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秋爸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乔布斯的iPad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1-10-9 11: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http://article.yeeya...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55646/223174/?bsh_bid=23247873

创新者的挽歌——乔布斯们哪去了?

本文作者: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上图)

来源:纽约时报Opinion

试想一下假如一个生活在上世纪70年代的人奇迹般地穿越时空来到现在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你不妨给他看看史蒂夫·乔布斯牵头开发的iPhone,绝对会让他惊诧非常。上世纪70年代时,人们发明了无线电通讯技术(迪克·特雷西,斯塔尔·特雷克),但他们绝无法预想你能够通过一个口袋大的电子产品传输海量信息。2

我们的穿越者多半会异常激动。他肯定会急于了解在他所不知的这41年间又诞生了哪些令人叫绝的技术成果。他可能会问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有没有殖民到火星啊,可以飞的汽车造好了么,核动力超快速飞机研制成功没,人造器官有眉目了么?医生有否实现对癌症乃至衰老的控制。

你得一点点地让他接触到现实。那些成果我们一项也未取得。现在我们乘坐的飞机与彼时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同样,汽车、能源、家用电器、住房和街道环境都没有大的变化。20世纪初的人出生时尚依靠畜力的轻型马车盛行时期,当他的人生将近终结时,人类已实现了第一次成功的月球漫步。然而,那之后的几十年再未出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最近,不少作家注意到了这一创新的“滞涨期”。迈克尔·曼戴尔(Michael Mandel)在《商业周刊》上发表了一篇相关作品。泰勒·柯翁(Tyler Cowen)则于2010年写就了反响强烈的《大萧条》。科幻小说家尼尔·史蒂芬孙(Neal Stephenson)刚刚在《世界政治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创新荒》的作品。参与开发Paypal、注资Facebook的彼得·帝尔(Peter Thiel)也在《国际评论》上发表了《未来的终结》。

凡事皆有例外,对于信息技术取得的长足进步,这些作家都颇为赞同。以工厂生产车间对人力需求量的减少为考量,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技术变革的脚步在其他领域却放缓了不少。

正如帝尔指出的,我们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与半个世纪前相比差异不大,陆路、空运皆是如此。皆因我们使用的能源没有变化。2009年,沃伦巴菲特拨款440亿美元进行投资,对象则是一条运送煤炭的铁路,由此可窥一斑。

绿色革命使得上世纪80年代农作物产量相比50年代激增了126%,但之后的数十年,农作物产量仅增加了47%。同样,制药企业也鲜有热销药物问世,这和他们不断削减在研发上的投入不无关系。

若你认同“创新滞涨”这一观点,针对这一现象,有三种解释较有说服力。其一,这恰恰对应的是双驼峰形的学习曲线。科研工作者在攀登问题解决的第一座山峰时,他们认为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即可登顶。然而,一旦他们度过这一阶段,就会发现事情比他们设想的复杂得多。他们不得不从头开始去攀爬另一座更险峻的高峰。

现在,我们恰恰就处在解决问题的第一峰后的低谷之中,基因科学,能源科学,对癌症和老年痴呆症的研究,任何问题都是如此。突破瓶颈之日终将到来,只是这个过程比我们想象的漫长罢了。

其二,人们对创建乌托邦的热情消退了。你若回溯到过去,想想看当年美国的世博会的盛况或通过阅读了解一下贝尔实验室的黄金岁月甚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硅谷,你就会看到人们对乌托邦满怀的憧憬。彼时,人们构想中的世界异乎寻常地完美,开启一个全新世界的钥匙已然在握。这些虽都是妄想,却足可令人振奋。

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如今已无处可寻了。史蒂芬孙和帝尔都直言科幻之将死;他们都觉得新作品中总是缺少令人备受鼓舞的乌托邦式内容。帝尔认为,随着环境保护论的传播,人们对技术进步所能取得的终极成果的预期有所降低,甚至对其持消极看法。而现行法律制度和有线电视文化对待技术领域失败的不宽容也影响了从业者的热忱。举例来说,NASA早期的失败被视为通向光辉未来的必由之路。而“深水地平线”的失败则使整个美国都觉面上无光。

其三,先来看看乔布斯的讣告吧。在他毕生的事业中,他将三种异步的(即时间上分立的)智源空间——20世纪60年代的反传统文化、早期计算机狂人文化以及美国的企业文化——整合统一。他吸食过LSD(一种迷幻药),喜爱《地球目录》(The Whole Earth Catalogue,60年代的刊物,乔布斯的推崇的“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即来源于此),并曾赴印度寻找顿悟。青年时代的他试图发明一种可以拨打免费电话(当然是非法的)的仪器(即blue box),彼时的乔布斯,宅男气象仿佛。

此三种文化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创新型的串联,其产物除却新的产品和经营模式还有一种全新的理想化形象——身穿牛仔裤和长袖黑色T恤衫的企业老板形象。在他的带领下,一度处于社会边缘的人们(就是geek啦)齐聚一堂,在投入激烈竞争的同时努力调整自身与社会间的关系。

伟大的创新并不独独发源于技术领域。它们总是切合大时代背景,且需要由全新的角度出发。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对于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仅仅停留在发现这些问题的思考层面进行思考是不够的”。

若你想成为下一个史蒂夫·乔布斯,替创新荒划上句号,也许你该考虑由hip-hop界发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1-10-11 09: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大都最近在玩Macbook,问题如下:...

大都最近在玩Macbook,问题如下:
为什么界面上的东西都是反着的?

我看了看,主要是窗口图标,这大概可能因为MS抄MAC的时候,Bill给反的吧。

为什么触摸屏鼠标没有右键?
个性,呵呵。

那玩起扫雷游戏怎么办?
扫雷游戏是Bill编的,不会出现在苹果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1-10-12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http://dongxi.net/b1...

http://dongxi.net/b128M
让乔布斯更有创造力的迷幻药,对其他人有用吗?

苹果公司创始人和科技界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史蒂夫•乔布斯于星期三(美国时间2011年10月5日)去世了。他过去深受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影响,曾经告诉一位记者说,服用迷幻药是他一生中所做的“两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迷幻药真的能使人更具创造力吗?

有可能。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心理学研究人员对迷幻药和创造性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尽管他们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成果也不太一样,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表明,具有创新思想的人都可能体验过灵感或顿悟能力在服用迷幻药后产生幻觉期间及幻觉过后得到了些许增强。但对于非艺术类人士来说并非如此,虽然测试的结果就是这样,心理学家们还是确实得到了这样的反馈:大多数受试者认为他们在迷幻药的作用下变得更加具有创造性。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rvine Irvine)的奥斯卡•简尼格(Oscar Janiger)进行了一项最著名的研究——研究迷幻药如何影响艺术表现力。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请了约100名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叫他们画两幅霍皮印第安人的克奇纳神偶像,在服用迷幻药之前画一幅,在服用迷幻药出现幻觉期间画一幅。之后,一位艺术史学家对他们各自画的两幅画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受迷幻药影响的画作“更抽象、具有象征意义、更明快、更能表现强烈情感、更具有美学冒险性,而且是非具象的。他们还往往充分利用了油画布上的可用空间。”

精神病学家路易斯•柏林(Louis Berlin)在1955年进行了一项规模小得多的研究,他给四位平面艺术家服用了迷幻药。他们的艺术家同行发现,他们在服用迷幻药时创作的作品比他们在清醒时创作的作品更具有创造性。(不过,在他们的幻觉达到高潮时,柏林很难让他们进行创作。)许多其他的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时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大多数在普通人身上进行的测试——如果那对于毕业生来说是公正的——都让提倡使用迷幻药的人感到失望。1967年公布的两项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服用迷幻药后产生幻觉期间或幻觉过后,都无法在数据上看出创造性有明显改进。这些研究通过一系列游戏来衡量创造性。受试主体得到了三个不相关的单词,研究人员叫他们再说出一个能将这三个词连贯起来的词。(这有点像“万元金字塔”游戏[The $10,000 Pyramid]。)参与者还被要求在一组复杂的线条中找出其中的隐藏图像,并用一堆彩砖将图像摆出来。在其中的一项研究中,受试者必须列举出某种家居用品的可能用途。例如,烫斗可以用于熨衣服、重击入室行窃者,或用于烘烤奶酪三明治。许多参与者告诉研究人员说,他们在服用迷幻药产生幻觉之后的六个月内更有创造性,尽管他们的测试成绩并没有发生改变。

从迷幻药与创造性的研究中,我们很难得出任何明确的结论。各项研究使用的迷幻药剂量不同,服用迷幻药的环境似乎也会影响结果。(许多报告都对测试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服用药物活动是在一间装潢高雅、为了强化药物体验而特别设计的大房子里进行的,里面有沙发、地毯、花、绘画、书籍、鱼缸和艺术品。整个研究过程都在播放音乐。”)衡量创造性也十分困难。现代研究人员更喜欢使用在迷幻药研究势头渐减时被广泛接受的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Torrance Test of Creative Thinking)这个工具。该测试要求受试者想象一副绘画作品的因果关系,设想如何改进一个玩具,并玩一种叫做“好好想象吧”("Just Suppose")的游戏。在游戏中,研究人员会呈现一个特殊的假设情景,让参与者独自说出可能的发生的情况。(例如:人们要是不再需要睡眠会怎样?)

尽管相对缺乏缜密的科学数据,但并不是只有史蒂夫•乔布斯相信迷幻药的功效。(他曾经暗示过,如果比尔•盖茨“在他更年轻的时候曾服用过迷幻药或在某个修行所待过,微软的产品会更棒”。)据说,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曾声称在服用迷幻药产生幻觉时想象出了DNA的结构。约翰•列侬则将披头士的《左轮手枪》(Revolver)专辑归功于乐队服用了迷幻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1-10-12 22: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68,嘻嘻。

68,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1-10-13 07: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AS哪儿会吹牛啊,特别是这种数目字儿。...

AS哪儿会吹牛啊,特别是这种数目字儿。

也是15-16年前的事儿了,出国前,我周围进六十几的人不多,都挺为这个骄傲的,大概是瞎玩的最高水平了。

网上世界纪录大概是四十多,当年哦,那个需要针对性的练习,去掉一切废着。
我的废着很多的,瞎玩到最后不过脑子,但是手底下不精细。
如果要去废着,就得先过脑子练精细活,然后练到下意识,那个太费功夫,就不练了,本来就是一个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1-10-13 08: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是你问的,我答的,我很冤啊。老T那才...

是你问的,我答的,我很冤啊。
老T那才叫中间插进来,我不是和你斗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10-13 08: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年轻时候的乐趣,现在的孩子不太懂了。...

年轻时候的乐趣,现在的孩子不太懂了。

大都不太迷这个,因为好玩的太多,他唯一不满的就是如何都玩不过我,呵呵。
我现在的水平也就是轻松进100,进70是不可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1-10-13 08: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趁机再显摆一下背圆周率,那更早了,高三的...

趁机再显摆一下背圆周率,那更早了,高三的时候上课无聊,我们是普通中学,最普通的那种,老师只针对考不上的发力,我们几个好学生在教室后面没事儿时候的游戏。

我当时背到600位,其他人都过不了200。
现在大概隐约还记得前100,前200看看大概错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10-13 08: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flypig:特别提醒:iMessag...

@flypig:特别提醒:iMessage 的一个很大的隐私问题,就是你所有的 iOS 设备,包括 iPhone 、iPad、iPod Touch 在升级到 iOS 5 之后,如果登录了同样的 Apple ID,都会同步地看到 iMessage 聊天记录——就是说,你在街上用手机发短信呢,家里的 iPad 也会看到一条条信息你来我往的。以后别说我没提醒过你昂!!

@flypig:特别提醒2:升级到 iOS 5 之后,建议不要开启 iCloud 中的 Photostream 同步功能。否则呢,有些领导干部出去干坏事儿,拍了照片,还没来得及删掉呢,摆在家里当数码相框的 iPad 就开始滚动播放了。以后别说我没提醒过你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1-10-13 11: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你这些招数还不够水准,老V肯定一笑了之了...

你这些招数还不够水准,老V肯定一笑了之了。

来点更狠的,让红卫兵能看上眼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1-10-13 16: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扫雷最重要的是鼠标要好。

扫雷最重要的是鼠标要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1-10-13 17: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好像你不是红小兵似的。老V的马甲都气...

好像你不是红小兵似的。
老V的马甲都气死好几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1-10-16 17: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王微博文《About Steve》...

王微博文《About Steve》

  9个小时的飞机,刚回到北京。落地打开手机,刷新了下微博。一开始的几条,都是悼念乔布斯的。我想,谣言又来了。乔布斯,他怎么会死?他是终结者,永不疲倦,决不放弃,几乎不可摧毁。终结者的口头禅是,“Hasta la vista, baby.” “宝贝儿,直到下次见。”或者,“I will be back”“我会回来的。”但谣言被证明是事实。没有下次也不会再回来,终结者从这世界消失了。

  对于绝大多数在科技IT界工作或者从小对电脑就入迷的人,乔布斯就像卡斯特罗对于古巴,毛泽东对于中国,几代的人的成长过程中,这名字从第一天起就是个传奇,就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天经地义的一部分。突然间,每个人群体意识的某一部分,突然消失成了真空。而且,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填充它。

  几个月前,他辞去CEO时候,他的辞职信让人隐隐地感觉,他可能不久于人世了。但他给我留下的不可毁灭的终结者的印象是如此强烈,我立刻就把这念头按下去了。看着网络流传的一张开玩笑的乔布斯退休后日程表,里面,每15分钟都有一条“电话库克,看苹果的情况怎么样了”,我几乎觉得那就是乔布斯的真实日程表。

  是硅谷的一个朋友给了我这个终结者的形象。一年多前,苹果和谷歌因为谷歌推出的安卓手机操作系统,正式决裂。我和我的硅谷朋友在他 Palo Alto的家里正聊天。当然,刚从业的IT人员都能看得明白,开放的安卓一定会在市场占有率上超过独有一家的iPhone操作系统,就像是Windows 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会一直压倒MacOS。但作为互相竞争的个体公司来说,谁会赢?我的朋友摇着头说,“三对一,Larry加Serge加Eric也不是他的对手。这人,他是终结者。”

  也是硅谷的这个朋友有一天对我说,“你必须要见一下乔布斯。我也告诉他,他一定得见下你。”当然的,乔布斯完全没有一定要见我的必要。但我的这个朋友很有说服力。第二天早上,我走进一间没有任何特色的普通会议室,坐在那儿的就是乔布斯。

  和我一起的是Marc。前一天晚上,我给他一个电话,

  “明天我要和乔布斯开个会。”

  “是那个乔布斯?!”

  “对,你的偶像。你想过来吗?”

  “那当然!”Marc说。他立刻登上了当天的航班,从上海飞了11个小时到旧金山,一下飞机,直接就来了苹果。

  但那个会议简直是个灾难。我刚用几句话介绍完土豆,乔布斯就开始批评用户产生内容的视频模式,

  “这是偷。”

  “我们只是提供分享的平台。“

  “帮助用户偷!”

  我心想,当年苹果赖以复苏的iPod,不就是因为允许MP3播放而同样被指责为帮助用户盗版音乐吗?事实上,桌边的每个人手里拿着的iPhone手机,第一屏的视频app软件,就是Youtube,同样是“用户产生内容的视频模式”。

  如果这是辩论赛的话,我早就说,因为这两点,你错了。但这明显不是个辩论赛,是个商业会谈。而且,就算是辩论赛,我只是土豆的王微,而他是苹果的乔布斯,神,如果让观众投票谁胜出,毫无悬念的,就算乔布斯指着苹果的白色说这其实是另一种的黑色,一定还是他胜出。所以,接下去的大半个钟头,我们继续讨论,从科技发展到社会演化到体制到人性。

  “如果中国的用户不能分享这些视频,难道他们就只能看那些视频吗?”

  “偷就是偷!”

  会议桌边的几个苹果高管,脸上带着惊愕的表情。Marc在我旁边,时不时想要插句话,但几乎一句没插进来,他的脸上带着的是“我靠,我真不相信我是在同一个会议室里和乔布斯在开会”的表情。

  会议无结果地结束了。在苹果的大堂,Marc一头扎进上面标着“欢迎来母舰”的苹果总部店里买纪念品,我说,“妈的,我不买。”我站在那儿,郁闷极了。

  我给我的硅谷的朋友打了个电话。他哈哈地笑,“典型的乔布斯。”不知为什么,我听了,更加地郁闷。

  一小半因为时差,一大半因为白天的会,夜里睡不着,我在网上随机地google乔布斯。无意间打开了一个电影,“硅谷海盗”。说的是当年乔布斯和盖茨的故事。据说电影中的台词都完全真实。其中一段,乔布斯在Xerox Parc看到了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回来立刻布置在Macintosh上照做。一个工程师抗议说,这是偷。

  电影里,年轻的乔布斯,仰着头,“好的艺术家,抄,伟大的艺术家,偷!”

  酒店里,硅谷的深夜,我差点从床上滚了下来,“今天的会议上,我应该就这么说的,好的艺术家,抄,伟大的艺术家,偷!”

  但我知道,今天开的会和偷这个词之间,其实没什么关系。就算说出了这么句有力的俏皮话,我一样还会是很郁闷。

  时间一天天过去, iPhone 4出来了,iPad出来了,苹果站上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了,而同时,乔布斯在我们眼里一天天消瘦憔悴,生病了恢复了又生病了,退休了,然后,在一个公司最荣光的时候,死去了。少年成名,失败,归来,辉煌,同时,死去。如果你要虚构一个人的一生经历,你几乎也不能虚构得更完美。

  而在整个过程中,他不只是一个终结者,我们会恐惧害怕的一个机器人终结者。在苹果越来越荣光的同时,他是这样明显地在我们的眼前一点点地衰落、死去,碰触着我们每一个人对生命的脆弱所必有的同情。他完完全全和我们一样,是脆弱的人。

  同时,土豆不断成长着也不断遭遇挫折,继续成长,继续遭遇挫折。 我也一样。那段时间里,我读了一篇又一篇关于乔布斯的各种文章和传记。

  最终,我终于明白了那天我为什么郁闷。

  那天的会议室里,我完全不应当和他讨论社会体制,讨论人性的恶和弱,辩护中国。那是哲学家社会学家政客们的工作。我该做的,就是告诉他,我为什么要做土豆,土豆为什么必须这么做,土豆为什么了不起。因为体制、人性、中国现状、科技或者其它种种而产生的不完美,是土豆不得不为它们而做的妥协。

  你要不顾一切地要一个美丽的按钮,一个美丽的滚动条,一个美丽的机器,一个美丽的产品,一个美丽的生态圈,一个美丽的公司,一个美丽的家庭,一个美丽的人生。不得不妥协的结果,就是iPod必须要支持MP3,iPhone必须要有Youtube软件,而最终,也许,你能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按钮和滚动条和机器和产品和生态圈和公司和家庭和人生。土豆的妥协之一,就是因为分享而产生的版权争议。但是,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妥协,所得的结果,最可能的就是许多的垃圾和一个垃圾的人生。

  乔布斯真正在告诉我的是,你要先不顾一切地相信你想要的,然后再谈妥协。到最后,死亡也只是乔布斯不得不妥协的最后一件事。

  2010年初,我和我的那个硅谷的朋友在他家的花园里坐着,夜,已经喝到了第三瓶红酒,他忽然说,“我在年底可能会接任公司的CEO。”那是一个著名的全球公司。

  我说,“土豆可能在年底可能上市。”

  在2010年,这两件事都没有发生。我的朋友得了一场突如其来几乎致命的重病。我遇到了一些事。

  又一年快要结束了的时候,我的朋友重新开始,依然极受尊重。土豆也上完了市,依然在成长。而我们都还健康地活着。

  所有的挫折,都只是我们在创造的过程中,不得不妥协的一些事罢了。

  Thank you, Ste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1-10-17 12: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Siri大热,没有的玩,很苦闷,只能看人...

Siri大热,没有的玩,很苦闷,只能看人家玩了。

http://dongxi.net/b12j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1-10-17 12: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安普若-安校长:美国科技消息网站All...

@安普若-安校长:美国科技消息网站All Things Digital报导,苏士昆哈纳金融集团分析师费达卡洛透露,iPad 3已进入生产阶段。他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供应链资料,苹果公司在今年第4季生产的平板计算机,增加为1200万至1400万台,其中包括iPad 3。」iPad 3估计明年3月上市。苹果公司尚未证实此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1-10-31 14: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高科技让生活丰富多彩,移动软件帮助你识别...

高科技让生活丰富多彩,移动软件帮助你识别树木
http://dongxi.net/b12J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2-3-8 08: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编辑观点:我们怎么看新 iPadht...

编辑观点:我们怎么看新 iPad
http://cn.engadget.com/2012/03/07/how-we-view-the-new-ipad/

经过一晚的等待,苹果终于发布了全新的 iPad(The New iPad)。苹果并没有为它加上一个新名字 - iPad 3,只是把它简单称为新 iPad。不过,它硬件规格上满足了大家的愿望,屏幕解析度升级至 2,048 x 1,563,饱和度增加 44%丶使用四核显示的 A5X 处理器,支持 21Mbps HSPA+丶42Mbps DC-HSPA 及 73Mbps 的 LTE,并在 App 上面增强了 GarageBand丶iMovie 及新增 iPhoto for iPad 的功能。更特别的是,苹果同时发售 iPad 2 及新 iPad,对於这样的新 iPad 及销售策略,Engadget 中文版的编辑有什麽想法呢?大家跳转看众编辑的专业观点吧!

Richard Lai:由内容带动显示和移动网路技术

表面上苹果这一次发表的两个产品相对上一代的没有很大的变化(例如没有 7 寸版),但是如果从内容的角度来看,这显示苹果觉得现在的软件生态系统和移动基础架构都够成熟了,认为现在是适当的时机来推动高清内容。把 9.7 寸的 Retina Display 配合高速丶高电源效率的 4G LTE 和 1080p 内容串流,这全面性的升级一定会成功刺激 iTunes 和 Newsstand 业务,同时也有可能加速 LTE 的发展。然而,这还是要看各地运营商的服务和收费,然後就是全高清内容(尤其是游戏)与所需储存空间的比例。无论如何,这是苹果同时带动几个行业的一个勇敢的尝试。能够保持差不多的价钱和续航力来推出这台高清丶摄影更好的 iPad,苹果没有令我失望。当然,新 iPad 到手后再看看吧。

Andy:希望 Retina Display 是一个高解析度内容新纪元的开始

iPad 今天如期望地挟带着 2,048 x 1,536 解析度的屏幕登场。这个解析度的领域,在之前只有 27丶30 寸的巨型台式机屏幕能超过,常见的 23丶24 寸屏幕通常都只有到 1080p(1,920 x 1,080),鲜少有超过的,更不要说是塞在 10 寸的屏幕里。可是,iPhone 4 的 Retina Display,解析度还要再更高,不是吗?这没错,但是实在的说,3.5 寸的萤幕大小,靠很近看的时候会赞叹一下,但这机会有多少?一般使用情境下,除了字体锐利些外,还蛮少会意识到自己现在在用一个超高解析度的屏幕的。

但是在 iPad 上就不同了。先不说 iPad 2 现在的解析度本来就严重不足,事实上塞了这么多像素进去的新 iPad,像素密度也才到 264ppi 而已,应该还没有超过人眼「不在乎」的界线,因此无论是内容还是 Apps,都还有专为 iPad 调整的空间,可以想见这个画面是有多壮观。

但另一边,我认为新 iPad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高解析度的内容 -- 无论是照片丶影片还是游戏,一个存在丶兴盛的理由。高解析度的照片有一个展示的舞台,Full HD 的影片不再被强制缩小来看(事实上还填不满!)丶超过 Full HD 的游戏画面也不再是有钱的 PC 玩家的专利。一下子之间,Full HD 不再是内容的上限,而是可以再往更上面看。因此我衷心的期盼,新 iPad 做为一个划时代的产品,不止是体现在这疯狂的解析度上,而是它能带动整个产业向更高解析度的内容前进。

Stone IP:软件丶云端进步空间愈来愈大,有种龟兔赛跑的感觉

新 iPad 的发布,不管是硬件上的升级,还是软件的创新,也算是意料之内。高解析度的屏幕丶iPhoto for iPad 的推出并没有令人惊艳,即使是使用方法也没有更改,也许这就是新 iPad 没有名字的原因吧!

与历代 iPhone 的变化相似,新 iPad 的步伐也没有特别加快,特别是在一直较弱的云端处理上,仍旧是基本的 iCloud 服务,没有重大突破。没有像 HTC 与 Dropbox 合作般提供云端储存服务,也没有像 Samsung 一样加入触控笔的功能,更没有像 ASUS PadFone 把手机与平板进行搭配,仍然是走自已的道路。从粉丝角度,不跟随是一种态度,只是从发展的步伐来看,iOS 与不断更新的 Android 系统比较,不禁予人一种龟兔赛跑,优势在手,慢慢来不用急的感觉。特别是 Android 厂商已不再把硬件比拼放在第一位,开始以软件带出品牌特色,绑紧客户。此消彼长之下,Apple 的优势愈来愈少丶加上使用者喜欢尝鲜的习惯,也将打击 iPhone 与 iPad 的优势。

经过 iPhone 4S 及新 iPad 的洗礼,Apple 领导科技的能力仅余下了硬件的升级,以往最强的软件部份并没有为一般使用者带来更多的惊喜,若下一代 iPhone 也没有在软件上投下一颗震撼弹,Apple 虽未到危机时,却不再是神一般,无法战胜的品牌了!

Icebin:新iPad 将对平板电脑行业重新洗牌

苹果发布新的 iPad ,不仅仅从硬件规格上重新设置一个新的标杆,同时配合其不断完善的 IOS 系统,以及不断增多的应用软体,将重新给平板电脑行业带来洗牌效应。平板电脑正在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未来市场份额也是持续看涨。苹果新的 iPad 将继续捍卫其做为领军人物的实力,再加上其继续提供 iPad 2 销售,势必对其它厂商造成极大的竞争压力。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竞争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更优的价格得到更好的平板电脑。当然反观平板行业,Android 阵营已经跑步进入到四核时代,而 Windows 8 平板也将到来;今年格局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但消费者是聪明的,鹿死谁手恐怕等几个月大家看下 iPad 3 出货量多少就应该会明了了。iPad 已经开启了平板的新战局,倒是特别希望 iTV 苹果电视能够尽快革新电视行业。

Marco:身为果粉的我,冷眼看「The new iPad」

老实说,苹果继 iPhone 3GS 和 iPhone 4S 后,再次「吃老本」,也就是自恃有本钱慢慢烧的意思啦。我不感到失望,也当然不感到惊喜,因为一切早就能预计了(事后诸葛亮)。先申报一下,我有一台 Wi-Fi 版的黑色 iPad 2。外观上,新 iPad 跟 iPad 2 一样,而厚度甚至比 iPad 2 还要厚一点。 LTE,这是另一个不关我事的「卖点」,就是因为用 LTE 是要另付月费,还是用电话的热点慢慢 load 好了...

另外,虽然说具有 2,048 x 1,563 像素(264ppi)的 Retina Display 是 9.7 寸平板的一个突破,不过跟使用同样有 Retina Display 的 iPhone 4S 不一样的是,iPad 萤幕上的东西本身就是很大,不必将平板放面前嗅。个人而言,「The new iPad」的意义就是引领平板业界将画素密度继续提高,和推动香港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对 LTE 的支援。最后能肯定的是,它也会继续推动香港经济炒卖风气吧!



Danny:Apple 的创新到哪里去了?

虽然说拥有四核图像处理丶Retina 屏幕和 iSight 相机是很强悍,不过除了命名方法外,小弟实在找不到惊喜之处,因为这些强悍的规格我们早就预料得到了;反而是命名方法,虽然一开始有被吓到,不过其实仔细想想,这样做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非 i 系的产品一向都没有什么前后缀的命名法啊!同样作为主要产品的 i 系列,命名方式和 Mac 系列整合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说回新 iPad 本身,其 2,048 x 1,536 的屏幕足以点对点 100% 显示一些入门手机的照片了,这也让图片编辑变得更方便 -- 这也是 iPhoto 推出 iPad 版的原因吧 -- 小弟觉得这次发表会中,iPhoto 的意义还比较大呢。另一个高解像度屏幕的可能应用,就是更小字体的显示和笔控输入,不过显示当然没问题,但笔控输入就麻烦了:依然使用低准确度电容式触控的 iPad,实在难以进行准确精细的手写输入,这让它空有一片好萤幕,却错失了成为一部绝佳画板 / 笔记本的机会。

这不足让实用性仍远逊于台式机系统的 iPad ,在面对即将来临的 Windows 8 时,少了一点抗衡的筹码;不过即使 Windows 8 能够一鸣惊人,相信透过现有在 apps 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前者要站稳阵脚不是问题。只是愈来愈少创新成份的 Apple,让人感觉到一点危机感了。



Ross:Apple 平板高解析度屏幕的未来,Siri:还是先乖乖去把英文练好吧!

这次的发表其实并没有太多惊喜。首先,预料中的 Retina Display 带来适当距离下的超高解析度体验(264ppi),也让 iPad 家族一直以来被普遍诟病的解析度问题获得解决。而在看到「四核心」出现时全世界应该都抖了一下,不过定神一看才发现其实说的并不是 CPU 而是 GPU,但苹果对这颗 A5X 的「双核」处理器倒是直接号称比 Tegra 3 要来的「强大四倍」,至于是否真的如此,我想这两个系统的比较标准一直都很难界定,但基本上即使是在 iPad 2 上,目前 App Store 中的软件应该都能足以应付才是。

至于新加入的语音输入与仍然还没支持中文的 Siri,都让我们觉得似乎干脆乖乖学英文好像要比等苹果带来支持要来的积极一些。喔!对了!新支持的个人热点功能小编倒是期待已久,现在反过来把 iPhone 4S 的 SIM 卡插到 New iPad 上移动分享,就能让你的 iDevice 续航力再长一些了呢!(iPhone 都变 iPod Touch 了)

而既然解析度都来到超越 Full HD 屏幕的 2,024 x 1,536 的境界,也令人不禁对接下来的 iOS 与 OS X 的接轨抱以相当大的期望,毕竟在 OS X Mountain Lion 系统的持续铺路下,若接下来能将 iPad 的 HD 版本 App 直接整合套用在台式机系统,似乎可以直接「跳过」微软现在正在 Windows 8 上所做的平板 + 桌上电脑的阵痛期,成为未来新一代 New Mac 的解答(加入触控?)。



Sanji:新 iPad 果然还是更像 iPad 2 HD 多一些

新 iPad 果然大打视觉牌,2,048 x 1,536 的屏幕丶升级的摄像头以及今日所发布的类似 iPhoto 之类的全新 app,无一不是在拿视觉做文章,真正独具 Apple 特色的领导创新,这次的新 iPad 身上并未有太多的体现。单纯硬件的升级,放在 Apple 身上,不得不说令人感到一丝乏味。比较失望的一点是 Siri 没有被加入到新 iPad 中去,毕竟联系之前 Apple 进军教育界的举动,小编一直以为 Siri 会是这一步战略中一枚重要的棋子。不过在发布会上 Apple 展示了语音输入的功能,究竟是不是留有一招后手现在还尚未可知。

但不管怎麽样,纵使它更像是 iPad 2 HD 而非很多人期望的 iPad 3,这依旧是一部值得购买的平板。不为什么,只因为它是一颗 App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3 13: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