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自然教法二十二:学骑自行车 李宝...
自然教法二十二:学骑自行车
李宝宝学会滑冰之后,就开始学骑自行车了。
基实在李宝宝四岁之前就已经会骑自行车,只是那时还需要保留支撑轮。当时是在小区里骑,李宝宝对方向的把握还是很好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碰到过什么,有时候我都以为他会撞到柱子上了,但他还是绕过去了。
那时他还不会刹车。只是这种车子的轮子要小,这样速度会慢些,比较安全。
李宝宝不用支撑轮来骑自行车是奶奶教会的。这时李宝宝已经长高,可以用脚撑地,奶奶就把支撑轮拆了。感谢奶奶,在李宝宝的康复之路上,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我把李宝宝带到小区里骑自行车,没过多久,我发现李宝宝只是逆时针绕圈。
我提示李宝宝,从这边转过去,但他只是做做样子,骑出十米,又回头,继续他的逆时针绕圈。
我认为这也是李宝宝的一个刻板行为,虽然不明显,还是需要纠正。
于是我带着李宝宝顺时针方向走,一直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我才回头,这次李宝宝总算完成了顺时针的绕圈。
这样的训练我在不同环境下重复了几次,李宝宝才纠正过来。
但李宝宝还是不会刹车,想停下来的时候就用脚来停。
于是我先让他知道什么叫刹车。我在开车时,会故意踩一脚刹车,然后告诉李宝宝:“爸爸在刹车”,之后是我踩完刹车后,问李宝宝:“爸爸刚才干什么了?”让李宝宝回答:“爸爸刹车了”。
李宝宝明白什么是刹车后,我教他用手来控制自行车的刹车。
李宝宝学会骑自行车后,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一骑上自行车,就忘乎所以,一直向前冲,再也不会注意爸爸妈妈在哪里。
原来通过训练,李宝宝在正常环境下已经学会了参照大人,但在骑自行车的时候,老毛病又犯了。
我只好再来一次这方面的训练,在他骑自行车的时候。
刚开始我给他规定范围,不能超过什么标志,每骑一圈要找一下爸爸,他都做到了。
然后我把他带到深圳大沙河边,这里河堤上有小路,没有什么岔道。
我先是告诉李宝宝,只能骑到桥那里,到了桥那里就要回来。
李宝宝去了,但我发现他骑到桥下,穿过了桥洞,没有回来,我赶紧追上去,叫他的名字,叫他回来。
李宝宝回来了,告诉我:“过桥了”
我指着我们刚才的起点,对李宝宝说:“到哪里就要回来,不要骑太远了,爸爸在这里等你”
李宝宝没有回答,骑车去了。而我坐在路边等他回来。刚才的追赶已经让我气喘嘘嘘.
我在路过等了十多分钟,也没见李宝宝回来.这次李宝宝又把爸爸的交代忘了,我只好追上去.
但李宝宝骑车的速度,已经接近我小跑的速度,先走了十多分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如果走了岔路或有人贩子……
我穿着一双正装皮鞋,一路跑过追李宝宝.一直过了三坐桥,追了一公里多的路,总算看到了李宝宝的背影.
我松了一口气,放慢速度.
但李宝宝的速度比我走路快多了,很快又拉开了很远的距离.
我在后面大声地叫他,李宝宝听不到。
我一边在后面跟着,一边想,怎么办?最后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再次训练一次李宝宝参照大人的行为.
但路实在是太长了,我希望这条路有一个尽头,这样李宝宝无路可走,就会回头,回头后他找不到爸爸,他就会意识到自已做错事了.
我就这样在后面跟着,为了不让李宝宝发现我,我走了另外一条可以看到他,但他不容易发现我的路.
就这样一直走,几乎走到了滨海大道,我想,最少走了五公里,路边的景色已经和前一段路完全不同,任何一个正常的宝宝都会意识到这是一条陌生的路,李宝宝还在往前骑.
我在犹豫着,要不要出声叫他回来,但一想,已经小跑着五公里了,半途而废,太可惜了,但李宝宝到底到什么时候才知道回头?
如果到了滨海大道,他还不知道回头的话,我只好叫他回来了.那里车多,太危险.
再走了约500米,李宝宝停了下来,可能他开始感觉不对劲了.
这时,我想看一下李宝宝在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式,我没有让他发现我.
一般情况下,一个正常宝宝会回头,沿路回去,因为这条路一直沿着河,参照很明显.我希望李宝宝也能够这样,然后我跟着他回去,让他在回去的路上找到我.
如果这样,在这个项目上,李宝宝就接近正常宝宝的技能了,哪怕只要他会回头走一小段也好.
但李宝宝是停了下来,然后大哭.大声地叫爸爸.
我等了约两分钟,期望他会沿路回头,但李宝宝还是在原地语无伦次地大哭.
我只好出现,李宝宝赶快过来.
这个经历,曝露了李宝宝的一个问题,就在这条很直,参照物很明显的路上,李宝宝都迷路了,因为我叫李宝宝回家,但他却指着滨海大道的方向说住那边回家.
在回去的路上,李宝宝再也不敢骑车冲到前面,基本上和我保持同步.看到我停下来,他也会停下来等我.
回去的路太长了,我们休息了好几次,李宝宝都不愿骑车了,想叫我背,我也背他不动,只好一面休息一面回家.
这次李宝宝没有耍赖要我一定要背他,在这之前,不管我和妻子多累,李宝宝走不动了,是一定要我们背的,他体会不到别人也会和他一样累.但这次,他似乎感到了一些, 我们走了很久才回到家,来回的路程我估计在十公里以上.
自然教法二十二:建立简单的是非观念:好宝宝和坏宝宝
柳暗花明留言:“我也有问题请教楼主,和112楼的相反,我的孩子太能自我保护,别人碰他一下,不管故意还是非故意,他都要打回来。甚至自己在楼梯上摔倒,一定要用力打楼梯,我拉住他的手,他甚至俯身下去咬楼梯。
遇到问题,比如小朋友拿了他的玩具,或者妨碍他做什么事情了,他不是用语言,而是用手去打。现在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我差不多寸步不离,生怕他打了人家,尽量防患于未然,而且有时是没有预兆的,防不胜防,这已经成为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最大障碍。有时候拦住了他没能打到,他会记着,过一会仍要去打。
试过惩罚和忽视,均不见效。
请问楼主和广大家长朋友们有没有办法呢,为此都不敢送去幼儿园。”
说实话,李宝宝不存在这个问题,就和112楼的一样,属于退缩型的,是容易被别人欺负的那种。
对于柳暗花明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要区分这种行为是属于刻板行为还是问题行为,如果属于刻板,惩罚和忽视是不会见效的,只能引导或替代。
如果是问题行为,就是需要纠正的。不过就小乐的情况而言,就算是刻板,也是有问题的刻板,处理起来会复杂得多。对此我也没有成功经验,只能举一个有点类似的例子供参考。
李宝宝也会有类似问题,就是做一些社会规则所不允许的事。例如乱动别人的东西,吃饭时跑到别人的桌子去坐,虽然没有打人这么严重,但也是让别人感觉很不舒服的。这时候的单纯的忽视与惩罚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我做的第一步是建立简单的是非观念。
我会问李宝宝,你要做好宝宝还是坏宝宝。当然是在平时,不是在他发生问题行为的时候问。
李宝宝刚开始时不明白好宝宝和坏宝宝的区别,一会回答:“做好宝宝”,一会回答:“做坏宝宝”,这时跟他解释好坏是没有用的,我是直接告诉他结果:“做坏宝宝要被打屁股,做坏宝宝要被子警察抓去,关起来,送到医院去打针”,这里面逻辑是有问题的,但警车和救护车都有警灯,李宝宝以为警车也送去打针。
这时,李宝宝就会回答:“做好宝宝”
我进一步强化好宝宝的结果:“对了,做好宝宝就可以去游乐场玩,就可以去海边游泳”,这些都是李宝宝最向往的活动。
这样经过几个回合,李宝宝开始接有点明白好宝宝和坏宝宝的区别
第二步,就是利用好宝宝和坏宝宝来评价李宝宝的行为。
于是我就可以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李宝宝,当他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则时,我就会问他:“你要做好宝宝还是坏宝宝。”在他回答做好宝宝时,我会告诉他,好宝宝要怎样做。
就这样,一点点地建立起他的社会规范意识。只是要建立的东西太多,到现在都还有很多规范李宝宝不能遵守。不过也不能太过强求,正常宝宝也会有不懂事的时候。
有时候,李宝宝想做他想做的事,但这件事已经被定义为坏宝宝干的后,他也会选择做坏宝宝。
例如李宝宝很喜欢火车,总是要求等火车,在我们回家的路上,是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到火车的。回来的时候,时间很晚,我们会对他说:“太晚了,我们要回家,好宝宝要听大人的话”。
有好几次,李宝宝都说:“我要做坏宝宝”,这时,我会吓唬他:“做坏宝宝要被子警察抓去,关起来,送到医院去打针,你还做不做?”,这时,李宝宝就不敢再选择做坏宝宝了。这有点欺负小朋友的味道,但也只能这样了。
第三步,利用好宝宝和坏宝宝来进行强化或惩罚
对于李宝宝的部分严重行为,屡教不改的,我只好进行惩罚。当然,在进行这样的活动时,是需要准备一下的。
例如,李宝宝在饭店吃饭时,总是喜欢跑到别人的桌子去坐。这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当然,这是一个已经多次带他出来吃饭之后进行的活动。
我是先带他去天虹,那里有一个游乐场,我把他带到了游乐场门口,但不让他进去,告诉他,我们要先去吃饭,吃完饭才可以来玩。
李宝宝很不情愿地跟我们去吃饭了。
吃饭的过程中,李宝宝理所当然地又跑到别人的桌子去了。
我把他拉回来,告诉他,坏宝宝才在吃饭的时候跑到别人的桌子去。问他:“要做好宝宝还是做坏宝宝。”
李宝宝回答:“做坏宝宝”
我对他说:“做坏宝宝就不能去游乐场玩了,你要做好宝宝还是坏宝宝?”
李宝宝回答:“做好宝宝”
但过不了多久,他又跑到别人的桌子去了。
如是重复了大约三次,我都问他同样的问题。
最后一次我不再拉他回来,我觉得,这样的强度应该够了。
吃完饭,我问李宝宝,想不想去游乐场,李宝宝当然想去,但是我告诉他,因为你刚才做了坏宝宝了,不能去游乐场。
李宝宝很不高兴,但这次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他去的,我取消了所有的活动,直接回家,不管他怎样闹。
本来我想再做一次这样的活动,然后选择正强化,但再次去吃饭的时候,发现李宝宝居然老实了,一直和我们坐在一起吃饭,这下一步的活动就免了。从此以后,我们总算摆脱了吃饭时,总是有一个人专门照顾李宝宝的历史了。要知道,自从李宝宝会走路开始,我们外出吃饭时就一定要一个人专门跟着他在整个餐厅乱转
自然教法训练二十三:手眼协调的更高要求:学习玩电脑游戏
李宝宝在机训练的时候,老师会给他画迷宫,这样可以扩大他的视觉广度.
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方法,只是训练机构里的强度不够,所画迷宫也太简单了,我认为李宝宝可以完成更复杂的迷宫.
于是我开始教他用电脑.
电脑里有一个迷宫游戏,是用键盘操作的.而在学习键盘操作前,需要先学习用鼠标.这是另外一种的手眼协调.
刚开始时李宝宝连鼠标的小箭头都找不到,找到后也不明白鼠标和小箭头之间的关系.更别说可以控制鼠标了.为了避免他去玩鼠标上的转轮,我特意买了一个没有转轮的鼠标(现在这样的鼠标越来越难找了).
我努力了30分钟,李宝宝没有任何进展,只好停止.
我找出了很久以前的光盘,叫<智慧小天使>,是一套电脑互动软件, 进入届面后鼠标很大.
我就用这套软件来教李宝宝用鼠标,手把手地教.这套软件是一套中英双语故事,李宝宝很快就喜欢里面的<三只小猪>的故事了.
有了兴趣,一切都好办了,没过多久,李宝宝就可以熟练地操作鼠标了.
这时,我故意把<三只小猪>藏到文件夹里,然后找给他看.
很快他就会自已从文件夹里找出三只小猪来放了,最后他可以按我的电脑—D盘----总文件夹----子文件夹中找出<三小猪>,而每个文件夹中都会有10个以上的干扰文件.
然后就可以开始玩电脑游戏了。
李宝宝玩的第一个电脑游戏是打老鼠,小老鼠从杯子里钻出来,就用勺子去打.刚开始只能打到20个,后来可以打到200个以上。
第二个是滑板女孩,用鼠标控制,避开路上的障碍物.这个游戏难度有点大,李宝宝在去青岛之前,都过不了一关。
然后我教他玩迷宫,用键盘的方向键来控制的.
这要求明显高了很多,刚开始时李宝宝都不愿意玩,他很不适应.我只好拿着手指来操作.这时的操作是带有一定的强迫.
在他勉强可以操作后,我让他自已来,发现他不行时来用声音提示:“上、下、左、右”,其实这时他对左右的相对关系并没有直正明白,但因为键盘符合了一一对应的规律,李宝宝还是可以适应。
这样的游戏每次都是我要求后他才玩,大约半个月后,我终止了这样的要求,李宝宝也就不再去玩这个游戏。
大约过了一周,我发现李宝宝自已打开了这个游戏,开始玩了起来,只是在我试图去看他时,他就关掉走开。
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是不理会他。
李宝宝只玩到第五级,就重头再来。玩下去是难度大了很多,李宝宝由于害怕失败,就不再往下玩,但如果每次只玩到五级就停止,就会变成一种刻板行为。
因此,在他重复数次这样的行为后,我要求他往下玩,虽然他不情愿。每次过了一级,都要我在旁边监督:“继续,再玩一局”,有时还要拿过他的鼠标,以防他关掉游戏。
现在他可以于玩到12级,已经属于很复杂的迷宫,我也就不再要求他了。
现在,李宝宝已经学会在百度上找火车的图片,只是他还不会打字而已。
自然教法二十四:时态的训练:昨天、今天、明天和星期
李宝宝是很长时间弄不清昨天、今天、明天的,对时态也没有明确的概念。但这是一个正常人必须掌握的东西,弄不清楚,只有努力地教他。
刚开始我也不知道怎样教,老师在教他这个项目时结合了星期来进行,但李宝宝进度很慢,要学的东西却很多,为了不浪费时间,这个项目由我接着来进行。
刚开始是死记硬背。
我将内容做成了十张卡片,然后将昨天、今天、明天放成一排,星期放成一排。
我告诉李宝宝,今天是星期三,哪么明天就是星期四,昨天就是星期二。
然后我把昨天和明天对应的卡片盖住,只让他看今天是星期几,然后问他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他给出答案后,我翻开卡片让他看答案。
需要说明的是,李宝宝通过做罗辑狗,学会了对照答案。因此,这时候李宝宝在答题后给他看答案,已经可以做为一种强化手段。
就这样训练了他一个星期,难点在星期天和星期一,不过李宝宝的死记能力是不错的,他全部背了下了。
注意,他只是背下来而已,他并不明白其中的实际意义。
背下来之后,我改为无卡片提问。每天上学的路上,我都会问李宝宝:“今天是星期一,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特别是在星期一,和星期五,因为昨天和明天不用上学,这是让他明白昨天、明天的最好机会。
因此在这两天,我都会补充问题:“昨天是星期天,用不用上学?”
星期五、星期六照此办理。
为了让他进一步理解,李宝宝的妈妈专门做了星期的卡片,贴在墙上,星期一到星期五,写上“要上学”,星期六和星期天,写上“不用上学”,李宝宝对此很感兴趣,没事就会指着卡片读:“星期一要上学”读到“星期天不用上学”。
我看得出来,他是想读“不用上学”的那两天,对他而言,知道什么时候不用上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李宝宝也和其他的正常宝宝一样,盼着不用上学的那一天。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和李宝宝说话,都特别要用上带有时态的词。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不放过,特别是对李宝宝而言有深刻印象的事情,除前面所说的不用上学外,还有一件事可以利用。
很奇怪,李宝宝怕蚯蚓,看到蚯蚓就吓得大叫,把蚯蚓叫做蛇。于是每次在他被蚯蚓吓着后,我会马上问他:“刚才李宝宝看到什么了?”一般情况下,他只会回答:“看到蛇”,这时,我会追问:“什么时候看到蛇?”,李宝宝不会回答,我就提示:“刚才”,于是李宝宝会回答:“刚才看到蛇”。
这时,我没有刻意去纠正他关于蛇和蚯蚓的区别,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放到一边。
但李宝宝到了第二天,我再问他,什么时候看到蛇,他还是会回答:“刚才看到蛇”。这时,我就要给他纠正了,告诉他那是昨天的事,已经睡了一觉了,变成昨天了。
这种刚才和昨天的区分,李宝宝用了差不多一个月。
再后来,为了加深星期的理解,李宝宝的妈妈和李宝宝约定,星期一坐什么车,星期二坐什么车去上学等等。
只是李宝宝习惯了坐公车上下学后,我再开车去接他,李宝宝就会对我说:“不坐你的车”。
李宝宝不喜欢坐我的车是有打算的,因为每次坐我的车,在路上,我都会对他进行干预,因此,坐我的车就和上课一样,现在发现坐公车不用上课,自然就不想坐我的车了。
李宝宝的这点花花肠子,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结果是,不想坐也要坐,只是在车上的内容,更多的转为侧重于交流了。
自然教法二十五:理解新旧
新旧的概念是我教李宝宝的,这个项目机构的老师还没进行,我就先教了。
这个想法是突然冒出来的。那时是接李宝宝回家,在北环大道上跟李宝宝说有关车的话,就是识别小汽车、货车、公共汽车等等各种各样的车,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车有新有旧,于是我问李宝宝:“那是新车还是旧车?”
李宝宝乱答一通,反正二选一,总会有一个是对的。
每次李宝宝答完之后,看到我不说话,就马上改口,因为每次他说对了,我都会赞扬一下。说错了,我就会“嗯”一声。
我意识到,李宝宝分不清新旧。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问了机构的老师,他们也说这个项目比较难教。
对于比较难教的项目,我的做法是重复,不断地重复,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去解释,我觉得解释如果可以让他明白的话,他就不会是自闭了,至少在他那个程度时是这样,所以我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东西,有机会就问李宝宝这个问题,答错了就提示,当然对很明显的特征还是可以解释一下,比如“那辆车很脏,是旧车”。
这种训练持续了近一个月,直到有一天,李宝宝突然明白了。
笑眯眯,你好!拜读大作,受益匪浅!我孩子与你的同岁!说到理解新旧,推荐买一套书《贝贝熊生活系列丛书》(淘宝上有,6折),里面有一集有关嫉妒心的里面谈到新旧,我孩子看几遍自然而然就懂了。这是拜读小P妈帖子(情感训练做得很好,值得一看)学到的,在此向她表示感谢
李宝宝明白这一点,是因为树叶,我到现在也弄不明白,到底是水到渠成呢,还是因为之前的教具不好。
那是一次我带李宝宝出去,去干什么给忘了,反正回来的时候已是路灯已经快亮了,我和李宝宝在等公共汽车。
我在寻找着,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李宝宝认识新旧。
我发现了路边的花圃,里面有新长出来的树叶,于是我摘下两片树叶,一片是新长出来的,嫩黄色,一片是深绿色的。
我告诉李宝宝,这张叶子是新的,这张叶子是旧的。
李宝宝明白了,这次是真是明白了,我换了好几次树叶,他都答对,此后我再问他车辆的新旧,也基本上都答对了。
只是此后,李宝宝开始要求穿新衣,要新玩具,没有了原来朴素的本色,甚至在游乐场骑马的时候,也要求骑新马。
但我还是很高兴,李宝宝进步了,开始知道臭美了。
自然教法二十六: 初步学会互动-------两只鹦鹉
李宝宝的交住能力与欲望是很差的,即使是在自闭症孩子当中也是如此。他基本上是见到小孩就躲。其它小孩也不愿意跟他玩。在有很多小孩的场合,他也只是寻找自我剌激的东西(例如在肯德基游乐场,没有小朋友时会玩滑梯,小朋友多的时候就去转方向轮),我的感觉是他在很多的小朋友中感到不知所措,所以找一件熟悉的事来干,就好象一个小伙子初次约会手足无措一样。其实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如果参加一个聚会,会上人的我都不认识,我会和相识的几个人坐到一个角落,寻找一种安全感。
有次李宝宝在小区里,我还听到一个小孩对另外一个小孩说:“他有病”。
我听了很难过,但小孩不懂事,我们也不能责怪他,谁叫我们的孩子有这个问题呢?
为了让李宝宝学会交往,我们决定去宠物市场去买动物。让他从动物哪里体会到一些父母之外的交往。因为,那个时候,大约五岁,李宝宝的交住,基本上只限于爸爸妈妈这里,爷爷奶奶那里有一点。除此之外,就只有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了。
其实说学交往是有点过了,我只是希望李宝宝能够学会照顾小动物,学会给小动物喂食,记得他还有这样的小动物就可以了。
刚开始的时候是买鱼,买泥秋。
但没养多久就死了,因为李宝宝会伸手进去捉鱼,捉泥秋。
看来鱼是不行了,鱼反应太慢,喂食后很久才见小鱼去吃,李宝宝根本不会有这个耐性去等着看鱼吃东西。当然在公园的锦鲤除外,那里的鱼会成群结队来吃,李宝宝还是有兴趣喂鱼的。
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我所设计的活动,要可以马上看到结果,否则就要更改活动或重新设计。不能产生直接结果,而又必须进行的活动,必须动用强化物。当然,在李宝宝程度提升后,用承诺或夸奖就可以了。在李宝宝养鱼的时候,他只有四岁半,达不到承诺强化的程度。
小鱼干预失败后,我们又去了宠物市场,想找一个更合适的来代替。刚开始的时候想养只小狗,但在宠物市场时发现他怕狗,其它的如小兔子,养过一次,三天就死了。
我决定养鸟。
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选择,因为鸟是不能触摸的,也不会和李宝宝互动,不象小狗,一叫他的名字,就会有反应。
但整个市场没有更好的选择,我就给李宝宝买了两只鹦鹉,最便宜的那种,15元一只的。还买了一袋鸟粮。
刚开始李宝宝还是感到害怕,好在小鸟在笼子里,慢慢地李宝宝开始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小鸟。
小鸟有一个好处,一放鸟粮,就会过来吃,不象小鱼,等了很久,才不紧不慢地吃上一口。对李宝宝而言,象正常孩子一样,等上几个月,看着小鱼越长越大而得到一种成就感,是行不通的。我们对他解释,他也不可能理解。
于是我教李宝宝喂鸟。学会喂鸟之后,我试着将小鸟放出来,让它在屋里飞,当然这会造成一定的卫生问题,但为了孩子,哪里顾得了这么多。
刚开始的时候李宝宝还是害怕,我捉住鸟,让他摸一下,他只敢轻轻地摸一下。试过几次之后,李宝宝开始不怎么怕小鸟了。
我为了引小鸟过来,会在把小鸟放出来后,用鸟粮来喂它。刚开始小鸟不敢,两三次之后小鸟就敢在我的手上吃东西了。
这时,轮到李宝宝出场了,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李宝宝学习。
我拿着鸟粮,拿着李宝宝的手,让他把鸟粮推近小鸟。
小鸟开始吃,我看到李宝宝开始对小鸟感兴趣。
但李宝宝最感兴趣的是看小鸟飞,每次看到小鸟停下来,他就用手去赶,看着小鸟在空中飞,高兴得直笑。
我认为这已经背离了我买小鸟的初衷,看小鸟飞是一种视觉刺激,对李宝宝没什么帮助。
我只好一次次地带李宝宝去喂小鸟。
这样重复了大约一个星期,李宝宝终于开始对喂小鸟感兴趣了,最喜欢的是喂小鸟喝水,总是拿着水去给小鸟,嘴里还说:“喝水,喝水。”
当然他赶小鸟的爱好还是没变,每次在小鸟喝了一点水后,就用手去赶一下小鸟。不过他已学会与小鸟互动,知道要接近小鸟,必须有东西去引诱它,这可以说是一个大的进步了。我养小鸟的目的也达到了,要进行更高级的互动训练,就要换教具了。
自然教法二十七:开始有留恋的情感:狗医生的帮助
李宝宝的小鸟后来飞走了。但我们看不出李宝宝的任何留恋。早上起来我特意问他:“你的小鸟呢?”,他也只是回答一句:“飞走了”。
李宝宝的情商确实还很低。在李宝宝五岁半的时候,有一次我假装肚子痛,想看一下李宝宝的反应,结果是没有任何反应。
李宝宝还不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也不会去评价别人的感受。他只在乎他自已。这个问题到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他的能力都还没有出来。
当然,他会在妈妈哭的时候去安慰一下(假哭的,骗李宝宝的),但这不是他的本意,他这样做只是一种模仿,或者说是情境反应,因为在他哭的时候大人就是这样安慰他的。
因此,当奶奶向我汇报说李宝宝会安慰别人的时候,我只是苦笑一下。李宝宝达到了什么能力,我心中是有数的。
那个时候的李宝宝,连主动招呼都不会打,连远距离的呼叫都不会,而会安慰别人,是不可能的。
当然,不同的宝宝会有不同的情况,例如我带李宝宝去康宁做听统时,有一个宝宝三岁多了,还不能发音,但他的主动模仿能力在接近三岁就出来了,而李宝宝要到五岁时主动模仿能力才出来,但李宝宝的发音是不到两岁就有了。
所以,我认为,对宝宝表现出来的某些技能,要多注意他是真正具备了还是机械模仿,否则很容易贻误战机。
这次我决定买一只狗,因为狗是有呼叫反应的,你在很远的地方叫,它都会跑过来。我希望通过这只狗,能让李宝宝的情商有所提升。
但这次让我失望了,我们买的这只狗太过活泼,把李宝宝吓着了。
不过李宝宝还是学会了溜狗。在我们的陪伴下,李宝宝可以牵着小狗出去玩。
但他不会叫狗,他不会用语言叫小狗的名字,也不知道当小狗跑开时,可以通过叫小狗的名字叫它回来。
直到有一天,机构来了两条狗医生。这是亚州动物协会的一个慈善项目,完全免费。
狗医生来了,洗得干干净净的。狗医生真的很温顺,不管你怎样模,就算是不小心扯它的毛,拉它的尾巴,都没有反应。
李宝宝喜欢上了一条叫路路的京巴。这天,他第一次抱了小狗。
第二天,李宝宝起来的时候就在床上大声地叫:“路路,过来。”
李宝宝总算有了思念了,他开始想念那只狗医生。
之后的几天,李宝宝很积极去上学,他以为,到了学校,就可以看到路路了。
后来我给狗医生的主人打了电话,向她们表达了感谢之意。
通过跟狗医生的接触,李宝宝开始可以接近我们买的小狗了,那只小狗叫旺旺。
我几乎每天都带李宝宝和旺旺出去,然后把旺旺放开,让它跑远,然后大声地叫:“旺旺,回来”
我要求李宝宝也叫。我发现,当李宝宝发现他大声地叫:“旺旺,回来”而旺旺真的跑回来后,李宝宝很高兴,这时,李宝宝总算感受到了自已声音的力量。
我问李宝宝:“我们把旺旺送给别人去好不好?”,这时李宝宝回答:“不好”
我又问李宝宝:“我们把旺旺杀来吃掉好不好?”,李宝宝回答:“不好”
李宝宝总算有了留恋的动物了,之前,他只对没有生命的东西感兴趣,当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除外。
后来,由于小狗越来越大,难以照顾,我们把小狗送人了
自然教法二十八:目光对视的训练
这是一个很基础的训练项目,基础到几乎每一个刚始接受训练的宝宝都要先通过这样的一个训练。
我之所以写这个主题,是因为我觉得,目光对视的训练除了教材上面写的,保持目光接触五秒钟以外,要需要有更进一步的训练。
我认为,保持目光接触五秒种以上的这个要求,可以满足上课之需,可达到完成一节个训课的要求,李宝宝要融入社会,这个要求还是低了一点。
有些宝宝达到这个要求后,可以自行进步到更高的要求,但李宝宝做不到,需要我们在课外不断训练,直到现在,李宝宝紧张的时候,都还会回避老师的目光。
对目光对视的训练,我认为也有一个阶梯,我是这样来划分的:
1.强迫对视
2.指令对视
3.目光追物
4.按目光指令取物
5.读懂目光的含义
6.目光交流
以李宝宝现在的能力,可以基本上达到第五阶梯,第六阶梯的能力还没出来。
因此,我在想,对李宝宝而言,即使是最基础的项目,也需要我进行长达数年的努力。这样的努力,说句实在的话,我还看不到尽头。在这个帖子上,得到了很多家长的鼓励。心里很暖,但我还是很清楚李宝宝往后的路,要比我想象的坚难很多。
因为,比目光对视更高级的项目还有很多,还需要我进行多久的训练?
我在李宝宝的训练过程当中,是比较喜欢思考有关阶梯的问题的。任何一个李宝宝不能通过的项目,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更容易的阶梯李宝宝没通过,把这个阶梯找出来,让他先上了这个阶梯之后,问题会容易解决得多。
在这里,我用了“思考”二字,其实是狂妄了,象我等凡夫俗子,怎有资格去“思考”?
只是在这里,我找不出更适合的词了。
扯远了,还是回到目光对视的训练上来吧。
我们从中山三院回来,带回了四本书,两本RDI,一本结构化,一本ABA。我问医生,还有没有别的书,医生笑了一下,说:“你能把这四本书学完就不错了!”
于是我回来就开始试着上第一课:目光对视、呼叫反应、坐好。
在这里就只提一下目光对视吧。
在去机构正试训练之前,我自已对李宝宝进行了目光对视的训练。我发现李宝宝确实没有任何的目光对视。李宝宝坐在我的对面,眼睛看着地面。
我只好用强化物,发出:“看爸爸”的指令后,出示强化物来吸引他。这个时候,没有强化物,只是用手辅助,他根本不会看我。
很快他就明白了,看爸爸就有东西吃。
这样的训练进行了三天,然后送去了训练机构。
我觉得,象我这样每天下班才训练一节课,强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那时,还有很多内容,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
李宝宝的强迫对视与指令对视是老师来完成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老师比我要强,而且,这两个项目在个训室里的效果比在自然环境要好很多,特别是在李宝宝刚刚开始接受训练的时候。
补充一下,强迫对视是我编出来的名词,包含了强制对视(用手将宝宝的脸抬起来,强制他看我们的眼睛)和诱惑对视(将强化物放在我们的眼睛旁,让他不得不看我们的眼睛)两项内容。方法还有点鼻子数数,从脸上撕贴纸,鼓腮吹气等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强迫或诱惑宝宝看我们的眼睛。
而这时我的课外配合则是高台注视,RDI里面的一个方法,把李宝宝放到一张高桌子上,要高到让他感到紧张,爸爸站在一端的地上,让他走过来抱爸爸。这时要看着他的眼睛。旁边需要一个宝宝不亲近的人来保护,以免他掉下来,也避免他不找爸爸,反而去找保护他的人去了。
爸爸要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他明白,爸爸在这里,过来找爸爸。
在宝宝找爸爸的过程,切记要保持目光接触。
成功后可以不用高台,让宝宝在五米外站好,妈妈发指令:“过去找爸爸”,宝宝过来后,要有一个宝宝喜欢的活动作为强化,然后再让宝宝去找妈妈。
指令对视就是一个正常的ABA内容了,在听到“看爸爸”的指令时,没有出示强化物,也可以看爸爸,只是看完后要记得强化一下。
目光追物在机构里也会训练,最常用的就是杯下寻物。不过我认为强度不够,对他进行了“把五颜六色的小球放到桶里”的训练,具体详见前文《自然教法方法五:两眼看天,走路不观察周边情况的训练》
按目光指令取物,是RDI里的内容,不发语言指令,只用无意义的声音提示李宝宝注意老师的目光,然后取物,这是一个在课堂、在家里都要同时进行的训练,每天两节个训课的强度是不够的,更何况老师还要教他其它的内容。
读懂目光的含义老师也会教,但要主要由我们来训练了,李宝宝这时的程度较好,已不需要专门正儿八经地坐下来训练这个项目了,在这之前,李宝宝要读懂我们声音的含义、表情的含义,最后才是目光的含义。其实目光的含义在生活用始终会用到,例如我们生气时的眼光和高兴时的目光是不一样的,但那时李宝宝只会注意到表情与声音,不会注意到目光,因此在生气或赞扬的时候,我就会淡化声音与表情,强化目光,让李宝宝感受其中的含义。
说实话,我在这方面也是比较迟钝的,上高一时别人如果只是瞪我一眼,没有配合表情或声音,我基本上是没有感觉的。有鉴于此,我才认为李宝宝必须进行这项训练。
最后一项我认为要实现与李宝宝的目光交流,现在还做不到,李宝宝还不会用目光与我们交流。何时成功了,我再补上一帖吧
自然教法二十九:识字的训练
李宝宝在四岁半的时候,在训练机构跟老师学认字。他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半个小时可以认7~10个字,而根据那位老师说,幼儿园正常孩子也只能认5~7个字,那位老师原来是一位幼儿园的老师。
不过李宝宝所认的字好象没有什么明显的用处,因这他基本上不会用。在那个时候,李宝宝基本上没有主动语言,他背下了很多字,但未能对他的当时的语言有太多的帮助。
不过即使是这样,李宝宝所背下的字,在他的主动语言发展起来后,还是有相当的帮助的,这就好象一个人身负内功,但不会运用一样。一旦得到明师指点,便可成为武林高手。
因此,我认为,自闭症宝宝的识字训练,是不太适合采用正常宝宝从“人、口、手”开始的,因为正常宝宝语言很非富,他所认的这些字都是已有语言的文字,因而运用是自然而然的。
我对李宝宝的识字训练是从句子开始的。其实严格来说,我在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他进行“识字”训练了,例如我教他读动物百科。
只是我后来回想,对自闭宝宝而言,他所认识的字如果不能运的话,只是一种机械记忆,对这样的宝宝而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识字。例如有段时间我教李宝宝背千字文,他可以背下三百多字,而且可以看着字来读,把字分开他也可以认识大部分,但后来我终止了这种训练。
因为我发现,背千字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李宝宝的刻板行为,回到家里,我想训练李宝宝新的内容时,李宝宝就会过来抱住我,抓住我的头晃来晃去,对我说:“背千字文”。
因此,我决定通过教李宝宝用得着的句子来教李宝宝识字。
因此,我认为,自闭症宝宝的识字训练,是不太适合采用正常宝宝从“人、口、手”开始的,因为正常宝宝语言很非富,他所认的这些字都是已有语言的文字,因而运用是自然而然的。
对自闭宝宝而言,学以致用尤为重要。
我改变了教李宝宝认字的方法,从李宝宝认识的句子开始。其实严格来说,我在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他进行“识字”训练了,例如我教他读动物百科。
我后来回想,对自闭宝宝而言,他所认识的字如果不能运用的话,只是一种机械记忆,对这样的宝宝而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识字。例如有段时间我教李宝宝背千字文,他可以背下三百多字,而且可以看着字来读,把字分开他也可以认识大部分,但后来我终止了这种训练。
因为我发现,背千字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李宝宝的刻板行为,回到家里,我想训练李宝宝新的内容时,李宝宝就会过来抱住我,抓住我的头晃来晃去,对我说:“背千字文”。
因此,我决定通过教李宝宝用得着的句子来教李宝宝识字。
这样的识字训练我是在电脑上用幻灯片来完成的,一般我会配上图片。
我是这样做的:
我
喜欢
妈妈
我将以上的单词做成三张幻灯片,配上图片(喜欢就用心来代替),教李宝宝认。实在不能配图的,就不要配图了。不配图的字,李宝宝理解起来会难些,重复多几次就好了.
李宝宝认识后,我出示第四张幻灯片,这次是没有图片的:
我喜欢妈妈。
我要求李宝宝读出这句话。刚开始时有点不习惯,因为这是没有图片的。
但在辅助之下,李宝宝很快就习惯了这种教法。
然后我教其它的内容,一般是在这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我教他认“爸爸”两个字,然后要求他读“我喜欢爸爸”的句子,然后教他“和”字,要求他读“我喜欢爸爸和妈妈”的句子。
这里的“和”字是难点,这个字没法配图,每次读到这个字时都要我提示,大约经过至少五次后,李宝宝才不需要提示。
这时教他认字,我一般都是从他最感兴趣的东西开始。例如我会教他“火车”两个字,然后要他读“我喜欢火车”,然后在火车的主题上扩展“火车有好多种,有货物列车,有旅客列车,火车跑得快,火车拉得多”等等。
这样训练的结果是,妈妈带李宝宝去坐火车,李宝宝在火车上看到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时,就会说出“火车有好多种,有货物列车,有旅客列车,火车跑得快,火车拉得多”的话来,虽然还是有点不自然,但至少,李宝宝可以在不用父母提示的情况下自行运用学过的语言了。
从此之后,我总是把生活的需要用的话编成句子来教李宝宝认字,或是把李宝宝经历过的事情编成故事,来教李宝宝认字。
这就是我教李宝宝认字的方法,其它家长如有不同方法,希望不吝赐教,让们共同进步.
自然教法三十:李宝宝的音乐训练
我认为,大部分自闭宝宝的思维方式之一是不会转弯,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直的,就如同我们生活中有些缺心眼的人一样。我不知道其它的宝宝是怎样,反正李宝宝是很明显的。例如前所说的一一对应的思维方式。
只是,自闭宝宝的缺心眼是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会出现很多让别人不理解的行为,例如只用红色的杯子,到时间就主动去吃药,走路只走固定线路等。
当然,以上举例的行为不是李宝宝的,归类是我胡闹的,不妥之处,请指正。
但李宝宝还是有一些以上痕迹的,简单的就如骑自行车,刚开始只向逆时针骑,需要专门干预他才会顺时针.复杂的就很多了,例如他以为加了“不”字的就是否定,所以你问他:“你是害怕吃药还是不害怕吃药?”,他会回答“不害怕吃药”。这个训练直到去青岛前我都还没有完全解决,等李宝宝回来如果还是没解决,我只好继续进行直到解决的哪一天。
我认为,音乐是可以让思维变得会转弯的方法之一,可以解决李宝宝的直性思维。
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想,是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的。
我觉得,音乐需要用心去体会,而学习音乐的过程,更是一个将音符、声音、节奏、手、眼、朵结合在一起的活动,比特教教材中的那些手眼协调的训练要求会高很多,学了应是有益无害,因此,我让他学习音乐。
需要说明的是,我让他学音乐的目的,并不是让他成为音乐家,这一点在后面会有说明。
只是所有的特教书上都找不到教音乐的教案,也没有教材,没办法,只好自行摸索。
而我也不会音乐,是属于五音不全的哪种,跳舞时连节拍教找不到,要教李宝宝,实在是太过不负责任。
因此,我找了一个老师来教他。那个老师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在机构时候是上感统课,没有人注意到他其实是音乐专业的。我发现了他的这个专长后,与他沟通,给他加李宝宝的音乐个训课,当然是要付费的。之前的集体音乐课,我的感觉是听听可以,要想从中学到什么,以我们的孩子能力而言,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是正常孩子,如果只上音乐大课,想成为一个有音乐专长的人,可能性也是相当小的。
因此,要想让李宝宝具有音乐方面的专长,我的看法是必须进行一对一的音乐个训训练。
刚开始这个老师也不知道怎样教,我们进行深入的沟通后,我给这个老师的建议是从节奏开始教。
于是放学后,这个老师就和李宝宝一起打拍子,老师放一段音乐,然后拿着李宝宝的手来和着音乐打拍子,这可是一种手耳协调的活,还真不好把握。李宝宝需要专心去听音乐,而且这种节奏的事,是难以解说的,画图说不清楚。
真是难为这位老师了。刚开始的时候难免进度缓慢,好在有我们的鼓励与赞扬,老师还是觉得自已的劳动得到了认可。
教打拍子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先是选一段节拍明显的音乐,手把手的教,然后是与宝宝面对面,让他跟着老师打,错的时候老师会提高声音提示。
基本上是几节课下来,李宝宝听到学过的曲子,都可以正确地打拍子了。
这时,老师显示出了他的专业水平,他让李宝宝跟着他用不同的方式打节拍:大象爬、小鸭子、小狗、走路等,目的是让李宝宝体会到音乐与生活的融合性。
学会了节奏,训练要升级了,机构里没有钢琴,我就用电子琴来替代。
这也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因为这时李宝宝还很喜欢乱玩电子琴,总是要弄出一些怪声出来,因此李宝宝在学习指法的时候,手是不老实的,总是想去动播放音乐的键,注意力很不集中。
这时候是需要一些强制的。要拿着他的手指去弹。而且他的手指很不灵活,也没有力,老师每弹几个音都要穿插一些手指操的内容,而我在家里,也要专门配合进行手指操的训练。
还好是特教老师在教,如果是普教老师,可能宁可不收这个学生了。
这样的训练持续了二个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很注意区分两个不同的指令:
纠正性指令(弹错了,再弹一次)和重复性指令(弹得好,再来一次)。
因为弹琴是一种需要大量练习的技能,不象ABA,一般连续做对五次后就通过了,不用再重复,但弹琴显然不能受此限制,因此,这两种指令的区分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很关键了。
二个月后,我们带李宝宝去接受普教老师的钢琴课。
还好,李宝宝除了不爱说话外,可以配合老师上课,刚开始时是每五分钟走神一次,到后来可以一节课集中注意力,老师夸他进步大。不过在和这个老师上课时,我们是把李宝宝的基本情况跟老师做了一个简单说明。
后来为了方便教学,我们在家附近找了一个老师给他上课。这次没有说明情况,老师上课发现他不爱说话,不唱谱,甚至不看谱,全靠背可以将一首小曲背下来。感觉他与其它的小朋友有点不一样,以为这是他的学习方式。
老师说,李宝宝还是很好教的,比那些学了一年的小朋友还好教。
李宝宝在这方面有一点点天份,他对音阶还是比较敏感,他听到的一些音,虽然不知道谱,也可以在钢琴上弹出来。例如《小星星》,是老师没教过的,但他还是可以自已在钢琴上弹出来。这一点我是绝对做不到的,就算是有老师教,我可能都学不来。
会弹琴,让李宝宝多了一个表现的机会,这对他的社交会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小朋友来我们家时,我们可以叫李宝宝表演弹琴,虽然都是一些小曲,但还是震住了那些小朋友。因为那些小朋友只会乱弹一通。亲戚来时,我们就可以要求李宝宝弹琴,弹完后我们鼓掌。几次下来,李宝宝就会等掌声了,没有掌声的时候会回头看我们,讨掌声。
去青岛后,李宝宝的钢琴基本上停了下来,回来后要继续。
其实,教李宝宝弹琴,能到什么水平是次要的,我的想法只是,等到有一天如果我们需要将李宝宝托付给别人的时候,可以留给他一台钢琴,他无聊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寄托,不至于采用一些别人无法接受的方法来打发时光。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爱好,也不能随便出门,我的日子怎样过?可以坚持一年?两年?还是三年?我想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疯掉。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孩子的实际生活,在我们离开后,他们还要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二十年,他们又怎样渡过?
因此,我觉得,要给孩子一个爱好,让这个爱好来陪他渡过往后的时光。这种爱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不影响别人。
2. 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3. 不需要太高的费用。
4. 不需要太多的空间。
5. 就算是长时间进行也不会对身体有太大的影响。
这样的活动,其实选择的范围是很小了,大约只有以下几种:
棋牌(和电脑玩)
乐器
书法
绘画
看书
看书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大多数自闭宝宝可能难以做到,因此我为李宝宝选择了钢琴。
但愿我的这种想法是多余的。
自然教法三十一:刻板行为的干预:总是将滑板推来推去的干预
李宝宝有两个严重的刻板行为,一个是转轮子,一个就是推滑板,推车,反正可以推的东西他就喜欢推,包括推拉门和窗。
转轮子还好办,别人家里很少这些东西,有的话对别人的影响也不大,但推东西就不好办了,他到处都可以找到玩具,活动范围大,而且容易弄坏别人的门窗,还会发出比较大的声音,影响别人谈话。
这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了。
解决这个问题,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现在李宝宝已不会去推别人的门窗,但推还是很喜欢推玩具火车,还好已不会打扰到别人。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将他的行为复杂化。在他的认知能力还很低的时候,要还应他不要这样玩,是行不通的。
我在他推滑板的时候和他玩过关的游戏。
我在他必经的路上,设置一个关卡,也就是用一个大龙球,有规律地左右滚动,李宝宝必须观察大龙球的运动,然后在合适的时机穿过去而不会被大龙球挡住。
刚开始的时候需要配和声音:“来了来了来了,注意注意注意”,后来就只需要滚动大龙球,慢慢地加快速度,缩小关口的宽度。
其实这也是让李宝宝练习观察周边的环境,学会参照的一个活动。
李宝宝在顺利通过后,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还有一个活动就是红绿灯的游戏,训练机构也会教,只是很多孩子在一起做,强度不够,变化也不够多(因为孩子多,变化过多会不适合)。
(搬新家了,发个帖吧,让我们继续交流,共同进步)
于是我单独将这个游戏拿出来和他单独玩。当然我不会刻意去找他玩,每次都是在他开始玩推滑板的时候我来加入。
刚开始是红灯停,绿灯行。
然后是红灯停五秒,爸爸数。
再后是红灯停五秒,李宝宝数。
再后是红灯停任意秒,李宝宝数。一般都控制在20秒以内。
然后妈妈可以参与,除了红灯停外,增加了在站台等火车,火车开到妈妈哪里时妈妈招手,火车就要停下来,与妈妈完成一个简单的对话:“火车开到哪里?”
李宝宝回答:“开到广州”,妈妈说:“我不去广州”,火车又继续开。
下次,妈妈就要去广州了,于是上车和李宝宝一起走。
当然对话的内容还可以变化,一般都控制在李宝宝可以完成的范围之内。
针对当时李宝宝的呼叫反应仅限于上课的情况,也就是说,只有在课堂上叫他:“李宝宝”,他才回答,下课之后他就不回答了。他以为,这只是上课的一个程序,不明白这是一种交流。
但这时跟他解释是没有用的,我要让他明白,课外叫他,他也必须回答。
因此在他推滑板时,我会故意叫他:“李宝宝”,这时他如果不回答,我就把他的滑板按住,辅助他直到他回答了才让他继续。
……
就这样不断地丰富他从事这种活动的内容,最后变成一种角色游戏。
然后的事你们都知道了,我用滑轮游戏和自行车将李宝宝的这个爱好替换掉了,当然最终的解决,还和他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有关,当他很想进行这个活动,而我们又不允许的话,他还是可以控制住不去玩的。所以现在他看到推拉门,一般都不会去玩了。
自然教法三十一: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正常孩子玩在一起
李宝宝的交往能力即使是与自闭宝宝比较,也是较差的。但他和爸爸妈妈却可以玩到一起,有很强的依恋情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感觉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 能力不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理解不了别人的游戏规则,因而逃避。就好象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有一门课很差,听不懂老师讲什么,上这门课的时候要么不想听,要么就想逃学的心理是一样。这一点可以得到证实。李宝宝在刚开始接受感统训练的时候是不愿意和老师互动的,经过大约两周时间,我想他大约听懂了老师的话,理解了老师的规则,开始乐意和老师配合。
2. 没有安全感。由于自闭宝宝天生害怕目光对视,爸爸妈妈这么熟了,都还要训练很长时间才可以对视,对陌生人而言,就更加不敢了。而正常宝宝在交流的过程中,都是会有相当部分的目光交流的。特别是小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
3. 交往过程中被欺负,但又不知道如何反抗,惹不起还躲不起啊?李宝宝到别人家玩的时候就有被小朋友打得哇哇大哭的经历。
4. 不懂规则,乱动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别人赶出来。李宝宝很喜欢去四楼,因为在哪里没有受到任何批评,那家家长还会满足他的要求,例如会开电脑让他看飞机,而不喜欢去七楼,他在哪里有被人推出门外然后关上门的经历。顺便提一句,四楼是我的同事,因而比较包容,虽然他不知道李宝宝的问题。七楼是另外一个公司的。
5. 感觉与别人交往还不如玩轮子有趣,就好象现在的宅男宅女。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认为,要想让李宝宝学会交往,走出去之前,要先请进来。因为这是李宝宝的主场,他会感到安全一些,其它的小朋友也不敢太放肆。
其实请进来是比较简单的,其它的小朋友来这里玩,不要过多地要求他们就可以了,如果这也限制,那也限制,小朋友没多久就不来了。当然还要准备一些玩具。然后再有一些吃的,过不了多久,小朋友就会全部跑到家里来了,而且还会在门口等李宝宝回来。
当然,只是简单地请进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进行精心准备。这就需要我们事先设计好一些李宝宝可以玩的游戏,然后组织其它小朋友一起参加。这里面有几个我们设计的游戏,明天再一个个写吧。
自然教法三十二:和正常孩子一起玩的游戏(1):开始接受小朋友的身体接触.
说句实话,每次我在帖子上看到那些爸爸妈妈直接将宝宝带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就可以取得很大进步的案例,我都很羡慕,那些宝宝的程度应比李宝宝好很多。有一次,还在李宝宝两岁多的时候,李宝宝的妈妈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来跟他玩,还开了一个早教班,每到周六周日,按早教的课程来教李宝宝和其它的小朋友做游戏,但也没有取得太多的效果。当时李宝宝别说参与,就连坐都坐不住。李宝宝的妈妈空有一身的幼教理论,近10年的教学经验,但却拿李宝宝一点办法也没有。直到看了特教老师上的课,才明白,普教和特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
因此,在走出去之前,我要做的是请进来。
李宝宝有一个问题,他不愿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熟悉的人之外的人有身体接触,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和小朋友拉拉手,但到了自然环境,他不愿意.例如他不会去抱或摸小宝宝.四楼有一个小宝宝,刚会走路,我们每次下去都会要求李宝宝去抱或背一下小宝宝,但他总是不愿意,只有在我们强行把小宝宝放到他身上,他才装模作样地抱一下,但明显是应付,碰一下就作罢. 小朋友刚来我们家时,他的做法是躲到房间里去玩他的火车.
因此我的第一个游戏是捉鱼游戏。这个游戏由大人主导,李宝宝和其它的小朋友一起参加,主要是解决一个初步的身体接触的问题和简单地参与游戏的能力,只是李宝宝在参加的过程中没有正常宝宝的那种兴奋。
我的做法是在一个大房间里,小朋友做鱼,由我来捉,捉住一个小朋友,就把他放在地上,盖上一个枕头,用手压住:“煮鱼了”,模仿水开的声音,说:“加油、加盐”,然后问被捉住的小朋友:“熟了没有?”,小朋友回答:“熟了”,就叫其它的小朋友来吃,如果小朋友回答:“没熟”,就继续加火,加水来煮。
其它的小朋友也可以过来煮这个小朋友。
要记得捉李宝宝,然后让其它的小朋友来煮他。一般是我先煮一下,然后其它的小朋友来煮.刚开始李宝宝有点抗拒这种接触,但有被我压住,不能起来,也就慢慢地接受了这种接触.后来,在被煮的时候,李宝宝也会回答:“熟了”或“没熟”,每次当他回答“没熟”时,我会说:“这条鱼太大了,要煮久一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李宝宝去煮别人,然后问:“熟了没有?”
在这个过程的,李宝宝开始是不想参与的,但在被煮几次之后,也会回答:“还没熟”了,是想被煮久一点,在煮别人的时候,也会学我的语言:“加油、加盐、加水、加大火”等,还会问:“熟了没有”
在李宝宝会煮别人的时候,身体接触问题已基本解决,至少在一起参加游戏的几个小朋间是这样.
只是在进行这个游戏的时候,李宝宝始终表现不出象其它小朋友那种等待被捉的兴奋,还是漫不经心地坐在一边玩玩具,直被捉住后在我的问话下才回答,后来好了一些,可以去煮别人,但也是在我的要求下进行的,他不会很兴奋地主动去煮别人。也不会在煮熟的时候,象其他小朋友一样兴奋地去吃。当我捉住一个小朋友,然后问:“谁来煮?”时,李宝宝不会主动申请,但其它小朋友就会兴奋地回应:“我来煮”
这样的游戏,正常宝宝也喜欢参加,而且规则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合作,李宝宝还是可以适应得了。只是让小朋友自行捉鱼时,却进行得不顺利,被捉住的小朋友不愿意配合。
本来我想发展到让别人去捉李宝宝或让李宝宝去捉别人的,看到这个局面只好作罢。
我得出结论,李宝宝的交往能力与欲望都很差,很可能在自闭宝宝中也是较差的,他的高功能,没有体现在这个方面。
这样的活动,解决了李宝宝不愿意触摸其它小朋,也不愿意被其它小朋友触摸的问题.李宝宝直到5岁,都不喜欢毛绒玩具,只玩那些硬材质的东西.三岁多时去深圳每洋世界,看到一个人扮的大企鹅,其它只朋友兴奋地去摸与抱,李宝宝在我们的鼓励与示范之下,只敢去摸一下尾巴.
这个游戏进行了一周,小朋友兴趣不减,但我们要换其它的内容了。
发表: 2009-03-21 15:17:53 第226楼
和正常小朋友一起游戏,李宝宝要经历以下的训练,先写个提纲,以免忘记:
1.适应和小朋友的身体接触(已写)
2.跟上小朋友的节奏
3.在小朋友当有拥有一定的地位
4.参与小朋友的游戏(能力未到)
5.发起游戏,邀请小朋友参加(能力未到)
具体内容整理后再放上来吧,期望有类似案例的家长一起放上来分享
期望家长能分享李宝宝能力未到而自已宝宝已具备这个能力的案例.也期望家长对我设定的这个阶梯进行修改与补充.李宝宝只能勉力进入第三阶梯.后面的阶梯是我想象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