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仰望山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标题装老帖,不拉风、不显摆、不喜欢方舟子

[复制链接]
761#
发表于 2010-11-3 11:20:56 | 只看该作者

re:云帅不要上当,科学哪里需要哲学来把关,那...

云帅不要上当,科学哪里需要哲学来把关,那不就是当年搞的“又红又专”嘛。
云帅小心,山林在故意曲解,在提倡“凌驾”,这已经和您第一段“并行”的说法完全不在一条道上的了。等他把科学踩着脚下之后,他就会凌驾您的文学了,他会说“文学作品美不美,哲学来把关”。

有您天生的气势磅礴的文学气质,再加上俺们科学酿造的二锅头,云帅呀,您神笔之下流淌出来的优美文字,还用得着哲学家来把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2#
发表于 2010-11-3 12:59:5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云鹤...

下面引用由[U]云鹤[/U]发表的内容:

在杭州小聚时,我不止一次虔诚、近乎谦卑地叹息:T版是脑袋特别好使、做事特别用心、待人特别至诚的人,本来具备了干一番大事业的天资,但由于其思维狭隘与思想执拗,其能量远没有得到释放,其作为远没有得到发挥。说真的,我自己是天分有限,加上天性疏懒,现在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地步,所以,特别渴望自己的好兄弟登高望远,成就卓越。不是说T版现在不成功,实际上,要说起来,T版现实上是有诸多骄人的业绩,只是,只是,如果还是这么狭隘、偏执,不会走得多远。
...


云兄由事及人,小弟心领。只是在坛子里给我judgement,有点不习惯,哈哈。

到现在这个年纪,对自身的局限,自觉心里了然,我自己列出的单子中,断未料到还有“狭隘、偏执”这两个关键词。相反,其反面的“宽容、开放”被我列入了优点中。

具体到话题讨论上,我坚持的是“表达我能理解的、到目前为止认为对的”,这个过程中可以无视所谓权威的说法。无意攀比罗素的不信奉权威,但这是我坚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3#
发表于 2010-11-3 13:12:10 | 只看该作者

re:人的自我认知有时候需要专业的帮助,相信专...

人的自我认知有时候需要专业的帮助,相信专业的力量。这方面,我感谢一两年前微笑兄给我做的性格测试分析。

那份通过快速回答大量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分析结论,和自我评价基本吻合,且道出了一些深层的东西。

云兄替我想的“能否走得更远”,在那份报告中我看出了端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4#
发表于 2010-11-3 13:23:40 | 只看该作者

re:T版,不是判决,最多判断,但根本是交流。...

T版,不是判决,最多判断,但根本是交流。你能用“哈哈”来应对,已经让我的惴惴不安感到有所释然。

我说的狭隘、偏执,不是说你的性格或胸怀,是指你的思维,指你的认死理。到现在,我仍然认为你对中医否定,非常缺乏常识,非常不融通。而你对方舟子的一味褒奖,刻意护短,也是偏执的表现。进而说,你对哲学的漠视,也缺乏一个基本的认知立场。

由此可见,你的“宽容”如果指待人处世,你的“开放”如果指知识幅面,都是我非常赞同的,但如果从思维方式以及认知判断而言,你的确称不上“宽容、开放”,所以,我才建议你要看待问题上要多一点融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5#
发表于 2010-11-3 13:34:41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们之间,谈何惴惴!融通,是需要...

我们之间,谈何惴惴!

融通,是需要以理性的原则为前提的。你又说到中医了。事实上,不是简单用“否定”二字可以概括的。对中医“非常缺乏常识,非常不融通”这个评价,我不可以接受。至于方舟子,其人之所短,我看的很清楚,但,在我看来(你当然可以不同意),这些都是属于他为人不够“融通”的地方。正如方舟子自己所言“本人谢绝一切为人处世的忠告”,因此,我对他的为人处世风格,不做评论。也无需评论。

重要的是他说出的事实。话一说出口,就是独立的存在,不在乎是谁说的。对这个独立的存在怎么评价,是应该保持高度理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6#
发表于 2010-11-3 14:19:23 | 只看该作者

re:我说的不是你对中医“非常缺乏常识,非常不...

我说的不是你对中医“非常缺乏常识,非常不融通”。

请看原文——“到现在,我仍然认为你对中医否定,非常缺乏常识,非常不融通”。

这就是你,往往不认真看人家说的,凡是与己不合,反对再说。

再者,反对方舟子的人,似乎也并非简单概括为他的不融通。

说到这里,我觉得这个帖子恐怕没有多少意义了。因为T版完全是无视别人的观点。

同样,我楼上757所提,也已经没有意义了。罢了,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7#
发表于 2010-11-3 14:24:5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U]thankstoyilin[/U]发表的内容:

正如方舟子自己所言“本人谢绝一切为人处世的忠告”,因此,我对他的为人处世风格,不做评论。也无需评论。
...


“本人谢绝一切为人处世的忠告”,我还以为是T版说的。对此,我也不做评论,也无需评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8#
发表于 2010-11-3 14:30:0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U]秋爸爸[/U]发表的内容:

云帅不要上当,科学哪里需要哲学来把关,那不就是当年搞的“又红又专”嘛。
云帅小心,山林在故意曲解,在提倡“凌驾”,这已经和您第一段“并行”的说法完全不在一条道上的了。等他把科学踩着脚下之后,他就会凌...


秋帅:谢谢你对我的小文字的褒奖。至于哲学把关问题,我个人认为文字是思维的产物,思维过程离不开哲学的启迪与影响。我会尽量把不适应自己接受的哲学的文字扼杀在萌芽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9#
发表于 2010-11-3 16:06:3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云鹤...

下面引用由[U]云鹤[/U]发表的内容:

  

“本人谢绝一切为人处世的忠告”,我还以为是T版说的。对此,我也不做评论,也无需评论了。


这句话是方舟子的签名档中的,这是他坚持的东西。不是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0#
发表于 2010-11-3 21:53:5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U]thankstoyilin[/U]发表的内容:

  

这句话是方舟子的签名档中的,这是他坚持的东西。不是我的。


T版也太AS了,居然看不出我那时反讽意味的?你白纸黑字在那里,我会不知道是方舟子说的?我是揶揄你跟方舟子也太像了。唉,给你逼到我居然要把自己的“险恶”用心表白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1#
发表于 2010-11-4 16:43:41 | 只看该作者

re:T版,是不是给我这么一说,显得很尴尬?其...

T版,是不是给我这么一说,显得很尴尬?其实,人生在世,尴尬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如此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2#
发表于 2010-11-4 16:50:2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云鹤...

下面引用由[U]云鹤[/U]发表的内容:

T版,是不是给我这么一说,显得很尴尬?其实,人生在世,尴尬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如此在意?


这会儿在首都机场。返程中。

嗨,咱俩说话似乎总不在一个频道上,呵呵。说实话,谈不上尴尬和在意。

一整天都在谈金融衍生品定价的事儿,俺的脑子还没换过来。相比工作和生活,到这儿来扯扯,就是思想开个小差、放个小假而已,大家都不必太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发表于 2010-11-4 16:53:37 | 只看该作者

re:哈哈,我就想激你出来。你出来,我就快乐了...

哈哈,我就想激你出来。你出来,我就快乐了。我才不会对辩论什么话题那么在意呢!我在意的是跟你抬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4#
发表于 2010-11-4 16:57:33 | 只看该作者

re:来机场早了,没想到机场快线这么快。窝在哈...

来机场早了,没想到机场快线这么快。窝在哈根达斯店里,刚上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5#
发表于 2010-11-7 21:03:20 | 只看该作者

re:科技日报:俄著名反转基因专家走马上任 我...

科技日报:俄著名反转基因专家走马上任 我国怎么办?

本报莫斯科电 世界著名反食用转基因产品专家、俄罗斯生物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走马上任,当选为俄罗斯国家基因安全研究会副主席。
  2005年,伊丽娜?叶尔马科娃博士着手研究关于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食品后的健康状况,发现基因食品影响了小白鼠以及它们后代的健康。这一研究结果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活体动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此,伊丽娜?叶尔马科娃这个名字闻名于世。
  根据伊丽娜?叶尔马科娃博士的实验数据,在小白鼠交配前两周以及在它怀孕期间,喂食经过遗传基因改良的大豆,一半以上的小白鼠刚出生后就很快死亡,幸存的40%%生长发育也非常迟缓,它们的身体都比那些没有喂食经过遗传基因改良的大豆的小白鼠所生下来的幼崽小。同时发现,喂食含有基因食品的母鼠和幼鼠攻击性和焦虑症状增高,而且有些母鼠不再有母性本能。
  俄国家基因研究会执行主席阿列奥纳?沙洛基娜表示,叶尔马科娃的实验将推动俄罗斯国家基因安全研究会尽快筹集资金,开启一项名为“安全测试”的国际行动,目的是研究转基因产品对哺乳动物的影响。叶尔马科娃强调,每年俄国家基因安全研究会都会发布很多关于转基因产品潜在危险的报告和论文,但一些西方的跨国公司却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据,而对这些报告和论文表示置疑,宣称转基因产品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因此,研究人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独立测试实验,找到证明转基因食品有害性的的确凿证据。在这一点上,叶尔马科娃与俄国家基因安全研究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为了这一目的现在联合了起来。他们希望让事实说话,因为科学实验的结果胜过一切言词。
  叶尔马科娃认为,一些西方的大型跨国公司将俄作为转基因产品的实验场。甚至,在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美国直言不讳地向俄罗斯提出了开放转基因食品市场的要求。她坚信,只要转基因产品无害性还未被证明,那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风险就会增加,不育症、过敏症、慢性中毒,以及基因突变等疾病将随时可能会将人类逼向绝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6#
发表于 2010-11-7 21:20:13 | 只看该作者

re:我国怎么办? 千万要记住历史上跟随俄罗斯...

我国怎么办? 千万要记住历史上跟随俄罗斯的恶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21:39:33 | 只看该作者

re:呵呵,在看《盗梦空间》,看的云山雾罩,顺...

呵呵,在看《盗梦空间》,看的云山雾罩,顺便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8#
发表于 2010-11-8 12:59:0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U]thankstoyilin[/U]发表的内容:

我国怎么办? 千万要记住历史上跟随俄罗斯的恶果。


这样的论断,太不科学了吧?似乎是过去如此,现在必然如此?似乎祖先如此,后代也如此?似乎凡是宿敌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9#
发表于 2010-11-8 18:54:38 | 只看该作者

re:各位牛人在吵架的方法论上尚未取得一致,呵...

各位牛人在吵架的方法论上尚未取得一致,呵呵

ps:
哲学说:“我是提供方法论的,你们都得听我的。”
科学说:“我这里是方法论运用最成功的,你们都得看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0#
发表于 2010-11-8 20:45:15 | 只看该作者

邓晓芒给方舟子先生的公开信

邓晓芒给方舟子先生的公开信
方舟子先生:您好!
最近,看到朋友们给我转来的您的微博上有关我的所谓“坑师案”的短评,有些话不吐不快。您是这个所谓“案子”发生三年多来第一个以实名发表不利于我的言论的人。在此之前,我只看到网上那些以虚拟的假名躲在阴暗处的魑魅魍魉对我狂吠,而我又是一个和您一样的无神论者,从来不和鬼打架,所以一直懒得回应,只是放了话:只要有一个以真名来对我泼脏水的,我一定告他。不过我这次不想告您,因为我相信您并无恶意,只是轻信了谣言,落入了陷阱而已。我也不想让您对我道歉,我顶烦那些动不动就要求人家向他道歉的人。我只想澄清一些事实。因为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我历来是把您当作朋友看待的。
首先这件在网上沸沸扬扬闹了三年多的所谓“案子”,归纳起来无非两件事,一是说我在申报我和杨祖陶先生合作翻译(我译、杨祖陶校)的康德三大批判的第四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时,“瞒着”杨老师而“独自报奖”;二是不但独自报奖,而且“独吞”了(据说是“两万元”)奖金。为了这两件“事”,那些对我心怀怨恨的匿名英雄们真是做足了文章,获得了庸众的一片喝彩,可惜都只是“过干瘾”而已,没有一个著名的匿名者敢于亮出自己的真名来摘取这“胜利的果实”。他们煞有介事地提出的那些所谓“铁证”,就像小孩子搭的积木,动动手指头就会垮掉。我时常带着微笑观赏他们头上冒汗的“杰作”,心想一个有正常大脑的人,怎么会相信这种下三滥的勾当?但我没料到的是,高举科学旗帜进行学术打假的您本人竟然就相信了这些流言,您难道以为,只要当事人没有回应,就可以证明这件事是真实无误的了吗?就如在法庭上,是不是只要被告不说话,就可以断言他有罪了呢?
我在本月2号给武汉大学本科生举办的关于文学的讲座之后,回答学生提问时已澄清了部分事实,即当初报奖时,按照要求我在“作者”栏中填了我的名字(注明“译者”),而在“合作者”栏中填报了杨祖陶的名字(注明为“校者”),并且在提交上去之前先给杨老师夫妇过了目;而后来颁发的奖状上也是“邓晓芒译,杨祖陶校”,这一切应该都是顺理成章的。可是据您后来追加的回应是:“‘邓晓芒表示,当时,教育部的规定是合作著作只能有一人申请。’查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里面有多项获奖成果列着多个获奖者,有的多达4人,而《康德三大批判新译》获奖者只有邓晓芒一人。可见此人所说不足为凭。”您居然还真的去“查”了一下。但您的推理实在经不起推敲:有某些成果列了多个获奖者,就能证明教育部没有“只能有一人申请”(我的表述是:教育部规定只能以第一作者申报)的规定?只准一人申报,这并不排除在公布时把合作者列入。例如我现在手头还有一本精印的《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7年4月北京),第1页一等奖哲学类中列的是“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共三部),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也有两个名字。可见当时有不止一种渠道公布获奖名单,您所“查”到的恰好是漏掉了杨老师的名字的名单。但这一遗漏可不是我的过错。
再者,就算我不是因为作者栏位置不够,而是故意只在作者栏中填报了自己的名字,而把杨老师的名字放到了下面的“合作者”栏,难道这样不对吗?我想请方先生您自己来填一下这个表,看您怎么填。方案一:在“作者栏”中填上“邓晓芒、杨祖陶”(同时在相应的栏中填上双份的“出生日期”、“专业技术职务”、“电话”、“邮编”、“身份证号码”等等),且不说技术上能否做得到,这样填行么?显然不行。因为,杨老师的名字怎么能够排在我这个学生的名字后面呢?您这是提高了杨老师的地位,还是降低了他的地位?方案一作废。现在,方案二:在“作者栏”中填上“杨祖陶、邓晓芒”(以及相应的双份其他信息),行么?显然还是不行。这根本就拿不出去,因为所填报的信息与交上去的文本不合。在所译的康德三本书上,每一本上印的都是“邓晓芒译,杨祖陶校”,按照规定,凡是所报信息与原件实物不符的,都将取消申报资格,说轻了,是申报错误,说重了,是弄虚作假。方案三:在“作者栏”中填上“杨祖陶”,而在“合作者”栏中填上“邓晓芒”,根据第二方案同样的理由,所犯错误更为严重,怎么能把译者当做校者的“合作者”呢?这不是开国际玩笑么?这一方案也被否定了。最后剩下的是方案四,就是我所如实填报的:我是译者(相当于作者),而杨老师是校者(相当于合作者)。有人在网上嚷嚷,说校者的水平肯定比译者要高。既然如此,那就只有把杨老师放在“校者”这样一个“合作者”的位置上,而不是挤到“译者”的同一个狭小的栏目中,才是对他的尊重。这也是杨老师夫妇在过目时没有对我所填表格提出任何不同意见的原因。方先生是懂科学的,您应该知道上述四种组合方式已经穷尽了一切可能性,您能想出第五种来吗?总不能说把我和杨老师都挤在“合作者”栏中吧?网上那些瞎起哄的鬼影,知道他们自己在说什么、在强求人家做什么吗?
其实,既然我在表格上如实填上了作者和合作者两个名字,所谓“独自一人报奖”的罪名应该就不攻自破了,对于这种故意搅混水的构陷,别人也许脑子进了水,方先生您难道还不能一眼识破吗?什么叫独自报奖?除非我隐瞒了杨先生的名字,在申报表上只写了我一个名字。若真是如此,那就不应该在奖状上凭空出现两个名字。但现在奖状的照片已经发在网上了(见《晓芒学园》),上面赫然印着:“邓晓芒译,杨祖陶校”。方先生您查这查那,为什么唯独没有查这件最终的证物呢?(该照片在两年多前就被人发到网上了,可是后来不知被谁删掉了,大概是那些不想让这台滑稽戏结束的人弄的)。
最后,奖金问题。一般人总以为,凡是颁奖,都应该有奖金。但是教育部的这个奖却有点特殊,不是由教育部发奖金,而是教育部只发奖状,由各学校去发奖金。别的学校怎么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武汉大学把我们这项获奖记了40个业绩分,作为我们2006年的业绩,总共4万元。按照每年发业绩津贴的时间,大约是在春节前夕(2007年初),院办公室主任打电话来问我,说你和杨老师的获奖得到了4万元业绩奖金,如何分配?我当即就说:二一添作五,对半分。事实上,钱都根本没有经过我的手,就直接按照对半分的比例分别打到我和杨老师的账上了。至于说我“独吞2万元奖金”,这连空穴来风都算不上。只有2004年4月,武汉大学为表彰我们的三大批判译著完成,曾召开过全校表彰大会,由学校当场颁发了2万元奖金。但那也是散会后在杨老师家我和杨老师对半分的,一人一万。这两笔钱都是很好查的,方先生为什么不去查一查呢?
除奖金外,当年三大批判的第一笔版税被我领来时(当时杨先生委托我全权处理和出版社的相关杂务),也是我提出和杨先生对半分的,并且成为后来分这项稿费的惯例沿用至今。据出版社说,以前还没有译者和校者平分稿费的先例。记得我以前曾问过杨老师(那还是在我们合作完成三大批判之前),学界一般对译者和校者的稿费是如何分配的,他说并没有什么明确规定,按照惯例,通常是译者拿三分之二,校者拿三分之一。杨老师当然不是一般的校者,就是说他校得特别仔细,这在我为《判断力批判》所写的译者序里面已说得很清楚了,他花的功夫是特别多的。然而,如果因此而否定我的作用,那是不公平的,我也不是一般的译者。对一个人的评价,兼听则明,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人们一般只看到我称赞杨老师校订工作的那几段脍炙人口的话,但却忽视了杨老师称赞我的话,甚至有人以为我在这项工作中只是一个配角。在此我可以引用杨老师写在《纯粹理性批判》译者序中的话来证明他们的偏见:
“三大批判著作的译稿,无论是其选本(《精粹》),还是三个全译本,都来之不易。它们的完成首先要归功于译者邓晓芒译出的初稿和最后的订正稿。他是在电脑中译出初稿的,要在电脑中以这样的速度直接从德文原本译出三大批判著作的初稿,没有对康德哲学的深厚理解,没有娴熟地掌握德语,没有精通现代汉语表达功能的功夫,没有沉下心来为学术而学术的一往直前的精神,是无从谈起的。每当我接到初译稿的样稿时,我都为能如此直白地译出难懂难译的康德式文句,仿佛是(借用一位评论者的话)康德在用现代汉语道白自己的哲学思想似的,而感到一种异常的惊喜和慰藉,赞叹有加。但是,由于一种挥之不去的对康德、对学术、对读者也对译者负责的心态,我又不得不根据德文原本,参考不止一种英译本……和中译本,再三推敲,用铅笔……对初稿进行了逐一仔细的校订,以致(诚如译者在《判断力批判》)的‘中译者序’中所言)‘在初稿上用极细小的字体校改得密密麻麻,几乎要把原文都淹没不见了’。每当我把校订完的译稿交给译者时,我都感到有一种内心的不安,我真不知道他在电脑中将如何根据校订的样稿进行最后的订正和定稿,留给他的显然不是一件轻松自如的工作,做起来也许比他直接翻译起来还更加不易。”
由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初稿是我译出来的,最后的“更加不易”的定稿也是我定的,而且杨老师“真不知道”我最后会如何定稿。所谓杨老师把译者的署名“让”给了我的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而我的定稿并没有完全按照杨先生校改过的机械照搬(如果那样,就不是什么“更加不易”了),而是经过再次思考研究,有取舍,有调整,也有在杨老师的基础上再修订。书出版后,我每年还利用给研究生上康德哲学句读课的机会,在逐字解读康德三大批判时再次斟酌、修改了译文,并展开课堂讨论,让研究生对译文提出意见,不断地随时对文本有所订正(可参见拙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自序”)。这三本书几乎每次重印都有一大批改动(仅以09年改版成《康德三大批判合集》时为例就有300多处),许多难以避免的误译和不妥之处被排除和修正了。
2004年4月在武汉大学召开的那次表彰大会上,最后一个程序是专家座谈,在座的有专家、校领导和社科处负责人共20来人,我和杨老师都在会上发了言。我们相互赞扬对方在这件工程中所做的贡献,我记得杨老师发言中最有分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句话是:“我可以说,这项翻译工作,没有我,邓晓芒自己也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但如果没有邓晓芒,我自己是绝对完成不了的!”我想这句话也会给当时在座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说了这么多,不是要为自己表功,而只是要洗刷泼在我身上的污水。请方先生再次考虑自己的话,最好不要贸然作出断言。我虽然并不赞同您的有些观点(如关于中医等等),但历来钦佩您学术打假的勇气,也曾发表文章支持您(《学界与江湖》,载《南风窗》今年21期)。不过我也对您提一点忠告:学术打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当年打学霸陶德麟评奖的假,是搜集了足够扎实的证据才成功的,尽管陶某人是武汉大学前校长、时任湖北省社联主席,但这至今是一桩铁案。而对于那些既无头衔又无权势的人,您要打假必须更加谨慎,因为他们往往没有造假的条件,而且在受到伤害时更加没有保护。
第一次打交道,就遇上不愉快的事,实在是抱歉!望今后多联系。
祝您
万事如意!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2010年11月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8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