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6-7-4 20: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二>...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二>>

"你能把滑板车捡起来吗?"

常常闻森骑着他的滑板车去街头小公园,有时候一见那边热闹,就下意识地把车子随地一扔,就冲到滑梯架或是噴水区去了.
过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般也就是把他拉回来,让他把车放到边上去.要是实在叫不回来的话,我自己也悄悄收拾了.但最近在想,这也是一个小小的,却是很合理的训练机会啊.滑板车放在场子中央,其他小朋友会绊倒的.这样一方面是让他明白他的行为可能的后果,也是找个机会灌输给他一个最基本的理念,也就是他是时时刻刻地生活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的.
这样,对于这件小事,从一开始的:
"闻森,把车子捡起来,放边上去."
变成了:
"闻森,把车子捡起来,放边上去,要不然,其他孩子会绊倒的."
这样从一个孤立的行为上的指令,我们有意识地把个人行为与其社会影响联系在了一起.

在天宝和其它人合写的<<社交关系中的潜规则>>中.她描述了作为正常的社交关系的四大基石:
1)设身处地的能力.(perspecitive-taking)
2)灵活应变的思维(flexible thinking)
3)积极进取的自尊自信(positive self-esteem)
4)探索世界的动力(motivation)

所谓的"设身处地的能力",也就是英谚中的"put in other people's shoes",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的世界,体会别人的感受,了解别人的思想,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一样可以有不同的行为和想法.天宝把这种能力称为是自闭症谱系的人是否能发展成一个健康成功的社交关系的第一首要因素.
这也是"心智论"中关于自闭症的关键是其缺乏"透视别人思维的能力"(mind-reading)的一个
例证,这里所谓的"透视别人思维的能力"并不局限于那些心理学实验中显示的那样,他们对别人的面部表情的模糊认识,也说明了他们在体验别人的思想感受时的天生迟钝和缺陷.
撇开这些有些拗口的名词,让我们来看一个最基本的能力,也就是怎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后果,从而以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而达到自制的目的.我想这里面就是牵涉到了这个"设身处地的能力",举前例来说,让闻森明白他把滑板车扔在路中间,别人会绊倒,这好象不难,但是他是不是会象我们一样在心里下意识地感受到别人撞在滑板车上时的痛苦,
在心里到吸一口凉气?
这种'设身处地,以心比心"的本能或许正是他们所缺少的.

如何提高他们的这种"设身处地的能力",无论是RDI还是"心智论"都是有所论述的,比如说,RDI中的"参照"一说.但这些依我看都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某一部分,专精一处,未及全面.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个观点.在天宝的上述书中引用了心理学家Michelle Garcia Winner 的书,<<里里外外----是什么造成了社交认知上的缺陷?>>(Inside Out, what makes the person with social cognitive deficits tick ?),其中她讲到了"设身处地能力"(perspective-taking)培养的一些纲领:

1)在思想上认识到别人的存在
2)认识到别人存在的独特性
3)认识到其他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感情
4)认识到其他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愿望和动机
5))认识到其他人也有他们自己的个性
6)对他人的兴趣和个人历史具有本能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7)运用记忆来保持发展个人关系,并能据此理解别人的行为
8)能够运用语言来询问别人的兴趣
9)能够理解某些场合中的社交常识
10)能够理解某些场景中的社交常识
11)能够用眼神交流来会意对方各种交流阶段的转变

当我看到这一段时,不由得从皮包里翻出一张烂纸片,上面是过去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们大家都认为社交障碍是自闭症最难克服的核心之一.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为他们对别人在精神上的疑惑,不解,猜疑,恐慌,抵制和回避.我们的任务之一便是要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随机应变地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每个人,每个行为,每个思想其实都象一张无形的大蜘蛛网一样丝丝相连.
我把当时的笔记不惴冒昧也摘录于下:

1)引导,或"逼"他注意到他人的存在
2)引导,启发,提醒他注意避而别人的言行,表情,情绪.
3)注意到自己与他人言行上的不同.
4)接受,容忍他人不同言行的存在
5)在上面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注意到并接受,容忍自己和他人在思想上的不同
6)体验,体会到别人的处境,和不同处境下的不同感受.
7)接受,容忍,体会别人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想法
8)在长大后,能接受与自己绝然相反的信仰和信念.比如,无神论者能到西藏体会顶礼膜拜的虔诚,基督徒能拜读<<可兰经>>.

我想无论是我们用了那种方法,我们都应该知道孩子社交能力的最终提高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在思想上能融入这个社会,并不一定在于他是不是和其他孩子讲话.而是在于他能不能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能不能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即使他不会和同伴讲话,不会玩,不会社交,也不会是什么大不了的缺陷,大不了也就是个孤僻者.
我们的任务是准备着时时刻刻地引导他们走进这个世界,慢慢地,无时不刻地,想尽办法地,
当时正在读<<蜗牛不放弃>>,我想我就叫我的办法为----"天下无敌蜗牛步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0: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竹林七贤与音乐神童今天看了一...

竹林七贤与音乐神童


今天看了一篇报道,我很疑心报道的主人公是不是也带有爱斯伯格症的症状,但是实人实事,不想造成误解,所以在自己的帖子里记上一笔.
话说中国的音乐神童在美国的不少,最有名的是郎朗,但还有个和郎朗相近的是拉小提琴的,叫李传韵,八零年生于青岛,但很早就移民香港和纽约了.与郎朗相近的是,他的演奏风格也是热情奔放,非常富有感染力,不同于郎朗的外向精致,李传韵是一个人称长不大的孩子.
他的出世为人有和年龄不相称的不和时宜,幼稚乖张.
有一次,还在音乐学院上学的他,下课后连招呼也没打就上了他三姨家,但投亲不遇,他就背着价格昂贵的小提琴在门口喂流浪猫,直到他三姨回家,都凌晨二三点了,只见他还在那里喂猫呢.
有时候他会带着自己的玩具熊去自己的演奏会,他曾当着观众的面对钢琴伴奏说,"对不起,忘谱了","是这首吗?我差点忘了",他会无视主持人让他多拉几首的暗示,直言道,"我今天状态很差",然后借上厠所而溜之大吉.
但他也是心地善良,赤子之心.有一次朋友聚会,他拿出价值八十多万美元的琴,一定要让别人试试.非常和气,对同行总是称赞鼓励.

据说,电影<<与你在一起>>里的所有小提琴曲都是他拉的,而那个在影片中表演完而被由陈凯歌演的教授训斥的学生就是他串演的.

录下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我们所谓的自闭症核心障碍之一的社交问题,其实也是很多人也有的,这不在于那个人是不是自闭症或爱斯伯格症,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在社交上差一点,人家就会把它美化,说是"放达不羁的名士风度",象中国古代的"竹林七贤",但这都是极少数的优秀专业人士,对于一般的人来讲,就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了.
看来将来给孩子们设计一条专业化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附录:

●小提琴家李傳韻 弓弦嚎詩意

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神童、天才滿天飛,稍一不慎,聽眾就有可能跟各種「大師」們的音樂會撞個滿懷;一不小心,媒體就背上曲意吹捧的媚俗罵名。然而,對於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李傳韻,不稱其為「天才」還真不行,因為他真的就是天才!

「如果中國渴望出現一位偉大的小提琴家,那麼他們已經有了……這小子必將成就大業,他演技一流,速度驚人,極富樂感而氣質非凡,他具備所有成功的條件。」這話是享譽世界的義大利小提琴演奏家、被喻為「帕格尼尼再世」的瑞奇(Ruggiero Ricci)說的,讚的正是李傳韻。到底是不是過譽?耳聞目睹過李傳韻表演的聽眾心裡最清楚。

揮灑無羈 演奏技巧好得不像話

他的樣子,看上去還不過是個憨態可掬的大孩子,名貴的小提琴拎在手裡像一件玩具,可一旦琴上肩、弓上弦,就立刻換了一個人似的,神情之間靈氣滿溢,舉手投足優雅自信,漸漸地人琴合一,扣人心弦的樂音不可遏止地迸發出來。科幻片裡常常有這樣的設計:未來地球即將毀滅,而把人類從這場大劫難中拯救出來的人,卻是一個孩子……看著舞臺上時而凝神蹙眉、時而跳脫欲飛的李傳韻,你甚至就會想,那個來自宇宙未來世紀的孩子,不會就是他吧?

不止一位專業人士說過類似的話:李傳韻的演奏技巧,好得不像話,簡直就是世界第一,甚至超過了帕爾曼,是當代最最好、最最有才氣的小提琴家。

跳弓、連頓弓、十度、雙音、雙泛音、揉音、換弓、左手撥弦……,這些小提琴的高難度技巧,到他弓下卻被玩得如此輕而易舉。現有的小提琴曲目對他來說沒有多大挑戰性,別的演奏家感覺非常吃力的樂段,他還要不斷加花。再比如臨時把單音旋律改成雙音等等,突破法度的隨心所欲、奔放恣肆的即興炫技,在李傳韻的演出中隨時可見。不信去聽他拉《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幹》,李傳韻信手加花的地方,維吾爾族姑娘的裙子像一朵朵花似地飛旋著盛開,鳥兒在葡萄枝上歡快地唱歌,陽光行雲流水般地傾瀉而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游戏篇之三>...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游戏篇之三>>

"接受与拒绝"

场景一:

闻森在不大的游乐场里飞快地转着圈子跑,神态有点象儿童阿甘,他身后跟着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小男生.闻森已经把他甩在很后面了.

场景二:

在几个月前的一天下午,街头小游乐场没多少人,只有闻森和两个比他大一点的女生.远远地看见那两女生在向闻森说些什么,闻森在躲避,神态有些变,我只能站起来让他看得见我,闻森一路跑来,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前面的情况是,我们每次去游乐场玩沙坑,都是有备而去的,带上他的掘沙工具,到了那里,总有些孩子要过来一起玩.而闻森就想一个人自己玩,每当别人靠近时,他就下意识地跑,如果别人追上来,他会跑得更欢,因为转着圈跑也是他熟悉的几种玩法.
等他跑累了,他就跑回到坐在一边看着的我边上,我故意问他怎么回事,让他自己表达.他说,"我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我说,"那你就和那个孩子讲,不喜欢和你玩,  say No, leave me alone".
但等那个孩子上来后,闻森还是不敢当面说,自己先跑了.
过了一会儿,看他们都在水池边上停下来了,那孩子还想和闻森套近乎,正好他父亲坐边上,闻森不敢跟同龄的孩子交谈,但和大人交流没问题.远远地看到好象他父亲也在问闻森同样的问题,闻森的神态应该是告诉他父亲他不想和其他孩子玩,他父亲有些无奈地转述给了自己的儿子.
但是玩水的乐趣马上就让这些孩子们放松了彼此之间的戒备.我不久就看见闻森和那孩子一起玩水了,虽然没相互交流,但至少他能容忍别人在身边,并玩他的玩具.

第二种情况中,我不知道是什么让闻森这么伤心,可能是当时他在玩些什么,却受到了两个女生的指责.我一边安怃他,一边教他说,下一次再有人这样,就说NO,马上走开.
果然,过了一会儿,闻森又和她们遇上了,这次闻森就说了NO,然后自己走开,当下无事.

这几个事例一直在我脑子里琢磨.我们知道他们的社交困难不是说与大人或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这两者闻森都没问题.问题在于如何与陌生或不是很熟的同龄人怎样顺利地交往.他似乎对不认识的同龄孩子有先天的惧怕感,在没能克服这个心理障碍之前,是无从谈起"交往"的.当我们看到方老师能把其他孩子都叫到家里,给石头创造社交机会.但在美国却很难这样做,在大众广庭下和其他孩子讲话,都会引起别人的戒心.
我们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他们后头吧,还是得教他们在自己不想接受的时候,如何去拒绝.听起来很象是想的和做的背道而驰:我们的目的是要教他们学会与同龄人交往,但我现在却是在教他怎样去拒绝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只能是自己给自己找证明.我想在我们说的那些社交训练,认知训练等等的前提之一,还是应该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也就是让他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行为能力,能够对自己喜欢的事说YES,不喜欢做的事说NO,而家长的任务是尊重他的选择.
我想,在他们的一生中,自然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没人能帮的了他们.只有依靠他们自己对自己的把握,自己对自己的信心.而自信心也不是光靠你给他讲名人故事就能帮他建立起来的,是他从生活中的每次成功,每次用"NO"赶走别人,用"YES"来接纳别人,每次他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他自信心的开始.
有两个研究社交心理的专家说,"最悲惨的孩子不是被忽略的孩子,是那些被拒绝的孩子".
闻森还没到想要加入其他人而被拒绝的程度,但在那个大难题来到之前,先让他学会如何去拒绝别人吧.

谁知道我做的对不对呢.对镜一照,顶上青丝尽落,两边白发萌生.苍天应不负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13: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几位朋友讲的很对,缺乏安全感,不明白别人...

几位朋友讲的很对,缺乏安全感,不明白别人的意图,不愿意分享,惧怕挫折,与同龄人的密切交往不足,等等,都是原因,能把这些障碍克服掉一点,离社交能力的培养上就能进了一步.
象sean3941这样的孩子,在社交这一点上是和闻森相反的,这有个专门的名称,好象叫"威廉症",指他们过分地热衷社交,但还是在对社交对象的理解上,还是有和"常人"不一样的差异.
这种情况下,我大概会更担心等他成熟一点以后,如何来应付"被拒绝"的难题了.
(要是你不知道的话,可以看看: http://www.williams-syndrome.org/forparents/whatiswilliams.html )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13: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录一篇文章,放在这里,也是怕引起不必...

(转录一篇文章,放在这里,也是怕引起不必要的敏感,作者的名字叫:王丹)


我的慈善原則
中午下樓買便當,一眼看到路邊多了一個攤位,不是賣餐飲,而是兩張素樸的桌子上,排列了一些工藝品。旁邊兩個男生散發宣傳品,看上去乾淨整齊的兩個人,眼神卻怪怪的,似乎有一些猶疑迷茫。接過宣傳品才知道,他們是「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的學生,正在接受治療與培訓。
跟在攤位上負責銷售的老師聊了一會。原來這些工藝品是在總會接受醫療、復健、職業訓練的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們的手工作品,銷售收入就算是他們的工資。趕緊買了一堆東西;一盆叫不上名字的綠色植物,兩個手工縫織的香袋(送給迷戀中華文化的老外),一個中間埋有海星的杯裝蠟燭。臨走時跟兩個學生道別,他們面無表情說:「再見。」可是我心中卻很感謝他們,因為給了我一個做一點善事的機會。
關於慈善,我的原則是:第一,做善事其實骨子裡是為了滿足自己,所以捐款的人不應當有居高臨下的滿足感,因為明明就是人家給了你一個自我滿足的機會,感恩的應當是你自己;第二,什麼也不做,只是坐在地上要錢的人,我一概不理。你哪怕只是自己做一點小東西,不管多麼沒用或醜陋,我還都有心買下,但是只是乾要錢的,我覺得太懶惰,太不用心,太沒有自尊。像這些自閉總會的學員,自己做了東西來賣,有用沒有我都會買下,因為覺得這樣大家才是平等。
其實想一想,真的很尊敬那些像這位老師這樣的社會義工們。是他們,讓我們的世界沒有那麼僵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06: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希望那次筹款能成功.美国的有些人对慈...

希望那次筹款能成功.
美国的有些人对慈善是很用心的,就象盖茨会辞职去搞他的基金会.他们把自己的钱能用在他们认为值得的事业上,感到很自豪和满足.象以琳这样的机构就应该大力宣传,积极地向国外的基金会募款.其实他们也是在找他们觉得合适的机会.这次有机会到以琳,我们也可以谈谈这方面的打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1: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去盖茨基金会的网页看过,他们当然有很大...

我去盖茨基金会的网页看过,他们当然有很大的资金,但是对赞助项目很严格,除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流行病之外,不考虑其他的内容.
至于马云,想找他都不容易.到是郑钧或许有可能帮助搞些义演,拉些明星之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4: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一些语言上的进步1) Brunc...

一些语言上的进步

1) Brunch, Disk and Lunner

纽约餐馆里有个自创的词,叫:Brunch,是早餐(Breakfast)和中餐(Lunch)的合称.专门为那些在周末晚睡晚起的纽约客准备的.
上星期天,想把早餐中餐合在一起,早点吃完,赶紧出去玩,就向闻森介绍了Brunch这个词以及这个词的由来.闻森眼睛一眨,说,"How about DISK? Dinner and snack. How about LUNNER,Lunch and Dinner!"
一下子造了两个词.

2)现在式和过去式

尽管我知道他们已经在暑期班里教过去式了,但是一看到他写出来,还是很惊讶.
今天的日记尽管是我在一边帮着,但基本上还是他自己想的,写的.
"After school, I came home. I ate my dinner. I did my homework. Then we go to martial arts cla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6-7-19 19: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谢谢晨晨妈.还好我不是轮班制,我是常...

谢谢晨晨妈.
还好我不是轮班制,我是常夜班.所以作息时间到是固定的,但白天还是没法睡的沉,睡眠的缺乏导致了这一年来出现了高血压,然后连锁反应带来了高糖,"三高"中一下子占了两个了!
希望等这两年,闻森归入了"正常"学校,并且能比较顺利地自己上课后班时,我就能扔掉这个夜班了,我们同事叫它,"古墓幽灵班 ----graveyard shift".

楼上"我爱我儿".
你讲的极对,已经和儿子说好今年回国度假回来后,他开始上中文班.不过,看样子,老爸这满腹诗书估计是传不下去了.儿子讲的英文也开始有我听不懂的.江浙一带的文化古迹是多,但是一翻成英文,你就会发觉实在是没法去和小老外沟通----不管他是自闭症还是优秀儿.你看:杭州现在号称自己要成为"爱情之都",可是那些老事儿一用英文说就全变了味了,也不知道杭州旅游局是怎样翻译的,其实省旅游局的一个局长还是我高中的英文老师,要是他看到了我下面的胡言乱语,肯定得打我一顿了:

1)梁山泊祝英台杭州万松书院同学定情,抗婚自尽
我说,"she dressed like a guy, and was in love with a young man in the class, but her daddy asked her to marry another rich man. so she killed herself on the wedding day".
小老外:"Of course she would kill herself, because she wanted to be a MAN, how can you ask a woman who liked to be a man , to marry a man who wanted to marry a woman! This is so cruel! what is wrong with you Chinese people !"

2)林和靖高人隐士,梅妻鹤子.
我说,"He liked to live by himself, outside the society, looks like he was an Auspie ( Asperger Syndrome), he raised a crane, planted some plum tree, he took the crane as his son, his plum tree as wife."
小老外:"He slept with a tree ! this was wei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4: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上面的小老外讲的话,并不是闻森现在能讲的...

上面的小老外讲的话,并不是闻森现在能讲的出来的哦,这是我虚拟的,但是我对闻森的语言能力也是很吃惊的,以后有机会再写写.

要是觉得上面的对话有趣,再写点"逗你玩":

3)岳飞之女银瓶,闻父屈死于风波亭,愤而投井自尽,后人赞为"烈女".
我说,"Her father was a famous general, he was fighting with those nomadic people from the North, but some ministers in the government liked to make a peace deal, since her father did not agree their plan, those ministers put her daddy in jail, then executed him. She then jumped into a well to suicide for protest. This was a vers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spicy girl'".
小老外,"Maybe her daddy was wrong, anyone in anywhere in any time all needs peace. But she did not need to make such a violent move, why did not she sue the government?!"

4)白娘子断桥接缘,镇江索夫,一怒而水漫金山寺.
我说,"Her husband believed the Monk'words that his wife was indeed a snake, he hid in the temple, abandonding his wife and children, his wife went to there asking him coming back home. But the Monk tried to keep her away, she was so mad, she made the river rising to flood the whole temple."
小老外,"Gee, she should just dump him, oh, by the way, who would pay the damage? Did the temple has flood insuranc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12: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谢谢.我也很想买几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

谢谢.我也很想买几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除了这本,也请多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6-7-25 19: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这里没有什么是说错的话>>星...

<<这里没有什么是说错的话>>

星期一上午,我去领事馆签证,完事后,看看还早,就去了十个街口外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现代艺术馆也是重新装修后开放不久,迂回曲折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馆里的底货还就是那些.在人头拥挤的梵高作品前,再转入空空荡荡的前卫艺术厅,看见一个个认真的警卫仍然一丝不苟地守护着那些被奉为艺术品的"破烂",心里总有点滑稽的感觉.
但马上看到的一个场面,改变了我的想法.
在毕加索的一幅名作<<镜子前的少女>>前,围坐了一群四,五岁的小孩,在听一个女馆员讲解.那些孩子大都是黑人或是拉丁裔孩子,也能看的出不是来自富裕的家庭背景,这是纽约每个学校都是能申请到的免费博物馆学习课程,由博物馆里专门的人员负责讲解.看得出来,这些孩子也是很在乎这个难得的机会,认真听讲,一点不闹不喧哗,静静地举手发言.
但怎样给这些混沌初开的孩子们讲解毕加索呢,我到是很好奇地想听听.
毕加索的那副画,是描述少女在镜子前顾影自怜,但不是机械地照实描绘,而是通过现实中少女的实体,与镜中的影像,虚实交错,真幻难辩,夸张与绚丽之中反映出了画家的情绪.
那个女馆员耐心地引导着孩子们比较左右两边人像的不同,看见有些孩子迟疑不敢举手,就鼓励道,"这里没有什么是说错了的话.每个人都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也许你看到的和其他人的不一样,但不要紧,你也可以说出来,也许你看到的东西还能帮助别人,让他们也能看到本来他们没能看到的一面呢."
我在后面听了,有如当头棒喊一样的开窍.这也确实是我们到这个现代艺术馆来应该抱有的态度.当我们在古典艺术馆里,没人会对达芬奇,或是唐伯虎的画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但是到了这里,没人能确切地说出毕加索这副画的蕴意来,更不用说那些把废铁和烂木凑一起,就挂在大厅里当艺术品的那些前卫派了.或许艺术家本来就没打算说什么,或许他只是想让你换一种思维方式,或许他是想让你感受一下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界线.但是不管是什么,对于我们这些偶尔光顾的平常人来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着这种心态,也就是说,对一件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人家看到的或许是你没看到的,反之也然.不必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内疚,退缩,放弃,羞愧.
我时常带儿子来博物馆,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公司往往是那些博物馆的赞助者,员工能免费.另一方面我也是把这里当成他训练感统和遵守纪律的"实习基地",我也是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让我的孩子们参加这样的儿童项目,但现在我知道了以后该怎样去和孩子讨论这些现代艺术品了.
而且,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些原则还是能用在他们的其他很多地方.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刚给儿子剪的头,一刀一刀用小剪子剪的,腰都累断了,但还是能看出道道刀痕来.我不用闭上眼就能看到我儿子在孩子中间如何地与众不同,他的思维是如何地与众不同,现在他还是个混沌不知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同,自己的缺陷,自己的失败,自己的可笑,那时候我们又应该怎样和他讲?
或许我们可以一直跟他这样讲,你是有点与众不同,但是这也一点没错,每个人都是各自不同的,你有的或许正是其他人没有的呢.
在那些孩子们起身离去的时候,我也真想随着他们而去看下一幅画.我觉得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7: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欲望城市里震人心撼的故事>>...

<<欲望城市里震人心撼的故事>>

本来想继续写我的读书笔记,但是一打开报纸,满纸都是那个104岁的慈善女王流浪街头的新闻.

如果你不熟悉她是谁的话,她是纽约曾经是最奢华家族Astor的后人.如果你的印象中,美国的老富翁只有洛克非勒,卡内其这些人的话,那么在他们之前,在他们刚初露头角时,他们的女儿太太挖空心思想的就是一张Astor家的社交舞会请帖.在十九世纪中期,他们家族的财富占了全美国总财富的百分之七,比较一下,现在盖茨的财富只是现在全国财富的百分之一还不到.
如今的大国元首来纽约,来联合国,住的地方不用问,只能是Waldolf Astor Hotel,无论是江,是胡,还是普京和小布,除了这几个大国,还有几个老板怎么也不敢怠慢的石油富国,其他的元首们都得另外找地儿住.这就是老太太的家史.

老太也不是没钱,现在据说她名下的房产就值四千五百万美元.老太也把家族乐善好施之风发扬光大,曾在克林顿任期内得过美国平民的最高勋章--"自由勋章".老太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据说是因为她年事已高后,签了一纸文书,将自己的财产生活的支配权全交给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她儿子最终想办法送她进了养老院,又欠费不交,终于被赶了出来.

他儿子至今为止没站出来说过一句话,事情是她孙子捅出来的,孙子看不过去了,将自己的老子告到了法院.而老太与儿子的积怨,据说是因为九年前的事.老太对慈善极其认真,无论是几千万的巨款,还是一千块的小钱,件件事必躬亲,在感觉到自己年迈力不从心时,她不愿意把自己的基金会交给自己信不过的自己的儿子身上,宁愿把它解散,把余下的两亿美元送给了其它的几个慈善基金会.

据说这就是这幕悲剧的由来了.

纽约港口的那个女神像底座上写着,你们这些穷苦人都到这里来吧.于是,全美国的一半非法移民来到了纽约,打着黑工,挣点小钱,却不忘了买彩票做着发财的梦.他们也许也学会了一个英文词,叫"蓝血血统"(blue blood),因为美国人相信能降生于富豪家中,自然也会有与人不同的异象,或许他们的血就是蓝色的,所以他们有如此幸运.
但今天他们开眼界了,即使象Astor这样的"蓝血家族",也会因为钱出了这么无耻下三滥的事.

说到这里,我却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事,一个在哈莱姆区的年轻教师被他的一个学生在家里杀害了,学生杀人的目的是为了抢钱,但他只找到了两三百块.
本来这样的事在鬼哭狼嚎的纽约也就是一天的新闻价值而已,但是接下来的新闻渐渐地吸引住了太忙太快活太挣扎的纽约人了.
原来这个住在贫民区的老师,是本地一大财主的儿子,他父亲便是时代华纳集团的董事长,Gerald Levine,他父亲当时正和AOL的凯斯合并,号称是"鼠标加混凝土"的典范.
原来这年轻人过去也一直是就读各种的贵族学校,但是大学毕业后,却主动地去了纽约城最乱最危险的学区去教书.
他的学生们哭着说,我们也不知道老师家是这么有钱的人啊,我们只知道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要不然他怎么会开门让同学进自己的家呢?你看,纽约的耗子看到哈莱姆的小痞子来,都会吓得钻进洞,可这个老师却还会开门迎进.要是这个混蛋开口要钱,老师肯定会给的,怎么就杀了人了呢?
纽约人在想,大概是豪门叛逆吧,但消息又传来,他们父子一直很融洽.
最后,大家都认为是教子有方了,但是列文家族始终不发一言,低调的很.最后他们发表声明说,儿子死在自己选择的热爱的事业上,死而无憾.他们将设立一个基金会来弘扬儿子的未竟事业.
但是我很内疚,因为我怎么也记不起他的名字了,也忘了那一年的了,我是想GOOGLE一下他父亲的名字,期望有线索再提到他的事,但是有关Gerald Levine的条目太多了.我想现在真不知有多少人还会记得他,但是在天堂里,他的名字人人皆知.

话再说回来,今天的报纸上,曾深受老太太巨款馈赠之恩的纽约公立图书馆,把老太写的自传找了出来,连同82年前她和新生宝宝的合影.原来这是老太的第一次婚姻,她三婚后才嫁入豪门的.她第一任前夫是个酒鬼,在忍受了八年后,她带着六岁的孩子离婚了.
可想而知她唯一的儿子对她一生是何等的重要.但是那个摇篮里天使般的孩子,怎么就会在八十二年后露出毒牙.

在这个号称是"欲望城市"的资本主义的心脏,永远有比不完的奢华,永不停息的灯红酒绿,记得在纽约大停电时,驱车过曼哈顿,很惊奇地看到不夜之城一片黑暗,心想当这个资本主义的心脏停止跳动时,世界上会有多少躯体因失血而痉挛.
但这个欲望城市也会出现一些声音,虽小却能象黄钟大吕般地震撼人心.

要是你在这里没见到你所期待的内容,很抱歉,因为这黄钟大吕震得我心神不安.也许是刚回了一封家长的短信,是关于如何请家教的事.对于育儿,大概也没有能比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更尽心了吧,但是我想很不识相地问一句:
你知道你会培养出一个魔鬼来呢?还是一个天使?还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正常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01: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最近自己有一连串的破事,弄得自己没了写东...

最近自己有一连串的破事,弄得自己没了写东西的兴趣.我下星期六到星期一将会到以琳去,不知道能见到多少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尽管行程刚排定不久,但这个帖子的标题却早在一年前就想好了.

我是归人
不是过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15: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几件小事,记下来把沉下去的帖子浮上来:...

几件小事,记下来把沉下去的帖子浮上来:

在杭州时,住的是旅馆,特意订的是两张床的标准间,免的两个小鬼在一起打架.
夜里我拉着妹妹睡,闻森跟他妈,第二天醒来,闻森爬上我的床,在一边挨着,他妹妹在另一边.
妈妈说,"闻森,你们就象一块三明治,两块小面包夹了片火腿."
闻森问,"那你呢?"
"我怎么了?",妈妈有些不接头脑.
"你是那个盘子."
那时我们都还在床上躺着,他妈妈一个人横躺在另一张床上,俯视之下,是有点三明治与盘子的味道.
起来后还是七八点的样子,从房间的落地玻璃看下去,上班骑自行车的人川流不息.闻森指着楼下,大喊,"他们在比赛呢". ----美国长大的孩子没见过这样去上班的,只有周末有什么慈善募捐比赛时才会有这么多的自行车一起出现,难怪他把骑车上班当比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19: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三>...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三>>

"太早来到的焦虑"

这已经是闻森第三次跨洋旅行了,比起前两次来,这次长达26小时,转三次飞机,跨三个国家,记不清的道道安检,我们都顺利过来了.
飞机上大部分时间里闻森都很安静,难搞的倒是他妹妹了.除了看他自己带来的几本书,他看的最多的却是飞机座位上的"紧急措施手册",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可能喜欢里面的图示,因为在几架飞机上都是一样的,但不久后发现他开始对手册上的两个图案有了疑问,一个图表示飞机迫降在草坡上,另一个是在水里.我向他解释这是"紧急情况"(Emergency),Emergency 这个词他知道,因为每个地铁车箱里有一个,在闻森看过<<极地快车>>后,里面有个孩子拉紧急制动闸的情节,所以有一阵子他一上地铁就问,他能不能拉那个红色的制动闸.我告诉他只能是"紧急情况"下才能拉,否则是非法illegal的.
"紧急情况"就是"出了什么问题",这他是知道的,尽管他还是明知故问般地问了一遍"什么是
Emergency?",我也照常回答.本来以为把这个图示解释清楚就好了,没想到他这个小脑瓜里却挥之不去了.
当第一架飞机下降时,他就有点紧张兮兮地问我,"我们是降在草坡上呢,还是在水里?".我赶紧向他澄清那只是紧急情况,很少会碰到的,我们会是正常着陆,不用担心的.
他听了半信半疑,没亲眼看见他也不会完全放下心来的.
等第一个航班落地了,我们走到了陆桥上,他好象心情放松些,高兴地宣告:我们降落在台级上----因为出机舱有节台级.
第二个航班在东京,离侯机楼远点,要下飞机后坐大巴去侯机楼,所以闻森的新说法是:我们降在了大巴上.
以后到了上海,他就不问什么降在草坡上还是水里了,他问的是降在台级上还是大巴上.这我比较高兴了,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情况,说明他的小脑袋里已经开始从"紧急措施手册"里转移开去了.
但我还是高兴的太早了点.等回程的最后一站,底特律到纽约,因为正是美国的劳动节,机场很是繁忙,我们的飞机硬是在跑道上等了一个多小时,正在那里生气呢,突然闻森探头问道,"是不是有问题了?(Is something wrong?)"
我的心沉到了底,原来他还是没忘了那本"紧急措施手册",心里还是怕出事,只是他操了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这份心.
赶紧脸上露轻松状,轻描淡写地向他解释只是交通问题,等等就好了.把这个小鬼头安怃下去了,自己心里却平静不了.这种与年龄太不相称的焦虑感早就冒出来了,真是可以处处在生活中找到痕迹.光是说他们胆小是远远不够帮助他们的,我想这种焦虑感是基于他们在发现自己没法掌握外部世界时的彷徨无助手足无措.这种受挫感,焦虑感又何尝不反过来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心理甚至社交障碍?

对我们家来说,也许自闭症好治,心病却难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6-9-12 18: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儿豁齿如狗洞之大开>>闻森...

<<小儿豁齿如狗洞之大开>>

闻森的两颗当家大门牙终于象蒋家皇朝一样风雨飘零坠入历史的垃圾堆里了..

其实那两大牙早摇摇欲坠多时了,我们看着它们一天天往外翘,知道肯定是里面的新牙长出来挤的,但儿子死活不让看,只好等瓜熟蒂落自然结果了.

那天,儿子一开口,一颗大牙掉了下来,把个小朋友紧张的,本来西方有"牙齿小仙女"的说法,但估计是用不到我儿子身上去了,得赶紧把他安稳了.我让他张嘴看看里面有没有新牙,一看果然白白的新牙冒出先头部队来了.

之后,他就特别在意了自己的牙齿,紧紧抿着嘴唇.偶尔一放松忘了,我一想看看里面的牙齿,他马上警觉地闭拢.我到发现这也是条训练"本体感"的方法啊,就有意识地和他做游戏,在他游戏的时候,冷不防地要看他的牙齿,他马上闭紧了嘴,我们四目相对,一起憋着,终于他一憋不住,露出一口空洞洞的牙,笑了.

这时候想起,好象是过去鲁迅的什么文章,"小儿豁齿如狗洞之大开".

星期天,我们去游乐场.闻森看上了那个用汽车轮胎做的秋千,在耐心地等待别人家的三姐妹下来后,自己爬了上去,但那三姐妹中的老大又回来想和闻森一起玩.我当然求之不得.那女孩一张嘴,原来又是个没牙齿的,我们三人对望着直乐,她是因为摔地上把牙磕掉的.

我们突然发现那些没牙孩子的笑脸才是世上最美的笑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04: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们原来也是很担心的,闻森的头部还是很敏...

我们原来也是很担心的,闻森的头部还是很敏感的,牙齿的事也是一直不好办,至今只硬是说服他去看了一次牙医.一直担心他长牙时牙痛怎么办,平时给他买些牙医的书看看,但上帝对闻森照顾,他换牙时好象一点不痛,我们也是看到他的牙在一天天往外翘才知道的.担心了好几年的事,随着小小牙齿轻轻地一掉,就没了.这种感觉换了那些"正常孩子"的家长,是体会不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我...


<<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

我时常想着如果把我儿子的思维模式作个比喻的话,是不是可以比作那条横空出世大河奔流的黄河呢? 莽撞,任性,一意孤行,横扫一切,摧枯拉朽,一发便不可收拾,奔流到海不复回;泥沙俱下,浑浊一片,不知道河流究竟是流的是水还是泥沙,就象我们常常纳闷这些孩子为什么这么做这么想呢? 看不透想不通.有时候他们的情绪崩溃歇斯抵里时,又多象那个黄河的壶口瀑布?

就象是治理黄河是中国人千百年的梦一样,"治理"好我们自己的孩子何尝不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或许两者是有些相通呢:当年老毛意气风发以诗人之浪漫大笔一挥"高峡出平湖",硬是在河里造起了三门峡大坝,结果很快就被泥沙淤结了闸门.硬来是行不通的,这就象是剃我儿子的这个刺儿头,早年在我们一点还不知道什么是自闭症也不知道儿子的种种异常其实是自闭症的表现,在二岁时把他送进了私人托儿所近两年,自然剃头的事也托付给当家的了.结果是几个大人死拽着他剃完了头,当家的手艺好,回家来小光头一个把人爱死了,我们心里也真得意,又省事又好看.但是后来轮到我们自己给儿子剃头时,孩子的那个痛苦劲才让我明白了,硬来是不行的,这头难剃,是因为他对头皮的触觉过敏,同时也表现为拒绝刷牙,洗脸,不让碰脖颈发梢,还有更小的时候夏天也要穿长袖,不碰泥沙,不碰浆糊胶水,等等,整体上都有触觉过敏,只有整体的训练脱敏才能让他们正常起来.硬是死拽着孩子剃完这个头,大人孩子都痛苦.图了一时痛快,却没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还是用小剪子剪,尽管要好说歹说,许诺拉钩,签字画押,总算现在能基本上不用别人强制,能坚持坐着剪完这个头,尽管老夫手艺欠精,难免有些坑坑洼洼,总比老毛造一个大坝然后废在那里强吧.借老人家的一句豪言,"高峡出平湖",我这是"铁剪出光头".可有一比吧.

不知道现在国人除了那个"劈开西马雅拉山引入印度洋暖流"外,还有没有治黄的高招啊? 但有个现象是很有趣的,"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个"套"是指宁夏的河套地区.我没去过,但是看过那里的照片,真是水草丰美,塞北江南.
与印象中那条穿梭在光秃秃黄土高原间的黄河比,河套地区真是怎么也想象不出怎么会和那条肆虐不忌的"害河"联系在一起的.究其原因,是因为黄河在这里拐了弯,而且不是一个,是九个弯,叫"九曲黄河".
是不是因为黄河转了弯才让河套有这么好的风水?需要转多少个弯呢?我不知道答案,我只是想借用一下比喻.

从很多的表面现象来看,我儿子的思维方式就象是那条出了宁夏,到了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的黄河,一泻千里,直入大海.对他来讲,他的意志就是你的意志,他的计划就是你们大家的计划.当事情沿着他认定的那个轨迹发展时,他全身轻松,笑容满面,欣然从命,自觉自愿,但是当事情有了转变,有了曲折,有了意外,有了挫折时,他一下子会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更多的是因而产生的恼怒,迁怒,愤怒,羞怒,狂怒,很多的情绪问题也是由此而来的.

这也是通常所说的自闭症患者的"线性思维",一根筋到底,一条路到黑,当他踏上自己的路以后,眼里心里就只有那条路,路上有个什么坎,终点有个什么差错,计划有个改变,路线有个分歧,对他们来讲都是不可忍受,不容侵犯,不能折衷,不许变通.
这种线性思维也是造成他们性格,认知,情绪,心理的罪魁祸首之一.线性的思维在这个不可理逾的真实世界里处处碰壁,所以他们怯懦胆小,担惊受怕,固步自封,缩手缩脚,最终他们找到了足以自我安慰,重拾信心的"避难所"----刻板动作.这样也让人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这些孩子喜欢玩火车玩具----还有什么比火车更"线性"的呢?

我们知道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不会行得通的,我们的目的也许就是要把他们从"线性"的变成与"非线性"的共存,至少也要是不那么死硬死硬的"线性思维".

从我们了解到自闭症,到现在快三年多了吧,一次次地在心里企盼着,呼唤着,"小祖宗,拐个弯吧,哪怕是偏一点也好".
不知道这有什么教材可循,大概只有自己琢磨了.其实生活中处处是课堂,时时有教材.
要吃的鸡蛋没了,要看的电视节目换了,预定出游的日子下雨了,一直穿的鞋坏了,....随时随地地可以就地取材.
既然他们那么对事件的进程这么在意,为何不把他们参与到事件的准备工作中?让他们知道如何筹划打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大人再想想可能会有什么突发性的可能?出了差错有没有替代补救的对策?在他们所熟知的,所依赖的生活规律突然被打破而大发脾气时,你是用粗暴的制止,还是有意识地忽视,还是迁就屈服,还是想一想背后的原因以后或许能事先避免?

我们可以把生活中那些有既定程序的事和事件叫作 “线性关系”,比如, “有A就有B”, “从这里到那里”, “因为….所以…”,“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现在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等等.这些是生活中的基本规律,是这些孩子能够学到的第一步,这也是能让他们走进这个世界的先决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所熟知的ABA,结构化教学等就是让他们能学习到这种 “线性次序”,从而作为生活的最基本的框架.
我们同样可以把生活中那些在既定程序之外的,不可预测的,难以控制的,突发性的,灾难性的,临时性的,到了这一步但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办,有了A以后,下面倒底是出现B还是C还是其他什么的,还搞不清楚的,一贯的生活次序猛然出乎意料地被打断了,诸如此类的种种,我们可以把它们叫 “非线性关系”. 这样的 “非线性关系” 也是生活中的第二个基本框架,如果说让自闭症孩子学习掌握 “线性关系” 让他们走进这个世界的先决条件的话,那么他们学习掌握这些“非线性关系”,便是让他们能以后对付这个世界的一个必要条件了. 在我们所知道的一些教育训练方法中,诸如 “地板时光”,RDI等,好象更注重于在这方面的努力.

其实这种所谓的线性和非线性的关系,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中的事,无论是吃喝拉撒,上班下班,我们基本上是依照着某种既定的线性关系去做,但是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来应付突发事件,天冷把水管冻爆了,班车堵车了,等等,无论是大人和孩子都会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来重新适应和调整, 这似乎也是人生来俱有的能力,但是对自闭症的儿童来说,这往往就成为了一个难关了.

在三,四年前,带儿子去坐纽约的地铁是某种程度上的考验.尤其是周末假日时,因为纽约的地铁系统庞大,在非高峰期往往会作调整,而我儿子对每条线路的每个站名了如指掌,我们上了车也没法预知今天他们要走的是快车还是慢车,如果地铁改变了往常的行驶路线,过了该停的站没停的话,我儿子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对他来讲,自己在一上地铁就满心依赖的那种 “线性关系” 毫无道理地被打破了,而他既没有准备,也没能力来应变.对平常的人来说,是没法来体味到他们的那种挫折感的.以后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回避坐地铁,但是随着他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们一直给他讲 “快车”, “慢车”, “高峰期”, “周末假日”, “紧急措施”等概念,他也慢慢对这些不可预知的事件能处之泰然了,这是因为他有了心理准备,他知道了除了平时的 “线性关系”外,这里还有 “非线性关系”存在的可能.
顺便说一句,我儿子前几年的最心爱物之一,便是交横错综的纽约地铁图了,上车一定要坐在有地铁图的那个位置上,家里长年挂着两大张地铁图,常常见他趴在地图上自言自语比比划划.这一条条的线路站名,难道不是一个个清晰的 “线性关系”?他把对这种对次序感,规则化,可预见性的追求,当成是必需的精神食粮之一.

就象数学上有 “线性方程” 和 “非线性方程”之分一样,我们在生活中的这两者关系也是紧密联系的.举我们最近的回国旅行来说吧,在这之前的筹划准备中,就有意识地引导他从这两方面上作好心理准备.

至今我们一共带闻森回国三次,次次各有任务艰巨,但是一次比一次好:
在他三岁半时第一次回国,那时我们刚知道了自闭症这个概念,医生的报告还没出来,但是结果八九不离十.闻森还没一点点语言能力,大小便也不会告诉你,不声不响地拉在尿布上,没事儿一样.飞机上半夜里突然闻到异味,知道是大号来了.但前后一看,厠所都满了,只好悄悄地在坐椅上给他擦屁股换好.
第二次是四岁半时,大小便问题刚解决,也开始能用一两个的词汇来表达了.那时候的困难记的有两个:一是那时候刚有了 “鞋子炸弹”事件,美国的所有机场安检必须脱鞋检查,而且必须是一个人一个人地过安全门,摇篮里的孩子由安检人员自己拎过去.闻森一看怎么要在这里脱鞋,又没在床上或坐椅上,死活不肯脱,安检员又不肯通融.在强行给孩子脱了鞋后,他大哭又不肯自己过安全门.无奈之下,我也勃然大怒,朝安全员怒吼着 “你们太荒谬了!”,抱起孩子就过了安检门.幸亏他们没当真把我们给扣下来.
另一个就是在中途转机时,候机大厅一字排开,登机楼能从一排到六十多号去.一路看去,整整齐齐,多好的 “线性关系”啊,所以闻森就乐颠颠沿着一个个数字来回地走,我一个人背着个大包跟也跟不上,又怕走丢了,又怕耽误了航班,这算是一个难题吧.

所以这次回国前,我们早早就让他熟悉旅行的过程,从护照签证,到行李的托运提取,到中途转机,经那些国家,转几趟飞机,安检,进关,什么时候去那家亲戚,什么时候要回程,来龙去脉一一讲明,这些就是这次旅行中的 “线性关系”,是决不会变化的既定程序.
还有的就是那些没法预知的 “非线性关系”,比如到达的时间,下次航班的座位是靠窗的还是走廊边的,飞机上提供的伙食有没有他喜欢吃的,还有途中他自己发觉的,飞机降落时有时离登机楼近,就能直接下楼梯,离登机楼远就要坐机场巴士了,所以他会问你, “我们会降落在楼梯上呢?还是降落在巴士上?”.
“线性关系”只要事先想的到,都能讲明白,打好心理准备; “非线性关系”能预先作准备自然好,但主要的还是要靠随时倾听孩子的想法,知道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就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度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难关.

这次回国,最顺利的就是闻森了.那天早上五点要从纽约去机场,在两个熟睡的孩子耳边轻轻一叫 “去机场了”,他们就一骨落地起床了;转机时,告诉闻森在那个号码的候机室转机,他就带着一家人直奔而去;在临行的前两天,他装模作样地打电话给纽约的老师,说 “我后天九月四号回纽约,星期二九月五号去上课,再见”. 回来后马上就上学,没有一点不适应的.倒是他那个人精妹妹,大概是从国内众星捧月的地位一下子回到现实中,接受不了了,每天早上天天干嚎, “我不要去上学,我要去中国”.

在和亲戚朋友见面中,闻森的进步几乎是每次被第一个提起的话题,与他们印象中两三年前的闻森比,现在已经看不出明显的异象来了.闻森也是一直高高兴兴的,但是唯一的一次发作,也可以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
我外婆家在浙江嵊州,一大家人,曾外婆,舅公,很多的姨婆,更多的阿姨叔叔,我从小长在外婆家,现在大家又把这种亲情倾注到下一代身上.闻森也是第二次去老家了,每次都能玩到他意想不到的新鲜玩意儿,象骑电动车,水缸里玩小鱼啊等等.
因为迎来送往都是我舅舅在张罗的,所以在他脑袋里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线性关系:
“舅公-> 姨婆们->叔叔阿姨们->一大家人围着圆台面吃饭”. 在我们回上海后,跟我在上海的表弟,准弟媳在外面约好吃饭,正好舅舅在上海,就一起约了舅舅.在出去饭店前,特意先给闻森预热,说舅公也在一起吃饭.但是一到饭店,看见大圆桌上只坐了五个人(他妹妹发烧,所以妹妹妈妈都没去),闻森马上发作了,说不要五个人吃饭,然后又借口不要大圆桌要换方桌,但在南京路上满座的大饭店里换座是行不通的.
我马上意识到了事先没和他讲清楚,是舅公一个人来,不是舅公和一大家人一起来,现实和他自以为是的心理期望没对上,他就借机发作了.好说歹说没说通,我就带他出去转移一下注意力,让他把这个既定的 “线性关系”抛掉, 又许诺饭后去麦当劳,让他心理有个新的寄托.安怃下来后,再领回宴席,这时候我弟弟送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一本很经典的<<发展心理学>>,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当然,我在这里绕来绕去的目的,不是想要创建什么高论,而是要讨论这个大家应该都碰到过很多的问题:当你孩子情绪发作时,你应该怎么办?

据我自己的观察,很多情绪行为问题是来源于这个, 他们自己抱定的那个心理期望与外界对不上号了,一个脆弱的 “线性关系”猛然折断了,而他们既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没有合适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心理上产生的挫折感和无助感,只能用情绪甚至用刻板行为来宣泻化解.
我想各人会有各人的招数.对此我的体会是,我们可以从RDI中学一招,叫 “修补关系”. 当你知道孩子心中的某个 “线性关系”折断破灭时,你想办法给他修补一下,更新一下,替换一下,折衷一下,延伸一下,而不是在他茫然失措之际,却把注意力集中在表面上的行为或情绪问题上,却没有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弱点,没有能抓紧时机引导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有个例子我也时常回味.几个月前,康淇一家准备去加拿大玩几天,在临行前两周,我们两家去康州的马可家时,突然发现小康淇对厕所刻板了,死活不愿用人家的马桶.我们让康淇一家下星期六到我们家,再训练一下以便适应别人家的厕所.我们看到她在马可家时的样子,所以估计一时半会也不会完,大家就作好了康淇一家在我们这里过夜的准备.
这个好消息早早就通知了闻森和闻莺.闻森是掐着指头等着,还一再要求取消他在星期六的钢琴课.
但是康淇到了我们这里,出乎意料地下午就顺利地用了我们家的厕所,吃完晚饭就想还是回家去好.他们知道我儿子的脾气,因为过去因为突然下起了暴风雪,他们来不及等闻森下钢琴课回家就离开了,闻森回来后大哭大闹不亚于窗外的暴风雪.所以每次康淇家星期六来,闻森不会忘记要求取消钢琴课的.
这次康淇妈很为难,但是我们想试试,这何尝不是一个训练的良机? 我们一起把闻森叫来,跟他说康淇想回家,不在这里过夜了.当时闻森的脸色就变了,但是我准备了另一套方案,和闻森说这次让康淇回家,下次也就是在妹妹生日时,我们和康淇一家一起去他们最喜欢的游乐场去.
这个诱人的承诺让闻森欣然接受,高兴的在那里手舞足蹈,看的康淇妈妈差一点掉泪,说是下次怎么也要满足闻森的心愿了.
结果那次的出游很快乐,闻森的表姐一家也参加了,我们一起去坐了闻森最喜欢的火车去了游乐场.

在这里,我们就是在闻森心理上的那个旧的线性关系(康淇来—>要过夜)破灭时,给了他另外一个 “线性关系”(妹妹生日—>和康淇家去游乐场)来替代.不仅是化解了面前的危机,也是给了他新的希望.就象是一个人爬高楼,到了梯子头发现无路可走时,你适时地送上另一架梯子.现在是我们主动送梯子,但是如果有一天,闻森自己能找梯子下,自己提要求, “好,这次康淇回家,但下次你们要怎么怎么…”,如果这一天到来,我们算是没白费心血了.

在人们对待那些非线性关系的态度中,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就是幽默荒诞自嘲搞笑.就象是一个相声的 “包袱”,如果抖出来的那些人人皆知的 “线性关系”,没人能乐的起来,这“包袱”要摔的响,就要出奇不意,要 “非线性的”.还有<<三国演义>>上说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幽默不仅是一个娱乐,也是一个生活方式,是人们用来对付荒谬,失落,挫折的一件利器.

对那么大的孩子来说,没法讲这些大道理,但是我发觉了一个很好的途径,那就是那些幽默风趣的动画片,如<<猫和老鼠>>,<<米老鼠>>,宫崎俊的<<千与千寻>>,<<The Pink Panther>> , 还有很多的卡通短片. 那些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出奇不意的故事情节,正是在教导孩子们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方面, 能用另一个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估计有很多孩子喜欢看<<海底总动员>>,但有没有象我家闻森那样每次一定要看到字幕完毕? 因为在接近最后时有个情节,记得那天尼姆和多莉初次和鲨鱼们会面时那条匆匆逃跑的小鱼儿吗? 它最后却一口吞掉了深海里那条打着灯笼的大恶鱼.

小鱼能吃大鱼吗?弱小者能吃掉凶悍者吗?
对于这种滑稽的结局,现在闻森的态度时用了他的第一个口头语,耸耸肩,摆摆手,笑着说, “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What’s going on ?!”
我想不管怎么样,这也能算是思维拐了个弯吧.

在上次去上海南京路书城时,上上下下逛了一遍,一无所获,临出门前,突然看见一把铅笔刨子,却做在一只玩具拖鞋的背面.一个是学习用品,一个是生活用品,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还真是非线性思维呢.我立马买了下来,脑子里立即想象出闻森一旦看见这个刨子的情景: “铅笔刨子怎么能和拖鞋放一起呢? What’s going on ?!”

我能听见黄河在这里转了个小小的弯,人家或许听不见,我听得明明白白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7 12: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再次谢谢各位的捧场.这只是自己的一点体会...

再次谢谢各位的捧场.这只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想抓紧时间记录下来,要不然也就忘了.不是什么高论.各人有各人的条件和方法,我们正可以各取所长.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理解和运用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并融合到生活及训练中去.我想这可能是一辈子的事.

至于tmn讲的触觉训练问题,在那本<<让孤独症孩子走出孤独>>书中,就列出了不少的方法.我自己在家比较注意尽量让孩子与大自然直接接触,尽可能多的户外活动,身体接触泥沙,玩水,光脚行走,洗澡擦身,等等都是从整体上帮助孩子脱敏的办法.但是我的重点也不在这里,所以进步有些,但不大,我宁愿把精力用在改善孩子的表达,理解能力上,而把这些感统上的问题不当成是十万火急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20 00: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