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7320|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妈妈爱你!小虎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14 23:0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六月初到现在,我觉得是我这辈子经历挫折与痛苦最大的一个月,像坐过山车一样,从风光无限的顶端忽然抛到谷底,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从感觉宝宝有事到确诊,到最初的盲目乐观再到极度悲观,再到现在的积极努力干预,以琳论坛和以琳小龄群给了我无穷的希望与力量,让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谢谢以琳,谢谢方静老师,谢谢群里的老师和志愿者们。
在以琳论坛,看到那么多的爸爸妈妈们为了宝贝倾尽精力,看到那么多孩子取得了那么多的进步,我觉得我也应该记录宝贝的康复过程,理一理思绪,也想与爸爸妈妈们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23:1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旦旦妈妈2010 于 2015-7-14 23:57 编辑

宝宝出生于2010年12月,臀位,剖宫产,体重6斤2两,现在已经4岁半了,到现在才发现问题,我觉得我才是最不称职的妈妈。
小虎宝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是个特别好带的孩子。月子里,吃饱就睡,饿了就哭,从来不折腾人,中午我、月嫂和宝宝都要睡一会,但是等我们醒来忙完,看到宝宝自己躺在婴儿车上,瞪着眼睛,不哭也不闹,月嫂一直说:真的没有见过那么乖得宝宝。
后来出了满月月嫂回家,我自己带宝宝,觉得也非常轻松,睡眠、吃奶、都很好,也很少生病。
宝宝几个月会坐记不清了,但是开始爬是在10个月的时候,当时是非常喜欢转一个铁皮盖(现在想来也是刻板行为),自己本来坐在地垫上,想去拿铁皮盖,就开始拖着肚子往前爬,这样就学会爬了。当时也会“爸爸”“旦旦”等发音。
走路大约是在1岁3个月就开始走路,走的也很好很快。语言也说的比较多了。“妈妈”“奶奶”“爸爸”“旦旦”等
现在回想起来不对的地方是在一岁左右,我推着宝宝去公园玩,楼下的小姑娘也在,比小虎大二个月,见到小虎很兴奋的跑过来,而宝宝只是扭过脸去看远方,当时小姑娘的爷爷还说:你的面真大啊,意思是这个小孩不和小孩玩,架子大。我当时以为是性格问题,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23:25:41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没有想到自闭,这和我接触的自闭症有关系,不管看书还是看电影,自闭症患者的表现都是很严重的,我也看过蔡春猪的《爸爸爱喜禾》,我一直以为我也挺关注这个方面,没有想到还是孤落寡闻了。
去年,也就是小虎3岁多,我出差去了外地,他和奶奶住在姑姑家,姑姑家有个小表哥,大一岁,是那种话很少,挺内向的小孩,喜欢和比他大的小孩玩,所以他们两个一直没有交集的。小虎那几天可能是想我还是怎么,情绪不佳,自己躺在床上,当时他的三姑姑还说,是不是自闭啊,我还想:自闭很严重的,这个也能随便说啊,当时还很生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23:50:17 | 只看该作者
说说小虎干预前的情况吧:
一、语言。从一岁多出语言到现在,只限于需求性,如:吃什么、喝水、尿尿,仿说严重,叫爸爸,也说叫爸爸。理解力差,很多大人的话听不懂,现在明白了以前他为什么总是重复大人的话,总是重复一句话,我你他不分,这个也是察觉有问题的引子。这个引子后面再详细说。发音不清晰,ZCS不分,说长句子总是丢字。
二、行为问题。多动,在幼儿园坐不住,从会走喜欢看车轮、看汽车,能看一个小时,一岁开始喜欢红绿灯,那时候还天天陪着他一起看,后来喜欢看《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并且全国城市的名称都认识。有段时间喜欢公交车,现在红绿灯不看了、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也不看了、公交车也没有那么痴迷了,唯一的是喜欢电梯和看LED发光字。还有自言自语,和斜着眼睛看栅栏。
三、大运动。从二岁开始爬楼梯,一直到五楼,不用抱着,不会骑自行车,扭扭车和小孩子玩的那种踏板车都不会,不会拍球。
四、精细。可以拧瓶盖、捡豆子、串珠子、但手指分化不好,竖大拇指、剪刀手、比划数字都不行,这个要加紧练习。
五、社交。看到小区里小朋友一起玩,就跑开,在幼儿园两年,都没有拥抱过小朋友,这是后来我问的老师。
六、敏感。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二岁多听大家唱生日歌就哇哇大哭,后来看到生日蛋糕就说:不打开不打开。烘手机、马桶、吹风机都会捂耳朵。直到现在大便不会座马桶,都是用痰盂。不去陌生的厕所,宁愿憋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00:16:36 | 只看该作者
发现是从多动开始的。
从小虎二岁半去托班,每次家长活动都是这个娃跑来跑去,不听指令;每次去接,都是排在第一个,被老师牵着手出来。接出来的时候都是一阵旋风似得跑出来,从来没有说过:妈妈,幼儿园今天吃了什么或玩了什么,
朋友的孩子是大脑受损,她很关注这方面,偶尔的一次聊起孩子,我说怀疑是感统失调。她推荐我买了三本关于感统失调的书和大龙球等,在家里练一下感统。后来觉得家里练太单一,也不知道方法,就去了两家早教机构。也就是这其中的一家机构,说孩子可能有问题。
去的第一家,有专门的感统室,当时说了情况,也看了老师给一个小朋友上感统课,就是滑板、大龙球等,热的汗流浃背。打听一下费用太高,又去了第二家,下午约好就试一下,但那天孩子就非常不配合,闹着走啊走啊,一个老师就把我和孩子分开,后来出来的时候,这个老师告诉我:你最好去医院看一下,孩子刚才说:你不滑滑梯,并且和我再见的时候都不看我。我当时一惊,心里有点不好的预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00:24:19 | 只看该作者
预感到不好,我就开始琢磨:
第一个关键是语言,确实,四岁多的孩子,为什么从来没有和我们聊过天呢?没有自己的语言呢,我朋友的孩子三岁,上个月我们出差,他和妈妈微信视频,当时说了一句,妈妈,我要钻过去,就把妈妈弄哭了。我家孩子打电话回去都不接,只会笑着跑开。和姥姥打电话,永远只会说:去姥姥家,为了说话这个问题,姥姥还建议我去医院看看孩子是不是舌头有问题。
越琢磨越不对,对老公说,老公当时还说:你怎么说的那么吓人,这么好的孩子怎么说的就像傻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00:32:29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的我就像疯子一样,问幼儿园老师、问朋友、到处找医生,天天上网搜。
还要说说这个朋友,就是推荐感统的这个。其实他们早在过春节的时候就觉得小虎有问题了,因为他们邻居的孩子有个是,已经八岁了上小学了。但是后来5月份再见面的时候,小虎表现的又像没有问题,所以他们也一直没有说。先打电话问他们,知道了星星雨,就报名参加家长培训,也给孩子报上了名,
又打电话问了幼儿园老师,问了小虎的表现,老师也说了让我心寒的话:小虎妈妈。其实前几天有个专家观察了小虎一天,说是不是有自闭倾向,他的父母知道吗?幼儿园老师还说正想告诉我呢,还没有来得及说。
又预约了贾美香的电话门诊,当时我把孩子多动,不和小朋友玩等特点告诉贾美香,贾美香当时就说:四岁多的孩子,从来不说幼儿园发生了什么,肯定有问题。听完我心里真的很伤心很难过,想着:没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00:38:15 | 只看该作者
去了两家医院,第一家是省立医院,当时一个医生问:什么病,我说:可能是自闭症。立马写病历,开药,推荐机构。哎,拿个3000多的什么小鼠神经生长剂,到现在还在冰箱里放着,想想真的气人。
第二家就是北医六院郭延庆。挂的特需,郭教授先是问了我孩子的情况,拿玩具和孩子玩了一会,抢玩具、大声喊,当时小虎表现很典型,不看不听。填了量表,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当时心里还没有觉得灰暗,只是说不出话来,一句话都没有问,拿着病历就离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00:52:13 | 只看该作者
6月4号诊断,暂停幼儿园,找个训老师,找机构。
从北医六院出来,就直接到了北京的一家机构考察,排队要到10月份,去的时候正是中午,也没有看到上课的情况。
回家后还是那个朋友的推荐,找到了一个个训老师,正好从青岛机构回来,就请她给小虎上个训课。
6月19号开始个训,每天2小时,第一天上课,小虎表现很乖,没有哭闹,也积极配合,到现在上了10几天的时间,表现一直都不错。
7月1日开始上感统课,每天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在当地妇幼报了感统课,有多媒体感统,小虎还非常喜欢,有的话就一起上。
感统课上的项目挺配合的,用荡秋千当强化物,一个小时完成4项:拍大龙球、脚踏石、骑小车、双手爬。除了双手爬比较累,有点抗拒,但也能坚持下来,其他的项目都很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01:10:39 | 只看该作者
说一下干预后的进步,虽然才短短不到一个月,我还是感到一点点进步。
1、会应名了。叫名字会答应“哎”,虽然不是每次都是一步到位,有的时候要喊两次,还要加上“答应啊”才“哎,但比起以前从来没有过来说是进步了。
2、说话加主语了。以前都是三个字,没有称谓,现在会说妈妈,我要吃什么,妈妈,给我买小汽车,有时候也会忘记,提醒一下和谁说话呢,就马上再说一遍。
3、简单对话。从应名到问:你在干什么呢,会回答一句话,我在玩水呢或者我在吃饼干,很简单的对话。
4、多动情况减轻。以前自顾自到处跑,追都追不上,现在都是牵着手,跑走喊一声也能回来或者回头看一下。原来不能指望去逛街,别想试衣服,最近去逛夜市,也懂得在旁边等着。
5、社会性有改善。从见到小朋友就跑开,到现在去玩淘气堡了,虽然还不能一起玩,但不抗拒孩子多的场合了,在提示下,还能握手、拥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01:13:09 | 只看该作者
6、眼神对视好了,和人说话能看脸说了,在跳蹦蹦床的时候,边数数边和我对视,或者听歌曲的时候,跟着旋律边点头边对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7-15 10:24:46 | 只看该作者
旦旦妈妈2010 发表于 2015-7-15 01:13
6、眼神对视好了,和人说话能看脸说了,在跳蹦蹦床的时候,边数数边和我对视,或者听歌曲的时候,跟着旋律 ...

多好看的小娃娃,一起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上午的个训主要是对话、玩橡皮泥、颜色配对。
个训开始的时候,老师会和小虎简单对话,家住在哪里?爸爸在哪里上班,这些基本的都可以回答,对于我的使用,要反应一下,有时会用错。
小虎最大的问题,说话不经过大脑,很多话是明白的,有时候就随口一说,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神游严重。
橡皮泥已经跟着老师玩过两次,这次老师就没有做,让小虎自己做,看看能记得多少,基本的攥、揉、搓动作都会,上次做了芸豆、棒棒糖、十字架、圆圈、太阳五个东西,这次记得2个,芸豆和蹦蹦糖。其余的都忘记了。
颜色配对是画的花朵与蝴蝶配对,比上次好多了,前几天上课,总是注意局部的颜色(老师为了干扰他,画的花朵和蝴蝶上有些别的颜色),现在很相近的黄色(浅黄和中黄)和红色(三种近似的红色)都可以找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22:47:26 | 只看该作者
个训上完就赶到医院做感统。
拍大龙球,今天医生让撤掉辅助,让小虎自己拍,大概可以拍10个左右,还是手部没有力量,拍着拍着就停了。
蹬小车,往前蹬已经撤掉辅助,还要加上投掷沙包,今天医生说拿沙包和投掷沙包间隔时间太长了,注意力已经走了,明天要改一下。后退还要牵一个小手指才可以。
小手爬,今天爬得非常好,时间也长,这个项目比较累,但是小虎一点也没有反抗,有时候觉得孩子也真可怜。
脚踏石,今天开始加上栏杆迈过去,完成的比较好,还是注意力的问题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22:59:23 | 只看该作者
下午的个训课上完老师检查了串珠子和拧螺丝,看看手部的精细,不第一次好了很多,还要加油练习。
课上老师奖励和爽歪歪,在喝到与没有喝到上,小虎不明白意思,老师对我提出了严重的意见,说我没有全身心的干预孩子,光靠上课没有用的。我现在也是一头茫然,觉得不知道从何下手,买了好多书,天天泡论坛,但没有整理出针对孩子干预的方法和思路。
我本来是一个话不多的人,老公也是,我现在明白:让孩子改变,首先家长要改变的意思了。
上完课,又做了拼图和拧螺丝,晚上去玩了一个小时的蹦蹦床和淘气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7-16 00:23: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旦旦妈妈2010 发表于 2015-7-15 22:59
下午的个训课上完老师检查了串珠子和拧螺丝,看看手部的精细,不第一次好了很多,还要加油练习。
课上老师 ...

亲 你可以学一些RDI PCI的游戏,孩子的程度也挺好的,可以晚上多陪他做做游戏,杨宗仁教授说要多让孩子笑,这样心门就能打开,自闭症状就会减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7:07:33 | 只看该作者
小艺加油 发表于 2015-7-16 00:23
亲 你可以学一些RDI PCI的游戏,孩子的程度也挺好的,可以晚上多陪他做做游戏,杨宗仁教授说要多让孩子笑 ...

嗯,谢谢小艺妈妈,我看了一些PCI的游戏,觉得对我孩子来说太难了,有这方面专门的书或者论坛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7:21:09 | 只看该作者
找了一些游戏,先练起来。
1、假想游戏:我与小然面对面地坐着,先用一件大人的衣服当做是炉子,把‘炉子’架在床的中央,我把一双手套举起来,目光注视小然;‘这是什么啊?’小然笑着答:‘这是红薯,是个红色的红薯’这时他的眼睛是看着红薯的,我又问‘你说什么啊,我看不到你说话啊’小然笑得更欢了,同时目光转向了我:‘这是个红色的红薯’我也笑了‘那好吧,我们要把这个红薯放到炉子里烤’然后我把‘红薯’放进了‘炉子’,然后又拿起第二样物品,一张绸布,把它卷起来,再次举过头顶:‘这个是什么呀?’小然笑着看了一下,又看着我说‘是黄色的红薯!’接着‘我们把黄色的红薯放到炉子里去烤’….以这样的步骤放了7、8样东西到‘炉子’里去,每一次都要求小然在说话的时候和我有目光对视,我发现因为他太喜欢这个游戏了,他自然而然地就看我了。

然后,我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入了吹火这个步骤,当红薯全部放入以后,我们点火,开始烤,然后两个人一起吹,我说‘我们要一起吹,这样风大一些,火会燃得更好!’小然很积极的配合,然后两个人面对面开始吹,吹一下,又抬起头来,当我抬头看他的时候,我发现小然满脸兴奋、满脸快活地正看着我呢,那一刻,他的眼神专注、目光发亮,注意力完全按照我的设想在走,目光从妈妈的脸上移到炉子上,同时鼓起了腮帮子,很努力地吹着,吹一下又抬起头来,目光又移到了妈妈脸上,好象是在观察妈妈,然后又快乐地开始吹…

这是前所未有的目光对视,时间可以延长到10-15秒钟!

第三个环节,再进行RDI书上所说的烤红薯的步骤,将‘红薯’在两个人之间传递,小然快活得哈哈大笑,但这个环节我感到可能是我做的速度太快的原因,他还有点跟不上,目光的转移不够理想,常常是看着飞过来的‘红薯’忙得不知所措,笑得不知该看哪里了!可能速度还要放慢一些。还可以做假装面前放了饭菜等食品,假装吃,让孩子也跟上做。

2、放学路上,从机构回家的路途步行约五分钟路程,从下楼梯开始,我就用夸张的语气开始大叫”我们冲啊!”然后用很快的速度跑下楼,到最后两个阶梯时双脚并拢跳下去,小然这时候常常会兴奋的跟上来,并和我一起大叫,这个过程出现了兴奋的凝视,眼神对视,但他常常不能跟随妈妈在正确的位置跳下,(因为每天跳的位置可能都会有变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回到楼梯上重跑一次,直到他会主动跟上并在正确的位置跳下。

在路上,1)突然启动快速向前跑,小然常常会很快跟上来,当他冲到前面去的时候我却会突然停下,几次以后,小然非常注意妈妈的动向,我停下来时,小然会兴奋地看着妈妈,我做出要跑的动作,他紧张地拉住妈妈的衣角,”犯规了!你”和他保持约半米的距离,特别是当他走神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再次突然跑远…

2)变化:慢速走,边走边数数,常常用在小然极度兴奋往前冲时,忘记了参照妈妈的表情和动作,这时候却突然慢下来,用很慢的速度跨步走;在中间加入动作,举手跑、背手跑、青蛙跳、伴随兴奋的表情声音。

就是做这些乱其八糟的游戏,五分钟的路程常常走出15-20分钟来…

3、描述性语言

在接受RDI以前,我常常在生活中发指令问小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现在必须要改变了,做得还很欠缺很欠缺,却已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在超市里看见卖米的,我夸张地大叫:”哇!好多米啊!这米真白啊!我喜欢这种的,我要买这种的”同时观察小然的反应,小然这时候往往开心地看着白米,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在路边,他开心地看着我说:”哇!好绿的叶子啊!这么多绿的叶子!”

4、小然很馋,吃东西的时候专心致志,那天晚上吃苹果的时候,爸爸发动了多次袭击,当时并没有想到RDI,事后想想完全就是一个RDI游戏!

当小然正在吃苹果时,悄悄接近他,当他不注意时,突然抢去他手中的苹果,咬去一大口!常常是防不胜防,小然急死了,另一方面又觉得刺激,结果是边着急边笑。

没过几次,小然的警惕性高了,接近他很难了,狡猾的爸爸竟然对小然说:”小然,到爸爸这儿来,让爸爸看看你的头发!”小然高高兴兴地去了,结果可想而知,又被咬了一大口苹果!,不到一分钟,爸爸又叫:”小然,你来啊,看看爸爸这儿有什么?”眼睛却盯着小然手上的苹果,小然又上当了!….到了第N次的时候,小然不放心地看了看手中的苹果,又看了看爸爸,犹豫了,最后,听话的小然把苹果放在了离爸爸很远的桌上,走到了爸爸旁边!哈哈,终于明白爸爸的阴险用意了!

5、有两个活动都可以随时随地做的,孩子要我拿小汽车,我随手拿一个小鱼玩具给她”给你一个小汽车”再伴以夸张兴奋的表情,孩子也会纠正我,但这出乎意料的回应一定能吸引她的眼神。

另外,这阶段可以多跟孩子”胡闹”,把自己作为父母大人的身份抛开,成为她的玩伴--不是安安静静玩玩具的玩伴,而是一起摸爬滚打的玩伴,身体接触式的玩乐似乎更有感染力呢。

丫丫趴在懒骨头上,我突然跳过去”骑”在她向上,”骑着毛驴出赶集喽”,两个人滚到一起,笑死了。

睡前时间,故意把丫的小肚皮上当枕头,在上面蹭来蹭去,她很开心呢,还不许我离开。

走在路上,故意跑到她前面去(她总想在前面)。

这种开心的时候,孩子都是非常专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呢。

我觉得这种”胡闹”对孩子的情绪很有好处,而且没有太多的语言,对孩子的注意力和参照方面都有好处的。

6、分享生活:

挤牙膏/倒水:有几次早上飞飞抢着帮我挤牙膏,我便抓住这个机会,我拿着牙刷,让他挤给我弄,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需要”协调”的”共同活动”,当然我还故意不很配合,如把牙刷那远一点,如此创造更多需要协调的机会,然后还让飞飞帮我倒水给我漱口,不止是倒水,还喂到我口中

扫地:扫地其实不是我实际做过的活动,但是可以想象也可以用于训练协调能力,例如让飞飞拿垃圾铲、我拿扫把,两人配合着把垃圾扫起来。

洗衣服: 带孩子洗衣服, 把洗衣桶放在大人旁边, 孩子站在洗衣机前面, 如果孩子不够高的话, 就让他踩在凳子上. 大人把脏衣服一件一件(或一小堆一小堆)拿给小孩, 小孩再把衣服丢进洗衣机. 大人一边递衣服, 嘴巴一边说, ‘洗衣机, 洗衣机, 洗衣服’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给小孩的时候, 抓住衣服不放手(或是把衣服拿很高), 有的孩子在这时候会用力拉衣服, 这时候你就可以把衣服给他, 让他把衣服放进去. 如果你的孩子抬起头来看着你, 你就要给他一个很大的微笑, 再把衣服给他, 当孩子抬起头来看着你的次数愈来越多时, 这时候表示, 你已经可以加入一些第一阶段的活动了.

擦桌子: 拿一条大的抹布, 可以让大人和孩子一起把手放在上面, 刚开始可以抓着孩子的手, 轻轻的擦桌子, 一边擦一边说’擦桌子, 擦桌子, 停下来’ 擦两下就停下来, 再擦两下再停下来,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擦桌子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 完全停下来不动, 不再继续擦, 让孩子在修补刚刚终止的动作, 所以大人再继续帮他擦. 熟悉了了以后, 不要抓着他的手, 让他把手放在抹布的另一边, 两个人一起做.

打蛋: 把蛋打在容器中, 握着孩子的手拿筷子或打蛋器打蛋. 一边搅拌一边说’打蛋, 打蛋, 停’ 打两下就停下来, 再打两下再停下来,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打蛋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 完全停下来不动, 不再继续搅拌, 让孩子在修补刚刚终止的动作.

7、限制性参照

飞飞很喜欢喝益力多,前天晚上吃饭不到一半的时候,就说要喝益力多,我们当然不让喝,但是相对于从前过敏式地立马声明反对”不行!”,然后劈里啪啦解释一大轮什么”要吃完饭才能喝!”"喝完就吃不下饭了!”之类的话而言,我们现在更注重非语言参照的运用,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飞飞说完要喝益力多后就跑进厨房准备到冰箱去拿了,在他刚踏入厨房的一刻,我”呃!”了一声,飞飞退回半步回头看着我,再看到我没有继续表示反对后才进去哪里益力多。

接下来的参照更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一直通过眼神,声音来限制他喝益力多,他拿着管子,想插又不敢插,在那里拨弄来拨弄去,时不时看我的反应,最后打擦边球–悄悄插穿了一点点,在那里舔管子,可爱极了!整个限制参照的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最后还是提前让他喝了。整个过程生动、有趣!

8、规律—打破—重组:星期一放学时,一下校车,儿子不知怎么的说下次要我拿着一个他的玩具来接他.那个玩具是芝麻街的一个人物,叫”厄尼”.我说好吧.

星期二为了不忘记,特地把厄尼放在门口,还想了一些怎么能抓住这个机会做一点训练.说实话,要是过去没读过RDI,我也就是直接拿给他了事了,但现在就发现这也是个很好的机会.

等他下车后,我去门口接他,但一只手把厄尼藏在身后.我知道他是不会忘记这件事的,果然,他马上问我,厄尼在哪里?我把另一只手伸出来,给他看厄尼,他自然很高兴.

这是第一天,不想玩太多的花招,主要是让他知道老爸言而有信.

星期三,我就不是把手藏在身后,而是把厄尼藏在T桖背后,在衣服里面夹着,空着两手.一见儿子来了,我把双手高高举起,目的是让他看明白手里没东西,因为昨天他是看见我一只手藏着厄尼的,现在他看见我两只手都空着,肯定会以为我忘了厄尼.果然,他一看就急了,马上要我上楼去取.这时候我提醒他看看我身上有没有,他转了一圈就找到了.

明天的打算是,还是把厄尼夹在身后,但不故意抬起双手,象平时一样走出去,让他自己来搜我的身.

9、打破常规的玩笑,无厘头的玩笑:很久以前和帆帆玩过一个词语接龙的游戏,其实也不是游戏,无意是那么玩的,他挺开心。

那段时间他老顶嘴,你问他”你不听话是不是?”他就答”听话个屁(或听话个呼接圈)”,你要说”我要打你”,他就说”打个屁(或打个呼拉圈)。”表情鬼鬼的。

于是我就说”屁个冰箱(或呼拉圈个冰箱)”,他又接上来”冰箱个微波炉”

我又说”微波炉个洗衣机”他又说”洗衣机个电话”—–

一直持续很多,两人都在笑,

这种搞笑的说法经常使用,在不同场合都玩,有时说不在现场的东西,有时说现场的东西,持续了有几个月。后来不玩了,可能觉得没意思。

最近总是下雨,有一次姑婆出门没打伞,我说”哎哟,下雨了,等下姑婆淋成落汤鸡了。”一会儿姑婆回来后他说对姑婆说”姑婆婆淋成煲汤鸡了。”大概经常听我们说煲鸡汤,还没弄明白什么意思吧。后来再次下雨时他用到这个词还是说煲汤鸡。

那天他洗完澡出来,我借机向他解释,头上身上全都是水,被淋成这样,就叫”淋成落汤鸡了!”

他还是一脸鬼笑看着我说”我淋成煲汤鸡了!”,然后哈哈一笑,又说”我淋成高汤鸡了!”(还用手比着高高的样子)。我一边笑一边说”怎么又成了高汤鸡了?”,他又笑笑地把手比到脚下低低的地方”我淋成矮汤鸡了!”,

我只好跟他玩上了”那我淋成长烫鸡了!”(我两手伸开比出很长很长)

他对”那我淋成了短汤鸡了!”(两手合拢隔一点点)

我说”那我淋成大汤鸡了!”,他对”那我淋成了小汤鸡了!”

我说”那我淋成了方汤鸡了!”他对”那我淋成了圆汤鸡了!”马上又补了一句”那我淋成了三角汤鸡了!”

我说”那我淋成了冰箱汤鸡了!”他对”那我淋成微波炉汤鸡了!”

我说”那我淋成了枕头汤鸡了!”他对”那我淋成了床汤鸡了!”

—-

持续了十几个回合,我说”那我淋成了苹果汤鸡了!”,他对”那我淋成了全部汤鸡了!”

整个过程,我们都在停顿,对视,笑笑地,双手配合语言在比划,还高兴地跳。最后大笑。

有些词我都不知道怎样向孩子解释。

搞笑1:拿起一包卫生巾

       “这是什么?”正不知道怎么回答,他说”哦,尿裤!”我奇怪他怎么知道。

搞笑2: 闪电(当时我们正在吃饭,帆帆的方向对着窗外)

       “是谁在照相?”

        大家都笑,我说”是老天爷在照相。”

        后来看到闪电”哦,闪电啦!”

        我问他”是谁在闪电?”

        “我也不知道,是他自已在闪电”(可能他不记得我说的老天爷是个什么东西吧。)

搞笑3:雾

       “哇,冒烟了!”

       “那不是冒烟,是雾!”

       “妈妈你说错了,是冒烟了!”

10、学会肢体语言的沟通:昨天在机构见到一孩子,RDA可能处于第一阶段。当时他妈妈正在跟老师沟通,孩子站在玻璃门里,我站在玻璃门外,他把手贴在玻璃上,我心一动,也把自己的手贴在他的手形上(隔着玻璃),孩子本来看都没看一眼,完全没关注,这下,他似乎有点奇怪,但仍没看我,只是自己把手移开,两只手指来戳在门上,我也同样,对应用手指戳在他的位置上,他看了我一眼,又把手移走了,换了个方式,我也跟着换,这样好几个回合,没有用任何语言,但成功引起了他的主动注意。应该算一个RDI小活动吧。

11、两个小活动

1、帆帆要吃葡萄,放一颗在小盒子内,让他躲到门外,我把小盒子藏在懒人沙发下,他进来后只能从我的脸上找到答案,错了就没得吃,要重来。

2、帆帆站在台阶上,下面放了一排四个懒人沙发,我用表情示意他跳到哪个”石头”上,不能掉进河里,如此反复。几次后,他故意跳错,专门不跳我指示的”石头”,狡滑地笑,我去他身边做些胡闹搞笑的动作,玩得很开心。

3、懒人沙发有不同的图案,苹果,字母,桔子,树叶。他听完我的口令后依次坐一下。”苹果,桔子,字母”,”桔子,字母,苹果,树叶”。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判断力。

12.      我又想到一个活动:唱歌

1,一开始是一人唱一句

2,加入大小声的变化

3,加入快慢的变化

4,变成一人唱一个字(在结尾节奏变慢的时候)

这也算变化的一个活动么?我总想找些随时能进行的事。如果孩子有颂唱的基础,这个应该不难。

13、发现”蹬自行车”是个很好的RDI游戏(不是指骑自行车,而是两个人脚心相抵的蹬),可以加入以下变化:

1、协调相对位置:故意采取不合适的位置,比如离得稍远,脚虽够得着但使不上力,或者歪着,两双脚不能正对着,等待孩子来协调

2、教练发出指令:预备--起,两个同时用力,注意孩子是否跟你同步启动。

3、活动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力量,去感受孩子参与这项活动的程度,是否能适时地收腿和蹬脚,大人的腿部力量变轻些才能感受到孩子的状况。

4、加入节奏的变化:过段时间后悄悄变慢或变快,看孩子有没有及时调整节奏,这时大人开始要控制节奏,再退到50%的参与程度。如果孩子不能及时跟上,可以用语言提示”快一点,慢一点”

5、加入形式的变化:从两人来回蹬变成往两边分。

6、结束:大人假装累坏了,抬不起腿,提出结束,休息一下换下一个活动。如果孩子能同情你,主动提出你累了就休息,那就太完美了

14、经验分享的理解:

有一天,我和丫丫起床了,爸爸还没起,我叫过丫丫,”你看,爸爸怎么还不起床啊”

她的注意力马上跟我一致了,笑着跟我说”爸爸老是不起床”--分享情绪

“我们一起笑爸爸吧”--我提出”意图采取的行动”

“好的,我们一起来笑爸爸”--丫丫响应

于是我们并排站好,我伸到手指向爸爸,一边有节奏的说”爸爸,爸爸,不起床,是只呼噜猪!”

第二遍,我们一起说--一起说的过程中,丫丫有参照我的节奏,也指着爸爸。

然后我们对视而笑,又是情绪分享

第二次,又发生这样的事,丫丫主动邀请我”妈妈,爸爸不起床,我们一起笑他吧!”

第三次,我故意没有象前两次那样有节奏地说,她还纠正我”不是这样说,要象儿歌那样”--呵呵,她自己总结出来,有节奏的说话象说儿歌那样.

红灯-绿灯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绕圈跑,妈妈说”红灯”,大家都要定下来不动,等妈妈说”绿灯”,再一起跑。

可以加入同步做动作、边跑边唱、轮流发指令等。

涉及到参照、同步、协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7:26:20 | 只看该作者

一、去洗衣房的路上

  妈妈和孩子一起去洗衣房,妈妈和孩子一起拿着洗衣筐。在整个过程中,妈妈和孩子都保持着比较亲近的一种联系,妈妈慢慢地走,注意调整着拿洗衣筐的手势,并用陈述性的语言进行沟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因为必须两个人才能拿住洗衣筐,一起走向洗衣房。

二、用“布蒙头头”的游戏

  在很多不同文化的国家里,父母都会和几个月大的孩子玩“布蒙头头”的游戏。孩子坐在爸爸膝盖上,面对面。父亲把一块布蒙在宝宝头上,然后扯下来,宝宝乐得哈哈笑。孩子稍大以后,这个游戏就可以演化成捉迷藏的游戏;再“大”一点,这个游戏就演化成“调情”了(戏谑的说法)。

  录像中,是一个正常宝宝和爸爸玩这个游戏。先是爸爸蒙宝宝的头,逗宝宝乐,然后爸爸转而蒙自己的头,角色呼唤了。宝宝一开始对这个不确定性的产生有点不知所措,但明显从母亲(镜头外)那里得到了参照,宝宝懂得去扯下爸爸头上的布头,哈哈乐。这个游戏展现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注视、情绪分享。

  做RDI的时候,一定要时刻保持这样一个意识,就是正常能力发展表现出来是怎样的。所以我们经常带普通孩子来诊所,或者提供普通孩子的录像片断,让大家认识到交际能力的发展初期是怎样表现的。

三、和爸爸玩迷你高尔夫、和家人玩手电筒的游戏

  专家和一个患儿家庭沟通之后,看如何把一些游戏演化成能够让孩子参与进来。爸爸喜欢玩高尔夫,于是教孩子玩迷你高尔夫,这是一种“师傅-徒弟”式的交流方式,父子之间的互动是不够的。他们晚上又把玩手电作为家庭作业来做,游戏的宗旨当然是注重互动、陈述性的语言、并且能够把家庭成员都参与进来(包括另外一个3岁的孩子),每个人都能轮流玩。这家的父母开始懂得了如何放慢节奏、注重规则、使用陈述性的语言等要点。

四、和妈妈玩抛球游戏(包含情绪分享)

  妈妈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起玩抛球游戏。两人相向站立,相隔数米,然后相互抛球。妈妈时而和孩子换一下方位,比如从东西站向转成南北站向,期间产生短暂的停顿。注意孩子在出现停顿时,主动发起的分享性注视。

五、和爸爸一起走路

  录像中,爸爸带一个2岁多的孩子在训练室里走路。训练室经过一定的布置,有两块地毯、一张桌子(桌子旁边还有可以供爬上去的凳子)、一个布袋椅。爸爸用手指示意孩子按一个线路走,过程中注意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走,而不是“为爸爸”走。画面中孩子在爸爸的搀扶下,自主地走这个线路,爬上桌子,在桌子和爸爸有拍拍掌之类的交互动作,然后在爸爸的示意下,跳到布袋椅中,和爸爸滚在一起,亲热地拥抱,击掌。过程中注意非语言的运用、亲近的交互、哼歌、双向的交流、脸对脸的注视。

六、扔、扔、扔

  录像中,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把要洗的一件件衣服扔到栏杆的另一边。妈妈在边上把衣服递给他。孩子扔得很高兴。期间,妈妈做出一些“不确定性”,一会儿把衣服蒙到孩子头上,孩子高兴地扯下来,扔掉;一会儿妈妈把手帕放在自己的头上,孩子从妈妈头上拉下手帕,扔掉;一会儿妈妈把手帕举高,孩子伸手去够手帕,拿到后,扔掉。整个过程强调的是孩子参与了一个有一定规则的游戏(扔过栏杆),并且妈妈制造了一些变化,一些不确定性,孩子从中得到乐趣,有喜悦的对视和表情。孩子和妈妈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

  这个游戏体现的是RDI的一个方法:“在快乐的游戏中分享相互对视”

  七、大石头来啦

  录像中,一个2-3岁的孩子和爸爸在训练室里玩耍。爸爸扶着孩子从较高处滚落到布袋椅中(有好几个布袋),滚在一起。两人都躺着,然后爸爸抓起一个布袋,抛起来,落在孩子脸上,孩子乐。布袋下落的方位不一样,孩子就期待这个不确定性,等着落下来。期间可以用夸张的语言来制造预期“大石头滚下来啦!”

八、正反世界――情绪分享

  录像中的妈妈和孩子在玩“正反世界”的游戏。妈妈一会儿做出快乐的表情但是假装很悲伤,一会儿做出悲伤的表情但是假装很快乐,这样来回转换。孩子表现得很灵活,能够融入这个游戏。

  这是RDI的第五阶段“反转和转换”,强调的是“当常规的活动被转换到其反面之后,带来一些新奇,从而更加增强了游戏的快乐。”

九、正反世界――画雪人

  录像中的妈妈和孩子也在玩“反转和转换”的游戏。他们一起画了几个雪人,妈妈让孩子说说哪个画得最好,哪个较好,哪个最差。妈妈没有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他自己评价。然后妈妈故意颠倒着评价,把最差的说成最好的,孩子领会了妈妈的故意,大家都欢笑起来。

十、走,我们去倒垃圾,快快走、慢慢走

  录像中的训练师带着一个21岁的自闭儿进行训练。他们一起推着垃圾桶去到垃圾,保持着比较亲近的交互关系。垃圾送完之后,训练师和孩子击掌鼓励,然后手拉手往回走,用陈述性的语言提示孩子慢慢走,他们一起慢慢走;过会儿,提示孩子我们快快走,他们就快步小跑,停下来之后击掌相庆。

  这属于1A阶段的目标“在有趣的活动中分享对视”。强调一项活动要相互合作分享着完成,用尽量少的语言,如果要用语言,也要采用陈述性的语言。活动过程中保持亲近的交互关系。结束后要分享喜悦。在这个录像中,也可以注意到当引入了一个清晰的变化(从慢走变成快走)之前,已经明确建立了一个游戏规则(慢慢走)。

十一、一起擦窗户

  妈妈在和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一起擦窗户,一边擦,一边用陈述性的语言进行沟通。窗户上有一个皮卡丘的图案,两人说笑着擦皮卡丘的不同的身体部位。在这个活动中,两人保持着近距离的联系,为此妈妈特地和孩子一起擦同一扇窗子。

  这也属于“在有趣的活动中分享注视”的活动。

  RDI把我们熟视无睹的交际能力和过程,做了分解,然后形成可以循序渐进的阶段性训练内容。这些的的确确是基本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贯彻RDI理念,各位家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实际生活来和孩子进行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13:38 | 只看该作者
包饺子,包肠粉

一、游戏准备:拿一张空调被,放床上,对折,飞飞躺在里面,我跟飞飞爸一人一头,把被子提起来荡,荡的时候三个人一起数数,数到“十”的时候就把飞飞跟被子一起摔到床上。
     

二、游戏准备:数的过程,我跟他爸爸故意把音调由低变到高,把气氛搞得特别紧张、刺激,飞飞玩得很兴奋。摔到床上之后,我们还假装“啊呜”吃“饺子”。
      

三、游戏改变:玩过2~3次之后,我跟他爸爸停下来歇口气,可飞飞不干,主动请求、安排再玩,并变换方式,首先是要我跟他爸爸换位置,再之后,小家伙提议“妈妈躺上去,轮到你啦。”,我当然乐意地听从他的安排,呵呵,丑也就丑一回了,毕竟是丑在外,乐在内呀!
结果可以想见,小家伙肯定拉不动妈妈呀,拖拉了一下之后,一看拖不动,飞飞也假装吃“饺子”,对着我的手臂,“啊呜”一口,还真是惟妙惟肖!
      

四、孩子的成长:接下来,我跟飞飞提议“是不是该轮到爸爸啦?”飞飞马上拒绝:“爸爸太重啦,我拉不动。”看来还学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5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