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模仿,是认知学习的基础。   在...
| 模仿,是认知学习的基础。 在孩子模仿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应该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是准确率,二个是主动性。
 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率,我建议从易到难,当一个大动作模仿不到位时,先考虑一下孩子的能力。
 如果是能力上做不到的话,建议把复杂的动作拆分,或者先从相关的简单动作模仿开始。
 
 辅助难以撤销,甚至主动依赖你的辅助,怀疑是不是孩子理解错了你的意思。你的辅助,他理解成了本身就是课题的一个部分。
 请问一下,辅助的过程,是不是你在进行?一边示范,一边辅助?
 在我孩子所在的机构,老师和孩子面对面坐着,家长坐在孩子身后。
 老师完成动作之后,再让孩子模仿,身后家长进行辅助。几个回合之后,辅助力度减小直至撤销。
 
 另外,强化物的投放方式,就直接影响到孩子模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个人不建议在模仿的过程中,将强化物直接放置孩子眼前,这样容易分心。
 而更关键的是,不易于树立一个良性循环。
 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形成一种观念:是关注你模仿你,就能得到强化物;而不是为了强化物,才去关注你模仿你。
 这样的话,有利于后期让他形成一个主动模仿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
 你要知道,以后可能会有早操课,音乐课等集体课堂,老师也不可能举着强化物在孩子面前展示的。
 但是如何让孩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呢?就是辅助。
 老师示范动作之后,如果孩子没有反映。家长立即辅助完成。随即老师投放强化物。
 这样操作的话,孩子应该能明白意思的
 
 关于强化物的选择,除了孩子吃的零食和小玩具之外,在投放过程中,要注意技巧。
 目前,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在直接给他零食之前,可以先予以语言、表情、肢体上对他的表扬和肯定,然后再给他强化物。
 养成这样一种习惯。
 慢慢的,随着孩子认知和社会性的提高,这些表扬肯定赞同自身,就会成为强化物。
 因为从长远来看,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学校,老师是不可能拿着一堆零食在讲台上当奖品的。
 
 我的孩子现在模仿积极性很高,主动模仿意识很强。
 这是我个人在实际操作中的一点肤浅经验,也不知道是否适合你的孩子,但希望能对你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