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提问:上课时,老师批评其他小朋友,他就大哭和尖叫。
A:上课时,老师批评其他小朋友。
B:大哭和尖叫。
C:……(家长未填写)
功能:逃避。
目标行为:接受老师批评别人。
一、被动方案:如果行为已经发生了,可以尝试先转移小朋友的注意力,如果无法转移,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上课,我们可以带小朋友离开教室。
二、主动方案(情景训练):
1、先在家里练习。
(1)、提前告知孩子:当听见有人被批评的时候,可以捏减压球,但是要保持安静。(此处可以用图卡提示孩子)
(2)、妈妈批评爸爸,批评之前要提前预警一下,让孩子有一点心理准备。同时,批评时要距离小朋友远一点,批评的声音要小,语气要平和、时间要非常短。在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就结束,并立刻提醒他,该如何做,如果没出现问题行为,立刻强化。
(3)、逐渐增加批评的音量、语气、时间的长度、及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2、泛化到学校。
(1)、由熟悉的老师(个训老师)开始在学校练习,步骤同上,一定要从远距离、小声音、短时间的练习开始慢慢增加强度。
(2)、泛化到大课,由熟悉的老师不熟悉的老师,步骤同上,一定要从远距离、小声音、短时间的练习开始慢慢增加强度。
三、社会故事:因为涉及到批评这个概念,不知是否可用社会故事。
朱朱老师建议:
社会故事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直接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因为批评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而且我们所定义的批评未必就是孩子所定义的批评。但如果孩子的年龄合适,可以通过社交故事,告诉孩子关于“批评”的一些内容:比如,老师会在小朋友回答错问题的时候,告诉小朋友“他回答得不对”,老师会在小朋友做得不对的时候,提醒小朋友“不要怎么样做,应该怎么样做”等等,老师这样做是帮助小朋友更好的学习,下次小朋友就知道应该怎么样做了。当老师在帮助小朋友的时候,提醒我们的孩子可以认真地听老师,以后自己也知道应该怎么样做了……
家长建议:
当老师批评其他小朋友时,教孩子捂上耳朵或者说出“我想出去”。
朱朱老师建议:
然而这一行为还是不够自然,在自然环境中(例如当孩子上正常小学时),如果没有助教或陪读,孩子或者不会被允许离开教室,所以长远来看是另一个有问题的行为,所以不建议采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