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10-12 21: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谢谢何子和飞爸。那么我们在引导回忆时,应...

谢谢何子和飞爸。那么我们在引导回忆时,应该有意引出评价,比较和推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6-10-29 07: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生活中的RDI那天看到一个老人推...

生活中的RDI

那天看到一个老人推着一个孩子(应该不到一岁吧)上个小斜坡,推到一半,老人突然放手了,小推车倒滑一段,再接住,孩子转过头来惊诧地看着奶奶,奶奶笑了,又推他上去,又放手滑一段,孩子很快明白这是个游戏,每次倒滑时都转过头来跟奶奶一起兴奋地哈哈笑.

当时我就想,这不就是生活中的RDI吗,我们的孩子年龄虽大,但社会化能力只能从头开始.这个老人绝对不会知道什么RDI,但这个小游戏就是情绪分享的经典啊


事件记忆

飞爸和何子很详细地解说了事件记忆的问题,我还是想确认一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比如,以前妈妈曾把饼干放在大罐子里,说是不会变软(受潮),过几天后,孩子自己把新的饼干放进罐子,还提出是因为这样饼干不会变软,这是不是因为对妈妈的行为形成事件记忆,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或者说是一种经验?
另外,昨天在超市,丫丫去拿了一瓶娃哈哈,我们好几年没买过这种饮料了,她也是第一次注意到娃哈哈,她说:在爷爷奶奶家吃过,和小弟弟一起吃的.这个回忆是对的(因为是今年过年时第一次去爷爷家,我以为她没有什么印象呢).她这种记忆应该也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但这个好象没有"评价,比较,推理"啊,

有一个自我意识的例子

周三是我去幼儿园的日子,丫丫最近天天不愿意去幼儿园,那天我答应陪她在幼儿园.她跟大家一样在小桌边玩玩具,我在跟老师聊,最后,我说今天我安排了好多事要办呢,没想到丫丫马上接着说"我不想一个人在幼儿园,我也要去办事",我很吃惊,这说明她不但一直在听我们的谈话,而且听到我说安排了许多事,马上联系到自己的处境:妈妈要办事,那自己又得一个人呆在幼儿园了.这是不是一个自我意识的例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6-11-1 12: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明白多了,谢谢感恩!这样的讨论特别有益,...

明白多了,谢谢感恩!这样的讨论特别有益,我们要继续努力!
比如偶尔提到某个地方,她会说起在那里干过什么,和谁一起(主动提起,不是询问回答),这是一种事件记忆吗?因为她不会提到当时的情绪

一旦形成了真正的事件记忆,我们将看到孩子使用自我调节式和经验分享式的语言;

虽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原理,但让我们可以有依据来判断孩子是否在形成事件记忆。


创造性思维

在游泳池,孩子们撩水玩,丫丫叫“下雨了”,然后让我把游泳圈举到头上,她把浮板盖在上面,说是“雨伞”,还往我的“雨伞”上撩水。

我理解的这个过程:想象的成份比较多,也有创新。她想象撩水象是下雨了,下雨需要打伞,手边只有游泳圈和浮板,那用他们来作一个“伞”,这个伞是圆的,而且顶上不能是空的,不然会漏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6-11-12 06: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经验分享的理解有一天,我和丫丫起...

经验分享的理解

有一天,我和丫丫起床了,爸爸还没起,我叫过丫丫,“你看,爸爸怎么还不起床啊”
她的注意力马上跟我一致了,笑着跟我说“爸爸老是不起床”--分享情绪
“我们一起笑爸爸吧”--我提出“意图采取的行动”
“好的,我们一起来笑爸爸”--丫丫响应
于是我们并排站好,我伸到手指向爸爸,一边有节奏的说“爸爸,爸爸,不起床,是只呼噜猪!”
第二遍,我们一起说--一起说的过程中,丫丫有参照我的节奏,也指着爸爸。
然后我们对视而笑,又是情绪分享

第二次,又发生这样的事,丫丫主动邀请我“妈妈,爸爸不起床,我们一起笑他吧!”

第三次,我故意没有象前两次那样有节奏地说,她还纠正我“不是这样说,要象儿歌那样”--呵呵,她自己总结出来,有节奏的说话象说儿歌那样[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6-12-3 07: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一二一,齐步跑以前曾试过喊着一二...

一二一,齐步跑

以前曾试过喊着一二一,想和丫丫一起跑,结果总不成功,我能观察到她试图跟上这个节奏,但不行。

昨天突然醒悟,于是她开始跑时我注意她的节奏,来调整我的步伐,随着她的节奏喊一二一,她很开心地一直保持这个节奏,我们一起跑得比平常远多了。

因为孩子的腿短,她们跑步特点是频率高,步幅小,我以前按自己的节奏,口号太慢了,难怪她没法跟上。

从这里,我想到,先要观察孩子的节奏,以他的节奏来进行,这样的互动更容易成功啊。不管孩子的情况,一味要求他必须达到我们的目标,一个简单的活动可能得练上千百次,对大人孩子都是个折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17 22: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