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6188|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大家帮忙看看,我宝宝需要进康复机构训练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5 21:2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经验爸爸妈妈,为了我家宝宝,我在此求助各位,请大家看看我家宝宝需要进康复机构训练吗?
1、简况:我家宝宝今天刚17个月,男孩,广州人,前几天去广州欢乐岛看了一些,有点下决心送他进去训练3个月。
2、宝宝性格:内向(遗传他母亲),胆小(至今不敢坐摇摇车,不敢坐超市的童车,11个月时候把他放在与他等高的小矮人模型前被吓哭,9个月时候被鞭炮吓哭)
3、宝宝早期教育情况:
  (1)9个月-16个月期间爷爷奶奶、妈妈与他亲子互动少,大部分时候是爷爷在书房斗地主、奶奶在卧室斗地主,妈妈在客厅看小说,宝宝一个人在客厅爬行垫上玩玩具;我因工作忙常常加班至23点才回,但我一有空就会和他举高高,所以虽然我在家时间最短,但宝宝最亲我。平日大人都有推出去,但很多时候都是宝宝在童车上,大人推着走一圈,宝宝在车上睡着,于是就推回来。
   (2)20天前,我发现宝宝不对劲后和妈妈开始加强与宝宝互动,宝宝开始有很大进步。
4、宝宝20天来的变化:
   (1)出门不怎样依恋爸爸妈妈,常常是一个人到处乱跑,现在是依恋爸爸妈妈,常常回跑回来让我们抱一下,然后再跑开,最近跑动范围主动控制在我们视线范围内。
   (2)在外跑动不关注爸爸妈妈在哪儿,现在是看一个新鲜东西一会儿就会回来找爸爸妈妈在哪里,我们去一个地方不用喊他,只要等他,他就会主动跟上我们的活动路线。
   (3)眼神交流以前极少,现在和家人眼神交流很好,会用眼神表达意思(比如今晚把想我帮他开盒子,会先给我盒子,然后看着我;开心时会笑着看周围大人的表情及眼神),和陌生眼神交流从无到主动观察5-10秒,但大多数是瞟一眼(别人逗他时),当然也有别人逗他不看的情况。
   (4)以前在家一个人玩玩具,大人走了他不理会,现在一个人玩不到1分钟就会拎着玩具到处找大人,我们在餐桌吃饭时,他会从客厅哼哼唧唧的到餐桌找我们等等。
   (5)以前和大人互动不起来,现在我们营造一起拍手,做动作情景,他会观察每个人眼睛,然后很开心地模仿,玩了还会自己鼓掌,一边鼓掌一边一个的看大人是否也鼓掌(期间看大人眼睛)
   (6)今天共同注意力又有大进步,能长时间听我指着图画(各种汽车)给他读,他也会自己指(指的时候看我)要我读他指的汽车。
   (7)从以前不会指物,要什么就抓大人手,现在常常指物(多数是一边指,一边看大人),有需求会指奶瓶,自己想要的东西等。
   (8)以前不主动找大人,现在会拉我陪他弹琴,陪他看图等。
   (9)晚上我讲故事,他会看书听我讲,自己也会用手指书上的图画或者翻书(但时间1分钟左右)
   (10)和大人有语音互动,即我说咦,他会说咦,这样一来一回多次。
   (11)以前玩汽车是玩轮子,现在会推着玩
   (12)开始喜欢躲猫猫,喜欢自己躲起来让大人找,昨天还主动用手指沾米饭后打算偷偷给姐姐脸上贴。
    以上就是这20天加强亲子互动后期间的变化,总的来说是变化巨大,和家人互动不错,会主动找大人玩,对父母依恋,有共同注意力。
5、宝宝表现不好让我担忧的地方
   (1)和陌生人眼神交流不好(正常小孩别人一逗他,就会眼睛盯着逗他的人),我家宝宝往往只是瞟一眼(有2次和对方互动了5-10秒),但他有主动看陌生人的情况(5-10秒,6次左右)。
   (2)喊他名字没反应(但他对周围环境其实是关注的,例如有人进出开关门,他会扭头;家里人少,较安静时喊他,他会扭头找)
   (3)不听指令(其实他听得懂,只是不关注,因为有一次我们问他西瓜在哪里、兔子在哪里,他会爬来爬去的找,然后只给我们看)
   (4)至今不会说话,只会火星语,和无意识的妈妈爸爸等。
6、就诊情况
   (1)10天前看了香港的专家濮正璋,他的结论是:有自闭症倾向,眼神交流可以,主要是社会性交往功能弱,对人信息的关注度不如对物的关注度。建议是加强亲子互动,多接触社会性活动,不需要上康复培训,因为一岁多宝宝大脑的可塑性非常大。自闭症的各种症状都会在小孩发育过程中出现,随着小孩神经功能的发育完善又会一一消失。
   (2)在好问网咨询了专家,他的答复是:我的宝宝很多功能从不能变成了能,以前的不能就不是问题。眼神方面我宝宝是有且区分人,他认为是宝宝对人因素有惧怕,与宝宝性格内向有关。建议:以结识固定玩伴为目标,以户外活动为主,加强亲子互动。
7、自己矛盾的想法
   看了医生和专家的建议,本来打算参加早教班、加强亲子活动、多去儿童乐园玩就行了。后来在以琳论坛看了不少妈妈也是1岁多加强干预(也参加了康复培训)后,半年就被邹小兵摘了帽子的例子,打算也送他去康复机构培训,因为怕自己训练方法不够好,耽误了宝宝干预的最黄金时期。
8、因为自闭症误诊来源两个,一是宝宝只是发育晚而已,亲子活动好就能促进他发育(比如我家宝宝20天变化很大,仅仅增加亲子活动而已),二是后期干预很好,宝宝恢复和正常小孩水平差不多。我的担忧是,康复机构的训练方法对只是发育晚的宝宝有没有负面作用,比如本身只是发育晚,加强亲子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就能加快他神经完善,但因为采用了康复训练方法,反而让宝宝反感,破坏其发育。
  (1)支持不去康复机构的理由:除了上述的外,医生也说不用康复,可能他倾向于宝宝自然发育出来的功能。(论坛上有妈妈记录说,医生说过,训练出来的能力和自然发育出来的能力一眼就能看出来)
  (2)支持康复机构的理由:几乎论坛上1岁多有倾向的妈妈都送了康复机构,而且都恢复得很好,她们都说越早干预越好。同时我自己也对仅仅是亲子互动没有太多的信心,怕耽误孩子。
                                  此外,我老婆那天也去康复机构看了,其实康复机构的亲子班也是做游戏、活动等,和早教形式一样,可能内容有差别。
请论坛上的各位前辈不吝赐教,给我指点一下,感激不尽,谢谢!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21:30:36 | 只看该作者

re:补充一下,我宝宝没有其他行为特异。主...

补充一下,我宝宝没有其他行为特异。
主要是在家里很活泼,和家人互动很好。喜欢出门,但出门后常常是表情很严肃,不容逗笑,一回家往往还在电梯口就开始高兴得大声喊叫。我们常常说他是窝里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21:47:51 | 只看该作者

re:再补充一下:目前我家宝宝最让我担心的是他...

再补充一下:目前我家宝宝最让我担心的是他对人的关注度不如对物,在外面和陌生人眼神交流不好但他主动找别人时又有,就是因为他对人没兴趣;在家对家人呼喊不应,但又关注周围环境(有人进出开关门、安静时喊他都会扭头等)也是这个核心原因造成的。康复机构能培养他关注人的意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4-5 21:49:03 | 只看该作者

re:1.被摘帽的孩子可能压根就不是自闭症。...

1.被摘帽的孩子可能压根就不是自闭症。
2.干预的目的是使孩子的思维活跃而不是僵硬,但恰恰绝大多数机构都是死板的教法。因为死板的教法恰恰利用到自闭的刻板因素,反而感觉效果很好,但对于不理解不能掌握的那部分停止干预后很可能会退消掉。
3.发育迟缓的孩子即使迟缓情感性交流也会紧跟其后,参考对象唐氏儿,各方面能力均衡低下,但几乎与生俱来的机制调节本能虽然笨些但质量还是蛮高。
4.还是机制调节功能,具体就是信息的接收反应应对,生活中还是看面部表情而不单单是眼神,可以说婴儿开始感官上完全是依靠面部表情来互动。这个生活中深挖掘。
5.还是真的迟缓儿童,每个儿童都不同,一些闪光点可能并没有在诊断时被专家看到,而家长在生活中也不懂得发现,结果孩子好了完全就认为是神机构或者神干预以及神药物。实际上诊断问题儿最好是观察长时间最好共同生活几天,但很抱歉我国没有专家能这样做因为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
6.还是机能调节相比分享能力,这个更重要,要知道娃娃和娃娃玩就靠脸就可以很好的互动了。
7.最后那个机制调节其实就是个体能力,这就是为啥同样是自闭娃差距那么大,可以说能力越高的孩子掌握规律越快适应性越强也越接近边缘状态。而这个能力几乎也是与生俱来,只是有些孩子被封住了,而有些孩子确实是有缺口。所以同等干预下效果也是差异很大。对了这能力不是体现在记忆和技能延伸上,而是自我悟性参照同步模仿配合反馈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4-5 23:17:18 | 只看该作者

re:太小了,不适合去机构!

太小了,不适合去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6:30:49 | 只看该作者

re:太专业了,看不懂啊。

太专业了,看不懂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6:34:4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I...

下面引用由KITTTY发表的内容:

太小了,不适合去机构!



好像论坛上有很多妈妈一岁多都送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6:38:2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i...

下面引用由jin706发表的内容:

1.被摘帽的孩子可能压根就不是自闭症。
2.干预的目的是使孩子的思维活跃而不是僵硬,但恰恰绝大多数机构都是死板的教法。因为死板的教法恰恰利用到自闭的刻板因素,反而感觉效果很好,但对于不理解不能掌握的...



论坛上有个妈妈孩子一岁半在广州市儿童医院确诊,然后送康复机构、早教、加强互动等,1岁9个月看邹小兵,诊断没有。邹的说法:正是1岁半时的诊断让你们重视,加强干预的刺激,促进了大脑发育,可能导致某个神经一下子就搭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4-6 07:40:0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i...

下面引用由jieber发表的内容:



论坛上有个妈妈孩子一岁半在广州市儿童医院确诊,然后送康复机构、早教、加强互动等,1岁9个月看邹小兵,诊断没有。邹的说法:正是1岁半时的诊断让你们重视,加强干预的刺激,促进了大脑发育,可能导致某...


好不好也不要完全依赖于几个专家,这个嘛要依靠大家看法活活,大家认为好就好了~,其实大专家这方面也有顾虑,要知道很多家长疑心很重一听说自闭,完了想最多的就是带孩子自杀,而在专家眼里一些轻度自闭症貌似也就是生活方面与正常人略微不同而已稍微辅助一下就可以,结合家长状态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懂么。要知道完全NT的娃是没必要找大夫反复诊断的哦。
有个奇怪的现象北京专家也有,就是孩子越轻家长越是不重视往往专家说的越吓人,孩子越重家长很害怕专家往往都是语气缓和捎带安慰。所以这个东西呵呵,还是凭感官,尤其是老师和同龄小朋友,如果他们还能觉得可以就姑且算正常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4:30:1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i...

下面引用由jin706发表的内容:


好不好也不要完全依赖于几个专家,这个嘛要依靠大家看法活活,大家认为好就好了~,其实大专家这方面也有顾虑,要知道很多家长疑心很重一听说自闭,完了想最多的就是带孩子自杀,而在专家眼里一些轻度自闭症貌似...



NT娃是什么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9:19:13 | 只看该作者

re:请看看我家宝宝如何啊?有没有情况类似的啊...

请看看我家宝宝如何啊?有没有情况类似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4-7 23:08:4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i...

下面引用由jieber发表的内容:

请看看我家宝宝如何啊?有没有情况类似的啊。



咱俩娃情况好像。尤其电梯间的反应。一模一样。但是我娃还不会指物。他大动作和精细动作都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07:17:5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i...

下面引用由jin706发表的内容:

1.被摘帽的孩子可能压根就不是自闭症。
2.干预的目的是使孩子的思维活跃而不是僵硬,但恰恰绝大多数机构都是死板的教法。因为死板的教法恰恰利用到自闭的刻板因素,反而感觉效果很好,但对于不理解不能掌握的...



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辨识是被封住了还是天生就有缺口(一些行为的闪光点判断?),你看我小孩的行为有闪光点没?如果是被封住了,去康复机构指导干预是不是有比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打开他的封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4-8 12:27:0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i...

下面引用由jieber发表的内容:



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辨识是被封住了还是天生就有缺口(一些行为的闪光点判断?),你看我小孩的行为有闪光点没?如果是被封住了,去康复机构指导干预是不是有比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打开他的封口呢?

这个确实相当难以判断,1、即使是很典型的孩子也有正常的时候。2、同理正常孩子也是有可能出现自闭症的刻板现象,漏诊以及误诊也是发生过。闪光点具体就是可以通过某些事件来判断孩子思考方式,比如孩子不喜欢和玩经常喜欢看灯,但他自己喜欢的东西,别的小朋友一来他会提前藏起自己的宝贝不让别人发现;还有在诊断时玩玩具忘记妈妈走了,结果被诊断自闭症当妈妈在外面哭时孩子哄妈妈不要哭以后在不贪玩了,这些就是闪光点这种现象在短暂的诊断时不一定会留漏出来。
是不是去机构还是要看几方面,从目前看大致分为 机构、环境体验游戏练思维、融合。 第一个就是在机构,机构问题也是最大,好的和不好的正规和非正规的教学质量和进度也是差距很大。环境体验就是家长经常培训学习自己就在家可以操作孩子做各种事情掌握熟悉周围的环境掌握更多规律,比如大环境就是逛商店、游乐场、去农村、小细节就是、包饺子、做点心、打扫卫生、洗衣服、划船、喂养小动物等等。游戏就是通过游戏来观察别人或者是练习配合同步角色互换以及瞎想。 融合就是把孩子扔在幼儿园去和其他小朋友同步化。
当然那种方法最好还是要依据孩子自身,孩子在哪个环境下进步最快就继续用哪种方法。最好还是定期做评估来确定孩子的能力适应什么。
把孩子情感分20分的话, 正常孩子应该是15分以上。10-12分的孩子就可以上幼儿园家长引导孩子去和其他孩子互补。5-8分的孩子适合家长辅助融合或广泛性体验学会遵守纪律为以后上学做准备。5分以下孩子适合机构从最基础生活自理的练起来目标是独自在家独自外出。另外如果把5分以下的孩子直接扔幼儿基本就等于慢性自杀。
当然自闭症是不能依靠分数来决定的,还是依靠感官具体还是能分出高中低,所以评估老师会给你几个短期的目标,如果在幼儿园达不到就要家长辅助。如果还是很难达到就需要密集化干预。
自闭症不是一般疾病,是与生俱来的神经发育缺陷思维上的障碍。自闭症也不是光靠教就能教好的、也不是吃药或者练几门特长就能好的,自闭症发生发展结果都是未知的,所以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定期评估和同龄对比来做个人计划或者靶向干预是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3:19:55 | 只看该作者

re:我又回来了,虽然距离开始紧张、担心孩子才...

我又回来了,虽然距离开始紧张、担心孩子才过去1个月,但这段时间来自己的摸索、学习,积极弥补和“干预”,小孩子的变化已经让我走出了阴影。希望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回帖,也是一个标志性的回帖,更是一个宽慰更多焦心爸爸妈妈的回帖。以下是近况和看法:
1.上周五我带孩子去了康复机构,真实的看到了存在问题的小孩子是什么样子,很震撼,也更加印证了网上另一位专家给我的回复“自闭症小孩子一般不和人对视,无论何人、何时、何地;存在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肢体、眼神、语言)”。那里的进步很好的孩子(星星班)的,很多语言不错,但可以从他们的眼神看出很多东西。当时康复机构老师看了我小孩,她说“肯定不严重,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也让我想起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一位专家对我说的“我看过很多自闭症小孩子,你小孩看起来不像”,真的,我自己也感受到了,一眼就能看出差别。
2.在金宝贝早教课后,我与他们聊了我家小孩子,她很诧异我怎样会送他去康复机构,她问了两个给我宝宝上过课的老师,老师反应说“宝宝很好啊,虽然课上有些项目没有参与,但他一直都有观察其他人,而且他才上4节课,对环境的适应已经是很好的了”。
于是我果断放弃了康复机构,把早教课从一周两节增加到四节。
3.宝宝突飞猛进的变化:
(1)现在在家很难一个人玩,基本会找大人陪他玩。而且超喜欢捉迷藏、大人追赶之类的游戏。也喜欢大人围着他,他在中间跳舞、扭屁股、拍手等,尤其是高兴时会一个个看大人是否都在关注他。
(2)在社会性交往表达上已经出现了语言声音。从肢体的指物,到眼神的乞求,到一边指、一边看还一边发出声音吸引大人关注他的要求。
(3)虽然不会讲话,但喜欢和大人用语音互动,即和大人一来一回(大人说姐姐、妈妈等词,他用火星语回答,也有模仿的时候)
(4)在外面可以被逗笑了,而且很开心。
(5)陌生人逗他,他会关注2-5秒,如果对方做鬼脸之类,他会与之互动,甚至和对方躲猫猫。昨天还主动找一个大人,指灯给他看。
(6)喊他名字会扭头了(虽然大部分不理睬,但我觉得正常)。
。。。。。。还有一些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4.我想说的是:
(1)回想一个月前发现他不对劲时,心里无比慌乱。一个月的努力亲子互动终于有了回报,很开心。我坚信我宝宝是正常的,是我们的早期忽略导致他情感发育迟缓。
(2)那时的他每天就知道玩鸭子和音乐车玩具,缺乏大人陪他玩,告诉他玩。用偏见眼光看就是兴趣狭隘,这和自闭症多像啊。实际现在他有什么就玩什么,糖果、勺子、被子、盒子、拖把......我们给予他无限的自由(只要不涉及危险),而且引导他陪他玩,现在他已经不在如此。
(3)那时的他对家人都很少看,只要爸爸抱(因为虽然我在家时间断,但我只要在家就会举高高),现在他已经基本熟练掌握社会交流工具(肢体、眼神、语言),有需求都会指、看,而且睡觉就要妈妈抱,出门要奶奶抱等。对亲人已经建立很好的安全感,很好的安全感让他学会撒娇,而且让他在外面的安全感增强,比如在外面能被逗笑,和大人追赶了。
(4)那时他对陌生人不带看,现在陌生人能吸引他注意力了,而且能有互动,这里应该也有安全感增强的原因。在ESDM表中有一项测试是“陌生人逗他,能对视2秒”,所以虽然我看到有些孩子能长时间和我对视,但不能长时间对视的也不一定是不正常孩子,ESDM表的要求只要2秒就行,我想这也与性格有关。
(5)他对外界环境的关注度持续提高,会关注大人做事全过程,或者看巧虎入神时会看一下悄悄站在身边的我。
。。。。。。
之前的我,总带着有色眼镜看他,哪看哪不对劲,其实抹杀了他作为小孩发育的很多行为,比如有时兴奋了会摇头或者转2-4圈,我会担心这是刻板行为;有时会拍头,我担心这是自残行为;晚上睡觉不安稳,我担心是睡眠障碍等等之类,其实这些他只是兴趣或者大脑发育、长牙等等而已,时间一长会发现他就没兴趣不做了。
5.其他
(1)虽然没有找医生去摘帽子,但我觉得没有必要了,在我看来,正常就是正常,不正常就是不正常,的确他有过不正常的时候和表现,或者现在的他与同龄人比也有差距,但我看到的是(1)积极互动后的变化,(2)没有核心的障碍问题。用正常的眼光,保持积极的重视是带好我宝宝的关键。
(2)自闭症谱系化后,的确会把一些发育迟缓的、早期教育不到位的宝宝框进去,因为自闭症的症状在小孩发育过程中都会出现,也都会消失(发育晚的、早期教育不到位的就会消失晚)。
(3)宝宝是要家长付出的,的确,有些宝宝天生情商高,即便每天放在家里圈养也会对人兴趣高,只是性格内向而已。但有些宝宝情商不高的(如我宝宝),就需要大人努力付出,陪他玩,引导他玩,教他玩,这样才能尽快把宝宝带出来。
6.今天说了这些,宝宝的表现方面也是我一贯的风格:据实呈奏。当然,我也不会掉以轻心,会和家人一道,继续努力陪他成长,也希望我宝宝情感方面发育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4-15 08:34:55 | 只看该作者

re:看到你的宝宝的进步真的很开心,也坚定了我...

看到你的宝宝的进步真的很开心,也坚定了我要早期干预的信心,不论怎样,我感觉只要努力付出,看到希望,宝宝在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会调整过来的,毕竟宝宝还小。你儿子现在语言能力怎么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9:13:1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晴天...

下面引用由晴天娃娃7719发表的内容:

看到你的宝宝的进步真的很开心,也坚定了我要早期干预的信心,不论怎样,我感觉只要努力付出,看到希望,宝宝在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会调整过来的,毕竟宝宝还小。你儿子现在语言能力怎么样了?



语言能力现在还不行,会发的音很多,但都是没有意识的,目前是喜欢和大人用语音互动以及模仿(8个月的时候曾经很喜欢这样做,后来不做了)。我想,这也与早期大人与他互动少了有关,这一个月来才扭转自己玩、自己摸索的习惯,重新拾起向大人学习、关注大人的本能。
回想这段时间的措施主要有:
1:培养他对视的习惯,喂奶时、睡觉时都会有意识的让他看我们眼睛(从小没喝母乳,都是奶粉,从小就没有让大人和他在喝奶时对视)。
2:平日大人经常做出夸张的表情吸引他注意,帮助他识别大人的情感。
3:培养他表达的习惯,要东西是教他要指,表达意思时引导他要看大人。
4:再就是本能的陪他玩,他怎么开心怎么玩。

还是香港专家告诉我的两条:加强亲子互动,加强社会性交往活动。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作用是:亲子互动多后,让宝宝思维活跃,同时让宝宝觉得人比玩具好玩,要和人一起玩,同时增强安全感;社会性交往活动让宝宝不惧怕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我宝宝一起和家人对视好,和陌生人就差,也有教授分析是宝宝惧怕人的因素。
在早教中心,老师告诉我,宝宝的社会性交往能力是要大人去引导,去教的。我也觉得是这样的。

同时,在网上、论坛上看到类似这样表现的宝宝太多太多了(虽然情况不是完全一样,但核心表现都差不多),这还是爸爸妈妈有意识往这方面去向的情况,还有更多爸爸妈妈根本就没有向这方面想的情况。如果都是,那也太多了点吧?
大城市养孩子,肯定比较封闭和压抑;如果宝宝天生情商低或者情商发育晚,早期教育和引导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表现,对于这样的宝宝,大人要花更多的精力和心思,保持重视的同时,放松心态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宝宝不受大人情绪的影响成长!
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还需努力,要相信我们的宝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4-15 10:13:26 | 只看该作者

re:我宝宝今天按阴历刚满16个月,除...

    我宝宝今天按阴历刚满16个月,除了会说称呼和少量单字外,各方面表现与你宝宝基本一致,由于之前一直关注大运动,忽视了社交方面,但一直感觉不如别的宝宝灵活,社交好。直到十四个半月会走之后,才发现宝宝眼神交流少,应名不好(一周岁左右还会答应了,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不搭理人了)。
   
    近一个月来加强了与宝宝的互动,发现眼神交流已明显变好,有需求时会看着大人眼睛,也有了分享式眼神,同时对陌生人也表现出少量的关注了,比如她一个不常见的伯伯,来我家两次宝宝都表现出害羞害怕的表情,钻到大人怀里不出来,有时还偷偷看一眼再钻怀里,如果强行让她与伯伯交流,会委屈大哭,直到说伯伯走了才回头看看。昨天看见三个两三岁的小孩在玩沙子,竟然跟在人家屁股后也开始玩,并且一直喊一个小男孩“哥哥”,临走前又主动把玩具还给哥哥,主动再见。这些表现又让我觉得宝宝表现不差,但还对同龄小朋友表现不出很明显的交流欲望。另外,应名还是不太好,但你藏起来叫 宝宝时一叫一个准,我下班在小区看见宝宝时叫她也回头,其他时候就听若罔闻了。
   
    总之,心还是在悬着,互动还需要再加强,希望宝宝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14:4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默默...

下面引用由默默妈发表的内容:

    我宝宝今天按阴历刚满16个月,除了会说称呼和少量单字外,各方面表现与你宝宝基本一致,由于之前一直关注大运动,忽视了社交方面,但一直感觉不如别的宝宝灵活,社交好。直到十四个半月会走之后,才发现宝...



哈哈,没错吧,又有一个表现类似的宝宝。

这方面,我觉得《你的1岁孩子》这本书写得很好:1-2岁孩子都是比较自我,主要交流对象是爸爸妈妈,在他们眼中,其他孩子和玩具一样,也是玩具,他们不太懂去交流的,这个表现很正常的。
只要他们能在大人的引导下对其他孩子保持关注度就行,比如早教课,能关注其他人是怎么样做的,自己是否做都不重要。

我家宝宝发现晚了些,之前也是关注大动作,16个月才发现情商发育落后(对视不好,不理人,喜欢自己玩),这才开始高度重视,开始加强互动,现在刚满17个月,也加强互动1个月,表现就不一样了(对视改善,基本不自己玩,理人方面也进步很大),还是印证了那句话,社会性交往需要大人去引导,去教,但主要途径是陪他玩。而且我家宝宝的发育也晚一些,也是14个多月才学会走路(一般12个月就能走),但他身体发育超过90%的水平(86厘米),所以精神方面发育慢于其他朋友我觉得也可以理解。

说实话,话虽然这样说,但我也担心,但是没有之前那样担心了,担心更多的转化为关注。毕竟亲眼看过有自闭症的宝宝后,就知道什么是一眼就能看出差别了。

我们宝宝差不多大,继续保持交流哈~~~你亲子活动方面一般是怎么做的呢?给我介绍一下,我也借鉴借鉴。今天买了《0-3岁宝宝亲子游戏》书,准备认真学习,好好和宝宝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4-15 14:47:3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i...

下面引用由jieber发表的内容:



哈哈,没错吧,又有一个表现类似的宝宝。

这方面,我觉得《你的1岁孩子》这本书写得很好:1-2岁孩子都是比较自我,主要交流对象是爸爸妈妈,在他们眼中,其他孩子和玩具一样,也是玩具,他们不太...



    说到互动我还真是惭愧,虽然天天泡在论坛,也看了一些资料,但实践起来是同无头苍蝇一样毫无章法。除了和宝宝变着花样玩玩具外,我做得最多的就是捉迷藏和打悠悠,可以说我逮着机会就和宝宝玩捉迷藏,宝宝也乐此不疲,这个过程也无形中改善了对视的次数与质量。另外就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用小被子将宝宝兜起来悠悠,宝宝对此非常感兴趣,然后我就故意停下来问:“还悠悠吗?”宝宝回答“ya”,我就强调是“you”不是“ya”,说不对我就不悠,宝宝又急又恼,不过那次到底还是憋出了“悠”,现在我一停下,宝宝就笑着看着我说:“悠悠”。

   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条件就是宝宝姑姑家的哥哥(幼儿园大班)放学之后都是由宝宝爷爷接到我家里等姑姑下班再接走,宝宝很喜欢哥哥,哥哥也非常疼妹妹,这就增加了宝宝与人尤其是小孩交流的时间,我想应该也会有帮助吧。
   现在宝宝有个现象也令我比较头疼,就是滥用再见。不想让我和别人打电话就再见,不想再外面玩了也再见,看完小鸟小狗不想看了也是再见,甚至在广场上荡完秋千了也对着秋千再见。我觉得宝宝是理解再见的意思的,就是这么滥用再见不知道是不是刻板行为呢?
   你是怎么锻炼宝宝的应名呢?我觉得我宝宝这个也还不行,却找不到好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6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