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28997|回复: 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艰难的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0 13:1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学校给越越上语文课。

我们完全抛开了所学的课程,那些东西多难,我真觉得普教的语文阅读是三座大山里最重的那座。

我们选的是五年级水平左右的文章,写人的。还是要以写人记事为主,里面有情感的东西。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孩子这方面的不足。

在学习能力上,我是以词汇理解和培养记忆为主的。

因为,我发现越越对文章的把握都是整体感知。但提不出问题,也即对行文中的用语和句中的表现观点、情感及其它细节,一点也不关注。

他背文章,我觉得他似乎---古文是当作英文来背的,因为句法结构完全是不同与现代文的。

为此,我更注重他背诵现代文。

暂时我选比较短的,有记忆线索。

如果可以背下来,那么他的表达就丰富多了。

有关理解的方面,先是词汇吧,一造句,他就卡扣,我要把他掌握的和没掌握的分开。

联系实际生活的感受来造句还是困难,所以,我想要写很多的例句,把他看过的电视、经历过的事情、读过的故事,都挖掘出来,让他理解这个词的词义和用法。

这是很长时间的积累,很不容易,但能不能突破也在这里。

课本是由越越自己选的。

但也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是他喜欢的。他最喜欢的课文是朱自清的《匆匆》和《春》这样口味的。他不能谈多少感想,我想吸引他的是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

因为选的文章不长,所以他能接受。

哪里不对,哪里不对,请求指点。

抛砖引玉,先发一贴。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3:21:11 | 只看该作者

黄花菜的回信

姐姐,我们遇到的问题也是同样。小玄更糟些,不仅对用语和句中细节不敏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都是有问题的。现在我们做的是分段析之,最后串起来。这样下来,简单的文章可以,复杂的仍然要讲解很多,很费力。
小玄的语文作业,经常出现的题目是:~~这句话体现了什么?~~作者这么写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的题目对他是很要命的。其实对我也要命。有时候我们阅读是为了愉悦,每个人能体会到的都不一样。这是我经常悲观的缘故,有时候我想,阅读技术也许可教,可以分段落可以总结大意,但是背后那些不能言说的部分,那些从文字传导出来的美好和领悟,真的是可教的吗?
不管了,反正先教会技术再说。字词方面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太多太多了。
关于背诵,有什么好的教材呢。小玄的记忆力太普通了,甚至比不上我这个高龄的老家伙。让他背下个东西需要很大的力气和很多的时间,所以我要非常小心,把他有限的记忆力用在刀刃上。有何刀刃可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3:23:14 | 只看该作者

re:这是我们现阶段遇到的问题,有关的过程,容...

这是我们现阶段遇到的问题,有关的过程,容我们回头来细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0-30 13:25:32 | 只看该作者

re:坐上沙发,好好学习。

坐上沙发,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0-30 16:40:55 | 只看该作者

re:何子研究的很深恨透,因为何子的努力越越的...

何子研究的很深恨透,因为何子的努力越越的阅读才那么好,让我望尘莫及。佩服佩服!
佰澄的理解很差,通过加强阅读来达到提高理解一直是我在做的。因为佰澄的理解我从一年级开始,虽然老师以前已经做到三四年级了,我觉得盲点还是很多,还得细作,就把一年以上的都打入冷宫了。我做的:
第一词汇练习。一年级基础字词书一本,每天一个字,让佰澄自己组词,然后造句,组词是佰澄的强项,造句问题大一些,我经常提示,内容都是围绕生活中他能懂的,但一个词造一个,避免头脑混淆,以后逐渐扩展吧,然后佰澄自己写在一个本上,留着复习;
第二阅读练习。一年级阅读书一本,我比较懒不喜欢自己选文章,选我认为比较好的书,顺着做,也是觉得人家的阅读书上的文章都很好,都有用,舍不得丢弃,佰澄先自己做一遍书后题,然后我看答案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课文提出问题,并把课后问题一点点带佰澄深入,遇到一些好的字词我联系实际讲解,在书上划出,加深印象,难得文章我就少讲点,一带而过,简单的就多就多讲点,多联系佰澄懂得地方。
现在也是犹豫不定,很多想法实施很难,共同探讨,时间仓促,简单写几句,不知道能不能表达清楚,我会继续关注这个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0-30 20:09:50 | 只看该作者

re:收藏!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0-30 21:22:32 | 只看该作者

re:不知道越越小时候有没有出现对词的敏感期。...

不知道越越小时候有没有出现对词的敏感期。我翻了翻上海的教材,一年级多在笔画拼音,二年级词语就是重头戏了。但是我们的孩子先天迷糊,我很担心,一是大量的积累,二是细致的辨析,三是词语的运用,等等等等。三年级就开始系统地学习阅读分析的方法了。
我买了一本《反义词小词典》,讲了一点点,大多能有点懂。结果到了学校,被同事批了,说教得这么早以后上学老师的课不要听了。不过我还是打算在学前弄一点这个。一上学,那就忙起来了。
也是头绪颇多,却还没理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1:43:21 | 只看该作者

re:对语文阅读来说,前三年就是过词汇关。后三...

对语文阅读来说,前三年就是过词汇关。后三年就可以上大量阅读了。这对越越是行不通的。

我们就是没这个敏感期。为什么我们没有呢?我想可能是我没发现?要么就是他的语言发育进程不一样。
三年级?我们连话都读不懂。重点放在理解生活口语上了。就没有把它们写下来,做成书,这是很大的失误。

四年级,还听不懂小故事。因为他注意力和听能力都有问题。

五年级我在家了,开始弄啊弄啊。家里的书系列化的都有一堆,把我读成了少年儿童,越越却还没突破。
我们的重点放在解决听能力上了。因为他的听能力实在是有缺陷。

同义词反义词的,都有作业,也有词典。年级高了,这种练习就多了。但恐怕还是不适合孩子,适合的部分量又不不够,重复得不够。所以越越总像漏勺一样积累得慢。
我想这当中一定有理解力的问题,这是个基础。有些东西他没有体验就没有感受,我也无法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他。

纵向地看,越越比之从前,能力还是提升了。

比如:情绪情感上的词汇,用了差不多一二年的时间来积累,现在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也就意味着越越读小学阶段阅读的文章的时候到来了。

他们就是慢,但也不是不长。我们就是嫌他们慢,所以就着急。

我正在整理越越所有的语文考卷,可以看看他的整个过程。我也会放到网上来。

我回头看看我第一次上以琳发的贴,已经提到阅读了。但那时我太乐观了,没想到阅读的路这么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0-30 21:53:38 | 只看该作者

re:非常好的帖子,学习!

非常好的帖子,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0-30 22:04:20 | 只看该作者

re:关机了,又开机来补充几句。一年级呢,...

关机了,又开机来补充几句。
一年级呢,其实是学字,音形义。“形”是视觉辨析,“义”才是最难的。汉字的义项就多。我现在就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培养了小猪对新词的敏感,但是他肚里没多少货(当然他还小)。举个例子,一天大老婆美女艳和他撒娇说:“白疼你了。”小傻瓜就咬着手指头问:“‘白疼’啥意思?”我解释起来就比较麻烦,一是“白”,二是“疼”。这两个字在这里的意思,生活中我肯定有涉及过,但他肯定泛化不够,在此刻的组合能力和结合语境的理解力就达不到。所以我在想着怎么在学前和一年级把这关先攻破点。现在已经让他知道了“多音字”和“几个意思”,需要大量的记识和泛化。
“字”这一关不真的过,或者说不掌握这个自然领悟的过程,学“词”是很难过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10-30 22:17:02 | 只看该作者

re:普通的孩子在学前语言已经很丰富了,理...


普通的孩子在学前语言已经很丰富了,理解能力也不错,很多孩子上学后把认字关一过,就可以读小说了,而自闭的孩子,理解能力不行,反映出来就是语言差,交流都成问题就更别谈丰富了。普通的孩子是理解后再读,而我们的孩子想靠读来弥补理解能力的不足,这是困难重重的事,不符合常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10-30 22:54:46 | 只看该作者

re:孩子上了学,我才发现一个问题,正常...

   孩子上了学,我才发现一个问题,正常的一年级小朋友凡是有拼音基础的,大多用拼音来阅读,看着拼音就把文章念得有声有色,而且一旦会用拼音阅读,他们能摄取的知识量和知识面大大地增加,理解力更是突飞猛进的提高,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过于依赖拼音而忽略了字的认识。但是,我们的孩子恰恰相反,至少我儿子这样,因为认识很多的字,让他阅读,更依赖于看汉字,即使拼音也很熟练也不会用到阅读中去,有的字不认识了提醒他才去读拼音。今天老师搞拼音检测,最后一题是读拼音写的歌谣,然后用拼音回答两个问题,在正常孩子看简单的很,对我们孩子就难了。本来阅读就是被动的事,这样的阅读差异让他们和正常孩子的理解力更是有了距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10-30 23:30:26 | 只看该作者

re:我正在看四年级的阅读理解题。 我觉得对阅...

我正在看四年级的阅读理解题。 我觉得对阅读这件事,还要再细化分解。

一类文章是非文学类的,比如介绍海洋中的一种生物,介绍一个著名的建筑。

这种文章的难点在记忆和词汇,不难的地方在于这类文章结构性强,有规律可以去记忆重点,好划分中心思想和重点句子。
学习这类文章的时候,可以顺带着深入讨论非文学类文章写作技巧。

后面的问题一般分两类:
1. 词汇类的,重点在词义,近义词,反义词。 在技术类文章中,想让孩子掌握的是,词汇运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所以一些副词的程度运用,考的比较多。

2. 阅读理解类的,重点在记忆和分析重点,也有讨论作者写作用意的。
   所以边看文章边记重点是需要训练的,然后做题的时候,争取不回去文章中找答案。

文学类的小文章,一般是人物故事类的,阅读方式要不一样。

这类文章也考词汇,不过重点在于动词,形容词,能够生动表达人物行为和情感,语气的词汇。 同义词,反义词扩展也是重点。
阅读理解方面,因为文章是一个整体,很难有中心句子,外在的含义比较多。
如果孩子理解有困难,要分清是情感理解困难,还是字面词汇理解困难。
这类文章的好处是可以表演,如果孩子细节基础没问题,但是整体含义理解有问题,就演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10-30 23:36:21 | 只看该作者

re:同时也在看四年级写作,我觉得阅读和写作是...

同时也在看四年级写作,我觉得阅读和写作是相关的。

非文学类文章写作,有结构可循,不是难点。

文学故事类的,难度就大了。 和文学类的阅读一样,这类文章的重点在描写和对话,如果写的太实在了,反而不是好文章。 这种虚化,需要通过用词,结构安排的艺术化,个人写作风格等等表达出来。

我觉得还是需要大量的阅读,然后体会,除了基础的事情,太虚的地方说不清。 比如越越喜欢读一种风格的文章,一定是里面虚的那部分吸引了他,这种感觉表达不出来,自己写的时候也写不出,应当还是积累的不够,再去看一百本书,然后体会就又不一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3:44:51 | 只看该作者

re:刚才有个QQ上的朋友提了自己的看法:...

刚才有个QQ上的朋友提了自己的看法:

何子
我个人认为五年级的阅读,并不意味着简单。

事实上:在普通小学四年级里面,普通孩子到四年级,成绩一落千丈的不是个别。
在我们这边的区重点中学里,普通的中上等学生(数学优秀,英语不差,肯定是不错的学生),学“山的那边是海”的时候,老师讲过之后还很迷茫。

本身的生活词汇中有大量的隐喻(小猪妈说的白疼了,白我个人认为,就类似于隐喻:纸张的白转化为一种情感上的白),文章中用的就更多了。如果孩子在口语中无法建立这些隐喻的联系的话。阅读就会更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10-31 00:06:26 | 只看该作者

re:先把KY的关于阅读搬到这里来黄花...

先把KY的关于阅读搬到这里来

黄花菜地里关于阅读理解

KY:我贸然地到菜地里来谈阅读问题。希望能有用。
   建议一:任何小孩(无论多么多么优秀或者多么“不优秀”)都是不能“放养”的。也需要长期的训练。只有把他的天性和训练结合起来的时候,他才能自发地去完善自己。家长要做的不是教训,而是自己以身作则。

   在我小时候,家里几乎每天都要做精读的工作。内容无所不包。以体育报纸为例,可以抽出当天的报纸的头版头条,然后开始分析题目,全家讨论,题目中有几个关键词?然后各自看一遍文章,说说哪几段是围绕着关键词写的?这样的方法常常被很多人诟病,认为是肢解文章,但其实它本身是一种基础训练。就如同画图和拼乐高要有图纸一样,看文章也需要题目和提纲。读到最后可以舍弃这个过程(因为已经内化成自己的),不过在初期是不可忽略的。

   对文章的内容分析,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顺着文章的内容深入,达到一定高度。这和我们已经推开了一栋楼的门继续沿着台阶往上爬,是一样的道理。这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家长的准备,另一方面取决于小孩的悟性。家长在准备的时候需要了解文章的背景和整体文化的背景(纵向),以及这个作家的同时代作家和这篇文章的比较(横向)。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但对于家长来说,这个准备的过程也是自己充实的过程,是非常值得的。如果是很值得回味的文章的话,可以每隔一个月,就重新讲一遍。一是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的新的理解,而是看看小孩的理解力有没有一点点前进。

   做精读,每天阅读的字数不宜过多。在起步阶段,200字应该足矣。现在的阶段是个小孩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阶段。可以从日常生活的中规中矩的报刊入手。但避免流水账式的和没有个人感情的叙述。

   阅读除了精读,还有泛读。这个目前阶段,找小孩感兴趣的东西就可以了。xiaolian1993对泛读总结的很好。(xiaolian1993关于泛读的建议附后:xiaolian给两颗菜---关于阅读

鸡蛋和弟弟皮蛋都特别爱阅读。这是我唯一得意的地方。

鸡蛋是AS,皮蛋不是。鸡蛋喜欢读的书就那么几种(人物传记,历史,历史事件纪实,二战),皮蛋什么书都读。

鸡蛋喜欢带插图的书,他六岁多点时,我开始培养他的阅读兴趣,一开始他只爱看有图画的书,对着图画能研究很久,但对文字不感兴趣。第一套引起他兴趣的是‘丁丁历险记’,20几本翻来覆去地研究,直到翻烂了为止。

皮蛋谜上阅读的年龄比鸡蛋大,他喜欢读书里的字,所以直到能够读懂字了才开始喜欢阅读。皮蛋虽然比鸡蛋小两岁,但皮蛋早就捧着大厚本的全是文字的书读了。而鸡蛋虽然也捧大厚本了,但还是要先翻遍插图,研究了插图才读。

上面说的是鸡蛋皮蛋兴趣的不同,同样是书虫但表现不同。

培养小玄阅读,1、现在绝对不晚 2、绝对能成功

方法:  1、先除掉各类干扰,比如说我们家没有电视,你们家有电视的话,建议送人。再比如说,我们家星期一到星期五不让孩子们玩电脑。
          2、找到小玄的兴趣点,像鸡蛋的话,那就从好的图画书开始,虽然他已经不只六岁了,但图画书这个过程还是要给他补上课。像皮蛋的话,就更容易了。
          3、虽然你们家有很多书,但也许不全对小玄的胃口。我的一个朋友认为我们应该只给孩子读优秀的书。但我觉得在培养阅读兴趣的时候,只好给孩子们读适合他胃口的书,再好的书不对他的胃口也没用。先投其所好把他的胃口撑大,有了胃口再喂营养价值高的东西,到时候不用担心他不吃。
          4、大人是否有阅读的习惯,我每晚自己一定会读会儿书,不是做样子的,我自己也是个书虫。
先就想了这么几条。以后想起来再补充。完

KY: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完善自己。培养小孩阅读,也是培养他完善自己的过程。现在做,还不晚。

建议二:再谈精读(短短的一篇,读透它,比什么都强 )
1)        针对第一个问题(只懂得字面意思),应该不断地找出具体的语境。在哪一篇的(可以是三四年级用过的课文)哪两个句子间的联系他理解有困难?(大人此时需要把这个盲点记在一个本子上)小孩可能表达不出“不明白”,但是大人按照日常经验,是可以看出来的。
2)        接下来,大人再引导他找出这两个句子间的关系。之后立刻让他复述一遍。
3)        第二天,再把同样的句子拿出来,练习,先测试他是否还记得这个内在逻辑关系?
4)        然后大人说一个句子,和书上的逻辑关系相同,看看他是否能理解?
5)        如果能理解的话,就让他自己再造一个句子。如此往复,从两句话,过渡到三句话,四句话。。。直至一小段。
我认为,在阅读练习的初级阶段,精读一篇文章,比泛读十篇文章更有利于提高。
建议三:选材:语文书
阅读,其实最离不开的,就是课内的语文书。可以每周选一篇比较容易的文章(比如写景色的,写家人的等等)在家做精读。
   比如这在小学课文中,有一篇《日出》。开头是这么一句话。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对于这两句,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两句之间的关系。一个是这句话在文章总体中起到的作用。
    两句之间的关系,可以这么讨论:这两句,哪句话更重要?或者:哪一个是因?哪一个是果? (早起是因,周围安静是果)。然后,可以让小孩再造一些类似的句子:比如说“暑假,为了去韩国,我早早就准备好了东西。
   接下来讨论整个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句话呢?从基本的方法和结构说,题目是“日出”,作者肯定要写一个看日出的过程。而早起。显然是“看日出”整件事情的起点。
   然后还可以接着这个进行启发:那下面该写什么?(写看日出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对于初步进行阅读训练的小朋友,理解到以上这些应该够了。
   从简单做起,把简单的阅读做好。将来才可以做难的阅读。


Ky:   
     我曾经因为注意力的问题,阅读很困难。那个时候,我家里开始比起以前更注重我的学业。
     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做精读的工作。内容无所不包。以体育报纸为例,可以抽出当天的报纸的头版头条,然后开始分析题目,全家讨论,题目中有几个关键词?然后各自看一遍文章,说说哪几段是围绕着关键词写的?这样的方法常常被很多人诟病,认为是肢解文章,但其实它本身是一种基础训练。就如同画图和拼乐高要有图纸一样,看文章也需要题目和提纲。读到最后可以舍弃这个过程(因为已经内化成自己的),但是在初期是不可忽略的。
     对分析文章的内容分析,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顺着文章的内容深入,达到一定高度。这和我们已经推开了一栋楼的门继续沿着台阶往上爬,是一样的道理。这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家长的准备,另一方面取决于小孩的悟性。家长在准备的时候需要了解文章的背景和整体文化的背景(纵向),以及这个作家的同时代作家和这篇文章的比较(横向)。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但对于家长不来说,这个准备的过程也是自己充实的过程,是非常值得的。如果是很值得回味的文章的话,可以每隔一个月,就重新讲一遍。一是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的新的理解,而是看看小孩的理解力有没有一点点前进。
   做精读,每天阅读的字数不宜过多。在起步阶段,200字应该足矣。现在的阶段是个小孩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阶段。可以从日常生活的中规中矩的报刊入手。但避免流水账式的和没有个人感情的叙述。
   阅读除了精读,还有泛读。这个目前阶段,找小孩感兴趣的东西就可以了。   
   任何小孩(无论多么多么优秀)都是不能“放养”的。需要天赋,也需要严格的训练。只有把他的天性和训练结合起来的时候,他才能自发地去完善自己。家长要做的不是教训,而是自己以身作则。
   我以前非常非常抗拒文字(因为我觉得文字是一个个扑过来的,非常“拥挤”,我的感官和注意力不能承受)。但是现在,我觉得不阅读就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完善自己。
   
黄花菜 :
    ky,我真的非常感激你关于阅读的建议。我仔仔细细看了几遍,消化其中的内容。操作性很强。
今年小玄的阅读有了一些进步,他的理解力提升了很多,不过阅读还没有演变成他自己内心的需要,只要我不坐在旁边,他就毫无兴趣读下去——你很幸运有非常好的父母,我要向他们学习,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而不是因为他的懈怠而放任。

ky:
    小孩(无论是“笨”孩子还是超常儿童)没有阅读习惯或者不喜欢阅读,真的是非常非常普遍的事情。习惯从现在培养,并不迟。
    人人都可以成“圣人”,但人和人的区别只在于他们是不是每天在努力而已。

ky:
    谈语文书的应用

   自从上次我们的站短之后,我想了很多。
   阅读,其实最离不开的,就是课内的语文书。可以每周选一篇比较容易的文章(比如写景色的,写家人的等等)在家做精读。
   比如这在小学课文中,有一篇《日出》。开头是这么一句话。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对于这两句,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两句之间的关系。一个是这句话在文章总体中起到的作用。
    两句之间的关系,可以这么讨论:这两句,哪句话更重要?或者:哪一个是因?哪一个是果? (早起是因,周围安静是果)。然后,可以让小孩再造一些类似的句子:比如说“暑假,为了去韩国,我早早就准备好了东西。
   接下来讨论整个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句话呢?从基本的方法和结构说,题目是“日出”,作者肯定要写一个看日出的过程。而早起。显然是“看日出”整件事情的起点。
   然后还可以接着这个进行启发:那下面该写什么?(写看日出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对于初步进行阅读训练的小朋友,理解到以上这些应该够了。
   不必担心语文书的内容已经讲过一遍,因为很多老师(基于我看过的我的表侄女三年级的笔记)讲得可能很粗糙。从简单做起,把简单的阅读做好。将来才可以做难的阅读。
   祝小玄新学期进步。

黄花菜:
    ky,我把你的信都拷贝下来了,认认真真地读过,真的很有帮助。知易行难,现在我需要动手去做。
    小玄的新学期开始了,他有良好的情绪,也有一定的自觉性,这点令我开心。学业对他而言有些难,但还不是不可逾越。我看过他的数学书,还好,这个学期我们能过关。至于语文,我需要下更多的力气。
    他原先阅读常常会偏离文章的原意,字词的理解方面他的困难不大,整合成句子后,其中隐含的意思他就容易曲解。
    还有一点,他感知美的能力很弱,比如一篇散文,他看不到其中写得好的部分,读下去只是任务,这样阅读对他还是难事。有情节的文章稍好些,提醒之后他能看懂其中的故事情节。但同样的问题是他明显兴趣不足,能坐下来读书,都仅仅是任务——这点有时会令我灰心。是否这也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呢,只要坚持不懈的读书,总有一天他能够迷上阅读?
    他现在喜欢看的唯一的书是奥特曼的画册,是我不需要提醒就看的书。唉。
    谢谢你。

ky:
    偏离句子的意思和感知美的能力不足,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是在中高年级的时候的典型问题。无论是ASD的谱系还是其他人都有这些问题。但前者更明显。
    针对第一个问题(只懂得字面意思),应该不断地找出具体的语境。在哪一篇的(可以是三四年级用过的课文)哪两个句子间的联系他理解有困难?(大人此时需要把这个盲点记在一个本子上)小孩可能表达不出“不明白”,但是大人按照日常经验,是可以看出来的。接下来,大人再引导他找出这两个句子间的关系。之后立刻让他复述一遍。第二天,再把同样的句子拿出来,练习,先测试他是否还记得这个内在逻辑关系?然后大人说一个句子,和书上的逻辑关系相同,看看他是否能理解?如果能理解的话,就让他自己再造一个句子。如此往复,从两句话,过渡到三句话,四句话。。。直至一小段。我认为,在阅读练习的初级阶段,精读一篇文章,比泛读十篇文章更有利于提高。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是应第一个问题而生的,也就是有第一个问题,肯定要有第二个问题。因为只有理解了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可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要用那些优美的语句,那些优美的语句,是为了适应文章的结构才放上去的。它们只是“应该在那里”而已。否则的话,就不是优美而是赘述。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要借助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对句子间和全文结构的理解。
    孩子喜欢看奥特曼,自闭症的影响是一部分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他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没有进入轨道。
   这并不是“多读”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让他在实践中,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科学和美感不冲突)。只有掌握了方法,才可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能读得有数量也有质量。


黄花菜:
  ky,谢谢你的指点,最近坚持在给小玄做阅读的训练。精读多些,每晚睡觉前还保留了一点泛读的内容。我很高兴,他的理解越来越好了,只是还依赖我在旁边提点,但是稍做解释,他便明白。
  现在我有了更多的信心。谢谢你:)希望继续给我们建议。

ky:
   昨天中午我也和zouwen QQ了几句,给她一些更深层的,关于宏观的体系化的建议。
   我想对于指导小玄应该也是有用的:
   人类认识事物其实都是由浅入深的,先观察是什么,然后是为什么,然后是怎么样(怎么办?)。接下来,是和其他事物的联系,最后是和万事万物的规律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无论是认知还是阅读,不能离开这个规律。在提问和互动环节的设置上,要抓住几个点:某个现象的特征,为什么产生这个现象,如何解决现象背后的问题。按照这个规律,教课的会觉得很容易提纲挈领,学习者也会觉得层次分明。
   练习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他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自己掌握这样的规律,最终,他所得到的是一个科学的思考方法,一套有体系的知识,而不再是零碎的知识点。世界上的书是读不完的,问题也是处理不完的。只有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剑法,才能在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更从容地处理。

ky:
    看了我们这几次的站短,再看了“求学荆棘路”中的帖子,我认为,小玄还可以有提升空间。
    首先,能在普通小学做到4年级而基本不掉队。说明他学习潜能不会很弱。
    其次,既然最近他在做正规练习的时候,在“被启发一下”的情况下,就有进步(而且不是那么畏难),那就说明对他来说,他的内在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更多地是需要引导,以激发他的能力。
    第三,先天因素到底有多重要?我最近见到了我一个亲戚的女儿,上四年级。算个好学生。和她交谈,我明显感觉到她是一个普通人——在对方转换话题的时候,她可以跟上别人的节奏,不会沉浸在刚才的话题里。在别人发表言论的时候,她会顺着别人的思路发问:你为什么要说这个?但是让我奇怪的是,她的父母认为她在学业上,反应很慢很不灵活。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的很多盲点,从来没有反复练习过。所有的东西,她都满足于看会了就可以了。而不是自己“会做了”。家长暗示孩子:聪明就是一遍就记住。不用练习也不会忘。我非常恼火:这完全是她的家长的误导。任何人,如果想熟练掌握什么技能,再有所创新的话,就必须需要一套科学的规律。都需要学而时习之,都需要反复思考。在我四年级的时候,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要比她差很多,但是所幸的是,我们从来不信什么“不学就会”这种谬论。亲戚们非常“羡慕”我在当年考高中的时候,进入了“天王”级的高中——那所中学,中科院科研人员的子弟占了将近一半。实际上,我的高中同学,之所以很多会做得不错,是因为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套方法,都以每天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为目的。而不是在追求“我比你反应快几秒钟”。
    第四,水到渠成。掌握一个科学的方法,比急急忙忙得到一个暂时的结果,有用得多。学习是一个过程,工作是一个过程,人生也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先天的东西)和外在的世界(reality)融合,最终达到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是结果,其实是很科学的一个东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要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每天努力地寻找一个正确的方法,更正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全家在精神上每日力求反省,更新。结果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这不是不追求结果,而是有了过程,自然有结果。
   第五, 君子坦荡荡
   担心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长远)但凡设立了目标之后,人能做到的,就是每天更新自己,每天按照科学的方法前进,最后上天会带来意外的惊喜——因为这是自然规律。着急和焦虑,只能造成这样的结果:走一步,退两步。所以,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每天要“三省吾身”。

黄花菜:
   ky,我把你写的内容拷下来了,仔细研读。其实这些对普通孩子来说都有意义。
   现在在按照你的办法给玄做阅读,坚持每天都做。每天找个正确的方法就难一点,呵呵,不知是不是我理解得太生硬。对玄来说,用一年来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大进步了。比如,他现在没事的时候就自己抱着球乱跳,从来不想坐下来琢磨功课或者读书,顶多是弹弹琴。什么时候可以在我没有安排任务的时候也做有意义的事呐我相信总有一天“可以”。

ky:
   不要瞎担心哦。是孩子都特喜欢玩,这是肯定的——就连我在站短中提到我亲戚的那个“好孩子”。每次来我家,也禁不住和我家养的猫“眉来眼去”半个小时。
    而真正的目标是:玩要玩的开心,学的时候要学得进去。
    尽管小玄现在是“顶多”弹弹琴,但如果他弹琴的时候是用心的,不是似是而非的,那就说明他已经有了静心的能力。
    我相信小玄应该有一定的能力:普通小学的四年级,尤其是数学,真的是一个试金石。
    其实,掌握科学方法不难。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必然最后能融会贯通成自己的。
    但最难的问题是:多数时候,往往做着做着,就开始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了。 昨天我和zouwen说,一些科学的方法真的是最简单的(比如读书先看目录),但是,偏偏被现在的很多“砖家”忽略了。 如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孩子会很痛苦,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相反,如果把最基本的方法贯通的话,孩子终于有一天,会觉得“豁然开朗”。

    世界上,有暂时无法解决的事情,但没有永远无法前进的事情。有不完美的人,但没有不进步的人。

Ky:  
   以下是对于精读和泛读的关系的建议
   精读的目的是提高能力(如同数学书上的例题)。其最后的目的,必然是提高泛读的能力。所以,精读是一个模型和钥匙,并不是终极目的。目的是读更多的泛读。
    精读是一套剑法,泛读是实战演习。

     如何把精读扩展到泛读?
     注意泛读的材料的选择:一是和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相当。二是他的兴趣所在。三是泛读材料应该和精读的材料的内容和语言摆到有一定的重合。(这是一种巩固和强化,并且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巩固和强化。)
      泛读的几个“阶段”(level,stage):
      1.让阅读者随意去看。
      2.无意中提问一些关于主题或者句子用法的问题(这并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的,因为读任何文章,必须要对主题也就是“topic”或者subject有意识去把握。)
      3.自己融会贯通,甚至能阐发。(这个视孩子的综合水平而定)
      2和1我应该是结合的。是家长在一旁点一下。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在他似是而非的时候,指点一下(当然不是板着面孔提问)。家长要起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会让他的泛读变得也很有水准(主要不至于读了之后变成一堆碎片)。现在我们家必须讨论话题
      结合小玄的情况:总体认知能力不错,但是明显地过于“孩子气”。我认为操作如下:
      保留精读课程——如果课业太多,密度可以不太大。但是要精,做扎实。哪怕一周只有一篇,两篇短文。

     泛读的内容可以比精读简单一些,不仅仅是让他感知,而是很轻松地和他提一提:昨天晚上你读的那个,是什么来着?题目是什么来着?讲了什么事情来着?这几个回合的问答,对他是一个刺激。让他不得不去重复思考主题,内容之间的关系。
如果他没说出来。也没什么的。让他再翻翻书就是了。(忘了很正常,谁也不是神仙)

     这样做主要的目的是:反复练习和强化在精读中学习的“剑法”。直到成为他自己的为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1 00:12:56 | 只看该作者

re:燕校长的意见是: 分开两种情况,...

燕校长的意见是:

分开两种情况,一种是可理解的,就大量练读,把阅读技术练越来。另一种是不易理解的。先突破难点,有了积累再读。

KY的意见要点是:

每天坚持精读,积累技术和词汇,有一定能力加上泛读。突破速度逐渐加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10-31 00:38:46 | 只看该作者

re:正为阅读犯愁

正为阅读犯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10-31 00:38:55 | 只看该作者

re:何子姐说了一方面,我觉得我的主要意思是,...

何子姐说了一方面,我觉得我的主要意思是,阅读能力要细化成记忆,词汇,情感等等小的能力,同时和写作结合起来。
强化训练记忆的时候,就选非文学性的,练动词的时候,就选描写动作比较多的文章,然后马上强化写作文。
每次阅读练习的时候,侧重点要不一样,因为不能指望一篇文章就达到我们要求的所有功能。

ky 说的很好,从文中想多说一点我的看法,就是那个日出的例子,这个例子是很典型的中国式语文教育。

中国式语文教育的缺点也是分的不够细,把课文当作100%的精品来读。 是不是他们的写法就是最好的,词汇就用的最到位,特别是文学类文章,我觉得不能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种感觉。 如果需要分析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安排,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的话,最好是分析孩子自己的作文,而不是把精读读到那么细的程度。

美国学校的语文模式更合理一些,就是分出几门小课,语法语文知识,词汇,阅读理解,和写作。 这样,一篇课文的重量就没有那么大,选课文的时候不用面面俱到,教语法的课文,和教词汇的课文,不用来教阅读。 精读的课文文体的选择性更多,也不影响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学习,精读课文中的词汇题,是应用型的,不干扰每周核心20个词的学习。

写作方面,美国语文书里没有造句练习,上来就是写文章,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造句不练习上下文逻辑,没有中心思想。 孩子的作文,哪怕只有三句话,我们也可以分析出,比精读范文更多的内容。 (参见小忘分析大都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10-31 00:50:38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何子开了这个帖子。阅读目前也是我...

谢谢何子开了这个帖子。
阅读目前也是我儿子最大的困难,和儿子一起读了几年书,自己积攒了太多的沮丧和困惑。也许可以在这里交流交流。
我们生活在美国,开始对这里教育方法和体系开始并不是很熟悉。美国人对阅读的训练从学前班上学就开始了,而且是初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阅读能力提高可以使人的自我学习能力大大提升。英语是拼音文字,书写也很容易,所以可以很早就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文字的理解上。中文正好相反,所以我们小学的最初两三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认字和写字上。大部分孩子的家长会在三年级开始才意识到孩子的阅读障碍,美国很多的教育学研究发现,如果三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还没有赶上来,那么大多数这类孩子的阅读障碍将持续存在。所以美国很多学校在5岁的学前班就对有阅读障碍苗头的孩子进行干预,有些孩子可以赶上来,有些孩子不能。
美国学校平时也学习词汇和拼写,但这些是为阅读服务的,所以考试的时候不考。小学的英语考试就是给几篇文章,回答理解性的问题,即使考词汇也是放在特殊的语境里来判断意义。数学考试也没有纯粹的计算,全是需要阅读理解以后才能选择答案。这种考试体系让老师和家长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孩子的问题。而我们这类孩子在国内一二年级还可以混,三年级以后越来越困难,其实孩子的问题一直存在,只是家长没有正视而已,所以方静老师在这个版上一再强调阅读,强调理解力。对于行为没有太大问题,智力基本正常,可以在正常学校生存的孩子,这几乎是他们今后发展的瓶颈。

美国的小学阶段阅读水平有很多评价体系,用得最多的就是DEVELOPMENTAL READING LEVEL(DRL),正常孩子的阅读水平也是一个发育的过程,有的人发展快,有的人慢,女孩的发育速度平均高于男孩一到两年。这里资源丰富,每本书都按照长度,词汇量,认知等标准划分等级,在学校每个孩子可以选择不同的书,老师和家长很容易找到和孩子现有阅读水平相当的材料。我儿子从学校带回家的书都可以找到这种标识,出版的儿童书籍大都也可以查到阅读水平,从这点上看美国对阅读的训练不遗余力。中国人重理轻文,美国人相反。其实细想起来,学会高深的数理化其实不如提高阅读理解对生活重要。

每个孩子都在成长,尽管我发愁,但是同时也发现如果我把二年级或三年级的书拿给四年级的儿子时,觉得他理解起来轻松多了,而一两年前面对这些同水平的书,儿子也很困难。我经常自我安慰,别人18岁完成的阅读,我们可以等到20岁以后。

儿子去年虽然通过了阅读统考,但是问题一大堆。有时间再继续写儿子的问题,自己给自己鼓励一下,也许也可以理理思路,大家也可以一起想想对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8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