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笑咪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宝宝与RDI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3: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这是一个孩子的目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怎么...

这是一个孩子的目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怎么样让孩子能达到这样的状况,当然,有些孩子程度比较好,自然就达到了.

我先对这个目标做一个解释.

重點要放在孩子面對不確定性時,不會產生害怕或有威脅感(有意義的不確定性)孩子不會對不確定性害怕或退縮,他知道他可以「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的孩子由于能力不足,所以不能理解很多事情,很多事情其实没有危险,他会以为有危险,有些事明明很危险,他却以为很安全.

举例说明:李宝宝小时候对马路上的车流没有危险感,但对天上飞的飞机很害怕,以为飞机很危险.

孩子对不确定产生害怕,和孩子的心智有关,这个说理没用,我也一直不主张对自闭症孩子说理,我一般是采用体验的方法,其实当孩子对不确定产生害怕时,他对对那个害怕产生关注,因此对接近那个害怕的人也会产生关注,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干预切入点.

但这时候要让孩子与害怕源保持距离,保离一个他感到安全的距离,然后由大人去接近那个害怕源,这时要注意,当孩子没有注意到大人正在接近害怕源时,大人要想办法让他注意到,但这个办法不包括将孩子的头转向大人,也不包括大人直接提示说,看过来,看过来等.

说到这里,请看目标当中的一句话:當不確定如何做或對困擾的情況或刺激不了解時,可以參考同伴的反應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这个;当孩子面对不确定时,让孩子学会参照同伴的反应

后面的就不用多说了,其实这个时候孩子能注意到让他害怕的东西,然后能注意到大人是怎么面对这个让他害怕的东西,至于大人怎么面对,只要合理就行,没有定式.

对李宝宝而言,面对不确定,他能做的是什么呢?例如考试,当他不会做时,他会偷看同桌的答案,有时他明明做对了,但却抄了同桌的错误的答案.

其实他能不能做出正确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会偷看了.......这就是我们孩子的与众不同,其它孩子抄作业要被批评,我们的孩子会抄别人的答案了,我们心里还要偷着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3: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那么怎样制造这种不确定呢?刚才举的例子没...

那么怎样制造这种不确定呢?刚才举的例子没有视频,让我们看一下李宝宝在这种情况下的表现.

视频一:

孩子要有社會參照就必須是下面三個條件的綜合
1.正在體驗不確定的狀態
2.知道不確定性跟害怕、威脅、逃避、退縮 的感覺不同
3.信任有經驗的人會幫助他了解這個不確定的世界(12個月)參照是面對有意義的不確定時的正常反應平穩的「看看」不熟的人、事、物然後決定是否加入。「看看」應該是心跳減低,動作暫停而且想要了解更多(注視刺激或看大人尋求參照)一般孩子面對連續的不確定時,會不斷參照別人的反應(subjective response)。他會轉移視線看同伴及評估他們的臉部表情(孩子並不是要同伴轉移到相同的刺激,我們也不需要孩子解釋同伴的反應)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段说明

1.体验不确定.注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能体验到不确定,这种体验应是经常的,但又让孩子能感觉到安全与有趣,有了很多这样的体验后,孩子就学会如付应付不确定了.

这样的活动在个训或感统训练都可以应用得上.

先举感统的例子,上次我来机构,看到潘老师上课,其中一个细节就符合了让孩子体验不确定的要求.

当时老师正在带孩子冲滑板,程序是孩子冲下去后,要自已拿滑板回来,老师在这边等.这个活动很好,其中包含了RDI当中"合作"的成份在里面,但这是不我要讲的重点,重点在后面.

几次之后,我看到潘老师躲到了滑板台的后面,这时孩子一回头,就找不到老师了,结果滑板也不拿了,就回来找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就体验到了"不确定"而且这种不确定很安全,也孩子感到很有趣,可以,这个时候,老师给孩子制造了一个很好地体验不确定的"机会"

当然,这个活动还是有可以提升的空间的,怎样提升,涉及到另外的内容了,后面的讲义中会继续讲这个例子.

那么个训课中怎么办?很多老师的做法是不给孩子走神的机会,这个方法对刚训练不久的孩子而言是对的,但在孩子与老师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固的关系后,就要有所改变了.

在这里我插一句,其实RDI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RDI是可以和个训,感统以及家庭训练结合在一起的.我一直希望能将自然教法\ABA\RDI结合在一起,不过这个需要大量的上课实操才行,我没这个时间,除非我全职到机构里给孩子上课两年时间.

有机会这样做的是老师,当然有一天,我不想打工了,也可来上下课,但这是后话了.

那么个训课怎样做呢?我很久没看老师上个训课了,因此举不出实际的例子,这里我只能给建议,那就是"暂停一下",例如我们和孩子做模仿,做得正欢时,老师突然停一下来一下,这时看孩子的反应,这时如果孩子看了老师一眼,老师就可以接下去了,这个时候,孩子在这节课中就"体验"到了一个最初级的"不确定",当然怎样把这个最初级的不确定发展下去,我等下会讲,如果我忘了讲,你们提示我一下.

那么家长可以怎么做?其实也很简单,我在自然教法当中好象用过这方法,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让李宝宝体验不确定的活动而已.

我当时是在李宝宝下课的时候,我来接他,接他时临时找了一张报纸,将脸挡住,我挡在他面前,发出声音.这时,他就体验到了"不确定",当他用手拉下我挡在脸上的报纸时,他就已经是在"处理"不确定了.这个方法其实老师也可以用,个训课布置完任务,老师就可以上卫生间了,回来时照此办理,就是在让孩子"体验不确定"

当然,体验不确定的方法很多,老师们可以分享一下你是如何让孩子体验"不确定"的.

提问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3: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知道不確定性跟害怕、威脅、逃避、退縮 的...

知道不確定性跟害怕、威脅、逃避、退縮 的感覺不同

这个内容其实在上面的例子已经有讲了,上面的例子里制造的不确定都是让孩子感到很安全的,因此这里讲的就是哪些不确定是不能用的......

这里的例子子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制造的这个不确定不能把孩孩吓住,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承受能力强与弱,不确定就不一样.

例如:李宝宝很小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他有问题,结果农村杀猪的时候,我特意带他去看了,本意是让他练练胆,但其实结果却是给他制造了一个超出他承受范围的不确定.这是不对的.

再例如:李宝宝很小的时候,妈妈自已去了北京,一去就十天,这时妈妈给李宝宝制造的不确定,就超出了李宝宝的承受范围,所来很长一段时间,李宝宝一旦发现妈妈不见了,就误以为妈妈会消失.....有次在老家,妈妈回农村,李宝宝本来是9点多睡觉的,但一直到12点,支持不住了才睡着,因此,这个不确定对孩子来说已造成伤害,不宜让他体验.当然当他能力提高后是另外一回事,现在我和李宝宝出去,我可以叫李宝宝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等我,然后我走开,很长时间再回来,他还是会在那个地方等我,这时他应对不确定的能力,明显就比小时候高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1.信任有經驗的人會幫助他了解這個不確定...

1.信任有經驗的人會幫助他了解這個不確定的世界(12個月)
參照是面對有意義的不確定時的正常反應平穩的「看看」不熟的人、事、物然後決定是否加入。「看看」應該是心跳減低,動作暫停而且想要了解更多(注視刺激或看大人尋求參照)一般孩子面對連續的不確定時,會不斷參照別人的反應(subjective response)。
3.他會轉移視線看同伴及評估他們的臉部表情(孩子並不是要同伴轉移到相同的刺激,我們也不需要孩子解釋同伴的反應)

好,我们来看看这三条,我们其实讲的是注意力改善的问题,这三条其实就点题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孩子能做到这三条的要求时,他的注意就改善了,不是大人去不断地提醒他,也不是用什么他感兴趣的东西放在面前来诱惑他,而是他能注意到别人怎么做,他觉得有必要去注意别人怎么做,这时候,注意力才直正地改善了.

这个状况怎么来?要先从体验不确定开始,如果孩子连不确定都没有体验过,或体验一次受伤一次,他注意力是不会改善的.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才能让孩子通过"体验'不确定,从而改善他的注意力呢?这是难点所在,也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所在.

只让孩子"体验"到不确定,对孩子的注意力改善是没有多大帮助的.重点是,当孩子体验到"不确定"时,要能将注意力放到大人的身上,这个能力很多孩子在训练过一段时间后,与老师之间是可以做得到的,问题是只与老师之间做得到,是远远不够的,要与父母,与身边的人都做得到,才可以实现,直到有一天,与陌生人之间也可以做得到,才算真正大功告成,目前李宝宝大功告成.

那么,怎样才让孩子在遇到不确定时,将注意力放在适当的人的身上?

这就需要老师的技巧了.因为,只有当孩子将注意力放在老师身上,并从老师身上得到他想要的信息时,这种注意才会固化下来,从而改善孩子的注意力,这对老师,对家长,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在这里,有几个技巧可以使用,当然,不止这些了.
1.孩子走神的处理.当老师与孩子上课,本来配合得很好,但当中孩子突然注意力不在老师身上,也不在所教授的内容上了,怎么办?传统的做法是把孩子的目光挡住,或是马上向他提问,或是叫他的名字.这些方法都是对的,因为这些方法或以让这节课顺利地进行下去.但如果想改进孩子的注意力,这时的方法是中断.即停下来,停在刚才孩子走神的地方,当孩子的注意重新回来的时候,接下去.注意,不是重来,而是从刚才中断的地方接下,这点非常重要,这是整个操作的关建,即从刚才中断的地方接下,而不是重来.
2.游戏训练:目光的作用.即与孩子玩偷东西的游戏,但能制止大人的只有目光.用一个孩子喜欢的东西当道具,说好

大人要去偷,然后大人可以伸手去拿,刚开始时可能会出现大人拿到了,孩子抓住不放的情况,但这时大人要做去一定要拿到的样子,直到孩子用眼睛看你的时候,你马上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放手,然后再来,但要放慢速度,让孩子感受到大人要来拿了,这时如果孩子抬头看着大人,大人马上将手收回去,当然要夸张点,以显示孩子目光是"有用"的.
3.日常活动:把一个东西给孩子,但这时大人要站着,与孩子形成需要抬头才可以看到大人的脸的状况,当孩子很高兴地伸手来拿时,大人故意不放,直到孩子抬头看大人时,大人才给,这时大人在放手的同时可以笑一下,或点点头,但不要加入什么"你好棒"之类的强化手段.

4.当孩子自已在玩的时候,大人走到他身边,然后静静地看着他,这时他有问大人什么事或抬头看大人,即为成功,大人这时可以给说:"我有个好东西给你",然后给他一个东西.当然对能力强的,也可以跟他说:"我们一起去打球吧"或"宝宝,去洗碗"等.但注意,孩子不看你或不问你的时候,这时是不能给他任何东西的.如果他一直没反应,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离他更近,直到你的身体与他贴到一起.

那么,到什么程度这种训练才可以大功告成?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因为李宝宝也没有到大功告成的水平.但从RDI的角度来说,是要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才可以,即当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时,他会参照别人,看看别人怎么办,然后自已照此办理.而这种不知道怎么办,除了他感兴趣的之外,也要达到一般孩会感兴趣程度,即一般人也会关注的程度.而这种看看别人怎么办,即是可以帮他解决问题的人,这个人,包括陌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6: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知道父母與你在情感交流的時候有時也會突...

.知道父母與你在情感交流的時候有時也會突然斷線,你會試著再連線

目标说明:
孩子有明確的溝通意圖想將閃神分心的同伴拉回而且是「非工具式的目的」。孩子對只有身體靠近和眼神接觸不滿足,而是對情感連線有高度的動機。可以明確的知道即使彼此靠近不表示有情感交流。彼此的距離和情感分享的差異,這兩者的差異點就是孩子在維繫人際關係上所努力的重點。他應該要知道即使是熟悉的人在身旁,當臉部表情呆滯時也是不同的(情感沒連線)。此目標強調就算是有肢體接觸或靠很近,其與情感上連結是不同的。孩子會發現他擔心與同伴情感連結的失去,即使彼此的距離還算近。一般嬰兒6個月時對這種差異性就非常明確的知道了,這是卓尼博士的「無表情」、「樸克臉」實驗(still face)。

精通条件:
父母瞭解孩子溝通意圖的表現型態? 父母知道工具式溝通的表現型態。在近距離或面對面的情況下,當同伴分心時,孩子會用口語或肢體動作或疑惑的眼神表現出他所想要的修復孩子可以明確的分辨在身體靠近及臉對臉的情形下,情感交流與斷線的情形。教練確定自己有改變溝通模式以及花很多時間將臉部當成唯一的溝通媒介。教練可以靠近但不要與孩子有肢體接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6: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要想改头善孩子的注意力,还需要一个条件,...

要想改头善孩子的注意力,还需要一个条件,即我刚才发出的那段文字:

知道父母與你在情感交流的時候有時也會突然斷線,你會試著再連線

这个目标其实和刚才说的有关联,区别在于,刚才那个是当孩子表现出连线的意思时,大人试着连线,而这个是大人断线时,孩子要能试着连线。

我们在训练时有时也会出现与此类似的项目,例如教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说"帮帮我",也有很多孩子学会了,这个项目是对的,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怎么判断这个目标是不是成功了?

在RDI当中,判断一个目标是不是成功,不是孩子是不是学会了,而是孩子在这个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品质.例如,当一个孩子说帮帮我的时候,他的眼睛是看到另外一边去的,那么这个活动就没有达到目标,当孩子说帮帮我的时候,他看着他所求助的人,这个活动基本达到目标要求,当孩子说帮帮我的是时候,孩子看着他所求助的人,眼睛里充满了期待,OK,大功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6: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孩子有明確的溝通意圖想將閃神分心的同伴拉...

孩子有明確的溝通意圖想將閃神分心的同伴拉回而且是非工具式的。
孩子對只有身體靠近和眼神接觸不滿足,而是對情感連線有高度的動機。
可以明確的知道即使彼此靠近不表示有情感交流。
彼此的距離和情感分享的差異,這兩者的差異點就是孩子在維繫人際關係上所努力的重點。
他應該要知道即使是熟悉的人在身旁,當臉部表情呆滯時也是不同的(情感沒連線)。
此目標強調就算是有肢體接觸或靠很近,其與情感上連結是不同的。
孩子會發現他擔心與同伴情感連結的失去,即使彼此的距離還算近
一般嬰兒6個月時對這種差異性就非常明確的知道了,這是卓尼博士的「無表情」、「樸克臉」實驗(still face)。

其实这是一个要求很高目标,罗教授是通过了,但我觉得李宝宝其实并没有达到目标要求.这里面有一个很高的感情联结在里面

1.孩子有明確的溝通意圖想將閃神分心的同伴拉回而且是非工具式的。

这里的关键是"有明确的沟通意图",不是在应付你,也不是在走程序.我们遇到的一个情况是,怎么样"搞定"这个孩子,意思就是让这个孩子可以很快地配合老师,完成课程.这是对的,也是衡量一个老师技能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尺.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在完成配合这一动作之后,要发展起"明确的沟通意图",即孩子是通过沟通来与你上课,而不是通配走程序来完成上课,这对老师与家长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因为,同样的一个动用,同样的一个配合,这个孩子是在走程序,还是有沟通的意图在里面呢?从表面不容易看出来.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叫李宝宝跳绳,跳20个,李宝宝拿起绳子跳了20个,然后将绳子一扔,走了,这个活动表面上看起来配合得很好,但他只是在走程度,没有"沟通的意图"

有沟通意图的是:李宝宝跳了20个,发现自已还有能力跳,就多跳了几个,一边跳还一边看着我,这时候沟通意图就出来了,或是他跳了25个,然后向我汇报,爸爸,我这次可以跳25个了,这时,才是沟通.

还有一个例子,李宝宝在玩滑板车,我向他要,他不给,老师向他要,他马上就给了,但是给了之后,就跑到一边去生气,那个,这个时候他很配合地将滑板车给老师这个动用,其实也是在走程序.

好了,提问环节,请老师们举例说明一个,你所带的孩子当中,那些配合只是走程序,哪些配合是"有沟通的意图",我们一起来控讨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6: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2.孩子對只有身體靠近和眼神接觸不滿足,...

2.孩子對只有身體靠近和眼神接觸不滿足,而是對情感連線有高度的動機。

这个问题先不讲了,因为我也没有做到,不敢讲,等我在李宝宝身上实现了,再来向大家汇报.

3.可以明確的知道即使彼此靠近不表示有情感交流。

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明确的知道,因为我们的孩子即使在靠近的时候,也没感到彼此会有情感交流.因此我在这个项目上大多是制造尴尬,即有时吃饭时会中途停下来,走走着,我会故意落后,或有时突然不说话等等,让他感觉到环境当中已经有了变化,要关注了。我能做到的仅此而已,有更高级的进展再汇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6: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彼此的距離和情感分享的差異,這兩者的差異...

彼此的距離和情感分享的差異,這兩者的差異點就是孩子在維繫人際關係上所努力的重點。
他應該要知道即使是熟悉的人在身旁,當臉部表情呆滯時也是不同的(情感沒連線)。
此目標強調就算是有肢體接觸或靠很近,其與情感上連結是不同的。
孩子會發現他擔心與同伴情感連結的失去,即使彼此的距離還算近
一般嬰兒6個月時對這種差異性就非常明確的知道了,這是卓尼博士的「無表情」、「樸克臉」實驗(still face)。

这段说的是孩子的观察别人脸色的能力,即当就算你抱着孩子,你面无表情和面带笑容的时候,孩子的感觉得不一样的.

这里有一个测试,活动是这样的,其实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可以随机地加入,看看孩子的反应.

这个测试叫朴克脸.即我们满脸笑容地和孩子进行一个需要互动才能完成的游戏,在游戏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变得面无表情,这时候看孩子的变化,即他有没有变得小心义义那么一点点,只要有一点点就可以了,就证明孩子会注意到大人表情的变化和表情的变化是有意义的.

有了这个能力,就可以用"表情"来指挥孩子了,李宝宝现在对我的表情还是很敏感的,我脸一沉,他就知道自已要收敛了.这个内容要放在"非语言的沟通"里面来讲,估计要2个小时,下次有机会再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6: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好了,讲了这么多,要对注意力改善做一下总...

好了,讲了这么多,要对注意力改善做一下总结了,总而言之,注意力改善,有以下要点;
1.孩子的注意力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例如他在玩电子游戏的时候,那个专注劲,可以让我们自叹不如.
2.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集中,那就是多动症了,我今天所说的方法无效,建议到医院去看看,可能会有一些多动症孩子吃的药.
3.在训练注意力前,要先进行目光训练,具体方法前面有讲,我想说的是,孩子要知道自已的目光是有用的,才可以进行注意力训练,否则我认为效果不大.
4.既然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集中的,也知道了目光的作用,为什么孩子注意还不集中呢?这就是重点所在了,孩子之所注意力不集中,是他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5.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将注意力集中在大人身上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好处的,具体的方法,我今天讲了很多.
6.一些让孩子觉得"我没有必要将注意力集中人大人身上"的做法,我们在注意力的训练过程中要先移除,等孩子能力上来,来恢复一些其实问题也不大了,具体请查前面的讲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本来以为内容不多,给果写完后才发现,其实...

本来以为内容不多,给果写完后才发现,其实一个半小时讲"注意力"就可以了,所以这次的培训改为:

ALP当中注意力改善的方法

辅助与泛化下次再讲.这个估讲也需要一个半小时,然后下次可以安排一次ALP当中非语言沟通方法的讲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09: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才两岁?那好办多了,这么小的话玩...

才两岁?

那好办多了,这么小的话玩追逐游戏就行了,不用教什么技能性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5: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从108楼看起,有疑问的话再问会更具体...

请从108楼看起,有疑问的话再问会更具体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08: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qx...

下面引用由[U]qxpcx[/U]发表的内容:

李老师,从第114楼往后看了感觉不知道如何操作了。
5.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将注意力集中在大人身上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好处的,具体的方法,我今天讲了很多。(是之前讲的还是从第108楼后...

是108楼之后讲的.......不过前两开给老师讲的时候会具体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08: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qx...

[QUOTE]下面引用由[U]qxpcx[/U]发表的内容:

内容确实很多,要慢慢消化,之前按上面说的,玩推皮球和数一二三抢东西。但他玩一会就走开了,或说不玩了。我又不能把他喊过来。好像没有提高他的注意力,时间还是偏短,他本身好像没有兴趣,这项接下去该怎么训练,...[/QUOT

这个......没有见过操作,是无法提出什么建议的.......

可以先让孩子"体验不确定",这个是日常生活就可以做的,而且不需要专门去做什么游戏,随时可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4: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qx...

下面引用由[U]qxpcx[/U]发表的内容:

李老师,你之前训练做你讲的这些小孩都很自觉配合你或是他也感兴趣吗,如果他根本没兴趣,是跟他奖励还是用别的什么好办法呢。


刚开始一般都不配合的,一般是不奖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4: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过RDI最好看过几节老师上的课,否则自...

不过RDI最好看过几节老师上的课,否则自已操作其实总是感觉不对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7 23: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