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BA是什么,周围的朋友对它的置疑声依旧很多。为什么一个被数据支持的有效方法却被家长们怀疑?最多的反对声音就是因为它很刻板,它的强化物使用像在训练动物。这只是对ABA的片面认识。家长们最初的接触印象,就是一张桌子,要求孩子学习目标,给予强化。一个固定的空间,一个固定的模式,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刻板、生硬的。而操作者不一定完全掌握ABA理论,中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更是给家长们带来负面的影响。
其实,一张桌子两张椅子所呈现的仅仅是ABA中的DTT操作回合。在学校那样相对单一的环境里,老师能提供的只能是这一种型式的教学。ABA却是需要家长精熟,在生活中去运用。
我告诉我的朋友,如果我不说,也许你已经看不出我所做的都是ABA。老师曾经一再地告诉我们,要从生活中去教孩子,如果你掌握了ABC分析、强化物运用、目标分解得当、如何塑形,如何辅助以及泛化,那么生活里就有无数的机会可以供你给孩子进行练习。
今天带虎仔去医院,先去一家没去过的医院。医院很大,对于虎仔来说,找医生所在的诊室就是可以锻炼的机会。相对于常去的医院来说,换一家医院就是对虎仔能力的一种泛化。陌生的环境里如何去寻找目的地,除了开口问,环境中会有很多标识。
问了朋友在哪里后,告诉虎仔。
一楼内科,在哪呢?
虎仔并不知道可以看地上的标识。
需要我的辅助提醒,
包括写字排版是竖形的也是一种泛化,
虎仔读成了儿内,
其实是竖排儿科、内科。
找到内科看到箭头指向,往前,
还需继续提醒关注门框上的文字,
到的第一科室是儿科,我们继续前行。
找到内科,该找哪个诊室。
虎仔还是没有习惯去看墙上的指示。
1到10里有17吗?这个虎仔可以判断得出,
我的辅助此时就应撤消。
找到11—18的诊室方向,
接下来就很顺利了。
以虎仔能力,
这个时候找到医生,完成任务就是他最好的强化。
我只需要给他社会性表扬强化就足够了。
图片
接下来又去了熟悉的中医院,找熟悉的医生看病。
以往虎仔去看病,他会坐在一旁等着,
但是通常他只是等当时的病人看完就轮到他了。
今天很不同。
虎仔一进门就坐在离医生远的座位上,
看看诊室里的人说,他们都比我早到。
等坐在他左边的病人离位看病时,
他就往左边挪一个位置,很有排队的感觉。
在医院里,这种看似无序的队伍实际上是存在的。
但虎仔的关注环境能力一直不好,
我只能在一些有叫号的环节里让他注意排队的问题。
今天,虎仔有意识了,那么我就要进行一定的辅助。
医生问我要不要先看?我摇头说等等。
虎仔盯着后来的人说,他们比我晚到。
但是在他前面的究竟有几个人,虎仔这一点不一定完全判断得出。
我提醒他,刚进来的人比我们晚,
那其他的人就比我们早喽,
如果你看到早的这些人快结束时,你就要准备好。
虎仔通常是在东张西望的,并不关注医生,
注意力游离在外。
所以我必须给他一定提醒。
告诉他医生现在做什么,还在敲键盘就是在开药方。
看病的弟弟不耐烦地哭着,妈妈抱着他起身。
虎仔以为他看完了,赶紧站起来站到晚到病人的前面。
阿姨又坐下和医生交流,虎仔在边上耐心地等着。
看病的空隙我又夸了他能够观察环境了。
图片
再说虎仔这回出门旅游的事,旅游一直是我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情,把书本里的抽象文字深动化了。除了感受不同的风情,在旅行路上的各种社会规则虎仔都要去学习。这些规则比起纸上谈兵来得深刻有用。上机前,如何换取登机牌,托运行李箱,哪怕是行李箱应该如何摆放都要虎仔去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虎仔可以学习看登机牌的信息,去找登机口和座位号。坐在机舱里,他要听从空姐的要求,什么时候必须调直椅背打开遮阳板。在团队活动时,虎仔应当学会,离开团队时要征求教练的同意……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能力的了解,或多或少给予他辅助,或是语言或是身体。
生活有太多的机会,只要有活动的地方,就能找到合适孩子的学习目标,而这个学习的过程就需要我们对ABA的了解,对ABA的精熟以及对孩子能力的了解程度。如若能做到信手粘来都是教材,ABA就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许在置疑ABA的声音中,该想的是,究竟是ABA刻板了还是操作的人刻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