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1-4-22 22:36:41
|
只看该作者
re:孙奶奶(作为保姆的称呼,更多的家庭会称之...
孙奶奶(作为保姆的称呼,更多的家庭会称之为“孙妈”、“孙阿姨”,而我坚持以这样的称谓回忆她,是因为在此后的一年里,她替代了孩子奶奶的位置):
我不止一次的跟丢妈描述关于对孙奶奶的回忆,那是冬天里最冷的晴天,一位很普通的老妇人,抱着(后来是小童车推着)丢丢小心翼翼横穿马路的情景,我清楚的记得他们渐远的背影,我清楚的记得我一边注视着他们,一边潇洒的招手拦下出租车,上班去的心情(很显然,能记住那个心情,是因为有后来的反差)。
孙奶奶的原话:这宝宝在家真费啊(方言:调皮)在外面玩好的很;
丢丢好聪明,他下雪前藏的小勺子在树底下,今天他自己去找到了;
这么大的小区,就你儿子最帅了!…
如果孙奶奶说的这些话,仅仅是想讨好主人,那么你无法解释在整整1年时间里,这位老人为丢丢所做的一切:下雨天,她会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念儿歌,念《鹅鹅鹅》,会一手撑伞一手抱着丢丢在门岗等丢妈下班,晴天里,她带着丢丢去小区花园、附近的广场、步行街玩,她总是不停的和丢丢讲话:丢丢啊,喂鸽子!丢丢啊,风筝!丢丢啊,下雨了!怎么办?丢丢啊,妈妈要下班了!丢丢啊,奶奶累了!你累不累?丢丢啊,奶奶要生气了!丢丢啊….
孙奶奶没有说出一个事实:她很喜欢的丢丢,从来没有回答过她的话。
一次都没有。
①07年9月,
②08年9月,
③10年5月,
④10年6月
时间①:孙奶奶来我们家的时间;时间②:孙奶奶自己辞职的时间;时间③:丢丢确诊为典型性孤独症的时间;时间④:首次发现丢丢有机械性记忆的时间。
请原谅我杂乱无章的记录,我不可能一口气从开始回忆到最后,我要停下整理,我想起孩子在孙奶奶离开我家后的第20个月,生平第一次背的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孙奶奶辞职后的20个月里,丢丢极少有有意识的语言,更没人教过他念诗。
那些唐诗,那些儿歌,那些方言的日常用语,作为生命最初的记忆被封存在主人的脑海里,在主人被干预治疗的一个月后(整3岁),作为语言爆发出来了。
下面记录的,是怕健忘的我有一天会忘记的孙奶奶相关的细节,我无法组织到一起,只好罗列出来:
孙奶奶辞职的原因:她要去乡下陪90岁的母亲安享晚年
孙奶奶带大了:2个儿子1个孙子,都在北京,儿子都是大学生,其中一个是律师
孙奶奶说的告别的话:丢丢是最聪明的,丢丢很快就会说话了!
孙奶奶带丢丢户外活动的大致时间:平均每天4小时
孙奶奶辞职后大约2个月又来看过丢丢,她送给丢丢的东西:一床自己家的新棉花弹出的小被子、一套孙奶奶自己孙子的儿歌书、一袋旺旺仙贝、一袋旺仔牛奶糖(后面2样至今仍是丢丢的强化物)。
那是丢丢最后一次看到她,丢丢好像不认识她了,有些抗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