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闲云潭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12-1 08:21:56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谢谢张春华老师和方静老师。肯出资让老师出去学习交流的机构很让我敬佩,这样的机构也让我们家长更值得信赖,有些机构似乎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不完全是机构自己的原因),不愿以花这笔钱,很遗憾。

这场讲座我也听了,在整个会议中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它特别贴近自闭症干预的概念与技术,也因为黄博士是个华人,用中文讲座。

黄博士在美国加州东湾区域服务中心(Regional Center of the East Bay,CA),这是一家私营(?)的非盈利的机构,为发育障碍人员提供服务。黄博士作为行为分析专家在里面做技术监督和服务。他介绍说每年他们有上亿美元的(我没听错?)的投入,用于为发育障碍者制定计划、购买服务并监督执行,包括ABC都曾是他们的“手下”(应用行为咨询公司Apllied Behavior Consultants)。每年申请他们经费的各种机构公司非常多,都会冒出许多种自称“突破性”干预自闭症的“新方法”,他们会对其进行评审分析,通常的情况是,很多都经不起推敲验证的。只有那些经过审核的项目和方法,才会被他们购买来为自闭症家庭提供。比如,RDI,我问黄博士的看法,他说RDI的许多理念非常好,象分享经验,参照他人的理念,是很值得应用推广的。

关于功能分析,我也提出一些疑惑,我觉得职业心理咨询师可能更适合去做,在家庭中我们这样的非专业的家长做起来是不是太困难了,因为自身的专业水平限制,会不会分析孩子行为的功能时过于主观了?比如对于孩子的某次哭闹发脾气,我分析该行为的功能是...而他妈妈则认为是...。他解释说,应该认识到,不是对某一次的行为作分析,而是对一段时期内的行为功能分析。当然要做得好,是需要实践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做起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不象DTT,可以有一个标准化的操作。

以上是我的了解,不一定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12-1 08:56:28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谢谢,非常好!和行为ABC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能对孩子的行为有指导性,遗憾的是在外部环境(如普校)里很难创造合适的外部环境去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真希望国内的融合教育的脚步能发展得快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12-1 11:26:36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关于DTT和ABA

我针对孩子的干预学习ABA,从窄义的角度上,多是仅指DTT,一对一的课堂回合教学。我们知道ABA是一门广义上对人类行为规律分析和干预的“大”科学,从这次会议上就可以看出,ABA应用非常广泛,许多MBA的课程中都可能要学习其理论,应用于商业管理。而DTT只不过是ABA“大”科学具体应用在发育障碍孩子的干预上,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的一套操作技术。我认识到自己原有的对ABA的理解是不完全的,尽管一开始上学习班时六院的郭大夫就一再告诉我们这一点,也强调日常生活中训练时,利用ABA理论进行“随即教学”的重要性。也就是常常听到各位老师说的,把ABA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灵活”“及时”地对孩子施用。这一点,通过这次会议我理解的更深了。因为,会议很多内容不局限于DTT,还介绍了诸如体育课训练,游戏活动等等的教学经验。

但是我还是想强调一下规范的DTT操作的重要性,因为不规范的DTT不仅对教学不利,也常常容易使家长和老师对ABA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比如枯燥、刻板的印象),既然许多机构和家长在使用DTT,并以之强调自己在用ABA干预。仅仅靠DTT是肯定不行的,不面向日常生活的训练最终不灵。但是,如果对这个从已有的大量成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典”操作的入门技术,都不能很好的掌握,而过多地或者急于强调自己的“灵活处理”方式,这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也有问题。如同学习驾驶,标准规范的操作是最实用最有保障的,尽管是在教练场学习的,尽管最终要开上实际道路,但如果都不能保证自己正确掌握规范的驾驶技术,或者常常出错,就急于采用高技巧的花样操作,那出偏差的可能性就大。不要羡慕模仿老司机的随心所欲,新手就是新手,老司机是多年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支撑应付意外出现的情况。当然我还是很认同郭延庆在ABA家长培训班上说的话:ABA有效的但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在哪里?在家长的实际经验中。

我也是从一点不懂ABA和DTT,到开始学习理论,实践操作时错误多多,以至怀疑其有效性,到后来逐渐入门,现在也仅仅是入门的水平,也依然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这里举一个非常常见的DTT错误,下指令后孩子注意力转移了,或者没有反应,就反复发指令,甚至嗓门语气都变了。(正确:通常就发一遍指令)。这不仅在DTT中会出现,在日常其他时候也是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操作,这一偏差可能导致孩子对指令越来越不敏感了。在学习DTT时矫正规范了我这个操作后,在日常干预中,也就能有意识地够减少犯这种错误的机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12-1 13:36:11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秋爸爸发表</b>。



关于DTT和ABA

我针对孩子的干预学习ABA,从窄义的角度上,多是仅指DTT,一对一的课堂回合教学。我们知道ABA是一门广义上对人类行为规律分析和干预的“大”科学,从这次会议上就可以看出,ABA应用非常广泛,许多MBA的课程中都可能要学习其理论,应用于商业管理。而DTT只不过是ABA“大”科学具体应用在发育障碍孩子的干预上,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的一套操作技术。我认识到自己原有的对ABA的理解是不完全的,尽管一开始上学习班时六院的郭大夫就一再告诉我们这一点,也强调日常生活中训练时,利用ABA理论进行“随即教学”的重要性。也就是常常听到各位老师说的,把ABA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灵活”“及时”地对孩子施用。这一点,通过这次会议我理解的更深了。因为,会议很多内容不局限于DTT,还介绍了诸如体育课训练,游戏活动等等的教学经验。

但是我还是想强调一下规范的DTT操作的重要性,因为不规范的DTT不仅对教学不利,也常常容易使家长和老师对ABA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比如枯燥、刻板的印象),既然许多机构和家长在使用DTT,并以之强调自己在用ABA干预。仅仅靠DTT是肯定不行的,不面向日常生活的训练最终不灵。但是,如果对这个从已有的大量成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典”操作的入门技术,都不能很好的掌握,而过多地或者急于强调自己的“灵活处理”方式,这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也有问题。如同学习驾驶,标准规范的操作是最实用最有保障的,尽管是在教练场学习的,尽管最终要开上实际道路,但如果都不能保证自己正确掌握规范的驾驶技术,或者常常出错,就急于采用高技巧的花样操作,那出偏差的可能性就大。不要羡慕模仿老司机的随心所欲,新手就是新手,老司机是多年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支撑应付意外出现的情况。当然我还是很认同郭延庆在ABA家长培训班上说的话:ABA有效的但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在哪里?在家长的实际经验中。

我也是从一点不懂ABA和DTT,到开始学习理论,实践操作时错误多多,以至怀疑其有效性,到后来逐渐入门,现在也仅仅是入门的水平,也依然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这里举一个非常常见的DTT错误,下指令后孩子注意力转移了,或者没有反应,就反复发指令,甚至嗓门语气都变了。(正确:通常就发一遍指令)。这不仅在DTT中会出现,在日常其他时候也是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操作,这一偏差可能导致孩子对指令越来越不敏感了。在学习DTT时矫正规范了我这个操作后,在日常干预中,也就能有意识地够减少犯这种错误的机会了。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秋爸爸非常有见地,我也是常犯同样的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22:48:51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忙了半个多月后,今天晚上才算是真正的FREE了。来到以琳论坛看到大家的反馈,觉得十分的温馨,也很感激大家给我们的Reinforcements ^_^。相信郭延庆老师以及与我一同做志愿者的朋友们看到后也会万分欣慰。



    这次的会议没有大家的支持,是不可能如此成功的。整个会议过程中,参会的老师们和家长们都在很积极认真地听课,与外国专家交流。而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包括三位北大六院医生,三位北大六院研究生,大保妈妈,萱萱妈妈,五位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大学生,一位北大英语系的研究生和一位从事特教的专业人员)也是团结合作,随传随到,早出晚归。



    回想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特殊原因,北大六院并不是这次会议的中方主办者,临近开会才得知需要我们做一些筹备的工作,这时距开会只有两个星期了。经过郭老师的积极争取,与ABA执行总监Maria博士的商量,将中国人的会费降到了1500RMB,工作坊(Workshop)对中国人免费(外国人是405美金注册,工作坊10美金一人次),而且尽量做到对孤独症的主题提供中文翻译。短短两个星期,全国各地能有这么多机构和家长能积极响应,一方面,让我们很高兴,另一方面也很担忧,担心由于语言的问题,大家不能获得期望的信息,很怕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尤其是郭延庆老师,临近开会那几天,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在安排各项工作。就翻译的问题,我们经过三次讨论才最后确定下来。一开始在六院我们商量了一次,会见Maria后又重新商量了一次,到25日开幕式之前,才最后确定,这时,特地来参会的美籍华人,来自加州的黄伟合博士也自告奋勇地承担了部分翻译,其他的翻译人员要么是旅美多年的孤独症家长,要么是英语专业的翻译(毕业于北大,北外),还有就是曾在美国专业受训的郭老师。



    经过这么一次会议,感触真的很多,尤其对美国人办事的高效率让人印象深刻。来自这么多不同国家的300多人的大会,大家可能很难想象,他们只有三个工作人员---一个执行总监带了两个助手,共三位女性,做了所有的事情。当我对她们表示钦佩的时候,其中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美国女孩说,这不算什么,在美国举办的美国ABA年会,参会人数是这次的两倍,时间长达5天,工作人员也只有她们三人。另一个印象是,他们都十分擅长运用强化,或称积极关注。做一点点事情,都能听到她们真诚地表扬,让人感觉很舒服,很有干劲。



    由于这次会议我是Volunteer Coordinator,即志愿者协调员,在各个会场之间巡回,没有拿到什么资料。好在以琳的张春华老师听得很认真,谢谢你为大家做了这么多事情。不知道以色列专家Eitan Eldar的资料你那里有没有,我倒是有一些可以email你,是会前收到的。这两天Eitan又上六院做了英语报告,非常精彩。郭老师他们正在酝酿明年秋天开中国的行为分析年会,届时再请他过来。



    最后还应该特别感谢Dr. Maria,美国行为分析协会(ABA)执行总监以及财务总监,及其两位助手(Amanda 和 Majda),感谢她们为这次会议的圆满召开和行为分析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所做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12-2 08:01:46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谭老师:在这次年会上,你为大家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尤其是我,得到你的帮助实在太多太多,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我代表所有参会会员谢谢你!

以色列专家那个讲座,我的确是很认真很努力地听下来的,但我不敢保证是否完整。尤其是整理材料方面,我更不敢说详细了。如果您方便的话,请将您手头的材料发到以琳邮箱:elimautism@126.com

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12-5 13:24:27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应用行为分析在中国武汉教导自闭症儿童过程中的应用

李丹

2005-11-27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应用行为分析在中国武汉教导自闭症儿童过程中的应用》,和大家一起分享两年来运用ABA的成果。

自我介绍: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大附属梨园医院。本人是医生出身,97年前做儿科临床医生,现在的研究方向是儿童的心理质量与心理卫生。2004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大附属梨园医院在中国武汉开办了第一个自闭症儿童ABA班。

分布:现在有武昌本部,汉口分部

员工:40余人,是有医学、护理、教育背景的人员

班级:中心内设5个班,ABA班2个,综合班3个(初级班2个,中级班1个)

服务内容:

1、咨询、诊断、评估、课程设计及实施干预

2、不定期地举办专题讲座,免费为家长提供培训及指导

服务学生:常年服务学生80人左右

服务对象种类:以孤独症儿童及相关发育障碍为主,大约占90%左右

另: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学习困难儿童、注意缺陷儿童、脑损伤后遗症儿童及其他行为偏离儿童

服务形式:全天、半天、1-2小时

重点介绍中级班:接近正常儿童。我自己参与孩子评估、课程辅导、制定计划的全过程,我们医院有一周两个半天的专家门诊针对这些孩子。今天主要是将ABA用于这些儿童的实践报告。



目的:

1、为了给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交流、广泛引进先进、科学的理论及技巧,以完善和提高我们的服务。

2、为此,于2004年3月与美加州ABC公司合作,共同开办了ABA班及ABA讲习班。



方法:

1、        ABA班的招生,以家长自愿为原则,随机进班。

2、        第一个ABA班的学生年龄在2岁6个月到6岁6个月。

3、        在ABA班,全套采用ABC公司的课程、教学形式,100%运用ABA教学技巧。

4、        师生比例:1:1.5 到1:2。

5、        形式:1V1,每天1小时48分;

         1V2,每天1小时30分;

         小组活动,每天2小时10分,分两次进行。



发展及目标:

1、        ABA班从创建时的一个班,增加到现在的两个班。目前,两个班共有19个孩子。一班10人,年龄在5岁以内,以学前康复为主,以回归主流为目标。二班9人,年龄在5-10岁之间,以生活自理为目标。在提高基本生活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能力,希望为后续的支持性就业打下基础。

(1)        每三个月做一个小结

(2)        每1-2个周,让家长操作,予以指导。

(3)        每一个学生进入后进行两个评测。

2、        除了开办ABA班(儿童)以外,还开办了ABA讲习班(成人),四期。由Dr.Tu 主讲。到目前为止,分别从三个主题介绍了ABA的有关理论和技巧:

(1)        ABA的基础理论和技巧

(2)        问题行为和行为问题

(3)        沟通行为和言语行为

3、        讲习班由浅入深,将理论介绍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生动、实用。

4、        参加讲习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和医院的教师、医师、治疗师和家长,总共约200余人次。



结果:

1、        在ABA班开办一年半时间里,2004-3-1-2005-8-30 ,共接收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30人。

2、        在这30名儿童中,接受训练时间为1-8个月的有15名,8-18个月的有15名。

3、        在训练时间为8-18个月的15名学生中,有9名现已回到了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回归比率是60%。

4、        将回归主流的9名儿童在干预前后的心理教育测评,简称PEP,该测评包括两大部分,病理学部分和功能部分。其中,病理学部分包括语言、人际沟通、游戏及游戏规则、感官模式、情感等5个领域。功能部分包括模仿能力、感知觉能力、精细运动能力、粗大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认知水平及口语能力等7个领域。结果,做配对T检验,T=5.5   P<0.001   (图表展示统计分析的数据)

5、        各项功能发育商及病理学领域均按上述方法计算。(本部分未记录完整)

6、        从日常学习、生活方面观察:

9名儿童总体上可在1-2个月内基本适应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的教学要求。比如,独立听铃声上下课,能遵守课堂规则,不对课堂产生干扰,在少许口语提示下完成课堂学习目标,主动或在指令下参加团体活动,主动或在语言提示下与同伴交流或互动。

7、        除此以外,我们还将ABA的理论用于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儿童及其他行为问题儿童的咨询工作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讨论:

1、        ABA是干预自闭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2、        ABA的有效性没有种族、文化、地域的差异。

3、        有待反思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关于1V1的教导,以每天多少时间为最佳。在国内,有许多地区或许多人,包括家长,甚至部分专业人员认为“ABA就是1对1”或“ABA就是全天候的1对1”等等。在我们的实践里,1对1的训练每天只用了1小时48分,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好的效果。相反,如果1对1的训练时间过长,我个人认为会带来一些不足,比如,给予学生的信息量会在某种程序上打折扣,如缺乏来自同年龄伙伴的信息;比如,有关情感认知的教导,会减少很多内在的机会;从部分活动过程的观察,感觉学生缺乏应有的灵活(关于这一点暂时缺乏数据,有待进一步研究),较被动,小组活动中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等。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或对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而言,1对1的教导时间每天多少小时为最佳?是否有个体差异和阶段性差异?差异如何?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2)        如何将不同的形式分配在一天的时间内,才能达到最佳干预效果,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3)        如何全面、系统地推广、应用ABA,有待做更多的努力。在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许多人片面地认为“ABA就是分段式教学”“ABA就是强化”,甚至有人认为“运用ABA就是跟风”等等。如何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接受并科学地运用ABA,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12-5 13:38:53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张春华发表</b>。

应用行为分析在中国武汉教导自闭症儿童过程中的应用

李丹

3、        在训练时间为8-18个月的15名学生中,有9名现已回到了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回归比率是60%。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这个比率比较高,但是通常我们所知的比率仅有20-30%,就很不错了。所以我知道多数人对此有疑问。也许训练对象都是属于高功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5 14:17:02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与星同行发表</b>。



张老师, 谭老师, 方老师:

非常遗憾没能参加这次盛会,虽然作了很多准备,最终还是没能成行。

能否将这次盛会的论文和演讲、讨论资料结集出版?

组织这次盛会是一个善举,出版会刊将是另一项功德。

张老师在教学之余, 还是努力把一些资料贴上来,辛苦您了。

可这是个纯文字论坛, 无法将图片和标贴上, 真是难为您了。

多谢您自闭儿和他们的家长们的辛勤贡献!

除了感谢,还有祝福。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您的建议确实很好,这也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只是,这种国际会议的情况跟国内的不太一样。那些论文作者是拥有版权的,除非他们自己愿意给你,大会的组织者也没有办法拿到这些文章。在会议开始之前,在讨论如何使中方参会者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的时候,我曾向美国ABA协会执行总监Maria女士提过这样的请求,但由于上面说的原因而被拒绝了。

但仍然非常感谢您热心地为我们出谋划策。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闲云潭影 重新编辑於 2005/12/05  14:19:09</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12-5 17:06:47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闲云潭影发表</b>。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与星同行发表</b>。



张老师, 谭老师, 方老师:

非常遗憾没能参加这次盛会,虽然作了很多准备,最终还是没能成行。

能否将这次盛会的论文和演讲、讨论资料结集出版?

组织这次盛会是一个善举,出版会刊将是另一项功德。

张老师在教学之余, 还是努力把一些资料贴上来,辛苦您了。

可这是个纯文字论坛, 无法将图片和标贴上, 真是难为您了。

多谢您自闭儿和他们的家长们的辛勤贡献!

除了感谢,还有祝福。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您的建议确实很好,这也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只是,这种国际会议的情况跟国内的不太一样。那些论文作者是拥有版权的,除非他们自己愿意给你,大会的组织者也没有办法拿到这些文章。在会议开始之前,在讨论如何使中方参会者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的时候,我曾向美国ABA协会执行总监Maria女士提过这样的请求,但由于上面说的原因而被拒绝了。

但仍然非常感谢您热心地为我们出谋划策。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今天接到杨晓玲教授来自加拿大的指示,要求把这次大会的信息、材料整理成册,作为协会特刊发行。虽然有难度,但我们正在组织人力实施,也许2月份前可以完成。不知道张春华老师同意不同意把您的稿件录用在内?小谭请把这个精神传达给志愿者,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所负责翻译的那一部分整理成文章发邮件到你的信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5-12-8 10:22:45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通过运动教学:运用体育活动加强学习,社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Eitan Eldar (以色列心理学家)

                            2005-11-26



(首先放了一个孩子在超市哭闹的录象。)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们教会了孩子使用暴力手段。其实,我们的本意并不想让其变得暴力,(我们采用的暴力手段)只是很想让他变好的一种方式。下面讲到许多家长暴力。

如何培养暴力行为的方法——暴力教育指南: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拥有暴力行为的话,你就照以下方式去教育你的孩子。否则,你就别这么做。)

1、        若他想要什么,立即给他,马上满足他。

2、        他们非常有创造力,非常支持地让他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        他的暴力行为刚刚停止,立即给予拥抱等鼓励。

4、        暴力行为刚刚结束,教会他们说“抱歉”。

5、        他想得到某种东西,常常表现出暴躁的情绪,家长立即满足他,使其情绪稳定下来。

6、        当孩子失去控制时,立即给予什么。

7、        当他表现得非常不安与烦躁时,立即去掉他的障碍与困难。

8、        永远对他们需要什么给予过多的关注。

9、        对其非常严格,让其永远从错误中学习知识,让他们在成功中不断进步。

   10、让他们来乞求你。



普通教育中有一些无发育障碍的孩子也会有一些行为问题。

在他的录象短片中,其中有自闭症孩子,有学习障碍孩子,还有无发育障碍的其他孩子,他们大多是从中学退学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的程度,各种障碍都有,但一般相对正常。他的这些运动教学方式基本也可以称做游戏治疗。这些模式已做了近20年了,教其社会技能,合作,互相尊重,很有效果。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运动与做游戏。



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来改变他的行为。因为在一种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步骤与小的细节,这些步骤和小的细节都是我们进行下一步教育教学的条件。比如在活动中可以发现动作是否协调的现象,还可以发现其互动性如何。

很多孩子刚到这个学校时,根本不想做什么。首先要教会他们的是学会等待,然后才能继续下去。我们知道,每个人都讨厌等待,但若在游戏中,是需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并通过等待得到乐趣和参与到其中去。

以下讲等待的要求,这对孩子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些游戏相当于家庭作业,首先告诉他千万别放弃,当然,他们做的事情的难度是一步步加大的,之后,他们逐步学会了人与人之间是如何合作的。在这些游戏中,强调合作精神,必须相互合作与帮助,才能赢得胜利。

这些课程是提前设置好的,老师会知道他们在哪里需要帮助,并给予适当的支持。里边也有挫折教育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让其学习自我控制,如有些活动的相互冲撞是不可避免的。

自我管理:除了老师告诉他们如何做,他们自己也会想“我在这个游戏里应该做什么”,他们会帮助其他同学,这就是最大的进步。

这个学校里现在有许多的教师是我们过去的学生。他们对于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有深切的体会,所以他们知道如何教别人自我控制。



游戏是生活的反映,是浓缩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喜欢的活动或游戏

•游戏能让任何一个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且可以改变规则

•通过规则的改变来改变孩子

•也可通过游戏改变孩子的行为

•每个游戏都有常规的做法,我们期望孩子遵守规则,并对常规的东西服从、尊重



如何教孩子对待竞争:

每一种运动都有一种测量方法,如跑步以秒计算,可以通过他每一次的分数看进步的情况。我们要重复地去做一种游戏,因为重复使之意识到这次有什么问题,到下次时得到改进。游戏中改变行为的好处是我们可以进行直接的观察。若其有学习的障碍,给他常常说不明白,而活动则可以演示给他,比较直观易学。

在一个游戏中,若输了,会有什么表现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对挫折的态度基本相同。那么,如何面对挫折呢?首先,我们让他取得一些成功,因为成功是他们改变行为的动力。(一段录象)录象中有一个极其忧郁的男孩子(大约中学生的年龄),老师专门为他设置了一些活动项目,使之获得成功。他终于开心地笑了。从此,开心回到了他的身上。对于孩子本身来说,成功也是他们改变自己的动力。



教孩子如何学习自我控制:

录象一:抢小环游戏。老师将孩子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相同,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划定一个大圈,大圈内都有数量相同的小环。游戏开始后,每个孩子开始到别的小组的大圈里抢小环,放到自己的大圈里,每次只能抢一个,不能作弊(这是游戏的关键)。一定时间后,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环多。

录象二:滚动呼啦圈游戏。在一个大房间里,孩子们(共10人)各手持一个大呼啦圈紧挨着靠墙坐成一排。老师在房间的另一头,开始时进行等待训练,若老师不发指令,他们只能安静地坐着。等到老师招手,则被指定的两个人就一起出发,在往前滚动呼啦圈的过程中,若两人相撞,则游戏从头开始,即避免两人相撞是游戏的基本规则。这样,他们就需要合作与协调。

录象三:简单的篮球游戏。让他们最想玩的时候开始,然后让他们玩得最高兴的时候停止。尽管都知道这时候让人停止是很不开心的,但是目标就是在你不情愿的情况下让你停止,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



挫折教育:

录象:爬梯子游戏。规则是只用手不用脚,这是很难做的。有的孩子可以做到,有的孩子会作弊。如何教其努力地付出呢?我们希望他们懂得:这个项目很难,但需要努力下去,克服这个困难。我们不会训他,但会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作弊呢?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太难了,自己按规则去做很难成功,如果作弊,说不准会获得成功,抱有这样的一种侥幸心理。

有些孩子也许在活动中不会获胜,但肯定是在不断地进步。我们希望教孩子更有上进心。

如何对待挫折教育:让孩子经历一些他不喜欢的事情,若他表现得非常生气,是因为别人对他说了什么,则那个人说的话就叫“Trigger”(大约是火上浇油的话,泄气的话,更加消极的话等)。老师需要教他们一些策略,让他们将遇到的困难、麻烦或者烦恼说出来,这样代替原来一遇到困难就打别人等行为问题。在他们非常喜欢的游戏中,放入一些他们不喜欢的元素,然后逐渐地将这些元素加强,使孩子们逐渐建立信心。刚开始,老师给予很大的支持,逐渐地,老师的支持变少,而使之逐渐完全适应不喜欢的因素,并且也将之变为逐渐喜欢的因素。

不把孩子放在挫折环境里面,我们就不知道他在挫折环境里会有什么表现,所以,挫折环境的设计很重要。给予设置挫折,会发现他的表现并给予及时的相应的教育措施与适当的关注。



塑造:

通过不断地塑造教会孩子如何得到知识而达到目的。录象:录象中是一个大约20-30岁的男子,有点肢体障碍,原来能自己走路,现在只能爬行。他喜欢足球。我们用塑造法让其重新能够走路。开始,他要拿到球,必须跪坐在地板上,即两人推球的形式,得到他喜欢的球。逐渐地让其在跪着的状态下直立膝盖以上的身体部分,这样才能得到球。教师将球的高度设计得越来越高,他被努力地强化,他逐渐地由借助于外力的帮助得到球,到最后不借助于外力的帮助而得到球。虽然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刺激他逐步站立逐步运用双腿甚至双脚的一个塑造。到最后,他可以站立,可以用双脚踢球的时候,陪他在室内训练的所有人都穿绿色T恤,因为他喜欢的一支球队的队员都穿这种颜色的上衣。这种服装颜色的选择也反映了训练者的用心与技巧。



我们学习让孩子有好的心情:

用录象的形式举了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用以说明:当我们情绪好的时候,我们会做得更好。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尽量获得好的心情,这是很重要的。当孩子做一件事情成功以后,他的心情一定很好,这样的话,他会很容易地继续往前,信心十足地迎接下一个挑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当孩子成功以后,马上给予一个有困难的活动,是很有道理的。



通过改变结果改变其行为:

最主要的是忽略其行为。很多孩子做“坏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关注。若老师惩罚他,往往是强化了他的坏行为。老师可以这样给他说:“只要你能控制自己,你就是一个好的榜样。”

教孩子达到一个好的目标,需要通过适宜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作功能性交流训练。当出现困难时,教给他告诉老师或躲到一边去深呼吸三次。当生气时,深呼吸三次再慢慢地转身走到一边去。我们必须要保证当他生气时有一个老师在他身边,让他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这样,很快,他就摆脱了挫折的境遇。当他的情绪扩大化时,必须很小心,因为这种方法未必适用于别的情境。



功能分析:

让孩子做游戏,任何游戏都可以。在游戏中,找到哪一点使之表现得亢奋和老愿意和别人争的地方。这样就找到孩子的兴奋点,也找到了教育的切入口。

这种方法开始只在体育课上做,当其做得好时,再扩展到其他领域。在游戏中,孩子会因为时间与环境等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发反应或波动,所以需要追踪寻找。



注意孩子行为的小的细节:

我们要非常注意孩子行为的一些非常小的细节,我们需要非常的敏感。

有一个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孩子都抱着一个球,一直坐在那里等待,直到老师回来。多数孩子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有个别孩子会将球扔掉,站起来闹。他是非常需要特殊训练的孩子。有的时候,耐心的等待是好的。有的孩子只要表现出一点点对老师的尊重,就是好的,就要表扬他。

老师会设计更多的活动课程让其练习等待,比如,在户外的一个体育课上,刚站好了队,老师就借故走开了,他的目的是让学生们等着,当他回来时,他说:“谢谢你们等着我。”这样,让学生们明白他们刚才所做的等待的意义或者结果。

另外,在户外课上,让很多学生一起做动作,如果要做得非常整齐,就需要所有孩子的很多的注意力,这是很好的专注力的训练。

对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训练注意力:在室内沿着彩色绳子走。

训练孩子“要坚持,永远不要放弃”: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录像)。



          (完)





整理者的一点说明:这篇整理稿,无论从内容的角度还是从形式的角度,的确是太零散了。这位专家的讲义非常多,因为当时必须有中文翻译,导致他时间比较紧张而不能将讲义上的内容面面具到地详细解释,只好进行重点讲解和一些录象演示。记录本身就具有跳跃性,加上他跳跃性的讲解,我的记录就有了双重跳跃性。因此,在整理时,我边将零散的记录敲到电脑上,边进行了非常简单的归类。在整理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希望各位网友见谅。但愿本记录中某些观点、某个理念抑或某一句话能带给各位一些启发,直接指导我们的教育与训练的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5-12-8 11:18:14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谢谢张春华老师,这个以色列人的讲座的确比较跳跃,我原先的感受并不深刻,印象中好像只是些利用体育课来干预,而且玩橄榄球等等的录像都是中学生大孩子,且不仅仅是自闭症的孩子。感谢张老师的清晰整理。后来我才知道此人很是了得的。上周,六院还突然通知家长可以去听他的讲座,通知的比较急,我没能去。后来,郭延庆大夫跟我说,这个以色列人所做的工作很多,很有经验,也做小孩子的DTT,还放了一些他自己做DTT的录像,非常的棒,但是他都没能把这个资料要过来。我没去听,很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5-12-13 11:59:54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quote]<b>此文由张春华发表</b>。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们教会了孩子使用暴力手段。其实,我们的本意并不想让其变得暴力,(我们采用的暴力手段)只是很想让他变好的一种方式。下面讲到许多家长暴力。

如何培养暴力行为的方法——暴力教育指南: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拥有暴力行为的话,你就照以下方式去教育你的孩子。否则,你就别这么做。)

1、        若他想要什么,立即给他,马上满足他。

2、        他们非常有创造力,非常支持地让他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        他的暴力行为刚刚停止,立即给予拥抱等鼓励。

4、        暴力行为刚刚结束,教会他们说“抱歉”。

5、        他想得到某种东西,常常表现出暴躁的情绪,家长立即满足他,使其情绪稳定下来。

6、        当孩子失去控制时,立即给予什么。

7、        当他表现得非常不安与烦躁时,立即去掉他的障碍与困难。

8、        永远对他们需要什么给予过多的关注。

9、        对其非常严格,让其永远从错误中学习知识,让他们在成功中不断进步。

   10、让他们来乞求你。





对于采用运动来加强孩子能力的做法,我不反对,但是我想我会更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以上的10点我会加强注意,这是误区,我会好好收藏。谢谢张老师的整理。





我虽然不是个成功人士,但我决不是个生活中的懦夫,除非是我做错了,我决不低下我高昂的头颅!!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微风拂面 重新编辑於 2005/12/13  12:03:43</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7 19: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