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是困难的
“改变是困难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这些阶段性成果、小错误和多次失败都是过程中可预料的部分,不关结果的事。孩子再发生不适当行为时,既不意味着改变没有进行,也不是说改变不可能,只能说我们还没有最后取得成功。
习惯太难突破。可能两千次都失败了,但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
孩子不停地重复做一件让自己不愉快的事,对此应该给予的正确回应是,耐心。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或更多的时间。
——摘《靠近另类学生》
这本写给老师的,其实作为家长读它也很有意义。把这几句话摘录出来和大家分享,不论是普通孩子包括成人,我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改变自己就是一个不能停下的行为。那么对于特殊孩子呢?不仅是不适当的行为,还有自我刺激行为,它们同样不脱离这个理念。
可能很多家长会这样抱怨,我的孩子总是不停地跑,我很累跟着他。我的孩子特别喜欢摸小朋友的头,说了也不改。我的孩子在外面看到吃的,不管是谁的就抢,拉不住他。我的孩子出门不怕车,自己走自己的。我的孩子就是喜欢开关,一到一个地方所有开关都按…… 来看看虎仔的一个不适当行为的改变是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从虎仔进入培训机构的第一天起,我就发现他喜欢去打人,用打人的方式来告诉你他想和你交流。这个行为需要改变。来看看改变有多难。每一次都要提前预告他,可以和老师说你好来打招呼!和小朋友说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玩。用正确的交流方式去表达他想沟通的意愿。那个时候,他3岁8个月。在机构里这个行为似乎在慢慢减少,两年半后回到福州,进入幼儿园,换了新的环境,虎仔故伎重演。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虎仔又用他拍打的方式发起沟通。在这个行为密集期的时候再用千面次的提示来改变他的行为。等虎仔上小学时,这样的行为又来了。也就是当他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和新的人时,这种方式很自然地又冒来了。我只有不厌其烦地提醒,调整他的行为。一直到现在,这种沟通方式开始淡化。至少在见到一些陌生人时,他可以喊一喊对方:叔叔,或阿姨。对于称谓应该怎么称,在他见到前我还是要给他一定的介绍的。比如今天要见一位老师,我就会告诉他这个人是某某老师。如果要见的是一位阿姨,我事先都会告知他,让他心里有个准备。
七年的时光改变一个不适当行为,除了坚持对的方式,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去除一个人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呢?其实,还不能说虎仔就已经改变了,他对我教他的方式依然不能自如地运用,方法还是很生涩。但是,用多了的沟通方式,只会越来越自然,不是吗?
孩子不当行为的改变真的很难,想想自己。我是个急性子人,人到中年了,又改了多少呢?你是个爱抽烟的人,你下了多少回决心要戒烟却没戒成呢?他是个特别磨蹭的人,到孩子长大了,这个磨蹭改了吗?你想减肥,又有多少次继续吃着巧克力宅在家里……
用耐心去等待好的行为出现。只要你的方法没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