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2506|回复: 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美剧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1 15:3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都喜欢看什么美剧,一起来说说。

我比较喜欢看《绝望主妇》,最近看的《流言蜚女》也挺不错的。只是更新好慢,每天都在刷啊刷的,等的好辛苦。[EM04]
102#
发表于 2008-11-18 21:08:27 | 只看该作者

re:也搜搜《雨人》和《画皮》看看!

也搜搜《雨人》和《画皮》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08-11-18 19:36:4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QUOTE]下面引用由[U]秋爸爸[/U]发表的内容:

高科技我不反对,只是这个叫什么格的,太暴力了


看007主要就是看它的高科技啊,现在连高科技都没有了....贴身打斗哪有我们华人打得的花样翻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08-11-17 22:48:08 | 只看该作者

re:《实习医生格蕾》里新来的Dr. Dixo...

《实习医生格蕾》里新来的Dr. Dixon 是个AS,据说现在医学院里AS越来越多,因为他们超强的记忆力。 可以看出自闭症在电视剧里已经越来越受重视了,是一件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08-11-17 20:53:55 | 只看该作者

re:为什么说女同志们不喜欢呀?性别歧视了不是...

为什么说女同志们不喜欢呀?性别歧视了不是?《超人总动员》拿出来,保准一片一片倒下。多好看呀。
不过我觉得好莱坞的动画片也有问题,虎头蛇尾的,好多片子,到最后开始煽情了,看着就有点别扭了。唉,看来煽情无所不在,不独我们才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08-11-17 18:35:06 | 只看该作者

re:高科技我不反对,只是这个叫什么格的,太暴...

高科技我不反对,只是这个叫什么格的,太暴力了,看人家布鲁斯南,耍流氓都耍得那么绅士。我看孙红雷就可以了。

现在的好莱坞片子,看来看去也就是动画的好看,老鼠熊猫史莱克,还有各式各样的“总动员”都很好,像Wall.E这个机器人,也有精雕细琢了感人的爱情戏嘛,细腻而浪漫。可只怕是女同志们就是不喜欢,还是真人来的亲切。噢我明白了,所以韩剧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08-11-17 17:52:30 | 只看该作者

re:如果007没有了高科技,他还剩下了啥?据...

如果007没有了高科技,他还剩下了啥?据说现在他已开始肉搏了,李连杰成龙可以加油,以后有望加入007队伍。

可能编剧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08-11-17 14:23:48 | 只看该作者

re:嗯,美国的“主旋律”是这样搞法啊。我...

嗯,美国的“主旋律”是这样搞法啊。
我在想要是咱导演做《雨人》,最后非得让雨人临别上车时,隔着玻璃窗,对弟弟款款相望流出泪水不可。

《量子危机》,我认定它最差的007片子。各位还没看的,省省吧。我竟然没看懂情节。想念布鲁斯南。
本想真心的对QMM道声抱歉,没想到她:“哪没看懂?我给你讲,这片子还不错!”
噢,谢天谢地!“我一定陪你去看赤壁2”。

唉,这年头,两口子去看电影,虽说是心理医生给的调节处方,真做起来也不那么容易执行。
事先会吵,选片子意见就不统一,事后会骂:“你浪费我2小时,这么难看的片子!”
我挑的《绿巨人》《汉考克》《木乃伊》...遭白眼,她喜的《赎罪》《赤壁》...被我恶评。今年还就还《熊猫》《画皮》互相满意点儿。
当年《珍珠港》《泰坦尼克》那种男女咸宜的片子哪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08-11-17 01:20:10 | 只看该作者

re:美国电影就会挖掘这些边缘题材。要不说呢,...

美国电影就会挖掘这些边缘题材。要不说呢,奥斯卡男主角奖不是给了吃人医生,就是傻子阿甘,要不就是同性恋,或自闭症音乐家。不过这是90年代。从千禧年之后,俺就不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08-11-15 21:17:04 | 只看该作者

re:要不怎么说美国电影牛呢。《雨人》在讲亲情...

要不怎么说美国电影牛呢。《雨人》在讲亲情主题的同时,更是向世人普及了什么是自闭症;去年的《从心开始》(Reign Me Over),也是在讲友情的同时,告诉人们精神受重创之后自我封闭的这种心理疾病是怎么回事儿(我不知道精神病学中是否有一个特定的称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08-11-15 21:01:07 | 只看该作者

re:又看了遍《雨人》。结尾有一段,汤姆克...

又看了遍《雨人》。
结尾有一段,汤姆克鲁斯对他哥哥有了感情,要争他的养护权,但败诉。
汤帅弟急了叫嚷让大家听听哥哥雨人自己的意见,就问:”你愿意和我去洛杉矶住吗?”雨人回答“是的,我要去洛杉矶住。”而且反复说。正当人们以为雨人对弟弟也有了感情的时候,医生不慌不忙的问:“雨人,你想回到抚养院吗?”雨人同样,反复答道:“是的,我要回医院去”。谁问哪句,他就答哪句“是的,我要....”,倒来倒去,雨人被搞得陷入困惑,就快要发作了。最后还是汤帅弟不忍心,制止住大家,安慰雨人:“好了,不会再有人问你问题了!”
至此,所有人都知道了,雨人没能力表达自己的意见。大家也清楚了,还是医院最适合雨人。
原来只想争夺遗产的弟弟,后来兄弟之情油然而生,而雨人呢,几天的开放生活,外人看起来丰富多彩,可对雨人来说,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对弟弟没有丝毫的兴趣,更谈不上情感。
感伤啊~~

这片子真好!对于自闭症的描述非常真实,台词肯定都是精心写的,比如,汤帅弟不了解哥哥的病是怎么回事,问医生,他是疯子?医生答“不是”,他是弱智?答“不准确,事实上他对于数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08-11-13 20:50:24 | 只看该作者

re:看了几集 The big bang th...

看了几集 The big bang theory, 除了Sheldon同学是典型的AS,剩下几位天才们都比较边缘。 几位边缘人都挺可爱的,但是Sheldon同学从一开始的天真,慢慢发展到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了。 看了一些评论,从外行人的角度来看,Sheldon同学的问题就是太自大,而且一点人味都没有。

不过编剧们也在调整,有的集Sheldon同学就更可爱一点,有的集就比较可恨。 关键还是人味,最可爱的时候是他突然想起朋友是需要被关心的,然后笨拙地试着去说安慰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08-11-10 15:43:43 | 只看该作者

re:每个人其实都在等待救赎——美国电...

每个人其实都在等待救赎

——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感

文/亦忱


    前言
       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我从土豆网站上,在线观看了一部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据说,这是一部很有些年头的美国电影,土豆网提供的是英语原声。如果没有那些中国互联网上的白求恩们给这部影片配上汉语字幕,我估计五分钟都难以看完就会作罢。事实上,对我这个英文盲而言,要做到字幕和画面两不误,确实很难,所以,我也只能囫囵看了个大概。
    早先,我曾在许多网站看到不少人对这部来自大洋彼岸的电影赞不绝口,甚至有人说,如果你一生只能观看一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就是你今生最值得观赏的美国大片,不看,绝对是人生的一大缺憾。
    老实讲,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最想对影迷们说的三句话是:1.如果今生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作为影迷,你也只是一个三流的影迷。2.只有看完这部电影后,你才会真正明白,所谓救赎的概念是啥意思。3.如果你尚不到30岁,我估计你大概基本看不懂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所蕴涵的深刻哲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当我今天决定动笔来写这个粗浅的影评时,虽然我已经年过50岁,但我却不敢声称自己完全看懂了这部电影。
       以下,只是我对这部影片的一孔之见,仅供朋友们参考。若是那家纸媒愿用这篇小文,可任意删节,不必征求我的意见,拿去刊载就是。不过,用完此文千万别忘记给我邮寄稿酬。

       一.《肖申克的救赎》故事梗概:冤案只是由头
   《肖申克的救赎》所讲的故事,是从上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说起。说的是一个事业成功,家有娇妻的青年银行家安迪,如何蒙冤被作为杀人犯获判终生监禁,而身陷暗无天日的牢狱,并最终凭借一己之力成功越狱的故事。
       影片开始时,安迪的娇妻正与当高尔夫球手的情人偷情,却双双死于一个过路贼的枪击。安迪因为有无可质疑的作案动机和作案时间,且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而被误判终身监禁的刑罚。其被押解服刑的监狱名叫肖申克。
       肖申克是一所关押刑事案犯的美国州立监狱。在此服刑的囚犯有不少是和安迪一样被判终生监禁的货真价实的罪犯。尽管这些囚犯都会像初来乍到的安迪一样,对狱警和狱友说“我是无辜的,是律师的无能”才使自己身陷牢狱之灾。
       安迪服刑之后,其经历大致为:安迪从服刑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坚信自己能逃脱这所监狱而获得救赎。最初,安迪来到监狱时,受到蛮横的狱囚“姊妹花”同性恋团伙在囚室中不断的调戏、骚扰和玩弄,尽管他每次都奋力反抗,却屡屡受到身体伤害;而监狱的管理者都置若罔闻。不久,一个狱警因为受财务问题困扰,得知安迪是精通财务问题的银行家,于是提请安迪解决了合理避税的问题。此举,安迪不仅为所有在一起干活的狱友们挣来了啤酒解馋,而且,这也直接导致那帮欺负安迪的 “姊妹花”团伙,受到那位对安迪有了好感的狱警严厉收拾,其中,一个团伙的头儿竟然被打成了残废,而转往其它收押此类狱囚的专门监狱。从此,安迪在摆脱监狱中同性恋者骚扰的同时,还赢得了狱友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之后,安迪善于理财的本事被监狱长诺顿发现,他便成了这位既冷血又贪财的监狱长的理财顾问,而长期帮助他逃税和洗黑钱,并因此大获他的欢心,不但成了他不可或缺的帮手,而且,也同时改善了囚犯们的境遇:扩大了监狱的图书馆,在监狱中能开展对囚徒的文化教育,甚至,安迪还弄来了当时比较珍贵的收音机和留声机,从而,使狱囚们日渐在监狱中活得像个正常人的样子。
       故事的高潮是,一个尚有一年刑期服完,就能出狱的小伙子在安迪的辅导下,居然考取了狱囚能上的学校。这位小伙子在一次闲聊时,告诉了安迪他在另外一所监狱听到的故事:一个名叫柏斯的囚犯在同他一起服刑时,曾对他吹嘘过,自己枪杀了一位银行家的妻子和她那位当高尔夫球手的情人,结果,却是银行家做了替死鬼。安迪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立即找到监狱长诺顿,要求诺顿帮助自己洗雪19年的冤情。可是,安迪的正义要求和殷切期望,非但没有得到诺顿的帮助,反而为那位跟着自己学文化进步神速的小伙子招来了杀身之祸,自己也因为拒不和诺顿合作而被连续关了2个月的单独禁闭。
       虽然安迪在诺顿的软硬兼施下再次臣服就范,但却更坚定了他尽快从肖申克越狱的决心。最后,安迪凭借一把隐藏在一本《圣经》中的小锤子,用了19年时间,凿穿了“用600年也不可能凿穿”的狱墙,而成功越狱。获得自由后的安迪,利用自己帮助诺顿洗钱所编造的一个子虚乌有的人名史蒂文及其合法身份,从12家银行中取走了监狱长37万美元,作为自己蒙冤19年的补偿。而监狱长及其为非作歹的同伙则在安迪向联邦调查局的告发下,一一落入了法网,其中,那位既冷血又贪财的监狱长诺顿,当警察上门拘捕他时而饮弹自杀。

    二.威慑而不是滥用:暴力在人间存在的理由
      我相信,所有没有对监狱做过深入研究的人,对暴力在人间存在的理由所作的理解,都是肤浅的。
     《肖申克的救赎》对暴力的描述和展示,极端清晰地告诉人们,监狱是暴力在人间最受青睐的场所:狱警对狱囚使用暴力,囚徒对囚徒使用暴力,对一所监狱而言,实乃家常便饭,毫不稀奇。
       安迪初来监狱,就见识了一个胖胖的囚犯因不堪众囚徒的羞辱大喊大叫,而被狱警活活打死的场面。随后,安迪为了抗拒“姊妹花”同性恋团伙的骚扰,而多次被这伙歹徒暴打得鼻青脸肿,浑身是伤;当狱警要帮助安迪出气而开始收拾“姊妹花”团伙时,狱警对这伙歹徒使用暴力,其暴虐和野蛮比人对野兽使用暴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当监狱长诺顿要强行留下安迪在监狱中一直为自己服务并断绝其洗雪冤屈的念头和机会,而对那位再过一年就服刑期满的小伙子动了杀心时,其设计谋杀的场景简直令人毛骨悚然:狱警把这位小伙子骗到监狱的警界线外,在监狱长确信这位已经改恶从善的小伙子不会改变帮助安迪洗冤的信念后,公然指使狱警枪杀了他;在血淋淋的镜头下,枪子把这位小伙子的后背打得像个筛子。
       暴力,作为《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的重要叙事语言,我相信给人带来的思想震荡是巨大而又深刻的。
       众所周知,美国不仅是一个所有公民都拥有持枪权的真正全民皆兵的国度,而且,这个国家所拥有的暴力机器和能量,即使是把全世界所有国家所拥有的暴力机器和能量都加起来,恐怕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在这个每人成为杀手易如反掌,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的社会里,如果没有公民对公权力发自内心的服从为基础,各级政府将没有任何权威可言,其在暴力的阴影下将无法正常运转,整个社会要做到秩序井然,广大民众想安居乐业,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我的印象中,美国电影大都充斥着对暴力的展示和铺陈,但像《肖申克的救赎》这样对暴力加以深刻检讨的并不多。
       我们还知道,监狱和正常社会不一样,那是个真正的人类渣滓汇集之地,其离开了暴力的威慑和弹压,任何一座监狱的正常秩序都将无法维持。但是,《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是,对那些拥有强大暴力维持秩序的人而言,其面对解除了武装的罪犯滥用暴力的冲动,几乎与生俱来。特别是当这种暴力失去制衡时,其为非作歹则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并习惯成自然。
       不错,监狱要保持比狱墙外的社会更稳固的秩序,必须靠暴力镇压做基础。但是,当一种正常的监狱秩序被确立之后,暴力其实应该仅仅作为提供威慑手段的摆设,才真正合乎人性。然而,我们从影片中所看到的场景却是暴力无所不在的丛林景象。
       我以为,《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监狱过度使用暴力的批判而告诉我们:暴力在人间存在的唯一理由,是为了维持一种公正的秩序所必备的条件之一,一旦这种公正的秩序得以确立,它就应该作为威慑而存在,而不是为了炫耀性展示和频繁性使用而存在。肖申克的监狱长诺顿及其同伙的覆灭,无疑是对任何喜好滥用暴力者的警告:任何非法和非正义滥用暴力者,必将在法治社会中亡于正义的阳光之下。

    三.人的救赎之难:自由不属于斯德哥尔摩症患者
       斯德哥尔摩症患者,是指沦为劫匪之手成为人质者,在和劫匪相处期间,因为受到劫匪的恐怖威胁乃至极端虐待而导致人格改变,居然在获救后,非但不仇恨劫匪,竟然对劫匪感恩戴德乃至爱上劫匪的一种精神病症。所谓斯德哥尔摩症的得名,源于一个真实的案例:
      1973年8月23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有两名叫Olsson和Olofsson的惯犯,持枪打劫城内一家银行未遂,在抗拒警察缉捕时,绑架了4位银行职员做人质。当这两个歹徒被警方团团围困,拿人质当盾牌与警方对峙了近一周之后,终因逃脱无望而束手就擒。
       然而,后来当法律追究这两名劫匪的刑事责任时,这4名遭受绑架并受尽恐怖威吓并失去自由达130多个小时的银行职员,却对绑架他们的劫匪表露出匪夷所思的怜惜之情,不但拒绝去法院出庭指控这两个绑匪的罪行,而且还为他们聘请顶尖律师为之辩护而四处筹措诉讼资金。甚至当这些人质面对公众媒体的采访时,他们均面无愧色,非常坦然地表明,他们并不痛恨这两个歹徒,其言下之意,甚至还表达了他们对歹徒没有加害自己乃至对他们在被绑架期间受到绑匪的照料而心存感激之念。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些人质,竟然对成功解救他们的警方,却毫无缘由地采取了不合作乃至某种程度的敌视态度。其中,最令人费解的是,人质中名叫Christian的女职员,竟然发自内心地真诚爱上了劫匪Olsson。当这两名歹徒被裁定有罪,送往监狱服刑后,这位职员还于众目睽睽下,居然与这个恶棍在服刑的监狱中订了婚。
       现代社会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这个堪称社会心理学的经典案例,随后引发了西方社会心理学界普遍的研究热潮。这个案例事实上也的确很难不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人质爱上了劫匪,受害者为加害者洗脱罪名,解救人质者在人质眼里成了不受欢迎的人!所有这些匪夷所思的社会心理学现象,究竟是来自瑞典的孤例?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心理学现象?
       对此,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经过深入研究,逐渐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只要满足相应的社会学前提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这些社会学前提条件是:首先,你的生命必须置于被外人所强加的现实危险之中,你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被那些剥夺你安全感的人所终结,且这些剥夺你安全感的人之所以不杀你,不是因为你命大,而是由于他们“仁慈”没有对你下手。其次,加害你的人虽然可以随时要你的命,但他却无限期地推迟使用剥夺你生命的权力,反而屡屡在你感到绝望时而给你带来某种希望和得以继续活下去的条件,诸如饥饿时给你食物,干渴时给你水喝,疲惫时让你休息。再次,加害你的人选择性地给你提供由他们筛选过的信息,你的所思所想完全被加害你的人所控制,你除了从加害者那里之外,得不到任何外界的资讯,相对于外部世界而言,你事实上被完全隔绝于受害场所,而对外界所发生的变化一无所知。最后,也最关键的是,加害你的人能有效证明,除了他们能让你活命之外,你已经没有任何逃脱之路可走。
       可以这样说,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典型发作案例出现在西方社会,并被深入研究,是20世纪晚期西方社会心理学界最具有传统社会现代化启迪意义的学术成就之一。这个以瑞典首都冠名的心理和精神病症,作为窥探任何一个极权社会所有成员心理脉动的一把钥匙,其醍醐灌顶的普遍意义已经不言而喻。
       在我看来,《肖申克的救赎》所提供的故事演绎环境,毫无疑义,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极权社会模型。在这个极权社会中,监狱长诺顿是肖申克监狱的国王,所有囚犯则全是他的奴隶。按他对囚犯们都说过的话来形容,就是:在肖申克监狱“我只相信两件事:圣经和管教。你们把信仰交给上帝,把狗命交给我”。
       与监狱长的赤裸裸叫嚣相应成趣的,是犯人阿瑞对所谓“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的解读:“起初,你讨厌它(指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事实上,所有在监狱中长期服刑的囚徒,能真正做到不被“体制化”的人,绝对属于凤毛麟角。他们如果不被监狱埋葬,只要获得了足够的能量,就有可能会埋葬加害他的监狱:这就像被南非白人种族隔离主义者囚禁达27年的纳尔逊·曼德拉一样,监狱没有埋葬他,他就在时机成熟时,而彻底埋葬了罪恶的种族隔离制度。
       而《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则是一个反面曼德拉的故事。它极有说服力地证明,自由永远不会属于斯德哥尔摩症患者。因为严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就像一个阉人面对天仙一样的女人而毫无欲望一样,他已经丧失了享有自由权利的思想和行为能力。
       这个最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是监狱中管理图书的老头。此人在肖申克监狱里被关押了50年后,当他人生的油灯将尽,其一生最美妙的年华都让监狱给糟蹋了之后,终于在即将走完人生之旅时,得到假释而获得了常人眼里最宝贵的自由。
       然而,这个垂垂老者,不但没有因为自由唾手可得而欢天喜地,而是对走出监狱后将去往何方,茫然不知所措。为此,他在极度的焦虑中,精神彻底崩溃。影片令人信服地告诉观众,此人为了赖在监狱不走,居然不惜持刀杀人而期望能在监狱了此残生。虽然此人因为善心未泯,而最后放弃了加害狱友而成就自己在监狱不走的意图,但他却在回归正常社会后,因为无法真正融入正常的自由人群,终于选择自缢而抛弃了一文不值早已不习惯的自由。
       老实说,当我看到这位既可怜又可亲,还不失几分可爱,经常把《圣经》和其它图书在狱友中传递的老人自己把自己悬挂在屋梁上,其颤抖着的双脚蹬翻那个板凳的镜头时,我的眼泪竟然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克制了很长时间,才没有让它夺眶而出;与此同时,我还为这位令人信服地死于自由而不是死于禁锢的老人,感到了发自骨髓的寒意。


    四.宗教对人的意义:谁不需要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有一个最具隐喻意义的镜头:一把安迪凿穿监狱厚厚墙壁的小锤,被镶坎在一本厚厚的《圣经》之中。
       当初,黑人囚徒阿瑞给安迪提供那把做“石雕工艺品”的小锤时,曾不屑地对安迪说,若是用这把小锤能凿穿监牢墙壁而越狱,至少得要600年。然而,安迪却只用了不到20年,就为自己凿穿了一条伸向自由世界的通道,虽然这条通道的尽头,是一条污浊不堪的下水道。
       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最震撼人心的镜头,既不是那位监狱中管理图书的老头自杀的镜头,也不是那位准备帮助安迪洗雪冤情的小伙子被残忍地枪杀的镜头,而是隐含在影片全过程中,安迪把凿穿牢狱墙壁的石子,每日一点点撒在监狱空地上,那种乍看之下漫不经心,等到故事最后尘埃落定,才向观众作出交代的镜头。
       这个镜头给观众提供的想象空间是如此宽广,其回味是如此令人着迷:当夜深人静,监狱的熄灯令被囚徒们忠实执行之后,安迪翻开厚厚的《圣经》,不是像监狱长所言,匍匐在上帝面前,而是从这本书中取出那把日渐磨损的钉锤,在“600年都难以凿穿的狱墙”上,开掘自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爬向自由世界的通道。
       平心而论,哪怕作为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我都无法不为这个深具宗教意味的故事情节而不胜感慨唏嘘。
       众所周知,作为欧洲异教徒流放之地的北美洲,其摆脱欧洲殖民者统治而独立的美国,在这个新大陆上立国尚不足区区230年。当年,那些怀揣着《圣经》,冒着九死一生风险,乘着诸如《五月花号》那种极易被大西洋风暴吞没的帆船而远渡重洋,从古老的欧洲大陆被排斥到北美大陆来的新教徒们,当他们惊魂未定地登陆时,恐怕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所开拓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会成为300年后遍地都是黄金的自由世界,他们的后辈所建立的国家,也只历经短短两个多世纪的演进,就成了黑奴的子孙能成为总统候选者,猪仔的后裔能当上联邦政府的部长和州长的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在此,我甚至敢说,如果乌托邦和桃花源仅仅是寄托了全人类对美好社会的理想和心驰神往,那么,迄今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也只有美国才提供了世界各地的人追求人类有史以来最公平、最伟大、最和谐、最开放社会的去处。否则,我们将很难解释,当代中国的权贵、富翁及各种社会名流会把自己的子弟,像过江之鲫一样纷纷送往大洋彼岸。
       如果我们不讳言历史的真实,美国立国220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功,与基督教所张扬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价值为这个国家所有人接受,和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赎罪的原罪观念被人们所广泛践行,有着不可剥离的内在必然联系。若是用盛传于中华大地的佛教劝解众生的教义来解释,那就是:人在世间走,种什么因,则结什么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六道轮回,皆有定数,业报无所不在,远及子孙,近在眼前,一切行为皆有报应,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正是基于以上的理念,所以,我一直这样认为,当230年前,乔治·华盛顿手按《圣经》,为东海岸13州400余万美国人做过祈祷和宣过誓,并在当完8年总统拒绝所有人的劝进,弃国王的桂冠如敝屣,而驾着他那辆破旧的马车,摇摇晃晃、吱吱呀呀地回到自己的农场打发余生时,他其实也就为后来从世界各地流落到美国的黑奴、猪仔和高丽棒子等各色人等,不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民族熔炉,而且,还为他们播下了日益走向富裕和强大的金种子。与之迥然不同的是,当2200多年前的秦始皇把老百姓家里的菜刀都收缴去,并把460个儒生活埋到黄土高原的大坑里时,他则为中华民族中像陈胜与吴广那种走投无路的草民们,和刘邦与项羽那样的歹徒和恶棍们,日后凭借暴力抢夺他坐的那把椅子,一举留下了周而复始,随时可以兑现的天然权利和想用就用的真正机会。
       毋庸讳言,人作为地球上主宰整个生物圈的灵长类动物,其劣迹斑斑的邪恶历史记录,再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对同类进行残杀的高等生物。在残杀同类这个问题上,人的野蛮与文明,迄今唯一的区别是,野蛮人残杀同类不需要任何理由和道义做铺垫,而文明人残杀同类,则会首先在意识形态上炮制理由,并在道义上抢占制高点,从而把那些被其残忍杀死的人,屠杀前置于道义的洼地中而已。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之后,我以为,从极终的意义上讲,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救赎的人,恐怕只有活在人们心中的真主、佛祖和耶稣基督。而我等中华上国被皇权专制的忠实信徒们绑架了2200余年的凡夫俗子们,其自我救赎之路,在可见的将来,恐怕只会殊途同归:我们除了直通八宝山和遍布神州的大大小小的焚尸炉,暂时尚看不到任何美妙的出路。按真主、佛祖和上帝的教诲,假设我也能够获得真正的救赎,而能一步登天,进入天堂或极乐世界,或许会在来生乃至来生的来生也未可知。
       阿门!别人的上帝啊,难道你真的不想保佑我可怜的同宗同族?!
       伟大的真主啊,愿你不仅和本·拉登、内贾德同在,也和那些教他们进行“超限战”的民族同在。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善哉,善哉!

     (2008-8-9至8-14)

鸣谢:感谢和讯网友心情笑笑生所提供的在线观看《肖申克的救赎》有效链接,以及他所撰写的影评对我的启发和帮助!
附:《肖申克的救赎》在线观看地址: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1051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08-11-9 22:26:0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U]秋爸爸[/U]发表的内容:

是啊是啊,他早年和陆毅在《永不瞑目》里打得火热,后来又和陈坤在《像雾像雨又像风》里打得火热,包括这次的《落地》导演都是赵宝刚。
噢,不能这么说,有点误导,这么说吧:他不仅在张艺谋那里和巩俐章子怡曾经...


看赵宝刚两部片子时已经有结论了,你说误导我又糊涂了。

美剧推荐Hannah Montana,suit life of zack & cody,west w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08-11-8 16:34:2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U]秋爸爸[/U]发表的内容:

比较休闲轻松的探案题材,Monk,感谢黄花菜前面多次推荐,好看。Monk这个天才,对细节的嗅觉力非常人所能,却有着大量的自闭症行为,比如不理解人家的讽刺和幽默,感觉统合极差,极度敏感,极度刻板,随时随地必须跟着个护理员。...


俺和老公在没有孩子的时候Monk每集都看,每集里都能找到我老公的影子, 我们俩一致认同的.... 那时候不懂什么是自闭症,也想不到会遗传孩子.....今晚自闭症家庭的聚会,一个父亲说,昨天给孩子开了IEP (Individual Education Plan),就想,这辈子也想不到自己怎么干这个,可又一想,反正上帝得给我们点儿事做,坐什么都一样吧. 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
跑题了, Monk的病是 ODC -- obs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中文是强迫症? ODC的症状和自闭症的很像或者说有很多重合.
聪明且古怪的人是不是挺可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08-11-8 15:36:40 | 只看该作者

re:孙红雷眼睛是小了点,不过我以前有一段追看...

孙红雷眼睛是小了点,不过我以前有一段追看一个不太出名的连续剧《刀锋——大上海1937》,他和寇世勋演的,真是意淫历史,不过意淫的特别男人。那时真是超喜欢他演的那个拼命三郎——从一个胆小老实的小伙计变成上海滩的江湖浪子,最后所有人都死得那么轰轰烈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08-11-8 14:25:43 | 只看该作者

re:怎么聊聊美剧跑题到孙红雷上去了?...

怎么聊聊美剧跑题到孙红雷上去了?

继续聊聊美剧:

这剧本写得好,里面细细琢磨就很有收益.过去我参加过一个课程,叫"listening skills",老师就放了很多的"Everyone loves Raymond",来看看戏里的人相互沟通的问题在那里.

这次看自闭症年会,Myles拿出来的是"the-big-bang-theory",里面好象是几个"爱斯柏格症"的物理学家,出了很多的笑话和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08-10-31 11:52:59 | 只看该作者

re:在俺这地里拍过《硬汉》(马上就要上演了,...

在俺这地里拍过《硬汉》(马上就要上演了,听说尺度很大),和刘烨两人,那个ku呀,真体会到什么叫拔不动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08-10-30 18:38:23 | 只看该作者

re:是啊是啊,他早年和陆毅在《永不瞑目》里打...

是啊是啊,他早年和陆毅在《永不瞑目》里打得火热,后来又和陈坤在《像雾像雨又像风》里打得火热,包括这次的《落地》导演都是赵宝刚。
噢,不能这么说,有点误导,这么说吧:他不仅在张艺谋那里和巩俐章子怡曾经打得火热,马上,他就将在陈凯歌《梅兰芳》那里,和陈红打得火热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08-10-30 17:18:36 | 只看该作者

re:菜MM,你专拣这样的贴哈。弱弱地说,我以...

菜MM,你专拣这样的贴哈。弱弱地说,我以前还喜欢过他呢,就在他跟巩家大妹子打得火热的时候,现在,也不讨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6 14: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