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4505#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02:23:40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的精神科医生写的文章:《...

闻森的精神科医生写的文章:


《新聞眼》青少年暴力事件 防患未然


by /徐晉   

06.01.14 - 06:40 am



青少年的暴力行為一直是嚴重社會問題。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槍擊血案、台北捷運發生的4死23傷殺人事件,和大陸復旦大學研究生對同學投毒事件,一再證明問題的嚴重性和多發性。青少年的暴力行為不僅對受害者以及家庭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和傷害,也對整個社會以及本人和他們的家庭造成巨大的傷害,但是青少年的暴力事件屢有發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的?什麼是危險因素呢?華人家庭如何去有效預防此類事件發生?下面舉個典型的例子說明:

Ethan今年18歲,同父母住在一起,還有一個15歲的妹妹,父母是第一代移民。Ethan出生在美國,他從小就是一位沉默少語的孩子。除了語不多,沒有多少朋友以外,他的父母並不覺得他與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Ethan對學習似乎不太用心。他經常不做作業,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未來抱有很大的期望,為此Ethan同他的父母經常發生矛盾。

Ethan經常抱怨他的父母只在乎分數,而並不愛他。Ethan中學開始就沉迷上了電子遊戲,尤其是一些帶有暴力傾向的遊戲。Ethan對於交朋友沒有什麼興趣,他的父母也鼓勵他出去走走,交交朋友,但是他一直情願呆在家裡。

在高二的那年,他似乎對班上的一位女同學產生了興趣。由於不懂得如何同別人交往,也不懂什麼樣的行為恰當的,Ethan言語之間對那位女同學有所冒犯。女同學指控Ethan對她性騷擾,並揚言要報警。儘管此事最後終於平息下來,但是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並且更加沉迷於帶有暴力傾向的電子遊戲。

Ethan的父母對他的變化憂心忡忡。但是他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情況,更不懂如何去幫助他。更讓他們擔心的是Ethan對學習完全喪失了興趣。一天Ethan不願起床,拒絕去上學。在爭吵之間,他與父親發生了激烈的言語和肢體衝突。Ethan衝進廚房,抓起菜刀,威脅要殺了父親。好心的鄰居在聽到激烈爭吵之後,感覺到不對,及時撥打了911。由於員警的及時趕到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

Ethan的問題和他們家庭的痛苦,華人家長是否很熟悉?這樣的故事,我們身邊是否常見到聽到?

國際衛生組織在2012年的報告中指出,青少年的暴力行為大致分為「致命性的暴力行為」和「非致命性的暴力行為」。致命性的暴力行為事件中,經常出現武器,甚至槍枝。報告同時列出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危險因素及早期鑑別:

第一,一些青少年心理和行為的問題會預示暴力傾向。比如多動、好衝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不佳。這種行為通常表示青少年不能很好地進行邏輯思維,並進行有效的自我監控,以及對未來無法進行合理的預期和計畫。

第二,家庭關係,父母本身的行為和家庭環境在青少年暴力行為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對孩子的行為缺乏恰當的瞭解,過度使用嚴厲的懲罰方式,甚至體罰,父母的言語上和身體上的虐待行為,以及忽視青少年各方面的需求。良好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對孩子的行為有恰當的瞭解,以及一個完整的健康的家庭結構,很大程度上減少青少年暴力行為的發生的機率。

第三,毒品、酗酒、結交不良朋友,以及牽涉到幫派活動。攜帶武器,包括槍支,刀具等等都直接關係到致命性暴力的發生。

第四,社會化能力。社會化能力通常需要一個人具備包括守規矩,有責任心,包容以及信任的品質。一個無法參加正常社會交往的人,往往是由於缺乏信任,不服從正常的社會結構,偏執和自私等等。這些都會增加暴力行為的可能性。

第五,社會文化的影響。社會文化因素往往能夠影響到每一個個體的行為。當市面上充斥暴力行為的影視作品,以及電子遊戲等等往往會使暴力行為變成一種社會常態。

青少年暴力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時也是每一個家庭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如何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教育他們遠離暴力行為,同時對別人的暴力行為有一個恰當的判斷並做出有效的自我保護的反應都是每一個家長需要深刻思考並做出回答的問題。

教育一個孩子獨立思考,減少衝動,增強邏輯判斷力,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服從正常的社會結構是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必須要做到的。如果能在充分尊重個人的獨立性,充分的發揮一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前提下去服從和接受正常社會結構,一個人就能夠找到各種不同的有效地和健康的方式來解決他所面對的問題和矛盾,而不需要去使用暴力。

社會化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門功課。朋友就像一面鏡子。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友為鏡,可以明得失」。在正常的社會交往當中,逐漸養成有責任心、包容,以及相信別人不僅能夠讓一個人獲得更多的友情,也能夠讓一個人逐漸的學會用健康的和正面的心態面對社會和麵對自己。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過度嚴厲的懲罰。更不能使用體罰,甚至精神上和身體上的虐待。對一個孩子在身體上,行為上,甚至心理上出現的變化要有足夠的敏感和關心。不能讓孩子覺得家長除了關心分數其他都不在意。對孩子出現的各種不同的變化不要做出武斷的判斷。

對孩子的暴力傾向的行為要及時進行糾正,如不玩帶有暴力內容的電子遊戲,避免讓孩子過早接觸帶有暴力內容的影視作品。對孩子出現的帶有暴力傾向的行為,比如打架,欺負別人,要及時同學校以及有關單位進行接觸。要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可以接受。除了要教育孩子不能採用暴力的手段,每一位家長還需要教育孩子對別人的行為有所正確的判斷。對別人的暴力行為要有所瞭解。如果對自身的安全有所顧慮,就需要尋求適當途徑進行報告,並尋求幫助。

(作者為美國精神醫學會會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04#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02:18:58 | 只看该作者

re:"疯狂和怪咖"昨天晚餐上,和...

"疯狂和怪咖"


昨天晚餐上,和闻森,闻莺谈起了当天的新闻,是美国两个十二岁的女孩被控以蓄意谋杀罪,而且检方坚决以成人罪起诉,所以,如果她们得到了最高刑期的话,就是六十年的大狱,出来就是七十二岁了.

这耸动性的新闻起因是这两个女孩子沉迷于一个讲鬼怪故事的网站,其中之一人物叫: slenderman,是一个专杀儿童的无影无踪的鬼魅式的人物,据说是如果要想接近它,赢得它的光临,那你也必须要杀过一个儿童才够格,所以这两个有天使面孔的女孩子,就密谋了把她们的一个女朋友借口躲谜藏,把那个女孩引入了树林,然后一个把女孩按倒在地,一个在女孩身上狂刺十九刀,那女孩还没死,她们两个谎称去求助,把受伤女孩丢弃林中而不顾,所幸那女孩命不该绝,挣扎着爬出树林,向过路人呼救,这个荒谬的杀人案才被披露.

我想提到我们家来讲这件事的目的,就象很多家长和儿童心理学家想得那样,在现在的青少年和儿童几乎是天天沉迷在网络上的时候,他们的判断能力能不能让他们能分辨出网络和现实的不同?比方说,这两个小女孩会认为这个slenderman是真的,要她们真杀个人才能有机会见着它,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他们在网上太沉迷某种游戏的时候,尤其是那些暴力性的游戏,如"call of duty"之类的,现在的游戏如此地逼真,那些蓄意要制造大型枪杀案的罪犯们,甚至是用玩这种游戏来训练自己的军事能力的,如挪威的那个,和美国的亚当,甚至连台北那个在地铁上杀人的,也是玩这类游戏的,在台北不容易搞到枪,他就拿刀杀人.闻莺说她已经听到过她的几个同学在玩这个游戏,我说,这是全世界最热门的游戏了,但是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家里都不许玩这样的游戏.在网上能够那么容易地杀人,如果有了恶念,那么真的可能就是滥杀无辜了.

听到这里,闻莺表态,说那些血腥暴力的游戏反正她从来就不喜欢,连那些战争题材的电影都不喜欢看,更何况去玩杀人游戏了,而闻森只愿意玩的唯一游戏就是超级马里奥了,他关心得当是那算不算暴力性的游戏,同时闻森要搞清楚的是,在法庭上什么年龄的界限算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未成年人的法庭怎么样的,这些问题原来是在我故事的一开始他就来发问的,但是我坚持他必须要听完我说才能提问,别人说话是不能插话,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自己有问题必须要等别人说完后才问.所以这个问题我给了他几个参考答案,但是细节的话他可以很容易地在网络上找到.

我又把话题提到了加州的这个处男杀手,不管他有怎么样的精神,心理的问题,是不是AS,这些在我们家里讨论不是重要的方面,我需要指出来的是,那个凶手的起因仅仅是因为他一直找不到女朋友而引起的,他因为觉得自己这么好的条件,这么漂亮的混血儿,还有他可能没明说自己家里有钱,但是在学校里却是开着宝马车的,既然那些女生们没有一个愿意做他的女朋友的,没有人愿意和他接近的,那他就干脆反人类的,看见人就杀,所以他杀了三个室友,再跑到街上见谁杀谁杀了三个,等警察到了他就开枪自杀.

我说世界上大概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几亿的青少年会交不到女朋友,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除非你是又帅又聪明又有钱又是体育明星的话,那么大概有无数的女孩子向你投怀送抱,但是只有少数几个人会有这么幸运吧,很多人年轻时都没有女朋友,象我年轻时又矮又穷又没有才华,我是一直到了三十多岁才和你妈妈结婚的,在青少年时期,能得到异性的青睐不太容易,但是随着年龄的成熟,男女之间也会现实起来开始寻找婚姻伴侣.象这个凶手,因为是混血还是长得比较漂亮的,闻莺知道他还是<饥饿游戏>副导演的儿子,马上说那他家一定会很有钱,因为那是部票房收入非常高的影片,可是又有钱又帅还没有女朋友的话,闻莺说那肯定是他对人不友善了,如果对女孩子不好,他再有钱再帅,也没有人和他交朋友啊.

这些时候闻森基本上插不上话,但是我知道他也在听,而且会听进心里去,很多时候我和闻莺之间的谈话,成了闻森的社会和社交常识课,所以我一定要在这样的时候明里暗里地向他表明,如果你没有朋友,将来没有女朋友,没人愿意和你交往,恋爱,结婚,这些当然不是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也决不是说你就是无可救药的失败者,因为这只是你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而已,你还是可以找到很多其它的乐趣和人生价值的.即使你得不到人生的一半的乐趣,但是还有另外的一半你可以尽管去争取和享受,或者即使你最后只享受到了别人人生乐趣的百分之十,也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闻莺说,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怪咖(weirdo)了,还是远离他们不要和他们在一起好.这时候我还是得出来说一说,因为当然闻莺这话不是对闻森说的,但是事实上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闻森的言行举止在其他孩子们眼里,就是一个怪人,我也知道闻森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得为"怪咖"说说好话.我说事实上并不是说你不合群,和别人不一样,行事言行怪异,就说他会有危险,会作出疯狂的事情来,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你可以选择和大家一样,跟着潮流,随波逐流,这样你不会显得另类,但是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方式,不一定得去和别人一样,别人喜欢的你不是非得喜欢不可,你喜欢的却被别人看不上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觉得高兴就好,无论是归纳到大众中去,还是自己孤独一人,这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你不强迫自己,而且还能享受自己的选择.

在加州的所谓处男凶杀案发生不久,他父母的律师就发布新闻说他很小就被诊断为AS,而且一直都是处于治疗状态的,而差不多时候那个在台北捷运挥刀杀人的郑捷没有过任何正式的诊断记录,但是从媒体对他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描述,如果他去诊断的话,也是很可能会被给个AS的结论的.再加上现在有很多明确的记录来说明那个康州凶手亚当早被诊断为AS,但是他母亲费尽心机却总得不到合适的干预方法.虽然说很多的圈内人士极力反对AS和这些滥杀无辜的大型凶杀案之间的联系,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当然我们可以说,能造成这些人大开杀戒的根源,远远不只是一个AS所能说明得了的,但是作为AS,也绝对有可能给这些疯狂的反人类人格提供一个温床的,比如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受挫,他们狭窄甚至偏激的思维方式,他们在心智上的缺乏同理能力而可能缺乏的同情心等等.

加州的一名华裔精神科医生胡啟贇说,从心理学上看,这一类的毫无人性的滥杀者,很多是因为他们认定自己本来是应该得到的某些东西,而事实上他们得不到,而在期望和现实中存在一个巨大的落差,这样的落差最终一天突破了防线,他们最后觉得只有大杀一通才能填平补齐.亚当在现实生活中有如惊慌失措的过街老鼠,即使在高中短短的一年里,他连穿越那人声熙熙攘攘的学校过道的勇气都没有,学校是专门给他配了一名辅导员,目的只是陪着他过过道,这么一个看起来绝对是弱者的人,在家里的电脑上却热衷于军事杀人游戏,他在电脑游戏中的"杀人"记录到了两万多个,所以终于他决定是该向人类摆平的时候了,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他觉得最受辱的高中,但是学校的录像显示出亚当开着车在学校转了一圈就走了,原因可能是因为高中的校门口已经停了一辆警车,所以他转移了目标去了小学,那里没有警卫,他终于得逞.而这个加州的凶手,他觉得自己是个混血帅哥,家里又是好莱坞的,怎么会没有女朋友呢?他的偏激思维终于把这本来是一个小小的个人问题升级到了他要与人类为敌的地步.

对我来说,这些用生命和鲜血的惨案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条件下,他会受到多少,多长和多深的心理伤害,一个不正常的生活,必然有不正常的心理,那些他们心灵深处日积月累的心理垃圾,我们能不能发现,体会到他们这样不为人知的失落,羞辱和自卑,而且还能找到正确有效的办法来帮他们疏导,纠偏和清理这些心理垃圾,不让这些垃圾腐臭成了毒素,这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台湾大学的教授李茂生写文章说,象郑捷那样的反社会的性格倾向,其实很多人都有,甚至说如果是一个小孩的话,说不定还有好的方面,象爱因斯坦和希特勒年轻时候都有反社会倾向,但是后来两人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关键的是当父母老师发现孩子有反社会倾向时,有没有顺着这样的偏差去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独特之处,能不能找到孩子的独特的优点,那样孩子就会找到他自己的自信,而如果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够多做一些工作,学会如何去接受宽容这个怪咖,异端,black sheep的话,那个孩子或许就能找到一个如何和社会相处的办法来,反而以后能给社会带来独特的贡献.是不是怪咖,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帮这样的怪咖些什么,如何他们让他们在自己与众不同的偏路上找到自己的价值和自信,不是要去一味地去"纠偏",去压抑他们的那些异端或怪异,那样最可能的是孩子慢慢养成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事方式,最后成了他和人类决裂的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03#
发表于 2014-5-30 19:39:02 | 只看该作者

re:能有闻莺和闻森两种迥异的儿女,也是人间一...

能有闻莺和闻森两种迥异的儿女,也是人间一大福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02#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2:55:36 | 只看该作者

re:上面的这个故事很好听,很多时候,我们回想...

上面的这个故事很好听,很多时候,我们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遗憾,就在想我们不要让我的子女们再有这样的遗憾了.

今天晚些和女儿和老婆有次交流,原因是女儿想去一个印度裔同学家去玩,但是她妈妈不同意,说自己和那家人不认识,自己不认识的人就是陌生人,女儿怎么能自己去陌生人家呢?这次我是站在女儿这边,显然当妈的太保护了,提出的理由实在是无理的,对她是陌生人,对女儿却是同学.

所以今天妈妈再提出借口,说是因为那家是伊斯兰教的,说那些人怎么怎么的,刚好网上有个消息是说巴基斯坦有个女孩抗婚,被家人用石头砸死的新闻,我就说,你把一个在回教国家里不知哪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非要把远在万里,相隔两个世界的这个同学家联系在一起,说起来还是你没道理.

女儿就说起,那同学的父母对孩子多少严厉,因为是宗教的原因,女孩是不许有手机,更不许和男生接近的,出了家必须要戴头巾.我们就说,这些孩子们在美国长大,父母亲的宗教观到底能管得了他们多久.而对我们家来说,我是相信儿女自有儿女路的,尽管我们是华裔,但是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也不是一定要我的儿女来继承的,他们最后都放弃了学中文,我们也同意了,对此不知道被多少人批评埋怨过.

可是我还是相信,做儿女的不一定非要按父母的价值观去走,如果做父母的,看到儿女走的路和自己当初走的不一样,应该要高兴才是.就象上面说的,如果是孩子到了这个年纪,还和自己亲,而不是象我们自己当初感到尴尬的话,那真是一种养儿育女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01#
发表于 2014-5-30 11:19:40 | 只看该作者

re:看见这个,想起我高中时候。。...

    看见这个,想起我高中时候。。
    高中的时候,在离家很远的县城中学上学。我住校,那时候不像现在有电话联系。

    高一,有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坐在靠窗户那边的五六排,突然看见我妈穿过教室挥舞着围巾(那时候叫头巾)向我走来,那时尴尬极了。

    当时心里想:就不能让门口的同学帮喊一下我,我出去就行。
                再或者走过来也行,别挥舞围巾(其实我妈就是担心我看不到她才挥舞围巾,可我当时哪管这些)。
    注解:围巾就是过去那种彩色的、叠成三角形,罩在头上的那种。

    现在想不起来当时我妈为什么事儿来学校找我,
    只记得我妈挥舞着围巾,穿过讲台前面,向我走过来的画面。

    现在我儿子跟我当时是一个年龄,和我很亲,没看出有什么顾虑。
    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点名必须我去,间隔我都以工作走不开让爸爸去开,过后他也不说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00#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07:30:15 | 只看该作者

re:"成长"早上下班回家的路上,听我...

"成长"

早上下班回家的路上,听我常听的电台,今天的那个男主持人讲了一段他自己刚发生在家里的事:


主持人鲍勃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要上大学了,这个周末她妈妈带她去新的学校有新生欢迎活动,留下他和另一个15岁的小女儿在家,所以爸爸就想讨好女儿说,周末想去哪里搓一顿?小女儿说,那就Buffalo WIld Wings去吧,爸爸说那好啊,但是紧接着女儿说,要去的话,只能在off hours去,那指的在餐馆不忙的时候去,爸爸就问了,是不是你不想要排队啊?女儿实话实说,说她不想让朋友们看到自己和爸爸在一起.

所以鲍勃就在电台上吐槽,说是自己是不是到了让女儿嫌的地步啦,其他人就安慰他,女主持人就说,她在那个年龄里,让爸爸只送她到三条街口之外,她宁愿走过去,也不让别人看到是爸爸送她过来的.

听到这里,我女儿笑着说,其实我想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了.我说,这对你来说,看起来是最自然不过的啦,青少年到了这个年龄段自然会想更独立些,但是很多事情又离不开父母,所以会想出这样那样的花招来.这时候闻森插话问,有没有到了那个年龄还会愿意和父母在一起的呢?我心里知道他说的是他自己,所以我给他一个定心丸,说要是你愿意和我在一起,那我们会非常高兴,如果你不想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也能理解,反正这是青少年成长的正常过程.

我们又八卦了一些明星故事,特别是那些青少年的,我举的例子是杰克逊,小时候没有过过正常的童年,所以到了中年时,还是一个长不大的老男人,而女儿最喜欢的例子是:Miley Cyrus,说过去自己那么崇拜的偶像,现在连看都不想看一眼,我说这不光是她在变,你也在变,也就象这个不想让人看见和爸爸在一起的女孩,过几年的话大概会很愿意和爸爸粘在一起了.闻森就问,大概什么时候青少年不想让人看见和父母在一起,又在什么时候又不在乎了呢?我说这真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总的来说,从高中到大学应该是个分界线吧,如果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很多人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了,那他就会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好处了,不会觉得和父母在一起是丢脸的事了.

我和女儿又重温起一个我们很喜欢的广告,那是由一个中年妇女的口吻说的: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尽办法想让自己穿得和麦当娜一样,而现在我又在想尽办法不让我的女儿穿得和Lady Gag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9#
发表于 2014-5-24 17:35:43 | 只看该作者

re:好!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4:00:25 | 只看该作者

re:"残疾人中的性教育"昨天赶去...

"残疾人中的性教育"


昨天赶去了曼哈顿听了一场关于残疾人的性教育讲座,这消息还是闻森学校里的心理辅导老师看到后推荐给我的,这类的资源很稀有,所以匆忙地进城去了.

讲座Robert Joseph,是一名从业三十多年专门治疗性障碍和性治疗的心理医生,和曼哈顿的AHRC长期合作,本来讲座是以"自闭症中的性和性教育"为主题的,但是实际上他的讲座还是围绕着"低智能中的性问题和性教育"的主题来展开的,这不是最适合于我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孩子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但是总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这是针对家长的讲座,所以他先要把自己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一些体会讲讲,这最重要的一点是特殊孩子们的家长中普遍地存在着的对孩子过度保护,当成"老小孩"养,因为他们决定既然是特殊孩子,能够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基本的学业就行了,那些如性生活甚至婚姻之类的就想不太可能的啦,不要也算啦,而且有的话可能麻烦更多,所以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残疾孩子们的父母亲都对其性教育是抗拒的回避的,把残疾孩子当"老小孩"养,不让他们去接触性教育,不去主动教育他们对自己生理需求的认识和满足,这样的结果是当这些孩子们长大后,生理上成熟了,但是思想上一点准备也没有,所以大量的案例是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是既然你家长(或老师)没教他或她性知识,那么自然有人会摸到机会来帮你补上这一课,只是往往是以你不能接受的方式去给你孩子补课,那就是性侵犯,甚至性剥削,性孽待,甚至性奴,有个别的例子是他们自己却成了对别人性孽待的人.另一个方面,是他们自己因为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和需求的不理解而困惑,因为其表达能力的缺陷,所以这样的困惑和挫折就会以一些异常的行为和心理而出现,给他和家人们造成很大的困扰.

有关性教育的范畴,一直是有两个侧重点,一个是把性教育归纳于两性关系之中,一个是把性教育侧重于生理需求,这个医生是强调于后者,我想这也是因为他的主题是围绕着"低能"这个群体,而我从自闭症这个群体的经验来看,我发觉即使是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迟缓",可是他们的青春期发育一点不迟缓,无论是所谓的高功能的,还是低功能的,荷尔蒙该来的时候照样是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之态,所以很快地发现了在他生理上开始变化的时候,他的心理上,他的思想上,他的社会能力上,他的生活经验上,还远远落后于他的生理发育程度,这里面很多的情况是和自闭症的核心有关的,比如说如果你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意图,那么你怎么能在以后和性伙伴的亲密过程中掌握分寸?我能亲她吗?她是这个意思吗?她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呢?在我听过的两个有关自闭症群体中的性问题和犯法问题的讲座中,主讲者都会举出大量的例证来.

再有一个例子,就是这里论坛上的一个帖子,说是自己四岁的儿子在学校里去抱了抱一年级的小女孩,被女孩的家长告到了学校,说一个四年级的孩子的行为算是青春期的性行为,似乎还太早了,这更应该是一个人际交往中的不恰当的行为,不能在不是非常熟悉和友好的男女朋友间有肢体接触的行为,任何情况下没有对方的许可去抱对方都是不好的行为,即使你的用意本身是为了表示你对对方的喜爱,这样的社交习惯如果没有被干预和纠正的后,长大后必然会造成不当的性行为.

那么在这一切还没有来临之前,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在特殊儿童早期时能够做些什么呢?Joseph医生讲了几条,第一条是:家长和教育者需要从孩子一可以理解开始就要教导他们,和什么人可以有什么样的行为,不可以有那些什么,比如,和父母亲可以亲嘴,和老师就不能亲嘴,但是可以拥抱,但是和来家门口的邮递员就不能拥抱.第二条,需要教导给孩子的是人与人的界限,私人空间的概念,个人身体的隐私部位和别人身体的隐似部位,分得清楚那些是属于个人的私密的空间里,那些是属于公共场所,在那个场合里可以做,不可以做那些事情,这些都是以后他或她性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基础.

回头想想,我们自己有件事是做对的,也就是在闻森的生理发育还没有开始时,先硬性给他过了两遍生理书,尽管他似懂未懂面红耳赤,可是毕竟先知道了他的身体将要发生些什么,所以很快地他的青春期有如一夜春风百花就开了,青春豆豆象天上的星星,但是他不会觉得难为情,他说这是他长大了,到了高中去盯着女生看,被女生告了状,但是闻森立即就改了,后来被我发觉在往上搜索色情图片,和他说这对未成年人是非法的,这应该足够能制止住他了,所以说到了青春期,反而不用再给他基本的性教育了,说一遍他就通了,我对性教育的通俗观点是:不怕贼上门,就怕贼惦记,如果瞒着他回避他,反而引起了他的好奇,与其以后他自己偷偷摸摸地上往去找,看得不明不白地在心里瞎琢磨,不如一开始给他开门见山地把底亮透了.这绝对不是说能一劳永逸了,闻森每过一段时间,总会冒出个在青春期或性意识上的新问题来,但是因为有了一开始的铺垫,他知道这是他青春期过程中必然的一部分,就会处之泰然了很多,另一方面,我们在家长有机会的话也努力打破华人家长传统中保守的习惯,在家里和子女们说起比如经期,怀孕,打胎等生殖方面的日常生活经验和体会,在家里先打破这个禁忌,这样以后如果子女们这方面有这个需要,他们才觉得向父母开口问,或是父母向他们问起来这方面的事情,是一件正常的家务事.我们比不上西方父母亲们在这方面的那么开放和平等的态度,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学那么一点点.

在昨天下午去接闻莺回家的短短的路上,她问起我要去听什么讲座,我说是针对特殊需要的人他们中有关性的问题,比如说象闻森那样的孩子,她的脑子里对这个事情的概念还是想着性的目的是为了生孩子,就说象闻森那样以后的,他可以去领养一个孩子,那就不需要性生活了吗?我解释给她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象你那样的,小时候有女朋友,大了会有男朋友,再以后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还会有孩子,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还有一样是不怎么正常的生活,就象闻森,小时候没有朋友,到了大了,也很难可能会交到女朋友,所以他就能难会有机会能和异性生活在一起,性生活不光是为了生孩子,还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象人必须要吃饭一样,人长大了以后也需要和异性一起生活,现在即使象那些同性恋的,他们或她们其实还是一个扮演着男性,一个扮演着女性的角色,这都是人的正常现象,所以如果一个人从小到了大,一直没有机会和异性接触和亲密的话,以后在他的心理和生理上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麻烦,所以我得学习去听听将来对闻森来说会是怎么样的,现在可以多多准备.


Robert Joseph医生推荐一些英文的教材,可以给北美的家长们参考:

1)针对低智的残疾人的性教育图片和教材:

Growing Up: A Social and Sexual Education Picture Book for Young People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http://www.autismbookstore.com/Merchant2/merchant.mvc?Screen=PROD&amp;Product_Code=BGRO02&amp;Store_Code=ASNC&amp;search=growing+up&amp;offset=&amp;filter_cat=&amp;PowerSearch_Begin_Only=&amp;sort=&amp;range_low=&amp;range_high=


2)加拿大的性教育网站:

http://sexpressions.ca/

3)一本关于残疾人性教育的论文集,Joseph 医生也写了其中一章,amazon.com有卖.

<The facts of Life ......and mor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7#
发表于 2014-5-20 16:53:42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录像传送的问题,孩子爸爸说他能弄,但...

关于录像传送的问题,孩子爸爸说他能弄,但他现在忙,等处理完手头的事情之后再帮我。那我们就等他几天吧。

谢谢您给出的评价,更谢谢您还记得我带孩子长跑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6#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23:03:04 | 只看该作者

re:虽然没听你孩子的表演,但是从照片上看,他...

虽然没听你孩子的表演,但是从照片上看,他真的很喜欢也很为自己骄傲,这是最重要的,也说明你一直做得很对.还有你带着孩子长跑的锻炼,真是非常人能及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榜样.其实并不是说高功能孩子就一定会比低功能孩子要好,高功能孩子有其优点更有其缺点,我们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地做好些.

你的录像应该在优酷上建个帐号,就能上传了.很简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5#
发表于 2014-5-18 17:06:06 | 只看该作者

re:“感知”我的星儿虽然功能低,但在...

“感知”

我的星儿虽然功能低,但在学习方面,他懂得畏难;在表演方面,他缺乏自信;更糟糕的是,他有严重的语言障碍,无论是听说还是理解,都存在严重的障碍。所以,“理喻”在他那里几乎行不通。我只能在“感知”上面下工夫,努力给他创造成功的经历。

让孩子上台表演,是由我的一厢情愿开始。因为我想,如果孩子的帅气不在大家面前闪点光,似乎辜负了上帝的恩赐,如果我们的努力没有得到大家的议论,似乎我也变成了自闭。

孩子上台表演的经历,是从他10岁左右开始,是从学校的操场上开始,是从我陪着他一起献丑开始。那一年的儿童节,老师邀请我和孩子在学校的亲子活动上表演朗诵,事后孩子爸爸对我说,我还没有来得及调好镜头你们就下台了。可想而知,我们表演的时间有多么的短,我们得到的议论有多么的少,我们表演的效果有多么的失色。

自从孩子学了电子琴以后,我们在每年的儿童节都上学校的舞台凑热闹,孩子从为我伴奏玩到为同学们伴奏,最后在学校举办了“毕业感恩(钢琴)个人音乐会”,留下了空前的校史记录,还代表学校参加省际特长生比赛,在大剧院的舞台上钢琴独奏,
自从孩子进入钢琴艺术中心学习以后,导师就经常安排他参加表演,有中心内部的交流音乐会和全国性的才艺比赛,当地残联也经常邀请我们参加义演,从社区(乡村)的大街小巷到城市的中心舞台。
自从我们玩起了口风琴以后,就经常去公园练习,常常吸引路人过来看看并议论,还有人过来要求我们给他(她)伴奏。通过表演礼服和舞台灯光,通过微笑点头和热烈掌声,孩子感受了快乐、增添了自信。我们爱上了音乐、爱上了表演。我们就是以这种方式自信自强,融入社会,服务社群。

孩子在家里练琴,都要我在他身边指导、鼓励或监督,否则,他没有信心和兴趣弹下去,他也有因畏难或错误而突然用头撞我、用手砸琴、愤然离座的情况。此时,我就用表演来鼓励他继续努力。每一次演出之前,我都会忙碌紧张好一段时间陪他排练,在演出的现场,我更担心他出状况。我的希望底线是他能淡定地从头到尾坚持下来,我一直告诉他,弹错了也不要纠正,不要停下来,继续下去,中途不能打喷嚏,不能放屁,不能要求上厕所,要坚强,要忍耐,妈妈会看着你的,你能弹得好的,你会表演成功的。他现在越来越有表演意识了,也能独立完成一个表演节目了。

我当初陪孩子上台,完全是孩子的需要,因为我是他的定心丸,镇定剂。如果我不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他就不敢上台,或中途惊慌离场。我现在陪孩子上台,不完全是孩子的需要,有的是主办方的需要,是观众的需要,是我的需要。因为我也爱上了音乐、爱上了表演。孩子的钢琴导师曾经对我说:“我们欣赏残障人士的表演,不仅仅在他的艺术,更在于他的精神。”是的,我们的表演,不是追求名利,而是为了赢得鼓励。我们没有兴趣只表演给考官和评委看,我们也不是大舞台的常客,因为我们不想经受挫败。我们喜欢草根观众,他们不计较我们的失误,他们不吝啬给我们的掌声。

我没有否定您“理喻”做法的意思,只是跟您分享我“感知”的经历。我想,无论“理喻”也好,“感知”也好,都是为了消除孩子的焦虑、恐慌心理(思维),建立自信自强的心态,如果能管齐下,效果会更快更好。与您共勉吧!

PS:近来孩子的弹琴,吹琴表演,我们都很少拍照,都是录像,我手头上有录像,但不会操作发送给您,(我的电脑操作技术不是一般的笨)。请让我想想办法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4#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1:01:46 | 只看该作者

re:"严法"商老师家事处理完毕,...

"严法"


商老师家事处理完毕,长途旅行回来,本想息两天倒倒时差,却被老板心急火燎地找去上了班,原来是她工作的幼儿园出事了,两个老师被法院判定永远不能再从事于幼教工作.

她在这家幼儿园有十几年了,一直是教音乐课,因为对付小孩子有一套,所以那些别人管不了的孩子们都会送到她班上来,这些孩子们其实基本上就是些特殊孩子们,但是要么就是家长不想承认,要么是心存侥幸想在正常的幼儿园里先"融合"着,说不定就变好了,但是事实上是这些普通幼儿园的老师一方面是管不过来,另一方面是自己也不懂怎么和特殊儿童打交道,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得不到合适的教育,老师又被搞得顾此失彼.

这个事件的起因就是这么一个孩子,三岁多了还不会说话,又不听指令,到处乱跑,过去是商老师有经验,其他的孩子们可以在边上指挥,这一两个孩子就需要单独把他们安排坐在一个角落里,她自己的座位卡住这个角落,这样就能控制住这两个爱乱跑的孩子,但是来代班的那个老师助理没有经验,为了不让这孩子乘乱跑走,就让他坐在特制的小椅子上,用上面配置的汽车安全带把孩子束缚住,结果没注意到被孩子的家长看到了,那家长不是华裔,就没那么好通融,一个报警电话,立即就把这班的带课老师和助理给铐走了,被告以孽待儿童.

美国这样牵涉到儿童的法律,非常地严厉和雷厉风行,很快法院判决下来了,两个老师永远不准在纽约市从事任何幼教工作,虽然孩子是那个助理绑的,但是主管老师看见了没阻止,罚以同罪,一起被禁,可惜的是这个主管老师是有幼教证书的,在纽约考上个教师证书不容易,一般是需要再硕士毕业后,再要选修教育类的科目才能拿到,考上证书后,这老师也有好几年的教龄了,本来是很好的职业前途,却被自己一时短见,前功尽弃而且终身在此被禁.

虽然可惜了这位老师,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因为是这么严厉的法律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那些本来就没有多少沟通能力的特殊孩子们,只有在这样法制健全的国家里,他们才能得到最大的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3#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20:08:2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L女...

下面引用由L女士发表的内容:

binfeng2000,您好!

我可以在这里与您交流我孩子上台表演钢琴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吗?



很欢迎啊,要是你有图片或录像的话,都发给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2#
发表于 2014-5-17 15:45:02 | 只看该作者

re:binfeng2000,您好!我...

binfeng2000,您好!

我可以在这里与您交流我孩子上台表演钢琴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1#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08:22:00 | 只看该作者

re:"理喻" 因为商老师回国探父一个...

"理喻"

因为商老师回国探父一个月,所以闻森缺了一个月的钢琴课,今天商老师打来电话说明天继续上课,我就让闻森把曲子练练,免得手生了在老师面前卡壳,闻森平时从来不在家练习,一星期上两节课已经让他足够记住谱了,但是缺了一个月还是让他手生了,这不,在弹"致爱丽丝"的一个转折点卡住了.

我在厨房里做饭,听到他停了下来,就问他要不要看乐谱,他说要看一下,所以让他出门到外面车的后备箱里把乐谱拿了出来,那书也就是他上课时学新曲时用一下,平时是不看谱的,所以今天他能承认自己忘谱了,我还很高兴看到他服输.

但是我还是高兴得早了些,因为很快地我听到他说,"如果我这是在台上表演时忘了谱的话,那我一定会杀了我自己",接着,他还觉得没充分表达,说"如果我上台表演的话,我就带瓶毒药上去,一忘谱,我就喝毒药自杀算了".

这样的话并不出乎我的意料,尽管他还是嘴上说说而已,他知道我们不会逼着他去表演,也就是他小学毕业典礼上有过一次,还有就是考过了英国皇家钢琴考试的三级证书,后来觉得这样的表演和考试给他带来了没必要的紧张,所以再也不去要求他了,学钢琴成了纯粹的业余爱好.

所以他不是在想自己还会不会有在观众面前表演出丑的可能性,而是根源于他一贯的怕输懦弱的心理,这只是他发泄出来的一个出口罢了,其实类似的话题以前也出来过,有几次他问起了比如说象郎朗那样的职业音乐家在台上演奏时忘了谱或弹错了调会怎么办,我说第一象那个级别的音乐家,在演出时出错的可能性很小了,一方面是他们的天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勤奋,郎朗自己只要在家,一天都要练习十几个小时,所以熟到那个份上了,不大可能会出错的,既然他能开得了音乐会,那自然是能保证万无一失的了.

我过去一直在想,用来改变闻森的思维和观点,最大的利器还是在"理性"上,我称之"理喻其不可理喻之人",可是与闻森"理喻",正好比"与虎谋皮",说了无数次,动不了闻森一点皮,上次和徐医生谈关于强迫症的状态和处理办法,我说,我一直想用理性思考的办法去把闻森引导到能意识到这样那样的强迫行为是没意义的,也是没必要的,但是这么地"理喻"看起来收获甚微,医生说,如果任何人任何事情都可以用"讲道理"的话,那所有的精神疾病就不会存在了.所以我明白了这还真是一桩"与虎谋皮"的事,或者乐观地说"铁棒磨成针"吧.

所以,在他扬言如果表演中忘谱就"饮鸠自尽"的话又提起来的今天,我还是得和他磨一磨.第一个是要指出他一向而有的夸大负面心理的习惯,因为弹琴错了调而要自杀,这样的偏激不是因为他要"完美",而是因为他太担心"失败",这样的基本心理能理解,但是找着机会还是得不断地提醒他.

第二个是关于从哪个角度来讲道理,我们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办法是来指出他想得做得是不对的,是夸大其词的,可是他却真是把上台出丑当成是天大的事情的,所以你直接把事件淡化,甚至否定他的担心,这样做很可能是没有效果的,其实这里我可以引导他用别人的眼光来看看怎么看待.他不是因"心智论"而不能想象或理解别人的心理吗?那我来引导下.我说,换个角度看,如果你在台上演出,那么在下面听的观众就会是绝大多数都不会弹琴的,所以你弹了错了,就再来一遍把自己纠正了,如果你完全忘了这一节,那就跳过去把能记住的都弹完了.这是一个应有的态度,而事实上台下听你弹琴的人,绝大多数连听都没听出来是哪里弹错了.如果你真的弹错了而立即喝毒药自杀的话,台下的人估计都会问:怎么了啦,是因为弹错了几节音吗?可是我们连那里错了根本就没听出来.这么就死了是不是太蠢了.

闻森听完,没言语了,所以我知道至少他听入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0#
发表于 2014-4-25 08:53:53 | 只看该作者

re:自闭的孩子要做一件事好像都特执着,我帮聪...

自闭的孩子要做一件事好像都特执着,我帮聪聪下载了biying,本想是让他学英语方便,他可是特喜欢用bi ying, 只是不查英语,倒是把其它语言查个遍,一有时间就查什么西班牙语,希伯来语,法语,德语…现在倒成为一种特殊兴趣了,我不知道是好是坏。现在告诉他手机坏了,他就在电脑查,一查就几个小时,真想把电脑也搞坏,看来也应该安个软件,到时间电脑自动关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9#
发表于 2014-4-25 07:31:53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一听非法,赶紧表态说我再也不去了,...

“闻森一听非法,赶紧表态说我再也不去了,即使到了三十岁我也不看了.”
呵呵,闻森这种反应跟越越蛮像的,服管不会难。

计算机的监管真的很重要,放任了之后就很难管。
周二去看几个自闭症孩子排练,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拿着手机上网,整个乐队都在等他,大家轮着劝他,他就不放下,一定要到他自认为查完了,才能下来。

亚当的案例真是令人深省。这个方面放不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8#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6:55:34 | 只看该作者

re:"突然三级"上星期天晚上,在闻森...

"突然三级"

上星期天晚上,在闻森洗澡的时候,因为他忘了拿自己的内裤,我就去他的房间帮他拿一下,经过时看见他洗澡前留下的电脑上,还留在搜找"冰雪奇缘"主题曲的画面上,这是闻森常做的在网上找一些流行歌来听,并不奇怪,但是不知怎么得,那次我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就再看了一眼,吸引我的其实是在浏览器上作为已览历史的那些小图片,看起来bling bling的,色彩好象太艳丽了些,就点了其中一幅放大了看,结果初一看没反应过来,定睛再看,爱油玛亚,原来是色情图片,是日本色情漫画的风格,但确实以迪斯尼卡通人物为主角的色情画片,这真是远远出乎我的意料,眼见一个白雪公主的小卡通出现,出来是还是迪斯尼的童话世界,突然秒间,公主衣衫尽除,真让人三观立即崩溃.

我早就想过很多次闻森会有这么一天,但是还真没想到来得这么早,而且最要命的是以卡通形式出现的,因为他目前的欣赏水平还基本上限于卡通片的水平,所以这迪斯尼色情图片的杀伤力对他来说,是太大了太准了,也是我未能预见的,我本来对这个持开放态度,因为男孩子们的初级性知识基本上是靠网上得来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必然有这个需求,这些神秘的面纱与其欲盖弥彰,不如早给他挑明了看,见过了就不怪了,我还保存了一些典型的色情图片到时候觉得合适的话就给他看,但是我的心理预期是在他十八岁以后,现在还是太早了些.

这种事情来了,应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家长上纲上线如临大敌,本来这孩子可能只是一时好奇,也别把这当成道德败坏了,所以我先镇定一下自己,关了那些视窗,给他取了内裤再给他送了过去,等他洗澡完了,我去了他房间,关上房门,他就知道有事不好了,我说我已经看到了你电脑上的色情图片了,你也不用赖了,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找到的,闻森说他是想搜一下"生殖系统",也不知道怎么就找到这些图片了,我知道这是他们生物课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他最近常在脑子里转的主题之一,所以我想这是可能的,至少不是被人支使的,或是他用意为之的,所以,我跟他说,这本来不是件坏事,我也提供了他可以去找到这些知识的网站,但是他可能不知道生理图片和色情图片之间的差别,如果你看到的这些图片基本上每张都有性器官,而且很夸张还带些表情和故事情节的,那就是色情片了,那些讲生理卫生的书和网站,也会讲到生殖系统,但是都会只是图片,没有人物和故事的,也不会很夸张,这些象www.teenshealth.org之类的就是,而你看的这些网站其实算是色情(porn)了,在美国的法律,未满十八岁是不能登那些网站,是非法的,闻森一听非法,赶紧表态说我再也不去了,即使到了三十岁我也不看了.

我先把这件事了结了,既然闻森这样说了,我就信任了他,但是借此机会和他说,我要在他电脑上装家长监管系统了,免得他如果不小心触到了法律,也可以防止其它的人企图侵犯他,在这个关节,闻森也一口答应,其实他更可能不知道这个监管是什么.而我内心的计划是先等这学期结束,到了暑假应该要和他再过一遍性教育的内容了,当然这次是更有针对性了,应该要包括:色情,生理和性感之间的差别,人正常的欲望和控制,美国针对性骚扰和未成年人性侵犯的法律等等.

后来和他妈妈通报了一下,妈妈之震惊更甚,她说本来是担心女儿会早早地接触到这些的,绝对没想到这个看起来蒙懂无知总象是长不大孩子的闻森了,看起来荷尔蒙的力量是摧枯拉朽不可阻挡不可抵制的.

这件事另外让我惊醒的是对孩子网络的监管,我刚看完由Matthew Lysiak写的<Newton>这本书,更多地了解到了关于亚当和家庭的一些内情,其中之一是看起来亚当对那场凶杀案是蓄谋已久的,他在背地里里下了很多的工夫去了解世界上近年来发生过的最大的凶杀案,他自己做了一份表格,详细列举了世界上最近发生的最大的五百件凶杀案,从作案人,到所持的武器,到死亡率种种,这么大的事情至少得有一两年时间来研究和实施,FBI的调查还发现了亚当曾用化名对维基网页上关于大型凶杀案的条目进行过编辑,可见他对这方面的历史和细节下了很多的工夫,而这些都是在家里的电脑里做的,同住在一个屋子里的妈妈,这么多年根本就不知道儿子在房间里做的这些,现实是他们根本没想过这个他们一向以为会被别人欺凌的儿子还会有如此深藏不露的极端暴力的倾向,否则他们一定不会让儿子继续接触射击,也不会在家里放置武器,甚至是给儿子也买了武器在他自己的房间里,事实上亚当(包括那个挪威凶杀案的主犯)在家里是用完电脑游戏的办法来学习和熟悉军事技能的,在FBI的刑事分析专家看来,亚当杀人的风格丝毫不象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所为,他深谋远虑一切以杀最多的人为目的,有监视录像可以证实,亚当原来的目标是新镇的高中,但他开到那里的时候他又转向离开,大概是因为外面停着辆警车,亚当就去了新镇小学,那里他越门而入,一句话不说,见人就射,枪枪夺命,这些杀人的本事他是从自己家里的电脑里学的,在他的电脑记录中,有他两万多个"击毙"的记录.

亚当的母亲可谓为儿子牺牲了一切,她为了保护亚当,长期和学校斗争,为孩子争取保护和权力,她也明白儿子有精神问题,尝试多很多的医生,但总找不到症结和办法,其实这一切的最简单的线索就在她眼皮底下,如果她装了网络监视软件,她可能很早地就会觉察到儿子对暴力有这么强的兴趣,她至少就不会在家里置备武器,更不用说给儿子买了,而且她也能找到合适的精神科医生对症下药,因为在所有的检查和诊断中,没有一个精神科或心理医生发现亚当有暴力倾向,可能是亚当隐藏太深,或者他外在的弱者形象蒙住了所有人的眼,可是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很容易做的,很容易发现的,而且还很可能会发生在所有孩子们的家里,包括我家,这不说来就来了.我都在这么计划了,可是现实比我来得更快.

BTW, 这些浏览器都有自动"filter"功能,里面专门有一个主动筛选色情搜索关键词的功能,这个就可以省掉很多麻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7#
发表于 2014-4-20 20:35:22 | 只看该作者

re:呵呵,想起一个很古老的计生笑话:宣传队下...

呵呵,想起一个很古老的计生笑话:宣传队下乡讲解避孕知识,队长讲课一贯认真负责,为了让社员们掌握操作要领,就一边讲一边演示,就拿出一个安全套,套上大拇指上,,,,一个月后,宣传队再次下乡,一进村就上来一老实巴交社员,问“队长,你说的法儿不行,我媳妇又有了,你看,我就是按你说的,把介个套套在大拇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6#
发表于 2014-4-17 19:36:44 | 只看该作者

re:太好笑了,说句实话,文森提的问题是正常思...

太好笑了,说句实话,文森提的问题是正常思维,我都觉得有道理,冯版的解答给众多人扫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8 14: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