩自身能够控制自己,SELF REGULATE自己,那么他们的反应也就会相应落入正常范围。这也是地板时光为什么老是强调AFFECT and SENSORY 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个当中OT本身的训练也起关键的作用,因为OT本身训练的目的就是对他们感统信息处理的能力进行挑战从而达到改善他们SENSORY 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能力。这是我的2分钱!


Niuniuma: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很精彩的讨论,把大天使的也加上就完整了。
一样的,我和老大bonding好,和老二就弱一些,主要是非语言和思维方式。
大人去就孩子毕竟好做,让孩子去就社会就难了。"

谢谢你说“主要是非语言和思维方式”。知道,除了感觉系统,非语言和思维更严重的影响bonding.我决不会忽略它们。只是从感觉做起,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的做起。

Niuniuma:
下面引用由kwenma2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这个跟SENSORY MODULATION和SELF REGULATION之间的某种联系有关。我们小子也有这种现象。比如在感统室内,他本来还是“呆”的,但是他可能因为感统师的一句非常幽默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单词或者一个动作等惹得他大笑而高兴从而顿时180度大转弯,他的心扉顿时打开,什么SOCIAL,FLEXIBILITY,眼神,语言等等到了几乎完全正常的状态。上次他的新OT第一次观摩他的PT给他上课,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下课后OT问PT小子是什么问题?当得知是ZB,OT连连说不相信,因为他当时一个小时的课简直看不出什么SOCIAL,眼神,语言,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这个PT就发现小子有这个特点,所以上课就尽量采用高 AFFECT的手段来调节他的情绪,弄得小子开心,什么都愿意做(即使平时不喜欢的),交流也非常开心。所以当小孩处于一种能够让自己特别开心的状态时,这种状态又同时SELF REGULATE他,让他的AROUSAL LEVEL达到合理的状态,从而在这时对SENSORY 方面INPUT的反应的LEVEL得到调节,而随之合理。而不像平时对那些刺激产生比常人更强烈,更长久,更快速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就是不正常的反应,超过了正常值的范畴。也就是说这种有内在MOTIVATION类似的东西能够SELF REGULATE他们。那么在他们的感统反应不是非常偏离正常AROUSAL LEVEL的状态下,如果行为干预和其他教育/心理的训练能够让小孩自身能够控制自己,SELF REGULATE自己,那么他们的反应也就会相应落入正常范围。这也是地板时光为什么老是强调AFFECT and SENSORY 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个当中OT本身的训练也起关键的作用,因为OT本身训练的目的就是对他们感统信息处理的能力进行挑战从而达到改善他们SENSORY 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能力。这是我的2分钱!"

同意啊精辟啊!昨天下学了带他们去购物,晚了点,女儿累的发呆,和她说什么话都没反应,看到那个样子很替她累。结果,在我的启发下,和弟弟两个人在车上玩抓手的游戏,虽然玩的比较笨拙,可是情绪(affect)调动起来,眼睛里放光。快睡的时候也时,本来都累得不行了,懒散的趴在床上,刷牙都不动,后来和弟弟玩 “被子里的怪物”两个人又兴奋得高兴的眼睛里放光,活蹦乱跳。那个变化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我都替他们高兴,就让他们多玩晚睡了半个小时!

女儿是天使
小鱼妈妈问了我一个好难的问题,说某个行为是把它当成感知觉异常还是行为问题?我没有能力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但我愿意把一些知识摆上来,供领悟,算是回报鱼妈对我的厚爱吧。

什么是感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了外部的信息,这些零散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个过程是知觉,进一步加入记忆和推论等思考的过程,就叫做认知。如果人感知一个苹果是圆的,绿色的,有清香的味道,沉甸甸的,这是“感觉”。接下来,感觉得到的信息会组合起来,唤醒过去的经验,进行一番综合判断得出结论“这是一个苹果”,这个判断的过程叫做“知觉”。苹果的特征和种类、苹果给人的印象、苹果的吃法等,则属于认知。如果一个人的感觉异常,不仅会带来人际交流交往上的困难,也可能带来认知上的困难。这就是感觉和自闭的三大障碍之间的联系吧。

F版说:“当然这还有个"鸡和蛋"的疑问,到底是这些直接的感觉系统出了问题呢?还是本身感觉系统没问题,但是大脑处理感觉系统的那部分出了问题?谁决定了谁,好象没人说得清.”这让人联想到情绪研究的两种学说的争论。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结论是,生理上、身体上的反应是在情绪变化之前产生的。比如说,一个人在野外遇见一只熊,那么他的面色变白,心脏剧烈跳动,肌肉变得僵硬、不听使唤。这种身体上的变化传达到大脑,才形成了恐惧这种感情。然而,W.Gary Cannon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即使切断了负责把生理上、身体上的变化传送至大脑的植物神经系统,人也会产生情绪反应。“遇到熊”这个信息被传达到大脑的下丘脑,因此产生恐惧的情绪。大脑先是接收这一信息,然后才促使肌肉等发生变化。James等人的学说重视大脑皮层的活动,Cannon等人的学说重视丘脑的活动。

人的内心状态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到的,因此,要对它进行研究,必须以人表现出来的“行为”作为线索,这些“行为”包括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等。

在炎热的夏日,人们为了避暑会在游泳池里游泳,会喝清凉的饮料,会躲在树荫下,这就是人为了调节温度做出的各种行为。在环境条件与人体内部的一定基准之间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时,人就有了进行某种行为的动机。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依靠理性可以控制自己想要满足需要的行为。动物在饥饿的时候会攻击猎物。人的很多行为与满足基本需要相联系,但是人无论在吃饱了还是饿着的时候,都可以全力以赴去做其他的事情。心理学家Morton Huht认为,人为了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就要积极的取得必要信息。也就是说,想要获得信息的求知好奇心战胜了满足饥饿等基本需要,从而促使了人产生与其他动物不同的行为。也就是象niuniuma说的,“学会在感觉不适的情况下,仍能尽量做社会能接受的,对自己也有利的行为。”当行为改善了,生理和心理也能相应得到改善。这就是行为训练所能起的有限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22:14:05 | 只看该作者

re:[b]以权谋私[/b]昨天去学校...

以权谋私

昨天去学校观察他,他正好当“KIDS CALLER”--就是CIRCLE TIME完了,小朋友坐好,谁坐得好,小子就点他的名,就可以去排队洗手吃SNACK了。小子当然知道全部15个小朋友的名字,于是就一个一个点名。但是我当时有些奇怪的是他为什么最后点JESSICA的名?于是晚上睡觉的CHAT时间我就提出了这个疑问。

我:“今天你当KIDS CALLER的时候,我看JESSICA坐得挺好的,为什么你最后点她的名呢?”
小子:“因为我喜欢她?”
我:“哦,怪不得你先点了TREVOR的名。” TREVOR老是捣乱,小子不喜欢他。
小子:“是呀。”
我:“那你还最后几个点的DAVID和EMMA的名。你喜欢他们吗?”
小子:“喜欢。他们是我的好朋友。”
我:“真的?DAVID也变成了你的好朋友啦?”
我继续问:“那为什么你喜欢JESSICA就要最后点名呢?”
小子回答不出来。但是我知道他明白,就是表达不出。于是我说:“最后点名地小朋友排队洗手时离。。。”
小子接岔说:“离我近。”
我:“哦,原来你喜欢JESSICA,所以想跟她站在一起,对吧?”
小子:“是的,好朋友要在一起。”
我暗喜,“小子什么时候有这种心眼,居然有点以权谋私的感觉了!”

我继续就另外一个话题展开:
我:“我觉得EMMA是新来的。”
小子:“是。她才三岁多。”
我说:“她是谁?” (因为我知道EMMA是小子以前的一个老师的女儿)
小子说:“她是MRS D肚肚里面出来的。”
我说:“哦,是MRS D的女儿啊。你怎么知道?”
小子说:“是MRS D告诉我的。”
我说:“哇,EMMA好幸福噢,她的妈妈每天都可以在学校看见她。她好幸福哦!你幸福不幸福?” (故意引诱他别人幸福是妈妈可以天天在学校看见她。所以我不能天天看见小子,我想小子会说他不幸福。)
小子说:“我幸福!”
我问:“为什么?”
小子说:“因为妈妈爱我!”
我大喜,说:“是的,宝贝,妈妈爱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2#
发表于 2009-3-29 01:25:52 | 只看该作者

re:我倒。你小子这个最近情商突飞猛进啊。...

我倒。
你小子这个最近情商突飞猛进啊。
排队洗手的那个可是要绕一下脑子才能有这种思维的,他过渡的好自然啊
还有那个妈妈不能每天在学校陪他,满以为往下看他会说自己不幸福,希望妈妈也每天去陪自己云云。。。 可是你小子居然这样回答。
老实交代是不是你给他灌输了正确答案:问:儿子你幸福吗? 答:我幸福。问:为什么?答:因为妈妈爱我。 哈哈哈哈哈哈。我知道你肯定不是这样灌输的。可是我前段时间特别想儿子和我说爱我。于是灌输了儿子: “哈哈,我好爱你啊。你现在应该怎么和妈妈说呢?“儿子继续发愣。。。我赶快补充:这时候你就说:”妈妈我也好爱你。“  凭借着哈哈超强记忆力,我现在想听到后面那个好听的,只要说前面的就可以了。。。。。可是我知道哈哈那不是自然的语言,是我教出来的刻板记忆,他也许不知道爱的真正含义。 什么时候也能像凯文那样自然的饱住妈妈说:”妈妈我好爱你啊。“  我等我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3#
发表于 2009-3-29 21:22:5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哈哈...

下面引用由[U]哈哈月亮[/U]发表的内容:

我倒。
你小子这个最近情商突飞猛进啊。
排队洗手的那个可是要绕一下脑子才能有这种思维的,他过渡的好自然啊
还有那个妈妈不能每天在学校陪他,满以为往下看他会说自己不幸福,希望妈妈也每天去陪自己云云...


我猜KWEN妈肯定是教过,可是KWEN强的地方是把会把教过的在很适合的场景很自然的用出来,这太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4#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00:24:46 | 只看该作者

re:[b]来之容易[/b]玩扔沙包,...

来之容易

玩扔沙包,他扔得好,就说:“IT COMES EASY TO ME!“(对我来说很容易), 
我问:“是不是什么事情都来得容易啊?”
他说:“不是,你需要练习!” 看来FRANKLIN的故事没有白读,书中讲小乌龟练习骑车的故事,怕困难,它妈妈就问了它一句话:“你认为对你的朋友而言,是不是什么事情都来得很容易啊?”
于是当我们扔得不好时,小子要让我再扔:“妈妈,你得多练习!”(MOMMY, YOU NEED MORE PRACTICE!)

所以现在当他有畏难情绪时,借助这种社交故事的手段来进行经验分享,对他很管用。他很能够听进去。我现在觉得要教会他这些观念,让他在实际生活中间应用进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教他们的不是书本上的“死”东西,而是一种思维。同时如果他最终能够达到对自己按照这些观念来进行调控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这才是达到了目的。而在生活中,这些小的点太多了,生活中处处可以发掘出来作为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01:19:57 | 只看该作者

re:我回考拉妈“困惑”的帖子,希望对其它小小...

我回考拉妈“困惑”的帖子,希望对其它小小孩有用:

考拉妈:

昨天太忙,没有来得急过来(奶奶上周有点轻微的脑溢血,导致右腿最开始不能动了。这两天好多了,但是我昨天得带她去看医生和理疗。晚上又去参加一个BRAIN GYM的讲座,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理论来通过更优化的运动来带动大脑发育。所以晚上10点才回家)。

首先你觉得小考拉的3-4 LEVEL已经OK了。你是指DIR/FLOORTIME的3-4 LEVEL吗?如果是,那么在3-4LEVEL的各个要点是否都牢固了呢?我以前有个帖子是格林斯潘的6个阶段的详细要点,回头我转贴在这里。里面给你了很多主意(TIPS)如何跟孩子互动。我们地板时光师就是按照那里的要点一点一点的过滤来看小子还有什么问题。因为低层的基础没有打好,影响上层的建筑。还有就是他一次连续的交流跟你能够到达多少回合呢?注意是连续的交流。回合数的多少还是很重要的,否则他就不能维持跟你的持续互动。当然你总结得对,就是在做3,4 LEVEL时,你也需要把高一点,逐渐引入第5LEVEL。我们小子目前主要做5,6 LEVEL,但是第4 LEVEL还不牢固。同时第1,2LEVEL中还有很多也得做。目前我开始给他拔高加入7,8,9 LEVEL的一些概念了。

如果上面的都OK了(LEVEL3是双向交流,LEVEL4 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按照道理说他应该开口的。那么他不开口,跟他的口腔肌肉ORAL MOTOR有没有关系呢?他比较偏食,他的口腔触觉一般来说会比较敏感,那么他的咀嚼方面会不会落后呢?他的咀嚼的方式正确吗?这些可能都跟他的口腔肌肉和正确运作有关系。有没有语言师那里去评估一下,让他们看看是有哪方面的问题呢?对口腔肌肉的评估,有专门的OT是专攻FEEDING(吃饭吞咽)方面的,是否也可以咨询一下呢?

说到食物奖励和表扬不太起作用了,是因为这些激发不起他的兴趣了。有没有可能发掘一下他哪些方面感兴趣,以此作为奖励的措施?估计你们已经这样做了。可能你们会说他没有多少东西感兴趣啊?我回想以前,我们小子也是这样,我觉得他真的没有多少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兴趣不大,那时我好着急。如果你们很难找到他感兴趣的东西,就要细心观察,即使他对一些东西你觉得是无意义的玩耍,你如果抓住了,也能把他变为互动。在多次的互动中加入变化,就像滚铁环一样,一环扣一环,最后在他的兴趣点上扩展到另外一个兴趣;再下次又再第二个兴趣点上面扩展到第三个兴趣点,如此以往,这个过程要慢,快了他就抓不住。一段时间下来,他会积累一些兴趣点,变成了一条线的兴趣点。这样你就可以用这些新的兴趣点继续扩充,一条线的兴趣点从这里就可能发散扩展成了许多类似小岛的兴趣点。当他的第6个LEVEL逻辑思考开始了,那些小岛会慢慢开始变成大岛,最后实现链接。那么最关键的是如何最开始的兴趣点的扩充。按照我自己的经验那就是要慢,缓缓过渡,慢慢引入变化,让他没有感觉多大多突然的变化,还是顺着他的兴趣点或者以他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媒介,但是很多个回合下来,你的多次引入的变化已经把整个格局变得面目全非了(当然是让他中计了,成了你想要的局面)。下面那个老格的帖子也说明了这个思路。

如同上面家长说的随时随地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障碍,这个也就能够造就很多互动的机会。比如吃饭是,他坐在椅子上了,但是你有意让椅子和桌子离得远,看他怎么做?看他需要你的帮助吗?看他有没有身体姿势交流?还是有说话。这个时候他的动机就非常明显了。如果你觉察出来他没有动机,你就多给他时间,等等看他干什么?如果实在他没有任何表示,那你可以提供两项选择让他选(注意一个是正确答案,一个是非常SILLY的答案);如果还不知道,可以评论说“太远了”等等,让他知道;如果他有表示,只是说不出来,你可以评论,说一部分或者加示范(MODELING)等等。然后因为问题是椅子和桌子太远了,那怎么办?又可以有很多回合的。如果说得出结论要“挪近”椅子,那接下来更多的回合会出现:你可以问他是挪近一点点吗?挪近一点点后,肯定还不够,那你又可以逗他是再挪进“大拇指”这么一点点还是一条缝缝那么一点点,或者大一点,这么长,还是那么宽,等等,随便你去发挥。也可以在移动椅子时直线移动,曲线移动,左移,右移或者摇动,或者故意向后移动,上下移动等等,总之采用幽默,SILLY的方式,没有小孩不喜欢的。当他的AFFECT给带动起来后,他更能够有主动的欲望跟你交流或者维持跟你的交流。就这个吃饭要移动椅子就可以做不下20-30个回合的。同时方位词,大小,宽窄,程度概念等等认知的引入,而且语言训练里面的SCANFOLDING和示范,模仿等等都能够融合在一起。地板时光中间说的语言训练其实跟其它地方谈的语言训练就是要孩子是用“心”在说话,因为他有动机,所以是在用“心”在说话,而不是简单的COPY(模仿)了。

总之,抓住感兴趣的东西来教来扩展,他就有动力。当兴趣点越来越多时,你就会更容易带动他,让他觉得跟人玩很有意义了。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也要留一定时间给孩子,给他能够主动发起交流的机会(INITIATION)。他的主动性出来了才能推动他自己往前走,去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01:21:46 | 只看该作者

re:两年半以前,我去参加地板时光年会后在以琳...

两年半以前,我去参加地板时光年会后在以琳地板时光年会专贴发的老格的6个阶段细叙的帖子,放到我自己的地里。

Stanley I. Greenspan, M.D.
Serena Wieder, Ph.D.

MOBILIZING EACH OF THE SIX FUNCTIONAL DEVELOPMENTAL LEVELS

I. Shared Attention
A. Use the child’s individual sensory and motor profile to draw him into shared attention (e.g., more visual experiences for the child who especially enjoys looking).
B. Harness all the available senses, as well as motor capacities and affects (e.g., involve the child in interactions that involve vision, hearing, touch, and movement, coupled with highly enjoyable activities).
C. Use both constructive and playfully obstructive strategies (e.g., dance or run together with the active child; build a fence with your arms around the child who likes to avoid or run away).
D. Stretch the child’s capacity for shared attention by increasing the interactive circles of communication rather than trying to get the child to focus on a particular object or toy.

II. Engagement
A. Follow the child’s lead in order to engage in interactions that bring him please and joy.
B. Build on these pleasurable and enjoyable interactions.
C. Join in the child’s rhythm in terms of affect, visual, auditory/vocal, and motor movements.
D. Join with physical objects of the child’s pleasure (e.g., put the car he is fascinated with on your head and let him roll it on your head as though it were a mountain).
E. Attempt to deepen the warmth and pleasure by giving priority to his comfort and closeness (allow him to lie on you or cuddle or rock with you or stroke your hair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F. If necessary, use a little bit of playful obstruction to entice him to focus on you. (Engagement involves a range of emotions, from pleasure and warmth to annoyance and assertiveness.)

III. Two-way, purposeful interactions with gestures
A. Be very animated and attempt to exchange subtle facial expressions, sounds, and other gestures (i.e., entice her into a rapid back-and-forth rhythm).
B. Go for the “gleam in her eye” (i.e., entice her with your animated exchanges into an alert, aware, involved back-and-for pattern).
C. Open and close circles of communication by building on her natural interests, inspiring her to respond to what you do. Keep it going as long as you can.
D. Treat everything she does as purposeful, in order to harness circles of communication (flapping hands could be the basis for an interactive flay-your-hands dance or for a game of waving at each other).
E. Encourage initiative by avoiding doing things for him or to him.
F. Support initiative by challenging him to do things to you (e.g., when roughhousing, get him to jump on you or push you down or climb up to your shoulders, rather than simply picking him up and swinging him or doing other things that may be fun, but do not support his initiative).
G. Help hi go in the direction he wants to by initially making his goal easier to achieve, such as moving the desired ball closer to him.
H. Help him be purposeful by creating a goal where none may appear to exist (e.g. he is moving his car around in a back-and-forth motion and you might stand behind the schoolhouse and claim to need a delivery).
I. Over time, build obstacles between him and his desired goal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ircles of communication (block his access to the door or turn the door knob the wrong way).
J. As needed, be playfully obstructive (build fences around him if he is aimless; get between him and his goals when he is repetitive or perseverative (e.g., get stuck behind the door he’s opening and closing.

IV. Two-way, purposeful problem-solving interactions
A. Extend circles of communication by creating extra steps (e.g., play dumb so he has to show you how to open the door; when she is moving the car to the school, you exclaim and gesture that you first need a delivery at the hospital).
B. Extend circles of communication by being playfully obstructive and creating interesting barriers or obstacles to his goals.  
C. Work up to a continuous flow of circles (e.g., some children will gradually go from three circles to five to ten, etc,; others will get into a continuous flow of thirty plus circles quickly).
D. Challenge her to close circles of communication (e.g., the child is moving her car but ignores your desire t have your dolly go for a ride in it. You block her car with your hand while you gesture in an animated fashion for her to give the dolly a ride.).
E. Combine affect with action and interaction (i.e., always be animated and show affect through voice and facial expressions while creating interactions).
F. Increase the interactive range, including affects and emotions (e.g., child is just hugging dolls and the wolf comes to make trouble, so the child becomes challenged t o knock the wolf away and increase assertiveness).
G. Increase interactive range in different processing areas, including:
1. Visual/spatial (e.g., chase, hide-and-seek, treasure hunt games)
2. Motor planning and sequencing (e.g., obstacle courses, search games, child has to use two or three steps to open the latch to find the cookie). Perceptual motor (e.g., looking/doing interactions such as rolling, throwing, and/or kicking Nerf balls back and forth, reaching for desired objects on a moving string (while crossing the midline)).
3. Auditory processing and language (using sounds and, when possible, words to communicate (e.g., use animated, compelling vocal tones to draw child’s attention or to communicate (e.g. use animated compelling vocal tones to draw child’s attention or to indicate safety, danger, approval, disapproval, or excitement)).
4. Imitation (draw child into copycat interactions where child is shown how to reach for or get something he wants or to make a sound that will get him something he wants).

V. Elaborating ideas
A. Encourage the use of ideas in both imaginative play (e.g., hugging the dolls) and realistic verbal interactions (e.g., “open” door).
B. Use ideas off of affect or intent (i.e., “want juice!” rather than labeling juice in a picture).
C. W(ords)A(ffect)A(ction) – Always combine words or ideas together with affect and action.
D. Chit-chat using words all the time.
E. Encourage imagination through using familiar interactions for pretend play (e.g., feeding, hugging, or kissing dolls).
F. Jump into a drama that your child has begun. Become a character and ham it up. Communicate mostly as the character, rather than as yourself.
G. Alternate between being a character in a drama of your child’s choosing and a narrator or sideline commentator.
H. Periodically, summarize and encourage your child to move the drama along with a question or challenge.
I. Entice your child into long dialogues.
J. Create challenges where ideas or words are necessary (e.g., “up” because the needed action figure is up on the shelf). Keep extending the dialogue.
K. Encourage the use of all types of ideas (symbolic expression) (e.g., pictures, signs, complex spatial designs (building a city), and acting out roles oneself).


VI. Building bridges between ideas (emotional thinking)
A. Close all symbolic circles in both pretend play and reality-based dialogues (e.g. challenge the child always to respond to what you are saying and doing, just as you respond to what she is saying and doing).
B. Challenge the child to connect different ideas or subplots in a drama.
C. Whenever the child seems confused, brings in something from left field, or seems fragmented or piecemeal in her thinking, challenge her to make sense and be logical. Do not supply the missing pieces of logic (e.g., “I’m confused. We were having a tea party and now we’re flying to the moon?
What happened?”)
D. Be patient and summarize the confusing elements. If the child is not able to build bridges between his own ideas, provide some multiple choice possibilities. Avoid supplying the answer or taking control of the discussion.
E. Challenge with “w” questions, including “what” “where” ‘when” “who” and “why.”
F. When the child ignores or avoids responding to “w” questions, such as “what did you like at school today?” through out some silly possibilities to get the child thinking (e.g., “Did the elephant visit your class today?” or “Did you see your boyfriend (or girlfriend) in class?”)
G. Explore reasons for actions or feelings (e.g., “Why are you attacking me?”).
H. Use multiple choice as needed, always putting the likely answer first and the unlikely one second.
I. Have your character in the pretend play create unexpected situations to challenge the child towards creativity and new solutions. Use humor, conflict, and novelty.
J. Challenge the child t broaden the emotional range in the dramas (e.g., so that it includes caring as well as assertiveness and aggressions).
K. Encourage reflection on feelings in both pretend dramas and reality discussions (e.g., “why do you want to go outside?” or “what’s the reason for the attack?”)
L. Gradually increase the complexity of reflective thinking (e.g., challenge child to give different reasons or motives for actions or consider different views – “How does Sally feel after Mary took her toy” and “How does Mary feel?”)
M. Challenge child to give opinions rather than facts (e.g., ‘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 and why?” rather than “which color is this?”)
N. Enjoy debates and negotiations, rather than simply stating rules (except where the rule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O. Encourage choices and discussions of choices.
P. Encourage and challenge the child into the back-and-forth use of words, instead of focusing on correct grammar.
Q. Increase spatial thinking (e.g., treasure hunt games, junior architect games – lay out a whole city for the action figure drama, etc.).
R. Encourage motor planning and sequencing capacities (e.g., draw diagrams for a tea party or house decorations or attack strategies for space wars, etc.).
S. Encourage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concepts of time by challenging the child to use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e.g., “What are the space monsters going to do tomorrow?” or “Yesterday we went to the zoo.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tomorrow?”)
T. Encourage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quantity concepts (e.g., how many cookies should each doll at the tea party have?).
U. Pre-academic or early academic work, complex problem-solving, and social skills should be based on providing an understanding of basic concepts (i.e., connecting ideas) through emotional interactions.
For example:
1. In math, negotiate using candies, cookies, or coins to learn adding or subtracting. Keep the numbers small to avoid rote memory. Eventually work on visualizing the objects and doing the calculations using images.
2. In reading, visualize or picture what is being read (whether the parent or child reads it) and then pretend it out and/or discuss it. Embellish the ideas further.
3. In writing, initially use flexible spelling and word choice and focus on interactive, creative stories and communicating needs or opinions. Later, work on correct spelling, etc.
4. For problem-solving and social skills, work on anticipating by visualizing what may happen later or tomorrow, includ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tuations. “Picture” the situations, feelings involved, typical solutions, and alternative ones.
V. In both pretend and reality-based conversations, challenge towards higher levels of abstraction by shifting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he details (the trees) and the big picture (the forest). For example, periodically wonder how all the things the child has been talking about fit together.
W. Gradually expand the child’s range of experiences (without overload or over-stimulation) because emotionally-based experiences are the basis for creative, logical, and abstract thought.
X. Challenge the child to symbolize auditory, visual-spatial, tactile, motor planning and affective capacities together (e.g., building a city [visual-spatial, motor planning, tactile] with different dramas being acted out [auditory-verbal, thematic, imaginative] involves creative, affective interests being
played out in a pattern of integrated thinking).
VII. Tailor your interactions to the child’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uditory
processing, visual/spatial processing, motor planning and sequencing, and
sensory modulation.
A. Profile the child’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ased on observation and history.
B. Work with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Utilize natural strengths for interaction (e.g., visual experiences for the child with relatively strong visual/spatial capacities). Gradually remediate vulnerabilities (extra practice for listening to and using sounds and words for the child who has a receptive language or auditory processing challenge; extra soothing for the sensory-over reactive
child; and/or extra compelling and animated for the sensory-under active child).
VIII. Simultaneously attempt to mobilize the six functional emotional
developmental levels (attention, engagement, gestures, complex preverbal problem-solving, using ideas, and connecting ideas for thinking). For the younger child or child with developmental challenges, the later levels will be mastered as the child develops. (See Greenspan and Wieder, The Child with Special Need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7#
发表于 2009-4-2 09:41:08 | 只看该作者

re:KWEN妈的地里宝太多了.在我心目中你是...

KWEN妈的地里宝太多了.在我心目中你是"美国方姐".太厉害了,COPY到我的地里慢慢学习研究.

每月我要打一次电话给你咨询,别拒绝啊.HEHE .收费都可以啊.就是不能太高,美金的不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8#
发表于 2009-4-3 02:24:01 | 只看该作者

re:如同上面家长说的随时随地生活中有意设置一...

如同上面家长说的随时随地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障碍,这个也就能够造就很多互动的机会。比如吃饭是,他坐在椅子上了,但是你有意让椅子和桌子离得远,看他怎么做?看他需要你的帮助吗?看他有没有身体姿势交流?还是有说话。这个时候他的动机就非常明显了。如果你觉察出来他没有动机,你就多给他时间,等等看他干什么?如果实在他没有任何表示,那你可以提供两项选择让他选(注意一个是正确答案,一个是非常SILLY的答案);如果还不知道,可以评论说“太远了”等等,让他知道;如果他有表示,只是说不出来,你可以评论,说一部分或者加示范(MODELING)等等。然后因为问题是椅子和桌子太远了,那怎么办?又可以有很多回合的。如果说得出结论要“挪近”椅子,那接下来更多的回合会出现:你可以问他是挪近一点点吗?挪近一点点后,肯定还不够,那你又可以逗他是再挪进“大拇指”这么一点点还是一条缝缝那么一点点,或者大一点,这么长,还是那么宽,等等,随便你去发挥。也可以在移动椅子时直线移动,曲线移动,左移,右移或者摇动,或者故意向后移动,上下移动等等,总之采用幽默,SILLY的方式,没有小孩不喜欢的。当他的AFFECT给带动起来后,他更能够有主动的欲望跟你交流或者维持跟你的交流。就这个吃饭要移动椅子就可以做不下20-30个回合的。同时方位词,大小,宽窄,程度概念等等认知的引入,而且语言训练里面的SCANFOLDING和示范,模仿等等都能够融合在一起。地板时光中间说的语言训练其实跟其它地方谈的语言训练就是要孩子是用“心”在说话,因为他有动机,所以是在用“心”在说话,而不是简单的COPY(模仿)了。


这种例子太好了。谢谢你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9#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0:56:5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语晨...

下面引用由语晨313发表的内容:

KWEN妈的地里宝太多了.在我心目中你是"美国方姐".太厉害了,COPY到我的地里慢慢学习研究.

每月我要打一次电话给你咨询,别拒绝啊.HEHE .收费都可以啊.就是不能太高,美金的不付啊.


晨妈: 

你吓得我差点从椅子上栽下来! 方姐姐的水平和功力是多少年的风吹雨打,亲身经历,多少小孩案例的接触和分析,孜孜不倦勤奋钻研等等才造就出来的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说是多少年才能造就出来这么一位“大姐大”啊!!我抬头仰望是看不到顶尖的。套用周星驰的台词就是:“我对方姐姐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EM14]方姐姐看小孩的眼光的犀利和独到,让我下次回国一定要求她家访的哦![EM15]

你和老虎娘到底那个是方姐姐国内的经纪人啊?定下来没有?[EM09][EM10]

想想我就仅仅三年的经历,范围就那么窄,经验谈不上,仅仅对小小孩的东西有一点感想和体会罢了(都是托我们小子的福,让我有机会去研究一下)。不过赞自己一下[EM13],给自己一个前进的动力:那就是我有个特点,喜欢什么都要去看,去发掘资源,扩大自己的眼界,参加各种培训,会议,评估,跟有经验的专家人士交流等等,这个特点给了自己很多学习的机会。[EM05]

另外,关于“咨询”收费,其它人我全免(压根没有想过要收费这事),唯独你不能。为什么?我得把前几天你不吱声,欠方姐姐的一起“要”回来,所以现在对你要收双份。[EM15][EM15]考虑目前美元贬值,正想存一些RMB,所以就不收美金啦,就收RMB,不过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价位要按照汇率,大概要乘以7吧。 哈哈。。。。[EM05][EM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0#
发表于 2009-4-4 06:54:16 | 只看该作者

re:KWEN妈,经纪人肯定是我拉,没的说的....

KWEN妈,经纪人肯定是我拉,没的说的.我走后门肯定先排你.

方姐当然水平很高,不过你也实在是聪明又能干,佩服啊! 咨询费,你还真收啊! 不要就有,要了我就不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18: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