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方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融合教育培训问题集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5-9 20:33:40 | 只看该作者

re:问题17-12009年3月10号出生...

问题17-1
2009年3月10号出生,女孩,非常漂亮,在护苗就读将近10个月,目前在过渡班。
行为描述:小孩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不关注老师,但对同学的反应非常关注,经常是谁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还没喊,她先把同学名字喊出来了(个训课配合还不错)。
以上是家长提供的所有信息,这位家长只讲了前提和行为,没有告诉我们结果。我们从所写的信息中认为孩子的问题可能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上课不关注老师
A(前提):上集体课时
B(行为):注意力不集中,不关注老师
F(功能):逃避
因为提供的信息有限,我们不知道她上课时一点都不听,还是听一会就不听了;她是对某一节集体课不关注老师,还是所有的集体课都不关注老师。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假设一下。
第一种假设,如果她只在某一节集体课上不关注老师,那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以下几种原因:
1)是不是课题对她来说太难了,她听不懂,所以选择不听。
2)是不是老师的课程设计对她来说比较枯燥,或者是她不喜欢这个老师的上课风格。
第二种假设,如果她所有的集体课都不关注老师,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几种原因:
1)可能她不能从一对一泛化到集体课中,因为集体课老师不会只关注她,她可能感觉集体课跟她无关,可以不听,缺乏上集体课的意识。
2)在集体课上孩子的注意力会被周围的环境干扰,所以她的注意力不能持续观注老师,需要不断的提示才可以。
3)可能她不适合这个班级,所有的课程对她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干预方案:
1)家长需要和老师沟通,如果全班只有她觉得难度比较大,跟不上的话,可以提前回家预习。在家学会了以后,再融到集体课里,她可能就比较有自信了,就愿意听老师讲了。
2)如果某一节课的老师上课确实是比较枯燥的话,可以建议老师改变一下上课方式,来吸引她关注老师。
3)如果她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一节课的话(可能持续几分钟就走神了),可以请老师多关注她一下,比如去拍拍她的肩,提示他要听老师讲课。如果家长是跟着陪读,也可以用图卡的形式提示她坐好看着老师。
4)如果她不能从一对一泛化到集体课上,回家可以模拟一个小课堂,让家里的其他人都来当学生,谁听的认真或者是谁回答得好,就有奖励,帮助她建立上集体课的意识,提高她上集体课的积极性和抗干扰能。
5)如果所有的课程对她来说都比较困难,那可以选一个适合她的班级,把难度降下来,她的关注度可能会有所提高。

第二个方面:看到同学举手,老师还没喊名字,她就先把同学的名字喊出来了
A(前提):上课时,同学举手
B(行为):老师还没喊,她先把同学名字喊出来
F(功能):寻求注意力或者是自我刺激
干预方案:
1、如果她是想通过叫同学的名字,引起别人注意,那么我们就要在她还没有行为问题之前满足她的需要,老师可以在上课堂上多给她一些关注,时不时的可以走到她跟前,拍拍她的肩膀,对她微笑一下或者是在她有好的行为出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扬她,让她感觉到她是一直被关注的。当老师要喊同学回答问题,她先把同学的名字喊出来,这时候老师和同学都要忽视她,让她知道在这个时候喊别人的名字,大家是没有反应的,她得不到大家的注意力,几次以后就可能不会这样做了。
2、可能她喊同学的名字,是为了让自己有某种满足感,或者是她看见同学举手,就认为老师一定会叫某个同学,所以她就先替老师叫了。我们可以在家里模拟小课堂,大家轮流当老师,让孩子明白上课的时候要举手回答问题,叫哪个同学起来回答是老师的事,由老师来决定,同学们只要安静的等待就好了,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上课不能随便说话。

问题17-2
行为描述:目光注视不长久,有需求表达的时候:妈妈,我想喝水 目光注视有点游离,眼神飞了。
这个问题主要是孩子技能不足引起的,下面就从如何训练孩子的目光注视能力提出一些训练方法:
1、可以做一些RDI游戏,来改善孩子目光对视的问题。比如:小手爬、摇摇停等。游戏进行了几个回合以后,我们故意把停的时间延长,看孩子会不会主动看着我们示意还要做。如果孩子主动看着我们,我们就马上再继续这个活动。如果停下来了,孩子还是不看我们,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眼前拍拍手,引导孩子看着我们,孩子一旦看了,游戏马上开始。还可以玩一些“我看哪个你吃哪个”,“我看哪个你拿哪个”的游戏,让孩子通过看你的眼睛来做回应。
2、可以通过玩一些玩具,来加强对视的次数和持久性。比如:吹泡泡。吹泡泡是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的,我们可以吹两次以后,把手停在嘴边,等待孩子主动要求还要吹,这时候她的眼睛会看着我们。我们可以把停留的时间慢慢拉长,当你停下来了,她可能会看着你,要求你还要吹,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加入语言,可以说:“哦,还要吹啊!我再给你吹个大的。”这样她的目光对视会持久一些。

以上的分析希望能给家长带来一些帮助和建议!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原谅,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5-9 22:07:52 | 只看该作者

re:第22个问题: 您好,像您所说...

第22个问题:
    您好,像您所说的孩子能做配对,但拿不出老师指定的物品,这说明孩子的接收性命名是有困难的。因为没有全面了解孩子,所以只能通过您的描述来分析孩子的情况,您的孩子应该是认知能力不够引起的,因此我们需要在课题的步骤上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分解。

举例说明:“怎样认知勺子?”

    孩子已具备一定的配对能力,可以把重点放在认知理解(接收性命名)上。从实物的认知过渡到卡片的认知,指令:“拿勺子”,指令要从有视觉提示的(妈妈手里拿一个相同的)过渡到无视觉提示的,难度从“二选一”过渡到“多选一”。
    当孩子能在许多干扰物中选出勺子,可把重心放在孩子的表达性命名上,引导孩子表达“这是勺子”。但此时还不能确定孩子是否认识“勺子”,所以要再学习一种新的物件,并能在两个物件之间进行转换性表达。
    认知物品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让孩子泛化到生活中,例:“宝宝,拿勺子吃饭了。”或“给奶奶拿一把勺子”等等。

    当然,以上的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1)教具摆放的位置要随时变化,不要总放在固定的位置。
    (2)在确保孩子注意力的状态下发指令,提高指令的有效性。
    (3)指令的要求,快速简洁。发指令的同时,加入视觉提示,随着孩子正确率的提高,可减少视觉提示的次数,从而最终让孩子能够独立拿出指定物品。
    (4)发指令后,给孩子1—2秒的时间去思考,再让孩子去拿目标物,以防孩子不思考,只靠惯性顺手随便拿。
    (5)要给孩子及时的强化,根据孩子的状态及时调整强化物的类型,最好以社会性强化为主。

    以上的内容是根据您的描述来分析的,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5-10 12:39:16 | 只看该作者

re:问题七:怎样教孩子正确地表达请求:希望与...

问题七:怎样教孩子正确地表达请求:希望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者认识其他小朋友。孩子的表现:走过去直接拥抱;走过去直接拉手;笑着拍小朋友的头或打小朋友。
这位家长您好:
    从上述信息判断出你孩子的主要问题是社交沟通技能不足。主动交往的意识是发展社交沟通的前提。您的孩子很明显有主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意识,但是还没有社交沟通的技能,所以他不能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有效的互动。
    关于怎样教孩子正确地与其他小朋友进行社交沟通的问题,现在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一、社会故事:
                 《当我见到喜欢的小朋友时》
                 当我见到喜欢的小朋友时,
                 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有时候,小朋友会过来跟我一起玩,
                 小朋友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有时候,小朋友不会过来跟我玩,
                 这是没有关系的。
                 我可以和小朋友打个招呼“你好!你今天好帅!”
                 我也可以跟小朋友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这样大家都会很开心,妈妈还会夸奖我。
二、替代行为:
                1、挥手打招呼“你好”
                2、“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社交沟通障碍是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存在的问题之一,也是自闭症儿童的三大特点之一。儿童有主动交往的意识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自闭症儿童和同龄人交往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来帮助孩子。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通过让自闭症儿童体验和同龄人交往互动,特别是要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和同龄人交往的动机,逐步克服社交缺陷。
    在这里对家长提几点建议:
1、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及时的解读孩子的想法——在孩子言语困难时替他表达内心的想法并及时肯定他。
3、做好身份的转变——由长辈向儿童的玩伴,游戏的参与者的转变。
   家长参与到小朋友的游戏中,可以帮助ASD儿童弥补交往能力上的不足,促进ASD和其他小朋友的融洽相处。
4、引导孩子从人为设定的环境向自然环境的过渡。
5、如果儿童在交往中出现不良行为,我们要根据行为的功能进行恰当的处理。
    上面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5-10 13:05:20 | 只看该作者

re:我认领的是11号问题问题描述:1...

我认领的是11号问题
问题描述:
1、怎么样让孩子遵从不太喜欢的指令?
2、想让孩子从不在乎到在乎,家长可以做什么,怎么?(原话)

首先,这两个问题问的面都很广很宽,不是一个具体的行为问题的描述,所以很难准确的解答针对这个家长的问题,再者家长描述过于简单,不知道孩子的年龄,是否出现了行为问题,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我只好做一个假设情况来做一定的解答!


第一个问题:怎么样让孩子遵从不太喜欢的指令?

这个首先要搞清楚这个“不太喜欢的指令”是什么样的指令,是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1、是因为指令过于复杂?
如果是,孩子理解不了指令的内容,可能会不遵从,或无反应或出现一定的行为问题
这种情况下,孩子行为问题的功能为逃避。
那我们可以做的是什么呢?
简化指令的内容,使用简单明了的指令,不给孩子发一些不在他理解范围内的指令(前提性方案),或者是教会他寻求帮助,可以说出来:我不会做(DRA替代行为)来避免孩子出现行为问题。
2、是因为指令过于难?
和复杂有区别,难的意思是发出的指令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
如果是,由于孩子技能不足,造成执行指令的能力有限,听不懂,所以不遵从执行,那就不是他不爱遵从,而是不会。
前提性方案:补足提高孩子的技能,提升孩子的认知量、理解能力。
被动性方案:重新评估孩子能力状况,选择能力范围之内的指令让孩子执行。
3、因为积极性不够?
如果是,是否没有进行强化物的评估?或者是现有强化物已经失效,需要重新评估强化物?孩子没有足够的刺激,所以也就没有足够的积极性,结果就是不愿意配合和遵从指令,而不是不太喜欢的指令,我想如果老板不发薪水,没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高吧!

第二个问题: 想让孩子从不在乎到在乎,家长可以做什么,怎么?{我想是怎么做吧?}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要说清楚的是孩子是不在乎什么?
不在乎给他的吃的?不在乎给他的玩的?去一个地方对环境不在乎?还是没有荣誉感,不在乎输赢?
(如果真的是什么都不在乎,那可真是不食人间烟火了)
开个玩笑…
关于缺乏荣誉感,不在乎输赢,前面很多帖子已经做过很多回答,在此我就不做解释了,我主要谈谈前面的。

1、不在乎给他的吃的玩的,可不可以说是不在乎给他的强化物?
在上个问题第三点中,我说到了对于强化物的评估
一个食物或玩具是否可以作为强化物,一定要进行强化物的评估,确定这个物品对于孩子是否有强化作用的,如果随便拿一个自认为孩子喜欢的东西给孩子做强化物,我们就无法辨别这个物品是否起到了强化作用或强化作用有多少?
是否是强化物给予的周期或频率太长太少?
学习一个新技能时,强化物的给予要保持一个固定的高的频率,例如每个回合都给予{无错误训练},逐渐转变到一个固定的低频率,例如两个或三个回合给一个{回合数不要太多},慢慢的转入一个变化频率的强化,例如ABAABAAABABABAAB{A:回合B:强化}
如果孩子在回合操作中等待强化物的时间或频率太久,会逐渐失去执行指令的动力,就会干脆不要,也不做了,最终导致对一切给予的物品不在乎了(因为我做好多也得不到,破罐子破摔吧)
2、去到一个地方对周围的环境不在乎?
是不是孩子对于环境的认知能力较弱?
是不是对于所处环境不够敏感,对于所处环境认识不够,或者他是一个懒洋洋提不起兴致的孩子?也就是俗称玻璃罩里的孩子。可以带着孩子慢慢观察这个新的环境(熟悉的人),寻找一些孩子在熟熟环境中同样认知的一些东西,一些应景的简单对话(镜像对话),寻找环境中有或带一些孩子喜欢的强化物,家长陪同并引导孩子认知这个新环境,逐渐让孩子增加对环境的熟悉度。注意的是家长有有序地带孩子去观察周围,并且夸张指出孩子可能感兴趣的景或物。

以上就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见解和解答,希望可以有所帮助,如有不妥,共同探讨,加以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5-10 13:57:3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u...

下面引用由[U]judy126[/U]发表的内容:

  


茉茉莉家长:
    您好!很开心看到一位积极爱学习的家长。
    您的回贴我已看到,我想跟您说的是,我给出的方案并没有什么严格的先后次序,主要是自己根据孩子的能力去定。比如,跟幼...


    Judy老师,谢谢你的回复和鼓励,我发现孩子是对高频的声音特别敏感,我讲一下昨天对他敏感的声音出现问题的处理,昨天上感统课是一代课老师,安排了跳障碍和跑的项目,孩子刚一看到老师的安排就有些不情愿,并且他当天的身体有些疲乏很软,所以跳障碍的项目我给减少了,其中有一个要孩子从滑道上快跑下来拍墙,轮到孩子的时候,老师说了句:“快跑”(A),孩子很不高兴,开始默默流泪,开始不停的说我不要跑,我要走(B),我的处理提醒他可以和老师说,“我不舒服,我可以休息一下吗?”把这个作为逃避功能行为的替代行为。我在他和老师说完后,马上夸他这样做很好,不舒服时可以告诉老师。我矛盾的是这是在上课,我不可能一直让他休息,担心他逃避过了头。等他情绪好一些没有再流泪时,我带他继续这个项目并给稍给他些辅助完成。但整个过程他是非常不高兴的,课后我马上带离他陪他玩了他喜欢的游戏,并夸他乖乖地做完项目妈妈好喜欢你这样。
    这次问题的发生,自己也很懊恼,因为老师是代课老师我没有提前和老师做好沟通,而且老师突然说一句快跑,我也来不及捂住孩子的耳朵,有些情况下我真的也来不及反应。真是好苦恼,怎么办?敏感的声音这么多,有些突然的我怎么能提前给他录下来听。社会故事我也在用,除了给他讲,我还在家里给他演。我这个脱敏是长期目标是吗,我现在教他的替代行为就是说出来不舒服或捂耳朵,但是这个替代到脱敏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好。马上要上小学了,连这种稍高一点点的声音都反应这么大,怎么能融在大环境里,自己好焦虑啊。求助老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5-10 18:47:22 | 只看该作者

re:我回答的是第11个问题,上面...

      我回答的是第11个问题,上面樊俊老师已经做了解答,我从另一个假设面给家长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家长。

     首先,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建立起回合的概念,让孩子知道做一件或几件事情就可以有一个对应的强化物,这就可以先用孩子比较喜欢或熟悉的指令动作来做,当这种回合操作概念建立起来以后,就可以慢慢的加入孩子不是很喜欢的指令,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用代币的形式让孩子明白做多少指令才能够有强化物。这里需要注意的可能是在最早给孩子强化物的时候,一定要是孩子最喜欢的,让孩子有兴趣跟你做指令,等孩子配合度增强之后再慢慢的降低强化的等级。
     可是家长一定要分清楚这些孩子不喜欢的指令是孩子真的不喜欢做还是因为孩子的技能不足做不到,如果是技能不足,那就要边给孩子加强技能方面的学习,边给孩子建立自信心,同时也要多辅助孩子,一旦孩子可以做了,就立刻撤销辅助,以免孩子依赖辅助。

     关于第二个问题,不知道这位家长想让孩子在乎的是什么?是父母?还是输赢?还是自己的东西?所以,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一些假设给家长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如果想让孩子在乎父母的话,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建立起感情,这些可以通过亲子游戏、RDI等活动来做。在平时,家长也要多跟孩子玩,在玩的时候一定要有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吸引孩子,来增加孩子与大人互动时的主动性,通过家长的亲和力和有趣的活动就可以让孩子喜欢跟你玩,也愿意找你玩,慢慢的就可以培养起孩子对于爸爸妈妈的情感和依恋,但是依恋之情建立之后也要注意慢慢的撤出,以免孩子离不开大人,不能够自己单独玩耍。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在意输赢的话,建议家长可以先跟孩子玩一些简单的争抢性的游戏,可以跟孩子一起抢孩子喜欢吃的东西,让孩子先建立争抢意识;然后再玩一些竞争性的游戏,如桌面的棋类游戏,把强化物按照第一名、第二名的名次分好,当然,要想让孩子在乎第一名,就要把孩子最喜欢的东西放在第一名的奖励上。这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孩子并不在乎玩游戏,但是还是想要那个奖励物,那可以通过辅助的方式,开始时,多让孩子当第一,后面再减少辅助的力度。但是,让孩子去争取第一、第二有那么重要吗?孩子只要在乎自己所参与的活动就可以了,所以可以给孩子在每一个名次上都设置上奖励物,只要孩子参与就有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对于活动的参与性,也能够提高孩子进行游戏活动的动力。
     要是家长想让孩子在意自己的物品,那还是要从孩子最在乎的自己的东西或食物入手,让孩子知道失去了就没有了,下一次就可以提前警告孩子,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慢慢地就可以让孩子自己保管自己喜欢的物品;也可以把刚才那些孩子比较喜欢的东西放在孩子的书包里面,让孩子保管自己的书包,这样的话孩子就能够连同自己的其他物品也一起保管好。但这些做得比较好了,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留意自己的玩具以及学习用品了。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愿您的孩子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5-10 23:09:4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mu...

下面引用由[U]muhuizi[/U]发表的内容:

第16号问题
什么情况下可以退出陪读?老师总是担心“万一”,学校怕担责任,怎么办?(怕有安全问题)

回答:首先我们很感恩的是学校允许家长去陪读,因为有很多学校是不允许家长陪读的。现在能有这...


非常感谢老师的详细回复,我女儿是8岁,上一年级,学校是允许教室外陪读,不允许进教室,只能在学校操场和体育场游荡,下课保证孩子的安全,老师怕她楼梯上摔跤或其他安全问题(我能理解学校的顾虑),这种情况让我郁闷了很久,因为真的很想进教室陪孩子,但是几番努力都失败之后就不想在学校浪费时间了。但是听了方静老师的讲座和看了各位老师的回复,我明白了,即便是教室外我也应该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觉得我又找到目标了,我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谢谢大家!
老师提到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我女儿都能达到,第三点有差距,主要是跟随集体指令有困难,没有人督促,课堂上想听就听,不听就在桌子上画画,走神,不做课堂作业,我只好回家给她补,上课偶尔会举手,通过跟老师许多次的沟通,争得了部分老师的同情,上课会叫她发言,鼓励一下。 第四点差距比较大,可以参与我发起的和小朋友的游戏,非常愿意和小朋友玩,但非常缺乏技巧,对他人的关注严重不足。第五点我不确定,她以前在幼儿园不允许陪读,据老师反应除了不跟小朋友玩,情绪还是比较平稳,现在也是比较喜欢上学的。刚开始不愿意我陪读(她说:“小朋友都没有妈妈陪,妈妈你也不要陪”),到现在比较喜欢我陪。
我一定按照方静老师讲座里讲的和各位老师说的这些要点,对照我女儿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相信女儿能力提高了,老师们也能看见,到时再慢慢退出学校,老师也会同意的。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5-10 23:16:1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月桂...

下面引用由[U]月桂树[/U]发表的内容:

  


谢谢方老师、张老师,能听你们的讲座实在太幸运了。也谢谢楼上各位的老师!
尤其谢谢李老师对我提出问题的回复。

毛在以琳呆了大半年的时间,因为输不起没少嚎,但这一问题在以琳得到极...



    毛毛家长您好:
其实分数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看重孩子在考试的过程中,以及考试之前的复习情况。考试成绩出来后和孩子讨论及总结这次考试中有哪些地方不足,下次考试中需要哪些改进。当然并不是让他无视成绩的多少,而是家长需要来引导孩子,让他更加明白通过考试成绩找出哪些课题是自己巩固的哪些课题是没有巩固的,或者这次考的好/坏原因是仔细/粗心  

  当他考试的成绩不错,你们表扬他的时候,他就会说反话我只得多少多少分。。
那我们就教孩子,让他这样说:
例如“谢谢妈妈夸我”  “恩,我也觉得考得不错”  “谢谢,我下次还会继续努力”

祝愿毛毛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汐 该用户已被删除
29#
发表于 2013-5-12 18:38: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5-13 15:13:19 | 只看该作者

re:瞳妈: 你好!看到你的回复很...

瞳妈:
    你好!看到你的回复很开心!你是一个非常用心也非常努力的家长,在你的帮助下,孩子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祝福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3-5-16 22:03:28 | 只看该作者

re:第6个问题:孩子上一年级,我陪读。如何帮...

第6个问题:孩子上一年级,我陪读。如何帮助他对同学有兴趣?一下课他就跑到同学石俊峰座位上拿他的东西,然后大声坏笑。石俊峰很友善,从不打他吼他,只是大声向我求救。我想抓住这件事让他和同学有互动机会。

  这位家长你好,因为我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所以我们假设两种情况来分析一下孩子的行为,看如何在修正孩子行为的同时帮助孩子提高互动能力。
  第一种情况:
    假设下课的时候,石俊峰没有给他注意力,孩子一下课就跑到同学石俊峰座位上拿他的东西,然后大声坏笑,石俊峰很友善,从不打他吼他,只是大声向家长求救。
    A(前提):一下课的时候,石俊峰没有给他注意力
    B(行为):跑到同学石俊峰座位上拿他的东西,然后大声坏笑
    C(结果):石俊峰大声向家长求救
    F(功能):寻求注意力(石俊峰的注意力)
  1、前提性方案:一下课,在孩子再次拿石俊峰的东西前,引导他说出:“石俊峰,我可以看看你的东西吗?”或是“石俊峰,我们一起玩吧。”
  2、社交故事:《我们一起玩吧》
    我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
    下课的时候,我可以和小朋友说:“我们一起玩吧。”
    有的时候,小朋友会和我一起玩,我就很开心。
    也有的时候,他们不会和我一起玩,
    这是没有关系的,我可以下次再和他们一起玩。
  3、冷处理:忽视孩子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让他的这种行为失去吸引别人注意力的作用,逐渐减退这种拿别人东西的行为。

  第二种情况:
  假设孩子喜欢石俊峰的东西,一下课他就跑到同学石俊峰座位上拿他的东西,然后大声坏笑。石俊峰很友善,从不打他吼他,只是大声向我求救。
    A(前提):一下课的时候,看到石俊峰的东西在桌子上
    B(行为):跑到同学石俊峰座位上拿他的东西,然后大声坏笑
    C(结果):石俊峰大声求救
    F(功能):想要得到某物(石俊峰座位上的东西)
  1、前提性方案:下课的时候,把石俊峰的东西收起来。
  2、替代行为:引导孩子说出“石俊峰,我可以看看你的东西吗?”或是“石俊峰,你可以把东西借给我玩吗?”,也可以是“你可以告诉我这个东西怎么玩吗?”
  3、社交故事:《当我想拿别人东西的时候》
    有时候,我想拿别人的东西,
    当我想拿别人东西的时候,
    我可以说:“我可以借你的东西吗?”
    有时候,别人会说:“可以”,那我就可以拿了。
    有时候,别人会说:“不可以”。
    这是没关系的,我可以下次再借,也可以让爸爸买给我。
  我觉得社交故事更有助于帮助孩子提高理解力和互动能力,家长可以试着编写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的社交故事,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情况,只能给出这么多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到你的孩子。祝福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3-5-17 16:42:2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ya...

下面引用由[U]yanling[/U]发表的内容:

问题10:请举例说明如何教孩子建立自我概念?包括形成羞耻心和荣誉感?

  建议:
     这位家长您好!
     您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从您的问题中我看不出您孩子的年龄、性别等具...


感谢王玲老师的认真回复,感谢方老师的精心安排。现将孩子的基本情况和有关问题补充如下,希望王老师不吝赐教。非常感谢!
补充孩子的情况如下:
1、孩子3岁7个多月,男孩,2岁被诊断,2岁2个月左右发展语言,和父母情感尚可,但缺乏安全感,对于物的兴趣仍大于人的兴趣,评估结果为:理解强于表达,认知落后不多,表达和叙事能力较差,精细动作不太好,可简单交流但维持回合数不多。最近比较多在交流中用“我”,但“你我”还是经常用错。被确诊以来,家庭积极干预,妈妈请假近一年陪伴,训练以机构个训、rdi游戏等为主。目前在亲子班半天、机构半天,机构以小组课为主。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如音律律动,能跟随,但动作不到位,也能主动举手发言或上台表演节目,基本能遵守常规。
2、羞耻感有一点,比方喜欢表扬,喜欢说自己棒,在和别人进行比较时喜欢说自己是第一名是最棒的,爸爸说他盖的印章不漂亮时会有情绪,对于讲错话时有时有不好意思的表情,如闭上眼睛等,但是对于不穿衣服很羞似乎还没有概念。
3、能够辨别镜子中的身体部位,能够分别指出镜子中爸爸和他自己的身体部位。
4、对自己喜欢的玩具才有占有心,也会和表弟争抢,对于别人的物品也知道但关注仍不够,对于不大喜欢的自己的物品比较随便。(相比之下,比他小8个月的表弟,无论是别人拿了他的什么东西,他都很强烈的抗议,对物权很清楚,同时也会关注别人的物品的动态,如果发现别人的东西突然变化了或不在了会提出来,而且基本不会用错你我他。)
5、最近比较喜欢自己来,比如拼图,如果帮他拼好了他会拆了重新拼一次。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发展他的主动性很重要,要呵护好,就是平时给予他刚刚好的协助,多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
6、对于游戏中的输赢比较在乎。在玩竞争或对抗性的游戏时,比较关注旁人的举动,在进行抢椅子之类的集体游戏时,能和较大的孩子玩并可以“不吃亏”,也能感觉到抢到椅子时的开心,在没有抢到时有些紧张会挨老师批评,但也能够承受不至于情绪失控。但是目前,我们还不敢给他玩太多这种对抗性或竞争性的游戏,医生或老师建议多玩合作性的游戏,多体会到和别人一起玩、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感,这样有助于建立孩子对别人交往的信心。
7、补充问题:(1)孩子在家特别是父母在身边时容易有情绪(行为功能估计是吸引父母注意力,因为平时父母均上班)。孩子情绪平息后,问他刚才发脾气对不对?做错了什么事?他都能一一回答,但下次仍这样做。目前苦于不知如何引导孩子评价自己的行为。因为从表面看,孩子都能回答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下次不做了等等。是不是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呢?如果没有理解,如何让他真正理解呢?迫切希望老师解惑!
(2)计划让孩子下半年上幼儿园小班。目前在普通幼儿园亲子班存在以下问题:容易走神但不会影响或攻击别人,相对来说户外活动比室内活动注意力要好,集体指令服从度较差,叫名反应不好,语言理解、表达能力较落后。似乎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因时间有限,我该从哪方面着手做好准备呢?盼指点。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3-5-17 17:00:20 | 只看该作者

深圳融合教育培训问题集(续)

补充问题(3)计划让孩子下半年上幼儿园小班,现在让小8个月的弟弟(年龄2岁11个月)与孩子一起生活,进行融合训练,目前有两个选择:一是让孩子继续上目前正在上亲子班的公立幼儿园,优点是:幼儿园各方面条件好,孩子适应,离家和训练机构近。缺点是:表弟不能和他一起上同一所幼儿园;如果孩子要请陪读的话,还需要与园长继续沟通协调。二是让孩子进街道办的公立幼儿园,优点是:孩子和表弟可以一起读,与园长关系较好。缺点是:条件要差很多,孩子没有去适应过,离家和训练机构远。我们家的目前意见是:尽量上目前亲子班所在的幼儿园,让两个孩子分开上幼儿园,但其他时间仍在一起生活,采取半天幼儿园半天机构的方式过度。请各位老师和家长给予指导,我们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并作出决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3-5-18 20:45:12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上的各位老师:怎样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能老...

楼上的各位老师:怎样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能老是被挨打!孩子的情况是这样的:孩子5岁半,男孩,目前在普幼大班融合,他的认知理解和语言表达大概有5岁这样(5月份的评估),现在也会和普通的小孩子玩,就在和小朋友玩时特别是(他班一起融合的一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玩时经常会给那小朋友抓,而且抓的力度是很大的,抓的脸头脖子都有过,看了都心疼!我一直都没有责备那小孩,但是我要教会自己的孩子碰到这种情况要会处理呀!我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孩子在玩耍时因为抢玩具,有时候是我的孩子去抢那小朋友的玩具遭还击,有时是我的孩子不给那小朋友玩具玩。当时我或老师都是在附近,通常发生在放园在一楼玩耍时。我自己写了社交故事:当别人抓我,打我时,我可以怎样做?当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时候小朋友会想要我的玩具,有时我可能会给小朋友玩,这样大家都会玩得很开心,有时我可能不肯给小朋友玩,小朋友会很生气,还可能伸出手抓我,打我,当小朋友抓我,打我时:1.我可以很快地跑走,离开抓我,打我的小朋友;2.我可以很快地跑去告诉老师或妈妈,这样做老师和妈妈都会跨我棒,也不会受伤。然后我用“因为,所以”和“如果,就”把社交故事的中心句帮孩子分析。还特别写出:什么时候你要跑开?为什么要跑开?林小平生气了你要怎么做?我都在孩子回答后写出来给他看。楼上的老师,我用这种方法行吗?或者有更好的方法吗?期待您的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3-5-23 00:26:20 | 只看该作者

re:家长问题(2):我儿子7岁了,写作业等静...

家长问题(2):我儿子7岁了,写作业等静态注意力和NT没区别,但课堂上无共同注意力。我在注意力这一块的训练重点放在哪里?
老师回答:这位家长您好,你所提出的问题相信也是很多家长所棘手的。我把上集体课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有需要的孩子有所帮助。问题中所说的写作业和静态注意力,我理解可能是写字、画画、串珠子等课程。这样的活动我們要分析它与大课的不同之处。首先这样的活动有空间的局限性,相对而言环境的干扰较少。而大课环境中的干扰会比较多;其次孩子对这种简单的易操作的任务比较熟悉并有能力和兴趣完成。而大课中孩子由于技能不足的问题,会导致不能理解老师教的课堂内容;再有孩子可能是对复杂环境中需要关注的人物不够清楚等。
我们可以参考如下方案:
1、改变环境减少对孩子有可能产生的干扰物。
2、使用行为规范卡片作为提示(如:看到卡片后明白:嘴巴~安静;眼睛~看老师;小手~放腿上等等)。
3、可以使用代币系统(加强对大课的兴趣)。
4、视觉要慢慢在关注的距离上由近到远,并且慢慢递增所需关注的知识量。(如:距离黑板半米、一米、一米半、两米;看得物品3个、5个、8个、两排、三排等)
5、听觉方面在大课中尤其重要,因为大课中的老师的视觉提示较少,通常以口语为主,所以进行听觉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1)大课时会经常提问,加强孩子对其名字的应答能力(王小明、小明、明明等名字的泛化)。
2)听指令(由一步指令到有顺序关联词的几步指令)
3)按规则听辨练习(听故事时,当听到故事中所有的“大象”都要拍手。听到水果类的就拍手,听到动物类的就跺脚。)
4)听从集体指令语(大家、一起、所有的、每个人、全部等)。
5)听模糊指令(如;老师说:“我们准备要画画了”----孩子能够拿出笔和本子)。需要注意训练过程中教导者声音的语调和音量要由夸张到适当。
6、视觉参照能力。我是教音乐课的老师,老师在音乐课上会经常出现几种乐器的交替使用,需要孩子能够参照老师使用的乐器去及时更换使用。(参照的距离由近到远、参照物的数量由少到多)。在集体活动中,有时候孩子可能不能及时理解活动目标。(比如有的孩子拿不出老师要求的语文书。可以让孩子练习远距离的参照别人的样子从书包中拿出)。
7、活动模仿。(玩“独木桥”的游戏,是从墙边的一头开始踩着地上代表独木桥的红线一步一步走到另一头拿自己的物品,不可以中途离开红线。)游戏中首先要能观察到他人是从哪里开始走的,也就是得先找到桥头。慢慢把代表独木桥的红线渐渐加长拉长孩子的专注力。在另一头的物品中渐渐加入一些别人的物品作为干扰。当充分理解掌握游戏后,在行走独木桥过程中,干扰孩子去开门、拿扫把、抱一抱等。孩子可以通过关注别人不断失败中,总结经验。
8、训练大课注意力非一日之功,所以家长们要继续提升孩子各方面技能。
由于家长提供的信息有限,所以我也只能根据所理解的给与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家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3-5-28 19:12:3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天下...

下面引用由[U]天下无双[/U]发表的内容:

问题17-1
2009年3月10号出生,女孩,非常漂亮,在护苗就读将近10个月,目前在过渡班。
行为描述:小孩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不关注老师,但对同学的反应非常关注,经常是谁举手回答问题...

感谢赵老师的解答。
对于问题1,我在学校的公开课上发现,我家女儿特别喜欢观察班上其他小朋友的表情及动作,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身上。但回到家里,她会把学校里上课的情景自己模仿出来(自己在一边模仿,跟我们没有互动)。老师会发现,今天教的东西可能她没有掌握,过两天突然她自己就会了。经过赵老师您的分析,我觉得应该是课程难度大了,孩子在课堂上出现逃避行为,我们会加强课程的预习。
对于问题2,赵老师提到的游戏我们都有跟她做过相类似的,在玩的时候,她的目光对视非常好,可是到了具体的需求或交流的时候,她就会出现上述情况,请问这是不是她对她自己提出的需求没有太强的需求或是兴趣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3-6-5 21:32:40 | 只看该作者

re:问题 24:(1)对话注意事项中外松内紧...

问题 24:(1)对话注意事项中外松内紧是什么意思?
        (2)留意主动与被动是什么意思?



家长您好,首先感谢您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并且从问题中能看出您是一位好学的家长,能从理论中找出关键词,下面是我对您提出问题的一些解释:
(1)外松内紧,字面的意思是态度镇定而内心紧张.我的理解是就像两个同心圆,外圆是整体,也就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最核心的是中间的圆。
外松,即大的环境是开放的,在对话中我们不会限定与孩子的讨论内容,或者说孩子主动发起的话题我们会与孩子一起耐心的讨论,而内紧则是从讨论的话题中找出核心问题,引导孩子在此问题上如何解决处理。
外松内紧的对话技巧在教导高功能自闭症孩子时非常有效。例如一位已经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晚饭时间孩子都会与爸爸妈妈分享学校里的发生的事情,孩子是畅所欲言的,父母在与孩子分享的同时是十分留意孩子表达中的细节部分,孩子在说课间自己的作业没写完,很着急出去玩,一不小心擦破了纸,随口说了脏话.父母则马上意识到在孩子的生活语言中要注意文明用语,那么就会从社交故事、设置情景等方面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规范。
作为孩子的父母,生活中要给孩子一个“松”的环境,父母的态度要放松,孩子在父母面前才会把自己最放松的状态展现出来。而在与孩子的对话中要时刻提醒自己“紧”,也就是尽管孩子是在畅所欲言,但总的方向和核心问题是父母要掌握的。

(2)心理学上把注意力分为两种即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主动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被动注意是自然发生的,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的。被动注意的产生与外界信息的刺激强度有关,强度越大,越易引起被动注意。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在听到铃声后会主动转向声源,是很明显的主动注意。
我们遇到的每个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中都会有“注意力不好”,事实上,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被动注意要大于主动注意,而且主动注意的稳定性很差,同时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很多孩子在上课时能够跟随老师的节奏参与课堂,但听到窗外做操的声音时,注意力很容易被这些干扰的噪音吸引注意力,原本的主动注意转换为听别人做操的被动注意。
若孩子上学或是在机构,作为父母,要关注孩子上课及生活中的状态,并详细记录孩子被动注意出现的时机以及外界的刺激是什么,在培养主动注意的时候可以以此为数据,设置课题或者是情境将刺激源由弱到强的引入,慢慢提高孩子的“抗干扰能力“,也就是主动注意的时间。
     以上是我对问题的理解,理论知识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思路,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若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请您继续提问,我们一起分析讨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3-6-7 13:00:54 | 只看该作者

re:第十二题: 融合教育当中,ASD儿童...

第十二题:
融合教育当中,ASD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能简单阐述有哪几方面吗?或者不同年龄段易产生哪些问题?我们应该给他们灌输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这个问题范围比较广,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我们先总结了ASD儿童在融合教育中较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然后逐条进行简单介绍并列举一些我们需要灌输给孩子的想法,我觉得家长可以把每一条都变成一个社会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执行.最后是几个比较关键的学龄阶段和青春期孩子会产生的问题.下面开始回答您的问题:
从家庭到学校孩子会经历很多改变,从被无微不至的照顾到生活需要逐步自理;从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到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适应集体生活;从几个人关注一个孩子的被动得到很多关注的环境到几个人关注几十个孩子的需要主动关注别人、主动寻求别人关注的环境,这么多的改变自然会引起孩子的不适应和焦虑。而我们的孩子在独立性、抗干扰、主动性、自我意识、安全感、参照他人、理解他人意图、自我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他们适应转变的困难会更大。

一、独立性是指儿童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我们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等着别人来帮、等着别人来教、等着别人告诉他该怎么说。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中学习行为的规则;让孩子去体会错误的自然后果,反思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们也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能力,不要给他太高的要求,造成他的挫败感反而会失去自信;给予孩子示范和鼓励,帮孩子克服畏惧心理;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习作出决定的方法,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但也要让孩子学习各种规则,意识到独立并不是为所欲为(比如:我可以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但有些玩具太贵了,妈妈说不能买,那我就另选一个玩具)。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而又富有挑战的成长环境,和孩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有些事我以前学过,它很简单,我可以自己做好。
2.有些事比较难,但如果我自己试一试,也许是可以做好的。
3.有些事我会做错或者失败,但这没有关系,我努力过这就很棒了,下次我会做得更好。
4.有些事我可以自己做决定。(比如早上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5.对有些事我会有自己的想法,我可以说给周围的人听。

二、抗干扰能力和注意力、自我控制力是分不开的,它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我们的孩子本身就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就更难抵抗住诱惑。我们要有计划的将抗干扰能力、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综合培养。控制环境中干扰物的数量(由少到多)和等级(由弱到强),选择合适的任务及任务量(由简到难,由时间短到时间长),循序渐进,比如:有些孩子对声音很敏感,很容易受到干扰不能集中精力写作业,我们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同时用录音机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做干扰,开始我们可以把声音调到很小,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逐渐增大音乐的声音,练习孩子在有声音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一些小游戏也是训练这些能力很好的方法,如:木头人、球拍运球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了解普通孩子注意力可以维持的时间,研究表明1~2岁的孩子一般为3~5分钟;5~7岁的孩子15分钟左右;7~10岁的孩子一般为20分钟。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年龄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既要提高孩子的能力又不能拔苗助长。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这是我要做的任务,我要先把他做完。
2.我看到/听到了喜欢的东西,我要把手头的任务完成才能去拿。
3.我越快把我的任务完成,就能越早去玩了。比如:快点写完作业就可以去玩电脑了。
4.我可以再多坚持一小会。
5.上课的时候可能有小朋友在小声说话,可能窗外有其他的声音,我的任务是听老师讲课。

三、主动性就是做一件事情很有干劲和动力,并且是很自觉的去做,不是别人勉强去做的。 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孩子对哪一类的物件、活动感兴趣。要用孩子感兴趣的来吸引他们,让他主动地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的物品或活动,来学习新技能或孩子不太感兴趣的事物,并提高孩子的主动性,也可以利用代币的形式来提高孩子的主动性。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1.有人跟我讲话,我要看着他。
2.我在写作业,有人找我玩,我会跟他说“我一会儿再跟你玩”,然后继续写作业。
3.有时候我跟别人说话,他们没有听到,我可以再大一点声说一次,或者站到她的面前去说。
4.其他小朋友在玩好玩的游戏,我也可以加入。

四、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比普通儿童我们的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的过程需要更加细致。一些前期的基础性的准备一定要做足,包括区分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对象、区分自己这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认识自己和事物的关系、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感觉。
代词“我”的掌握标志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来认识,区分自己和别人,区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等。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这样做对自己和别人意味着什么”,并能调节自己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孩子特别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从而造成一些情绪问题和人际沟通障碍,我们平时要多留心调节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
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孩子会慢慢了解自己的障碍,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会和他一起面对各种挑战,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信任和爱。我们要一方面让孩子了解这一障碍的客观现实,一方面让他看到自己进步的足迹,帮助他接纳自己,调整自己。
青春期的自我意识是需要提醒家长特别关注的,身体上的快速变化需要孩子在心理上慢慢接受,及时的青春期教育能让孩子较好的接纳自己,并能意识到周围的同龄人也在经历同样的变化。心理上的变化(如对异性的兴趣)及其他同龄人心理上的变化更需要家长好好的引导,才可以让这一年龄段的孩子重新找到自己生活和社会交往上的平衡点。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如果我要拿别人的东西,我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
  2.如果别人要拿我的东西,也要取得我的同意,我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物品。
  3.很多事情上我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最好按照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去做。(比如:我请小朋友来家里玩,我很想和他们一起玩我心爱的小汽车,但他们好像不爱玩小汽车,他们更喜欢一起下棋,那我就和他们一起下棋吧。)
  4.我要多去看看大家对我的一些做法的反应,多去想想我样做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
  5.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会不断进步。
五、安全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建立安全感是我们的孩子进入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可能放心与他人进行交往和接受教育的。陌生的环境、以往的生活经历(如在家庭中没有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自信心的不足都会影响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建立安全感。这就要求家长一方面要学习在家庭生活中更夸张的表达自己的爱,充分的肯定孩子(我们的孩子不擅长表达,但我们一定要相信对于我们的爱和肯定孩子享受其中、非常安心);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包括提高孩子的能力、学习当能力达不到时如何求助、学习排解心理压力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这一点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还要不断地鼓励孩子肯定他的优势。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妈妈不在身边也没有关系,可以去找老师或者小朋友玩。
  2、其他小朋友也想认识我,他们也很喜欢我。
  3、我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些事情。
  4、他们可以帮助我,我也可以帮助他们。
  5、我会努力做得比昨天好一点。
  6、有些事情我确实做不好,但我尽了最大努力(这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就可以了。
  7、有些事情我比其他小朋友做的都好,想到这件事情我就会很开心。

六、参照是指参考、仿照。正常情况下我们希望孩子所模仿的大都是适当的行为。但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是不去主动模仿别人的行为,而有时模仿的又是一些不恰当的行为。由此看出我们的孩子所欠缺的是主动模仿别人的行为或处理事件的方法。我们的孩子不但要学习模仿他人,而且还要学会辨别适当的行为和不恰当的行为。加强孩子的是非观念,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事件的方法,让其他人可以接受。
那么我们先要培养孩子能正确选择参照的事,让孩子正确选择参照适当的行为。孩子选择适当的行为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小朋友做的很好受到老师的表扬,我要向他学习。
  2.他这样回答问题老师说不对,我下次就要换一个答案。
  3.在医院的时候,大家说话声音都很小,我要小声说话。
  4.在学校我要像其他人一样排队打水。
  5.在银行我要像大家一样排队取款。
  6.课堂上,很多小朋友都举手回答问题,我也要这样做。
      
七、理解他人意图就是需要学会察言观色,多和他人沟通,为人处事的方式,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的行为习惯等等,即就是要了解他人的想法、意图和心情。当看到他人做出一个行为或流露出某些表情或动作的时候,孩子去解读他人背后的意图是什么,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想法。比如:看到有人闻到榴莲的味道就捂住鼻子,就可以知道他闻到这个味道很难受,这个人不喜欢吃榴莲。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他现在很开心的和小朋友们在聊天,我也要加入进去一起分享好心情。
  2.小朋友在哭,他一定有什么伤心事,我要去安慰他。
  3.上课要保持安静,我旁边的小朋友一边看着我,一边指着我的铅笔,他的意思是要借我的铅笔。
  4.我喜欢的东西,别人可能不喜欢。比如,我喜欢吃彩虹糖,妈妈就不喜欢吃。
  5.别人喜欢的东西,我可能不喜欢。比如,妈妈喜欢逛街买衣服,我就不喜欢。

八、自我控制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的能力。我们的孩子因为感觉系统和认知能力的障碍往往存在自我控制上的问题,表现为行为上的自我控制问题、情绪上的自我控制问题和忍耐力方面的问题。我们要让孩子知道:
  1.有些动作虽然带给我的感觉很好,可是看起来怪怪的,我可以用妈妈教给我的方法来代替。
  2.有些玩具我非常喜欢,在上课的时候,我会听老师的指令玩玩具,在老师要求交还的时候,我也会把玩具放回去。
  3.在幼儿园里,我可以管好小手和小脚。
  4.我会等待。我会等待老师发给我喜欢的东西,等待老师叫到我的名字,等待玩游戏的机会,等待活动开始。
  5.不论我在做什么事情,当我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我都可以快快地回答。
  6.情绪不好的时候,我可以使用妈妈教我的办法稳定情绪。(如:深呼吸、数数、要求休息)
  总之,能够进入融合教育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应该比较好,但和普通孩子相比一定还是存在差距,家长和孩子都会面对很大的压力,我们一方面要把压力变为动力,另也一方面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孩子,排解压力。另外需要提醒家长,以上说的这几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的,哪一方面都不能单独训练,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小学、中学阶段孩子会产生的一些问题和青春期孩子的一些问题:
小学阶段
   这一阶段孩子的社会互动会有明显进步,但仍缺乏察言观色的本事,比如看到别人脸色不对了还继续讲,对别人的开心和难过不知道怎样做适当的反应;不知道别人玩的游戏规则,无法和同学玩在一起;不知道如何交朋友。在学业上我们的孩子比较擅长记忆性的或手工操作方面的项目,但对一些抽象的、理解性的、需要变通、想象、假装的项目是有些困难的。在情绪方面,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提高,他能够体会和理解的情绪也会增加(比如羡慕、妒忌、报复心),家长需要更敏感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分析原因,才能对不断产生的新问题做好应对。孩子越来越强的自尊心、自主性和他们对人情世故的理解程度、对事情整体性上的把握能力之间的矛盾也会引发许多的情绪问题。
中学阶段
   在学业方面这一阶段孩子常常会出现明显的偏好,喜欢的学科成绩非常突出,不喜欢的学科表现平平甚至很差,这使他的自信心很容易产生波动。在社会交往上,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已经知道周围人对他有不好的眼光,会产生较强的自卑感,从而更加的不愿与人交往,逃避集体活动。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出现,那就是过度的自尊带来的问题,孩子会非常冲动,容不下一点他不能接受的事情,情绪更加的变化无常。
青春期
   在这一阶段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不合年龄的幼稚行为;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对一件事情长时间关注;烦躁,坐立不安;明显的重复动作和行为;脾气和情感经常变化不稳定,经常大喊大叫,怪异的行为增加,表情呆板、木然;经常出现暴躁情绪,常常出现一些冲动行为,没有羞耻感;部分青少年出现对大人的依恋感增强;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障碍;自残、自伤行为增加,有的会幻听幻觉,并导致出现自杀倾向;对动物以及不熟悉的环境有很强的恐惧感;大小便控制力减低;最让我们烦恼的是荷尔蒙的问题(关于荷尔蒙问题还是请爸爸们帮忙补充下吧)。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我们要为孩子的不断进步而欣慰,也要有信心面对随着这些进步而带来的新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宝宝加油!爸爸妈妈也要加油!

                                                                                                  石磊   高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3-6-7 20:37:47 | 只看该作者

re:问题15 第一个问题:当我答应小孩一...

问题15
第一个问题:当我答应小孩一件事,但是由于天气原因实在去不了,我给他换别的,但他不干,我该怎么么办?
   这位家长你好,因为你所提供的信息还不够完整,会直接影响行为功能的分析,如果有详细的信息会更好,比如:你答应他的是什么?是答应给他东西还是某项活动?我现在不知道你答应他什么?但是有天气原因,我们猜测通常应该是某个活动。因为你信息不够完整,我现在假设你答应他放学或周六要带她去公园玩,但是由于天气原因去不了(下雨),要换成别的活动,他不干(哭闹),你没办法打伞带他去了。
A:答应孩子去公园玩,由于天气原因去不了,要换成别的活动
B:他接受不了,不干(假设躺在地上哭闹)
C:冒雨去公园
行为的功能:想要得到活动(想要去出去玩)
从你的信息里我们了解到你的孩子可能比较固执,不愿意接受改变,那么让孩子接受改变要作为一个长期目标来执行。但是现在需要马上解决的短期目标是他不接受改变后出现的行为(比如:哭闹、躺地上、自伤他伤等)
干预方案:
短期目标
1、替代行为:当提前预定好的事情要发生改变时,我们教导孩子用替代行为(如:“妈妈,我们打伞去公园吧”),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我们马上带他去公园。
2、预告:答应孩子外出时,告诉他可能会出现的天气情况,做好下雨就换别的地方的准备(尽量列出他喜欢的地方让他自己选择)例如:妈妈答应你明天一起去公园,但是如果下雨或者大风我们就去别的地方,你可以选择去姥姥家、超市、还有室内游乐场等)
长期目标:
1、教导技能,练习接受改变:提前设置出相应情景,先设计你能够控制的环境,例如:爸爸打电话说下班回来可能会买我喜欢的蛋糕,但是买回来的却是汉堡,因为蛋糕店关门了。再后来可能这个环境会变成越来越不可控制的,可能是比较自然的、平时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够接受改变也要立即强化。
2、社会故事:《答应的事情》
在生活中,妈妈会答应我一些事情
有的时候事情会实现,我会很开心
有的时候,事情会有变化,我也会试着接受
或者我跟妈妈再换一个要求
这样我也会很开心,妈妈就会表扬我
在生活中孩子常常会遇见一些变化,你可以试着多编辑一些社会故事,让他在故事中慢慢的理解,学会接受改变 (如果孩子不认字的话可以用图片代替,也可以在每句话后面使用相应图片,越容易理解越好)以上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个问题:他很喜欢玩追逐游戏,特别是喜欢追别人跑着转圈,我应该让他继续吗?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笼统,需要有更详细的信息才行。但我们现在无法得到更多的信息,那我们只好按照经验做一些假设。
假设他已经有了玩的动机,但是还不知道怎样要求玩,更不知道玩的规则以及怎样玩。如果你想让他继续,那么互动过程中最好是家长来引导孩子一起玩,然后逐渐加入一些变化,不能一直任由孩子自娱自乐,这样时间久了会让孩子形成刻板行为,或者变成自我刺激行为,而且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加入变化。如果孩子没有语言,在玩过几次后,要引导孩子用非语言表达还想玩游戏(如目光对视、看着妈妈拉妈妈的手等);如果孩子有语言,可以引导孩子说:“妈妈,我还想玩”/“妈妈,再玩一次好吗?”等类似的语言(当然,句子的长短也要根据孩子语言的情况来设置)。当孩子有类似的表达后,就马上跟孩子玩。强化孩子主动表达的频率。然后慢慢的可以变成妈妈数到3再开始跑,再到妈妈点头就开始跑,也可以过渡到表情,逐渐增加孩子对非语言的理解。
另一方面,家长可以把孩子的这种兴趣,变成有意义的竞技性游戏。如两个人比赛跑,看谁先到达预定的终点,然后有奖励。
以上两种情况,开始时都是由家长做主导,带领孩子玩,慢慢的可以给孩子找一个玩伴一起玩。如果孩子能力好,还可以让孩子来主导游戏。
还可以把这个游戏当做孩子的一种强化物,如在家里完成某项任务后或得到几个代币后,就可以让他追着爸爸妈妈跑一圈作为奖励等 。
以上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和宝宝。

                     
                                                                      郭常蕾  李霞  赵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3-6-12 03:49:06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学习了

谢谢!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00: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