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笑咪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宝宝的自然教法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15: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十三:问题行为的处理李宝...

自然教法十三:问题行为的处理

李宝宝的问题行为不多,而且很温和,不是带有攻击性的哪种,因此,处理起来会容易些。

不过我认为,一般问题行为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会太严重,但是随着宝宝年龄增长,欲望增强,但又无法表达,难以为别人所理解,越来越多的东西需要发泄时,问题行为会越来越严重。因此,问题行为需要及时处理。我见过一个十多岁的自闭宝宝,一看到人就用恶狠狠的眼光看人,每隔五秒,就会冲着那个人尖叫一声。这个宝宝我只见过一次,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想不出怎样解决他的这种问题,也无法想象他的家人,是如何带着这样的一个宝宝走过这一生的。

祝福这位宝宝。祝福他的家人。

问题行为的处理,我一般是采用以下的方法:
1.移除引发问题行为的原因。例如李宝宝有段时间喜欢斜着眼睛看东西,我认为他一定是从这个动作用得到了某些乐趣,于是我就象个训老师上课时当他注意力不集中时手挡住他的眼光一样,用手挡住李宝宝斜视的目光,这样一来,不但他的那些乐趣没有了,还招来了一只讨厌的手,现在他就不会常常斜视了。再如,李宝宝不愿意理发,是因为讨厌甚至害怕理发剪的声音,于是我买了一个和理发店一样的理发剪回来让他玩,先让他慢慢适应这种声音,后来带他去理发,只用剪刀,再后来去到理发店,只洗头,不理发,最后一次来真的了,李宝宝很紧张,我告诉他,不怕,这个理发剪和我们家里的一样,结果,李宝宝第一次在理发店理了头发(之前都是在家里由妈妈用剪刀剪的,剪过之后惨不忍睹),整个过程很顺利,还可以配合理发师的要求做低头的动作。

2.消除不良示范。
有些宝宝的问题行为其实是大人教的,例如李宝宝,我在还不知道他是个星儿的时候,发现他不听话,就用关门来教训他,当他不好好玩玩具,而是乱动一通的时候,我有时会把他的玩具扔到地上。结果,我发现,李宝宝在不高兴的时候就狠狠地关门,有人打扰他的时候会把玩具扔到地上。
原来这些都是爸爸教的,只是当时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后来,我再也不敢在李宝宝面前这样做了。结果过了半年,他的这两个问题行为也越来越少了。
李宝宝有段时间做错事会打自已,也是我们的不良示范,他先是打自已的手,后来打自已的屁股,其实都是因为我们。还好,我们打他的时候都不会太用力,所以他打自已的时候也不会太用力。

3.采用正确的惩罚方式。
大概没有多少家长可以避免惩罚宝宝的吧,反正我就做不到。
只是,在惩罚宝宝的时候,方式一定要正确。什么是正确的方式呢?方式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我认为,所谓正确的惩罚方式,就是宝宝无法模仿的方式,或者是就是模仿了,也无关紧要的方式。
因为,宝宝会用你惩罚他的方式来惩罚他自已,特别是当他认为你要惩罚他的时候。所以如果你打他,他也会打自已,你把他的玩具扔到地上,他也会照做,如果你一气之下把电视机给砸了,大约他也会照办。
什么是无法模仿的方式呢?那就要足够复杂。邹小兵教授就介绍过一个足够复杂的方式:
准备一张惩罚椅,这张椅子可以将宝宝固定在上面不能离开。
准备一个倒计时钟。
如果你需要惩罚宝宝时,就把他固定在这张惩罚椅上,然后在他只能看,不能动的地方放上一个倒计时钟,如果宝宝三岁,就三分钟,五岁就五分钟,告诉他,因为你做错什么了,要惩罚你,到这个钟响的时候才能解开。注意,不能因为他犯的错误很严重,就延长时间,要严格遵守一岁一分种的规则。
这个方法够绝吧?宝宝绝对无法模仿。我就用过两次。
只是这种方法局限性有点大,我们不可能随身带着惩罚椅吧?
所以我常用的方法是让宝宝模仿了也无关紧要的方式。
最常用的是罚蹲十下,这个方式是从老师那里学来,上感统课时,李宝宝做错了,就要罚蹲十下,而且要他自已数。在他理解能力上来的时候,我用的方法是吓唬他:“把屁股拿过来”,这时他就会说:“不拿”,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语言大声地教训他,因为有段时间他不会大声的说话,例如喊妈妈,尽管妈妈距离很远,但他喊的声音却很小,不会根据情况调整自已的声音。因此我在他做错事时大声地教训他,他如果学会了我教训他的语言,那是进步了,学会象我一样大声说话,也是进步了。但要注意,声音不要大到把孩子吓坏了。

4.教他正确的发泄方式。例如当他不高兴,但又不会表达,可以教他说:“我不高兴”,“你讨厌”,实在没有语言,跺脚也许是一个选择,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也不会弄出很大的声音把别人给吓着了。李宝宝最近就是这样,用跺脚来表示不满,但我想不起他是从哪里学来的。这是好现象,这是主动观察学习能力的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16: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十四:训练中难度与程度的区别...

自然教法十四:训练中难度与程度的区别
我认为,难度与程度是两个概念。在自然教法中,这两个概念尤其需要区分清楚。
对我们的宝宝而言,所谓难度,指的是自闭儿完成某项活动的技能或技巧的高低,而程度,我认为指的是自闭儿被社会所接受的程度。而我们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宝宝达到让这个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程度。如果我们的宝宝达到了这种程度,那他也就是这个正常社会中一个比较孤独的一个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宝宝能掌握一项足以谋生的技能了就可以了。
这是我为李宝宝定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达到之后,是否有提升的空间,那是后话了。
我认为,技能的提升是属于难度的问题,对很多自闭宝宝而言,在某些领域是可以达到超过正常人的水平的。我就见过一个通过钢琴10级的自闭宝宝。我相信,我再练10年,也达不到他的钢琴水平。
而程度的提升,要想达到这个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程度,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且,只有让我们的宝宝的程度提升到这个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水平,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因此,我在自然环境下对要李宝宝的干预,是以程度的提升为重中之重的,难度,一般是交给他在机构的老师来训练。因为老师在这方面,比我专业。
虽然,难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程度的提升,但这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否则美国电影中心算能力超强的雨人,他也不用终生在看护院里渡过了。
很多难度上的东西,在课堂上教是比较容易让宝宝学会,而他学会的这些技能,则需要到自然环境中运用之后,才能提升宝宝的程度。而这种转换,对自闭症宝宝而言,很难自行完成,需要我们家长的引导。
例如课堂上会教宝宝听三步指令,先拍手,再摸头,最后拍桌子。宝宝仅仅是通过这样的训练中不够的,需要我们进行转换,如先付钱,再拿票,最后进游乐场。
这是一个细致入微的将课堂技巧转换成为社会技能的一个活动,需要时时刻刻进行,实例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就只举一个例子吧:左右的区分。这是一个让我走了很长时间弯路的训练。
有点长,明天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2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gd...

下面引用由[U]gdzls[/U]发表的内容:

生活实战经验很丰富,这个很值得一线老师学习,啥时候过来给我们分享一下,还有怎么知 道小朋友在什么程度适合上幼儿园?先谢了


这位家长太信任我了.其实我只是个家长,不是医生,也不是专家,我是没有资格说小朋友在什么程度适合上幼儿园的.对李宝宝而言,我觉得,至少他要能完全明白"你我他"和"你们我们他们"的运用我才会真正让他上幼儿园,因为,我觉得,在幼儿园里小朋友说话的时候一定会使用大量的人称代词,李宝宝听不明白他们的话,他是无法从小朋友那里学到东西的,弄不好还会产生逃避心理.或离群心理
李宝宝到现在都还没上幼儿园,所以,我只能做一个猜想而已,想法正确与否,还请有经验的家长指点.先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十四:训练中难度与程度的区别(续...

自然教法十四:训练中难度与程度的区别(续上)

李宝宝很早的时候就在课堂里学会区分左右手了,那时训练还不到一年。不过他只能区分自已的左右手。老师在进行更进一步的训练,发现李宝宝很难明白,强行训练下去,可能会浪费时间,于是改训练其它内容。其实,在那个时候,很可能李宝宝只是把左右和与之对应的手背下来面已。
李宝宝的老师都很好,他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了我们。
于是我来继续李宝宝未能完成的左右的训练。
刚开始时在车上训练,每次车子转弯的时候,我都会告诉李宝宝,是左拐还是右拐,大约半月不到,在转变方向时我问李宝宝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李宝宝都答对了。
我还以为李宝宝掌握了左右的概念,后来我发现,李宝宝只是把所有的转弯都背下来而已。因为当时是我开车接送李宝宝母子两上下学,路线是相对固定的,结里车子在什么地方向什么方向转弯都被李宝宝背了下来。
害我空欢喜一场。补充一下,李宝宝背这些还是很在行的,在我不用车子接送改由坐公车上学后,李宝宝又把公交站点给背了下来,还会模仿报站员那有气无力的声音,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我发现这一点是因为我在进行扩展训练时的发现的,在上学的必经路上,有一座烈士塔,还有一个高高的废弃了的烟囱,被涂成了绿色,在北环大道上就可以看见。当时李宝宝还分不清两者的区别,总是把烟囱叫做塔。于是我告诉他:“右边是烟囱,左边是烈士塔”。
李宝宝很快就背下来了,我也没在意。
但是回来的时候,李宝宝还是说:“右边是烟囱,左边是烈士塔”,但这次方向全反了呀。
于是我提示:“宝宝把右手伸出来”,然后告诉他,烈士塔在右边。
李宝宝似懂非懂,第二天,他还是弄错了。我强调了一个星期,他还是坚持“右边是烟囱,左边是烈士塔”的说法,这时,我才知道,所谓的左右,李宝宝根本分不清,他只是硬背下来而已。可爱又可怜的李宝宝,他也在努力配合我们的训练,在弄不清楚的时候,他只有硬生生地背下来。
这时,已经是三个月过去了,在这三个月中,李宝宝一直以他的死记硬背来应付我们对他的关于左右的提问。真是为难他了。
于是,我进行了专门的左右的训练。这是在家里,我叫他坐好,在他的左边放一列火车,右边放一列汽车,然后问他,火车在左边还是右边,汽车在左边还是右边。
李宝宝答对了。
我再把火车和汽车的位置对调,再次问他,这次,我看到李宝宝在犹豫,于是,我提示他,左手,右手。
李宝宝明白过来了,给了我正确的答案。
隔了一段时间,我再次重复同样的训练,这次,我没有动火车和汽车的位置,而是让李宝宝转了个方向,这次李宝宝犹豫了一下,但不需要我提示,给了我正确的答案。
于是我带李宝宝到实地去检验一下,还是在烈士塔和烟囱的地段进行提问,这时,我发现他宝宝被他所背熟的“右边是烟囱,左边是烈士塔”所影响,迟疑着不知道怎么回答。
好在这时李宝宝学琴已经一个多月,妈妈提示说:“低音谱号是左边,高音谱号是右边。”
李宝宝终于明白过来了。之后我重复了几次,在他刚正确回答右边有什么之后,马上找地方掉头,再问他左右,他也能正确回答了。
这就是李宝宝,正常宝宝可以轻而易举明白的事情,前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
不过还好,明白了左右后,你我他的训练就容易开展一些了。我觉得,左右的训练是你我他训练的一个基础。在孩子分不清你我他的时候,先进行左右的训练可能会好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7: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是笑咪咪妈妈.只能到周末时才有时间...

我是笑咪咪妈妈.
只能到周末时才有时间来网吧潜一会.
突然发现李爸爸的记性比我想象的好很多,事过几年的事例还能一一拿出来析说,还好我们平时很少吵架,否则我输定了!因我是最不记"仇"的.
其实"丑"我也是下意识地想把它忘掉,所以从未正经地写过什么,只想倾出所有地把儿子带出后,回老家去过田园生活,(有时候我挺后悔来深圳,总觉得是在这里压力过大我们的基因才往异常里变).不过你能有这么大的勇气和智慧去总结去与大家探讨,还欲留芳李家后代,此乃大爱!为妻向你致敬!还记得我们曾看过的一套书<<卡尔威特的教育>>吗?你在不知不觉地学习老卡尔威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8: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总版主和张老师评价太高了,令我们有受宠若...

总版主和张老师评价太高了,令我们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如果不是因为想得到大家的指点,绝不敢上这来叽叽歪歪,那简直是班门弄斧!还望各位前辈不要见笑!

我突然觉得我们与自闭症作战挺象中国的解放战争---
在家长心态上,孩子初诊时我们打的是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接下来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苦苦寻求正确方法;
在教法上,在处理孩子问题行为时我们用了扫雷等各个击破的方法,在融合教育时我们用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解放全中国的方法:把孩子带出去,扩大孩子关注点:由单纯关注物到会关注人到会关注事,最后完全理解社会规则,从他们自闭的空间里出来一点点地拥抱社会.
-----呵呵!笑咪咪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22: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十七:你我他的训练你我他的训...

自然教法十七:你我他的训练
你我他的训练对李宝宝而言是个难点,而且是难点中的难点。
因为,你我他的运用,对李宝宝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挑战,我不知道其他宝宝的思维方式是不是会和李宝宝一样,但我想,做为一个个案,应该也会有一点代表性吧,因此我写了这个主题。
李宝宝最拿手的思维方式是一一对应,一对二还可以应付,一对三就难办了。我的这种说法比较“山寨”,经不起推敲,还是举个例子吧,明白就好,又不是写论文。
例如动物百科中有一个动物叫“鹈鹕”,李宝宝可以叫他“鹈鹕”,也可以明白它是一只鸟,但你告诉李宝宝,“鹈鹕”又叫做“塘鹅”,李宝宝就会疑惑了。
再如左右,明明爸爸告诉李宝宝烈士塔在左边,怎么掉个头就变成在右边了呢?
这些都是李宝宝很难理解的,因为这些违反了一一对应的规则。
当然,也不是绝对,对很熟悉的东西,他还是可以区分的,例如我叫他李宝宝,我叫他的名字,李宝宝都知道是叫他。不过这严格而言只是一对二。
因为如此,我在为李宝宝选乐器的时候,选择了钢琴,因为这是一个键对应一个音的乐器,区隔很明显,符合李宝宝一一对应的思维方式。
但如果不打破这种一一对应的思维方式,李宝宝是不能融入这个社会的,虽然现在我还没有把握李宝宝可以融入这个社会,但只要有可能,我就会100%地努力。
你我他的训练是彻底打破这种一一对应思维方式的一种训练。
但我是很久以后才明白的这一点,这可能也是我走过的弯路之一。
在现实中,所有的人都可以在李宝宝面自称“我”,而爸爸妈妈一会儿可以称做“你”,一会而可以称做“他”,称呼自已的时候又变成了“我”,李宝宝也是一样,一会儿被别人称做“你”,一会儿称做“他”,我发现,李宝宝真的是不知所措。
针对李宝宝总是弄错的事实,当时我们的处理方法过于简单与草率,我们当时是教李宝宝在需要用我的时候用自已的名字代替,例如把“给我”说成“给李宝宝”,而李宝宝对别人,则用称呼来代替,需要说“给你”的时候,说成“给爸爸”,“给妈妈”等等。这样做虽然避免了用错,避免了别人看出李宝宝是个问题宝宝,但这样,却加重了李宝宝这种一一对应的思维方式,使得李宝宝在很长时间内都掌握不了“你我他”的运用。
这种做法是对是错,我也无法判断,只是心里隐隐觉得不太对。
李宝宝的你我他的训练,是直到李宝宝排队上以琳,大约还有两个月就可以排到的时候才开始的,这时候,李宝宝已经五岁半。
妻子对我说,上以琳不求什么,只要能让儿子学会“你我他”就可以了。
这时我吓了一跳。难到去以琳,就为了训练儿子的你我他?太不划算,于是我决定自行训练李宝宝的这个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07: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十七:你我他的训练(续上)...

自然教法十七:你我他的训练(续上)

开始训练之后,我才发现,这个项目是李宝宝训练难点中的难点。
如果要将“你我他”的训练进行归类的的话,我会归到物体命名当中去。“你我他”应放在物体命名的最后一个阶梯。
因此,如果“你我他”的训练不顺利的话,建议重新检查一下物体命名的训练,看一看还有哪个环节没过关。
物体命名的阶梯,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我觉得大致上可以这样来分。
物物对应,物图对应,按名取物,指物说名,物体分类,一物二名,一物三名,统称,循环命名。
而“你我他”的训练,就属于最后一个阶梯,循环命名。
刚开始,我训练李宝宝所用的方法,和训练机构老师所做的一样,那就是拿着一块饼干,问:“你吃还是我吃?”李宝宝说:“你吃”,我就把饼干吃掉,如此重复,直到李宝宝可以全部正确回答。但这并不代表李宝宝撑握了你我的使用。
下一步我拿出两样东西,一个是饼干,一个是花粉,放到温水里化开,然后拿着饼干问李宝宝:“你吃还是我吃?”
李宝宝理所当然地回答:“我吃”,于是吃到了饼干。
我再拿着花粉问李宝宝:“你吃还是我吃?”
李宝宝回答:“我吃”。这下李宝宝惨了,很不情愿地喝了一口花粉汤。
再问一次,李宝宝还是答错了,我只好进行辅助。
辅助过后,李宝宝开始明白,原来还可以说:“你吃”,但对李宝宝而言,只是多了一个选择而已,答对了,也是蒙对的。李宝宝在我出示花粉,而又回答“我吃”的时候,看到我准备要给他喝,就赶紧改口说:“你吃”。
我只好停止训练,好好地回想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0: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杨爸...

下面引用由[U]杨爸爸[/U]发表的内容:

李爸爸写得太好了,我们杨宝宝刚两岁,相信有您的宝贵经验,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不过我现在最头疼的是,我们杨杨还没语言(只会叫妈妈),而他一出门就非常着迷于车轮和空调风扇,一回家就止不住的蹦跳,不知道这...


会叫妈妈就证明可以发音了,而发音是最复杂的模仿,因此,我认为能发音的宝宝是可以学会特教课程里任何复杂的模仿的.重要的是马上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6: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多谢楼上提示,我还没有注意到李宝宝是否存...

多谢楼上提示,我还没有注意到李宝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
不能简单说"阿姨好",试一下加强"统称"的训练,李宝宝有段时间也是这样,不会把不同的车叫做车,进行专门训练后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8: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十七:你我他的训练(续上)...

自然教法十七:你我他的训练(续上)

老虎娘说得很对:“由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命名),进步到能理解相对的关系(如左右、上下、你我他),的确是个挑战,我正在接受这个挑战,我准备利用孩子的长处去挑战他的短处,不知道是否能够成功。另外,我觉得做这样的训练必须有两个大人,一个作为孩子交流的对象,另一个作为孩子的辅助者,坐在孩子的身后辅助(比如代说),以免给孩子产生错觉和角色混乱。”
李宝宝这时候年龄已大,能力已经较强,而且通过了左右的训练,基本上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他了。程度不到,是需要两个人的。

继续。

一想,就想出前面提到的问题来了。原来,李宝宝仍然习惯于一一对应的思维!这时李宝宝回答的“你我”,只是李宝宝的死记硬背结果,就如同前文所说的左右的训练一样!
这一点,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得到了证实。
为了证实我的猜想,我在只用饼干进行你我训练后,换妈妈来试一下,这次李宝宝用错了,原来,李宝宝以为,对着爸爸说“我吃”就可以吃饼干,但不知道对妈妈的时候该怎样说。
不过还好,李宝宝还是聪明的,几个回合下来,终于明白对妈妈的时候,也可以说“我吃”了。
为了配合这次训练,我特意训练了李宝宝的“统称”的内容,当然这不需要专门的课程,只是我在日常的时候,故意用东西来代替物品的名称,我会指着一个物品说:“把那个东西拿给爸爸”,为的是让李宝宝明白,不同的物体可以有一个一样的名称。就好象李宝宝可以称妈妈为“你”,也可以称爸爸为“你”一样,而“我”,可以指宝宝,也可以指爸爸妈妈。
这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前后进行了两个月,到去以琳之前,李宝宝总算可以基本用对“你我他”,但有时还会错,而“你们我们他们”,则来不及训练了。
训练过程是这样的:
如前所说,先是用饼干,爸爸妈妈轮流上,通过后改用两样东西,一样是李宝宝喜欢的,一样是讨厌的。同样的轮流上阵,指令如前。
通过后扩展到三个人,请两个正常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这个游戏,指令改成:“你吃还是他吃?”和“你吃还是我吃”、“他吃还是你吃”交替用,刚开始时需要配合手势,还别说,有个三岁的正常小朋友刚开始都说错了。(这种有吃又简单的游戏,5岁以下的正常宝宝都很乐意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李宝宝是喝了不少花粉汤的。也还有几次,因为说错而看着别人吃,自已在旁边着急。
还好,这时候的李宝宝已经懂得遵守规则,虽然这个规则是我强加的。他在答错时还不至于耍赖跑开或大哭大闹不配合。
日常则配合句子训练,多教李宝宝说带人称代词的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1: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十七:你我他的训练(续完)...

自然教法十七:你我他的训练(续完)

李宝宝有一个刻板行为,上楼一定要开灯,如果被爸爸开了,他会一直哭着回到家。
于是我利用这一点,要求他说:“不要开我的灯”,然后扩展到“请你不要开我的灯”,最后是:“爸爸,请你不要开我的灯”
在双代词的句子里,李宝宝常常会用错,说成:“请你不要开你的灯”,这是因在他说:“请你不要开我的灯”的时候,如果我回应:“好,爸爸不开你的灯”,李宝宝就会以为他说“我的灯”是错的,下次就自作主张改成“你的灯”,没办法,我只好这样回应:“好,爸爸不开灯”直到他真正掌握了你我之后才加上人称代词来应答。
在日常,我们还会和李宝宝进行这样的句子训练:“你是谁的宝宝?”、“她是谁的妈妈?”“我是谁的爸爸”,“这是谁的手”等句子的问答。
刚开始时李宝宝总是回答:“李宝宝是爸爸的宝宝”,这时,我就会要求他用你我他来说。当然,我也会指着妈妈,要求李宝宝用“她”来回答。
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我们当时是能想到的用“你我他”的句子都拿来跟李宝宝说。
需要提示的是,宝宝说对了,要记得强化。
不过当时最多只用到双代词句子,三代词的句子没来得及进行,就去了青岛。三代词的句子可以这样进行:“请你把他的衣服拿给我。”
你我他的训练,是李宝宝思维能力的一个飞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感谢各位家长的鼓励.我觉得你们的回应当中...

感谢各位家长的鼓励.我觉得你们的回应当中很多发言已经成为自然教法的一个补充与注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写这些,最直接的原因反而是因为无聊,在李宝宝不在身边的时候,感觉干预了这么久,突然不用干预,才发现,以前所有的爱好,社交,活动,都已远去.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另外的一个世界.
无聊之下,把李宝宝的训练总结一下.没想到还可以帮助到其它的宝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2: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十八:回合的延续自然教法中,...

自然教法十八:回合的延续
自然教法中,特别强调的是回合的延续,也就是说,为了取得孩子的回应,我们需要随时调整与宝宝交流的内容,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宝宝能多和我们说几句话。当然这种多说几句话和我在前面提到的一问一答式的单向交流是两回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减少辅助或不辅助。

因此,DTT回合在这里,变成了这样:(弄好了一个图片,放不上来)


老毛病又犯了,又弄出一个没有出处与专家审定的回合流程。
这种所谓的回合,与DTT相比,有点面目全非的样子。
为便于理解,我还是举一个黄伟合教授举过的例子来做一个先行说明吧,李宝宝的实例随后再举。
以下例子引自黄伟合的著作,有所改动,因为那本书不在手上,只能凭记忆来写。(总是记不起这本书的名字)
爸爸拿着一幅鸭子游水的图画问女儿:“宝宝,小鸭子在干什么?”
女儿:“小鸭子是黄色的”。(反应不正确,答非所问)
爸爸调整指令:“黄色的小鸭子在干什么呀?”(未进行辅助)
女儿;“小鸭子在游水”。(反应正确)
爸爸:“小鸭子在哪里游水?”(发出指令2)
女儿:“在池塘里”。(反应正确,回合延续)
……
持续尽可能多的回合。
爸爸:“宝宝真棒,100分。(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5: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Ho...

下面引用由[U]Hope0808[/U]发表的内容:

楼主,有好办法解决孩子总吃大拇指的问题吗?没人管时,自己就爱吃手指

如果是没人管时才吃,建议不要让他单独呆着(就算他不吃,建议也不要让他单独呆着).发现他想吃手指的时候用手把他的手拿开,转移他的注意力,培养他的另外的一个兴趣来代替.一般而言,随着能力的提高,他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更复杂的事情上面去.
李宝宝没有个问题,个人意见,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8: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十八:回合的延续(续上)...

自然教法十八:回合的延续(续上)

但是这种类型的回合教学,在课堂上却没有多大的操作性,因为要进行这样的回合教学,有一个前提,就是对宝宝的能力及知识,喜好要有相当的了解,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是家长。我们是不能要求一个每天为孩子上两节个训课的老师做到这一点的,不是老师不能,而是老师对孩子的了解,远不如孩子的父母,因而实施起来,效果是不及父母的(当然,专门带这个宝宝的教师除外)。
在宝宝能力上,已经能有较多的主动语言后,这种“回合教学”已经不需要特别进行,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即可,因此,我举了一个李宝宝能力还低的时候的一个例子。
例如:
李宝宝很喜欢到楼项上去玩,而我们刚好又住在顶楼,我们的对面有一个小宝宝,叫家家,那时才几个月,李宝宝也会到对门去玩,嘴上说是去看家家,但我们知道,其实这是他的借口,他是想到别人家里从窗台往下望。
针对他的这种情况,自然教法中的回合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那时候李宝宝还有仿说的的现象,也就是会重复你最后的说的话):
李宝宝想出门,走到门边想开门,开不了
我叫道:“李宝宝”(第一个指令,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在自然教法中,任何干预的起点都是“建立共同注意”)
那时李宝宝还不习惯回答,但回头看了我。(完成一个交流,已建立起“共同注意”)
我继续:“宝宝要不要出去?”(第二个指令)
李宝宝:“要”(正确反应,虽然话很短)
“爸爸帮你开门好不好?”(第三个指令)
“好”
我打开门,把李宝宝带到门外,问“宝宝要到楼上还是到楼下?”(第四个指令,我是故意的)
不出所料,李宝宝这时重复了我的话:“楼下”
于是我把李宝宝住楼下带,李宝宝不愿意,因为他真正想的是到楼上。
我调整了指令:“宝宝要到楼下还是到楼上?”(第五个指令)
这下正中李宝宝下怀:“到楼上”
我把李宝宝带到了楼上。(强化,完成了这次回合教学)
几次之后,不管我先说“楼上”还是先说“楼下”,李宝宝都会选择“楼上”。
这样的一个回合教学,让老师来操作,一般只能进行到第三个指令,因为老师不知道宝宝出门后想干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07: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十九:观察参与能力的激发主动...

自然教法十九:观察参与能力的激发
主动模仿能力出来后,李宝宝还需要一个能力:观察参与能力,也就是说,他需对之前没有从事过的活动进行观察,初步了解其规则后主动参与。这与主动模仿能力不一样,一个是“参与”,一个是“模仿”。
李宝宝的这种能力是在中山公园激发出来的,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这种能力的出现,不是我刻意训练的结果,这与我前面提到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不同。
李宝宝在适应儿童公园的游乐项目后,转到了中山公园。
这里的项目与儿童公园相比,难度要大很多,第一次来的时候,李宝宝还是什么也不敢坐,只对大火车感兴趣。
还好,没过多久,大火车的项目拆了,无形中给我帮了一个忙。
李宝宝尝试的第一个新项目是青蛙跳,一种失重游戏。
这次李宝宝不需要我架上去了,在我一再要求下,李宝宝和我坐到了椅子上。
在升高的过程中,明显看出李宝宝的紧张。其实我也紧张。
游戏确实比儿童公园刺激很多,我有一种心要跳出胸口的感觉。
游戏结束了,我问要李宝宝还要不要坐,李宝宝居然回答要。
这次李宝宝玩了三次。
下一个项目是翻滚排排坐。这次李宝宝就吃不消了,下来后再也不敢再上去。
过了一周,我们再去,李宝宝还是不敢坐翻滚排排坐,于是我带他去坐海盗船。
没想到海盗船比翻滚排排坐有过之而无不及,李宝宝被惯性压扶栏上,十分难受。而我也感到几乎要呕吐。
我只好终止了这种挑战,看来难度太高了。
以后的几次,李宝宝去中山公园都是只玩他玩过的游戏。看到我把他往翻滚排排坐那里带,就挣扎着要离开。
直到有一天,情况突然出现了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8: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十九:观察参与能力的激发(续上)...

自然教法十九:观察参与能力的激发(续上)

直到有一天,情况突然出现了改变。
在这段时间里,妻子带着李宝宝去了青岛,是去评估去了,回来后又去了桂林。
不知道是不是这两次旅行的作用,回来后我再次带李宝宝去中山公园,这次我把他往翻滚排排坐那里带,他还是不情愿,被我拉了过去。
不过我没有强迫他,而且和他一起在下面看别人玩。
这次,李宝宝没有让我失望,他在观察了几分钟后,自动要去玩,不过他没有用语言对我说,而是直接往入口处走。
没有用语言,是有点美中不足,我在往后的训练中特别强调要李宝宝用语言来表达,不再响应他的非语言要求(当然,他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要求除外)。
但这已经让我喜出望外了,李宝宝这时的另一个能力出来了,那就是观察参与能力,与之前的主动模仿相比,提升了一个档次。因这在这之前,所有新项目都是在强制之下完成的。而这一次,是李宝宝主动要求参与一项之前害怕的活动。
后来我们去玩海盗船,李宝宝也是经历了相同的过程,先观察,后参与。
再后来,在李宝宝学琴的地方,隔壁有几个小朋友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李宝宝在旁边看了几分钟后,也学那几个小朋友一样,蹲在地上参与游戏(仍然很不自然的那种,没有得到许可就直接参与),可惜的是那几个小朋友也不会玩,没多久就散了。
可惜李宝宝的妈妈当时不在那里,如果在的话的,一定可以组织那几个小朋友一起和李宝宝玩这个游戏的。
我对此不在行,错失了一个提升李宝宝的机会。
需要提示的是,翻滚排排坐和海盗船都是有年龄限制的,年龄太小是不能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7: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自然教法二十:让宝宝关注别人并寻求别人帮...

自然教法二十:让宝宝关注别人并寻求别人帮助的活动
在李宝宝训练一段时间后,慢慢的发展起主动语言。但在这个时候,李宝宝仍然喜欢一个人活动,我对他进行了相互推车(对方坐在上面)的活动以及跟在他后面模仿他的活动等干预,总感到强度不够,难以让李宝宝真正体会到关注别人与接受别人帮助的必要性,我想了很久,想到了一个活动:滑旱冰。
这是一个李宝宝必须接受别人帮助才可以完成的活动,而且可以将他喜欢翘起屁股来回推滑板的刻板行为替换掉。
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活动,还兼有感统的功能。这个训练开始得很早,那时他还不足五岁。
我先是买了一双双排轮的来教李宝宝,一节课下来,他就已经开始可以掌握平衡并开始对这个活动着迷。在这个过程,我注意到,李宝宝不得不随时关注我的存在,不得不随时寻求我的帮助。我相信,李宝宝在从事这个活动时,是没有机会自闭的,因为他要注意的东西太多。
刚开始的训练是在光滑的地板上,后来发现太滑了,改在地毯上训练,发现好多了,没多久,李宝宝就可以穿着旱冰鞋在地毯上投篮了,当然这时只是可以站稳,还不会滑行。这个活动妈妈不敢训练,害怕把宝宝摔坏了。
李宝宝用了三天的时间学会滑行,每天的训练时间大约30分钟。学会滑行后,我们把他带到了中山公园的广场上练习。在这里,有好几个正常孩子在滑旱冰,每次看到他们的时候,我都会夸奖一句:“李宝宝,那个姐姐好厉害啊!”,后来,李宝宝也学会了这句话。
后来,听说单排的更灵活,我们就换了单排的,果然灵活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1: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ya...

下面引用由[U]yaoyao911[/U]发表的内容:

请教李爸爸,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性怎么培养,我的儿子今年4岁半,也是ZB(高功能),以在机构训练(半天)了8个月,其他方面的进步很大,但是在和其他孩子的交往上仅限于打招呼的程度,孩子的爸爸总想通过...


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完全解决,建议看一下"我和你"的帖子,那里是一个十六岁的宝宝,应有参考.
我现在在做的是培养他的自我意识,进行中,我家里钢琴就由他管,现在他我们要动他的钢琴,要得到他的充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8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