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0069|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怎样训练才能提高他的理解能力和改变他的鹦鹉学舌的情况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9 08:4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教各位

您们好!我儿子刚4周岁,情感方面还算可以,有跟小朋友互动的欲望,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假如他玩得过火,您要惩罚他时,他一定要赖到您原谅他,运动方面也很好,但是理解能力极差,老是鹦鹉学舌,您说什么他就跟着说什么,可以说一整句话,在此请教各位,怎样训练才能提高他的理解能力和改变他的鹦鹉学舌的情况呢?拜托了.

2#
发表于 2007-11-19 11:52:45 | 只看该作者

re:学舌在自闭症的孩子中很常见,langua...

学舌在自闭症的孩子中很常见,language is not under an appropriate stimulus control(对不起,不知道中文应该怎么翻)。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苹果,说:“苹果”,语言的发生受控于看到的东西(语言行为中的一种tact);又或者,我们觉得口渴,说:“我要喝水”,语言的发生受控于需求(另一种语言行为,mand)。

而学舌的孩子的语言受控于别人的语言,或者语言提示,使得他的语言没有办法功能化。

例如,看到苹果,他不会说苹果,因为“看到苹果”这件事没有能控制他的语言,但你的提示“苹果”控制了他的语言,他就会跟在大人的话之后跟着说“苹果”。

干予的办法就是试图把孩子的语言导入正常的控制物的范围。

例如:每次拿了苹果,问“这是什么?”停顿,用期望的眼神看孩子(假设孩子会讲苹果),五秒钟后才提示“苹果”,孩子讲了苹果,强化物;接着,拿了苹果,问“这是什么?”停顿,用期望而却步的神眼看孩子,五秒钟后提示“苹。。。”,如果孩子能讲“苹果”,强化物。再接下去,拿了苹果,停顿五秒钟才问“这是什么?”,再停顿五秒钟,如果孩子没有回答,再提示“苹。。。”或“苹果”。以此类推。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把孩子的语言引导到正确的控制物上。

上面只是一个例子,生活中实际的干予方法,就要靠父母自己的创造力了。

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1-19 12:37:57 | 只看该作者

re:2楼的术语看着很亲切,握手。补充...

2楼的术语看着很亲切,握手。

补充一点,Introverb 在这类教学中也很重要,早期的主要是填空练习,比如:

社会主义-----好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1-19 21:41:12 | 只看该作者

re:请多讲些,中期填空之后,做什么呢?

请多讲些,中期填空之后,做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1-20 11:40:40 | 只看该作者

re:真是好方法,再学习一下,停顿5秒!这个时...

真是好方法,再学习一下,停顿5秒!这个时间等待把握我一直拎不清,现在可以默念5秒等待她回答或不回答后重新再提问,不然我总提无效指令很头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1-20 15:24:12 | 只看该作者

re:秋爸爸,我不明白您问的“中期填空”指的是...

秋爸爸,我不明白您问的“中期填空”指的是什么。可能我给的例子讲得太简单了,所以没有太明白。

我举的例子是教孩子命名东西,也就是语言行为中的tact。但同样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教其它的语言行为,例如mand。

我再把例子讲得具体一点吧。

情况:孩子会鹦鹉学舌讲苹果,我们要教他看到苹果讲“苹果”。

1。家长手里拿着苹果,另一只手指着苹果,直接说“苹果”——孩子模仿说“苹果”——加强物。
2。家长手里家长手里拿着苹果,另一只手指着苹果,停顿五秒,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孩子——(孩子没有反应)家长提示说“苹果”,孩子模仿说“苹果”——加强物。
3。家长手里家长手里拿着苹果,另一只手指着苹果,停顿五秒,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孩子——(孩子没有反应)家长提示说“苹。。。”或“P...”(用单词的最初的发音来提示孩子)停顿五秒,——(孩子没有反应)家长提示说“苹果”——孩子模仿说“苹果”——加强物。

只要孩子在这个训练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里直接说了苹果,我们就不用下一步的提示了,直接给加强物。最终的训练目标是:
家长手里家长手里拿着苹果,另一只手指着苹果,停顿五秒,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孩子——孩子说“苹果”——加强物。

另外,5秒只是一个概念时间,不需要那么刻板地去遵守,可长可短。有一些孩子思维的速度比较慢,那就多等一点时间;有一些孩子注意的时间比较短,中间停顿的时间太长,家长不给任何提示,孩子就去注意其它东西了,所以停顿的时间就要缩短,或者慢慢延长(从一秒开始,慢慢增加到五秒)。

再有,如果是作命名东西的训练,一次不要只训练一样东西,特别是当训练的目标也不是命名东西(因为孩子已经知道那些东西的名字了),只是要改变孩子鹦鹉学舌的特点,每一次训练的时候,可以用五到十样不一样的东西,但孩子都是知道名字的。一轮教十样东西,不管孩子有没有自己说对,都停下来,做一些其它的训练和活动,然后可以回过头来再叫孩子讲一轮,这样不会闷着孩子。

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1-20 15:38:26 | 只看该作者

re:Intraverbal是语言行为中的另一...

Intraverbal是语言行为中的另一类,简单点讲就是对话了。

如果孩子可以回答简单的问题,但是不能就一个话题和大人/小朋友进行对话,也是需要干予的。说实话,干预的效果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而不同。高功能的孩子可以把学过的对话泛化,所以干予后的对话能力会比较强;低功能的孩子可能就很刻板,教过的对话就会,没教过的就不会,所以要教很多很多的对话样板,孩子才渐渐的泛化学过的对话,这中间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

有两种方法可以尝试,一种设计对话,另一种讲故事。

——设计对话。
例如:A:训练师/家长/其它小朋友;B:孩子
A:XX好(孩子的名字)
B:XX好
A:你在干什么?
B:我在玩小火车。
A: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小火车吗?
B:好的,我们一起玩吧。
A:我的小火车是红色的。
B:我的小火车是绿色的。
A:Wu~~~~~~~~~~~~(模仿小火车的声音)
B:Wu~~~~~~~~~~~~
A:我的小火车跑得快。
B:我的小火车跑得慢。
……

诸如此类,但一开始训练的时候,对话不要太长,三到四句对话就好了。具体对话的内容,就要根据孩子日常的生活,可能的玩伴,等等,靠家长的创造力去设计了。

——讲故事。
找一个语言简单的故事。一般二十句话左右。

例如: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小月去公园玩。
公园里有小朋友在放风筝。
小月问小朋友,“我们可以一起玩吗?”
小朋友说“好呀,我们一起玩吧。”
小月和小朋友一起放风筝。
回家的时候,小月对爸爸妈妈说,“我喜欢放风筝”。

先给孩子讲,讲了几次之后就可以开始让孩子填空了,
例如第一句话: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小月去公园玩。
1。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小月去公园( )。
2。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小月去(     )。
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           )。
每句对话都以此类推。

填空的目的,不仅是增加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增强孩子的听力理解,以及对同一主题的关注性等等。

注意:
当孩子正确填空后,不要忘了重复孩子的话,例如第一句对话,孩子说了“玩”,大人还是要重复说,“对了,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小月去公园玩。”加强“玩”的语气。

很多训练的细节,如提示,提示延迟等等,就看家长自己的功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20 16:05:30 | 只看该作者

re:嗯,太好了!谢谢jinglenn这么...

嗯,太好了!
谢谢jinglenn这么专业又详细的讲解,一直头疼孩子的对话和理解能力问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20 16:19:54 | 只看该作者

re:老师讲的很清楚,是我没有把字码好。我原来...

老师讲的很清楚,是我没有把字码好。我原来是想知道,早期的项目之后,中期进一步该做些什么好。

我家孩子目前能够主动用语言提要求了,比如要求食品,即便食品不在眼前,在另一间屋里,且同时有手指示意;也可以提要求“我要骑在爸爸脖子上”“我要玩.....”。这些,我当初也是类似您讲的那样,一步一步地降低提示,经过长时间教出来的。
鹦鹉学舌的现象在我家孩子身上有,但不是非常严重,而且你我人称倒置的现象似乎也不特别严重,我曾很担心这个问题,但只偶尔出现,我估计是从一开始就注重这点,所以一些常见社交问答,我们一直是固定模式的,比如:
我说:“把小汽车给我。”他必答:“爸爸,给你小汽车”/“我不给你”,
“你吃饱了吗?”-“我吃饱了”。
我要咯吱你,- 爸爸,别咯吱我。
因此,我不确定他们真正地掌握了“你我”人称概念,也许只是那么固定地用而已。

目前,我在教他们问句上很困惑。我教问句是开始于,如,“爸爸,我要吃苹果,可以吗?”我答“可以,给你苹果”。这样的类型。但这也许不算真正的问句。
现在,教他们提问“这是什么?”,非常困难。因为这样的问话他们完全没有自我需要,如同没有求知欲一般,远非提要求那么迫切内在需要。这时在教学中,就会出现混乱,我教他这句话时,他不去仿说“这是什么?”而会直接给正确答案说“这是小汽车”。我只好提示到“问我:这-是-什-___”,他才有可能问出来。但是可以看得出他也很困惑,不知道该仿说还是该命名。所以,不得以,我目前放弃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教学是否需要第三者来做示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1-20 16:33:32 | 只看该作者

re:要孩子主动提问题确实不容易,不过听起来,...

要孩子主动提问题确实不容易,不过听起来,秋爸爸的孩子已经很高功能了,所以可以尝试一下。我直接训练的孩子还没有那么高功能的,所以我自己没有直接训练过。

建议一个方法,或者您可以尝试一下:

平常我们训练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是我们问“这是什么?”孩子答“这是汽车”。尝试把这种训练放到游戏里试试:

两个大人,一个交流对象,一个提示对象。

让孩子拿着东西(例如车子),提示对象用手提示辅助孩子,走到交流对象面前,提示孩子问交流对象“这是什么?”

——交流对象回答:“这是车子。”辅助对象提示孩子说,“对了,这是汽车。”然后叫孩子给交流对象加强物,就好象孩子是训练老师那样。然后辅助对象可以给孩子加强物。

——交流对象回答:“这是飞机。”辅助对象提示孩子说,“错了,这是汽车。”孩子说了之后可以给孩子加强物。

把整个过程搞得象做游戏一样,让孩子当小老师,增强三个人之间的沟通,加强物可以不固定由谁给谁,给孩子充分的主动权去掌握游戏的节奏。看看能不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问话的主动性,同时也增加孩子的主动语言。

我自己没有试过这种办法,所以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11-20 16:42:28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交问句时,用的都...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交问句时,用的都是孩子不认识的物品(例如:食物,新的玩具,新的小朋友)特别说明,食物很多时候用的是孩子知道的,但做成很奇怪的形状,然后用第三者(普通小朋友,在幼儿园)做示范,很多时候都是用午睡起床时吃午点的时间。有第三者介入,示范孩子会比较有兴趣,但要注意节奏,确保孩子的注意力在你和示范者身上。
你遇到的问题我原先也遇到过,就是用他熟知的玩教具教问句,我说:这是什么?孩子就给出正确答案。
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11-21 11:31:41 | 只看该作者

re:我儿子对话中固定句式太多如:他最爱说...

我儿子对话中固定句式太多
如:他最爱说,XX是XX,XX是XX,不能乱说,一天能说上百句这种句式,不停变化各种物品,一方面认为他对物品认识能力较好,但句式单一,这种应如何纠正
而且我儿子特别喜欢明知故问,很多问题他是知道答案的,但他还要不停的问家长,通过我们的反问,他再说出答案,我认为这也是他对句式理解力不够,不能任意转化句式造成的,这种问题如何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11-21 15:04:07 | 只看该作者

re:回12楼第一种情况,喜欢说XX是...

回12楼

第一种情况,喜欢说XX是XX,不需要去纠正他,能说是好事情。但可以教他更多的句式,试图扩充他的语言,应该自然他就会讲更多的句子了。

第二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他固定了这种对话的方式,虽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不是正常的对话方式,所以适当地忽略。如果你确实知道他知道问题的答案,或者装没听到,或者问他其它不相关的问题,从而打断他的对话模式,再加入新的对话元素,希望可以改善。

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11-21 15:53:52 | 只看该作者

re:秋爸爸要教孩子问:"这是什么?" 东西摆...

秋爸爸要教孩子问:"这是什么?" 东西摆在面前,而且是他知道的东西,为什么还要教他问这句话,即使小孩学会了,也可能以后会机械性地重复,而没学会问的目的.爸爸可以找一个布袋子(不会透明的),让他转过身去或让妈妈帮他蒙上眼睛,从他身边的玩具当中选一个放进袋子里.让他转过身来,妈妈提示他问:"这是什么?"  爸爸回答:" 这会嘎噶叫." 妈妈提示他回答;"是鸭子." 奖励! 猜的内容都应该是他已掌握的,因为重点是要他发问,如果太难,孩子就不感兴趣了.根据孩子的掌握程度慢慢地撤离提示.请把他平时难得吃到的或玩到的东西做为奖励物,增加他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11-21 19:06:20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各位的指教。我去试。我孩子功...

谢谢各位的指教。我去试。

我孩子功能高?可他们5岁多了。虽然不是最低的,但还是让我沮丧的时候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11-21 20:13:40 | 只看该作者

re:秋爸爸,不要太沮丧。我知道一般中...

秋爸爸,不要太沮丧。

我知道一般中国人的家庭都很早开始教育孩子(指正常的孩子),所以小孩子学得早,懂的东西多。很多四五岁的孩子会念诗,会写字,会做算数。

不过我身边也有大把正常的孩子,五岁的时候26个字母还认不全,十以内的加减法不会做,不会看表,不会讲故事(有个孩子给我讲奥特曼打神龟的故事,每一节两句话,不断重复,只是把神龟的名字改了一下,一共有不知道五只还是七只龟,差点没把我逼疯掉^_^),晚上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睡觉,一不顺心就大发脾气。。。。。,听起来是不是和自闭症的孩子很靠拢啦?!

所以要有信心啊!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11-22 10:24:19 | 只看该作者

re:我儿子问的第一个“这是什么?”很偶然,是...

我儿子问的第一个“这是什么?”很偶然,是一个他从没见过的软盘,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在他爸爸的工具箱里翻出一个过滤水器水龙头,于是又问“这是什么?”,在孩子眼中这两样东西确实是很奇怪的东西,从没见过的东西。我想要提问的时候拿一些他没见过的东西来问会不会更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11-22 13:30:15 | 只看该作者

re:秋爸爸的这是什么,也是我们用的方法。就是...

秋爸爸的这是什么,也是我们用的方法。就是找他不认识的东西,然后说:这是什。。。然后慢慢减少提示的字,大概有3个多月吧,现在,终于可以流利的运用“这是什么?”了。任何他不认识的日常生活物品,只要他感兴趣,就会问。
现在,由于表示需要的话已经运用得很熟练了,在幼儿园,常常大声说:XX老师,我要xxx。但是,无法和其他孩子互动,只会自言自语。
jinglenn的设计对话,让我幡然醒悟。现在和YY的对话,还停留在我问他答的境界,和听指令差不多。以后要多多设计对话。但也有让我头疼的事情:YY的记忆力太好,而且喜欢背所有熟悉的东西。以前设计过借东西的对话,结果,当别人和他说完了,他还吾自把剩余的话说完。所以,在设计对话上,需要我再多多考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11-22 15:35:28 | 只看该作者

re: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有刻板的语言模式,但是...

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有刻板的语言模式,但是,有刻板的语言比没有语言要好得多。再刻板的语言,只要是有功能的,就还是好的。

等孩子有了语言功能,再慢慢泛化它,减少语言的刻板程度。例如,同样的问话,用不同的问话方式达到同样的效果。举个例子,孩子要喝果汁,一般我们会先教孩子说,“妈妈我要喝果汁”;但也可以教“妈妈,我可以喝果汁吗?”“妈妈,我们家还有果汁吗?”“妈妈,你今天买果汁了吗?”等等,通过更多的语言模式来减少孩子说话的刻板性。

我个人的意见是不怕孩子讲话刻板,就怕孩子不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11-22 15:39:15 | 只看该作者

re:还想问问大家,有没有教过孩子说“我不知道...

还想问问大家,有没有教过孩子说“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是ABA语言训练里的一项。“我不知道”是一个很广泛使用的回答,不仅对于东西,也对于任何问题。例如“这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碗是用来干什么的?”“今天几号?”“妈妈去哪里了?”。。。。。。

让孩子建立一个“我不知道”的概念,可能也会帮助他们去问各样的问题,不仅问“这是什么?”渐渐的也问任何他不知道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0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